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让他们见识见识上海嗲妹妹的风采

让他们见识见识上海嗲妹妹的风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44dfd702ec23cc91#rd

让他们见识见识上海嗲妹妹的风采
by 毛利

摘要ID:ipress

就像用山东话是表达一个人的鲁莽耿直,北京话代表着根正苗红,上海话不管出现在民国电影还是现代电影,都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市井气质。


这一年华语电影依旧一塌糊涂。不过每一次,我都像善良的村民一样,急吼吼第一时间坐在电影院,再烂的片子无怨无悔看到终点,起身一刹那才自信地判断:果然是个从头烂到尾的片啊。

但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欣喜地看到,上海话最近在国产电影中,已然成为一款时髦单品,不管香港导演还是北京导演,纷纷热情地加上几句上海方言,沪语在上海电影院里响起时,效果总的来说,煞是喜人。

《一步之遥》除了舞女们的大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洪晃老师随时晃出来那几句上海话,这片子走的是国际化路线,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北京话山东话到处密集响起,但既然故事背景在上海,来几句上海话必要至极。

洪晃有上海基因,母亲章含之乃响当当的上海名媛,但洪老师的上海话,表面听上去没问题,仔细听听明显不在点上,这么说吧,跟周韵的北京话一样愁人,儿化音拖出来像后妈养的孩子,绝不亲切自然,带着一股生硬隔膜。

为什么非说上海话不可?洪晃在其中扮演的乃堂堂大帅夫人,她跟下人吩咐的时候用上海话,跟女儿阐述嫁人理论的时候,也用上海话。上海话似乎代表着某种私密性,某种你懂我懂大家懂的神秘感。

其实不是,让洪晃这样的北京大妞,演个精明的上海太太,她浑身上下的表情都在说做不到啊。必须使用上海话这个杀手锏,只有絮絮叨叨说上几句面孔香过伐鼻头亲过伐,她演的女儿才能顺利激起怒火,怎么那么庸俗呢?

相比起来,王志文十分标准的上海话,真是太符合他演的人物性格了,一个市侩庸俗的民国周立波,在戏台上教姜文用上海话念: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后者念了几句后,就热血上涌追着该死的上海人满舞台乱砍。

上海话,真乃此电影中,叫人发怒的第一利器,连这个故事的开端,也是因为大帅儿子被人骂了一句“小赤佬”引起。如此说来,万恶的上海滩,绝对少不了万恶的上海话。

在另一部电影《太平轮》中,照例是民国时期的大上海,照例是浮华的上海名媛阶层,照例,丢出沪语包袱的,还是那些为了接地气而接地气的场面。林保怡堂堂一名香港警察,跑来三十年代的上海滩,饰演一位挤眉弄眼的上海滩少爷,全程鬼鬼祟祟,为了加强这一点,随时扔出几句上海话,也算导演用心良苦。

你一定还记得《黄金时代》,这部描述萧红的电影,非常详尽地记述了女作家的上海时光。同样是三十年代的上海,袁泉饰演的梅志,十分努力地在鲁迅家里,跟海婴说了几句上海话。每逢此时,我总是想,既然要讲上海话,干嘛不干脆找个上海演员得了,明明上海滩大小女明星,都可以拿来用用。

但导演们似乎都认定,没有必要为方言安排人物的必要,上海话嘛,只要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就行。

于是在《撒娇女人最好命》里,香港导演安排台湾妹hold住姐谢依霖带领锥子脸姐妹团,演绎起了上海女人的风采。谢有一句台词:让他们见识见识上海嗲妹妹的风采。


实际上像谢依霖这样逗趣的小姑娘,上海话有个专门形容词为刺头怪脑,而“嗲妹妹”一词,弄堂气十足,一听就让人面孔下不来台,以前滑稽戏里演嗲妹妹的女演员,后来为转型要专门跑到耶鲁读书。如果嗲妹妹这么好用,何必费这般周折?

如此看来,看似频繁使用的上海话,跟上海的高大上气质毫无关系,导演们用得开心,只是为了突出那股演员自身局限,表达不出来的市井气质。

就像用山东话是表达一个人的鲁莽耿直,北京话代表着根正苗红,上海话不管出现在民国电影还是现代电影,都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市井气质,不过嘛,上海人对这点一点不在意。

我忍不住怀疑,那可能是因为上海人不爱看国产片的缘故,所以里面的人不管说着什么样千奇百怪的上海话,他们一概不知道。

上海话在这些电影中,就像一处石库门房子一般,专门用给你展现着大都市的逼仄。

最后我得讲一个朋友的故事,这朋友厉害非常,从小住在新天地,长大在国外呆了十来年念到博士后,终于有一天荣归故里,还是住在老房子,第二天一早门外喇叭大作,他心想:要西,出撒事体了?张头一看,两辆旅游大巴上下来成堆老外,正像观赏动物园的猴子一般,观赏着他这位原住民。

我这朋友很想吐出一口字正腔圆的美音,但后来还是缩缩头进去了,要照顾一下外国人的情绪嘛,千山万水赶来,不就想看点不一样的。最好马路上立刻就传出一声:桂花赤豆白糖糕!

说好电影中的上海话到底有多难呢?我想是不难的,起码姜文就说得很好。

TOP

痴头怪脑,一眼勿错,馋脦痴头怪脑了

TOP

TOP

现在好多上海小朋友不会说上海话了 我觉得很可惜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