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育儿] 举头纵观教育;俯首横扫战绩;(话外音:种瓜真能得瓜?只能种豆又能得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3 17:53     标题: 举头纵观教育;俯首横扫战绩;(话外音:种瓜真能得瓜?只能种豆又能得什么?)

一眨眼,在完成小升初的阶段之后,仿佛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除了回想女儿过往的种种学习经历之后,还来不及整理,回忆,看看已经是七月底的日历,总有一种紧迫感,便匆忙来到了中学板块,把H爸的好多文章拿出来拜读,想提前学习一番,给自己一个“热身赛”的,没有想到看到了好多关于“育儿”话题的文章,心中真是感慨万分!因为,这正是我很想和各位有建树的BB们和MM们讨论的主题!而且,我在拜读了H爸的开帖和众多家长的回帖中,想到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在不讨论中国的教育是否“成功”或者“失败”的前提下,同时把中国教育和家长的努力比喻成纵和横的两条线:

我们试着讨论:
1.当有条件种瓜了,那么种瓜真的能够得瓜吗?这瓜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种的?
2.当没有条件种瓜而只能种豆的时候,你又能够得到什么呢?

我在学校里遇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家庭,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使得孩子行为,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我们能够找到相似的,但是肯定没有完全相同的。为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家庭是相同的,家庭中的核心部分:爸爸和妈妈的不同造成了家庭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又带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这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出来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孩看尽一家庭

古人云:一花看尽一世界,一叶知尽一菩提。颇为玩味,我想说:“一孩知尽一家庭。”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孩子的家庭教育就略知一二了。以前,当我自己还没有成人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父母亲当成了自己的“天”,我以为父母亲是大人,他们的思维就是对的,他们是成熟的,当然,那时候的自己把所有的成人,包括老师的话都以为他们是对的。

当自己长大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之后,才慢慢知道:不是人大了之后思想就一定是成熟了的。人大了只是身体发育的结果,而不表示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的正确。所以,“幼稚,无知”不单单是用在孩子身上的,成人的“幼稚,无知”难道不更可怕吗?如果成人“幼稚了” ,“无知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多少也会受些影响的吧?所以,父母亲的行为方式,教育理念,教养方式都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前途。

BBMM们,环顾一下周围你认识的家庭?“一孩看尽一家庭”,不无道理吧?


当我们可以种瓜

社会的开放直接造成当今社会的“贫富差别”,而其悬殊又间接地造成各式各样的“家庭模式”。当有的家庭有条件“种瓜”,那么这类家庭基本上会“倾巢出动”,“倾囊而出”地去垦这块瓜地,从瓜还是小秧苗的时候,就细心地呵护,用当时最好的肥料去关心这块瓜地。

但是,难道当我们“披星戴月”地去维护这块瓜地,希望自己的瓜是最好的瓜的时候,想过吗?这优质的肥料适合这块瓜地吗?我们先进的施肥方式一定正确吗?我们浇灌的时间方式也恰当吗?我们高级的捉虫工具有效吗?

当我们只能种豆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条件可以种瓜的,当有的家庭只有条件种豆的时候,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种豆呢?面对自己家门前的这块豆地,而前后左右都是大大小小的瓜地,我们该怎么办呢?当市场上有优质的肥料,捉虫工具书和先进的浇灌方式时候,而我们没有条件的时候,又怎么办?我们是选择放弃呢?还是选择继续呢?

我说,当我们只能够选择种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取经,坚持和不攀比”。

社会是个大的课堂,有它自己的纵线,而我们的家庭是小社会,我们只是纵线上无数个小点,小点的散布绵延成无数条横线,纵线和横线就组成了面,这就形成了“社会”。

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性,而规律性来自于很多年的“实践证明”,有一代或者两代的人用自己的“实践过程”来给予了后代的“证明”。无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在得到社会“恩惠”的同时也有成为“牺牲品”的那一段时间。这其实就是“公平”,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

我不想化很多的笔墨去评论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我知道凭借我的个人能力在这方面是没有作为的。成功又如何?失败又怎样?我们的孩子还是一样地读书,考试和工作,压力还是一样地存在的,至少对于我们这些BBMM,对于我们的这代90后孩子。要学会的可能也只有“去适应”了。

我们还是讨论:
1.当有条件种瓜了,那么种瓜真的能够得瓜吗?这瓜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种的?
2.当没有条件种瓜而只能种豆的时候,你又能够得到什么呢?

我个人以为:
l 首先,孩子永远是属于自己的财富,每个孩子都有我们BBMM们所赋予的天赋:
l 其次,不管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怎样的一块土地,怎样的土壤,我们都要精心灌溉;
l 再者,由于人的一生都是个成长的过程,并不是成人所有的理论和做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就需要去和同龄人交流,去取经验,去学习,象鲁迅先生说的
  “拿来主义”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换句话说,就是“适合”!
l 最后,家长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永远只和自己的孩子过去相比,而不要去攀比别人的孩子”;真的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瓜”那是“劳有所得”,
   而当我们只能够得到“豆”的时候,那是“劳有所获”。难道孩子这样的财富不是一种人生的一种“获得”吗?

一家之言,也很想洗耳恭听,希望和广大中学板块里的MMBB们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好90后的孩子?不光是学习上,更是在生活上,甚至是关于性的问题上,怎样做好他们的引路人?我们慢慢开帖。慢慢来谈吧!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09:15 编辑 ].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09:14

想听听H爸的评论,也想借鉴下H爸的很多育儿的经验..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1:29     标题: 回复 2#myladder 的帖子

谢谢老师抬举,H爸只是帖子写得多几张——但以英语学习居多,育儿经验真的还不够哦。
WW上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搬板凳,记笔记,少不了的功夫;写帖子:有感而发时——跟贴踊跃,无病呻吟时——沉入坛底。
老师题目出得很大,我就选几个“点”,有心得了,就上来答题。
育儿话题,可大可小,可“宏”可“微”。
抬头看着形势——教育形势,平视关注升学——中考形势,低头拉着车子——孩子成长。.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2:08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11:29 AM 发表
谢谢老师抬举,H爸只是帖子写得多几张——但以英语学习居多,育儿经验真的还不够哦。
WW上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搬板凳,记笔记,少不了的功夫;写帖子:有感而发时——跟贴踊跃,无病呻吟时——沉入坛底。
老师 ...
H爸, 太谦虚了!
我常常觉得,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太不一样了,教育孩子变成了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 临床试验的经验也和重要!
因为看过太多的家长,也阅孩无数,才会有今天的这个"大题目".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 WW网上志同道合的BBMM们探讨探讨,如何凭借现有的资源来创造更多的"教育财富"..
作者: 马兰花    时间: 2008-7-24 16:01

真是好帖,楼主分析得那么精辟。

[ 本帖最后由 马兰花 于 2008-7-24 16:04 编辑 ].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24 16:16

Myladder老师题目出的比较大,不太好回答。

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吧,可能有点偏题,见谅。

现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就象感冒药,新产品层出不穷,都号称有神奇的特效,看得是眼花缭乱。但真的效果如何,有时还不如过去价格低廉的SMG,所以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我觉得现在我们家长多的是“羊群效应”,人家要奥我孩子也要奥,人家学星, 我家也要星, 唯恐落后,但对自己孩子的爱好和潜质缺乏估量,还有自己的能力,精力,财力。

种西瓜的话,只要种子选的好,土壤没问题,风调雨顺,结出来的果大多是好瓜。但孩子是精灵,是有思想的,是有自己秉性的,并不是家长想怎么造就能打造出来。所以我认为做家长的本份在于给孩子创造条件和铺路,不管社会如何变,要想成功还是与孩子的汗水,热情,坚持是分不开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来走的。

社会越是开放和多元化,成功的路也越宽,选择也越多。现在的孩子港澳新加坡的,欧美的大学都可以选择,所以做家长的眼界不能只限于中国思维,还得多一点国际想法。

[ 本帖最后由 PUPPET 于 2008-7-24 16:18 编辑 ].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6:25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7-24 04:16 PM 发表
Myladder老师题目出的比较大,不太好回答。

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吧,可能有点偏题,见谅。

现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就象感冒药,新产品层出不穷,都号称有神奇的特效,看得是眼花缭乱。但真的效果如何,有时 ...
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因为看到了太多的个案. 我出的题目因为自己"蓄谋已久",所以并不觉得大, 而通过H爸和PUPPT一说,觉得可能是大了些了. 但是我又发现你回答得很到位,也是我想追求的效应.

还有,我觉得这"国际化"一说更是"锦上添花"了. 其实不是很多家长承担得起这"国际化"的费用的,而且说到"国际化"总是让人心存遐想,会担心西方的文化把东方的孩子给熏陶得变样了. (我有这样的担心,真的) 所以,根本还是站在国内教育的这块土地上. 只是现在的选择比较多,这也是一件好事情!

可是我真的希望小学升初中可以如我们以前的一样,孩子们参加考试, 才不至于现在家长压力这么大, 这么乱,连孩子们也提早地"思路混乱"了.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6:56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6:27     标题: 回复 6#PUPPET 的帖子

“所以我认为做家长的本份在于给孩子创造条件和铺路,不管社会如何变,要想成功还是与孩子的汗水,热情,坚持是分不开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来走的。”
“社会越是开放和多元化,成功的路也越宽,选择也越多。现在的孩子港澳新加坡的,欧美的大学都可以选择,所以做家长的眼界不能只限于中国思维,还得多一点国际想法。”
老PU这两段文字精彩的,赞一个!.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24 16:44

“其实不是很多家长承担得起这"国际化"的费用的,而且说到"国际化"总是让人心存遐想,会担心西方的文化把东方的孩子给熏陶得变样了.”

老师,十年前当我们还住在弄堂小阁楼的时候,不会想到上海会有这么多高楼,路上有这么多的小汽车,再过十年我们国家会怎么样,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我不认为孩子将来读大学只是为了就业,而是人生的阅历,一个现代人必然是要走出去闯世界的。.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24 16:47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16:27 发表
“所以我认为做家长的本份在于给孩子创造条件和铺路,不管社会如何变,要想成功还是与孩子的汗水,热情,坚持是分不开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来走的。”
“社会越是开放和多元化,成功的路也越宽,选择也越多。 ...
H爸,过奖了,我还是小字辈。

我觉得现在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强调了药的特效,而忽视了病人的体质。.
作者: yangzhe    时间: 2008-7-24 16:51     标题: 世间自有公道 付出总有回报

玩味这首步步高的歌词,很有感触,贴上来.

没有人问我过的好并不好
现实与目标哪个更重要
一分一秒一路奔跑
烦恼一点也没有少
总有人像我辛苦走这遭
孤独与喝彩其实都需要
成败得失谁能预料
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 付出总有回报
说到不如做到 要做就做最好.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6:51     标题: 回复 10#PUPPET 的帖子

对症下药和量体裁衣,家长道理上都懂的,实际上,“病急乱投医”和“褂子拿来套”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的哦。.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6:53     标题: 回复 11#yangzhe 的帖子

刚刚顶过yangzhe的一个转贴,这段不错,再顶一回。.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6:58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04:51 PM 发表
对症下药和量体裁衣,家长道理上都懂的,实际上,“病急乱投医”和“褂子拿来套”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的哦。
没有办法呀! 连我自己有时侯也有这样的心态! 尤其是不了解情况和状况的前提下.教育体制使得很多情况都不透明化,如果孩子成绩还欠理想的话,就更加地会产生"病急乱投医"的现象.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7:06 编辑 ].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7:00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7-24 04:44 PM 发表
“其实不是很多家长承担得起这"国际化"的费用的,而且说到"国际化"总是让人心存遐想,会担心西方的文化把东方的孩子给熏陶得变样了.”

老师,十年前当我们还住在弄堂小阁楼的时候,不会想到上海会有这么多高楼,路上 ...
YES! 在闯世界的道路中,我觉得也要把把关的呀, 否则这可能是条不归路. 我也是从国外读大学,工作,拿身份,一路走过来的,看到的"反面教材"可能太多,让我不得不多思量一下了.也许不知道的更好.

而且我很想探讨: 究竟是高中出去好?/还是大学毕业了再出去?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7:16 编辑 ].
作者: 随缘心境    时间: 2008-7-24 17:43

老师有亲身经历,一路走过来的,见到走出国路的人的得失与成败的机会更多。出国时机的选择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可取的一面就有令人懊悔的一面,其中的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自己才清楚。.
作者: hance    时间: 2008-7-24 17:46

“永远只和自己的孩子过去相比,而不要去攀比别人的孩子”
好贴,讲出了俺的心声啊。
俺的想法跟LZ一样,俺天天就在反思种瓜种豆的事,以及到底要怎样的瓜,怎样的豆。矛盾并痛苦着。

高中和大学我以为是个体问题不是整体问题吧。
第一要看各家经济条件
第二孩子的自理能力,判别是非能力,受环境影响大小
第三申请的学校的好坏
等等,还有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到底是多少。孩子走了十之八九不会再回来鸟。空巢啊。也是大问题咯。
这个事估计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困扰我们,做家长不易啊。

H爸您的贴俺跟到现在,对英语的学习您的确有一套。但是俺觉着,中考不是我们的目标,高考也不是,如果仅以中高考为着眼点那我们的孩子就太苦了,我们的社会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咧。

[ 本帖最后由 hance 于 2008-7-24 17:53 编辑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7-24 17:49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教育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什么时候出去、是否适合出去也因人而异。
另外回应一下楼主的标题,人生确实有相当的几率种瓜不得瓜。作为成年人要有这思想准备的。.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7:53     标题: 回复 17#hance 的帖子

“还有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到底是多少。孩子走了十之八九不会再回来鸟。空巢啊。也是大问题咯。这个事估计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困扰我们,做家长不易啊。”有同感。
为了避免空巢的没劲,现在跟着女儿学学英语,有空复习复习文言文,万一女儿真的够条件到国外名校读书,偶就收拾行李,跟女儿一起到国外,偶去教教小孩子文言文什么的。据说现在有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什么的,偶也想去考一张。.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7:55     标题: 回复 18#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只要种子合格,环境合适,播种得法,“种瓜肯定得瓜”,种豆有时也能得个小号的瓜什么的。.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7:55

引用:
原帖由 随缘心境 于 2008-7-24 05:43 PM 发表
老师有亲身经历,一路走过来的,见到走出国路的人的得失与成败的机会更多。出国时机的选择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可取的一面就有令人懊悔的一面,其中的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自己才清楚。
永远记住两句话:
1. 出国的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你听到的周围的声音里面都是他们的捷报频传...而真正的甜酸苦辣是唯有自知的.
    (当然,现在家境优越的送出国很多了,新的矛盾又会在解决了旧矛盾的基础上孕育出来)
2. 在国外, 不到一定的层面,是溶不进他们的圈子的.

这两句话就对我们做家长的要求更多了,更高了! 我们能够赋予他们的是金钱? 还是丰富的物质? 还是走向世界的思想呢?.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7:58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05:53 PM 发表
“还有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到底是多少。孩子走了十之八九不会再回来鸟。空巢啊。也是大问题咯。这个事估计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困扰我们,做家长不易啊。”有同感。
为了避免空巢的没劲,现在跟着女儿学学英语,有空复 ...
就PF着你这良好的心态,到哪里都肯定会有新的经验和体会.  向你学习!.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7:58     标题: 回复 17#hance 的帖子

打住!中高考只是着眼点的一部分,不可以“以偏概全”的哦。.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8:00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05:55 PM 发表
只要种子合格,环境合适,播种得法,“种瓜肯定得瓜”,种豆有时也能得个小号的瓜什么的。
种子合格还可以说说, "环境合适,播种得当" 要经历了之后,至少要经历着的时候,并且有参照物的时候, 才可以下定论! 所以觉得"难"..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4 18:0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有史以来的结论。
但是现在的瓜难种,豆也难种。耕耘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瓜地上的肥料不同,生长的气候环境不同......。
收获的时候:有时瓜难得,豆的颗粒也少了。.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8:05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7-24 06:01 PM 发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有史以来的结论。
但是现在的瓜难种,豆也难种。耕耘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瓜地上的肥料不同,生长的气候环境不同......。
收获的时候:有时瓜难得,豆的颗粒也少了。
也许我的这篇文章就是要阐明这个道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同等的回报的." 同时也让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孩子的失败时, 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面对!
我们幼稚的行为,造成孩子的无知思维;
我们无知的思维,造成孩子幼稚的行为;

只有我们调整了,知道了,明白了,领会了,孩子们才拥有"走向世界"的思想,才可以走更远!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8:09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18:06     标题: 回复 25#香甜蛋糕 的帖子

“收获的时候:有时瓜难得,豆的颗粒也少了。”——瓜农和菜农的手艺不过关。.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4 18:15     标题: 回复 27#H爸 的帖子

经典——H爸太有才了。

瓜农和菜农的手艺很好,看来还要加把劲,找找原因。.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4 18:17     标题: 回复 26#myladder 的帖子

您的文章写得蛮好的,我是顺着思路想问题的。十分耕耘,有七成收获就不错啦.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4 18:27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7-24 06:17 PM 发表
您的文章写得蛮好的,我是顺着思路想问题的。十分耕耘,有七成收获就不错啦
哎...你知道吗? 在学校里,我常常听家长这么说:

"这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的? XXX怎么就那么地听话! 认真读书的,这孩子怎么就是不要读书的?" (这XXX,是同班的那好孩子,那个非常爱读书的学校里的小榜样)

其实,这世界上,生下来爱读书的有几个? 不都是爱玩,贪玩,偷懒的居多的吗?家长们,可能听之任之吗? (of course not) 在种瓜,种豆的同时, 还得努力挣钱为的是改良瓜地,选用优质的产品...以后说不准还要"国际化"呢! 家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发展状况是无限着的...

为了要做个合格的瓜农/菜农,不时刻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怎么行呢?

很多时候,我们即便是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 但是孩子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的,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毕竟好的孩子还是占很小的比例的. 如果大家都是10分,就无所谓"好"了. 重要的还是"合适".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财富! 我们心里的10分,尽管我们心里知道他们的小缺点. (是遗传的居多...)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8:31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4 20:40     标题: 回复 29#香甜蛋糕 的帖子

“十分耕耘,有七成收获就不错啦”,性价比要求太低。
不但没有发掘出孩子120%的潜力,而且,连100%的能力都没有发挥好,只用了70%,这样的瓜农和菜农,要待岗补课的说。.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4 21:13     标题: 回复 31#myladder 的帖子

我怎么会不知道学校的行情?不要讲瓜农了,就是各种瓜秧都种过了。

不管怎么讲,还是要耕耘好每一亩地,好好的摆弄好每一棵秧苗,让瓜苗、豆苗吸收多多的太阳、水分、养料,长得壮壮的,秋收的时候就看硕果累累吧!.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4 21:26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20:40 发表
“十分耕耘,有七成收获就不错啦”,性价比要求太低。
不但没有发掘出孩子120%的潜力,而且,连100%的能力都没有发挥好,只用了70%,这样的瓜农和菜农,要待岗补课的说。
我的性价比也许有点问题,是保守的讲法,怕拍砖,不敢多讲。这样的具体数据还是看每一年的中考、高考、学生毕业后的应聘招工数据吧,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百分比。
学校是尽力的发掘孩子的潜力,至于效果如何确实要看发掘的方法如何了。
现在有的区已经连续几年的为瓜农开办学校补课了,每学年办二次,这叫“脱产进修”。怎样?都被您讲中了。.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24 23:03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7:00 发表

YES! 在闯世界的道路中,我觉得也要把把关的呀, 否则这可能是条不归路. 我也是从国外读大学,工作,拿身份,一路走过来的,看到的"反面教材"可能太多,让我不得不多思量一下了.也许不知道的更好.

而且我很想探讨: 究竟 ...
我扯远了,出国留学毕竟还是十多年以后的事,而且到时候不是简单的往国外一送就行了,还要看孩子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孩子本人是否适应.

我的本意是家长也不能光往分数一个方面钻,毕竟孩子将来的选择比我们多得多,培养人才是多方面的,所以还得要国际想法,视野要看远一点.

所以家长种瓜的话就不简单,不是种传统瓜,而是未来瓜.我觉得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创造力.如果具备这些品质,将来是不吃亏的.

但教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有些前辈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就比较难,因为面对的是有灵有性的人,所以要找一条适合自己孩子成才的道路来..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4 23:41     标题: 也来啰嗦几句

这个主题读出点味道来了。我感到现在有几个问题还要进一步搞清楚:
教育的主体是谁?亦即瓜农、菜农是谁?
瓜和豆在此地是一个比方,瓜和豆在播种后还会不会基因转变?
种土豆还是胡豆,本地瓜还是番瓜?
同样的耕耘,为什么有不同的收获?
不违农时还是揠苗助长?

胡思乱想,呵呵.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07:19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7-24 11:03 PM 发表


我扯远了,出国留学毕竟还是十多年以后的事,而且到时候不是简单的往国外一送就行了,还要看孩子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孩子本人是否适应.

我的本意是家长也不能光往分数一个方面钻,毕竟孩子将来的选择比我们多得多,培 ...
真的是很有趣! 越说越达成观点一致了! 家长的思想有多远,孩子的思想就能够走多远呢! "一孩真的可以看尽一家庭". 还有一点, 就是中国家庭孩子的情商的培养,包括怎么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失败,和别人的成功, 怎么处理危机的情况, 怎么克服孤独,怎么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尤其是不同类的人. 反正我觉得有很多方面的东西,需要我们这些"瓜农,菜农"去研究,然后播种, 施肥,浇灌, 可以参考别的田地, 但是绝不和他人田地做100%的比较, 做到属于自己的10分..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07:32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7-24 11:41 PM 发表
这个主题读出点味道来了。我感到现在有几个问题还要进一步搞清楚:
教育的主体是谁?亦即瓜农、菜农是谁?
瓜和豆在此地是一个比方,瓜和豆在播种后还会不会基因转变?
种土豆还是胡豆,本地瓜还是番瓜?
同样的 ...
根据我文章的本意来做判断:

1. 教育的主体是谁?亦即瓜农、菜农是谁?
   (瓜农,菜农是我们辛苦的家长们. 蔬菜市场随时变化的行情是教育市场. 主体是谁? 体制?还是学生? 学生应该不随体制而改变的.)
2. 瓜和豆在此地是一个比方,瓜和豆在播种后还会不会基因转变?
   (家庭的如何教育当然有可能造就瓜豆的基因改变)
3. 种土豆还是胡豆,本地瓜还是番瓜?
   (肯定大部分是中国的本地瓜和豆,杂交的品种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4. 同样的耕耘,为什么有不同的收获?
   (这就是一粒米可以养百种人的道理应该是差不多的. 家庭教育的理念的差异, 受社会的影响, 孩子的基质不同,家长的目标管理各异,都会不一样的.)
5. 不违农时还是揠苗助长?
    (应了"一孩看尽一家庭"这句话)

姑且说这些, 再讨论...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5 08:04

第三条“种土豆还是胡豆,本地瓜还是番瓜?”象说的是在本土完成孩子的培训还是让孩子出国。.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8-7-25 09:20

.
作者: 岁月就像棒棒糖    时间: 2008-7-25 09:36

什么样的是瓜?什么样的是豆?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是成功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
按照财富分?
按照地位分?
按照自我满足感分?
按照对社会的贡献分?

[ 本帖最后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8-7-25 09:40 编辑 ].
作者: hance    时间: 2008-7-25 10:28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4 17:53 发表
“还有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到底是多少。孩子走了十之八九不会再回来鸟。空巢啊。也是大问题咯。这个事估计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困扰我们,做家长不易啊。”有同感。
为了避免空巢的没劲,现在跟着女儿学学英语,有空复 ...
报告H爸,文言文现在海外学滴人不多咧,香蕉人ABC们根本就普通话也不会,哪里还会想要学文言文啊,哈哈哈。
对外汉语老师的证书不难,咱老妹正学着,也就是普通话而己咯。估计您只要买本书KK马上过关咯。.
作者: hance    时间: 2008-7-25 10:31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18:05 发表

也许我的这篇文章就是要阐明这个道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同等的回报的." 同时也让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孩子的失败时, 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面对!
我们幼稚的行为,造成孩子的无知思维;
我们无知的思维,造 ...
开首LZ不是说了嘛:“永远只和自己的孩子过去相比,而不要去攀比别人的孩子”
那只要我们付出的努力,比自己总是有进步有收获滴嘛,谈何失败啊 努力过就是成功,
至于是土豆还是番瓜这种东东是相对滴,根本不是绝对滴,不是说最中国的就是最世界的嘛。看人家女子十二乐坊穿少点扭两下不就很来钱+风行全球咯

[ 本帖最后由 hance 于 2008-7-25 10:37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5 11:05     标题: 回复 42#hance 的帖子

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太吵。.
作者: hance    时间: 2008-7-25 11:16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7-25 11:05 发表
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太吵。
女子十二乐坊之前就马晓辉一个人穿得很严谨走向世界,现在多好啊,一下子十二个咯
考王倒是说说这算是瓜还是豆捏.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5 11:18

转基因。.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25 11:23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8-7-25 07:19 发表

真的是很有趣! 越说越达成观点一致了! 家长的思想有多远,孩子的思想就能够走多远呢! "一孩真的可以看尽一家庭". 还有一点, 就是中国家庭孩子的情商的培养,包括怎么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失败,和别人的成功, 怎么处理危 ...
,WW上好的瓜农真不少,虚心学习,认真研究,为我所用,自己也能种出好瓜来。

Myladder老师什么时候开个种瓜学习班。.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5 11:37     标题: 回复 44#hance 的帖子

马晓辉很有名的,现在的女子十二乐坊是在日本出名的。算是夷瓜?.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5 12:02     标题: 回复 47#家有考王 的帖子

墙内开花墙外香,上海炮仗日本放。.
作者: wwchen2005    时间: 2008-7-25 12:53

好一群有见识的家长,我可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有时候感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有力使不出。还是一句:外因要内因一起起作用的。
一个字:急。但你急他不急。嗨--- .
作者: 盎鼓头妈妈    时间: 2008-7-25 14:16

写得深奥来,看起来好累!.
作者: 香甜蛋糕    时间: 2008-7-25 16:14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楼主的瓜地如何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5 17:17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7-25 16:14 发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楼主的瓜地如何了?
进了心仪的学校。.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7-25 17:30

在这里发言的都有某一阶段取得成功的实例,所以会有多许感受,进一步深思不觉有点惶惶。如果一直没有成功过,一定还潜在水里等待成功之际,届时可以上浮发言。
为什么小升初会引发那么多的话题?中升高要少了点,高升大更少了,大升社则绝了。
结论:小升初是初学三年,再后来属于再学三年,再往后,都寸步难行了,想往后?能顾过现在不错了。欲望降低了,人也平淡了。再回头看小升初,算什么啊!.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7-25 17:45     标题: 回复 53#heart 的帖子

言之有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越往后发展,后两者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其实所谓,三岁看老,这句话太绝对。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变数,作为家长能掌握的部分太少,尽力就好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7-25 17:49

孩子越大,自主意识越强。到了大二,瓜农、菜农就基本退休了。.
作者: eileen0521    时间: 2008-7-25 17:51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dxu003    时间: 2008-7-25 18:16

大家讨论得很热闹,本人也来凑个热闹。我来谈点自己育儿方面的感想。

儿子出生后,听了长辈的话,有意识的和孩子多说话,唱歌念诗歌跳舞,整天像个小丑一样在儿子面前晃。我先生也买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孩子不睡时就放。带他出去散步时,看到什么就说给他听,孩子一岁左右就会说话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想着该学点什么了。我克制住买钢琴的冲动,问宝宝在学校最喜欢什么课,回答是画画和计算课。那想不想弹钢琴,不想。我们就报了图画班和公文班。不学钢琴可以,但我们总可以成为音乐爱好者吧。晚上吃饭时我总会把收音机的频率调在古典音乐频道,钢琴,小提琴,小号,竖琴。。。孩子渐渐能分辨各种乐器。休息天在家,我就放各种CD. 协奏曲,音乐剧,乡村歌曲,法国歌曲,中国民歌。。。让宝宝接触各种音乐形式。

我是个艺术爱好者,以早教为名,我带他到大剧院看过狮子王,到美术馆看过画展,到博物馆看展览。。。只为了他能见多识广。

我们家看电视是有选择的。宝宝爱看喜羊羊和灰太郎,家有儿女。我和先生喜欢看科教类。百家讲坛,状元360,科学探秘,探索频道等。我还买了美国地理杂志出版的CD,男孩子喜欢看。每晚7点到8点是宝宝和妈妈的学习时间。

当然和孩子的交流是少不了的。去了博物馆问他最喜欢看什么,红木家具。去了美术馆喜欢什么,中国画,不喜欢油画。因为上面画了一个人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被钉在上面?为什么不穿衣服?在十字架上能活多久?有些能回答,有些还要想一想(或许实验数据最有说服力?)顺便和他说了下斯巴达克斯和他的战士们。看百家讲坛时,宝宝知道了秦始皇,汉武帝,康熙大帝。那时国家大不大,强不强?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们又顺便讲了讲八国联军。哪几个国家侵略过中国?现在中国强大吗?由此宝宝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小朋友们应该好好学习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孩子需要点爱国主义精神。在看完上甘岭后宝宝发出了感慨,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勇敢,最后那个战士炸碉堡牺牲了,可马上要胜利了,他多可惜啊!男孩子需要点英雄主义。

说了很多,有人会说这很刻意,可这就是我们有了宝宝后六年多生活的点滴,我们是真心喜欢这些,就带着他一起遨游在这大千世界,我们希望他知道除了学校的学习和功课,这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宝宝今年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也日渐焦虑。PUPPET 说的一句话深得我心,-------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创造力

希望我们的孩子有一双明亮沉静的眼睛,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家长设计好的。在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之前让我们小心护航,这也是今天大家为此讨论的宗旨。

当孩子们日渐长成或即将远离我们时,会有一时的忧伤或迷茫,可我觉得更多的因该是欣喜(前题是没交出废品)。我们可以和我们的另一半继续被暂时打断的生活。不要忘了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希望到时大家一边尽情享受生活,一边默默守望着我们生命的延续。


最后有个提议,希望已成功养育男孩子们的BBMM能谈谈你们的方法和建议。或者旺旺上成功的爸爸们来谈谈你们的成长之路。毕竟现在大多都是妈妈们在承担教育之职,而男人与女人的思维方式有天壤之别。谢谢。.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20:49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7-25 08:04 AM 发表
第三条“种土豆还是胡豆,本地瓜还是番瓜?”象说的是在本土完成孩子的培训还是让孩子出国。
我觉得应该是在本土完成孩子的教育(义务教育), 接下来的教育目前家长们的选择空间可以很大的..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20:53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7-25 05:49 PM 发表
孩子越大,自主意识越强。到了大二,瓜农、菜农就基本退休了。
其实我很担心孩子这"自主意识"的, 我会觉得孩子如果自我意识增强了,而同时和父母亲的沟通少了,这以后就会比较棘手的.
但是也不能够不让孩子有"自主意识", 基本上我还是注重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效应, 也让我们做家长的"老有所依"(心灵和精神上的依赖),我还真不愿意退休呢, 要和孩子共同发展,融合在一起(当然在也有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5 20:55 编辑 ].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20:58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7-25 05:45 PM 发表
言之有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越往后发展,后两者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其实所谓,三岁看老,这句话太绝对。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变数,作为家长能掌握的部分太少,尽力就好了。
我想表达的就是您说的这些教育,也很同意您的论点! 家长一定要陪伴着孩子共同成长,搜寻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无论孩子今后是否伟大, 他们的心就已经是很宽广了, 现在的社会那么发达,机会很多的, 一定会有一条属于他们的"适合之路"..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21:10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7-25 11:23 AM 发表


,WW上好的瓜农真不少,虚心学习,认真研究,为我所用,自己也能种出好瓜来。

Myladder老师什么时候开个种瓜学习班。
我自己也想参加这样的学习班~~~~ 我们这不在Disdance Learning吗? 喜欢并赞成你这句"为我所用"..
作者: H爸    时间: 2008-7-25 21:20     标题: 回复 55#家有考王 的帖子

种自己一亩三分自留地,蛮滋润的说。.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5 21:23

引用:
原帖由 heart 于 2008-7-25 05:30 PM 发表
在这里发言的都有某一阶段取得成功的实例,所以会有多许感受,进一步深思不觉有点惶惶。如果一直没有成功过,一定还潜在水里等待成功之际,届时可以上浮发言。
为什么小升初会引发那么多的话题?中升高要少了点,高 ...
就象年少的时候,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有多多少少的理想有待实现; 到了20多岁初出茅庐,受了几多的挫折, 人也慢慢地变得现实了; 到了而立之年后,越发地明白很多以前不曾明白的道理,开始学会反省自己,客观事实了; 到了中年之后, 更加地懂得"脚踏实地"的道理; 留着年老的时候回味过往的一切,  感怀所有,甚少埋怨,唯有谅解.我只希望当我回首的时候,鲜少"后悔莫及"..
作者: 青韵袅袅    时间: 2008-7-26 09:07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特点不一样,尽力而为,只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多鼓励,少责难,我就是经常这样提醒自己..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6 20:07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7-25 09:20 PM 发表
种自己一亩三分自留地,蛮滋润的说。
我相信随着女儿的慢慢成长, 以后你会更加地滋润,并且在不同的层次上都会感觉"不一样的滋润"..
作者: LUCK    时间: 2008-7-26 23:29

偶尔翻看一下教育类的广告,突然发现天地比过去不知宽了多少,选择也不知多了多少,一切归于平衡。
钱多的可以平衡成绩不冒尖的或不怎么优秀的,成绩优秀则可以平衡经济比较弱的。父母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都有可能达到彼岸的机会。
应了楼主的话外音。.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7 07:04

引用:
原帖由 LUCK 于 2008-7-26 11:29 PM 发表
偶尔翻看一下教育类的广告,突然发现天地比过去不知宽了多少,选择也不知多了多少,一切归于平衡。
钱多的可以平衡成绩不冒尖的或不怎么优秀的,成绩优秀则可以平衡经济比较弱的。父母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都有可能达 ...
看了很多实例时候, 有时侯,真的很坚信: "上帝永远是公平的!"这句话了! 似乎这也可以宽慰我们很多做家长的,尤其是当"努力和获得不成正比的时候, 想想孩子也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优秀, 心理上也会再次获得些许的满足.然后在从起点开始辛苦地耕耘, 同时可别忘了:寻找曾经失败的根源~~~比较他人成功的经验.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7 07:06 编辑 ].
作者: 爱雪儿    时间: 2008-7-27 23:12

我看了LZ的帖子,我感受很深。付出和回报,到底该如何来诠释。我想家长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快乐生活,更重要是家长要快乐生活,没有家长的快乐哪里有孩子的快乐。孩子的人生不仅仅只是一个中考高考,主要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要让学习融入生活,成为习惯了,那到时就会开花结果。如果万一种瓜得豆,那也就随遇而安,只有有了挫折和教训,才会有成功的希望。还有,有位姐姐说在学对外汉语呢,我也跟H爸一样的想法,万一孩子到了国外,我们自己如何去生活呢,教书吧。对外汉语有啥要求呀,如何去考证呢。我也想准备呢。呵呵.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8 07:44

引用:
原帖由 爱雪儿 于 2008-7-27 11:12 PM 发表
我看了LZ的帖子,我感受很深。付出和回报,到底该如何来诠释。我想家长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快乐生活,更重要是家长要快乐生活,没有家长的快乐哪里有孩子的快乐。孩子的人生不仅仅只是一个中考 ...
根据我在国外的经验, 现在的孩子到了一定的程度,年龄,很多东西已经超出了我们做家长可以理解,可以控制的水平.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也需要做好陪读的思想准备.可是去国外教汉语, 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准备去做好女儿的好后勤的...可能到了那时候,她不要我去呢! 希望一个人飞? 都不知道的,现在的她嘴巴甜得很:"到哪里都不分开,我要给你以后买大房子住." 那也只是听着宽慰些了.

怎么样的结果我们不要,也不可能想更多,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生活习惯, 尽自己的可能创造财富给孩子一个坚强的后盾(不要告诉他们),当问题出来的时候,有应变的能力, 有解决的方法, 那么这个孩子一半是成功了的.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8 07:53 编辑 ].
作者: 爱雪儿    时间: 2008-7-28 13:32

呵,也许,我有个同学在美国10多年,还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没有出去工作。其实,真的是如此,成事在天,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了。反正现在好好生活,天天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28 19:56

引用:
原帖由 爱雪儿 于 2008-7-28 01:32 PM 发表
呵,也许,我有个同学在美国10多年,还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没有出去工作。其实,真的是如此,成事在天,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了。反正现在好好生活,天天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夫妻出国在外的,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 女的基本都在家相夫教子的..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31 13:06     标题: 心中有尺自度量

很多家长觉得累,很多孩子也觉得累. 上天赋予孩子的GIFT都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就是那么地优异,而有的孩子就是那么难于管教.
我看到过很多的故事,也经历着和很多家长同样的成长过程~~~ 人有"蜕变" 的过程, 孩子也有.都说要求不能够太高, 可是没有要求又不行.
心中有把尺, 而我们的思想是度量的标准!

********************************************************************************************************************************************************************************************

昨天晚上,和我的同学们吃饭. 我说:"预初了,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啦?"
我的同学(在中学里的老师)说:"你每年是否都问同样的问题的? 从三年级到现在,都似乎对你很重要的哦."  

然后同学告诉我:"进入初中的孩子.初二是关键. 最能够看出来端倪了. 预初就有个古文, 其他你不是把孩子都搞好了吗? 功课特别多, 没有题海战术,怎么出得了成绩呀?"

我知道了,心理上要做好准备了~~~ 我先调整好,七月份的课程结束后, 新学校报到后先计划带她出去再玩几天,回来她需要在我的教育下再调整.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31 13:12 编辑 ].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7-31 14:23

我觉得有时候做家长的有心插柳,但孩子却并不领情,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说的“不”字越来越多,家长掌握不好方法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给孩子在外面报了很多班,现在学的有英语,国学,奥数,乐高,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和财力都不少,但我觉得成功不是靠家长的能力和金钱打造出来的,而是要靠孩子自己磨练出来的。关键还是要想办法把孩子引上主动学习的轨道,哪天孩子自己肯学肯要了做家长的真的也就不用操心了。.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31 17:48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7-31 02:23 PM 发表
我觉得有时候做家长的有心插柳,但孩子却并不领情,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说的“不”字越来越多,家长掌握不好方法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给孩子在外面报了很多班,现在学的有英语,国学,奥数,乐高,在孩子身上花的精 ...
你说的太对了~~ 我同意! 我看到过好几个孩子自己要学的例子. 我们总是说:"XX的妈妈这钱没有白花. XX的妈妈简直在烧钱!" 顾名思义, 这烧钱就是说孩子一定都没有学到,都在浪费时间呢! 而前者是说这孩子学得很好, 已经到了"物有超值"的境界了.

谁知道"不懂事的"孩子哪天会开窍了呢?当他们开窍了的时候,你曾经的投资难道不能够说是一种积累的结果吗?
所以,我很欣赏很多为孩子在"烧钱"的家长们的话:" 我知道这孩子的缺点, 也知道他学得很不好, 不是说我不在乎这钱, 而是我想让他坚持, 让他有个群体每周都来学习, 就当是锻炼性格也是好的, 哪天他懂事了呢? 前面学的总不会一点帮助也没有的吧? 所以我还是要坚持不懈地送他来."

听了很让我动容!.
作者: 猪小弟721    时间: 2008-7-31 18:38     标题: 回复 23#myladder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7-31 18:46

引用:
原帖由 猪小弟721 于 2008-7-31 06:38 PM 发表
进了初中,还有个早恋的问题要担心
真的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我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做女孩子的妈妈, 她们说青春叛逆期就担心女儿这个问题呢! 我的同学还送我本书<<如何和孩子谈性>>, 也不知道怎么开始谈呢! 希望和过来的MM们好好地交流一下.

我个人以为: 要和孩子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让孩子有任何话都很我交流? 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以前自己也是从女孩子过来的, 也有过那段时光的. 不同的是, 那时候的女孩子的青春是"青涩"的,而现在的社会完全不同了, 知识又那么丰富, 我在学校听到很多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出很多我们以前到了高中才懂的事情, 真的是让人吃惊不小. 同时压力又那么大, 如何抗压呢? 这些都是问题!.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7-31 23:05     标题: 回复 76#myladder 的帖子

预初开始是有科学课的,也不需刻意去谈。平时看电视、看书时,孩子有问题也会问,如实回答就好了。如果家长态度自然,小孩子也会坦然接受的。.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8-1 06:05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7-31 11:05 PM 发表
预初开始是有科学课的,也不需刻意去谈。平时看电视、看书时,孩子有问题也会问,如实回答就好了。如果家长态度自然,小孩子也会坦然接受的。
知道了,谢谢你! 我知道如何去应对了..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8-1 08:57

现在孩子的路比以前宽多了,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所以除了成绩,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出国,你在上海什么层次,在海外也是什么层次,掉不下来的。

但是,因为这个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我认为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培养如何靠自己本事赚钱。这需要家长为孩子的未来进行规划,结合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在国外你想从事什么职业。好的布还要好的裁缝来裁呢。.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1 10:29

我个人觉得,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家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真实的世界,由此而产生的价值观、理想才更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才更有可能支配、影响他 一生。
家长的放手和引导,我觉得同样重要。但现在大多数家长在放手这块都做得不好,再加上现在的教育体制无形中压抑、控制孩子真实、自由的本性,所以孩子的将来确实是有相当的变数。有太多学习优异的人,由于对自己的无法把握、对人性、世界的模糊认识,在成年后迷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案例太多了。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运气不佳。
要避免这些,帮助孩子学会阅读、独立思考、自己去体味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我一直觉得这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课题。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1 10:35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8-1 10:42     标题: 回复 80#子玖妈妈 的帖子

多生一个,思考就多一份,记笔记。
送读路上,跟小H聊起如何对待外台报道和外刊立场——做口译听力和阅读时经常碰到,偶有些保守的,跟她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有”中国立场“的,不能被老外几句貌似公正的话忽悠过去。.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1 10:56     标题: 回复 81#H爸 的帖子

H爸过谦了。多生一个的好处,大概就在于认识到老天对于孩子天赋的馈赠,是慷慨,也是有限的。具备此优点,就必有另一个弱点。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老天在这点上也是公平的。只是父母如何认识这问题,就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了。呵呵。
另外,帮助孩子了解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差异,通过后天的努力,尽量平衡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都是家长很重要的工作了。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1 14:49 编辑 ].
作者: fsn    时间: 2008-8-1 11:16

正羡慕你们个个是教育专家,育子(女)有方。.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8-1 14:50     标题: 回复 81#H爸 的帖子

“貌视公正”这话本身就带有价值判断了
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前半生被忽悠过,就担心孩子也被忽悠,他们的见识,可远远超过同龄的我们.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8-1 21:19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1 10:29 AM 发表
我个人觉得,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家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真实的世界,由此而产生的价值观、理想才更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才更有可能支配、影响他 一生。
家长的放手和引导,我觉得同样重要。但现在大 ...
作为家长应该教会,或者是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方面我要加强学习, 我已经意识到了. 虽然, 女儿由于从小没有老人带,都是跟我的,无论我在工作,学习还是做家务事,她都在旁边的,所以她很小就会帮我做家务,晾衣服--- 煮馄炖---帮我晒被子----洗碗-----整理厨房----铺被子等等````` 我真的很欣慰的,尤其是累的时候. 在学校, 她也热爱劳动, 很合群,很热于助人. 这点我也很欣慰的!

但是我知道我的性格缺点,可能会比较压制她的性格, 太过于管她了,要好好学习,子玖妈妈说的非常有道理,对我的启发很深.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8-1 21:28 编辑 ].
作者: 宝贝猪猪妈妈    时间: 2008-8-1 21:23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8-1 21:35

引用:
原帖由 宝贝猪猪妈妈 于 2008-8-1 09:23 PM 发表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很多时候真的是"遵照这个理论"的..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1 23:30     标题: 回复 85#myladder 的帖子

呵呵,我们共勉吧。理论上是知道如何如何,但实际做起来有时也是很武断的,经常吃到投诉的,说我很啰嗦,很烦。.
作者: H爸    时间: 2008-8-1 23:34     标题: 回复 88#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吃到一份投诉还是两份投诉?.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1 23:44     标题: 回复 89#H爸 的帖子

当然是两份乘以N次倍数。 作为父母,要一直理性是很困难的啊。.
作者: H爸    时间: 2008-8-1 23:47     标题: 回复 90#子玖妈妈 的帖子

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说。.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8-2 01:14     标题: 回复 90#子玖妈妈 的帖子

开头以为有一个乖点。.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8-2 06:22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1 11:44 PM 发表
当然是两份乘以N次倍数。 作为父母,要一直理性是很困难的啊。
这就是很多人说:可以做个好老师,但是做个好父母很难.
你可以很顺利地让他人的孩子听你的话,但是却很容易和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
共性~~~~共鸣~~~共勉~~~
同时羡慕你有两个宝贝, 很幸福的!.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2 10:28     标题: 回复 92#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女儿总是乖点,贴心的,如和她弟弟一起读西班牙文时,自己承担更多责任,并象个小老师一样教他,也不容易的。但孩子大了,很多事情还是有自己主张的,也不会轻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在初一时她把大队候选人名额让给同学,理由是自己做了这么多年太累了,并坚持和一位早恋的女同学做好朋友,不顾老师、父母的反对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她的自我个性。最近好奇的她在暑假里又成了素食主义者,让我烧菜伤透脑筋。
虽然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欣喜,但我也经常有焦虑的情绪,这大概就是妈妈的弱势吧。他们经常投诉我的,就是这点。深刻检讨中,向爸爸们学习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2 10:32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8-2 12:11     标题: 回复 94#子玖妈妈 的帖子

很好的育儿案例,关注。
BBMM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为好。.
作者: myladder    时间: 2008-8-2 20:37

"虽然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欣喜,但我也经常有焦虑的情绪,这大概就是妈妈的弱势吧。他们经常投诉我的,就是这点。"
这句话我觉得很有共同点, 我在欣喜的同时总是很焦虑, 这点和我妈妈以前一样的, 总是担心我以后XXX , 我上大学XXX,恋爱XXXX,婚姻又XXXX的. 现在女儿进初中了, 我又多一层了忧虑! 的确, BB和MM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差异性,对于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各有千秋"的.
WW网上有很多优秀的BB们,真的要象他们学习呢!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8-2 23:15     标题: 回复 94#子玖妈妈 的帖子

1、这个女儿有出息的,因为她有自己的想法。跟踪并引导她的想法。
2、说到另一外女孩,初一的女孩是不是早恋了真说不清,有一点朦朦胧胧的想法,未必是“早恋”。淡化它,或许一转身就往了。.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3 10:46     标题: 回复 97#家有考王 的帖子

谢谢家有考王的鼓励。这位女生真的是早恋了。因为家庭不幸,父母离异,也没什么人管她,她的这位男朋友是校外的比 她大几岁的男生。所以可想而知我女儿和她做好朋友,老师父母的反应。
我现在仍然记得,我女儿那天一边痛哭,一边指责我虚伪时的情景。她认为我怎么可以完全不信任她,并运用双重标准来下结论。她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帮助那位女生,提醒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那位女生的人品也要比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好得多等等。具体话语我不记得了,但最后结果是,我虽然没收她手机一礼拜以示警告,但实质上也没有阻止她们交往(也阻止不了)。她们现在仍是最好的朋友,而我女儿也好像没受什么影响。
通过这件事,我也是觉得我们成年人有时太低估孩子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了,自己一直教导孩子真诚、善良才是判断朋友的标准,但在实际做法上,却又混入功利、自私的一面。孩子有时也是我们自己的老师。.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8-3 10:52     标题: 回复 97#家有考王 的帖子

前辈,我一直很好奇,当你回首孩子成长过程时,你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或者有什么忠告可以给我们的?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3 11:16 编辑 ].
作者: ljj    时间: 2008-8-3 21:52     标题: 早恋阿早恋

对待“早恋”,家长如临大敌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有之,看帖后的感悟是家长的态度由子女的性别而定。
我好奇的是子女对“早恋”的态度多大程度上受家长态度的影响?
所谓“早恋”对男生和女生造成影响有没有不同?差别有多大?.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321ww.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