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哭穷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AdrdssJZo-NkTQQ9Le7cfg
朋友圈哭穷指南
原创 2018-05-03 by 少年怒马
01
之前写过如何在朋友圈炫富,今天聊聊如何哭穷。
朋友圈哭穷通常分两类,一类是表示自己“要吃土”了,这种情况,我一般会热心地告诉他哪种土比较好吃。
另一类,比较另类:
穷啊,我的玛莎拉蒂加不起油了。
这样哭穷的人,我会跟他没完……没了地做朋友。
但还有一种,是真哭穷,并且一哭就有人济贫,难度系数很高。
唐诗界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杜甫。
有人说,杜甫出身名门望族,老爸是县令,叔叔、姑爹也都县级干部,典型的官二代,他才不穷呢。
事实上不是这样。
02
故事从他35岁那年说起。
那一年,杜甫同学从吴越和齐鲁游学归来,到了长安。
本来靠着老爸的工资,也能过两年首都生活,但没多久老爸就去世了,自己也两次落榜,找不到工作,特别穷。
众所周知,首都房价都高。
杜甫就在长安城南租了一间草房,白天到处投简历、面试,晚上回草房写诗,看到包租婆都不敢出声。
他当时主要的生活来源,是一份兼职,就是到王公贵族的府上当“宾客”。基本上是王爷、驸马之类,听起来很高大上,他的同事也是各种大V,什么画师、音乐人、舞蹈家之类。
比如有个叫李龟年的,当时也是其中之一,多年以后他跟杜甫一样,流落江南。
不过那是后话了。
贵族们经常会搞各种趴,杜甫和他的同事们,就会拿着请柬,以宾客的身份参加,写写诗、鼓鼓掌,结束了领个红包。
外人看起来,还以为他活混得风生水起,其实他是个隐形贫困人口。
所谓“宾客”,其实既不是宾,也不是客,更像是“文艺家佣”,管吃不管住,收入很不稳定。
多年以后,杜甫回忆这段经历,是这样说的: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我在长安十三年,骑着小毛驴到处找饭碗。早上去敲土豪的门,晚上跟在他们的车后面吃尾气。
参加饭局都是最后才通知我,好吃的都没了。真他么辛酸啊!
有一年八月,长安连降暴雨,物价上涨,朝廷开仓救灾,杜甫每天去排队,买五升打折的大米,一半用来吃,一半换成钱买酒。
饭都吃不饱了还买酒?
没错,杜甫虽然穷,但酒瘾很大,也喜欢请朋友喝酒,有诗为证: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裋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卖粮食都要请他喝酒,这个姓郑的朋友可以说相当荣幸了。
03
后来爆发安史之乱,大唐一片哀鸿,尤其长安和洛阳。
原来还能给他点打赏的王公贵族,现在自身难保。
杜甫更穷了。
在逃难的日子里,他还吃过柏树皮,捡地上的橡果充饥,“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典型一个丐帮帮主。
某个日落的傍晚,他饿极了,一摸口袋,只有一个硬币。他苦笑一声,又写了一首诗: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现在知道“囊中羞涩”怎么来的吧。
这首诗是典型的杜氏风格,很写实,名字就叫《空囊》.
他已经开始吃柏树皮,喝露水了。最后的一文钱,舍不得花,以避免身无分文。
他终于受不了了,听说成都还没打仗,有吃的,就去了成都。
先是托朋友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块空地,要自建房,但身无分文,怎么建?
很简单,哭穷。
建筑材料是他一个表弟给的,房子建好了,他想在院子里种几颗果树,就到处求助。
向一个姓箫的公务员朋友要桃树: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嘿朋友,桃树苗来一百棵,春天前快递到我家哈。
又向一个姓韦的朋友要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你家的绵竹长得真快啊,我的院子里就没有,分一点给我呗。
还向一个姓徐的朋友要李子树和黄梅: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诣徐卿觅果栽》
我的草堂里要搞绿化了,李子黄梅都行,赶紧给我几棵。
最夸张的,他连吃饭的碗也没有,于是,《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大邑县的瓷碗又轻又结实,颜色雪白,声音像玉一样,我看见了,你家就有,赶紧给我送点来吧。
是不是觉得杜大叔太耿直了,但以上这些还只是他的普通朋友,要是对铁哥们,他会更直接,比如高适。
那一年,高适在成都附近的彭州做副市长。虽然已经飞黄腾达,但他早年跟杜甫、李白三个人,有过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激情岁月,兄弟情义还在。
杜甫急着用钱,但高适这厮迟迟不回消息,杜大叔就急了:
《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兄弟你啥时候帮我呀,赶紧的,别磨叽!
这些诗一首首读下来,又想笑,又莫名心酸。这就是杜甫,不管是雄浑顿挫的大诗,还是调侃自嘲的小诗,都让人觉得真实。
当然,凭借靠谱的人品和耿直地刷脸,杜甫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朋友接济下度过的。
04
那么,问题来了,杜甫为什么会穷到这种地步?
我翻了三十万字,总结了几个原因,抛开当时不可抗拒的战争因素不说:
一个是,杜甫不懂做生意。
我们只知道杜甫是个诗人,其实他还做过生意——卖中药。
没错,不管是在长安,还是成都,以及临死之前的流浪时期,杜甫都一直做着卖药的生意,用他的话说就是:“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不过杜甫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总是赔钱。
不然,他懂中药、又懂酒,要是把草药在酒里一泡,搞个“子美药酒”,工商和药监局又不管你,写几首厉害的广告诗宣传一下,怎么着也得奔小康吧!
哎,文人就是不懂生意。
第二,是不会拍马屁。
之前文章里聊过,有一种诗叫“干谒诗”,类似现在的简历。没节操的诗人,会在诗里,拼命拍对方马屁。
杜甫在最无奈的时候也写过,但说实话,那些诗他都写不好,因为他打心眼里不是那样的人。
按说,杜甫是有过机会的,安史之乱,他投奔唐肃宗,就得了一个左拾遗的工作,虽然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但好歹是跟皇帝一起办公的,要是圆滑一点,安身立命也不成问题。
但杜甫不这样,他要为人民代言,什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什么“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组织、有计划地撕朝廷。
甚至在《前出塞》里,他更是上升到国事,“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人民都这样了,你还打个毛丈。
在那个朝廷掌握一切生杀大权的时代,这样写文章很危险的。
不信你看看王维,他写过一首为老百姓说话的诗吗?
注意,这不是黑王维,人各有志,乱世有权而不作恶,已经是好人了,
只是杜甫太过于伟大,任何大神,跟他一对比就弱了。不过对于唐肃宗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廷来说,肯定不会重用杜甫的。
还有个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牙将叫花敬定,类似旅长级别。这个人很能打仗,但不是什么好人。
他趁着平叛的机会,烧杀抢劫,坏事做尽。人也很猖狂,在家开派对,竟然用朝廷的礼乐。
要知道,在唐朝,除了朝廷任何人不得演奏朝廷礼乐,当初王维就吃过这个亏。
不知道什么原因,杜甫竟然出现在花敬定的宴席上,那天美女如云,觥筹交错,歌女们在宫廷礼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老杜啊,听说你写诗很厉害,来来来,给今天的party写首诗。
给坏人写诗,很讲技巧的,杜甫略一沉吟,写下了这首叫《赠花卿》的名句: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有人说,这是一首纯马屁诗;
有人说不对,这是讽刺花敬定私用朝廷礼乐;还有人说是杜甫被逼着写的,因为全诗不夸人,只夸音乐。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本来一首马屁诗,被他写成了音乐赏析。
05
杜甫很穷的第三个原因,是穷大方。
晚年流浪时期,他还做着他的中药小生意,碰到集市就去摆地摊,遇到没钱买药的人,就会免费赠送。
在夔州,有一个做大官的朋友,给他拨了40亩地和一个小院子(没错,土地和房子他也能‘借’到)。
他的小院子里,有一颗枣树。西边的邻居是个孤寡妇女,经常来摘他的枣子吃,杜甫从来不管。
后来他要离开夔州,就把那个小院儿送给一个姓吴的朋友。有一天,那个寡妇又来“偷枣”,朋友很生气,就向杜甫告状。
杜甫写了一首诗来解决这个盗窃事件,这首叫《又呈吴郎》诗不出名,但我建议你读一遍,感受一下杜大叔的慈悲胸怀: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西边的邻居来打枣,你不要阻拦,她无儿无女,没吃的。
要不是因为太穷,谁会做这种事?她内心很恐惧,所以你要对她好一点。
她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多此一举,但你要是用篱笆拦起来,隔阂就成真的了。
她给我说过,因为官府征税她一贫如洗,哎,兵荒马乱的,谁都不容易。
啥叫胸怀,这就是。
06
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心太软。
那一年,有个姓韦的左丞相很欣赏杜甫,就给了他一个县尉的工作。
县令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县尉是军事长官,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
不打仗的时候,县尉主要工作是处理刑事案件,如果打仗,县尉就得干两件事,征兵和收税。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朝廷征兵,连未成年人和老头都不放过,收税更残酷,老百姓如果不从,就棍棒伺候,朝廷就是个合法的黑社会。
杜甫说过“盗贼本王臣”,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是个必须心狠手辣才能胜任的工作。
曾经做过县尉的高适,就对这个工作深恶痛绝: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封丘作》
一个掌管别人生死大权和经济的基层官员,肯定是有油水的,但杜甫却谢绝了,宁愿去做一个军队的仓库管理员。
《新唐书》对杜甫有一句概括,说他“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还一直坚持着做人的节操。
为啥叫他“诗圣”呀?
你可以在诗的文采上超越他,但在诗的品格上,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所以你看,哭穷也是要资本的。
你必须心怀慈悲、人品过硬、视金钱如粪土,才能穷得理直气壮,穷得伟大。否则,就赶紧搬砖吧。
前文:有才华又怎样,买得起房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