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小儿郎 加国-中国 读书札记 

回复 51#xiaobaodemama 的帖子

嗯,小升初分流的情况,听一个德国妈妈说了,是这样的。读得好的可以上中学,不好的就准备去上技校吧。好在德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开放,就是读了技校出来,将来想再读大学,还是可以的。

这个德国妈妈的儿子在上海读德国学校(小学),她说上海的学校比德国的好,德国的学校是公办的,一个班有30个人,老师不好,上海学校私立的,一个班十几个人,老师非常好。.

TOP

回复 54#DXMOM 的帖子

“任何年龄可以进入大学并重新选择专业,。。。。。。”

这个是好的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说,根据那个德国妈妈的博客文章的讲法,因为从小没打下的扎实基础,就算有好想法,也没办法深入学习了。这个也是个问题。就象一个贴子里说的,商科之类的,可以工作以后再学,但是要做学问(尤其是基础学科、技术领域),还是得连着读。中国历史上不重工商业,市场经济不发达,更重视学术性的学习(可以提升社会层级),所以学习负担始终很重。

教育问题其实还是个挺个人化的问题,不能指望食堂做出精品。私房菜总归是最精致的。中国学校大概象工厂食堂,外国学校嘛,就是自助餐厅。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1-25 16:46 编辑 ].

TOP

回复 86#DXMOM 的帖子

这个规定真是不错,国内很多错过了基础教育的人,好象都没有机会再补课了。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人只读到小学或者初中就中断了学习,也没有地方继续教育。.

TOP

回复 89#汪洋大海 的帖子

我们教育的长处就在于,由俭入奢易,将来去国外读书也不成问题。外国小朋友想读我们的书,那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教育肯定不全是缺点,只是缺点比较严重而已。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1-26 19:28 编辑 ].

TOP

回复 222#不二周助 的帖子

“她一个月就不肯再说中文了”

这个无论如何不是记忆的问题,而是文化认同的问题。.

TOP

回复 559#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现在能混得人五人六的人,一般都是特别能吹的。

离名人远一点也好。.

TOP

回复 766#DXMOM 的帖子

哇,楼主有空写写顶级学院学西餐烹饪的经历吧,一定好看。虽然当时痛苦,但过去了,再回忆,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另外中餐的问题,应该不是臭,而是味道大。 还有很多味道是外国人不习惯的。有一个美国人娶了个中国老婆,有一天,老公在屋里,闻到一股恶臭,感觉要呕,以为厕所出了问题。谁知道是老婆在厨房里搞咸菜!.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0-12-7 09:43 发表
呵呵, 是的。 我不得不说, 我很惭愧, 虽然一直生活在中国, 书也读了不少,但我必须得承认, 我到了30岁以后才有点慢慢明白中国文化。
就我的浅见(30岁以后仍然很肤浅的看法), 中国文化最重视的是伦理、关系、 ...
很认同您的观点,也有同感。中国文化似乎是为成年人准备的,一定要有了很多人生的经历,才能感受领悟的。我感觉中国文化里少了一些孩子气,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受受西式教育,成年以后开始读读古代经典,还是挺不错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0-12-7 10:00 发表


请教不敢当. 我相信很多父母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很有心得. 而且我也不擅长写东西, 就简单举些我们教育自己小朋友的例子
1) 语言(上海话)
我们在家是只说上海话. 所以孩子幼儿园时上海话已经说得很好了.
在家所有 ...
佩服,tommi妈妈在文化教育上做得真是到位啊。.

TOP

回复 850#DXMOM 的帖子

我朋友说,外国人吃不了中餐,是因为他们历史太短,不会吃,就知道吃大块的死肉,吃甜东西,都是最原始的味觉需求。中国人会吃啊,要啃头啃脚,内脏、血什么都吃,中餐的味道也复杂得多。其它历史悠久的国家,比如法国,也是吃一些怪东西的。cheese就很臭,中国人也吃不来啊。

注:中餐的味道不是饺子皮放保温盒里闷久了的味道,而是五味的味道。中餐讲究现吃,热食,要带饭的话,还是带西餐或者寿司之类的吧。

饮食中看文化最有意思,王蒙有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坚硬的稀粥》,李安也拍过《喜宴》《饮食男女》,都跟吃有关。很期待看你的西餐学习经历,因为是个文化命题,放在教育论坛上也未尝不可。不是很多有人有机会经历这些,跟我们分享一下吧,呵。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2-8 11:39 编辑 ].

TOP

回复 856#DXMOM 的帖子

浏览了一下,你和你做的菜都很美。:)

不知道你这这手艺现在还用吗?浪费了多可惜啊。可以写本书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oximama 于 2010-12-13 13:10 发表

这个没错。。。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过去那种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是无为而治的最佳实践者,她们什么都没做,但只做了一点,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永远对孩子满腔的爱!
赞同这种说法,认识的一些人就是这样的成功案例.关键是妈妈的智慧,而不是妈妈的文凭.

旺网最近有个热贴,主题是普通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学习某些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的方法.她们除了没有学校知识体系的文化,其它方面是非常强大的.

最近在哪里看到一句话,甚以为然."爱是一种能力,不是一个对象."我们做家长的,如果能增强自己爱的能力,那将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2-13 16:32 编辑 ].

TOP

回复 1076#xiaoximama 的帖子

他觉得有意思是因为你觉得有意思.

因为你觉得有意思,才能把它读得有意思..

TOP

回复 1006#joyhong 的帖子

请问你这些搞笑的儿童诗哪里买?书名是什么?谢谢.

TOP

回复 1209#DXMOM 的帖子

看来我还是蛮有教育天份的,没人教我也想出来让小朋友抄完一段中文再配一幅画呢,哈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21 14:41 发表
肯定有,嘿嘿,我就是看电子版的,
不过要看完需要一定的耐力。。。呵呵,好似日本的风格就是那么慢慢写,一个一个故事写,然后,慢慢结束。。嘿嘿。
我也有这本书,不过一直没看完,就是没有您说的“耐力”。不知道为什么,我看这本书没有大家说的那种强烈的感觉,没觉得特别的感动之类的,相反我还觉得小豆豆真的是一个让人头大的学生。我是不是太没有同情心了?上课的时候,把课桌板弄得哗哗响,又让全班同学去看宣传艺人,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可爱的举动啊。

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巴学园的校长,能面对这么多捣蛋学生,还想出什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大概只有艺术家才有这样的本事。

巴学园也是一件艺术品,不可复制的。小豆豆的经历也是不可复制的。.

TOP

回复 1289#DXMOM 的帖子

今天看了这里许多新贴子,很新鲜的感受到了小学生活,也挺感慨的。得有一个多么强大的内在,才能和现行的不怎么太如人意的环境相适应啊。.

TOP

回复 1957楼汪洋大海 的帖子

跟裹小脚似的,放过脚的,就再也不肯裹了。.

TOP

回复 1987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觉得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 吧。我儿子干各种事情都看自己兴趣(但时常要大人陪),他的朋友中有和你儿子一样的,非得有小伙伴才肯出动。

从来不问我他该干啥,但会说无聊。然后我出的主意大部分他又不采纳,除非我建议他看电视,玩游戏,哈。.

TOP

回复 1996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可能比较保守啊,对电视、游戏都是严格控制的,小时候是禁止,现在有限开放,非常非常有限。都没有什么有规律的玩,出门等车等船的时候才能玩一下。

有时候我实在累了没力气管他,会让他看几集动画片,让我清静一下。呵呵。.

TOP

回复 2014楼DXMOM 的帖子

我也曾经困惑过,但是现在,比以前更有信心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方法,我在日本《育儿百科》里看到过一句话,他说:相信妈妈的直觉,按照直觉去带孩子,基本都没错的。

有了这句话,我后来就少了很多困惑。

在玩游戏的问题上好多朋友都觉得我太严格了(我在其它方面还是比较宽松的),有可能会在将来引起反弹,或者跟同伴无法交流之类的,但是我就是这个原则。我就一个理由:玩游戏伤视力。(我在视力问题上也很偏执,呵)

旺爸好象发过一个贴子,调查小时候玩游戏的长大了怎么样,结论好象是都挺正常。

我觉得玩或不玩本身都没有那么大影响吧,所以让不让玩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只要妈妈自己心里过得去就行了。

你儿子挺懂事的,如果和他说好,能玩多少时间,什么情况下能玩,定成规则,他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别纠结啦。咱们对孩子尽心尽意,力求完美无误,对自己也要宽松为怀。哈。.

TOP

回复 2020楼DXMOM 的帖子

真是好手艺,不愧是专业学过的,就是不一样啊。

可惜你在上海时没来得及讨教下。

家人好有口福啊!.

TOP

回复 207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新年好!

我对小朋友的视力和健康有偏执,呵。不但不让玩游戏,电视和书也是控制的。

在国外这方面条件好很多,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视野也开阔。我看了保护视力中有一条是每天要远眺两次,每次15分钟,这个看起来简单,但在上海也蛮难实现的。高楼林立,想找个开阔地方看看都没有。

国外小朋友看电视时间非常多,但近视的人比上海小朋友少,估计主要原因是体育活动多和视野开阔。.

TOP

回复 2128楼DXMOM 的帖子

学习中,感觉这一段是比较精华的总结:

“其实,一定要认识到,甘蔗没法两头甜,有了这个基本认识,然后再选择到底是让孩子在国内发展,还是在北美发展。这是基本的前提。

想国内发展的,孩子晚点来,最好就是出来镀镀金,这样学到不少西方的思维,掌握了熟练的英语,同时国内的根基也没丢。关键是思维还是东方的,才有利在国内发展。换成了加拿大似的思想,在国内这个神奇的地方,能吃得开吗?

想北美发展的,孩子早点来,家长一定要接受孩子全盘西化的可能性,同时要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这样才能避免孩子长大后,家长无法沟通的困惑。

想要两边都发展好的,基本上没可能,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教育内容,让孩子两边都好,那孩子也要神经了这样的期待最大的可能是啥都没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