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始,打出一个问答:杰玛还差一个问题就赢得2千万卢布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四个选项,作弊,运气好,天才,以及“It is written(命中注定)”。看到最后一项,我们就爱上了这部电影。她们为什么唱得那么喜乐,因为命运原来是一个温暖的词。“It is written”的意思,就是命运与宿命的差别。宿命是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换言之,你的一生没有剧本。这样的宿命论叫人恐惧,一遇见三鹿奶粉,人生就充满没有确据的惊慌。但“It is written”,告诉你有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一个比8.0级地震还大的大手笔,给你一个稳妥,一个应许。听到这个词,你就知道这辈子已预定了,一桌简陋而丰盛的筵席。
杰玛是个执拗的孩子,他对苦难之上还有美善,永远存有一份信心。这就是“He is my destiny”的含义。杰玛必须一无所有,那美善的命运才成其为命运。就如克尔凯郭尔所说,“十字架建立在人类一切希望的坟墓之上”。导演也说得很肯定,杰玛的结局与才华无关,更不是撞大运。而是“It is written”。这样一种非宿命论的命运观,是中国人极其陌生的。但故事实在讲得太漂亮,胜过了一百场布道。
这是童话吗。这就是当年贝多芬的一生。《命运交响曲》里,那四个反复的音符,把人的心都抓紧了,就像婴孩咬住奶嘴,死不松口。他有一句名言,也被反复引用,“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屈服”。许多人以为这就是贝多芬的传奇。但后面那句却常被省略,他接着说,“上帝啊,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么美好”。经过《英雄》和《悲怆》之后的贝多芬,回到对“It is written”的信心,写下了《庄严弥撒曲》和《欢乐颂》。临终,这个曾自怜为上帝最可怜的造物的艺术家,亲笔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一切灾难都带来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