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7年有效更幸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婚姻7年有效更幸福?
原创 2015-12-11 雷鸣 ijingjie
点击图片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热辣时评】
最早郑渊洁提出设结婚证有效期时,43.8%网友赞同。近来热议的结婚证7年有效的建议,增列“可尝试多段感情、可让孩子有多个父母关怀”等六大好处,其实是把婚姻变成试婚或拿证同居,两者都是幸福婚姻的杀手。调查显示,性解放者恰是最得不到性满足的人。
文/雷鸣
“我建议结婚证应该像驾驶证、会计证、身份证这些证件一样,设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动解约或续约,也可以自动解除婚姻。这样,一个人一生至少有5次结婚的机会,不用担心嫁错人或者娶错了人。”
面对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以及与日俱增的离婚率,网络评论员鲁国平近日提出上述言论,并罗列六大好处:“这样做可尝试多段感情,保持对爱情的新鲜感;还可以解决单身问题,使人勇敢迈向婚姻的殿堂;再婚需买车买房,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女性独立;由于到期解除婚姻属于正常流程,不属于离婚,从而降低离婚率;孩子可得到更多关爱,因为重组家庭后,孩子们可以有多个父母的关怀。”
结婚证有效期的提法,最早源于童话大王郑渊洁。不过,郑渊洁提出此说的时候,初衷是为了使大家能够珍惜婚姻,他说:“如果给结婚证设立有效期,夫妻双方会尽量将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以期续约。反之则相反,破罐子破摔。”
虽然,这一言论,同样遭到无数网友反对,甚至“板砖齐飞”。不过,在当时的新浪调查中显示,还是有43.8%的网友表示赞同。而这一言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不到一周里郑渊洁博客的点击超过3万,网友的评论长致10页。最后该博文,被博主自己删除。
鲁先生老调重弹,并新增六大“好处”,甚至都已挂钩GDP,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数万网友一通“扔鸡蛋”,结果博文同样删除。
拿着结婚证的同居
说离就离的婚姻,很难如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轻松和美好。
结婚证有效期的提法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某种程度上,和试婚的概念差不多,本质上就是把婚姻变成试婚或同居,只不过多列出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恰如某网友调侃的:“如果按我说,全部不许结婚,这样离婚率不就是零了吗?都单身,不用储蓄,有多少花多少,不是更拉动经济吗?就这么办吧,全部不给结婚!”
当华西都市报记者参访鲁国平时,他说:“我的观点不是调侃,婚姻真的设了期限,两个人会更加珍惜婚姻!”
人的罪性,决定人们只会选择那个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换句话说,就是最自私的那个决定。对照鲁国平所列出的第一点好处,就是“尝试多段感情,保持对爱情的新鲜感”。
而对于“孩子们可以有多个父母的关怀”的提法,一位美国朋友Kenny直言不讳表达他的观点:“这个提议忽视了婚姻的本质,就和忽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愚蠢。孩子与父母有着无比紧密的连接,父母的分离对孩子来说绝对会是重创,除非有上帝的恩典介入。这个提议者显然觉得婚姻就是用来满足男女双方各自的需求,对其他任何人没有任何责任。最明显就体现在对孩子的福祉完全无视。
婚姻之所以有法律地位是因为它被认为会对社会带来益处。因为这个原因,政府才承认婚姻的法律地位并且将它与一些权利和义务关联在一起。如果这个提议根本不理会对孩子的责任,那么它对社会还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他们不承担社会责任,那么还有什么理由给结婚的人任何权利呢?如果不用给他们任何权利,那么婚姻的法律地位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像鲁先生所说的5次结婚,单单一次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就极其严重。目前,英国有50万无父儿童,其中40%靠社会救济而生活。美国有100多万儿童遭受家破亲离之苦,倍受摧残与折磨。巴西无家可归的孩子达1500万,将近占全国青少年的四分之一。这些孩子,精神上、物质上遭受痛苦和困扰,许多人精神畸形、心理变态,跌入了犯罪的泥坑。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上输送精神和道德上畸形人的重要来源之一。早在19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伯特就指出:“离婚是威胁着80年代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
就是对当事人双方来说,有效期带来的同样不是福音。婚姻变得想离就离,想分就分,换句话说,就是随便。这将造成原本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转变为如同拿着结婚证的同居关系,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问题都可能导致以“离婚”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从而,引发广泛的家庭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美国新泽西州罗杰斯大学的两位教授,大卫·波彭诺和巴巴拉·D·怀特赫德,研究同居关系,历时10多年。结果显示,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比未经同居而结成的,离婚率高出46%。同居时间越长,双方将更追求独立自主,更不愿受婚姻的约束,永不结婚的可能性也越大。同居关系尚且如此,那么,对更深入的、影响力更大的、拿着结婚证的同居关系来说,只怕对彼此的伤害会更大。
态度决定婚姻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如此,婚姻同样如此:人以何种态度面对它,它就以何种态度回应人。鲁先生的观点没有一点契约精神,不但不鼓励对婚姻的忠诚,反倒像是倡导顺从情欲的驱使。
讽刺的是,鲁先生在访谈中说:“维持婚姻和感情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需要双方的经营。”问题在于:有效期的设定,已经为自己日后“不经营”备好了退路,又如何能做到全心经营呢?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受上海市妇联委托,所做的博士论文调查报告显示:“基督徒妇女信教年数越长婚姻满意感越高;基督徒妇女婚姻满意感显著高于非基督徒妇女。”个中原因就在于《圣经》的婚姻观,不给人的“不善经营”留退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丈夫爱妻如己,妻子敬重顺服丈夫,这样的婚姻观要求夫妻双方,努力毫无保留的给予对方,不但要有终生相依相守的决心,更要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婚姻。
红书(Redbook)杂志曾进行一项关于现代所谓“自由解放”的美国女人有关性方面的调查,有十万名女性读者响应。调查结果与人的预期刚好相反:那些在性方面的解放者,却是在性方面最得不到满足的人,其中最甚的就是放纵情欲的女性(就是大部份男人认为女人中最性感的那种)。这类女性是在性方面屡遭挫败,以致她从这跑到那,试着在各处寻找一些满足。可悲的是,永远也找不到。与此相反,反倒是相当多具有宗教信仰的女性生命当中有较多的性满足。
在现代启蒙知识分子的灌输下,人们普遍认为,宗教带给人的是不自由、不快乐和被压抑,上述调查恰恰表明,这种结论的偏颇和误导。鲁益师说:“魔鬼总是欺骗我们,误导我们走向极端。”并非基督徒就比别人适合婚姻,而是作为婚姻的赐予者,上帝最清楚当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和经营婚姻,照做的人就有福了。否则,留下的只能是满目疮痍。
住在美国休斯顿的华人基督徒舒舒说:“我个人也经历过婚姻破碎,我非常不情愿地给高攀的离婚率贡献了一个分子数。但我不觉得这是婚姻制度出了问题,或是结婚证的有效期出了问题,而是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
因前夫外遇被迫离婚的舒舒,接受了基督信仰,并与一位美国弟兄重新组建家庭。“当离婚还要需要消耗一些时间和金钱的时候,已经有那么高的离婚率,可以预见如果这个可笑的有效期真被加上的话,许多人一定连七年有效期都等不及,就要提前离婚。”
与对试婚和同居关系的研究类比,大致可以知晓鲁先生倡导的婚姻有效期将带来多么糟糕的结果。
布莱斯列博士是前美国精神病协会总裁,以及美国精神病杂志的编辑,他写道:“婚前性行为发展出所谓的新道德,已经明显地使入住精神病医院的年轻人人数增加了。”随便的婚姻态度带来的不是身心愉悦,而是精神的不堪重负。他接着说:“在校园中由于对婚前性经验态度的更加开放,也使得一些大学女生因饱受压力而引起了情绪性的崩溃。” 研究也不断地显示,试婚的结果,常是以更高的离婚率收场。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道。所以有不同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圣经》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呢
吊诡的是:幸福婚姻必然是以舍己为代价的,它将带来挑战、艰辛,甚至是痛苦,靠着自己不可能实现。所以,历世历代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总结出一句肺腑之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说的其实丝毫不错,如果婚姻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幸福,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成为爱情的坟墓。
最简单来说,两性差异巨大,“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各自放下自己的坚持。其实,婚姻恰如两只刺猬过冬,靠近了就会互相伤害,不靠近又会寒冷,必须各自拔掉一边的刺,才能靠近好好生活!
而拔掉自己的刺(个性、脾气和习惯),何等艰难和痛苦!靠自己是根本无能为力的。而人的爱也同样太有限了。对方的无理、疏忽和自私,会迅速把我们仅有的一点热情和浪漫吞噬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有墙壁上时钟滴答的枯燥单调声。
《南方周末》有报道称,根据《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等资料,“80后正成为离婚大潮主力军,且80、90后多是闪离”。原因五花八门——“诱惑多: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成婚姻‘新杀手’;个性化:女方不会做家务,男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独生子女: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亏,双方互不相让,导致冲突爆发;太冲动:闪婚之后,发现相互了解不够。”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些原因:自我,而且越自我,问题就越突出。
基督徒也同样面对自我的挣扎,靠着设立婚姻的神的应许,“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纵使艰难,仍然继续前行,直到“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
罗伯森·麦肯金博士,曾在日本与茉莉担任全职的宣教士长达12年,茉莉从事教育、广播及学生辅导多年,他们育有六位子女,都学有所成。当麦肯金博士辞掉哥伦比亚圣经学院院长的职位时,正值他的人生巅峰时期,有接不完的演讲邀约。但是他却在众人讶异的叹息声中,毅然决然将功名、成就、收入都放弃,单单选择24小时陪伴他痴呆的妻子(罹患阿兹海默症)。
一位学生问他:“你会不会怀念当院长的日子?”那一晚,麦肯金仔细思想了这个问题,然后向神祷告:“父啊,没关系,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也不后悔。不过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如果教练叫一个球员坐冷板凳,就表示他不想让那个球员上场打球。当然,你不需要告诉我答案。可是我真的想知道,既然你让我加入了球队,为什么却不让我上场打球呢?”
第二天一早,当他与茉莉手牵着手在附近散步的时候,一位当地的流浪汉追上来,上下打量他们,然后说:“这是好的,我喜欢,这样真的很好,我很喜欢。”然后他就离开了,嘴巴里一直嘟囔着“这是好的,我喜欢。”
当他们回到家中的小花园坐下来时,流浪汉的话又回到麦肯金的脑海里,他忽然明白,这是神透过那位流浪汉真实地向他说话,“我喜欢你这么做,这是好的”。
从此之后,无论风雨多少年,无论多么艰辛痛苦,麦肯金一直陪在他的妻子身边。
请看护不行吗?送疗养院不行吗?为什么非得让一个可以帮助无数人的牧师放下一切工作,为的只是照顾一个花钱就可以找人帮忙的生病妻子呢?
“不行!”麦肯金恬静又坚决地说:“因为我曾经在上帝面前承诺:不论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顺境或逆境,我都要爱她、照顾她、呵护她,直到永远!你们可以有别的牧师来牧养,但是茉莉——我的妻子,她只有我这个丈夫可以陪她走人生最后一段路。”
在《守住一生的承诺》的最后,麦肯金博士写道:“是的,确实有些时候我对于现在的处境会感到烦躁,但不常如此,我乐意照顾茉莉,她永远是我最珍爱的宝贝。”
“去年是我的公公婆婆结婚五十周年纪念,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彼此对视牵手拥抱亲吻,一颦一笑间满是爱意,仿佛初恋。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呢,婚姻是爱情的摇篮。”舒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