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有谁了解宋庆龄幼儿园吗,或者有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学校吗,谢谢

引用:
下面是引用文文妈于2005-01-12 10:28发表的 :
如果能倾听孩子、与孩子沟通、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当然会令父母得到满足感,但未必能让孩子真正开心,因为很多时候,她的愿望只是一时的,或者并不是她真心想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她所有的要求都能轻易的得到满足,她会懂得珍惜吗?其实,有时候,我非常希望通过沟通,也让她了解大人的想法和需要,让她学着倾听我的想法,然后让她做出选择。
同意。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要求,但紧跟着就注意了别的事情而把先前的要求忘在了脑后。所以所谓倾听,并不是单纯听孩子的,而是指父母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然后区分情况有些可以满足,有些则必须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文文妈于2005-01-12 10:28发表的 :
如果能倾听孩子、与孩子沟通、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当然会令父母得到满足感,但未必能让孩子真正开心,因为很多时候,她的愿望只是一时的,或者并不是她真心想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她所有的要求都能轻易的得到满足,她会懂得珍惜吗?其实,有时候,我非常希望通过沟通,也让她了解大人的想法和需要,让她学着倾听我的想法,然后让她做出选择。
我不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满足感”而去倾听,而是为了建立和孩子的好的沟通习惯而去倾听。养成好的习惯后,孩子会和大人之间有个良好的互动,大人也可以对症下药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其实也是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总结出来的各种有益的习惯。
其实,把话引开去,你在工作中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很高。
举例:亲子活动中参观海军博物馆,潇潇做的人员统计名单就很漂亮。相信,她平时的工作习惯和效率就是很不错的。.

TOP

旺旺她爸:

看到你的提醒,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感觉你有一种等着看笑话的心态,心里很是不爽,准备了一大堆话要贴上来,但是就在我脑海里正在激烈地组织该怎么说的时候,电光火石一般地,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你的提醒,把它当作一个忠告和祝福?!

尽管我不能确定你的本意,但是我可以在这两种心态里作出选择。我认为,我的第一个反应正是出于潜意识,它来自于童年,来自于我过往的习惯性思维,它使得我总是把事态往悲观里想,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只有被意识到,才有改变的契机和可能。

同样的道理,这也是蒙特梭利所说的那个意思,成人在对待儿童时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不是原话),他们不知道问题的源头就在自己身上。举我自己这个例子正好可以表达我想要说的意思:要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的问题有多难?这不是忠告提醒呵斥打骂能够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内在历程。

放下你提醒的本意不说,就单拿答卷来讨论,我要请教旺旺她爸的是,你所说的漂亮的标准是什么?以谁为参照系?交答卷的截止时间在什么时候?谁是裁判?对于你所说的漂亮答卷有什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现在我是真的要感谢你的提醒了!因为它促使我思考下去!

回忆我的童年,我不时会被大人用来和别的孩子比较,比较的结果总是别人这比我强那比我强,我的自信心在这一来一去的比较中不复存在,或者应该说从来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过。今天我为什么不再参加旺网的集体活动,诚实地说,我感觉我和我的轶轶都经不起比较,因为潜意识里的比较和被比较无处不在,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自我比较,意识里我在选择退而结网,说到底还是受着潜意识的控制。所以不管是不是真的,我要反过来提醒这里的妈妈和爸爸们,当你为了要交一份漂亮的答卷而去养育你孩子的时候,试着去想想其中的前因后果,如果说我的自我剖析能够带给你一点点启示或促使你思考,也算我没白在旺网上勇敢一回。

我认为旺旺她爸完全不必自谦,因为你身体力行地给了旺旺所需要的东西,我想说,祝福旺旺,她有一个好爸爸!我也祝福这里所有有爸爸参与教育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但不完全取决于母亲,在这一点上,轶轶既不幸又有幸,他有一个意识状态低迷的爸爸,和一个刚醒过来但还没完全醒透的妈妈。

再来说说对蒙特梭利的排斥与接纳,现在连旺旺她爸也说了,你本身就是一个“坚定的蒙氏理念捍卫者”,你只是排斥其中推广的形式而已,也就是说你接受她的精神而不接受她的形式对吗?但是如果精神的东西不以形式做载体它怎么被我们捕捉和接收到?可以这么说,西方的先进最先被国人认识到的就是它的产品,其次是技术,再其次才是它背后的精神和思想,和它一样的是,蒙特梭利最先被人们认识的也是她的教具,然后才是教具背后的精神和理论方法。现在,在国内做着“推销”这种思想理论方法的人,和教具一样,不过是一个载体,当然人有不同,参差不齐就在所难免,再次想要表达的是,不要因为载体的差异而拒绝精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教育方式,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跟我们的自我打一场战争。.

TOP

哎呀,今天有点空,看了这个帖子,深叹,做妈妈好累啊,也许,还没等我们学会这些观念,他们就张大了。.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一一妈妈于2005-01-12 16:03发表的 :
哎呀,今天有点空,看了这个帖子,深叹,做妈妈好累啊,也许,还没等我们学会这些观念,他们就张大了。
同感,不过,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依附于父母的,同样,妈妈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不是妈妈的全部,有时候,大家都要学会放手,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

TOP

佩服轶轶妈.

TOP

听说过蒙氏,不过不了解.根据对这个讨论贴的一知半解,我的观点是:

当我们太刻意去强调某一点的时候,这一点反而不存在了. (就象我们去看那些是是而非的图形一样)

当我们太刻意强调孩子的平等和自由的时候,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我注意到轶轶妈妈挺喜欢用这个词的)已经把孩子放在一个"不自由和平等"的位置了.

孩子有权利体验各种人生状况,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鼓励和拒绝都应该是孩子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有一点我很反感.好象总觉得外国人"育儿有方". 我怎么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有心理问题的多得多.我看见的大多数中国孩子除了压力大了点,心理还都是很健康的. 心里健康是未来生活得开心的基础.

很多不懂蒙氏教育的父母都教育出了很出色和愉快的孩子. 一种教育, 当它给自己贴上标签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其他教育方法进行了排斥?

.

TOP

建议轶妈到北京小橡树幼儿园去取经,和他们的园长王甘老师交流一下。.

TOP

瞎说几句啊。首先,我不是蒙氏的坚决拥护者,虽然我前期看了些蒙氏的书,也为其中的一些理论也信服。但是我是无法效法这种教育方法的,也许是因为宝贝的年龄不容许我重新选择了;而且我确实也有一些孩子以后在社会上适应性的顾忌,所以尽管我的孩子性格也有些小小的“特殊”,我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传统的幼儿园,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是毕经的。
  蒙氏在我看来,对于经历过痛苦的情感经历的妈妈也许更能够接受,用个夸张的词,她是“痛苦中的明灯”。对于很多心情很开朗、很能够承受压力、适应力很好的孩子来说,也许放之四海都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他们的妈妈体会不到这一点;但是对于一些拿着孩子“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家长来说,蒙氏一旦看到在孩子身上有效果,那么家长自然会义无反顾的。
   轶轶在其他人眼里也许不是特别一个优秀的孩子(轶轶妈请原谅我这么说),但是如果通过妈妈的努力、环境的渲染,轶轶的性格、行为进步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蒙氏对轶轶的效果。由单个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来肯定或者否定一种教育法,这是不公平的。再者孩子与孩子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同对于原本爱书的孩子一天读完一本故事书是希奇平常的事,但是如果我的女儿哪一天主动给我讲了个故事那我也要高兴半天的。
   讨论既然已经展开,如果爸爸妈妈们能够就一些事件讨论一下蒙氏和非蒙氏的不同做法那该多好!!<br>[此贴被中班宝宝妈妈在2005-01-13 12:51重新编辑].

TOP

我是个头脑挺简单的妈妈,不是很看得懂轶轶妈的话,但我挺佩服她的,无疑她是个好妈妈,是个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我想有这点也许就够了.

TOP

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也来说两句吧。我跟轶轶妈也算有过一面之缘,参加过一次她组织的沙龙,我对蒙氏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她们几位热心的妈妈。
一开始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真的能指引我今后养育孩子的方向,但是也跟很多爸爸妈妈一样,我发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把握,而且要实施的话,可能阻力也会很大。我并没有因此而怀疑这种教育方法,我只是觉得家庭生活和教育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能完全包容进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很多是要靠自己去感悟的。从这一点来说,蒙氏和其它方法都只是对我们的指导和补充,但我相信我们了解一些蒙氏或者其它教育理论,对我们,对孩子都是有益处的。
如果我们把“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为对待孩子的第一准则,那么我想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不必争论,不必比较的。.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精灵妈于2005-01-12 17:07发表的 :
佩服轶轶妈
.

TOP


蒙氏教育我一直没有花时间去好好的研究,轶妈向我推荐的书至今还没有抽空去读,但我认同它的一些提法“倾听孩子”,“给孩子自由”,也尽量在与孩子相处时这样去做。但我怀疑给孩子独创一个蒙氏的环境是否一定必要,我个人非常赞同中班妈妈的观点“对于很多心情很开朗、很能够承受压力、适应力很好的孩子来说,也许放之四海都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他们的妈妈体会不到这一点”,个人太难改变大的环境,适应环境是必须的,在现有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对孩子最大的期许。

和轶妈及轶轶前后接触过三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轶轶的进步,尤其是岱山游轶轶主动把游泳圈送给小袋鼠真的很出乎我的意外,我确实佩服轶妈的勇气、坚持和爱心。
说来说去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因才施教是最重要的。.

TOP

可能我们的讨论偏离了楼主的本意,但希望本贴的讨论能给各位妈妈都有一定的启示。

我非常欣赏中班妈妈的作法,也许在另一些妈妈看来,对孩子好象有点痛苦。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一个大家都另眼看待的孩子,而他的母亲却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孩子,从而培养了他的自信心。故事梗概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和体会是,孩子可能天生就有差异,但是在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是没有差异的,或者说是更优秀的。如果连妈妈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那么你看到的别人的眼光都是不同的。差异是事实存在,但不能再人为扩大。的确,作为我可能无法体验中班妈妈说的那种痛苦,但是我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了不起的,与众不同的,那你的孩子也会作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就是差人一等,那你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差一点。

教育孩子时期同时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时期,从教育孩子上,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父母在对我们的教育上的错误,也发现了我们自己的弱点,与其注重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善我们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只是告诉我们一种理念,如何把它转变为客观实际的教育方法,就在于父母本身了。.

TOP

一直关注这个帖子,看着筒子们各种的声音。而我想也引用这句来说说

“施教者的认知水平的确决定了施教方法的得当与否,所以是否让孩子享受这个施教方法,看来大家还要先确定自己的认知水平。”

这句话我认为非常的精彩!!

因为毛主席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无论筒子们认为哪种方法得当与否,最必要的条件是去了解这种教育方式在先再去评判。

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轶妈这句“而如果你想了解蒙特梭利,你必须放下,放下自己的成见,忽略别人已有的经验,忽略我曾经发出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这样你才会发现蒙特梭利,才会真正形成你自己对蒙特梭利的意见和看法。”

筒子们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可是标准是什么??你真正知道什么是适合的吗??

蒙氏是有争议的,那为什么有争议,争议在哪,有几个人去认真去看,去听,去研究呢???

或者争议不过是无知者的误解罢了!!

就拿宗教来说,你不信耶稣,你不信佛祖,你可以站在门外说,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百姓的借口。当你真正进入宗教你才能真正体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那么执着。

如果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参观一下轶妈的儿童之家,虽然在她的眼中还在摸索期,但不妨先去看看,再来对蒙氏进行评价吧!!.

TOP

"如果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参观一下轶妈的儿童之家,虽然在她的眼中还在摸索期,但不妨先去看看,再来对蒙氏进行评价吧!"
我想去参观
.

TOP

不好意思问一句,小孩不肯练琴(或其它DD)父母逼他练,弄得眼里水堂堂地,这在蒙式教育中是否允许?如果放任他玩,这到满足了他的愿望,可又怕耽误了他。真难!.

TOP

感激所有参与此贴的妈妈爸爸,也许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你是在帮助我,也许你只是想到你在参与,发表你的意见,但是在今天的我看来,事情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如果说N个月以前我还被恐惧所抓住,害怕展示自我,那么现在我已经走过了这第一道坎,我可以面对我先前的恐惧了。反过来说也一样,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会意识到,今天我在有意识地帮助我自己的同时也在帮助你!

今天上来是要逐一回复的,但是发生了一件事,我必须离开电脑,妈妈爸爸们先讨论着,我会回来的。

精灵妈,以及所有想来参观的妈妈爸爸,YaYaSky儿童之家欢迎你们!!

正好这个周日下午我们准备对外开放,举办一次沙龙,时间是14:00到16:00,欢迎你们前来参观并切磋育儿之道。

诚如千寻妈所说,我们现在的确处于摸索阶段,也许我们正在“牺牲”自己的孩子做一次偿试,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不都在进行着“无路之行”吗?此为后话,再说再说。.

TOP

YaYaSky儿童之家的地址在浦东灵山路2000弄56号锦杨托儿所,不需要走到灵山路,具体位置在云山路银山路交叉口,新区公安局北面小弄堂向西第一家。

以下电话可以联系到我们:13701953951、28176268、50704006。.

TOP

rosemary:当我们太刻意去强调某一点的时候,这一点反而不存在了. (就象我们去看那些是是而非的图形一样)。当我们太刻意强调孩子的平等和自由的时候,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我注意到轶轶妈妈挺喜欢用这个词的)已经把孩子放在一个"不自由和平等"的位置了.

轶轶妈:我很赞同你说的前面一句话,但是后面那句话我认为应该反过来说,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已经把孩子放在一个"不自由和平等"的位置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平等和自由。

rosemary:有一点我很反感.好象总觉得外国人"育儿有方". 我怎么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有心理问题的多得多.我看见的大多数中国孩子除了压力大了点,心理还都是很健康的. 心里健康是未来生活得开心的基础.

轶轶妈:我认为事实上是,我们国内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于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普及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没有合格的心理医生” 《南方周末》就曾经引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的大实话,作为健康版的通栏标题,报导了这样一个事实(徐浩渊语)。没有大面积显露出来并不等于不存在,我看报纸上就几乎每天都在报道我们的孩子大学生恋人以及其他成人如何如何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rosemary:很多不懂蒙氏教育的父母都教育出了很出色和愉快的孩子. 一种教育, 当它给自己贴上标签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其他教育方法进行了排斥?

轶轶妈:这是事实,没有蒙氏教具、不知道蒙氏为何物的人也可能实施蒙氏教育,只不过蒙氏把这些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罢了。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问爱因斯坦“什么是动物?”爱因斯坦回答说“应该说我们把什么称作动物,我们把那些能够活动的物体称作动物”,试问我们有时候是否象那小男孩,只想知道动物这个概念,动物这个标签,而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动物,对于蒙氏教育也一样,我们只想从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蒙氏教育,而不是从实践中体验和把握这个教育,我们是不是在概念上对其他教育(只怕也仅是一个名称而已)进行了排斥?.

TOP

我觉得“蒙氏教育就是放任孩子”就是无知者的误解。我认为我儿子在小橡树的时候是最有礼貌和有规矩的孩子。而现在就不提了!有些例子稍后再聊

.

TOP

所有参与此贴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帮助别人,或者说更大程度的是在帮助自己。

所谓潜意识完全是给自己的借口。何谓给予孩子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他要什么给什么吗?如果是的,你真的能做到给他所有的东西吗?你又怎能知道你已经给了他所有的东西呢?如果一个孩子来自己需要什么都不能表达出来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作为指导者也好,教导者也好,又能做出何种的指导或教导呢?!

酒香不怕巷深!好的教育机构、教育方法、施教者不需要额外的宣传、自我秀, 比如瞳瞳妈的画画班不需要大家去看什么公开课,只要看看那些孩子的作品,大家都会愿意积极参加的。.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亮亮妈妈于2005-01-15 14:47发表的 :
所有参与此贴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帮助别人,或者说更大程度的是在帮助自己。

所谓潜意识完全是给自己的借口。何谓给予孩子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他要什么给什么吗?如果是的,你真的能做到给他所有的东西吗?你又怎能知道你已经给了他所有的东西呢?如果一个孩子来自己需要什么都不能表达出来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作为指导者也好,教导者也好,又能做出何种的指导或教导呢?!

酒香不怕巷深!好的教育机构、教育方法、施教者不需要额外的宣传、自我秀, 比如瞳瞳妈的画画班不需要大家去看什么公开课,只要看看那些孩子的作品,大家都会愿意积极参加的。
亮妈,你的这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一个孩子来自己需要什么都不能表达出来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作为指导者也好,教导者也好,又能做出何种的指导或教导”

所以你更要研究孩子,他到底要什么,对不对??

在这里不知有几个有宗教信仰的,但是我想问一句,真是有人,因为酒香而去找酒的吗??

你认识李跃儿吗??她真是个酒香的女人,没人告诉人这个人和她的事,你认识她吗??

我艺术学院毕业,曾是一个小学教师,也带过许多孩子的美术,如果说起画画的事,你更应该去看看李跃儿。http://www.liyueer.com/


或者会对教育有改观 ,或者会有蒙氏重新有看法。或者重新定义什么才是好的画画。

.

TOP

对,需要研究孩子需要什么,但是只有通过××式教育方法或××之家才能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吗?

李跃儿即使是个酒香的女人,也是你喜欢的酒,而我正是不好这一口的人。如果她象是大饼油条这类,人们日常生活所经常接触到的,应该是会有人知道她和她的事。即使现在她是XO之类的,那么在你们这些XO里,也一定是有不少人知道她的。如果只有你认为她是酒香的,那么这个酒还不够香。

所谓孩子画的好坏,难道非要让得奖或比达到成人的水平才是好的吗?这里参加各种兴趣班、美术班的孩子也大有人在,而且作品展示出来,以成人的眼光看更优秀,但是孩子们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再画嘛。蒙式不正式倡导让他们自己做,成人来指导,而不是跟随成人的意思或好坏标准来画嘛。

根据蒙式理论,你指引了我看李跃儿的网站或者了解更多的关于其他酒香的情况,但是你不应该判定我对教育的改观、重新看法和对好的画的定义。

顺便说一句,在发贴之前,我从网上查找了有关蒙式教育及理念的内容,也仔细的看来李跃儿的网站,看了她的学生的作品。以你艺术学院毕业生的眼光来看,她的学生的画真棒,但是我看到的是成人的恐惧、惊惶,这里展示的那些孩子稚气而简单的话更让我有欢乐和喜欢的感觉。.

TOP

呵呵!!你从孩子的画能看到成人的恐惧??那么不可否认那些孩子画得很好,灰暗也是一种色彩,有阳光就注定有灰暗。

换一个方式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不再做任何评论!!

呵呵!!不否认你喜欢孩子画的类型,但如果面对孩子的画能看到这些东西。

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一只小狗被关在嵌满很多镜子的房子里,它看到的都是小狗。

是快乐的小狗还是冲它狂叫的小狗。



不好意思,我非常的欣赏李跃儿这个人,这种老师!! 她在我心目中是优秀。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能遇见她的孩子是幸运的。

其实发出这么多声音的本意,不过是让大家放下。

不是为了争论,而是去了解,如果你的杯子一直是满的,就不会有新的东西进来。

能不能暂时真正倒空一下杯子。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说对了,暂时倒空杯子,不过应该是自己的杯子吧。同时也不要往别人的杯子里硬是倒一些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告诉我你的饮料很好喝,而让我自己选择,也是蒙式的理念吧,而不是往我的杯子倒你的饮料非要我喝。.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看看这篇文章

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瑞教育

 作者:卢乐山   阅读次数:1171           时间:2004-8-4  [ 大 中 小 ]

    很多家长对混龄班不放心,不赞成。尤其是年龄大些的儿童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帮助了年龄小的孩子,影响了学习更多的东西,吃亏了。年幼儿童的家长又怕孩子受欺负。
  蒙台梭瑞的看法是:混龄班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
  从以上蒙台梭瑞对一些问题的解释,可以看出她所做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理由、意图和目的。她的教育目的包括着不同的层次。
  首先,蒙氏教育是要紧紧配合儿童当时的水平和年龄特点,使他们在现阶段得到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有准备的环境”,要适应儿童的现有水平、能力和兴趣。各种用具便于幼儿使用和掌握,而且主动地使用。教具材料使混杂的世界简单化,使儿童容易接受,学习得更容易、更快、更有效。教具的系列化适应儿童当前的水平又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创设自由练习的环境,使儿童自愿地利用教具进行手脑活动,独立地摆弄、排列、比较、鉴别……经过多次重复,不但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从中提高认识,增长能力。
    蒙台梭瑞多次强调儿童通过手脑的动作练习,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其独立性、自律、责任感、注意力、意志、自尊心以及道德行为……塑造儿童的整个个性,达到全面发展。  
  其次,蒙氏教育的目的不仅为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并要为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做准备。即为小学时期用语言、文字、数学等抽象的学习方式做准备。例如很多蒙氏教具都是以10为单位的;手的抓握姿势、动作的方式方法、逻辑顺序等等是为书写和认字做准备;计算教具的练习是为小学的数学教学做准备。强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坚持性、自学能力、探索的头脑……都是在小学学习所需要的。
  再次,蒙氏教育还有更长远的目的,即为将来成为本社会所需要的人打好基础。她说:“儿童的工作是创造他将来要成为的人。”“形成个人是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蒙氏学校日常生活的内容必须反映儿童所在的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生活秩序、习惯,行为规范,道德风尚,人与人的关系等等。蒙氏教育要立足现在,考虑到未来。她说:“假如儿童时期各种积极的品质得以发展,将来在成人社会中的邪恶会得到控制。反之,假如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志,成人后总要依赖别人的支持和引导,就不能成为独立的人。儿童如果常常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将来遇事很容易气馁 ,屈服,缺乏(正义的)反抗。如果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里总是顺从(没有理由的或不公平的服从)就会使他成人后屈服于命运。如果儿童在小的时候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在他一生中都可以不断发展和更新他们的认识。”
  蒙台梭瑞特别强调教育的整体性。认为每个阶段的教育目的和方法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任何阶段的成功和错误都会影响到以后的阶段。
  此外,蒙台梭瑞还关心“全球的儿童”,全人类的未来。她到很多国家去宣传她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好的教育达到世界的和平。
对于蒙氏教育的疑问和批评有些是正确的,也有些是由于只看到她表面的做法,没有了解做法背后的目的,我个人也有这种体验。也有些是由于实行蒙氏教育的人们没有弄清蒙台梭瑞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做的过程中走了样,引起了别人的误解。特别是有一些蒙氏教育的“捍卫者”,全面照搬蒙台梭瑞早期对当时儿童所做的,却忘记了她最重要的教导:“跟着儿童走”(follow the child)。蒙台梭瑞的哲学是“观察你的儿童,适应他的个别需要”。她的梦想是使教育适应每个儿童的需要。他们也忘记了蒙台梭瑞本人的变化。她在早期曾说自己的方法是“唯一的”(the only),后来她又说自己的工作是“继续向前”(on going),不要将她的说法作为最后的定论。
  近来也有人认为蒙氏教具没有计算机,因此不应当为幼儿提供计算机。蒙台梭瑞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能成功地生活在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必须的用具,而且又有适应幼儿的一些特点,如具体图像、声音,能操作,有反馈,可以重复练习,自己纠正错误,自我学习,自己去探索、发现,还可以交流合作……如果计算机能提供和其他教具一样的作用,具备同样的原则,就可以用。关键在于软件。如果明确了解蒙氏教育的意图和目的,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大胆创新,适应我们今天的需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本土化”。  
.

TOP

前段时间为杂事所累,没有注意到这个帖子,今天经christy一说,上来细读后,不由得要赞叹,好文啊!!
难得大家能这样开诚布公、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个敏感问题,辩论也好,争论也好,相信大家都将从中收益,重新审视自己,思索如何更好地来教养孩子。
“我们都在伴着孩子成长,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唯有不断的自我鞭策了。”

.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琪琪妈于2005-01-15 23:29发表的 :
旺上的才女妈妈真多:)

“如果你的杯子一直是满的,就不会有新的东西进来。”我们其实都懂这个道理,但一直忽视自己是在满杯的状态再介入另外一个新事物,其实什么都不能注入了;

说道杯子和水,有另外一个故事:
.......
琪妈,突然觉得你很懂我!!呵呵!!


.

TOP

中班宝宝妈妈:

看到你的回贴,一度令我噙泪:)。我认为“痛苦中的明灯”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要意识到它是明灯,首先需要放下自我,甚至连痛苦这个意识也要放下。唯有放下,才有可能站在痛苦之外面对自己------原来这个痛苦是上天的一个祝福。

我注意到了你善意的修改,没有关系,在我看来,现在轶轶是不是优秀或者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优秀已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在不违背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前提下,轶轶的自我感觉是不是良好,我相信良好的自我意识会是他健康成长的动力。.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亦亦妈妈于2005-01-13 11:15发表的 :
一开始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真的能指引我今后养育孩子的方向,但是也跟很多爸爸妈妈一样,我发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把握,而且要实施的话,可能阻力也会很大。我并没有因此而怀疑这种教育方法,我只是觉得家庭生活和教育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能完全包容进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很多是要靠自己去感悟的。从这一点来说,蒙氏和其它方法都只是对我们的指导和补充,但我相信我们了解一些蒙氏或者其它教育理论,对我们,对孩子都是有益处的。
如果我们把“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为对待孩子的第一准则,那么我想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不必争论,不必比较的。
亦亦妈妈:

我和你的感受是一样一样的,握握手握握手
.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袋鼠妈妈于2005-01-13 12:23发表的 :
和轶妈及轶轶前后接触过三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轶轶的进步,尤其是岱山游轶轶主动把游泳圈送给小袋鼠真的很出乎我的意外,我确实佩服轶妈的勇气、坚持和爱心。
说来说去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因才施教是最重要的。
袋鼠妈妈:

先谢谢你的肯定,再来告诉你我“教育”轶轶的真相:)。因为我事先没有想到要征求轶轶的意见,就说要把游泳圈借给小袋鼠,说完我就意识到了还没征求过轶轶呢,所以要借是出于我而不是轶轶。后来回房间跟轶轶一说他就不同意,为了维护我的面子,又不能在你面前强迫轶轶,我告诉你我单独和轶轶谈。我先是向他道歉没有征得轶轶同意,然后告诉他妈妈说了话要算话,怎么办呢?轶轶还是不同意,我就用了下面这一招,让他选择由他自己送还是我去送,犹豫了一下,轶轶才选择由他自己送。

这就是你看到的轶轶的进步:)。

在那以后的生活中,我也曾几次经历这样的场面,我的朋友拿着给孩子买的东西来和我们分享,然后和孩子发生冲突,如果我们不能宽容,最后让步的就总是孩子。
.

TOP

可以先倒空自己的杯子,然后再接一点别人倒的饮料先尝一尝,能不能接受尝了再说,如果因为是“别人硬倒给我的”就拒绝之,说不定拒绝掉的是美味呢?.

TOP

妈妈在考虑自己的面子的同时应该先尊重自己的孩子吧?我觉得不该强制让孩子接受你代他作出的决定,况且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很难妥协。我也常忽视孩子的感受的。现在仔细想想,有时候我们应该把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对待,而不是一味指手划脚。.

TOP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妈妈们在争辩什么?也许不够资格参与进来,不过我觉得妈妈门应该考虑一下你教育孩子的初衷是什么,在旺旺上那么久,我感觉这里的MAMA门好象都是一门心思的想让自己的宝宝成为什么天才啊,优异啊之类的(可能有失偏颇),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我们包括孩子,对于整个一生来说都是很短暂的,幸福的定义是什么?难道比别人优异就是幸福吗?我觉得快乐和安心才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一生拥有的,而她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其实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也只是形式而已..

TOP

呵呵,偶插一句. 蒙氏一开始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的,后来可能因为市场化的需要就扩大了,然后看看对待普通孩子也可以套的上,就套了. 好比偶们不少企业推广产品,总要说老少皆宜,恨不得打遍全天下消费群. 这就是偶对它既认可又不认可的由来. 就算卡特威尔好来,大家炒的那么凶,其实呢,有些观点和手法实在不敢恭维.推荐大家看<哈佛教子枕边书>, 一本书罗列了几种有名的方法,赛过看好几本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精灵妈于2005-01-17 11:21发表的 :
可以先倒空自己的杯子,然后再接一点别人倒的饮料先尝一尝,能不能接受尝了再说,如果因为是“别人硬倒给我的”就拒绝之,说不定拒绝掉的是美味呢?
精灵妈:

你发现了什么?:)
.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琪琪妈于2005-01-17 22:49发表的 :
这里其实没有谁要给谁倒饮料:)
琪琪妈:

想起一个故事-----------------我要拈花微笑:)。
.

TOP

[quote]下面是引用shelly妈妈于2005-01-17 16:48发表的 :
我觉得我们包括孩子,对于整个一生来说都是很短暂的,幸福的定义是什么?难道比别人优异就是幸福吗?我觉得快乐和安心才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一生拥有的quote]
说得好,握握手。我一直希望我的女儿只要拥有健康和快乐的一生就够了,平凡些又何妨。.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琪琪妈于2005-01-17 22:49发表的 :
这里其实没有谁要给谁倒饮料:)

既然讨论蒙氏就应该看看她本人写的书,很精彩的;

网上有关蒙氏的讨论很多,看这些讨论只会激发我们去读她的原著,如果仅仅从别人的论点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那真的是遗憾。

.

TOP

亮亮妈妈:

感激所有参与此贴的妈妈爸爸中的第一个正是你!是你激起了我回贴的愿望,并引发了一场有益的讨论。

“但是我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了不起的,与众不同的,那你的孩子也会作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就是差人一等,那你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差一点。”

我认为你举的这个例子和感想都非常好,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你可能没有考虑过,如果“我”对自我没有认识,这个话就和“我”没有关系,“我”可以认为你是在说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或者规律。现在我的理解是,孩子的一举一动不仅仅反映了“我”对孩子的看法,它更是“我”对自我的看法,“我”把对自我的看法投影到了孩子身上。

比如我总认为轶轶缺少爱,这里面比我在轶轶生命早期所做的大量不当行为相比,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因为我自己一直感觉到欠缺,所以总把自我的需要和轶轶的需要混在一起,我会分不清我倒底是在满足轶轶的需要还是在满足我自己的需要。

“教育孩子时期同时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时期,从教育孩子上,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父母在对我们的教育上的错误,也发现了我们自己的弱点,与其注重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善我们自己。”

如果这真是你的看法,那么就不能说潜意识完全是给自己的借口,在给袋鼠妈妈的回贴里,你可以看到,在我答应借泳圈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这样做是不尊重轶轶的行为,一旦意识到我没有尊重,才有可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但是最终我还是以一个成人的强力迫使轶轶做出选择。尽管我意识到了,但是当时我已经没有心力来改变自己,换个圣经里说法,我的肉身软弱了。

如果说以前的我会因为这样那样的行为“不好”而羞于展示,那么今天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知道,这所有的经历都不是“不好”的,和痛苦本身一样,它是有存在价值的(不管是对“我”还是对“你”)!!

“李跃儿即使是个酒香的女人,也是你喜欢的酒,而我正是不好这一口的人。
如果只有你认为她是酒香的,那么这个酒还不够香。”

我认为你真该感谢千寻妈告诉你中国教育界还有李跃儿这样一个人,我也知道她,我相信这里面还有不少妈妈也知道她,正因为这口酒太香,都有点舍不得与你分享的味道了。一笑。
.

TOP

这个帖子到这里在争论下去,就会变味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说的,我不想说得太具体,否则太激烈了。
轶轶妈,正是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去秀山玩过,相处过短短的几天,而一直以来我就知道你对轶轶所进行的是蒙式教育,所以我看到的你的一些表现和做法让我对蒙式的怀疑增加了。关于具体的内容,我觉得有机会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交流会比在这里一一罗列更好。.

TOP

翘翘,如果你不是VIP不能匿名,有话要说可以直说,或者发短消息跟我说,不需要为了说这些话,专门在今天注册一下来帖这个帖子。
首先我并不是一个能干的女人,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我有我自己的脾气。而在我对亮亮的教育过程中,也是随机的。我不会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来为孩子做决定,但也绝对不会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有个度。
其次,我是非常不同意你说的我对孩子的简单的武断。因为我不知道你的理由。也希望能有机会与你直接交流。
最后,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就是讨论自己的感受,喜欢不喜欢,好或不好。本帖能够引起大家那么多的关注,我的本意就在于此。<br>[此贴被亮亮妈妈在2005-01-18 21:24重新编辑].

TOP

最后,对曾经谈到过那位酒香女人的妈妈们,老老实实的说一句,我确实不喜欢她的孩子的作品。我不是学艺术的,也许不懂得欣赏,但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画出的画满是灰暗却着实让我感到难受,我们自己也曾经历过十一、二岁阳光的年龄,心里的阳光世界至今令我难忘。
既然你们不舍得分给我,那还是留给你们自己享用吧!!.

TOP

我只知道长大了后都很累, 但不想边累还要边痛苦.
轶轶妈的孩子和我们的不一样,正好用到了适合她孩子的方法.
亮亮妈武断不武断,亮亮觉得喜欢不喜欢,她们母子最清楚,外人不需要替她做判断.
我最喜欢棉絮,专门参加过培训,但默默在家奉献孩子不到处给人洗脑.我说棉絮,你以前邀请过我的,我要来你家玩,等辉辉完全恢复了,我要带小千零来玩,你这个曾经的邀请还作数么?!.

TOP

千零:

毫无疑问,轶轶妈的孩子既不同于你的孩子,也不同于你所说的“你们”的孩子,轶轶妈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孩子,就象轶轶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一个妈妈,就象你千零是独一无二的千零,小千零是独一无二的小千零,亮亮妈妈是独一无二的亮亮妈妈,亮亮是独一无二的亮亮,棉絮是独一无二的棉絮,棉絮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棉絮的孩子一样那么简单!!!

引用一下琪琪妈的话:“这里其实没有谁要给谁倒饮料”,同样也没有谁要给谁洗脑!如果你认为我是在给你洗脑,那我就是在给你洗脑,然后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是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给你洗脑,不如说我在给自己洗脑!

你认为“蒙氏一开始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的,后来可能因为市场化的需要就扩大了,然后看看对待普通孩子也可以套的上,就套了.”请继续这样认为吧,没有关系!一点也没有关系!!
.

TOP

亮亮妈妈:

很高兴看到你愿意和我面对面交流,我相信你的本意并不是要针对我,而是你因我而产生对蒙特梭利方法的怀疑和困惑,这个怀疑和困惑就如当初我内心的焦虑引导着我一样正在引导你接近蒙特梭利。

如果可行的话,这个周日下午14:00到儿童之家来可好,欢迎你和高兴带亮亮来,相信在你的帮助下我也会再一次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亮亮妈妈,也希望能和你们交流。

同时也欢迎这里其他想要来参观的妈妈爸爸!!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