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CS4vVhdOJjDqVxsXmv_Cg
伊斯兰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之二)
From Jennifer钱立峰 好奇的芦苇 5 days ago
声明:不想宗教议题如此敏感,虽然国人大多是无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前文发出后,虽有思想准备,但引发的激烈反应,或破口大骂、或取消关注,还是有些始料未及。当然,与此同时,仍有相当认同此文的朋友,给了我许多鼓励。所以我在正文以前,感觉有必要做一声明:
1、我不是穆斯林,更无意为穆斯林极端恐怖主义的恶行辩解;我同样认为伊斯兰教自身,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需要兴利除弊、与时俱进;
2、近几十年来,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的抬头和蔓延,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如经济落后、地缘政治、民族矛盾、文化心理,及西方对难民福利政策,等等,这些大多是非宗教因素。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是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硬将原因归咎于伊斯兰教教义本身,此单一维度,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实在太粗鄙可笑了;
3、虽然近期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皆穆斯林极端恐怖组织所为,但并不能就此把恐怖主义等同于伊斯兰教,如果因此丑化、仇视整个伊斯兰教,既有失客观公允,也根本不解决问题,只能加深对立隔阂,没有丝毫的建设性;
4、我的文字,目的非常单纯: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科普一些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知识。知晓历史,才能理解现在,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不负责任,作出一些荒谬的结论。总之,对伊斯兰教本身,我没有立场也无从结论;每个人在此问题上的好恶和判断,都是个人思维方式和认知程度的体现。
往期相关文章:
伊斯兰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之一)
权力的游戏——政教合一
伊斯兰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之二)
文 | 立峰
一、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说起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会一脸懵比,是不是学校历史课,有意无意把这部分历史给忽略了,好像完全没有印象啊。但在人类历史上,伊斯兰文明,却在相当长的时期,牢牢占据了世界文明的高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过不容忽视的角色,也做出过无可替代的贡献。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前,波斯人曾是中东地区绝对的霸主。但为争夺更多霸权,长期以来,波斯不停地与罗马交战。两强相争的结果是:第一、联通着东西方的传统贸易路线,因战争阻隔,不得不经红海绕道阿拉伯半岛麦加等港口城市进行,这就给了阿拉伯人发展港口贸易、提升经济实力的大好商机;二是波斯人自己的家底基本被战争败光,实力大不如前。
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前,阿拉伯半岛流行的,是原始多神教信仰,偶像崇拜十分普遍;各个氏族部落经济落后、彼此隔阂,各自信仰的不同的神和偶像。港口贸易的发展、商人群体的兴起,使得阿拉伯半岛的经济实力迅速得到提升;伊斯兰信仰的创立和传播,为阿拉伯沙漠四分五裂的氏族部落,建立起了共同的精神纽带。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共同的精神纽带和商业利益的感召下,默罕默德建立起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政权,在传教的同时,便迅速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但阿拉伯人深知,贸易通道向半岛的转移,纯属上天所赐的机遇,不一定能够长久;为了保住现有的繁荣贸易港,并取得传统陆上贸易线路的掌控权,新兴的伊斯兰政权,便开始了向周边地区扩张的步伐。他们渐渐从阿拉伯商人,成为了阿拉伯战士。
然而此时的波斯人,因与罗马人的长期死磕,实力消耗殆尽;而阿拉伯人,却韬光养晦、一路“闷声发大财”,正在斗志高昂之际。阿拉伯人都没怎么费劲,就灭了波斯,顺带着,还把罗马人彻底赶出了亚洲,甚至占领了其北非的属地。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就这样咸鱼翻身,成为了中东地区新的霸主。
二、曾经的世界文明中心
阿拉伯人通过持续扩张,牢牢掌控了欧亚大陆的商路枢纽,在其后的几百年间,沟通东西方的经济,通过从事商业贸易,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比起当时的基督教欧洲,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高富帅。
阿拉伯帝国,与此前历史上的大帝国相比,领土面积遥遥领先。她极盛时期的领土,分别是之前所有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大约两倍。
但领土和财富,还不足以代表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事实上,从公元8-13世纪的500年间,伊斯兰世界,还是当时世界当之无愧的科技中心。因为阿拉伯帝国境内除了阿拉伯人,还有西亚的波斯人,北非的摩尔人,所以历史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为——伊斯兰的黄金时代Islam Golden Age。
当时的阿拉伯人,在抢地盘、做生意的同时,还自觉承担起了一项及其重要的使命,即三大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虽然很多研究表明,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但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并非持续发展的。欧洲文明在公元前后,的确经历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辉煌,但从公元300年开始,就发生了断崖式的衰落。衰落的原因,就是基督教的兴起。
很多人认为现在非常宽容、理性的基督教,在那个时代,极其得不宽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基督教会所扮演的,是垄断文化、禁锢思想、阻碍文明进步的,既极保守和不光彩的角色。
而当时刚在东方兴起的伊斯兰教,却显得海纳百川、十分包容。所以,当时很多罗马人带着书和头脑中的学问,一路向东,跑到了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地区。而这些罗马人,在客观上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他们很快就在当地扎下根来,学会了说阿拉伯语,并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所以在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统治欧洲的时代,是当时的穆斯林,翻译并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大量文明典籍,让这些人类文明的火种,在欧洲长期的战乱动荡和文明接续的过程中,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地被保存下来。直至几百年后,伊斯兰世界又把这些文明的火种,再次“交棒”还给欧洲,才点燃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伊斯兰教用其独特方式,完成了她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使命。
巴格达曾被称作智慧之城;早在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就在巴格达建立起全国性、综合性的学术机构——智慧宫,聚集起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这些翻译者,同时也是相关学科的学者。据说,阿拉伯帝国的苏丹,支付给学者翻译书籍的稿酬标准,是与译著等重的黄金。
在如此诱人的条件下,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等地引进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译本,经过专业学者的系统翻译、整理和注释,相继以阿拉伯语问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拉伯翻译运动。
翻译书籍,对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来说,有什么现实的用处吗?答案也许是,没有。也可能只是想从文化角度,炫耀一下帝国的强大实力,抑或是中国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但不得不说,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穆斯林统治者的宽容、智慧和远见。阿拉伯翻译运动,不但保留了西方文明的火种,而且是一种由统治者主导的、大规模、成体系的保留。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那个每天晚上一定要听故事的国王,是有原型的,即巴格达的苏丹,哈伦·拉希德(764—809年)。其实当时很多的穆斯林统治者,都是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开明君主,都表现出了对于哲学、科学巨大的热情。
曾经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大部分书籍都被侵略者烧毁了,包括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的著作,中世纪的西欧,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具体学说,而顶多只是听说过这些名字而已。但从11世纪开始,西欧人总是惊讶地发现,从东边打过来的穆斯林,却具有相当的文化学养和文明程度。有许多属于欧洲的文化,欧洲人自己都不清楚,反而被那些穆斯林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从11世纪开始,欧洲又兴起了另一场声势浩大的翻译运动,这次叫做拉丁翻译运动,因为这次是西欧人,把被阿拉伯人保留下来的文明火种,再一次重新翻译回拉丁文。而承担翻译工作的,就是当时欧洲各地陆续开办的大学里的学者。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因为许多学术内容都是从伊斯兰世界学来的,所以早期的博洛尼亚法学院,其运营框架,也直接拷贝了伊斯兰模式。
比如给学生讲课,那真的就是讲,就是举着一本书大声念,因为在曾经的伊斯兰地区,上课就是这个样子;还有,学者辩论的规则,也都直接拷贝自原来的伊斯兰世界。
先从西到东、再从东到西的翻译运动,留住了西方文明的火种,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后来对欧洲基督教世界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后来的宪正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无一不建立在拉丁翻译运动的基础之上。其中,欧洲大学的建立和兴起,同样起了关键作用。但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拜阿拉伯翻译运动,对古代西方文明的保留和传承所赐。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一直由欧美所主导。大多数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对伊斯兰文明曾经达到过的高度、取得过的辉煌,完全一无所知;不知道阿拉伯人曾系统地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文明成果,并对整个人类文明作出过原创性的、无法抹杀的贡献。而文艺复兴以后,西欧的许多科学、医学和哲学研究,都是在伊斯兰学者所构建的基础上,才得以突飞猛进、再造辉煌。
从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到16世纪基督教势力在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再到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重新崛起的基督教文明,终于成功阻挡了伊斯兰势力的西进和扩张势头;直至17世纪,最后一个由穆斯林建立的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入衰落,好像是此消彼长般,伊斯兰文明从此便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落入了历史的尘埃。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或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伊斯兰世界曾经的文明和辉煌,不知为何,总是有意无意被世人忽略。不知这是西方世界因新仇旧恨,对伊斯兰世界的有意忽视、刻意打压;还是时至今日,基督教世界依旧因曾经的威胁,而对伊斯兰世界惊魂未定、心存忌惮。
总之,阿拉伯人的初衷,原本不过是为了保护贸易港口、掌控传统陆上商路,这些利益诉求,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不断向周边的地区扩张。但扩张的结果,却始料未及,不但建立起了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商业帝国;还接过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明火炬,孕育出璀璨的伊斯兰文明,并在合当的历史时刻,把它们再次交还给了欧洲,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
3、伊斯兰文明一度辉煌的原因
伊斯兰文明出现的时间,可以说非常得晚,在此前一千年以前的BC600—BC200年,被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即当时在地理上几乎完全隔绝的几个地区,同时发生了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几种重要文明形态:如古希腊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此后,又几乎在同一时期,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欧洲的罗马帝国和东亚的汉帝国,两个帝国、两种文明几乎又一同绽放、鼎盛一时。但在2世纪后,两个帝国却几乎同时开始风雨飘摇、走向衰落。自此,欧洲进入了千年黑暗的中世纪,中华帝国则落入了魏晋南北朝约400年的分裂和战乱之中。
自从公元4世纪,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信仰便从此统治了欧洲,成为所有欧洲人的共同信仰。无论是罗马的天主教会,还是拜占庭的东正教会,失去了竞争,统治难免趋于专制和保守,欧洲也随之陷入了漫漫黑暗的中世纪。
但与此同时,世界版图上,处于两大文明中间地带的阿拉伯人,却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在万马齐喑之时,异军突起、发展壮大,占据了世界文明的高地。而大器晚成的伊斯兰文明,一举登上了世界文明之巅,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屹立不倒。这其中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
从地理上看,伊斯兰世界,从阿拉伯半岛向外扩散,正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无论是商品、货物的流通;还是知识、信息的交流,都十分便利。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成就,很多并非诞生于西欧本土,而是来自东部的埃及的亚历山大、小亚细亚的叙利亚等地。这些地区本身,就在后来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内。
善于经商,使得伊斯兰世界迅速发展、富强起来,而阿拉伯帝国,正因其富裕和强大,才拥有了更博大的胸襟、包容的理念;领土的广袤,也给帝国带来了各地区、各种族的多元文化和文明。在帝国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之中,鼓励学术、倡导研究的政策激励之下,阿拉伯社会,曾一度热情万张、如饥似渴地收集、翻译、研究、整理,来自其他文明的科技思想成果,使得帝国在很长时期,科技水平稳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亚的穆斯林商人,曾在几个世纪里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通过商业和贸易,成为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和文明的使者。传统欧洲社会,崇尚武力和战争,而相比于战争,经商,显然是一种更加积极和平、更富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当然,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除了传教、经商,同样免不了军事征服。在征服之中,穆斯林接触、学习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和文明,同样大大地促进了伊斯兰地区的科技文化的繁荣。
比如751年,阿拉伯帝国与唐王朝在中亚进行过一场重要的战役,史称怛罗斯之战。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帝国战胜唐帝国。这场战役,不但划定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唐帝国失去了原本的一些控制地区;战争的副产品是,促进了中国造纸术等先进技术,向西亚伊斯兰世界的传播。
在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其疆域内可谓民族、种族众多,穆斯林在帝国内部,不断吸收、消化原来埃及、波斯、古希腊罗马的不同文化,以一种良性竞争的姿态,促进了整个伊斯兰文明的发展,而这种文明,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和包容性。
阿拉伯文明的科学成就,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正如西方近代的科学成就,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一样,两者情况非常类似。
伊斯兰教在创立之初,提倡兼收并蓄、宽容开放,因此,欧洲陷于停滞的文化和科学,才能够在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帝国得到发展。而到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世界实施宗教改革、打破藩篱,日益变得开放包容,促使其科学艺术、思想文化蓬勃发展;而彼时的伊斯兰世界,却因伊斯兰教的日趋封闭保守,不但科学文化陷于停滞,甚至整个社会都落入黑暗之中。
难道这是神的刻意安排吗?两种宗教,据说相信的是一个真神——圣祖先徒亚伯拉罕,是否她们非得要此消彼长、彼此接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心胸宽广、求知好学者一定是强大自信、充满希望的;只有那些虚弱苟且、走下坡路的症权或统治者,才热衷于树立权威,扼杀思想独立和学术自由。
据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一句话:“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体现了他对学术的重视。阿拉伯有学者表示,穆罕默德的确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只是在7世纪的阿拉伯人的认知之中,中国已经是最遥远的地方了,因此他所提到的中国,只是个比喻;穆罕默德的本意是,不管获得学问多么困难,都应去努力追求。
伊斯兰世界的灿烂文明,体现在天文、数学、物理、医学、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的穆斯林,是最先掌握航海技术的人,如果不是他们发明罗盘指南针和航海图,也就不可能有欧洲人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
而正是大航海,才把整个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新纪元。以此类推,没有伊斯兰文明,也就无法出现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人类也就无法因此而一脚踏入现代社会。或者说,这个进程将被无限拖后。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10–12世纪达到鼎盛,此后被疯狂西征的蒙古大军的铁蹄所覆灭,凶悍的蒙古人在攻伐过程中,一边被伊斯兰各国的文明和富庶所惊叹,一边丧心病狂、屠城无数。期间除了少数工匠得以幸存,许多阿拉伯精英被悉数屠杀。野蛮的蒙古,是阻碍了伊斯兰文明发展进程的罪魁祸首。
耐人寻味的是,许多国人,总是对蒙古人好感颇多,为成吉思汗大唱赞歌,而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却天然采取一种全盘否定、深恶痛绝的态度。
阿拉伯文明最终没能孕育出现代科学,原因有许多,也许政教合一,是无法解决的弊端。穆斯林政权的特点是政教合一。然而,只要一个症权权力集中、为专痣提供了方便,即便在其上升期,能够保持一定开放、取得相当成就;但终究无法改变专痣权力的内在悖论——所征服地区越大、拥有权力越大,其维护专痣权力的动力就越强,症权的危机感反而因此加重,并变得更加专痣保守僵化,直至万劫不复。这种情况,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后期表现得尤其突出,有关历史,在我的下篇文章将会提及。
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其内部装饰精美绝伦
事实上,在阿拉伯帝国后期,权力的确开始了对于科学的打压,比如拆毁天文台,审判科学人士等;并且,后来帝国内部的教育也越来越刻板保守,倾向于经院化。
而12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慢慢兴起,各种大学开始兴办,世俗思想相对于宗教神权,显得越发活跃,在与宗教保守力量的较量中,科学发现和思想创新,在大学不断涌现。因此,两种文明便再次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演化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样子。
无论如何,阿拉伯人在科技上的成就,为后来中世纪末期的欧洲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料以及研究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和全世界科技的复兴和进步。
现在全世界总共约16亿穆斯林,除了阿拉伯人,还有中亚的波斯人、土耳其人、突厥人;东亚的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巴基斯坦人;南亚的马来人、印尼人;还有北非的柏柏人等等。穆斯林的地区、民族和人种的构成非常庞杂,而这,也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之下,民族和文化的多元性,在《古兰经》中,承认差异和不同是真主的一种恩惠。
--END --
本文未完待续,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以简捷通俗地向您呈现,关于伊斯兰教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和知识,探讨应该如何看待穆斯林问题,您的阅读、关注,评论、转发,都是对我的最大鼓励。
本期附录:向您推荐我的精选材料,作为您的扩充阅读
伊斯兰文明的原创性
本文因篇幅原因,许多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只能一笔带过。根据文中讲述内容,好像历史上的伊斯兰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仅仅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或像一个内存条,只是负责了一些信息的运输、翻译、存取工作而已。
但事实上,阿拉伯文明的价值绝不止于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完全被低估了的文明。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阿拉伯文明有很多原创性的科学发明,而且,其辉煌程度要比我们所认为的要高得多。
要了解阿拉伯文明的辉煌,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入手,这就是阿拉伯鼎盛时代科学领域的集大成者,甚至是古希腊之后,文艺复兴之前,最重要的科学家,也就是波斯的花拉子密。
花拉子密是少有的全才型的学者,在阿拉伯文明中,他的地位有点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或文艺复兴时英国的牛顿,在数学、地理、天文及地图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而独到的贡献。
就像欧几里德确立了几何学,作为数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花拉子密则是确立了代数学,成为后世数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他在数学上的代表作就叫做《代数学》,其中花拉子密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解法。
而今天的数学通用语言,阿拉伯数字,也正是花拉子密在著作中使用的印度数字,它们在12世纪被翻译成拉丁语传到欧洲,才被欧洲人误以为印度数字是阿拉伯人的发明,于是被叫成了阿拉伯数字。
在天文学上,花拉子密拓展了托勒密奠定的经典天文学范畴。但他研究天文学的动机很有意思,竟然是为准确测量星象、方位和时间,以便穆斯林能在正确时间、对正确方向朝拜。可见,伊斯兰教对于科学的激发作用,这与后来基督徒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而在哲学和科学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异曲同工。
花拉子密还发明了最早的象限仪,这个观测星空的天文仪器,后来被欧洲人称为“第一象限仪”。而那些我们熟悉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都是他为了方便天文学中的计算而发明的。
花拉子密的另一大贡献在地理学上,他完善了托勒密的《地理学》,修正了世界上主要城市的位置,并且给出了对地球地形、地貌的描述,这些地理概念,大都成了今天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
花拉子密是伊斯兰世界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但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一流的科学家远不止他一人。那个时代,在阿拉伯半岛和波斯地区,这些伊斯兰教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科技文化方面所涌现的人才和学者,可谓群星璀璨。
如果我们挑一个最重要的成就来说,就是炼金术,而这,也是现代化学的源头。虽然古代中国人与伊斯兰世界一样,热衷于炼金术,但阿拉伯人却实实在在地为这门新学科完成了奠基。
阿拉伯人在这方面的成果是,发明并且改良了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如蒸馏、升华、过滤和结晶等;成功提炼出纯酒精、苏打(碳酸钠)、硝酸、硫酸、盐酸、硝酸银和硝酸钾等,多种化学物质。
阿拉伯学者在治学方法上的进步之处在于,在科学研究时,注重基于量化实验的研究方法,并因此得以修正过去许多根据主观经验得出的结论。
在诸多的炼金术士中,值得一提的是贾比尔(和穆罕默德的弟子同名)的阿布·哈扬,他被誉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他用科学实验方法,发现了很多种化学物质,并记录下这些化学物质的制作方法,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
贾尔比的著作14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到欧洲,成为后来欧洲炼金术士和早期化学家重要的参考书,比如牛顿在晚年时就曾痴迷于炼金术,应该同样是受到了这位穆斯林的影响。今天,大量的化学名称和术语都来自阿拉伯语,恐怕也与穆斯林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有关。
而且,因为治学的规模化和常规化,世界最早的同行评审制度,始于阿拉伯地区。比如医生给病人治疗,无论结果如何,医生的记录都会被由当地医生组成的评议会检阅,判断医生的工作是否符合医疗规范的要求。同行审查制度,使得以往医生们失败的教训,得以被有效地避免;成功的经验,得以被广泛推广。
阿拉伯帝国拥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学术组织;科学研究方面,采用量化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数据能被翔实记录;同行间采取的评审制度,医生对于诊疗过程的完整记录,等等,不得不说,都是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而这些现代化的行业规范与行业合作,使已有的知识成果被有效传承,也大大加快了新知识的创造、新科技的进步。
此外,被称为医学之父的伊本·西那,研究了传染病,其医学著作《医典》被后世的欧洲人奉为圭臬;而哲学家、医学家拉齐斯,通过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写下了无数医学著作;伊斯兰世界的物理学家,创立了光学,并研究了光的速度、传播和折射等物理现象;穆斯林占星家缜密地研究天体运行,已有人在当时已经意识到日心说的可能性,阿拉伯帝国的理性科学,可以说成就斐然。
-- END --
注:附录内容,参考了“得到”APP中,吴军先生的“科学史纲50讲”,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