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一切为了孩子0.2
(......)
发表于 2013-3-11 09:54
只看此人
基础教育也需要分层级
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在于培养普通劳动力,培养一个只会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的人,更重要的是应充分挖掘个人最大潜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带来最大效益的人才。
个体差异与生俱来。智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强弱项,这是个尽人皆知但又有很多人不愿承认的事实。在学校接受教育,智力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智力因素在小学阶段就会有明显的显现。所以想要因材施教,就必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分层级教学。如若不是,“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且危害极大。试想,让一个天资聪颖毫不费力就能学好的人和那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学好的人长期呆在一起,会让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因为天资聪颖的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长此以往,智商也容易下降,甚至厌学,因为学习对于他们而言不具有任何挑战性;而天份不足的人也容易因为跟不上节奏,逐渐丧失自信,这也很可能给他的人生埋下阴影,不利于个体的成长。这就好比是一对不般配的夫妻,受伤的肯定不是单方,一定是双方。分层级教学,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和爱护。中国非常擅长培养普通劳动力,却不精于培养高端人才,这既和我们“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传统文化理念有关,我们现实的基础教育也脱不了干系。
一提到分层级教学,可能就会有人站出来说,这不民主,不平等,不公平之类的。其实,平等不是绝对的,在法律面前,在尊严面前,人人平等,但在能力上,在责任上,平等是不现实的。你能指望你的能力和责任和习主席、李总理平起平坐吗?当然这种分班的依据不应是财,而应是才,而且这种分班应是动态的,即孩子成绩上来了,就调换班级。这样才便于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优生先跑,也可以带动差生紧追不舍,形成良性竞争。经济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路,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公立教育,依然“吃大锅饭”,纹丝不动。这样的教育制度看似平等,其实是对优秀人才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学习成绩不佳者的人格侮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被老师看不起,甚至责骂)。目前,有些小学依据自身生源特点,开设适合的校本课程,我认为是有益的尝试。著名的伊顿公学院的教学就是按每门科目分成1-14个级别,这是否很值得我们借鉴呢。
况且,这个世界有绝对的公平或平等吗?步入社会,我们看到太多的不公,所以愤青多也就不足为怪了。愤青归愤青,绝对的公平恐怕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如果是出于保护孩子,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其实在我看来,这实在是在保护某些成人的所谓面子问题,因为孩子本身是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往往是家长和老师的责骂,使孩子无地自容,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走向极端。
中国教育还有一大怪现象,就是教育和社会两张皮,而且教育工作似乎是高高在上的。我接触过一些小学教师,其中有些人那么不可一世,他们的高傲让我匪夷所思。这也难怪大学生一旦走出象牙塔,那种自以为是得不到认可,对社会是那么的不满和不适应。现实世界很美好,也很残酷,还是让孩子早些接受这个世界,早点适应,这对孩子是爱,不是害,毕竟他们不能永远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提倡就近入学,可择校问题依然存在,小四班、小五班依然在暗中进行,学区房不是照样房价居高不下但仍供不应求吗?现实总能反应一些问题。所以我不主张学校里永远是平行班。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成尽可能多的班级。在美国、加拿大,即使是在公立学校的小学阶段,也有针对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不仅包括智障的,也包括天才孩童。而在中国这几乎就是一片空白。我自己的儿子在国外就参加过天才测试,可回到国内,就只能随大流了。难怪很多人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宁肯放弃在国内的优厚条件,举家迁往海外,而部分未移民但家境殷实的孩子则雇用私教,但毕竟大多数人家的孩子还得上公校。基础教育要不要分层级,怎么分,值得深。
我不知道怎样解读“中国梦”,我个人的理解,“中国梦”绝不应是每个个体梦想的简单组合,而应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一定包含如何强国的理念和实践,这种强大也不单纯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的强大,还应该有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精神上愉悦、思想上的统一(这种统一当然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但必须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育水准的提高,高端人才的涌现。少年强则国强。要实现强国梦,就要从基础教育改变,让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扶摇直上,让普通的孩子不懈努力、不断进步,让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扬长避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这样的教育才是建立在正确的人才观之上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