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北大毕业生辞去年薪30万工作在家教子引争议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8楼seaheroli 的帖子

.

TOP

回复 10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教自己孩子也不行。孩子是自己的,但最终是属于社会的。

国外的在家上学的孩子,社区的资源很丰富,同时,某些科目到一定程度,也是要聘请专业老师来上课的。所以,国外的在家上学的概念并不封闭。.

TOP

回复 14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对,关键看怎么教。一个人单干,我看悬。除了自己不断学习,还要知道什么时候借助什么社会力量。.

TOP

回复 17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我知道国外有的妈妈音乐极好,但是孩子到了中学,还是要请更专业的老师来授课的。

国外养这么多个,等于混龄保育啦~~~~,这是很好的环境。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有序和自由,需要妈妈的驾驭能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2-6-5 11:51 发表

是的。单靠自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 借助社会的力量不可或缺。
所以我身边的各类朋友多次说:“你办个私塾吧。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般听到这话恨不得抱头鼠窜。以前农耕社会,孩子除了私塾,还有兄弟姐妹、村子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社交面。另外,还有农活和家务也是要参与的。私塾一般只读半天。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私塾谈何容易啊。

要把这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都置办齐全了,等于弄个学校了。我目睹过我妈妈创建一个中小学一贯制学校的艰辛,所以我对于学校的建设者的努力是有一定的理解的,并给予尊敬。创建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是需要有极高素质(不一定是文凭)的人。.

TOP

回复 22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说到奔跑,我妈妈当时做校长是要求操场对学生开放的。她要求安排中午值勤的老师。同时自己吃过中饭就到学校操场巡视。几十年如一日。三十多年没出过危险,我妈妈的代价是,即使家就在学校隔壁,有条件睡午觉,但是她牺牲了三十多年的午觉。经常晚上下班回来,腿都是浮肿的。

自我记事起,我妈妈就没有暑假一说。要到上海听课、学习、交流,跟姊妹学校联谊,要置办理化实验室的仪器。三十多年的暑假,也就这么奉献掉了。后来置办仪器的任务减少了,但是老师的队伍壮大了,各类协调工作,包括家庭协调工作,我妈妈要去做。这些工作占用了她本应该休息、探亲访友乃至培养孩子的时间。

蒙台梭利说,环境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但环境的设置是艰难的。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也是蒙氏教育在中国一时难以推广的瓶颈所在吧。

一个适宜的环境的培养需要多大的心血,只有建设者知道。所以,即使我遇到一些不够理想的教育环境,我也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自己做加减法。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5 12:56 编辑 ].

TOP

回复 27楼主的小羊 & 胡豆妈 的帖子

谢谢二位的褒奖。妈妈是我敬佩的女性之一,一个逃兵对一个老兵的敬佩。

对于课间不能奔跑,不能开放操场,这个问题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有个妈妈,她在一月份给我写信,有这么一句话:

2 可否开发或收集些下课10分钟相对安全些的手上技术活动玩法,看着小孩下课10分钟不能出去玩,真是可怜。


课间如何活动的问题真的蛮困扰家长的,包括我。应该集思广益一下,谈谈有什么好方法能减少一点目前不能活动的困惑。.

TOP

回复 38楼lifangliu 的帖子

一起努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