发新话题
打印【有6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小儿郎 加国-中国 读书札记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有送“灶王”,或者说“灶君”,“灶家菩萨”的习俗。  现在的厨房也没有啥灶头,给儿子说了一通过去的做法。

最近带儿子去了菜场看挂得满满的风干着的年货,去了超市买门贴(让我很失望的是家乐福没啥过年的装饰),买了一大把那种染色的我也不知道啥名字的花(就是一根枝条上,一个个毛茸茸的花苞,都染成各种颜色的),给儿子买了新年的新衣服,家里做了腊肠,咸鸡之类。

还应该做什么呢?

有一天特意去图书馆,也没有找到新年的民俗的书。 倒是想起有一年在温哥华图书馆的儿童类里面,有一本中国新年的风俗的书,红色的封面,有很多图片的,借回来也没有好好看,都忘记里面的内容了。.

TOP

回复 1689#shzla 的帖子

哇噻! 厉害啊!  崇拜!.

TOP

回复 1690#不不园 的帖子

多谢, 赶紧去搜一下!.

TOP

温哥华的同学们已经在开始怀念年味了。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427694

今天是小年, 小年开始正式进入准备新年的忙碌了。 我已经听到窗外的鞭炮声了。.

TOP

回复 1694#semain 的帖子

腊月二十三, 送灶王上天, 俗称小年。 正式进入“年”的庆祝。.

TOP

回复 1695#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这里面有双关的含义:
第一层意思, leap year 是闰年的意思,
第二层意思, leap 是跳跃的意思。 青蛙喜欢一直跳跳跳。

还有, 我们小时候玩的一种游戏, 就是一个小朋友弯着腰, 另一个小朋友从第一个小朋友身上面跳过去的那个游戏, 名字就叫leapfrog。.

TOP

今天的题目是: What'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是脑筋急转弯啊, 不是真的最高的楼。.

TOP

回复 1699#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不要这么说, 这种犄角旮旯的题目, 是孩子们游戏时用的。.

TOP

回复 170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今天的题目是: What'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TOP

回复 1703#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脑筋急转弯, 不是真的高楼。.

TOP

浦东图书馆有个年俗展览, 周末带孩子去看看。.

TOP

回复 1707#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听新闻里面说, 那里正在免费展出, 要展出一段时间吧。

我也是正好周末要过去那里附近, 就顺便去看看。.

TOP

回复 1710#shzla 的帖子

侬节棍格!

我家儿子考你: why?.

TOP

回复 1712#shzla 的帖子

你太聪明了!!!.

TOP

回复 1713#christinesean 的帖子

新年快乐!
祝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 快乐平安!.

TOP

回复 1714#不不园 的帖子

谢谢指点!
WW里面的高手真多啊。 说得真好, 繁华过尽, 才是质朴, 这才是最高境界。.

TOP

回复 1718#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真是一个有心的妈妈, 多谢!.

TOP

爱上古诗词

寒假开始, 陪儿子一起阅读古诗词。

到目前为止读了五首古诗, 一首词。 没想到他还蛮喜欢的, 也能够理解。


那天, 看到楼下的腊梅开了。 和儿子一起专进花圃, 采了一朵闻, 好优雅的香味。

回来就兴致勃勃地和他一起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 只有香如故。


这也是我喜欢的一首词。这是儿子第一次接触词。

1, 先讲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先秦散文,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2, 然后讲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如起源, 词牌, 平仄, 能歌咏等。

3, 随后讲陆游生平

4, 梅花在中国文学上的寓意

5, 开始一句一句朗读和解释。

儿子还很起劲地画了一幅意境图, 看来他理解得很不错啊。虽然图片画得丑, 但是内容都涵盖了。

解释这首词, 画面的意境比较容易解释,但是要讲明白借物咏志的背后这个志,我原本担心儿子不能理解。但讲解这首词, 如果只说景, 不说意, 那就太对不起这首词了。  我试着简单说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并结合儿子的生活故事, 没想到, 他理解得很好, 还用自己的话来说“坚决不做teacher's pet”。 (teacher‘s pet就是那种专会拍老师马屁讨老师喜欢的马屁精)。 o(∩_∩)o...
看来小朋友的潜力是无限的啊。

6, 背诵


我个人喜欢词, 喜欢那张张短短的平仄。 那时候在温哥华,特别遗憾孩子不能欣赏这美丽的文化遗产,现在可以开始慢慢熏陶他了,真是让人兴奋。


第二天, 儿子主动过来说想要继续上古诗课, o(∩_∩)o...

正好上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我一直相信, 小朋友多读古诗词, 多看古文,以后语文肯定不会差,以后欣赏生活的心境也会不同。被古诗润泽过的孩子,文化修养一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1-1-28 10:10 编辑 ].

TOP

回复 1723#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谢谢夸奖, 不敢当啊。

小孩子学古诗以浅一点的比较容易理解, 买几本入门级的儿童古诗。
我教儿子古诗, 还是以一二年级语文书上教过的为主, 给他补课呢。只是偶然有感而发教些身边的题材。.

TOP

我对古诗词的喜爱, 还是源于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来了个实习老师丁老师, 后来由于表现出色留下来做我们的语文老师+班主任。
丁老师刚做老师, 满腔热情, 对我们很是花心思。
记得中秋节, 她还举办过中秋赏月晚会, 大家一起朗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四年级寒假, 她在班级里举办了各种竞赛, 其中就有古诗词竞赛, 鼓励大家去学习课外的诗词。 记得我就是在那时候, 我妈妈教了我岳飞的《满江红》, 我被那种英雄气概深深震撼。
自此, 喜欢上古诗词。
后来, 不知道为什么, 丁老师不教我们了。 临走的时候, 送给我一本《六十年散文精选》, 都是朱自清, 老舍, 冰心的代表作。 扉页上, 是丁老师的毛笔小楷: 与书做朋友吧, 它会使你富有。 字迹非常娟秀。 这本书我珍藏至今。

有时候, 遇到一个好老师, 真是终身受益啊。.

TOP

让我对古文和诗词第二次的热爱, 是我高中的时候。
当时的语文老师杨老师, 高高瘦瘦的, 一看就是能干的样子。 她的文学功底非常非常深厚。她是那种能激发同学对语文产生狂热喜爱的那种老师。
记得那时候, 每天我们必须要做的有两件事情:

一, 有关古诗词的演讲
班级里面按学号轮流。 老师隔天下午在黑板上写一句名句, 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轮到的同学就要回去自己查找这句话的出处, 作者, 等。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 这个同学就要上台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演讲, 讲任何有关这首诗的话题。 可以是讲讲诗本身, 也可以讲作者, 也可以讲当时的背景, 也可以对诗的寓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最后会点评。
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 每天一段文言文学习
每天老师挂出一块小黑板, 上面有一段没有句读的文言文。 大家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自己标句读, 查字典, 理解意思。 第二天老师讲评。
依稀记得, 好像都是先秦历史散文里面的段落。

真的是, 语文的功底在课外的。 我们被这样训练下来, 全班都对语文发生兴趣。 那段时间, 大家流行看古诗词, 背成语词典。
快乐的时光啊!

不知道, 这些老师现在好不好。都退休了吗?.

TOP

回复 1728#全职妈妈 的帖子

在加拿大是写博, 也泡论坛。 但谈论话题不是孩子教育, 是美食烹饪。
在论坛上陆陆续续坚持了三年, 和大家讨论家常美食, 互相启发得到很多灵感, 丰富了家庭饭桌。 也开过新浪的博客, 5个月点击达到五十多万。感觉: 最真实的才会长久。

在WW上开帖, 也是希望和各位智慧的BBMM一起, 互相启发, 互相探讨。 事实上, 我确实是从大家的谈论中学到很多。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家长一起参与讨论, 呵呵~

看了你的链接, 写得很好啊, 以后会经常上去看看。
哪天写到俺的高楼, 一定要告诉我一下啊。.

TOP

回复 1728#全职妈妈 的帖子

确实如你所说, 教孩子需要系统的。 这个原本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工作, 而父母做辅助。 但是我们这些有点痴心梦想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有双语的能力, 所以就自己找事情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越厨代庖。

能问一下你所说的你的系统的建立吗? 你的博客里面好像没有涉及。.

TOP

回复 1733#全职妈妈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观点的。
市场喜欢原版阅读, 只是限于对语言的学习, 没有看到语言背后其实是文化, 是思想的表达。.

TOP

引用:
原帖由 aarhus 于 2011-1-29 17:05 发表
抱歉,上面是小孩发的,也不知到如何删除。
欢迎小朋友一起参与讨论!.

TOP

周末带孩子一起到浦东图书馆去了。
很不错的年俗展览, 推荐没有去过的BBMM可以带小朋友去看看啊。
然后, 就坐在图书馆里面, 看了一下午带书, 直到大玻璃幕墙外暮色沉沉。 美丽的一个下午。.

TOP

看到浦东图书馆儿童馆里面, 小朋友可以做志愿者的, 很不错的活动啊。 2个小时, 小朋友可以帮着管理员收别人散落在阅览室的书籍。
看到两个一年级大的小姑娘, 很认真地一圈一圈地仔细寻找别人看完扔在桌上的书, 很是可爱。.

TOP

周末的另一天, 去了大家推荐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又泡了半天。 原版图书确实比较多, 谢谢各位MM的推荐啊。
图书馆出来, 去了朋友的茶坊品茗, 尝了大红袍, 和各种不同年份的普洱, 很是享受。 也让儿子感受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TOP

回复 174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你儿子对猜谜感兴趣蛮好的, 猜猜我家儿子最感兴趣的是啥? 是历年大白兔奶糖的不同包装纸, 我晕!足以体现他对糖的钟爱。

那个展览厅里面的志愿者是大孩子。
二楼儿童阅览厅里面小学生就可以做志愿者, 而且可以随到随申请。 我们下午去的, 可以申请当时15-17pm的志愿者的, 可惜我儿子捧着一本书不肯放手, 只能随他去了。
你们如果离得近, 有空还可以去做志愿者的。.

TOP

拜早年!

今天是小年夜了,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
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小朋友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TOP

新年好!

今天大年初一, 拜年!.

TOP

回复 1747#不不园 的帖子

浦东图书馆原本在锦绣路那里的, 去年搬到前程路的新馆。 新馆很漂亮, 图书也多, 儿童馆在二楼, 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儿童图书馆, 很棒。
如果检索系统能完善一点, 工作人员能更热情一点, 不同语言的儿童图书再多一点, 那就太完美了。
也许是我的要求应该放低一点, 呵呵~.

TOP

春节转眼就过去了,马上要开学了。时间真快啊!

春节走亲访友,带孩子感受春节气氛。 大家的春节怎么过的啊?

转眼要开学了,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要让孩子收收心了,首先要调整的是作息时间,不能睡懒觉了呀。.

TOP

回复 1754#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好丰富啊! 动漫馆在哪里啊?.

TOP

回复 1758#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不错啊,麻将台上也学到哲理啊! 哈哈~.

TOP

回复 1753#angel_chen 的帖子

我们寒假刚开始时,计划每天7:30起床的。 一开始还能做到,后来就起得越来越晚了。 春节守岁以后,就越加晚了。
昨天我们提醒他要早睡早起调整时间,他号称早上要做到7:15起床,结果今天居然睡到8:30am。
我们想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吧,马上开学了就想睡也做不到了。.

TOP

回复 1764#angel_chen 的帖子

呵呵,一样。 我也是把时间都献给儿子。等他睡了我才开始上网看连续剧,这几天天天看到半夜2,3点。.

TOP

回复 177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团购的联票啊,真不错。 上次你跟我说的联票我没有去买,不过下次有好消息, 还是要告诉我一下啊。谢谢!.

TOP

回复 1769#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也差不多,作息时间基本都跟儿子,只是难得有机会看看书或连续剧。
连续剧就是开个头放不下,恨不得一看到底。.

TOP

贴我年前写的春节年俗的文章, 年后又增加了一点。 也算对今年春节的汇总总结:

新年是中国文化中最大的节日。

我们离开三年多,儿子已经记不得什么是中国新年了。我当然不希望他只知道圣诞而不了解中国新年,这会是如何悲哀。

今年, 我一早就想好,要好好过一个中国新年,给儿子补补课。

周末特意去浦东图书馆,带儿子看了“年俗”展,让他系统了解年的概念。

其实,文化这个事情,就是那么奥秘,渗透在每天每日的生活里面。


新年一览:


腊八粥

正式的新年,是从腊八开始,就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我郑重地做了腊八粥,告诉儿子腊八粥的来历,以及腊八以后,大家开始进入年尾,开始准备年货。


小年

腊月十二月二十三(南方有的地方是二十四),俗称小年。那时送灶王上天的日子。过去有祭灶王,当然现在家里也没有灶台,只留这个习俗了。

过好小年,正式年的庆祝。


年货

带儿子去菜场,看人家吊在那里的密密麻麻的风鸡,风鸭,鳗鲞等;

带他去超市一起购买年货;

自己家里做了腊肠,咸鸡,鱼干等;

和他一起摆家里面的新年果盘;


掸檐尘和布置家

告诉他每年有annual deep clean up, 他自告奋勇一起参与大扫除,很起劲地一起忙和了半天;

一起布置,比如买银柳,腊梅插在花瓶中;

一起贴门上面的“福”字,和窗上的新年小白兔。 告诉他原本人家是贴对联合门神的,窗上是贴窗花的;


添置新衣

特意帮他买了大红的绣龙的唐装棉袄


祭祖

画了family tree给他看,又讲了祭祖的过程


放鞭炮

过了小年之后,就时不时地听到外面零星的鞭炮声了。

我们买好大小鞭炮, 准备大年夜子夜放, 迎接开门红;

P.S: 那震耳的鞭炮让儿子很是兴奋, 我听着也倍感亲切。


年夜饭

老公大家族的提前年夜饭已经吃过了,热热闹闹两大桌, 儿子收了不少压岁钱;

自己家里大年夜的年夜饭是一定要有鱼,要有豆芽菜,要丰盛,要有一些过年的菜;

记得小时候,是我做蛋饺的:煤球炉子上放一个长柄汤勺,烧热后用猪油摸一下,再放一小勺蛋液,摇开做蛋皮,然后放点肉糜,再做成蛋饺。现在是都可以买现成的了,不用那么麻烦了。

不过,我还是买了春卷皮子,自己做春卷。

P.S.: 我做的春卷, 被一致认为比乔家栅的要好吃, 哈哈~


新年的食物

除了年夜饭,新年还要准备年糕。 特意买了水磨手工年糕,还去百年老店乔家栅预定了新年糕团。

年初一的早餐,是要吃小糖圆的,预示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守岁

除夕守岁

当然春晚还是要瞄一眼的。回想前几年,我们是半夜三,四点爬起来看春晚,虽然没啥好看,但在外面,毕竟这是中国过年的象征啊。

P.S: 今年儿子倒喜欢上周立波的海派青口了, 老公很高兴地说:儿子能喜欢这种脱口秀, 说明他语言的进步和对文化了解的进步啊,很让人高兴!


压岁钱

这个他倒是早就知道,早盼着呢。

P.S.: 今年儿子是大丰收呢!


新年拜年

去各家长辈家拜年是肯定的

P.S.: 各家拜年, 把春节都排满了。


年初五接财神

应儿子的要求, 放了鞭炮


正月十五看花灯

打算带他去城隍庙看花灯

P.S.: 结果初五去的, 人山人海啊! 进去就马上逃出来了。


其他习俗

比如, 一些民间的习俗:

大年夜每间房间的灯要开着,直到第二天;

大年夜,家里不可以有湿的衣服过夜。要洗的衣服都要事先洗干净,晾干;

新年要多说好口才的话,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即使打碎了碗也要说“岁岁平安”;新年不可以哭;

老法说,大年初一是老鼠做亲。这是我小时候听来的,反正当笑话说给儿子听;

年初一垃圾不能倒出去,要扫进来,寓意不漏财;

年初一不能动刀;

正月不能剃头,一直要到二月初二龙抬头;

小年夜洗澡洗了明年变小(可以减肥,哈哈~),大年夜洗澡第二年变大(我儿子当然要好好洗洗,健康成长);


春节前 ,教儿子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希望新年新气象啊!.

TOP

今天返校, 也是开学了。
寒假里面冷清的校门口立马热闹起来。

紧张的学习生活又要开始了呀。.

TOP

回复 1783#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嗯, 试读蛮好的, 有个感性认识, 然后再做决定。

你儿子应该会喜欢新学校的。.

TOP

回复 178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们也是昨天下午才全部完成的作业。 但今天到学校被老师发觉还有一小段东西没有写, 赶紧今天回来补写。.

TOP

儿子学校回来, 带回来需要买的课外辅导书的单子。 午饭前赶紧和他一起去书店买。 书店里面人好多啊。
现在他正在自己开心地包书呢。.

TOP

上学期开学, 我们刚回来, 也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套路, 不知道哪里去买课外书, 弄得像个无头苍蝇似的。
不同老师有时候会突发奇想, 临时说要买什么书, 今天要求的, 第二天必须要带到学校去的, 晕啊!.

TOP

家里人对吃牛奶和水果都不积极。 为了大家的健康, 昨天, 今天打了牛奶香蕉, 牛奶苹果, 牛奶草莓, 大受欢迎。 牛奶和水果的消耗量大涨, o(∩_∩)o...

我容易嘛, 为了大家身心健康, 挖空心思啊! 自己表扬自己一下。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1-2-12 14:58 编辑 ].

TOP

回复 179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草莓牛奶比香蕉和苹果容易, 粉碎的时候不会有氧化发黑的问题。 做出来以后, 草莓表面的一粒一粒的小籽是不能打碎的, 要看各人是否喜欢。 我倒喜欢那种咯吱咯吱咬咬的感觉。

我儿子虽然不喜欢牛奶, 但是加水果打了以后就变得厚厚稠稠的, 有点像smoothies, 他就爱喝了。.

TOP

寒假小结

我比较喜欢小结, 刚写完春节小结, 就又写了寒假小结。

寒假前,就和儿子一起写了寒假计划,他认同的才写进计划,他不愿意做的一律删除。

每天早上,我叫他自己去计划上钩几个自己当天愿意做的项目,然后晚上回顾实施情况。


下面是寒假小结:

学习上, 今天正在赶学校的寒假作业。

学校寒假作业其实不多,薄薄一本《寒假作业》的小册子,里面很多趣味的题目和手工等作业。另外加四篇周记。还有就是大队部的一些品德活动表格。

四篇作文儿子完成地质量还是很高的, 我比较满意的。

那边《寒假作业》没有怎么当回事, 所以现在正匆匆在赶作业。

P.S: 终于在开学前一天, 把作业都完成了。但最终还是被老师发觉少写一小段文章。


另外, 上了寒假的奥数班。

上下来儿子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所以继续报了春季班。

对于全民奥数, 我的观点是:

奥数是个新生事物, 我没有接触过, 奥数的题目我做不来的, 也不想去学。我相信奥数是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并不适合所有孩子。据说奥数很开发智力, 也许是吧。我想让儿子去试试看, 如果他学着不累,如果他觉得还喜欢, 那就让他学下去,如果他不喜欢或不是那块料,我肯定立马收手。 我不会为了升学之类拿竞赛证书,而让孩子去遭受那种折磨。

至少他上了寒假班以后, 觉得蛮感兴趣的, 那就让他继续吧。 好在离家近,走过去10分钟不到,是他们学校的老师开的三产,都是学校里的同学, 他觉得也蛮开心的。


家里的功课完成情况:

1, 《English Smart》, 做了几次练习, 很不错的一本英语联系册, 有趣又内容丰富。

从加拿大托朋友带过来的书, 真是觉得国外的那些书, 很吸引孩子。儿子没事拿着阅读文章当闲书看,叫他不要看也叫不下来。文章后面的练习又很让孩子长进, 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语法, 词语等。


2, 4th Grader 的美国教科书, 权当课外书看了。

我教不来那些课程的, 就让儿子自己随便看看。 里面的天文, 地理, 历史,科学,。。。让儿子很感兴趣。看完了还不断问问题,挑战我嘛, o(∩_∩)o... 我要好好查查资料才能回答他的。


3, 英语阅读, 基本每天阅读30-45分钟

他看完《哈里波特6》以后, 就说看腻了哈里波特系列, 不愿意看第七本。 那也随便他吧。

所以就带他借原版书。 感觉资源比较少, 去少儿图书馆去借了几本, 但借回来一本看半个多小时就看完, 真让我抓狂。


4, 三笔练习, 只做过两次练习, 有点无聊的习题。

给他买三笔的书,原本的意图是帮他整理一下语法。加拿大很少教语法的,听说三笔很多是语法练习,于是就去买了本三笔的教程和练习。

做了一次模拟试题感觉一下难易程度。 后来语法练习只做过一次,是冠词的练习。我感觉原本英语的使用方法他完全是凭语感,但做了练习以后倒让他糊涂了, 一些the、a的用法他倒迟疑了。再说他自己也不喜欢那些练习,所以也就没再给他做。

也许语法的学习应该换种方法, 还在考虑中。


5, 《开明国语》, 一起阅读到四十几课

这是WW上很多BBMM推崇的课本, 我老公凑热闹去买了一套。 我和儿子亲子阅读用的就是这套教材。


6, 练字, 只练过2-3次, 汗一下。

那是儿子不喜欢的项目,所以勾在计划里面就比较少,完成得也比较少。


7, 古诗词, 学习了7-8首

这是我和儿子都很喜欢的, 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过。


8, 中文阅读, 基本能做到每天半小时

好在通过英语阅读, 儿子已经把阅读看成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确实, 看自己喜欢的书, 真是享受。

中文和英文阅读几乎是每天早上计划中,肯定要列入的项目。

儿子最喜欢的是《喜洋洋灰太郎》系列。 把一套三十多本全部看完后, 又开发了猫和老鼠系列。一边看一边格格地笑。

在浦东图书馆现场看书中, 又挖掘了百科全书系列, 借了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 看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套寓意故事, 他也很喜欢。 都是先秦散文中的故事, 当然已经翻译成白话。


9, 除了学校布置的四篇作文, 还写了英文练笔。

等我有空贴一篇上来。


运动方面, 报名参加了空手道, 希望能不断坚持。

儿子在楼上空手道, 我就去楼下的跑道快走, 倒也一举两得。


另外,

去了城隍庙, 人山人海啊,有点恐怖的。。。


科技馆, 开心地玩了一天,一直玩到人家工作人员把我们赶出来。 儿子说, 还想找机会下次还要去。 科技馆关门也实在太早了一点了, 17:15pm就关门了。

那些多媒体的展览, 在当年应该算很先进的, 现在看看已经有点老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更新的。


在不同的图书馆泡着看书(浦东图, 少儿图书馆, 街道图书馆,等)

坐在图书馆, 窗外的太阳暖暖地晒进来, 坐在那里静静耗一个下午, 真是惬意啊!


感受了中国春节, 去爷爷奶奶家, 姨婆, 舅婆家拜年等,和大家族一起聚会,一起买年货,看年俗展,帮家里大扫除,放鞭炮,等。。。


另, 看原版片N部, 玩游戏N小时, 搭建乐高N小时, DS N 小时, 看电视N小时,。。。。。。


还有,

去3M公司参观, 了解产品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去茶坊感受中国茶文化啦;

和幼儿园老师聚会一起喝咖啡啦;

看了大多数小朋友都看的贺岁电影《喜洋洋和灰太郎之兔年顶呱呱》;

在小区和同学玩啊;

他自己想出来的开了个小店卖东西赚钱(当然顾客也只有家里的几个人);

自己自编自导自己拍摄自己配音一部电影,有关侦探故事的,演员和背景一律用乐高玩具搭建,(还在进行中,没有全部完成);

等等。。。。。。


很充实的寒假啊。.

TOP

回复 1796#不二周助 的帖子

正想请教不二几个问题:

1, 有关语法的学习
这是寒假里面做三笔练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原本加拿大不大教语法的, 完全靠语感说话。 做了三笔的第一个语法练习, 冠词, 我发觉在使用冠词的时候, 他倒犹犹豫豫起来。  我想, 这还是他语法知识不扎实吧。
说实话, 我自己语法很差很差的。我也不知道该接下去该怎么办。
孩子的语法, 应该怎么提高呢?
一种方法:  我看了一下国外四年级的语法, 孩子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其实是比较浅的主语, 宾语, 词性,等等。
另一种: 拿国外比较系统的语法书及练习, 慢慢和他一起读。
第三种: 国内的语法+练习。
我也不知道其中差别到底是什么, 怎样做比较有效?

谢谢!.

TOP

回复 1796#不二周助 的帖子

第二个问题, 不好意思, 问题比较多。
是有关写作的。

儿子的中文写作, 老师说基本写得不错, 已经能够把过程写清楚。 更上一层楼就应该把事物写得更详细。
于是寒假里面他的写作, 有关生动描写就展开讨论。

有一次他写了“吃Pizza”作为题目写作文。 我就和他一起列段落,一起讨论如何围绕主题生动描写,结果列出来有七种方法可以把文章写生动:

1, 心理活动,

2, 语言描写(比如写对pizza 的期盼之情)

3, 表情, (给他念了几段别人的优秀文章中的表情描写)

4, 5 senses, 这个是英文写作中一直强调的, 我和儿子都深有感触的。

5, 动作, 尤其是细节描写

6, 丰富的词语 (正好前一天学习English Smart中, 学了表示东西好吃, 学到好几个单词,让他知道不同的词语表述同一个意思, 让文章后鲜活起来。 同时, 也让他知道词语积累的重要性。)

7, 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夸张等)


然后, 我告诉他, 其实英语和中文的写作是相通的, 一样的。 比如我们去吃pizza这件事情, 这个过程,你的心情等,这是事实, 你可以选择用任何语言来表达出来。


儿子选择先用英文写, 说写完了再翻译成中文。  o(∩_∩)o...。

英文很快写好了, 写得很不错。  写完了, 他拉着我要对比一下, 7种生动的方法他用了几种,我们就一边读一边打钩,。。。

问题来了。 他的英文文章写得很快很流畅, 他也自得其乐地有表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但是第二天让他翻译成中文, 那个痛苦啊, 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天。 我晕。

其实, 他平时直接用中文写东西, 没有那么痛苦的, 同样长度的文章最多写2个小时应该能完成的。 为什么翻译自己的文章会那么幸苦?
难到, 我认为的: 一件事情, 应该可以用任何语言表达, 这个观点, 是不对的吗?

难道中文文章就应该用中文写, 不应该用英文去思考? 还是翻译原本就是一件很幸苦的事情?
不解, 请教。.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