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选择IB学校?

听了不要生气。
在上海那些名校IB中只看到了‘功利’.
无论学校还是家长,  无不是冲着考名校这一目标去的。
讲到底只不过是另一种应试.

TOP

引用:
原帖由 randall 于 2013-3-23 17:36 发表
同样是应试教育。考查“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把握”跟“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差很远。不必回避应试功利,大家反感国内教育的主要还不是应试和功利,而是应试的标准和功利的内容。
IB的创立是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为世界和平,文明,为世界更美好贡献的多元人才,而非功利的应试机器。应试教育完全背离了IB的初衷和理念。
‘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哪怕考进哈佛,剑桥也更可能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和终点绝不是仅仅考入大学,进入大学只是开始。。。。。。
教育者和父母应该有比应试更高远的眼光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3 19: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3 21:46 发表
一般的高中老师能应付大学预科教育么?表示怀疑哦,承上启下,不容易的,境界太低效果大打折扣哦
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教授境界也未必高到哪里去.

TOP

目前上海所谓'好'的IB学校无一不是高度择生的.  哪怕只是看应试,  好的升学率到底是因为学生好呢?还是老师,学校好?  还是升学率能更好?
选的其实未必是'好学校' 而是' 好学生#' 多的学校
# 至少是应试方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4 07:21 发表
确实择生。没办法,如果说lB不择生,读下来拿不到高中文凭,是耽误小孩的。升学在即,中国家长不会理解和接受,肯定认为是学校的问题。这和外国人家长的心态完全不同,外国家长可以允许小孩读lB读不下去转A Level转A ...
一定程度的互相选择是需要的. 但是高度的择生则是畸形的. 不但让家长无法很好判断到底学校/老师教的怎么样,而且肯定会影响到教育质量, 影响孩子的发展, 尤其是长远发展..

TOP

非常担忧目前中国这种一哄而上, 高度功利的IB教育.  
最后将IB沦为另一个对孩子应试教育的屠宰场.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4 10:13 发表
的确有这个问题,虽然,从体制上而言,IB教育比较难应试,这也是不二反复强调的,对生源要求高的原因,譬如衡水二中那样的应试教育,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IB出现的,至少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这也是IB的魅力所在吧,个 ...
你太低估中国人的应试本领了.  
事实上, 上海好几个IB学校就升学率而言, 已经是世界一流了,
虽然IB要难一些, 但中国人的应试是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的......  
至于教育是否真正成功, 那是另一回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4 17:19 发表


讲到底,为何高度择生。。。人太多,资源还是有限!
这只是部分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4 11:28 发表
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更多与孩子本身及其家庭有关,成功了,不必过多归结于学校,失败了,也不必过于苛责学校,当然,双方合拍,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学校有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到了高中,学校和学校有关时间也大大超过父母-孩子时间。。很多方面,学校的影响已经远大于了父母。.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4 20:51 发表
呵呵,不觉得,真正成功地孩子,还是应该有自己节奏的,会因为外界调整但不会被轻易打乱,反之,如果仅仅是简单跟随大环境的孩子,即便成功,也很可能昙花一现而已,换言之,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本质么?
总之,择 ...
有多少孩子能有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如学校)打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4 23:06 发表

其实你说的我理解。
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现在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因是我真的看到了一些特别好的孩子,他们体制里出来的但到了国际学校后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对自己的爱好和专业很明确,有所追求愿意付出 ...
中国这么大, 当然不会没有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学生. 但每天十多个小时沉浸于应试教育下能不为所动, 不受影响的, 如果有相信也是极少数. 但孩子们本应能走得更好, 走得更远.
这是不是太可惜? 如果家长, 老师, 学校不是过于麻木, 应该不难看到这一点. 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5 07:53 发表
不会。现在的孩子没那么乖,眼界也宽,主意非常大。毕竟是国际学校,自主和选择权大。我家的很喜欢读书,因为课是自己选的。她说如果你让我读这个高中,我太爱我选的学科了,这句话你会听到很多遍。数学老师让他们体 ...
欣赏你良好的心态. 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的, 也不是每个嘴上说好喜欢数学, 数学好美的孩子,就真的是被数学吸引. 每年无数数学成绩好, 拿竞赛奖牌的有几个说是不喜欢数学的? 最后呢?

虽然很不想举这个例子, MIT自杀的女孩, 她口头说的,做的在每个人眼里都是那么有主见, 那么有想法,那么阳光, 那么优秀, 这种对中国'优秀'学生的短期,表面化认识是非常典型和普遍的。但本质上真是如此吗?

自己的, 亲戚的, 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读IB. 也有机会了解更大范围IB学生的状况。我们看到的现状绝不是大多数孩子和家庭不受功利和应试影响。 而是几乎每个孩子和家庭或多或少受其困扰,甚至折磨。

最简单的, 对于一个高度择生和应试的IB, 哪怕有再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如果不照着游戏规则玩, 连门都进不去, 更不用奢谈不受其影响了。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5 19: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5 11:39 发表
您的担心都对,也都有道理,但话说回来,应试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欧美也一样啊,程度不同而已,甚至都不是人类独有,动物界也一样啊~~
记得有个理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具体细节忘了,大意说个体间的竞争会导致群体的 ...
全世界的学校都需要应试。但中国的问题是高度应试, 甚至一切为了应试。适当的学生-学校互相选择是需要的。但如果仅仅因为成绩没有落在top5-20%, 你的孩子就被剥夺了IB学习权利。你和你的孩子还会认为择生好吗?

'水之形' 网友的文章也看过一些,她是一位蛮强的妈妈。从她的文章看,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更多是无奈而不是喜欢。这么强的妈妈都在走钢丝, 那些没这么强的父母怎么办?不从钢丝上掉下去? 如果有选择, 走钢丝绝不是一个好方法。与其战战兢兢走钢丝,不如给父母,孩子搭建一座桥。无论钢丝走得好不好, 父母孩子都能安全快乐地到达彼岸。好的教育就应该是那座桥,而不是哪根钢丝。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5 23: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3-3-25 20:08 发表
...... 至于您有关“水之形”及其走钢丝的论点,不能苟同。水之形,之所以能走钢丝,因为她很强大,反之,正因为她强大,她总是会不惧于甚至乐于去尝试走钢丝的,不论那儿是否有座桥。 因为不走寻常路,虽然风险大,但是回报也高.....
'水之形' 是因为她强大而乐于走钢丝的吗?  下面是她帖子一楼中的原话: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
纵观她的帖子, 孩子无疑是很聪明的, 但这个妈妈做得蛮累的。而这才幼升小。

与之对照, 不久前亲戚的2个孩子从北欧回来。北欧的学校是没有择生这一说的。整个小学阶段基本没有作业,也不需要任何课外补习。初中阶段,照妹妹的说法,‘作业不少’,每天0.5-1小时。 这2个孩子, 智力算不错的,但绝非极聪明的那种。 但就这么轻松的学习,姐姐杀到了剑桥最后1轮面试, 大2就找好了工作,毕业才2年已是这家公司的一个主管。妹妹虽然初一时26个英文字母还背不全,却一点没有影响她用多国语言陪养老院老人们聊天。目前在读IBDP,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拿42, 至少也要40-41吧’。

确实,北欧与中国的国情不同,孩子-父母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北欧教育的力量。不用择校,不挑学生,没有繁重的课业。一个都不放弃,哪怕是残疾智障。一切从教育的根本出发,而非应试。不需要父母化太多功夫,不需要每个父母都是教育专家,孩子们照样健康茁壮成长。这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00: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3-3-26 07:42 发表

如果在一个国内申请大样本中,你认为相对来说,IB课程,和体制内,其它国际课程比较,如何?答案不是已经出来了.
你提的是一个不一样的问题。我前面谈的是对现有中国IB正逐渐沦为应试择优工具的担忧和批评,而非IB与其他课程的比较。

回到你的问题,就我所知目前还缺乏大样本的比较研究。但我个人认为国际包括IB课程是优于体制内的。这也是为何让自己的小孩读IB的原因。
但中国IB的高度择优和应试是背离IB的初衷和理念,是变质了的IB,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就如一桌大餐,原本是非常美味的东西,但变质了还会那么可口吗?
这是不是值得担忧?是不是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对此有个惊醒,一起做点改变?.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6 09:00 发表
北欧的情况有几个因素造成,第一从小在那个环境中,虽然小时候轻松,但长大只要自己想,很容易找到一条路。比国际生容易得多。我有个亲戚在美几十年,出国前就是国内高中教理科的老师。他也说你不要看美国人小学读书 ...
抱歉没能让你理解我的point. 举北欧的例子是回应游走在素质-应试钢丝上似乎是蛮不错的教育,而非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这样一种观点。提北欧是将其作为一面反省借鉴的镜子。
北欧的轻松与走钢丝的艰辛成鲜明的对比, 希望至少能让人也许只有一小部分人多点思考.

确实,中国不可能照搬北欧的教育。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的IB就不应该象北欧一样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不应改变高度择优,以应试为主的教育, 不应让IB回归本源.
是不是?  

最后,相信你不会忘记, IB本身就来自国外, 起源于欧洲.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20: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向上06 于 2013-3-26 10:10 发表
IB教育真的是令人心驰神往。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IB课程在实施中能否从一而终地贯彻其理念,不悖其初衷,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学校的引导和老师的启发。但是,在如今的环境下,面对家长们的翘首,英美名校 ...
这正是现状!.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6 11:50 发表
你说的IB应试背离了lB的初衷。但是在国内为何山寨lB能生存并能让学校择生呢?是学校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纯lB的学校不是没有,上海就有。但那个lB平均分是低啊,进入的大学在中国家长的眼里很一般。这样的学校很多人 ...
这正是IB到中国后如何一点点变味, 最后可能沦为应试择优工具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同样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这不由让我想起日本地震辐射泄漏时,一位网友写的话
‘买盐的都是SG。可盐都给SG买完了, 我没得盐吃了,我就不成了SG?!’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19: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6 11:50 发表
......
还有一个可能出发点我们也有不同,就是我认为中国教育很差,但并不认为国外教育完美。国外也有很多问题让国外家长诟病的
我没有表达过国外教育是完美的这种观点, 虽然我确实认为北欧的教育(包括IB)要比中国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3-3-26 12:09 发表

1.IB课程,最后验收,有全球统一考试,每学期,也有自己学校考试,传递给IB官网,作为二年IB学习参照系.
2.作为最早引进大陆的国际课程,我在贴里已经回答了,它只是申请美国名校中五大要素之一,至于是否在大陆变味,成为应 ...
So what? 你的意思是大陆籍的IB就应该以应试为主要教育目标, 就应该是高度择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3-3-26 19:51 发表

我的孩子,今年上海IB国际高中毕业,对于IB生源选择,即使在美国本土,也属于优秀(荣誉)学生选择课程,课程教育目标,和生源选择,本就是在不同层次去思考.是学生,校方及IB官方三者平衡结果.,

在大陆,IB成绩优秀,并不能 ...
中国部分学校的IB成绩已经是世界一流,这点我上面已经提过,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学生-学校需要一定选择这也很正常。
问题是在普通人群中能进入你孩子或其他中国‘好’IB学校比例是多少?欧洲不用说了,美国有这样高的择生比例吗?
这样高度择优出来的学生那个国家的IB进不了?能有目前这样的升学率,是中国的IB好还是学生优秀?
你孩子学校或其他中国‘好’IB学校每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到准备IB,到应付考试投入是多少? 比较一下我楼上提到的北欧孩子,中国孩子的投入是多少?父母的投入又是多少?
略往远点看,中国优秀生(不限于IB)在世界顶尖大学中与peers比,情况怎么样?
再往远点看,中国这些精英们毕业后的能力成就和当初考大学的成绩匹配吗?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全世界数1数2了,但近30年过去了,出了几个世界级的大师?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3-26 21:04 发表
孩子们大多是高中转入IB的,那等于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炕。高中的lB投入绝对不可能少,即使外国孩子也一样。有一张图,不好意思我不会贴。大致说一个鬼对孩子说l will kill you in sleep! 后面孩子们回答Sorry we ...
IB相对于其他课程确实是比较Demanding的,但大陆孩子的平均投入还是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3-3-26 21:02 发表
大陆国际高中,都是如此运行模式啊,都是如此花费啊!即使在美国,申请名校,大多数,也是如此模式!至于是否出世界级大师,这不是LZ开贴目的,也不是你,我能讨论清楚的.我只是作为一个IB学生家长,一个跟踪上海IB课程十年的家 ...
我也是作为在读IB孩子的父母谈点对中国IB的看法。
我和孩子都很喜欢IB,目前除了IB在中国也没发现更好选择。但照这样发展下去,实在令人担忧。考进一个好大学既不是教育的目标,更不是终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randall 于 2013-3-26 21:24 发表
家长想选择好学校,学校想得到家长的承认。这才是根本。
那么什么是好学校[国际高中]呢?升学率[入国际名校]高自然是一个标准;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唯一的标准:假设,有这么一个学校,升学率极低,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
升学率全世界没有那个学校是不看的。问题是怎么看?看多重。
在中国,学校,家长基本只看一个升学率了,这就成问题。家长-学校如果能站得再高些,看得更全面些,更长远些,就会好很多。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21:4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andall 于 2013-3-26 21:52 发表
未必吧。你没听说过人们对“作业多不多”“孩子很开心”“校方是否蛮横”“课外活动多不多”等问题很关心吗?如果一个学校95%的升学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宁愿选择一个升学率只有50的学校。
中国'好'IBDP学校还没有听说过有作业不多的。


不仅仅以升学率评估学校这点上,我和你是一致的。但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IBDP学校现在已经象恐龙一样稀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3-3-27 04:42 发表
人生每一阶段,总有一量化指标,虽然有时侯很俗,很势利,很功利,因为这是人性弱点,群体性弱点,甚至国民性弱点使然.对于孩子教育,正因为很多中产阶层家庭,思考到孩子教育平衡,才选择国际课程,至少在教材选择上,少了应试成 ...
有一阵子没上旺旺,看到这个帖子的讨论不少。 对于你的评论简单回几句。
中国好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IB是目前比较好的课程选择,什么课程学生都需要努力这些并没有什么疑问,是常识。这些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至于IB全世界选拔模式都差不多,是荣誉课程,天才课程。。。。。这是对IB认识的误区。IB从创立至今,从来没有这样的理念,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是象中国这么高度择生的。有兴趣的可以写信给IBO去了解。

高度择生的必然结果就是高度应试。 最简单的,如果不高度应试,连门都进不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fairyzhu 于 2013-4-3 12:28 发表

这段有点不理解
请问,您概念里的“应试”是个什么模式?
1  高度择生率=应试(以中考分数为标准OR自己出个英文数学写作卷子考试)
2  高度作业强度=应试(作业很多种,比如做实验,看书,写报告,还有单纯做 ...
在高度择生下,不高度应试,连门都进不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