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如何指导孩子鉴赏艺术品”公益讲座(讲座内容分享135楼)

谢谢!报名1名大人。愿意做义工。.

TOP

报名1大人.

TOP

回复 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报名2人,谢谢.

TOP

纯属个人兴趣,为自己报名,1人,谢谢~.

TOP

报名  1人.

TOP

报名,2位大人。谢谢。.

TOP

报名1人。谢谢。.

TOP

报名两个大人,谢谢.

TOP

报名大人,两位,谢谢。.

TOP

报名1人,谢谢!.

TOP

回复 112楼windspring 的帖子

要的,会提前通知的.

TOP

报名1人,谢谢!.

TOP

还能报名吗两大人.

TOP

回复 116楼红点点妈妈 的帖子

可以.

TOP

你好,还想报名,可以吗?1大1小.

TOP

回复 118楼清清爸 的帖子

这讲座只接受大人.

TOP

我想报名,一个人。.

TOP

回复 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报名,2大人

[ 本帖最后由 wslsl 于 2012-8-10 09:32 编辑 ].

TOP

请参加讲座的人,大家带好笔,要做个问卷调查.

TOP

回复 12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家里水龙头坏了,估计下午想来也来不了了,先来打声招呼.

TOP

我怎么记成下午了,来不及了,太遗憾了。.

TOP

实在抱歉!我也是记错时间了,向子玖妈妈和海格薇说声对不起..

TOP

抱歉,今天家里有事,不能来了。.

TOP

谢谢  kidsart艺术空间 的讲座,可惜我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解,美术教育这么重要。非常遗憾,孩子不能重头再来,希望有心的家长可以认识到这点.

TOP

听讲回来,受益。谢谢张老师!.

TOP

回复 12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同感,作为一个家长,自己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孩子长大的速度.

TOP

受益匪浅,感谢张老师和组织者!.

TOP

非常好的内容,浅显易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可能,可否请张老师将讲座ppt传上来,或者将推荐的书及视频连接发上来,谢谢。.

TOP

去听了,谢谢组织者和张琳老师的讲座!.

TOP

回复 131楼花生妈 的帖子

我记录了张老师讲座中推荐的资料,供参考:
视频:《旷世杰作的秘密》,《一分钟看艺术》,《古典宝贝》
书籍:《鉴赏的艺术》,《美术课》,《儿童早期艺术创作性教育》
网址:http://thewalters.org/programs/family/about.aspx.

TOP

回复 129楼海格薇 的帖子

也谢谢你、有心而无痕、丑小丫妈妈、windspring几位志愿者的付出。谢谢啦.

TOP

8月12日部分讲座内容分享~

[attach]722151[/attach]大家好!非常抱歉今天才上传分享资料,让大家久等了(因为我刚刚成为新会员,希望大家谅解)
针对这次讲座请允许我表示下感谢。首先,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感谢旺爸、子玖妈妈和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大家的交流分享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其次,感谢志愿者妈妈。在讲座开展的前前后后默默付出的无数看起来细小实则不可缺少的努力。最后,感谢所有报名参与的朋友。在当前以孩子学业为重的巨大压力下,家长朋友依然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并有心为孩子的美术学习,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支持和表扬的事情。所以,请允许我代表孩子们再次感谢您们!
下面我把这次讲座的部分内容发送上来,供大家交流,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1)博物馆参观建议
A.听博物馆中相关讲座,并提前“预习”,做个积极的听众
B.选择一幅艺术品,按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了解该艺术品的艺术风格;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学习;了解艺术与当时文化的关系;思考艺术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个人组成整体,还是整体组成个人?世界人、国家人和个人之见的关系,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人与国家、世界之间的互动联系)
C.通过适当的方式创作,表达自己对该作品以及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创作中融入个人思想和情感,从而对艺术品进行再创造
(2)帕森斯之理解艺术的发展阶段
迈克尔·帕森斯(Michael J.Parsons)通过访谈的方法,在研究了个体在看到艺术品时,对所体验的审美理解分为五个阶段
    A.主观偏爱(5岁)。很少意识到其他人的观点,图画是令人愉悦的刺激,喜好即为判断,缺乏优劣艺术概念。
    B.美和现实主义(10岁)。在图画内容基础上,区分了优劣艺术。
    C.表现(青春期)。围绕表现和移情概念进行组织,依靠对另外一   个人经验的内在性新认识
    D.风格和形式(青年期)。风格传统视角变得重要。
    E.自律(受过专业训练的成年人)。质疑形成特定作品、流派或者艺术价值的关键言论。
      显然,帕森斯按照机体的成长规律,从个体终身发展的角度研究人的审美发展特征,为研究儿童审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其各阶段性之间年龄跨度较大(约5岁),事实上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区别越大、阶段性的密度越浓。
(3)加德纳的儿童审美感知发展阶段
爱德华·加德纳从美术、音乐和文学等多种艺术领域出发,分析了人从出生到二十岁的审美感知发展历程,并把其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A.婴儿的感知(0-2岁)。儿童还不能够把艺术品当成审美对象,只是把他们看成生活中的一般客体。但是,在这个阶段如果呈现各种艺术品有助于婴儿一般感知能力的发展。
     B.符号的认识(2-7岁)。2岁以后儿童逐渐可以用语言交流,所有成形的艺术品都能够被他们理解为真实世界的代表。此时期的儿童形成了同类事物的表象,但没有对艺术风格、艺术技法等艺术概念的表象。在这一阶段对一些美术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C.写实主义的高峰(7-9岁)。用写实主义来评价美术作品。照片在儿童眼里是最好的作品。
    D.写实主义高峰的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9-13岁)。是儿童审美发展的转型期。开始对标准化的峨眉山的事物敞开心扉,在欣赏艺术品时表现出独特性。开始形成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偏爱。
   E.审美专注的危机期(13-20岁)。由于青春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对一切漠不关心,对艺术也感兴趣。
   由此可见,加德纳把审美对象的年龄提早至0岁,并从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研究人的审美发展特点.
(4)费罗门四步鉴赏法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美术理论家费罗门(Edmud Burke Feldman)提出由感性向理性方向逐步深入发展的美术鉴赏过程。包括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步骤。

      描述:主要用于直接观看到的事物(第一感觉,主观反映)
      分析:主要运用艺术语言进行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对于家长来说,是最困难的环节)
      解释:探究作品的深层含义或寓意(艺术家想通过作品传达的个人信息—情感、思想和观念等)
      评价:对作品做综合判断。分为主观判断(个人喜好)和客观判断(审美判断-是否符合审美规律,以及意义判断—是否具有积极正面意义)

显然,经历了“主观-客观-综合”的过程。注重从艺术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加深个人感受,层层深入、探索,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比较适合分析单幅艺术品。其中,最困难的为“第二步运用艺术语言分析”,而这也最重要的环节。
(5)欣赏的范围和类型
(一)欣赏的范围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略特·W·艾斯纳(Eisner, E.W)认为美术学习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学习形式,而是三种能力(培养创造美术形式的能力、涉及培养美学感受能力、培养将美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能力)综合学习的结果,学习内容涉及美学、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四大领域,并且将艺术批评领域分为若干范围,总结如下。
A.经验范围-形的感知。儿童在这种范围内报告他面对作品时候心中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可以是形的反应、也可以是形产生的观念的反应。最初的反应可以最为分析作品的起点,分析侧重对知觉的提高,非智力的练习。
B.形体范围-关系的把握。观者注重作品的形体结构的认识,观察的重点是作品各个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把作品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进行观察。即作品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C.象征范围-理解作品的意义和符号。不论古今,通常艺术作品都包含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尝试辨认和解读艺术品中的象征符号。
D.主题范围(显性和隐性)-结构或画面的主要形象。以感情或观念为基础,理解作品的人物或动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价值。
E.材料范围-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了解艺术品所使用的物质媒介、以及其使用方法等。
F.关联范围-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之间的关联性。通常一件艺术品被看作是之前艺术潮流和传统的一部分,如时代背景、当时的创作条件或环境、艺术背景等,利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通过寻找异同,积累欣赏者的视角经验。
G.文化背景-艺术品的时代特征。艺术是人的活动,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文化性。艺术批评或是对前期艺术家的否定,或者推进开发新的领域。
(二)欣赏的类型
       心理学家布尔劳进行了颜色感知实验之后,根据美学观点,把艺术欣赏分为四种类型:客观型(The objective type)、生理型(The physiological type)、联想型(The association type)、性格型(The character type )。
        赫伯·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客观型”最显地特色就是经常地倾向于一种纯粹智的欣赏而不是情的欣赏;“生理或内主观型”对颜色的生理效果之感受性很可能是对颜色印象的正常反应形式;“联想型”不愉快的联想内容阻碍了主体对颜色的喜爱,联想型是最不规则的,完全受到联想的支配,恒常地存有抽象的偏爱;“性格型”个人先天气质类型影响欣赏的形式和内容。
由此可见,欣赏的整个历程,显示了个人的各种生理性的因素和非个人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奇异结合。
(6)推荐阅读
     视频:《旷世杰作的秘密》、《一分钟看艺术》、《古典宝贝》
     书籍:《鉴赏的艺术》、《美术课》、《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LOOK》系列图书,其中包括<看!各种角度看名画>、<看!线条怎么说话><看!观察画里的光><看!身体怎么说话>
      网址:http://thewalters.org/programs/family/about.aspx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或看法,如有异议,欢迎大家及时与我沟通交流,对大家的关注再次表示感谢!
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

[ 本帖最后由 邻家童话 于 2012-8-13 14:02 编辑 ].

附件

563.jpg (66.18 KB)

2012-8-13 13:53

563.jpg

6768.jpg (79.95 KB)

2012-8-13 13:56

6768.jpg

TOP

儿童美术教育(或鉴赏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在本次讲座中,不少网友提出非常有价值并且常见的问题,下面我把这些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列举出来,如果你曾经经历这样的疑惑,但现在已经解决,欢迎您献计献策;也许您正在经历这样的疑惑,也许您还有其他的困惑,不妨在这里大声“说”出来,请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解决。不管怎样,这是一个自由、宽松的讨论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场所,欢迎您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提问或讨论。
(1)在“传统”和“创意”之争中,我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程?
(2)在儿童美术鉴赏教育中,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3)在儿童美术鉴赏教育中,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4)儿童美术鉴赏教育中,该为孩子选择哪些书籍或相关资料?
(5)如果孩子拒绝绘画该怎么办?
(6)我希望下次讲座安排什么样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邻家童话 于 2012-8-13 13:45 编辑 ].

TOP

张老师,这次讲座我也去听了,获益匪浅。我已经在当当上预订了美术课和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麻烦您也能再推荐一些好的艺术绘本,我孩子还在上幼儿园。谢谢!.

TOP

回复 134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子玖妈妈,你好!

现场拍的几张照片因不知道怎么上传,发送晚了。

1)干净整洁的场地:
2)感谢张老师精彩的演讲:
3)精彩的作品分析: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8-13 15:45 编辑 ].

TOP

回复 138楼有心而无痕 的帖子

135楼已经有照片了。要发的话,可以点击编辑按钮,然后点击选择文件,上传后,再点击编辑.

TOP

回复 139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谢谢子玖妈妈!
折腾半天,终于发送成功了几张,但照片质量不是很好。.

TOP

回复 133楼隆隆爸 的帖子

谢谢你的链接,这样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TOP

实在抱歉!我也是记错时间了,向子玖妈妈和海格薇说声对不起..

TOP

回复 137楼家有小金猪 的帖子

不客气~。
推荐一些绘本供您参考
一、比较适合3-5岁幼儿阅读
(1)《鼠小弟》系列。
画面清晰、简洁,故事有趣,比较适合幼儿园段阅读。

(2)《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包括:你好、过生日 等,全15册)
作  者:(日)佐佐木洋子 文/图
画面温馨,故事生动,适合幼儿园段阅读
(3)米菲绘本
作  者:(荷)布鲁纳 著

(4)《彩虹色的花》
作  者:麦克·格雷涅茨 原作图,细野绫子

(5)《月亮的味道》

(瑞士)格雷涅茨 著


二、适合5-7岁阅读
(1)《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作  者:(韩)任淑英 等著

(2)《小幸运儿和大艺术家--莫奈的神秘花园》
作  者:(英)安荷特 著

暂时就推荐这么多,以上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推荐的相关书籍,难免会有个人偏见,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家孩子的喜好及发展特点灵活购买。谢谢大家的关注~.

TOP

回复 132楼隆隆爸 的帖子

谢谢您的认可~
其实真要代表孩子感谢您呢,作为一位理工科的父亲能够这样关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通常妈妈关注比较多。所以,像您这样的父亲可谓是大家的榜样~,再次感谢您~.

TOP

回复 129楼海格薇 的帖子

赞同您的说法。孩子的成长从生物角度来看,个体成熟与成长(尤其与其他动物比较起来)稍微缓慢;但从认知的发展看来,不可思议的快。前2天也有位家长朋友感慨“现在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但就怕我还没有学好,孩子已经长大,错过其发展的关键期或者说最佳时期,毕竟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显然,存在这样担忧的不在少数。个人感觉是“有心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事情,也是必要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做作业”之前,先仔细观察孩子的现状或情况,尝试从孩子身上学习,孩子的言行举止会折射出其需求。所以,您学习的目的就是针对孩子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支撑,这样就一切以孩子需要为前提。总之,我们尽力而为的去做了,总比不做好。因此,这次讲座结束的时候有几位家长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家长群或家长委员会,致力于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献计献策,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您觉得这样建议怎么样?我想,如果这个家庭教育委员会真的组织起来,我一个报名参加。

[ 本帖最后由 邻家童话 于 2012-8-15 09:18 编辑 ].

TOP

回复 147楼邻家童话 的帖子

那天张老师讲座提到一个孩子在博物馆边哼歌边画着自己的画,很享受的。我和女儿都很有感触,她小学的时候就有那么一个时期,有空就在草稿纸上画自己想像的东西,也是边哼歌边画,很享受的样子。她说那段时间就是那样的,觉得有很多东西想画。现在长大了,这种感觉已经过去了。
那时候,我给她找了好几家学画画的班,总感觉不是我想要的。还偶然翻到过一个搞美术的妈妈发的帖子,说准备开始系统地培养她儿子的美学修养,包括去看看美术馆、博物馆、给他自发的绘画以适当的启蒙、指导等,我激动地准备和那个妈妈联系,发现是个几年前的旧帖。。。
那天参加了张老师的讲座后,非常认同,可是又错过了,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以后有需要,我愿意做个志愿者。.

TOP

引用:
原帖由 邻家童话 于 2012-8-15 08:51 发表 \"\"
不客气~。
推荐一些绘本供您参考
一、比较适合3-5岁幼儿阅读
(1)《鼠小弟》系列。
画面清晰、简洁,故事有趣,比较适合幼儿园段阅读。

(2)《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包括:你好、过生日 等,全15册)
作   ...
张老师,谢谢您。以上大部分绘本我之前已经买给我孩子看了。我觉得您说的很对,那就是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现在都担心自己不专业而不去引导和培养,等我们觉得自己修炼到位了也许孩子对绘画对艺术的热爱可能就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

TOP

讲座真的很好,可惜自己是艺术盲,所以在讲座当天提的是门外汉的问题,好在记下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到时候少不了要麻烦老师了。
听完讲座最惭愧的是带孩子去美术馆太少了,好在孩子还是3年级,虽说错过了以前的时间,但是以后不能再错过了.
而且以后不用再担心去了不知看什么聊什么了。
希望老师等我们实践了几次以后能再办个讲座, 这样我们可能有些入门级的问题了。 .

TOP

回复 150楼山林 的帖子

您的提议非常好!昨天也有家长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大家正有此意,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嘿嘿。
暂时大家讨论结果如下:
  首先,请大家尝试用各自理解的方法去不同场所实践。
  然后,大概过1个月或2个月之后,我们在集中汇合一次,可以请几位家长代表发言,作为成果分享。当然,如果有需要我做个“第二阶段提升式的讲座”,我定当全力以赴。
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或者大家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想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