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片面理解早期教育,自己的孩子才三四岁,就把小学低年级的课本买来,提前教孩子读、背、写、算。他们以为教孩子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会做多少道算术题等就是早期教育,以此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实际上,这是混淆了智力和知识的区别,这样是不能找到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正确方法的。家长的用心是好的,但是,其做法却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这是对早期教育含义的曲解,即把知识和智力划了等号。
其实,智力不等于知识。知识则是人类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我们用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全部智力和才能的“营养料”。
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联系的。但是,知识和智力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学习了一些知识,但是智力并不一定得到发展或发展很好。同一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许多人都知道木船载重下沉的深度标志着载重量,但不一定都能想出“曹冲称象”的办法。普遍的原因在于,原来已经学会的知识是死记硬背得到的,根本没有理解或者似懂非懂——这种知识在脑子里就好像储藏在仓库里的“处理品”一样,是不可能进入周转过程的积压物资。这是儿童的精神负担,而不可能转化为精神财富,即转化为智力——变成思维工具。
知识在头脑中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动态的,能够发展为智力,使孩子越学越聪明。一种是僵死的积压状态,即是静态的,无助于营养孩子的智力。所以,早期教育光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如词句、公式和课文是没有多大好处的。因为这是孤立地运用孩子的机械记忆来学习知识,即单纯地依靠语言声音的听觉形象和字形的视觉形象相结合,构成外部的联想来达到记忆。至于词句和公式的内在含义,是未曾理解或不能理解的,是僵死的东西,无助于孩子发展智力。
6岁以内的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强,尤其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总是既容易记忆,又容易遗忘。人们总是认为孩子的机械记忆力很强,因而就想从他们的机械记忆力上多“榨取”一些油水。这是单纯看到孩子记忆快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忘记的一面。
从人的一生所掌握的知识量来看,幼儿期所掌握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好时期,是奠定人的一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把智力教育的重点放在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上,要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而不是要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
过早地灌输过多的知识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因为,如果从小就迫使孩子死记硬背,可能养成一个大的毛病:孩子进入小学之后,碰到稍微难懂一些的道理,他就死记硬背一通。这时,他可能养成一种“习惯性”的智力活动方法——死记硬背,知难而背,而不是知难而想。不懂的也不问,更不会思维,不会观察。所以我们说开发智力并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开发和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要全面地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语言和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操作活动能力。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发展,遇到事情单看热闹或对事物的联系“视若无睹”,则思维能力必然也发展不了。
文章引用自:
http://www.o-sta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