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钱钟书《谈艺录》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钱钟书《谈艺录》

《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   
    《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钱锺书既继承了传统诗话的长处,同时又广泛汲取欧美文艺思想,行文优美,引文繁富,多所创见,其中类似“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打通精神;“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学术观点,都在学术界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和睿智。书中关于江西诗派和元好问的关系、阮大铖的评价、钱谦益的作伪及王渔洋的浅陋疏忽等考证都深见作者考据功力。其旁征博引,对典籍之深得精髓,信手拈来,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养。
  《谈艺录》是开掘不尽的宝藏,但它属于阳春白雪之作,曲高和寡,对读者和研究者文学功底和思维能力都要求极高。
       电子书链接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116102108.html.

TOP

一开始可以读周振甫等编写的【谈艺录读本】,注解详细,分门别类。但很少涉及西方文艺批评的观点。.

TOP

《谈艺录》目录详情

  一 诗分唐宋
  二 黄山谷诗补注 附论比喻
  (附说一)山谷钩章摘句
  三 王静安诗
  (附说二工说华山之华字
  四 诗乐离合 文体递变
  (附说三)西人言诗乐离合
  (附说四)八股文
  (附说五)退之以文为诗
  (附说六)西人论以文为诗
  (附说七)西人论文体演变 评近人言古诗即史
  五 性情与才学
  六 神韵
  (附说八)神
  七 李长吉诗
  八 长吉诗境
  九 长吉字法
  一○ 长吉曲喻
  一一 长吉用啼泣字
  (附说九)心与境
  一二 长吉用代字
  一三 长吉与杜韩
  一四 长吉年命之嗟
  (附说十)羲和扶马
  一五 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一六 宋人论韩昌黎
  一七 昌黎与大颠
  一八 荆公用昌黎诗 诗用语助
  一九 荆公诗注
  二○ 宋人论昌黎学问人品
  二一 朱子论荆公东坡
  二二 辨奸论
  二三 朱子书与诗
  二四 陶渊明诗显晦
  二五 张文昌诗
  二六 赵松雪诗
  (附说十一)方虚谷主诗中用虚字
  二七 王渔洋诗
  二八 妙悟与参禅
  二九 竟陵诗派
  三○ 渔洋竹坨说诗 竹姹诗
  (附说十二)田山姜说诗
  三一 说圆
  三二 剑南与宛陵
  三三 放翁诗
  (附说十三)诚斋诗赏音
  三四 放翁与中晚唐人
  三五 放翁诗词意复出议论违牾
  三六 放翁自道诗法
  三七 放翁二痴事二官腔
  三八 瓯北论诗 瓯北诗
  三九 龚定庵诗
  四○ 袁蒋赵三家交谊
  四一 蒋心余诗
  四二 明清人师法宋诗 桐城诗派
  四三 施北研遗山诗注
  四四 遗山论江西派
  四五 金诗与江西派
  四六 刘静修诗
  四七 静修读史评
  四八 文如其人
  (附说十四)以目拟文
  (附说十五)文如其人与文本诸人
  四九 梅宛陵
  五○ 贺黄公以下论宛陵诗
  五一 七律杜样
  五二 钱捧石诗
  五三 学人之诗
  五四 萚薄石诗以文为诗用语助
  五五 萚石言情诗
  五六 萚石七律对联
  五七 萚石萃古人句律之变
  五八 清人论萚石诗
  五九 随园诗话
  六○ 随园非薄沧浪
  六一 随园主性灵
  (附说十六)得心应手
  六二 随园诗学于名家深而于大家浅
  六三 随园深非诗分朝代
  六四 随园论三都两京赋
  六五 长干一塔一诗人
  六六 堤速意相随
  六七 王延年梦
  六八 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九 随园论诗中理语
  (附说十七}说理诗与偈子
  (附说十八工释老生死之见
  (附说十九置山水通于理趣
  七○ 随园述方望溪事
  七一 孟东野吹角诗
  七二 诗与时文
  七三 周橾园论诗隽语
  七四 王荆公改诗
  七五 代字
  七六 俗语出诗句
  七七 山谷午梦诗
  七八 摘茅朱联
  七九 学问如居室
  八○ 咏始皇
  八一 摘曹史句
  八二 摘陈尹句
  八三 随园推杨诚斋
  八四 以禅喻诗
  八五 祝芷堂绝句
  八六 章实斋与随园
  (附说二十)六经皆史
  (附说二十一)言公
  八七 随园记事之诬
  八八 白瑞蒙论诗与严沧浪诗话
  (附说二十二)神秘经验
  (附说二十三)声无哀乐
  八九 诗中用人地名
  (附说二十四)雪裹芭蕉
  九○ 庾子山诗
  九一 论难一概.

TOP

《谈艺录》读本 前言

柯灵先生在《促膝闲话中书君》一文中说:“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
二者互相渗透,互为羽翼。浑然一体。如影随形。他博极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
不窥,无所不精,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入室,揽天下珍奇
入我襟抱,神而化之,不蹈故常,绝傍前人,熔铸为卓然一家的‘钱学’。渊博使他站
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
情而不染一尘,水晶般的透明与坚实,形成他立身处世的独特风格。这种品质,反映在
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下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
一,就不是钱锺书了。”这是柯灵先生对钱先生所作的高度深入的概括。
    渊博和睿智的钱先生著作的《谈艺录》补订本,是成为当代显学的“钱学”的名著
之一,为读者所爱读。但对一般读者说来,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作些辅导,因此,我们
编这本《〈谈艺录〉读本》。我们粗略地分为:(一)鉴赏论,(二)创作论,(三)
作家作品论,(四)文学评论,(五)文体论,(六)修辞,(七)风格。每类中各选
若干则,加上小标题,以便检阅。每则后加简注及说明,以便阅读。前三类由周振甫起
草,后四类由冀勤起草,并后互相传阅作些订补。
    关于《谈艺录》补订本的内容,这里引周振甫《〈谈艺录〉补订本的文艺论》作说
明。
    钱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里探讨的文艺论,这里只能就浅见所及,作点管窥蠡测,
以待海内外学者作更深入的探讨。
    其一,谈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钱先生说:
    长吉《高轩过》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此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
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
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书·皋陶谟》曰:“天工,
人其代之。”《法言·问道》篇曰:“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曰:‘以其不雕刻也,’”
百凡道艺之发生,皆天与人之凑合耳。顾天一而已,纯乎自然,艺由人为,乃生分别。
(60页)钱先生接下去讲西方谈艺术创作,分两大派:“一则师法造化,以模写自然为
主。”“二则主润饰自然,功夺造化。”钱先生在这里引了“天工,人其代之”。人代
天工,不同于巧夺天工,近于模仿自然;不过人代天工,说明人的工作不能违反自然,
不论学术和艺术都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要合于“天理流行,天工造化”,即“人事之
法天”。又引“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曰:‘以其不雕刻也’。”认为自然界的万物
具有无数形象,不是天雕刻的,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指出“天一而已,纯乎自然”。但
“艺由人为”,就模写自然的“人事之法天”来说,钱先生又引“昌黎《赠东野》诗
‘文字觑天巧’一语,可以括之。‘觑’字下得最好;盖此派之说,以为造化虽备众美,
而不能全善全美,作者必加一番简择取舍之工。即‘觑巧’之意也”。(同上)艺术的
模写自然,要加一番简择取舍,选取自然中的巧妙处来模写。再就润饰自然,功夺造化
来说,钱先生认为“长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可以提要钩玄。此派论者不特以
为艺术中造境之美,非天然境界所及;至谓自然界无现成之美,只有资料,经艺术驱遣
陶熔,方得佳观。此所以“天无功”而有待于“补”也。(61页)这就是“人定之胜天”。
接着钱先生提出他的艺术创作论:
    窃以为二说若相反而实相成,貌异而心则同。夫模写自然,而曰“选择”,则有陶
甄矫改之意。自出心裁,而曰“修补”,顺其性而扩充之曰“补”,删削之而不伤其性
曰“修”,亦何尝能尽离自然哉。……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彼此。
及未达者为之,执着门户家数,悬鹄以射,非应机有合。写实者固牛溲马勃,拉杂可笑,
如卢多逊、胡钉饺之伦;造境者亦牛鬼蛇神,奇诞无趣,玉川、昌谷,亦未免也。(61
—62页)钱先生指出模写自然要加以选择,即要“觑天巧”;不能写拉杂可笑的东西;
润饰自然,对自然加以“修补”,不能离开自然,即不能写背离自然的荒诞无趣的东西。
这既指出“人事之法天”的要求,有选择;又指出“人定之胜天”的要求,不能背离自
然,即“人心之通天”。要是在艺术创作上背离这两者,模写的写了拉杂可笑的东西,
润饰的写了荒诞无趣的东西,都会遭致失败。前者像卢多逊、胡钉铰的诗写得拉杂可笑,
后者如卢仝、李贺的诗不免写得荒诞无趣。在这里,钱先生给我们指出艺术创作的正确
道路和错误做法,好像没什么可说了。可是钱先生在《补订》里又说:
    长吉尚有一语,颇与“笔补造化”相映发。《春怀引》云:“宝枕垂云选春梦”;
情景即《美人梳头歌》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坠髻半沈檀”,而“选”字奇创。……
作梦而许操“选”政,若选将、选色或点戏、点菜然,则人自专由,梦可随心而成,如
愿以作。醒时生涯之所缺欠,得使梦完“补”具足焉,正犹“造化”之能以“笔补”,
踌躇满志矣。周栎园《赖古堂集》卷二十《与帅君》:“机上肉耳。而恶梦昔昔(即夕
夕)嬲之,闭目之恐,甚于开目。古人欲买梦,近日卢德水欲选好梦”;堪为长吉句作
笺。(382页)
    钱先生在这里对“笔补造化”作了补充。“醒时生涯之所缺欠,得使梦完‘补’,
这是补生活中所缺欠的好梦;又身为“机上肉”,夜夜被恶梦所扰,这是补生活中的苦
难的恶梦。这种选梦,是反映醒时生活以外的笔补造化,所以“颇与‘笔补造化’相映
发”了。经过这样补充,显示作品反映生活的复杂性,看得更全面和深刻了。
    其二,钱先生论妙悟和神韵。钱先生说:
    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学道
学诗,非悟不进。……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云:“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
    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古人把此个境界看作平常。”又云:“人性中
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
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罕譬
而喻,可以通之说诗。(98页)
    钱先生在这里指出“博采而有所通”,像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力索而有所入”,
像杜甫的“读书破万卷”的“破”,才能“下笔如有神”。钱先生指出的妙悟,提到
“凡体验有得处”,那是读书能破跟实践有得的结合,所以称“躬行力学”。钱先生指
出“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不论是学术或艺术,都有待于实践和力
学,才能体验有得,才能得到妙悟,说诗和作诗都有待于妙悟。钱先生又说:“《大学》
曰:‘虑而后能得’;《荀子·劝学》篇曰:‘真积力久则入。’皆以思力洞彻阻障、
破除艰难之谓:论其工夫即是学,言其境地即是修悟。”(同上)钱先生又指出除了深
造有得之悟外,又有“俯拾即是之妙悟,如《梁书·萧子显传》载《自序》所谓:‘每
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李文饶外集《文章论》附《箴》所谓‘文
之为物,自然灵气,惝怳而来,不思而至。’与《大学》《荀子》所言,虽劳逸不同,
迟速相悬,而为悟一也。”(102页)这里指的是像萧子显说的:“登高目极,临水送归;
早雁初莺,花开叶落。”就所见所遇引起的感触,把它抓住用诗来表达。这种感触也是
一种悟,所以“为悟一也”。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讲妙悟,讲神韵。钱先生在讲妙悟外,也讲神韵。钱先生
说:
    胡元瑞《诗薮》内篇卷五曰:“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
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
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臂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
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
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者也。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之以侔色揣
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意为情。及夫调有弦外之遗音,语有言表之余味,
则神韵盎然出焉。(41—42页)钱先生指出严羽讲:“‘诗之有神韵者,如水中之月,
镜中之花,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不涉理路,不落言诠’云云,几同无字天书。”(10
0页)钱先生在这里对神韵作了明确的阐述。讲神韵就接触到诗中的“兴象风神”。“兴
象风神”可以用镜花水月来比,但不是什么“不涉理路,不落言诠”。钱先生指出诗是
“艺之取资于文字”,正要落言诠,兴象要“侔色揣称”,正要涉理路。所谓神韵,还
要有“弦外之遗音”,“言表之余味”,那不光有形象格调,还要在形象格调中含有言
外之音,这才构成神韵。诗有形象藻采,有情有意,再加上言外之音,又跟妙悟配合,
这正是对创作诗的要求。
    其三,论理趣。钱先生在论神韵时,又提到“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42页)。
钱先生说:
    余尝细按沈氏(德潜)著述,乃知“理趣”之说,始发于乾隆三年为虞山释律然
《息影斋诗抄》所撰序,略曰:“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
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乾隆九年沈作《说诗晬语》,
卷下云:“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以理语成诗矣。”……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赋物
以明理,非取譬于近,乃举例以概也。或则目击道成,惟我有心,物如能印,内外胥融,
心物两契;举物以写心,非罕譬而喻,乃妙合而凝也。吾心不竞,故随云水以流迟;而
云水流迟,亦得吾心之不竞。此所谓凝合也。
    鸟语花香即秉天地浩然之气;而天地浩然之气,亦流露于花香鸟语之中。此所谓例
概也。(223—228页)钱先生认为“理趣之旨,极为精微”(224页),对它作了深入的
阐发。诗贵有理趣,反对下理语。理语是理学家把说理的话,写成韵语,不是诗。理趣
是描写景物,在景物中含有道理。理趣不是借景物作比喻来说理,而是举景物作例来概
括所说的理。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鹤林玉露》卷八认为“见
两间莫非生意”,在鸟语花香中见出天地的生气,天地的生气即从鸟语花香中透露,这
是例概,举例来概括。理趣不是罕譬而喻,是心与物的凝合。如杜诗:“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心不竞和意迟,跟云水的流迟一致,所以心与物相凝合,体会到这种不
竞而迟缓的道理。钱先生指出唐诗僧寒山《昨到云霞观》讥道士求长生,说:“但看箭
射空,须臾还坠地。”“高箭终落,可以拟长生必死,然人之生理,并不能包物之动态。
皆以事拟理,而非即事即理。”(232页)所以寒山的比喻,是以事拟理,还不是理趣,
理趣要即事即理,事理凝合。钱先生又在《补订》里指出理趣与理语的分别:
    常建之“潭影空人心”,少陵之“水流心不竞”,太白之“水与心俱闲”,均现心
境于物态之中,即目有契,著语不多,可资“理趣”之例。香山《对小潭寄远上人》云:
“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意亦相似,而涉唇吻,
落思维,只是“理语”耳。(547页)
    “理趣”是写物态,在物态中现心境;理语是借景物来说理,它虽跟道学家的说理
不同,还是说理,所以还是理语。
    其四,论于山水中见性情。钱先生讲杜诗“水流心不竞”,是“现心境于物态之中”,
还不是“于山水中见性情”。
    钱先生又论于出水中见性情说:
    (温庭筠)《晚归曲》有云:“湖西山浅似相笑”,生面别开,并推性灵及乎无生
命知觉之山水;于庄生之“鱼乐”“蝶梦”、太白之“山花向我笑”、少陵之“山鸟山
花吾友于”以外,另拓新境,而与杜牧之《送孟迟》诗之“雨馀山态活”相发明矣。夫
伟长之“思如水流”,少陵之“忧若山来”……象物宜以拟衷曲,虽情景兼到,而内外
仍判。只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故仅言我心如山水境,而不知山
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53页)
    《文心雕龙·物色》称:“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即从风景和草木中探索情貌,即近乎于山水中见性情。这跟拟人法不同,拟人法是以物
拟人,是一种比拟。这是从景物中看到它的性情,这个性情是景物本身所具有,不是诗
人外加上去的。像《庄子·秋水》里讲“鱼乐”,是鱼在乐;又《齐物论》讲“蝶梦”
中的蝴蝶栩栩自得,是蝴蝶的栩栩,不是人外加上去的。钱先生又引郭熙《林泉高致集
·山水训》说:“身即山水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
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55页)这就写山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这
样的观察和描写景物,不限于山水。钱先生又说:
    苏东坡《书晁补之藏与可画竹》第一首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
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最道得
出有我有物、而非我非物之境界。(55—56页)画山水或写山水要“于山水中见性情”,
画竹也一样,文同(字与可)画竹,怎么从竹中见性情呢?苏轼《筼筜谷偃竹记》讲到
文同讲竹子:“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比笋箨)以至于剑
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
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这里指出竹的性情,从萌芽
到长成竹,它是完整的,是有生机的,画的时候,要把具有生机的完整的竹子成于胸中,
要在纸上看到这个竹子的形象,才能把它画好。因为脑子里想的、眼里看的都是这个竹
子的形象,忘掉了自己,所以“见竹不见人,嗒然遗其身”。从脑中、眼中到手执笔下
到画到纸上都是这个有生机的完整的竹子,这就达到“其身与竹化”的境地,这才能使
作品“无穷出清新”。竹子的形态无穷,是清新的,所以笔下的竹子也是“无穷出清新”
了。这样集中精神,就达到“凝神”的境地了。“其身与竹化”,就精神说,竹与我合
而为一,即脑、眼、手都集中在竹的形象上;就“见竹不见人”说,竹与我还是分而为
二,分是“有我有物”,合是“非我非物”,这里指出凝神写物的一种境界。
    其五,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钱先生在《补订》的山谷诗补注“新补六《再
次韵杨明叔·引》”说:
    “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此诗人之奇也。”天社无注。按《后山集》
卷二十三《诗话》云:
    “闽士有好诗者,不用陈语常谈,写投梅圣俞。答书曰:‘子诗诚工,但未解以故
为新,以俗为雅尔。’”……近世俄国形式主义文评家希克洛夫斯基等以为文词最易袭
故蹈常,落套刻板,故作者手眼须使熟者生,或亦曰使文者野。窃谓圣俞二语,夙悟先
觉。夫以故为新,即使熟者生也;而使文者野,亦可谓之使野者文,驱使野言,俾入文
语,纳俗于雅尔。……抑不独修词为然,选材取境,亦复如是。(320—321页)
    钱先生指出黄庭坚认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可见黄庭坚正是这样
作诗的。试看他的《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寄》之五:“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嫁
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绿琴珠网遍,弦绝不成声。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倾
国倾城”比喻美女,已经很熟了。这里用来比刘景文的诗,把刘诗比作倾城,作“未嫁
已倾城”,用“未嫁”,说明他的诗才未得任用。这是新的用法,即以故为新。《文选
·古诗十九首》:“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这也是比较熟的诗句,原句下是“荡
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是被认为不够雅正的。这里作“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
是以俗为雅。再像说范蠡载了西子,浮游江湖,称鸱夷子,这是比较熟的故事。这里作
“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任渊注:“言未逢知己也。”既然刘景文的诗是倾城,
即比作西子,西子在想望鸱夷子,说明她未逢知己,则也是以故为新。可见黄庭坚写作,
他的所谓脱胎换骨,正是用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来达到“百战百胜”,争取胜
过同时人,创文江西诗派的。
    其六,讲文章布置的“行布”。钱先生在《补订》讲黄山谷诗补注的新补十《次韵
高子勉第二首》:“行布佺期近”里说:
    范元实《潜溪诗眼》记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正谓“行布”。……贺子翼《诗
筏》曰:“诗有极寻常语,以作发句无味,倒用作结方妙者。如郑谷《淮上别故人》诗
云:‘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羌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盖题
中正意,只‘君向潇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此却倒用作结,
悠然情深,令读者低徊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瀛奎律髓》卷十九陈
简斋《醉中》起句:“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山摇落时”,纪晓岚批:“十四字之意,
妙于作起,若作对句便不及。”试就数例论之。
    倘简斋以十四字作中联,或都官以“君向”七字作起句,皆未尝不顺理成章,……
然而“光辉”“超妙”“挺拔”之致,荡然无存,不复见高手矣。即如山谷自作《和答
元明黔南留别》曰:“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
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一二三四七八句皆直陈,五六句则比兴,安插其间,调剂
衬映。苟五六与一二易地而处,未为序倒而体乖也。就三四而下,直陈至竟,中无疏宕
转换;且云雨雪风四事,分置前后半之两处,全诗判成两截,调度失方矣。(323—325
页)
    钱先生在这里讲“行布”,不是讲一般的文章布置,是就诗的意匠经营和文心的钩
玄抉微说的,是就创作的成就说的。即如郑谷的诗,倘把“君向潇湘我向秦”跟“扬子
江头杨柳春”对调,一开头点明分别,结句却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把“杨柳春”跟
“杨花愁杀”的对照写法,把离别时引起的离愁也破坏了。所以“君向潇湘”句放在句
末,不光有无限情深的意味。再像陈与义《醉中》:“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山摇落
时。两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鬓毛知。稽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
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悲。”方回评:“三四绝妙,馀意感慨深矣。”这首诗主旨在前
四句,“今古兴亡事”,今古兴亡,正把北宋的亡包括在内,又碰上宋玉悲秋的“摇落
深知宋玉悲”时,因此引起感叹。两手只能举杯浇愁,感叹无所作为,报国的寸心只造
成鬓毛斑白,无济于事。这种感慨正是从一二句来。要是把一二句跟“稽山”两句对调,
完全可通,只是把三四句的深沉感慨的情绪减淡了。再看英庭坚的一首,元明送庭坚一
直送到黔南,留数月不忍别,所以有“万里相看”的说法;但终于别去,所以有“三声
清泪”句;跟元明经过巫峡,所以有“朝云”句,不知何时再会,所以有“夜雨”句。
经过这样的经历,才发出“脊令相并影”“鸿雁不成行”两句,《诗·小雅·棠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正指“万里相看”说。“鸿雁不成行”,正指又要分别说。
经过一二三四句的叙述以后,再用“急雪”一联来作比,更显出强烈的感情来。要是把
“万里”两句跟“急雪”两句对调,也可以通,但在表达强烈的感情上受到了损害。钱
先生从艺术角度说,艺术角度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也可从抒情角度来说。可见“行布”
跟艺术手法和抒情的密切相关。
    其七,讲比兴风骚。钱先生说:“《锦瑟》一篇借比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
密旨,而一唱三叹,遗音远籁,亦吾国此体之绝群超伦者也。”(371页)这是讲用比兴
的手法,来表达风骚的旨趣。举李商隐的《锦瑟》作为“绝群超伦”之作。怎样结合
《锦瑟》来说明比兴风骚的写法呢?钱先生在笺释《锦瑟》里作了说明,限于篇幅,稍
加摘引:
    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
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啼鹃,均词出
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李仲蒙谓“索物以
托情”,西方旧说谓“以迹显本”,“以形示神”,近说谓“情思须事物当对”,即其
法尔。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兹不
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饰,尚带酸辛,具
宝质而不失人气。……言不同常玉之冷、常珠之凝。喻诗虽琢磨光致,而须真情流露,
生气蓬勃,异于雕绘汩性灵、工巧伤气韵之作。……珠泪玉烟,亦正诗风之“事物当对”
也。近世一奥国诗人称海涅诗较珠更灿烂耐久,却不失为活物体,蕴辉含湿。非珠明有
泪欤。(436—437页)
    钱先生在这里指出借蝴蝶、杜鹃的形象来作比喻,表达情思,借物寄意叫“托”,
深文隐旨叫“迷”,这就是比兴诗骚。借形象作比,是比兴;寄托深沉的情思,是诗骚。
在“迷”和“托”里,既有情思,又含深怨,可以用诗骚来比。在这里,钱先生提出
“事物当对”来。《管锥编》629页指出西方说诗之“事物当对”,如“吴文英《声声慢》:
‘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以‘闻’衬‘香’,仍属直陈,《风入松》:‘黄蜂频
探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不道‘犹闻’而以寻花之蜂‘频探’示手香之‘凝’
‘留’,蜂即‘当对’闻香之‘事物’矣。”《锦瑟》正是这样,《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在“庄生晓梦迷胡蝶”里,不点明“栩栩然”
的自得之貌,而通过“迷胡蝶”来透露,“迷胡蝶”就成为当对的事物。“望帝春心托
杜鹃”,这里不点明怨,通过“托杜鹃”来透露,“托杜鹃”就成为当对的事物。李商
隐诗里写怨,这点不用说明。他又有什么栩栩自得呢?在《漫成三首》里说:“雾夕咏
芙蕖,何郎得意初。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这就是他在诗里写栩栩自得的感情。
又“珠有泪”、“玉生烟”里不点明“带酸辛”和“生气蓬勃”,在“有泪”、“生烟”
里透露,“珠有泪”、“玉生烟”就成为当对的事物。正符合“情思须事物当对”,成
为“此体之绝群超伦”之作了。
    其八,钱先生又多次谈到曲喻,称曲喻的修辞,有的有关神韵。钱先生说:
    至诗人修辞,奇情幻想,则雪山比象,不妨生长尾牙;满月同面,尽可装成眉目。
英国玄学诗派之曲喻,多属此体。……而要以玉溪为最擅此,著墨无多,神韵特远。如
《天涯》曰:“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认真“啼”字,双关出“泪湿”也;《病
中游曲江》曰:“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坐实渴字,双关出沱江水竭也。
(22页)
    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纪昀
批:“姚平山曰:最高花,花之绝顶枝也。花至此开尽矣。”花开尽正指春尽,有伤春
的意思。“莺啼”本指鸟鸣,从啼字转为啼哭,引出泪来,由泪转到湿,湿最高花又表
示伤春。结合“春日在天涯”的表示飘泊,“日又斜”的近黄昏,加上伤春,有无限情
思,在这个曲喻里,表达这样深沉的情思,耐人体味,这就神韵独绝。又《病中早访招
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相如未是真消渴,
犹放沱江过锦城。”司马相如有消渴病,即糖尿病,口渴要喝水。说相如不是真的消渴,
倘真消渴,会把沱江水喝干,不放它留过锦城了。联系他做梦只做到在十顷平波中行,
含有他才是真的消渴,所以只梦到十顷平波,表示要喝水。这跟李十将军游曲江结合,
正希望将军帮他消渴。这个消渴,指渴望求偶,希望将军帮他作媒,这种心情形之于梦
中,比相如的求偶更急。这里正意没有说出,通过自己真消渴的梦中求水来透露,使人
体味,情意这样含蓄,所以称神韵独绝吧。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6-24 22:28 编辑 ].

TOP

其九,从创作到修辞,还得注意心手物相应。钱先生说:
    夫艺也者,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兴象意境,心之事也;所资以驱遣而抒写兴象意
境者,物之事也。物各有性:顺其性而恰有当于吾心;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其性有必
不可逆,乃折吾心以应物。一艺之成,而三者具焉。自心言之,则生于心者应于手,出
于手者形于物,如《吕览·精通》篇所谓:“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非存乎心,而
木石应之。”自物言之,所以心就手,以手合物,如《庄子·天道》篇所谓“得手应心”,
《达生》篇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210页)
    钱先生引了《精通》篇讲“钟子期夜闻击磐者而悲”,这个“悲”是因为击磐者内
心悲苦,通过手臂拿了椎击石磐发出悲音来。这个悲音不在手臂和椎石,是手臂和椎石
跟心的悲苦相应造成的,即物、手和心的悲苦相应。又引《天道》篇讲轮扁斫木作轮,
不快不慢,“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说明手的技巧的重要。又引《达生》篇称“工倕旋
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工倕用手指画圆或方,超过用圆规或方矩,手指已
经化成规矩,不用留心。这是指技巧。这里说明艺术创作要求心手物相应。兴象意境,
即意匠经营是属于心;艺术创作所运用的工具和材料属物;使心物相应的是手;心物手
相应才能完成创作。钱先生又指出“物各有性”,像轮扁斫轮,斫木作轮,要顺应木的
本性,“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就是“顺
其性而恰有当于吾心”,这才能作好轮,不能违反物性。文学是用语言来创作的,这就
要适应用语言来创作的特点。钱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里,指出:“诗和画既然同
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旧文四篇》
7页)。共同性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殊性如画是用色彩及线条构成,适于描绘
形象和色彩,但不容易表达情意;诗是用语言构成,适于表情达意,但不容易描绘形象。
艺术家的本领,在适于描绘形象和色彩中表达情意,即“画中有诗”;在适于表达情意
的语言中描绘形象和色彩,即“诗中有画”。怎样做到“画中有诗”或“诗中有画”,
就要适应线条、色彩或语言特点来进行创作,要“顺其性而恰有当于吾心”,不能“违
其性而强以就吾心”,像作诗就要适应语言的特点。
    其十,诗意和神韵,保存在诗的词语之中。与说理文的理与词语可以分离有所不同。
钱先生说:
    诗藉文字语言,安身立命;成文须如是,为言须如彼,方有文外远神,言表悠韵,
斯神斯韵,端赖其文其言。品诗而忘言,欲遗弃迹象以求神,遏密声音以得韵,则犹飞
翔而先剪翮,踊跃而不践地,视揠苗助长、凿趾益高,更谬悠矣。瓦勒利尝谓叙事说理
之文以达意为究竟义,词之与意,离而不著,意苟可达,不拘何词,意之既达,词亦随
除;诗大不然,其词一成莫变,长保无失。是以玩味一诗言外之致,非流连吟赏此诗之
言不可;苟非其言,即无斯致。(412—413页)
    钱先生指出诗的用文词语言,跟说理文不同。读说理文,只要懂得了这个道理,文
词语言都可不用,也可用另外的词语来说明这个道理。诗不同,诗的言外之音,诗的神
韵,就保存在诗的词语里,只有吟赏诗的词语,才能体会它的言外之音和神韵,抛开了
诗的词语,言外之音和神韵都没有了。即说理文的理与词语可以离,懂得了所说的理,
词语都可抛弃。诗跟词语必合。钱先生在《管锥编》里对此作了有力的论证。
    《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而非道也”(语本《淮南子·说山训》)。
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
恋着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词
章之拟象比喻则异乎是。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
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故《易》之拟象不即,指示意义之符也;诗之比喻不离,
体示意义之迹也。不即者可以取代,不离者勿容更张。取《车攻》之“马鸣萧萧”,
《无羊》之“牛耳湿湿”,易之曰“鸡鸣喔喔”,“豚耳扇扇”,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著一子而改全局,通篇情景必随以变换,将别开面目,别成篇什。毫厘之差,乖以千里,
所谓不离者是矣。(《管锥编》12页)
    这里明白指出《易》的拟象只是一种表示意义的符号,可以改变或舍弃;诗的比喻
是表示情意的迹象,不能改变,一改变将别成面目或不成为诗了。钱先生更深刻地指出:
    倘视《易》之象如《诗》之喻,未尝不可摭我春华,拾其芳草。……苟反其道,以
《诗》之喻视同《易》之象,等不离者于不即,于是持“诗无达诂”之论,作“求女思
贤”之笺;忘言觅词外之意,超象揣形上之旨;
    丧所怀来,而亦无所得返。以深文周内为深识底蕴,索隐附会,穿凿罗织;匡鼎之
说诗,几乎同管辂之射覆,绛帐之授经,甚且成乌台之勘案。(同上14—15页)这里指
出把诗喻看作《易》象的祸害,含意更为深刻。这里说明诗喻和《易》象在运用词语上
的各具特点,已经由创作而兼及鉴赏了。
                  ※               ※                 ※
    《谈艺录》补订本中论及前人诗论,钱先生是与其作品对看。如元好问“渠虽大言
‘北人不拾江西唾’(《自题中州集后》第二首),读者苟执著此句,忘却渠亦言‘莫
把金针度与人’(《论诗》第三首),不识其于江西诗亦颇采柏盈掬,便‘大是渠侬被
眼谩’(《论诗三十首》之十四)矣。”(481页)如元好问“《赠答赵仁甫》:‘君居
南海我北海’,用山谷《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他如《阎商卿还山中》:
‘翰林湿薪爆竹声’,用山谷《观伯时画马》:“翰林湿薪爆竹声’。《下黄榆岭》:
‘直须潮阳老笔回万牛’,本山谷《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张子笔端可
以回万牛’,……《世宗御书田不伐望月婆罗门引》:‘两都秋色皆乔木’,施注:
‘山谷句’;遗山七律《赠答乐丈舜咨》、《存殁》均有此句,盖三用也。”(485页)
是元裕之于江西诗,再引三引,所谓“不拾江西唾”者,徒虚语耳。
    又钱先生于诗论,将文学史上通常习而不察之概念,既为之树藩篱,复为之通墙壁。
如称:“至吾州张氏兄弟(惠言、琦)《词选》,阐‘意内言外’之旨,推‘文微事著’
之原,比傅景物,推求寄托,‘比兴’之说,至是得大归宿。西方文学有‘寓托’之体,
与此略同。……顾二者均非文章之极致也。言在于此,意在于彼,异床而必口同梦,仍
二而强谓之一;非索隐注解,不见作意。”(231—232贝)钱先生在这里既指出常州派
词论的寄托说,与西方“寓托”之体略同;又指出这种寄托说不免牵强附会。
    钱先生于前人诗论,又作出重新估价,如对《沧浪诗话》,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
批评史》称:“沧浪论妙悟而结果却使人不悟,论识而结果却使人无识,论兴趣而结果
却成为兴趣索然,论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而结果却成为生吞活剥摹拟剽窃的赝作。”
(下卷一,77页)对《沧浪诗话》的论点作了否定。钱先生对《沧浪诗话》作了重新估
价,郭先生在《沧浪诗话校释》里就改变了看法,称引钱先生的《谈艺录》所说“最为
圆通”,因引“胡应麟《诗薮》云:‘严氏以禅喻诗,旨哉!’”(又21—22页)钱先
生因称:“撰《谈艺录》时,上庠师宿,囿于冯钝吟等知解,视沧浪蔑如也。《谈艺录》
问世后,物论稍移,《沧浪诗话》颇遭拂拭,学人于自诩‘单刀直入’之严仪卿,不复
如李光照之自诩‘一拳打蹶’矣。”(596页)《补订》更论“诗与禅之异趣分途”。
“《元遗山诗集》卷十《答俊书记学诗》:‘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下
句正后村所谓‘将铅椠事作葛藤看’,须一刀斩断,上句言诗于禅客乃赘疣也。”(58
0—581页)以此论诗禅,较《谈艺录》原本更深入了。
    钱先生论文学史,有将历来文学史上的说法澄清的,如论明末诗派之称“七子”
“竟陵”而轻“公安”。钱先生说:“余浏览明清之交诗家,则竟陵派与七子体两大争
雄,公安无足比数。聊拈当时谈艺语以显真理感。”(418页)此外微言胜义,触处皆是,
如论宗师与开派,钱先生称:“是故弟子之青出者背其师,而弟子之墨守者累其师。常
言弟子于师‘崇拜倾倒’,窃意可作‘拜倒于’与‘拜之倒’两解。弟子倒伏礼拜,一
解也;礼拜而致宗师倒仆,二解也。”(517页)此说尤耐寻味。
    《谈艺录》内容极为广博,在1948年出版时已经以它的博极群书、学贯中西引起学
界的震惊和赞叹。经过了三十五年,钱先生再写《补订稿》,份量跟《谈艺录》相同。
钱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的《引言》里说到这次“逐处订益之,补为下编;上下编册
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也。”通过钱先生的逐处订益,来研讨钱先生的早晚心力之
相形,这还有待于海内外学人作深入的探讨。在这里只能浅尝辄止。钱先生在《谈艺录》
序里说:“《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那时是抗战时期。又称
“麓藏阁置,以待贞元。”已望见抗战的胜利。书中也反映当时生活,如引郑子尹《自
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诗:“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
蝇迎后路蝇。”称:“军兴而后,余往返浙、赣、湘、桂、滇、黔间,子尹所历之境,
迄今未改。形羸乃供蚤饥,肠饥不避蝇余”(183—184页);想见抗战中的困境。
    钱先生的文艺论,就这里所引的看,已包括了美学、艺术论、诗论、诗的赏析、修
辞、创作论等。除文艺论外,本书还有论文学史的,论作家的,评各家诗论的,论作品
的,论诗注和补诗注的,就是钱先生在本书里讲的文艺论,方面也很广,不限于上面所
举各点,这里只能管窥蠡测罢了。冀勤从1937年的《文学杂志》里读到了钱先生的《中
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认为在这篇文章里,钱先生对于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
即“把文章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与西洋的文学批评作了多方面的细致的比较论述,
又是属于中西比较文学批评论。不论就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说,或就中西比较文学批评
说,这篇文章都可以作为《谈艺录》很好的参考,因此附录在后。
    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这个《读本》,不论在分类选材上,在简注上,在说明上,
一定有许多不恰当或失误处,谨向钱先生表示深切歉意。本书的不恰当和失误处,谨请
读者多多指教。
                          周振甫
                          1990年7月.

TOP

《谈艺录》读本 附记

这篇前言写后,我想起钱先生的挚友吴忠匡先生写的《记钱锺书先生》(刊于《随
笔》1988年第四期),里面引了钱先生的诗,说:“中书(钱先生号)离开湘西,蛰居
上海沦陷区时期,是他平生最为凄苦的时期,……正如他在《谈艺录》序言中所慨叹的:
‘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蚁聚,忧天将压,避地无之,虽欲
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杜门寂处,写作《围城》而外,只能用诗笔来陶写、发泄自己
的哀伤和苦闷。他抚时感事,写下了不少叩人心弦、催人下泪的诗篇。”按钱先生的
《谈艺录序》后有附记,写于1948年。附记里说:“右序之作,去今六载”,即序作于
1942年。钱先生在《谈艺录》正文前有一段说明,里面讲到《谈艺录》的创作经过:
“余雅喜谈艺,与并世才彦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议论。二十八年(1939)夏,自滇
归沪渎小住。友人冒景璠,吾觉言诗有癖者也,督余撰诗话。曰:‘咳唾随风抛掷可惜
也。’余颇技痒。因思年来论诗文专篇,既多刊布,将汇成一集。即以诗话为外篇,与
之表里经纬也可。比来湘西穷山中,悄焉寡侣,殊多暇日。兴会之来,辄写数则自遣,
不复诠次。”《谈艺录序》又说:“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沪渎,行箧以随。”
“销愁舒愤,述往思来。托无能之词,遣有涯之日。以匡鼎之说诗解颐,为赵岐之乱思
系志。掎摭利病,积累遂多。”可见《谈艺录》的著作,发自冒景璠先生的提议。1939
年冬,钱先生到湖南安化县的蓝田镇(今名涟源)的国立师范学院任教,组建外语系,
好照顾他老父钱子泉先生在那里执教。留居蓝田共两年,在这两年中,钱先生写了初版
《谈艺录》的一半。两年后,钱先生回到上海,又写了初版《谈艺录》的后一半。在19
42年完稿,写了序。1948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83年,钱先生又写了补订稿,较原
书多一倍,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
    吴忠匡先生说钱先生在上海时期写的诗,今抄两首如下:
{{故国}}
    故国同谁话劫灰,偷生坯户待惊雷。壮图空说黄龙捣,恶谶真看白雁来。骨尽踏街
随地痛,泪倾涨海接天哀。伤时浑托伤春惯,怀抱明年倘好开。
{{乙酉元旦}}
    倍还春色渺无凭,乱里偏惊易岁勤。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焦芽心境
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豪气聊留供自暖,吴箫燕筑断知闻。
    吴忠匡先生说:“中书在诗篇中憧憬着自由,想望着奋飞,希冀着有一天能‘尽复
汉唐故地’。他那一时期的诗作,很少有少作的浪漫情调和理想色彩,总是那么肃括,
那么凝重。用内心的独白,抒发自己的希望、忧伤和痛苦。他那一时期的诗作,忧患意
识和时代感受,极为深刻,极为强烈,有诗史的不朽价值。”
    现在对这两首诗作些说明。“故国”当指故园,钱先生的故乡在无锡。钱先生在
《谈艺录》开头有一段说明:“余身丁劫乱,赋命不辰。国破堪依,家亡靡托。迷方著
处,赁屋以居。先人敝庐,故家乔木,皆如意园神楼,望而莫接。”钱先生在无锡的老
家,当时还在沦陷区,钱先生在上海租屋住着。这首诗,当在抗战后期日本投降前一年
1944年写的。首联说故乡的旧家已经成为劫灰,无人可谈了,偷生在外等待春雷,当时
已感到日本总要投降,等待这个像惊雷的消息。坯(pī)户:用泥封塞窗隙,防冬天的
寒风。这诗当是冬天作的。二联,空说直捣黄龙,即打到鸭绿江边,只看到东北沦亡。
白雁来:《左传》哀公七年:“曹鄙人公孙强好弋(射鸟),获白雁。”献给曹君,曹
君封他做官听政。曹人有梦见曹君祖上说,公孙强听政,曹要亡国。因此白雁来指东北
沦亡。三联本于韦庄《秦妇吟》:“天街踏尽公卿骨”,及孟郊《杏殇》:“踏地恐土
痛”。这里借用,指“路有冻死骨”,所以不忍心踏街怕地痛。为国破家毁而洒泪。末
联习惯于托伤春来伤时,明年倘抗战胜利,可以开怀了。
    《乙酉元旦》即1945年元旦写的,当时日本还未投降,所以说春归大地还渺无凭据,
又在乱中过了一年。人在忧时感事中容易衰老,这是表忧伤,当时钱先生还只有三十四
岁。三联“焦芽”,吴忠匡按,见《净名经》。大概说心境像发芽就焦枯了,参见佛维
摩诘的说法,当指心中的生机受打击。“枯树”,见庾信《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
雅,海内知名。世移时异,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
(零落),生意尽矣’。”殷仲文感叹枯树的生机完了,这也比内心的生机受打击。末
联说留着豪气来自慰,像伍子胥在吴市吹箫,高渐离在燕国击筑(乐器)那样的事已经
听不到了,意即听不到民间豪侠的消息。钱先生这两首诗的用意,吴忠匡先生已经讲了。
    吴忠匡先生接下去讲钱先生谈学诗:
    我曾询问过他的学诗过程和对自己诗作的评价,他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说:他“19
岁始学为韵语,好义山、仲则(李商隐、黄景仁)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
为之,曾刻一小册子。其后游欧洲,涉少陵、遗山(杜甫、元好问)之庭,眷怀家国,
所作亦往往似之。
    归国以来,一变旧格,炼意炼格,尤所经意,字字有出处而不尚运典,人遂以宋诗
目我。实则予于古今诗家,初无偏嗜,所作亦与为同光体(晚清的宋诗派)以入西江
(江西诗派)者迥异。倘于宋贤有几微之似,毋亦曰唯其有之耳。自谓于少陵、东野、
柳州、东坡、荆公、山谷、简斋、遗山(杜甫、孟郊、柳宗元、苏轼、王安石、黄庭坚、
陈与义、元好问)、仲则诸集,用力较劬。少所作诗,惹人爱怜,今则用思渐细入,运
笔稍老到,或者病吾诗一‘紧’字,是亦知言。”
    我们编这本《〈谈艺录〉读本》,事前没有取得钱先生的同意,选文部分,不一定
选得恰当;简注部分,有的书名,在北京图书馆里也没有找到,注不出;说明部分,可
能更没有体会到钱先生的卓识深心。这本《读本》,也是“不经”的一类,只好求钱先
生的原谅了。希望读这个《读本》的读者,进一步去读《谈艺录》原著,以获得更全面
更正确的理解,来指出这个《读本》的不足。
                          周振甫
                          1990年7月.

TOP

《谈艺录》读本
(一四)折柳解
  
    《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①;王注:“攀树而望行人之
归,至于断折而犹未得归,以见迟久之意。”尚未中肯,试申论之。古有折柳送行之俗,
历世习知。杨升庵《折杨柳》一诗咏此②,圆转浏亮,尤推绝唱,所谓:“垂杨垂柳绾
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别离河上还江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杨有仁编《大全集》卷
三十③;参观梁元帝《折杨柳》:“垂柳复垂杨”,薛能《杨柳枝》第四首④:“抛向
桥边与路边”)。然玩索六朝及唐人篇什,似尚有折柳寄远之俗。送一人别,只折一次
便了;寄远则行役有年,归来无日,必且为一人而累折不已,复非“河上江上”,而是
门前庭前。白香山《青门柳》⑤:“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邵谒《苦别
离》⑥:“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若遣折杨柳,此地无树根”;鱼玄机《折杨柳》
⑦:“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翁绶《折杨柳》⑧:“殷勤攀折赠行客,
此去江山雨雪多。”此赠别之折柳也。《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折杨柳》诸篇中⑨,有
如刘邈:“高楼十载别,杨柳濯丝枝。摘叶惊开駃,攀条恨久离”;卢照邻:“攀折聊
将寄,军中书信稀”;韦承庆:“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孟郊:
“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又“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
多”。太白又有《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云⑩:“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此寄远之
折柳也。苟以宋诗解唐诗,则陈去非《简斋集》卷八《古别离》言赠别⑾:“千人万人
于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文与可《丹渊集》卷十九《折杨柳》言寄远⑿:“欲折长
条寄远行,想到君边已憔悴。”各明一义,阐发无剩矣。《古诗十九首》之九⑿:“庭
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
足贡,但感别经时”;虽不言何“树”,而“感别经时”,攀条遗远,与《折杨柳》用
意不二。长吉诗正言折荣远遗,非言“攀树远望”。
    “主父不归”,“家人”折柳频寄,浸致枝髠树秃,犹太白诗之言“长相思”而
“折断树枝”,东野诗之言“累攀折”而“柔条不垂”、“年多”“别苦”而“枝”为
之“疏”。太白、长吉谓杨柳因寄远频而“折断”,香山、邵谒、鱼玄机谓杨柳因赠行
多而“折尽”以至断根;文殊而事同。盖送别赠柳,忽已经时,“柳节”重逢,而游子
羁旅,怀人怨别,遂复折取寄将,所以速返催归。园中柳折频频寄,堪比唱“陌上花开
缓缓归”也。行人归人,先后处境异而即是一身,故送行催归,先后作用异而同为一物,
斯又事理之正反相成焉。越使及驿使“寄梅”事⒁,久成诗文典实,聊因长吉诗句,拈
“寄柳”古俗,与之当对云。(379—381页)

以上是钱钟书书中的原文,载379-381页,下边是周振甫的解读
     
    ①《致酒行》:李贺诗。王琦注:“《汉书》:‘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
数言上(汉武帝),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长吉引以自喻。
    ②杨升庵:明代作家杨慎号。
    ③杨有仁:明人,杨慎第三子。编有《大全集》。
    ④薛能:见《全唐诗》558卷。
    ⑤白香山:白居易,号香出居士,有《白居易集》七十一卷。
    ⑥邵谒:见《全唐诗》605卷。
    ⑦鱼玄机:女道士,见《全唐诗》804卷。
    ⑧翁绶:见《全唐诗》600卷。
    ⑨《乐府诗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撰。
    ⑩太白:李白字,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
    ⑾陈去非:陈与义字,有《简斋集》十六卷。
    ⑿文与可:文同字,有《丹渊集》四十卷。
    ⑿《古诗十九首》:见《文选》。
    ⒀“寄梅”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
与哗,并赠哗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见
《太平御览》卷九十○。
    这一则讲古代的折柳赠别,从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讲起。因钱先生评王琦
注“未中肯”,牵涉到对“折柳”的正确理解,所以归入“鉴赏”类。王琦注认为主父
偃西游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以见迟久不归之意。照王注,把柳枝折断,表示他迟迟
不归。这样说不中肯。钱先生指出,古代折柳送行有两种:一种是送别时折柳送行,举
明杨慎的《折杨柳》,点明“别离河上还江上,抛掷桥边与路边。”在桥边送别时,折
柳送行,行人走时,把柳枝抛掷桥边。在江边送行时,折柳送别,行人上路时,把柳枝
抛掷路边。在这里,钱先生不光讲折柳送别,还赞杨慎这首诗,“圆转浏亮,尤为绝唱。”
钱先生又讲到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
乡。”这不像送别折柳,是怀念故乡而折柳。同心同折,当是家人在怀念远人,远人在
怀念家人,所以称同心同折了。唐薛能《柳枝》:“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这跟杨慎的“抛掷桥边与路边”相似,说游人不折,当指游子不折,还是送行的人折的
吧。
    钱先生又举出折柳送人的例子,有白居易、邵谒、鱼玄机、翁绶四例。又指折柳寄
给远人的诗,有刘邈、卢照邻、韦承庆、张九龄、李白、孟郊的诗。又举出宋陈与义、
文同两例,各明一义。再归结到李贺诗的折柳遗远。最后以折梅寄运与折柳寄远相对,
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

TOP

《谈艺录》读本
(三)谈灵感
  
    《朱子语类》卷十八论“致知节目”云①:“逐节思索,自然有觉。如谚所谓:冷
灰里豆爆。”尼采自道其“烟士披里纯”之体验云②:“心所思索,忽如电光霍闪,登
时照彻,无复遁形,不可游移。”(601页)      
    ①《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朱熹语录一百四十卷。
    ②尼采: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烟士披里纯:灵感。(inspiration)
    这一则讲创作的灵感。《谈艺录》286页称:“出世宗教之悟比于暗室忽明,世间学
问之悟亦似云开电射,心境又无乎不同。”这里说的“悟”,即指“灵感”。朱熹讲
“觉”,即“悟”,从“致知格物”来,逐节思索,久之自悟,如“冷灰里豆爆”,指
积久功深,自然有悟入,这即是“世间学问之悟”,“亦似云开电射”,“电射”的光
正像“灵感”了。钱先生在《管锥编》讲陆机《文赋》里的“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钱先生说:“按自此至‘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时
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一大节皆言文机利滞非作者所能自主,已近后
世‘神来’、‘烟士披里纯’之说。创作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
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一般称
为获得灵感。严肃勤奋的劳动态度和负责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深厚的艺
术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掌握,是获得灵感的前提。.

TOP

《谈艺录》读本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元僧觉隐妙语所云:“我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引
《紫桃轩杂缀》①,按《杂缀》无此则。北宋以后,抉剔此秘而无遗。抑所谓我,乃喜
怒哀乐未发之我;虽性情各具,而非感情用事,乃无容心而即物生情,非挟成见而执情
强物。春山冶笑,我只见春山之态本然;秋气清严,我以为秋气之性如是。皆不期有当
于吾心者也。李太白《赠横山周处士》诗,言其放浪山水,有曰:“当其得意时,心与
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苏东坡《书晁补之藏与可画竹》第一首曰②: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
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③。”董彦远《广川画跋》卷四《书李营丘山水图》曰④:“为
画而至相忘画者”;卷六《书时记室藏山水图》曰:“初若可见,忽然忘之”;又《书
范宽山川图》曰:“神凝智解,无复山水之相”;又《书李成画后》曰:“积好在心,
久而化之。举天机而见者山也,其画忘也。”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记曾无疑论画草
虫云⑤:“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曰“安识身有无”,曰“嗒然遗其身”,
曰“相忘”,曰“不知”,最道得出有我有物、而非我非物之境界。否则先入为主,吾
心一执,不见物态万殊。春可乐而庾信《和庾四》则云:“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
秋可悲而范坚乃有意作《美秋赋》,唐贾至《淝州秋兴亭记》、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
赠别》、刘禹锡《秋词》旨言秋之可喜。汉《郊祀歌·日出入》篇曰:“春非我春,夏
非我夏。”回黄转绿,看朱成碧。良以心不虚静,挟私蔽欲,则其观物也,亦如《列子
·说符》篇记亡斧者之视邻人之子矣。我既有障,物遂失真,同感沦于幻觉。如孔德璋
《北山移文》之“风云带愤,石泉下怆,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林惭无尽,涧愧不歇”⑥,虽极嘲讽之致,无与游观之美。试以“北陇腾笑”,与“晚
出淡笑”相较,差异显然。长吉诗中好用涕泪等字⑦,亦先入为主之类也。至吾国堪舆
之学,虽荒诞无稽,而其论山水血脉形势,亦与绘画之同感无异,特为术数所掩耳。李
巨来《穆堂别稿》卷四十四《秋山论文》一则曰⑧:“相冢书云:山静物也,欲其动;
水动物也,欲其静。此语妙得文家之秘”云云。按《青乌先生葬经》⑨:“山欲其凝,
水欲其澄”两句下旧注云:“山本乎静欲其动,水本乎动欲其静。”穆堂引语殆本此。
实则山水画之理,亦不外是。堪舆之通于艺术,犹八股之通于戏剧,是在善简别者不一
笔抹煞焉。(55—57页)   
  
    ①《紫桃轩杂缀》三卷,《又缀》三卷,明李日华撰,中有论书画处。
    ②苏东坡:苏轼字。与可:文同字。
    ③嗒(tà榻)然:亦作“嗒焉”,状沮丧。《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
    ④董彦远:董逌字。
    ⑤《鹤林玉露》十六卷,似诗话兼语录。
    ⑥孔德璋:孔稚珪字。南齐周彦伦隐居锺出(即北出),后出为海盐令。秩满入京,
复经此山。孔稚珪写《移文》只是说,你一直在做官,何必在山里造隐舍,到山里来住
呢?文章写得夸张了些,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⑦长吉:李贺字,有《昌谷集》四卷。
    ⑧李巨来:李绂字,有《穆堂别稿》五十卷。
    ⑨《青乌先生葬经》一卷,青乌子名见《晋书·郭璞传》。此书为后人托郭璞名所作。

    这里讲两种创作方法:一是“即物生情”,一是“执情强物”。先说“即物生情”。
如写“春出冶笑”,是认为春山本身具有冶笑的情态,不是诗人加上去的。这样说,诗
人先要把春山比作美女,所以认为春山会冶笑。说“秋气清严”,认为秋天的气候本身
是清严的。诗人从景物中看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把它写出来。像“我以喜气写兰,
怒气写竹”,即认为兰花本身具有使人喜爱的特点,所以这个“喜气”是兰花本身所具
有的,不是画家加上去的。竹子挺拔上长,这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好像有怒气。这
里的“我”,并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所说的“喜气”、“怒气”,是从兰花和竹子本
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的。不过要从兰花和竹子中看出喜气和怒气来,也要对兰花和竹子有
感情,只是这种感情是从兰花和竹子中生出来的,所以称“即物生情”。文与可画竹时,
只看到竹,忘记了自己,即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意想中的竹子上,意想中的竹子是从观察
中来的。在观察时,注意竹子的各种姿态,这各种姿态是竹子本身所具有的。画竹时,
把意想中的竹子的各种姿态画到纸上,画出竹的各种姿态来,不是临摹前人的画竹,所
以“无穷出清新”。因为注意力集中在画意想中的竹子,所以“见竹不见人”,也忘了
自身,所以“其身与竹化”,这就是“凝神”。又如画山,不是对着山写生,是在观察
中看到山的各种情态,引起爱好。这种爱好,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典型的形象,这叫
“积好在心”。这种“积好”,是积累许多山的好的形象形成的,形成一个典型,这就
是“久而化之”。是“神凝智解,无复山水之相”。即这个典型,不再是一山一水的形
象了。“举天机而见者山也,其画忘也”,这个意想中的山,是“积好在心”,这是自
然形成的,所以是“天机”,所见的是“积好”的山,是忘掉一山一水的山。再像画草
虫,在观察中看到草虫的各种姿态,画时全神贯注在草虫的各种姿态上,忘掉了自身。
像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好像此身化成蝴蝶。所以说“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
虫之为我耶”。草虫的跳动,好像我身在跳动了。这就做到“即物生情”,能把物的各
种情态画出来,“无穷出清新”了。
    再看“执情强物”,作者自己有了喜怒哀乐的感情,把这种感情著到物上,这是强
加上去的。如瘐信在北周愁苦,认为美好的春天也像秋天那样使人愁苦。晋代范坚写
《美秋赋》,认为秋天也是美好的。唐朝贾至作《淝州秋兴亭记》称:“四时之兴,秋
兴最高。”认为登亭观望,秋天兴致最高。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赠别》:“我觉秋兴
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把我觉秋兴的美好,加到秋兴上。刘禹
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也是把个人爱秋的感情加到秋上。汉《郊祀歌·日出入》:“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
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这里指出世乱时代,与人民求
治的愿望不同,所以春夏秋冬四季都觉得苦恼,即以苦恼的感情加在四季上。“回黄转
绿,看朱成碧”,指时令的变化,由秋冬百草的枯黄,转到春天的碧绿。看到红花落了,
绿叶抽了。作者把主观的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去。《列子·说符》记有人丢了斧子,疑
心邻人之子偷的,看他的走路、言语、态度,都像偷斧子的。后来找到了斧子,再看邻
人之子,走路、言语、态度都不像偷斧子的。这说明主观在起作用。孔稚珪的《北山移
文》,一说周彦伦曾隐居北山,后出山做官。后又要经过此山,孔稚珪因假借山灵来嘲
笑他的假隐居,写林木涧泉为他的假隐居而感到惭愧。这是作者把主观的感情加到山林
泉涧上去。再像说,山是静的,要它动;水是动的,要他静。这是看风水的把主观的想
法加到山水上去。李绂借它来讲写作,即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著到景物上去,即“执情强
物。”
    按“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无我之境”与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即写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有我之境”即以我的感情
色彩著在景物上。不过将“无我之境”理解为“即物生情”,这个“情”是我看到的物
的情态,这里显然并非真是无我,所以称“无我”还不如称“即物生情”更为确切些。.

TOP

《谈艺录》读本
(一二)论若即而离
  
     魏尔兰以面纱后之美目喻诗境之似往已迴①,如幽非藏。景物当前,薄障间之,若
即而离,似近而远,每增佳趣。谢茂秦《四溟山人全集》卷二十三《诗家直说》②:
“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妙在含胡,方见作手。”董玄宰
《容台别集》卷四《画旨》③:“摊烛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
亦文章法也。”《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顾逋翁《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④称其作曰:
“如山深月清,中有猿啸。复如新安江水,文鱼彩石,历历可数。其杳敻鞗飒,若有人
衣薜荔而隐女萝”;正以亦隔亦透、不隐不显品其文也。古罗马诗人马提雅尔尝观赏
“葡萄在玻璃帡幪中,有蔽障而不为所隐匿,犹纱縠内妇体掩映,澄水下石子历历可数。”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赫里克《水晶中莲花》一首发挥此意尤酣畅,历举方孔纱下玫瑰、玻
璃杯内葡萄、清泉底琥珀、绔素中妇体,而归宿于“光影若明若昧”之足以添媚增姿。
参观150页《补订》一论遗山《泛舟大明湖》⑤:“看山水底山更佳。”近世奥地利诗人
霍夫曼斯塔尔谓艺术之善写后景者⑥,得光影若明若昧之秘,犹花园围以高篱,外人睹
扶疏蓊蔚,目穷而神往。“水晶中莲花”、“玻璃后葡萄”、“清泉下文石琥珀”,皆
望而难即,见而仍蔽,取譬与镜中花、水中月相似,沧浪所云“妙处不可凑泊”⑦,刘
辰翁所云“欲离欲近”⑧,是也。(593—595页)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⑨:“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此可以释韩拙《山水纯全论·观画
别识》⑩论“韵”所谓“隐露立形”;“烟霞”之“锁”,“掩映”之“断”,皆“隐”
也,亦即谢茂秦所谓“妙在含胡”也。参观《管锥编》1358页《补订》。美国女诗人有
一篇言幕面之纱使人难窥全貌⑾,遂足以添姿增媚,故美人不愿揭示真容。犹魏尔兰之
取喻于“面纱后之美目”。(《钱锺书研究》28—29页)     
  
   ①魏尔兰:即保尔·魏尔伦,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②《四溟山人全集》:明谢榛(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撰,二十四卷。《诗家直
说》是其中一卷,即《四溟诗话》。
    ③董玄宰:明董其昌字。撰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
    ④《全唐文》:清嘉庆年间敕修的唐文总集,一千卷。顾逋翁:唐代诗人顾况字。
    ⑤遗山:金代作家元好问号。
    ⑥霍夫曼斯塔尔:十九、二十世纪奥地利诗人、剧作家。
    ⑦沦浪:宋严羽,号沧浪逋客。
    ⑧刘辰翁:宋代诗人。
    ⑨《林泉高致》: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撰的画论,一卷。《山水训》是其中一节。
    ⑩《山水纯全论》:宋代山水画家韩拙(字纯全)撰的顶论,五卷。《观画别识》
是其中的篇名。
    ⑾美国女诗人:指当代艾米利·狄更生。
   
    刘辰翁、严羽用花香比喻诗的神韵,不可望,不可即,也不可“逼真”其形象,但
又与花绝不能须臾相离,确是一种绝妙的境界。魏尔伦以面纱后之美目喻诗,马提雅尔
以葡萄在玻璃盖覆下喻诗,赫里克以清泉底之琥珀喻诗,还有以白绢中之妇体喻诗,这
些比喻虽然不同,道理是相同的,都在强调“如幽非藏”,“若即而离,似近而远,每
增佳趣”,朦胧、缠绵、缭绕、含蓄的艺术风格。明代谢榛称作诗一“不宜逼真”,二
“妙在含胡”,说到了这种艺术风格宜和忌的两个方面。画家董其昌结合自己的创作体
验,说作画“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顾况评诗强调深山清月中猿啸,
清澈江水中彩石,能呈现出“亦隔亦透、不隐不显”的意蕴。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
所谓艺术的善写后景,元好问所谓看水底山,如同今日摄影、绘画中所谓的倒影,都是
在肯定含蓄的表现手法,以求产生迷人的韵味。可见,古今中外谈艺者所见所论是相通
的。
    第二则引出宋代山水画家郭熙作画的经验之谈:欲使山高,需在山腰画些烟霞,便
显得高;欲使水远,需画些遮掩,让水流时断时续,便显得远。如果尽出其山高水远,
则艺术效果适得其反。这个道理与韩拙提出的“隐露立形”一脉相承,即是将显露与隐
蔽交错烘托,以产生“气韵”和“神韵”。姜夔在《诗说》里说“语贵含蓄,句中有余
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与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言有尽而意无穷”
是一个意思。可见,诗文无论言情叙事,重要的不是详尽,而是要留有耐人寻味和思索
的余地。.

TOP

《谈艺录》读本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黄庭坚)《次韵文潜》:“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①”天社注:
“水清石见具上注。《西清诗话》载(疑是论或言字之讹)杜少陵诗行:作诗用事,要
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②”按诗作于崇宁元年③。
山谷元祐元年《奉和文潜赠无咎》第二首云④:“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⑤。滥觞虽
有罪,末派弥九县⑥。张侯真理窟⑦,坚壁勿与战;难以口舌争,水清石自见。”天社
注:“古乐府《艳歌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⑧”所谓“具上注”者,指
此。山谷盖重提十六年前旧语耳⑨。世故澒洞⑩,人生艰窘,拂意失志,当息躁忍事,
毋矜气好胜;日久论定,是非自分。其《赠送张叔和》云⑾:“我提养生之四印⑿,百
战百胜,不如一忍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又《和斌老》第二首云:“外物攻伐人,
钟鼓作声气;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皆即“口舌难争,坚壁勿战”之旨。《金刚
经》所谓“无诤三昧”⒁,亦犹后来陈简斋《葆真池上》名句所谓:“微波喜摇人,小
立待其定”也。盖山谷昔在王氏新学大盛之时,尝向文潜进此言;今二人投老伺为逐客,
遂复申前诫,岂论诗法哉。然误会不仅天社。李似之《筠溪集》卷二十一《跋赵见独诗
后》早云:“山谷以水清石见为音(吾字之讹)家秘密藏,其宗派中人有不能喻”;后
来袁起岩《东坡集》卷一《题杨诚斋南海集》第二言,“水清石自见,变定道乃契。文
章岂无底,过此恐少味。”是不乏错认处世之无上呪为谈艺之秘密藏者。幸其不能晓喻,
否则强作解人,必如天社斯注之郢书燕说矣。夫山谷诗所言“秘密藏”,着眼于水中石
之可得而见,谚云:“水清方见两般鱼”也(外集《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第二
首:“水清鱼自见”);《西清诗话》所言“秘密藏”,着眼于水中盐之不可得而见,
谚云:“酿得蜜成花不见”也。天社等类以说,闻鼠璞之同称⒂,而昧矛盾之相攻矣。
“水中盐”之喻,却具胜义。兹因天社之注,稍阐发之。相传梁武帝时,傅大士翕作
《心王铭》,文见《五灯会元》卷二,收入《善慧大士传录》卷三,有曰:“水中盐味,
色里胶青⒃;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⒄,身内居停。”《西清诗话》所谓“释
语”昉此。盐着水中,本喻心之在身,兹则借喻故实之在诗。元裕之本之,《遗山集》
卷三十六《杜诗学引》云:“前人论子美用故事,有着盐水中之喻”云云。后世相沿,
如王伯良《曲律·论用事》第二十一云:“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
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盐味,方是好手”;袁子才《随园诗话》卷七云⒅:“用典如
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盖已为评品之常谈矣。实则此旨早发于《颜氏家训
·文章》篇,记邢子才称沈休文云⒆:“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刘贡
父《中山诗话》称江邻几诗亦云⒇:“论者谓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乃
可言诗。江得之矣。”特皆未近取譬,遂未成口实耳。瑞士小说家凯勒尝言:“诗可以
教诲,然教诲必融化于诗中,有若糖或盐之消失于水内。”拈喻酷肖,而放眼高远,非
徒斤斤于修词之薄物细故。然一暗用典实,一隐寓教训,均取譬于水中着盐,则虽立言
之大小殊科,而用意之靳向莫二。即席勒论艺术高境所谓内容尽化为形式而已(21)(参
观《管锥编》1312页)。既貌同而心异(《史通》第二十八《模拟》(22)),复理一而
事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四“明道语”)(23)。故必辨察而不拘泥,会通而不混淆,
庶乎可以考镜群言矣。法国诗人瓦勒里言:“诗歌涵义理,当如果实含养料;养身之物
也,只见为可口之物而已。食之者赏滋味之美,浑不省得滋补之力焉。”正亦此旨。较
水中着盐糖,词令更巧耳。言之匪艰,三隅可反。不特教训、义理、典故等崇论博学,
即雕炼之精工、经营之惨淡,皆宜如水中之盐,不见其形也。(333—335页)     
    
    ①文潜:宋诗人张耒字文潜。秘密藏·犹秘诀。
    ②西清诗话:宋蔡絛《西清诗话》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③崇宁元年:1102年。
    ④元祐元年:1086年。无咎:晁补之,字无咎。
    ⑤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
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燕相得书,说“举烛”为尚明,为举贤。指
误解。束传:韩愈诗:“《春秋》三传束高阁。”
    ⑥滥觞:指江水发源小,如坏水泛滥,指王安石经义开始时影响不大。末派弥九县:
末流弥漫中国。九县:九州。
    ⑦张侯:指张耒。理窟:指富有理论。
    ⑧古乐府《艳歌行》:“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⑨见上注:指见于上文元祐元年诗注。十六年前旧语:从崇宁元年上推元祐元年为
十六年。旧语即“水清石见”语。
    ⑩澒(hòng哄)洞:相连不断。
    ⑾张叔和:黄庭坚的妹夫张埙字叔和。
    ⑿养生之四印:任渊注:“谓忍、默、平、直也。”
    ⒀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任渊注:“老苏(洵)先生《权书》曰:‘一忍可以支百勇。’”
    ⒁三昧:佛教语,指正定。
    ⒂鼠璞:《尹文子·大道下》:“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郑贾向周人买璞,见鼠不取。指名不符实。
    ⒃色里胶青:《中州记》:“集弦胶,青色如碧玉。”
    ⒄心王:佛教语,指藏识,能藏诸善恶种子。
    ⒅袁子才:袁枚字子才。有《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六卷。⒆《颜氏家训》:
北齐颜子推著。邢子才:邢邵字子才。沈休文·沈约字休文。
    ⒇刘贡父:刘攽字贡父。江邻几:江休复字邻几。
    (21)席勒:十八世纪末德国戏剧家。
    (22)《史通》:二十卷,唐刘知几的史学名著。
    (23)河南《程氏遗书》:程颐、程颢著。明道:程颢字明道。
   
     这一则讲“水清石自见”的人生处世态度与“水中着盐”的创作方法,这两者本来
是绝然不同的,但黄庭坚《次韵文潜》的“水清石见君所知”的诗句,任渊注把它解释
成“水中着盐”,把两者混淆了。钱先生再引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首里的“水清
石自见”,说明《次韵文潜》里的“水清石见”,指王安石颁行新的经义,要当时的考
试用他的新的经义,一时王安石的新学大盛。黄庭坚在《次韵文潜》中用“水清石见”,
就是说对于王安石的新学,不必和他辩论,到了水清石见的时候,是非自然明白了。过
了十六年,他《奉和文潜赠无咎》诗里,指出王安石的新学造成儒生把旧的经学束诸高
阁,用王安石错误的新经义,现在“水清石自见”,已经看清楚了。所以黄庭坚诗里又
提到“不如一忍”,“不如一默”。指出王安石新经义极盛时,不如忍耐着、沉默着、
不跟他辩论,所谓“无诤三昧”,没有去谏诤,它的是非自会定的,即陈与义的名句: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微波会摇动人在水中的影子,小立着等待波定后,人影
就清楚了。
    “水清石自见”,本于《艳歌行》的“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
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綻(缝制)。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斜视)。语
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水清石自见”,叫夫婿不必疑心,自会证明他们与女主人
是清白的。因此,“水清石自见”是指做人的一种态度,用忍耐沉默来对待,到时候是
非自会明白。
    至于“水中着盐”是一种创作方法,好比“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只看到水,看
不到盐,只看到青色,看不到胶。这是比方诗里用典故,融化在诗句里,让人看不出来。
钱先生又指出这话的内容,《颜氏家训·文章》里已经有了,即“文章用事不使人觉,
若胸臆语也。”用了典故好像不用,像是他自己说的心里话。即如刘攽《中山诗话》,
称江邻几“尝有古诗云:‘五十践衰境,加我在明年。’论者谓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
出,天然深厚,乃可言诗,江得之矣。”“五十”两句,像江邻几说心里话,却是用典。
《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那末“五
十”和“加我”都是从孔子的话里来的;“明年”也是从“数年”里来的,这样用事,
就不使人觉了。再说“诗可以教诲,然教诲必融化于诗中。”像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写景诗,后两句里含有
教训,即做学问,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就是教训,这个教训就包含在所写的景物中。
钱先生指出水中着盐的比喻,可以指两方面:一方面是用典,把典故融化在语言中,使
人不觉得在用典。一方面是含教训,把教训含在所写的景物中,使人从所写的景物中体
会教训。钱先生又举出《管锥编》的1312页讲鲍照《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
(jiàn建,仍也)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是说一群鹤在舞,有众多的变化,有
繁多的姿态,不整齐而仍密集,像烟雾的交凝,看不清毛,看不清鹤的体质。钱先生又
说:“鹤舞乃至于使人见舞姿而不见鹤体,深抉造艺之窈眇,匪特描绘新切而已。体而
悉寓于用,质而纯显为动,堆垛尽化为烟云,流易若无定模,固艺人向往之境也。”即
看到群鹤的舞姿,看不到群鹤的身体。这也同水中着盐,能辨盐味而看不见盐,这是从
味觉说;“若无毛质”是从视觉说。这样,水中着盐这个比喻,既可比把典故融化在语
言里,使人不觉用典;也可比把命意含蓄在形象里,不加点明,使人通过形象有所体会;
也可比写作用来显出体质来,是艺术家所向往的境界。.

TOP

《谈艺录》读本

二、创作论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长吉《高轩过》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①,此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
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
也。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书·皋陶谟》曰:“天
工,人其代之②。”《法言·问道》篇曰:“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曰:以其不雕刻
也。”③百凡道艺之发生,皆天与人之凑合耳。顾天一而已,纯乎自然,艺由人为,乃
生分别。综而论之,得两大宗。一则师法造化,以模写自然为主。其说在西方,创于柏
拉图④,发扬于亚理士多德⑤,重申于西塞罗⑥,而大行于十六、十七、十八世纪。其
焰至今不衰。莎士比亚所谓持镜照自然者是⑦。昌黎《赠东野》诗“文字觑天巧”一语
⑧,可以括之。“觑”字下得最好;盖此派之说,以为造化虽备众美,而不能全善全美,
作者必加一番简择取舍之工。即“觑巧”之意也。二则主润饰自然,功夺造化。此说在
西方,萌芽于克利索斯当⑨,申明于普罗提诺⑩。近世则培根⑾、牟拉托利⑿、儒贝尔
⒀、龚古尔兄弟⒁、波德莱尔⒂、惠司勒⒃皆有悟厥旨。唯美派作者尤信奉之。但丁所
谓⒄:“造化若大匠制器,手战不能如意所出,须人代之斲范”。长吉“笔补造化天无
功”一句,可以提要钩玄。此派论者不特以为艺术中造境之美,非天然境界所及;至谓
自然界无现成之美,只有资料,经艺术驱遣陶熔,方得佳观。此所以“天无功”而有待
于“补”也。窃以为二说若反而实相成,貌异而心则同。夫模写自然,而曰“选择”,
则有陶甄矫改之意。自出心裁,而曰“修补”,顺其性而扩充之曰“补”,删削之而不
伤其性曰“修”,亦何尝能尽离自然哉。师造化之法,亦正如师古人,不外“拟议变化”
耳。故亚理士多德自言:师自然须得其当然,写事要能穷理。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莎士比亚尝曰:
“人艺足补天工,然而人艺即天工也。”圆通妙澈,圣哉言乎。人出于天,故人之补天,
即天之假手自补,天之自补,则必人巧能泯。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
彼此。及未达者为之,执著门户家数,悬鹄以射,非应机有合。写实者固牛溲马勃,拉
杂可笑,如卢多逊、胡钉铰之伦;造境者亦牛鬼蛇神,奇诞无趣,玉川、昌谷,亦未免
也。(60—62页)

    
   ①李贺《高轩过》,写韩愈、皇甫湜坐牢来看他,他写诗称两人的文笔能补救大自然的不足。
    ②“天工,人其代之。”大自然的作为,人代它。即大自然的作为有不足的,人代它补足。
    ③汉朝杨雄《法言·问道》:“有人问雕刻各种万物的形象,不是天吗?”答:
“因为天不雕刻。如果天雕刻万物的形象,那有这么多的力量。”这里含有大自然造物
是自然形成的。
    ④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主张模写自然。
    ⑤亚理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生,也主张模写自然。
    ⑥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也主张模写自然。
    ⑦莎士比亚:十六、七世纪英国大戏剧作家。
    ⑧韩愈称孟郊的诗能观察到大自然的巧妙处。
    ⑨克利索斯当:古希腊演说家。
    ⑩普罗提诺:三世纪埃及哲学家。
    ⑾培根:十三世纪英国科学家。
    ⑿牟拉托利:十七、八世纪意大利考古学家。
    ⒀儒贝尔:十八、九世纪法国伦理学家。
    ⒁龚古尔兄弟: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家爱德蒙·德·龚古尔、于勒·德·龚古尔兄弟二人。
    ⒂波德莱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派诗人。
    ⒃惠司勒:十九世纪美国画家。
    ⒄但丁:十三、四世纪意大利诗人。

    这里指出艺术有两派:一派主张模写自然,一派主张润饰自然。主张模写自然的,
认为大自然具备众美,但不能全善全美,所以要加一番选择。像韩愈称孟郊的诗:“文
字觑天巧。”能观察到大自然的巧妙处,写入诗里。说明大自然不都是美的,要加以选
择,选美的来写。主张润饰自然的,认为大自然不够美,要靠人力来补充,人工胜过大
自然。钱先生认为这两说实是相反相成。模写自然的,对大自然要进行选择,那也有对
大自然进行矫改的用意。润饰自然的,还要根据大自然的本性来改造,不能违反大自然
的本性。艺术创作得恰到好处,要避免斧斫的痕迹,要求合于自然。所以模写自然的,
不是完全照自然的样子来写,要加以选择矫改。润饰自然的也不能离开自然,两者有相
通处。钱先生认为道术学艺,是“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即就
艺术说,作家创作艺术,还是要师法自然,这是“法天。”在师法自然时,对大自然有
选择矫改,这是“胜天”;不论选择和润色,都不能违反自然,这是“通天”。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
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里讲的
写境,近乎模仿自然;所讲的造境,近乎润饰自然。两派都不能违反自然,即钱先生说
的“法天”“胜天”“通天”了。不仅这样,有时候,一篇作品中就有写实与理想两种
境界的结合。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坡仙集外纪》说:“神宗读至‘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乃叹曰:‘苏轼终是
爱君。’即量移汝州。”这说明上片写“天上宫阙”,“我欲乘风归去”,是写理想。
这个理想,宋神宗读了,认为是想离开朝廷去隐居,词写怕“高处不胜寒”,即不想去
隐居,所以说“苏轼终是爱君”,那末这个理想里还含有写实的意味。下片写月的“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写实。但“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在“不应有恨”
里,以月比人也有恨,又含有理想了。这是说写实与理想有相通处,这是一方面。但上
片理想,下片写实,还是不同,虽有不同,又都是合乎自然。.

TOP

《谈艺录》读本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长吉尚有一语,颇与“笔补造化”相映发。《春怀引》云:“宝枕垂云选春梦”;
情景即《美人梳头歌》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而“选”字奇创。曾
益注①:“先期为好梦”,近似而未透切。夫梦虽人作,却不由人作主。太白《白头吟》
曰:“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言“或”则非招之即来者也。唐僧尚颜《夷陵即事》
曰:“思家乞梦多”,言“乞”则求不必得者也。放翁《蝶恋花》亦曰:“只有梦魂能
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参观《管锥编》1041—1042页)。作梦而许操“选”政,若
选将、选色或点戏、点菜然,则人自专由,梦可随心而成,如愿以作。醒时生涯之所缺
欠,得使梦完“补”具足焉,正犹“造化”之能以“笔补”,踌躇满志矣。周栎园《赖
古堂集》卷二十《与帅君》②:“机上肉耳。而恶梦昔昔〔即夕夕〕嬲之,闭目之恐,
甚于开目。古人欲买梦,近日卢德水欲选好梦”,堪为长吉句作笺。纳兰容若妇沈宛有
长短句集③,名《选梦词》;吾乡刘芙初《尚絗堂诗集》卷二《寻春》④:“寻春上东
阁,选梦下西湖”,又卷五《白门惆怅词》:“寻芳院落蘼芜地,选梦池塘菡萏天”;
必自长吉句来。方扶南批注长吉集⑤,力诋此诗“庸下”、“浅俗”、“滑率”,断为
伪作。方氏以为长吉真手笔者,亦每可当“庸下”、“浅俗”、“滑率”之评,故真伪
殊未易言。方氏所诃此篇中“庸”、“浅”、“滑”处,窃愧钝暗,熟视无睹,然渠侬
于“选梦”义谛,正自愦愦耳。《管锥编》122—123页论《荣华乐》、782页论《南山田
中行》、《管锥编增订》56页论《艾如张》,兹不复赘。《艾如张》首句“齐人织网如
素空”,可参观《后汉书·章帝纪》建初二年四月:“诏齐相省方空縠”,章怀注:
“纱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纱也。”所谓“如素空”矣。(382—383
页)     


   ①曾益:明代作家,注有《昌谷集》四卷。
    ②周栎园,清周亮工字,著《赖古堂文集》二十四卷。
    ③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字。
    ④刘芙初:刘嗣绾字,著《尚絗堂诗集》五十二卷,词集二卷。
    ⑤方扶南:方世举字,清作家。
   
    这一则讲创作规律,用李贺《春怀引》中的“选春梦”来加以发挥,称为“选”字
奇创。钱先生用李白的“或有梦来时”的“或梦”,尚颜的“乞梦”,陆游的“只有梦
魂能再遇”的“遇梦”,都不如“选梦”的“选”字奇创,可以作为创作规律。“选梦”
是“梦可随心而成,如愿以作”。“醒时生涯之所欠缺,使得梦完‘补’具足焉。”就
创作说,是反映生活的。生活中有不少欠缺的东西,从反映生活说,这些在生活中欠缺
的东西,在作品中就成为缺憾。有了“选梦”,把醒时缺少的东西,可以在梦中如愿以
偿,借选梦来得到补偿。好比生活中欠缺的东西,可以在作品中得到补偿,这是“笔补
造化天无功”的又一种补偿了。周亮工讲的“选好梦”,就说明了“选梦”的用意了。
   
    作家怎样在作品中“选春梦”?钱先生在《管锥编》122—123页里引了李贺的《荣
华乐》作例,这篇是写后汉的权臣梁冀的。照《后汉书·梁冀传》里说:梁冀“鸢肩豺
目”,生得不美,他得到君王的宠信专权,并不由于他的“色媚”。但李贺把他写得美,
作“台下戏学邯郸倡,口吟舌话称女郎,锦祛绣面汉帝旁。”好像汉顺帝的宠爱梁冀,
是由于梁冀的漂亮,正好像梁翼的宠爱秦宫,是由于秦宫的漂亮。“倘亦深有感于嬖幸
之窃权最易,擅权最专,故不惜凭空杜撰,以寓论世之识乎?”这就是作者改变生活中
的真实,用“选春梦”的创作方法吧。又《管锥编》782页引李贺《南山田中行》:“鬼
灯如漆点松花。”又《感讽》第三:“漆炬迎新人,幽旷营扰扰。”
    “王琦注谓鬼灯低暗不明,是也。”钱先生在这里说“鬼灯如漆”和“漆炬”,指
出李贺认为鬼灯的低暗不明,也是出于想象,是选梦。又《管锥编补订》56页论李贺
《艾如张》:“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
这是说齐人用素丝织网,看不见网。鸟触在网里就被捕了。这也是想象,也是属于选梦。
“选春梦”的诗,还可举陆游的诗作例。陆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
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
之。》这是“选春梦”,长期想象恢复失地,因有好梦,诗写梦中所见,是“选春梦”,
也是写好梦了。诗称:“熊罴百万从銮贺,故地不劳传檄下;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
宫宣大赦。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
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这是写春梦,
这个梦是作者生活中所不能达到的想望。向往过于逼切,就真的化而为梦,是个好梦,
成为“选春梦”的杰作了。这首诗是在宋孝宗淳熙七年做的。梦里从宋孝宗的大驾亲征,
收复了汉唐故地,收复了凉州,建立了边防亭障。凉州女儿梳头已学京都样。这真是一
个好梦了。.

TOP

《谈艺录》读本
(四)谈“活法”  
     《艇斋诗话》记吕东莱论诗尝引孙子论兵语①:“始如处女,终如脱兔。”陈起
《前贤小集拾遗》②卷四载曾茶山《读吕居仁旧诗有怀其人作诗寄之》五古,今本《茶
山集》漏收③,有云:“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又如学
仙子,辛苦终不遇;忽然毛骨换,政用口诀故。居仁说活法,大意欲人悟,岂惟如是说,
实亦造佳处;其圆如金弹,所向如脱免。”“脱兔”正与“金弹”同归,而“活法”复
与“圆”一致。圆言其体,譬如金弹;活言其用,譬如脱兔。茶山二句即东坡《次韵欧
阳叔弼》所谓:“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观《谢幼槃文集》卷一《读吕居仁诗》:
“吾宗宣城守,诗压额谢辈④。居仁相家子,哦诗亦能事。自言得活法,尚恐宣城未”,
则东莱虽有取于谢玄晖语,而尚以为玄晖所行不逮所言也。章冠之《自鸣集》卷四《送
谢王梦得借示诗卷》:“人入江西社,诗参活句禅”;“参活句”即茶山句之“勿参死
句”,盖以此为“江西社”中人传授心法。东莱借禅人“死语不离窠臼”话头(参观
《五灯会元》卷十二昙颖达观章次),拍合谢玄晖“弹丸”名言,遂使派家有口诀、口
号矣。其释“活法”云:“规矩备具,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不背于规矩”;
乍视之若有语病,既“出规矩外”,安能“不背规矩”。细按之则两语非互释重言,乃
更端相辅。前语谓越规矩而有冲天破壁之奇,后句谓守规矩而无束手缚脚之窘:要之非
抹杀规矩而能神明乎规矩,能适合规矩而非拘挛乎规矩。东坡《书吴道子画后》曰⑤: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后语略同东莱前语,其前语略当东莱后
语。陆士衡《文赋》⑥:“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正东莱前语之旨也(参观
《管锥编》1193—1194页)。东莱后语犹《论语·为政》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恩
格斯诠黑格尔所谓“自由即规律之认识”⑦。谈艺者尝喻为“明珠走盘而不出于盘”、
或“骏马行蚁封而不磋跌”、甚至“足镣手铐而能舞蹈”(参观《宋诗选注》苏轼篇注
3、4,又杨万里篇注24、25,《管锥编》149页、1197页、又《增订》17页)。康德言想
象力有“自由纪律性”⑧,黑格尔言精神“于必然性中自由”,是其大义。以此谛说诗,
则如歌德言⑨:“欲伟大,当收敛。受限制,大家始显身手;有规律,吾侪方得自由。”
希勒格尔尝言韵律含“守秩序之自由”⑩。黑贝尔语尤妙⑾,谓“诗家之于束缚或限制,
不与之抵拄,而能与之游戏,庶造高境”。近人艾略特云⑿:“诗家有不必守规矩处,
正所以维持秩序也。”均相发明。《晋书·陶侃传》记谢安每言:“陶公虽用法,而恒
得法外意”;其语亦不啻为谈艺设也。(438—440页)      
   
   ①《艇斋诗话》:宋曾季貍撰,一卷。吕东莱:吕本中,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
宋诗人。孙子:孙武,春秋时兵家,著有《孙子》十三篇。
    ②陈起:字宗之,南宋书坊主,刻《江湖小集》等书多种。
    ③曾茶山:曾几,号茶山居士。有《茶山集》八卷。《谢幼槃文集》十卷,宋谢逸撰。
    ④宣城守:谢朓,字玄晖,官宣城太守。颜谢:颜延之,谢灵运,与谢朓南北朝时宋诗人。
    ⑤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吴道子:吴道玄字,唐画家。
    ⑥陆士衡:晋陆机字,文学家。
    ⑦思格斯:十九世纪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理论家。
       黑格尔:十八、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⑧康德:十八世纪末期、十九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⑨歌德:十九世纪初德国诗人。
    ⑩希勒格尔:十八、九世纪德国文学艺术家。
    ⑾黑贝尔: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本书又译为“赫贝尔”。
    ⑿艾略特:英国诗人、批评家。
   

    这一节讲创作要讲究“活法”。《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
如脱兔,敌不及拒。”处女比安静,脱兔比行动迅速。一静一动,变化不定,即指灵活。
曾几讲“学诗如参禅”,指诗人在生活中有所感触,就抓住这种感触来作诗。像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
童捉柳花。”钱先生《宋诗选注》评:“这首诗里的‘留’字‘分’字都精致而不费力”;
第四句参看白居易的《前日〈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又复戏答》:“谁能更学孩童
戏,寻逐春风捉柳花?”这里“留酸软齿牙”,“留”和“软”写出生活中的一种感触。
“分绿”又是一种感触。“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里又有一种感触,感触到看儿童捉柳
花的活泼可爱。抓住生活中的这种感触,写成诗句,这就好像参禅了。参禅分死活,像
杨万里抓住生活中的感触来写,就是活句。再像白居易的“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
捉柳花?”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追寻了。这又是一种感触,抓住这种感触写出来,
也是参活句。倘作者没有自己的感触,抄袭别人的话,就不是参活句了。“纵横无不可,
乃在欢喜处。”有了自己的感触,不论怎样说都可以。像白居易那样说可以,像杨万里
那样说也可以。“乃在欢喜处”,应该是在有感触处。
    再说像学仙那样,“辛苦终不遇,忽然毛骨换”,成仙了。这正如杨万里《荆溪集
序》:“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
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这就是“辛苦终不遇”。
后来觉悟了,“是日即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
学,而后欣如也。”
    “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
者未去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这就是“忽然毛骨换”了。懂得了诗从生
活中来,在生活中有了感触,把它抓住就写成了。方东树《昭昧詹言》:“玄晖别具一
副笔墨,开齐梁而冠乎齐梁”,所以说谢朓“诗压颜(延之)、谢(灵运)。”又称:
“玄晖自云:‘圆美流转如弹丸。’”这就是“譬如金弹”。这里指出活法说胜过弹丸。
因为弹丸说讲诗的圆美流转,就诗的艺术成就说。活法讲诗的感触,有了感触才能写诗,
才有诗的艺术成就,所以活法更重要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感触,说人家已说的话,没
有新的意境,没有新的艺术手法,这叫落入前人的窠臼,所以说“死语不离窠臼”。
    讲活法,提到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钱先生在《宋诗选注》苏轼篇里说: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
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
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
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应很谨严的“行于所
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这里就谈到“规矩备具,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不背于规矩”了。
    钱先生引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在《管锥编》1193页
里作了发挥:“离方圆以穷形相”即不囿陈规,力破余地,……西方古典主义以还,论
文常语如:“才气雄豪,不局趣于律度,迈越规矩,无法有法”;“规矩拘缚,不得尽
才逞意,乃纵心放笔,及其至也,纵放即成规矩”;“破坏规矩乃精益求精之一术”,
均相发明。.

TOP

《谈艺录》读本
(五)谈妙语  
    沧浪别开生面,如骊珠之先探①,等犀角之独觉②,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成
诗后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韵。不仅以学诗之事,比诸学禅之事,并以诗成有神,
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他人不过较诗于禅,沧浪遂欲通禅于诗。
胡元瑞《诗薮·杂编》卷五比为“达摩西来”者③,端在乎此,斯意似非李氏(李光昭,
见256页)所解也。(258页)  
    
     ①骊珠:《庄子·列禦寇》说深渊中有骊(黑)龙颔下有珠,要在它睡着时才能探骊得珠。
    ②犀角:旧说以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李商隐《无题》:“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胡元瑞:明胡应麟字,有《诗薮》二十卷。达摩:天竺人。梁普通元年入华,在
嵩山面壁九年而化。为禅宗传入中国的初祖。
   
   这一则讲诗歌创作的妙悟和神韵。严羽《沧浪诗话》在《诗辨》里说:“大抵禅道
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浩然)学力下韩退之(愈)远甚,而其诗独出退
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
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沧浪所论毕竟重在透彻之悟,
偏于神韵一边,所以在‘诗道亦在妙悟’之后,即言‘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
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可知沧浪所谓妙悟,正指下节所谓‘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之意。从这点讲,则王士祯神韵之说为最合沧浪意旨。王氏谓:‘严沧浪以
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维)裴(迪)《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
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
不闻’,刘殻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
无差别。通其解者,可悟上乘。”这里讲的“妙悟”,粗浅地说,诗人看景物时,产生
出一种情思,没有这种情思,写不出诗,所以“诗道惟在妙悟。”有了情思,再结合具
体景物来描绘,景中含情,这就是神韵。如王维在雨中的山果落,灯下的草虫鸣里体会
到一种极为幽静的境界,这种体会就是妙悟。有了这种体会,写出“雨中山果落,灯下
草虫鸣”,在这两句诗里透露出一种幽静的境界,这就是景中含情的神韵了。因此以禅
喻诗就妙悟方面说,诗有了妙悟以后,还要结合景物来透露情思,还要神韵;禅只要了
悟以后就可以了,不必要有神韵。所以钱先生说:“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诗成后
的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韵”,即“言有尽而味无穷之妙”。以上举出王维诗的两句
是言有尽,在这两句中含有一种极幽静的境界可供体味,即意无穷。没有这种幽静的境
界,人们在热闹中,就感不到山果落,听不到草虫鸣了。钱先生又指出李光昭《诗禅吟
示同学》诗:“沧浪且未知禅理”,反对以禅喻诗。其实以禅喻诗指妙悟,这点非李氏
所解。胡应麟认为达摩创禅宗,即讲妙悟,妙悟可通于诗,所以说是“达摩西来”意。.

TOP

《谈艺录》读本
(六)抓“诗思”
    《剑南诗稿》卷二十二《杂题》①:“山光染黛朝如湿,川气熔银暮不收。诗料满
前谁领略,时时来倚水边楼”;卷二十五《晨起坐南堂书触目》:“奇峰角立千螺晓,
远水平铺匹练收,诗料满前吾老矣,笔端无力固宜休’;《晚眺》:“个中诗思来无尽,
十手传抄畏不供”;卷三十三《山行》:“眼边处处皆新句,尘务经心苦自迷。今日偶
然亲拾得,乱松深处石桥西”;卷四十二《春日》:“今代江南无画手,矮笺移入放翁
诗”;卷八十《日暮自湖上归》:“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欧阳永叔评
文与可诗②:“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见《东坡题跋》卷二《书昙秀诗》③,
放翁“偶然亲拾得”语本之。杨诚斋言得句,几如自献不待招、随手即可拈者,视放翁
事更便易。《诚斋集》卷十三《晓经潘葑》④:“潘葑未到眼先入,岸柳垂头向人揖,
一时唤入诚斋集”;卷十八《船过灵洲》:“江山惨淡真如画,烟雨空濛自一奇。病酒
春眠不知晓,开门拾得一篇诗”;卷三十七《晓行东园》:“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
曾拈白须。”方虚谷《桐江续集》卷五《考亭秋怀》第九首⑤:“登高见佳句,意会无
非诗。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又卷二十八《诗思》第四首:“满眼诗无数,斯须
复失之”;则不脱唐子西、陈简斋窠臼⑥。(455—456页)  
    
    ①《剑南诗稿》:陆游号放翁,撰《剑南诗稿》八十五卷。
    ②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文与可:文同字。
    ③《东坡题跋》,苏轼著,六卷。昙秀:宋僧名。
    ④《诚斋集》:宋杨万里撰《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⑤方虚谷:方回字,撰《桐江续集》三十七卷。
    ⑥唐子西:唐庚字。陈简斋:陈与义字。

    这一节讲从生活中有所感受,抓住了写在诗里。这里引的陆游诗,从“山光染黛”,
“川气熔银”里,即从“山光”和“川气”里,产生了“染黛”“熔银”的感受,这种
感受就成为“诗料”,“领略”了它,写入诗中,就成了这首诗。再如看到“奇峰”像
角立的千螺,看到“远水”像平铺的匹练,这种感受就成为“诗料”,写在这首诗里。
再像在《晚眺》中,看到无尽的诗思,怕来不及抓。再像《山行》里写眼前景物都是诗
句,一时无从抓起,只点出这些景物在哪里:“乱松深处石桥西”。这又是一种写法。
再用反衬的说法,说江南无画手来画,衬出风景的美好,非画手所能画,而放翁的诗却
能描画。或说用诗来“摹写不能工”,即景物的美好,超过诗人的摹写。再看苏轼的
《书昙秀诗》:
    昙秀作诗云:“扁舟乘兴到山光(寺名),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
将草木作天香。”予和云:
    “闲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予昔
时对欧阳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公云:“此非与可诗,
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
    在这里,苏轼点出“醉时真境发天藏”,很有意思。为什么同是景物,一般人看过
也就看过了,诗人看了,却能看出其中含有诗料,把它捉住,写入诗中呢?这就是诗人
从景物中看到真境,能够揭发大自然的奥秘。像昙秀诗里写的南风“吹将草木作天香”,
就是一种感受,就是揭发大自然的奥秘,所以说:“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梦回”即指“醉时真境”,醉时忘掉了人世的争名争利的干扰,才能领略到“真境”,
即大自然的奥秘,即“十里南风草木香”。这个真境是客观存在,一般人领略不到,昙
秀在梦回时领略到了,所以称为“拾得吹来句”,即把客观存在的真景拾来了。苏轼给
欧阳修诵文同诗:“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写美人却扇,不用扇障面,她坐在花
下,容光焕发,使花害羞落下。文同看到了,借此来赞美美人的美。欧阳修所以说:
“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是因为美人坐在花下,有花落下来,这是客观存在。
把它说成“羞落庭下花”,这却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南风吹来草木的香气,这是客观存
在,诗人写成“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这却是诗人的感受。客观存在中
有很多美好的景物,还要靠诗人对这些景物作出感受,才能写成为诗。把“山光”看成
“染黛”,把“川气”看成“熔银”,把“奇峰”看成“角立千螺”,把“远水”看成
“平铺匹练”,这些都是诗人从景物中所产生的感受,即看到“真境发天藏”,这样才
能写成诗。

    钱先生称“杨诚斋言得句,几如自献不待招”,即杨万里《荆溪集序》所谓:“万
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去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但杨
万里要把客观景物写入诗中,还得凭自己对客观景物的感受。如写《晓经潘葑》,看到
岸柳垂条,一定要产生“岸柳垂头向人揖”,这是诗人的感受,有了这个感受才好写入
诗中。再像《船过灵洲》,看到江山,产生“惨淡真如画”的感受,看到烟雨,有了
“空濛自一奇”的感受,才好写入诗句。再像《晓行东园》:“好诗排闼来寻我”,产
生了美好景物构成诗料排闼来找我的感受,才写成诗。而方回却用另一种写法,写出诗
人对美好景物的感受,稍纵即逝,不抓住,立刻就消失了。在这里钱先生又提到唐庚和
陈与义。钱先生在《宋诗选注》里选了唐庚《春日郊外》:“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
取却茫茫。”在注里说:眼前景物都是诗意,心里忽有触悟,但是又写不出来。参看苏
轼《和陶〈田园杂兴〉》:“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茫。”;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
栽”;又《春日》:“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题酒务壁》:“佳句
忽堕前,追摹已难真。”这里指出有两点:一是看到佳景,但没有产生感触,写不成诗;
一是有了感触,但没把它抓住,稍纵即逝,这样也写不出诗。.

TOP

《谈艺录》读本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东坡《送参寥》①有云:“颇怪浮屠人,谁与发豪猛②。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③。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静了群动”,暗合载之之意④,“空纳万境”,明同梦
得之言⑤;“咸酸中有至味”,又本司空表圣《与李生论诗书》之旨⑥。东坡《书黄子
思诗后》极推表圣论诗⑦,而表圣固沧浪之先河;东坡此篇殊可玩味。(260页)      
   
   
    ①苏轼《送参寥》。参寥:僧道潜,字参寥。
    ②《送参寥》:“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浮屠人,
指和尚。《维摩诘所说经》:“是身如丘井。”颇怪和尚是淡泊的,谁与他发豪猛呢。
    ③真巧非幻影:和尚真是巧妙的,他的作为,并非幻影。
    ④“静了群动”,暗合载之之意:唐权载之《送灵彻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读
其词者,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
    ⑤“空纳万境”,明同梦得之言:刘梦得《秋日过鸿举法院便送归江陵引》:“能
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
    ⑥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若醯(醋),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盐),
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⑦苏轼《书黄子里诗集后》:“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

    这里讲创作以前的精神准备和创作时的要求。《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
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
也,然而有所谓静。”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在酝
酿文思时,着重在虚心和宁静。只有虚心,才能采纳不同意见;只有专一,才能专心体
察,看到问题;只有静心,才能看得细致。所以在酝酿文思时,重在虚心和宁静。苏轼
在这里提出:“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即着重虚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心静不浮躁,才能仔细观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活
动,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境界,才能反映各种新的生活,写出新的境界,才能使诗语妙。
创作时还要求“至味永”。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司空图“论诗曰:“梅止于
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又称:“独韦应物、柳宗
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那末他引司空图所讲的味外味,即
在简古中含有纤秾,在淡泊中含有至味。因为所反映的是新的生活,所写的是新的境界,
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所以虽写得简古淡泊,还是含有至味。这是可以玩味的。.

TOP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流俗以为艺事有敲门砖,鸳鸯绣出,金针可度,只须学得口诀手法,便能成就。此
说洵足为诗窖子、画匠针砭。然矫枉过正,诸凡意到而笔未随、气吞而笔未到之境界,
既忽而不论,且一意排除心手间之扞格,反使浅尝妄作、畏难取巧之徒,得以直书胸臆
为借口。夫艺也者,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兴象意境,心之事也;所资以驱遣而抒写兴
象意境者,物之事也。物各有性:顺其性而恰有当于吾心;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其性
有必不可逆,乃折吾心以应物。一艺之成,而三者具焉。自心言之,则生于心者应于手,
出于手者形于物,如《吕览·精通》篇所谓:“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
而木石应之。①”自物言之,则以心就手,以手合物,如《庄子·天道》篇所谓:“得
手应心”②,《达生》篇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③”Croce执心弃物④,何其
顾此失彼也。夫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技术工夫,习物能应;真积力
久,学化于才,熟而能巧。专恃技巧不成大家,非大家不须技巧也,更非若须技巧即不
成大家也。“画以心不以手”,立说似新,实则王子安“腹稿”⑤、文与可“胸有成竹”
之类⑥,乃不在纸上起草,而在胸中打稿耳。其由尝试以至成功,无乎不同。胸中所位
置安排、删削增改者,亦即纸上之文字笔墨,何尝能超越迹象、废除技巧。纸上起草,
本非全盘由手;胸中打稿,亦岂一切唯心哉。《朱文公集》卷四十五《答杨子直书》之
一云⑦:“身心内外,初无间隔。所谓心者,固主乎内。而凡视听言动出处语默之见于
外者,亦即此心之用,而未尝离也。今于其空虚不用之处,则操而存之;于其流行运用
之实,则弃而不省。此于心之全体,虽得其半,而失其半矣。”高攀尤《困学记》云:
“心不专在方寸,浑身是心。⑧”融澈之论,正可移用。是以G.C.Lichtenberg游英,
睹名伶Garrick演剧⑨,嚬笑运为,无不入妙,叹曰:“此人竟体肌肉中,无处非灵心。”
《梁书·裴子野传》⑩:“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虽有见否之殊,其于刊改一也。”此即“画以心而不以手”之好注脚。E.Mach论科学家
推求物理⑾,尝标“经济”为原则,谓不每事实验,而以推想代之,乃所以节省精力。
致知造艺,心同此理尔。(210—212页)   

  
    ①《吕氏春秋·精通》:“锺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答称母为公
家酿酒,己为公家击磬,不见母三年矣,是故悲,锺子期叹谓“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②《庄子·天道》:轮扁讲砍木为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③《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工倕用手指旋转
画圆胜过圆规,手指化成圆规的巧妙,在于心不停留。
    ④Croce:克罗齐,十九、二十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美学家。他抛弃了先验主义的方法。
    ⑤腹稿:《唐诗纪事》:“[王]勃(字子安)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
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
    ⑥胸有成竹:苏轼《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⑦朱文公:朱熹谥。
    ⑧高拳龙:明代作家,有《高子遗书》十二卷。
    ⑨G.C.Lichtenberg:里希登贝克,十八世纪德国物理学家、讽刺作家。Garrick:
加里克,十八世纪英国戏剧家、演员。
    ⑩《梁书》: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
    ⑾E.Mach:马赫,十九、二十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

    这则讲创作的物——意——笔——辞,从观察外物,到形成意境或题旨,到用笔表
达,成为文辞。这里根据“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认为看到金针度人的
绣法,即学习一些写作法,就可以直抒胸臆来写,来画,只能成为“诗窖子”,像《类
说》二六称宋王仁裕作诗万首称诗窖子,即多而不精妙。像绘画的只能成为画匠,即会
画而不能成为名家。陆机的《文赋》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勰《文心雕
龙·神思》称:“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从观察外物到形成一
个意,即主旨,意与物之间不免有距离,所谓“意不称物”。有了“意”用文辞来表达,
又怕“文不逮意”。从物到意到辞处理得恰好的,称“密则无际”;从物到意到辞有距
离的称“疏则千里”。钱先生称“意到而笔未随、气吞而笔未到”,即意能称物,故称
“意到”,“辞不逮意”,故称“笔未随”,是文辞的表达不能达意。钱先生又从心物
两端分开来讲,从观察物象到形成兴象意境,是心之事。把兴象意境写成文辞,是物之
事,即手笔的事。钱先生又引《吕览·精通》里称有人心悲,击磬时发出悲声,是木石
应与心。又引轮扁砍轮,得心应手,心应于手。工倕用手代圆规,是“指与物化”,即
手指化成圆规。这里指出怎样打破心与手的距离,即打破“文不逮意”的距离。从轮扁
砍轮得心应手里,从工倕以指画圆的指与物化里,可以看到轮扁是在长期砍轮的实践中
达到得心应手。那末要打破“文不逮意”,光靠懂得一点写作方法是不够的,要在长期
的写作实践中做到得心应手才成。钱先生称“真积力久,学化于才,熟而能巧。”即要
积累真实的实践,达到“指与物化”,熟能生巧。所谓王勃的腹稿,文同的胸有成竹,
是在胸中打草稿,在胸中做好删削增改,在胸中做好得手应心的工作,才可以立即写出。
钱先生又指出:朱熹说的:“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先是手不应心,心里想好的兴象
意境,手笔写不出来。经过写作的长期实践,做到得心应手,心里想到什么意境,手笔
能够如实表达出来,最后心与物化,心和手一致,心怎样想,手怎样写,心的灵巧完全
表现在手上。好比名演员的表现,所有灵心妙想,完全表现在肌肉中了。这就是创作达
到的很高境界了。但这里还需要心有灵心妙想,要打破“意不称物”问题。刘勰在《神
思》里曾讨论这个问题,陆机在《文赋》里也讨论过这些问题,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TOP

《谈艺录》读本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新补六①《再次韵杨明叔·引》:“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此诗人之
奇也。”天社无注②。按《后山集》卷二十三《诗话》云③:“闽士有好诗者,不用陈
语常谈,写投梅圣俞④。答书曰:‘子诗诚工、但未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尔。’”圣
俞答书似已失传,赖后山援引,方知山谷所本。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三称山谷与杨明
叔论诗此语⑤,盖南宋初人早征古而忘祖矣。《中州集》卷二引李屏山为刘西嵓诗序亦
以此为山谷诗法⑥,更无足怪。近世俄国形式主义文评家希克洛夫斯基等以为文词最易
袭故蹈常,落套刻板,故作者手眼须使熟者生,或亦曰使文者野。窃谓圣俞二语,夙悟
先觉。夫以故为新,即使熟者生也;而使文者野,亦可谓之使野者文,驱使野言,俾入
文语,纳俗于雅尔。《六一诗话》记圣俞论诗所谓“状难写之境,含不尽之意”⑦,数
百年来已熟挂谈艺者口角。而山谷、后山祖述圣俞论诗语,迄无过问者,故拈出而稍拂
拭之。抑不独修词为然,选材取境,亦复如是。歌德、诺瓦利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
雪莱、狄更斯、福楼拜、尼采、巴斯可里等皆言观事体物⑧,当以故为新,即熟见生。
(320—321页)
    《东坡题跋》卷二《题柳子厚诗》之二:“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
乃诗之病。”亦如山谷之隐取圣俞语,而专为“用事”发,似逊原语之通方也。(《钱
锺书研究》7页)     

   ①新补:《谈艺录》补订本新补宋黄庭坚诗注第六个注。
    ②天社:任渊号天社,注黄庭坚诗内集。
    ③《后山集》:宋陈师道号后山,有《后山集》二十四卷及《后山诗话》。
    ④梅圣俞:宋梅尧臣字。
    ⑤葛常之:葛立方字常之。《韵语阳秋》二十卷,主要评论诗的立意的诗话。
    ⑥《中州集》:金元好问编,十卷,选录金代人诗。
    ⑦《六一诗话》:一卷,宋欧阳修著。
    ⑧歌德:十八、十九世纪德国作家。
    诺瓦利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
    华兹华斯:十八、十九世纪英国湖畔派诗人。
    柯尔律治: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诗人。
    雪莱: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诗人。
    狄更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福楼拜: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尼采: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
    巴斯可里: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诗人。
   
    这一则是讲“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创作方法。这个创作方法,钱先生考出始见
于梅尧臣的信里,但这封信已无考,见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里提到过。“以俗为雅,
以故为新”,另一种提法是“使熟者生,使文者野”。按《南齐书·文学传论》:“习
玩为理,事久则黩,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文章怕写得平凡的
旧的。俗指庸俗,即平庸,故指陈旧。提出“新变”,即变庸俗为雅正,变陈旧为清新。
庸俗的陈旧的已经过时,人家不要看,所以要变。变庸俗为雅正,雅即正,指正确的。
变陈旧的为清新的,是新鲜的,人家就爱看。“使熟者生”,即变旧为新,大家熟悉的
是旧了,所以要变新的。“使文者野”,按《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野指乡野的质朴,史指掌史书的多闻习事而诚不足,即史文的华伪。“使文者野”
即使华伪的文辞变为诚朴。诚朴才正确,华伪才庸俗,“使文者野”,也就近于“以俗
为雅”了。钱先生从另一角度讲,“使文者野”,反过来即“使野者文”,使乡野的俗
语变为文雅,即“以俗为雅”。钱先生又指出“选材取境,亦复如是。”把庸俗的变为
雅正的,把陈旧的变为清新的,恐离不开选材取境。写作时,选取正确的新鲜的材料,
抛弃庸俗的陈旧的材料,就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取境也是这样。
    在《东坡题跋》里指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也有局限,倘为了“好奇务新,乃
诗之病。”钱先生指出,这样讲,也像黄庭坚的称引这两句话,专为“用事”发。其实
“选材取境,亦复如是”。这两句话所指,包括选材取境在内,不限于用事。因此苏轼
的话,“似逊原语之通方”,假如在用事上好奇务新,“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确有
局限。但在选材取境上“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就没有局限,如钱先生《宋诗选注》
选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
恨过江南。”注里称:“这首诗很像唐朝韦庄的《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
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是江南。’但是第三第四句那种写法,比韦庄
的后半首新鲜深细得多了。”郑文宝的诗,就属于在选材取境上比韦庄的诗新鲜深细,
所以好。.

TOP

《谈艺录》读本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郑子尹《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云①:“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逢树
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任诩东坡渡东海,
东川若到看公能。”写实尽俗,别饶姿致,余读之于心有戚戚焉。军兴而后,余往返浙、
赣、湘、桂、滇、黔间,子尹所历之境,迄今未改。形羸乃供蚤饱,肠饥不避蝇余;恕
肉无时,真如士蔚所赋②,吐食乃己,殊愧子瞻之言。每至人血我血,搀和一蚤之腹;
彼病此病,交递一蝇之身。子尹诗句尚不能尽焉。(183—184页)      
   
     ①郑子尹:郑珍字,清诗人,有《巢经巢诗抄》九卷。
    ②士尉:卞彬,南齐作家,著《蚤虱赋》:“故苇席蓬缨之间,蚤虱猥流,淫痒渭
淡,无时恕肉。”
    这里讲“写实尽俗,别饶姿致。”郑珍写一路上的经历,是写实;写经历中的苦事,
从这些苦事中,透露出这一路上人民的贫困生活,那末所谓“尽俗”,含有尽当时世俗
贫困生活的意味。写这种世俗生活,用的是当句对,所以说“别饶姿致”了。如首联的
“出衙”对“居衙”,相当于“愁事”对“异事”;次联的“逢树”对“(逢)村”,
相当于“与牛”对“(与)豕”,又同样省去一个“逢”字和“与”字,又“便停”对
“便宿”,相当于“同寝”对“同兴”,一联中有两个当句对,更为突出;三联中“昨
宵蚤”对“今宵蚤”,相当于“前路蝇”对“后路蝇”。不仅这样,钱先生写他在抗战
中,往返浙、赣、湘、桂、滇、黔的经历,郑珍所经历的境遇,迄今未改。“每至人血
我血,搀和一蚤之腹;彼病此病,交递一蝇之身。”这两句写的,又是郑珍诗中所没有
写到的,这就写出抗战中人民流离奔走所遭受的苦难。《〈谈艺录〉序》里说的:“
《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在赏析郑珍的诗里,透露出作者所
经历的忧患。.

TOP

(一二)论若即而离
谈艺录》读本
(一三)行布
  
        (1)
    新补十①、《次韵高子勉第二首》:“行布佺期近。②”天社注谓“行布”字本释
氏华严之旨③,解《楞伽经》者曰:“名者是次第行列,句者是次第安布”④,而山谷
论书画数用之。按释志磐《佛祖统纪》卷三上曰⑤:“华严所说,有圆融行布二门,行
布谓行列布措。”《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七《题明皇真如图》曰⑥:“故人物虽有
佳处,而行布无韵,此画之沉疴也。⑦”即用以论书画之例。范元实《潜溪诗眼》记山
谷言“文章必谨布置”⑧,正谓“行布”。曾季狸《艇斋诗话》记人问苏子由,何以比
韩子苍于储光羲⑨。子由答曰:“见其行针布线似之。”着语酷类,用意倘亦似耶。窃
谓“行布”之称,虽创自山谷,假诸释典,实与《文心雕龙》所谓“宅位”及“附会”
⑩,三者同出而异名耳。《章句》篇曰:“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⑾。章句在篇,如茧
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跗萼相衔,首尾一体⑿。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附会》篇曰:“附辞会义⒀,务总纲领。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
棼丝之乱。”《文镜秘府论》南卷《定位》篇亦曰⒁:“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行阵
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范元实亲炙山谷⒂,《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载其《潜溪
诗眼》发挥山谷“文章必谨布置”之旨,举少陵《赠韦见素》诗作例⒃,谓:“有如官
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定处不乱。最得正体,为布置之本。其他变体,夺乎天造,不
可以形器矣。⒄”夫“宅位”、“附会”、“布位”、“布置”,皆“行布”之别名。
然《文心》所论,只是行布之常体;《潜溪》知常体之有变矣,又仅以无物之空言了事。
兹引而申之,以竟厥绪。
    何汶《竹庄诗话》卷九引《诗事》曰:“荆公送人至清凉寺⒅,题诗壁间曰:‘断
芦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投老难堪与公别,倚岗从此望回辕。’‘看上征鞍立
寺门’之句为一篇警策。若使置之断句尤佳,惜乎在第二语耳。譬犹金玉,天下贵宝,
制以为器,须是安顿得宜,尤增其光辉。”《古诗归》卷八陆云《谷风》结句:“天地
则尔,户庭已悠”,锤伯敬评⒆:“此二语若在当中,便不见高手,不可不知”;又谢
混《游西池》起句:“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锤评:“此中二句常语,移作起便
妙”。他如卷十一谢灵运《登池上楼》、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卷十四刘孝威
《望隔墙花》,《唐诗归》卷六《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等篇评语不具举。贺子翼《诗
筏》曰⒇:“诗有极寻常语,以作发句无味,倒用作结方妙者。如郑谷《淮上别故人》
诗云(2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羌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盖题中正意,只‘君向潇湘我白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此却倒用作
结,悠然情深,令读者低徊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纪晓岚《唐人试律说》
曰(22):“陈季《湘灵鼓瑟》(23):‘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略同仲文‘曲终人
不见,江上数峰青’(24)。然钱置于篇末,故有远神,此置于联中,不过寻常好句。西
河调度(入声)之说(25),诚至论也。此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怅矣秋
风时,余临石头濑’,作发端则超妙,设在篇中则凡语。‘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
‘问我何所适,天台访石桥’,作颔联则挺拔,在结句则索然。”《瀛奎律髓》十九陈
简斋《醉中》起句(26):“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山摇落时”,纪晓岚批:“十四字
之意;妙于作起,若作对句便不及。”
    试就数例论之。倘简斋以十四字作中联,或都官以“君向”七字作起句,犹夫荆公
以“看上”七字作第二句,皆未尝不顺理成章,有当于刘彦和所谓“顺序”、“无倒置”,
范元实所谓“正体”。然而“光辉”、“超妙”、“挺拔”之致,荡然无存,不复见高
手矣(参观《管锥编》894—895页、又1198页)。即如山谷自作《和答元明黔南留别》
曰:“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
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一、二、三、四、
七、八句皆直陈,五、六句则比兴,安插其间,调剂衬映。苟五、六与一、二易地而处,
未为序倒而体乖也。然三、四而下,直陈至竟,中无疏宕转换;且云、雨、雪、风四事,
分置前后半之两处,全诗判成两截,调度失方矣。故刘范顺序正体云云,仅“行布”之
粗浅者耳。山谷标“行布”之名,初未申说。顾观其自运,且参之《诗事》、《诗归》
等评骘语,则历来名家,得于心而成于手者,固昭晰可征。因不惮烦而疏通证明之。古
人立言,往往于言中应有之义,蕴而不发,发而不尽。康德评柏拉图倡理念(27),至谓:
作者于已所言,每自知不透;他人参稽汇通,知之胜其自知,可为之钩玄抉微,谈艺者
亦足以发也。又古希腊、罗马文律以部署或配置为要义。有曰:“词意位置得当,文章
遂饶姿致。同此意也,置诸句首或句中,索然乏味,而位于句尾,则风韵出焉。”或论
欧里庇得斯悲剧中一句曰(28):“语本伦俗,而安插恰在好处,顿成伟词”,正亦言行
布调度尔。(323—326页)  
   
   ①新补十:新的黄山谷诗补注第十个注。
    ②次韵:步高荷诗韵作诗,高子勉:高荷字子勉。行布佺期近:高荷的诗在布置安
排上接近唐诗人沈佺期。
    ③任渊注,“行布”是佛教华严宗的意旨,华严宗分圆触行布二门,行布指行列布置。
    ④解《楞伽经》者曰:“名者是次第行列,句者是次第安布”。解释《楞伽经》的
说:行布是按次序排列,对句子说是按次序安排布置。
    ⑤释志磐《佛祖统纪》:宋僧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天台一宗源流。
    ⑥豫章黄先生:江西黄庭坚。《明皇真妃图》:画唐明皇太真纪子(杨贵妃)图。
    ⑦行布无韵:布置得不生动。沉疴:严重的毛病。
    ⑧范元实《潜溪诗眼》:宋范温字元实,著有《潜溪诗眼》,见郭绍虞《宋诗话辑
佚》。山谷,黄庭坚号山谷。
    ⑨曾季狸:南宋曾季狸著《艇斋诗话》一卷。苏子由:宋苏辙字子由。韩子苍:韩
驹字子苍。储光羲,唐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⑩《文心雕龙》:南北朝时梁刘勰著,讲文学和文章的理论著作。宅位:《文心雕
龙·章句》里讲,按照情理来分篇章,按照言辞来分句子。附会:又《附会》里讲练意练辞。
    ⑾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安排情理有个处所,设置言辞有个位子,指分章分句。
    ⑿跗:花萼下的花房。萼:花瓣的外部。
    ⒀附辞:调整辞语,使不杂乱。会义:安排理义,使不颠倒。⒁《文镜秘府论》:
日本僧遍照金刚结合唐代的诗论编著成的书。
    ⒂亲炙山谷:亲自接受黄庭坚的指教。
    ⒃胡仔、宋人,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⒄正体:如造房屋,
厅堂房室各有定处。变体:如造园林,有各种变化,不按照厅堂房室。
    ⒅何汶:宋人,有《竹庄诗话》二十四卷。荆公:王安石号荆公。⒆《古诗归》:
明锺惺、谭元春合编。锺惺字伯敬。下《古诗归》同。
    ⒇贺子翼《诗筏》:不详。
    (21)郑谷:晚唐诗人。
    (22)纪晓岚:清纪昀字晓岚。
    (23)陈季:盛唐诗人。
    (24)仲文:钱起字仲文,中唐诗人。
    (25)西河:清毛奇龄,号西河。调度,即安排布置。
    (26)陈简斋:宋诗人陈与义字。
    (27)康德: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念:柏拉图提出理念
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及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个别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
    (28)欧里庇得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这一则讲行布,钱先生考出行布这一辞是从佛经来的,佛经《楞迦经》里有对行布
的解释。行布即排行布置。行布可以指画里的人物安排是否得当。范温讲诗文的布置,
即行布。他在《潜溪诗眼》里举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开头说:“‘绔袴不
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耳。”即下文“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萧
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故已有诗矣。”这里讲开头点
明题旨:“儒冠多误身”。下面一段讲“儒冠”,一段讲“误身”,紧密联系。“然必
言其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指接下来说: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然宰相职存荐贤,不当徒
爱人而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果不能荐贤则去之可
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又将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必有迟迟不
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
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是则可以相忘于江湖矣,故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终焉。”范温对这首诗的布置,作了这样细致的说明,这就是行布,他称为正体。但诗
并不都是这样写的,那他称为变体。如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
首诗全诗主旨在末两句,但开头四句与结末两句的关系,在若有若无之间。与前一首的
紧密联系不同。这又是一种结构,全诗先提出三个引兴句,引出“擒贼先擒王”来,隐
寓“岂在多杀伤”意,在末句点明。上一首是叙事诗的行布,下一首是抒怀诗的行布。
这是两种不同体裁的不同布置。
    钱先生又引《古诗归》举陆云《谷风》结句:“天地则尔,户庭已悠。”按这诗作:
“闲居外物,静言乐幽,绳枢增结,瓮牖绸缪。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尔,户庭
已悠。”这诗写幽居之乐,虽则贫困,用绳子作门枢,用瓮口作窗,但看到春天的和煦,
秋天的清爽,天地是这样,在户庭里已悠然自得。这个结尾,从上文的讲春和秋来,所
以放在结末才好。又引谢混《游西池》起句:“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这首诗从
蟋蟀唱和劳者歌里引出“有来起不疾,良游常蹉跎”,接下来自然写到游西池的所见了。
这个开头起到引发作用,所以放在开头好。倘放在中间,就失去作用了。钱先生又称
《唐诗归》的《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的评语,诗作:“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
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锺云:“第三四句他人便用此作起句矣,一换过,便不见手
段。”又“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按这首诗,写贺知
章辞官回乡修道,开头“遗荣”写辞官,“入道”点明。次联“岂不”句指“遗荣”,
“高尚心”指“入道。”后半首“得秘要”和“方外”指入道,“群僚”“青门饯”指
“遗荣”,结合得紧密。对唐玄宗说,“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更为突出。所以
锺批认为“他人便因此作起句矣。”但一换,对“遗荣期入道”的笼罩全篇就破坏了,
所以“便不见手段”了。
    钱先生又结合绝句诗来发挥行布的作用。指出王安石的诗,“看上征鞍立寺门”是
一篇中的警句,倘把这句作为结尾,作“断芦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立在寺
门前,看友人上征鞍而去,背景有洲渚的断芦,野地的荠花,好像还有不尽的余味可供
体会。今把“倚岗从此望回辕”作结尾,点明在望他回来,已经点破了,余味就差了。
再像郑谷诗,在傍晚的数声羌笛中,“君向潇湘我向秦”,写出客中作别,似有无限情
意含蓄在内,所以好。倘把“君向潇湘我向秦”,跟首句对调一下,作“数声羌笛离亭
晚,扬子江头杨柳春。”那末在离别的时候,看到满目的杨柳春光,变成在赞赏春光,
没有什么离情别绪,情调完全不同了。钱先生又引试律作例。如同样写《湘灵鼓瑟》,
陈季的“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用月白山青来陪衬弹瑟的音调,跟钱起的“曲终
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用江上峰青来做陪衬,意境相似。但钱起放在篇末。
    就有余味。陈季放在篇中,下接“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就破坏了有余不尽
的意味。又陈与义《醉中》:“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山摇落时。两手尚堪杯酒用,
寸心唯是鬓毛知。嵇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
悲。”这首诗的首联是一篇之意,“醉中今古兴亡事”这里的“今”即指北宋的灭亡,
所以“茫茫远望不胜悲”,首尾呼应。因此只能两手持杯消愁,愁到发白,又和醉中相
应。所以“醉中”十四字放在首联才显得突出,放在诗中就不显了。钱先生又引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认为“作发端则超妙”。
这诗写谢朓在荆州随王府,被长史王秀之所嫉。他这次出使到京城金陵去,在长江中航
行,所以“大江流日夜”写眼前所见。
    “客心悲未央”,想到受人嫉妒,所以心悲。这个开头又跟结尾相呼应:“寄言罻
罗(张网捕鸟)者,廖廓已高翔。”即对嫉害他的人说的。这个开头不能放到中间去。
    (2)
    《国朝诗别裁》卷一六梁佩兰《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
五律发端云①:“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沈德潜批语:“以中间语作起步,倍见
其超。”即谓其能变“行布”之“常体”也。(《钱锺书研究》8页)     
   ①《国朝诗别裁》三十六卷,清沈德潜选编。
    梁佩兰诗:“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海填精卫恨,
天坠杞人忧。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沈德潜评:“以中间语作起步,倍见其超,
此秘唐人后罕寻得者。”按这首诗是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时写的。陈元
孝,是清陈恭尹字。恭尹有独漉堂。恭尹父陈邦彦,明永明王时官兵科给事中,起兵与
陈子壮攻广州,兵败被杀。梁佩兰这首诗,感陈邦彦的殉国。照这首诗看,应该从“海
填”“天坠”开头,下接“黑夜”“悲风”一联,再接“至今”“洒作”一联,归到
“一片”“空来”一联。今把“至今”一联作开头,更能激动读者,是安排得好,是讲
究“行布”的,“行布”见上。这首诗写亡明之痛,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初版本里
选了,后来怕触犯清廷之忌,把它删了。故今商务本《清诗别裁》里没有这首诗。.

TOP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一五)设想与同感
  
    夫伟长之“思如水流”①,少陵之“忧若山来”②,赵嘏之“愁抵出重叠”③,李
颀或李群玉之“愁量海深浅”④,诗家此制,为例繁多。象物宜以拟衷曲,虽情景兼到,
而内外仍判。只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故仅言我心如山水境,而
不知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严铁桥《全汉文》卷三十九载刘向《别录》
云⑤:“人民蚤虱,多则地痒,凿山钻石则地痛。”此与《东观汉记》载马援上书⑥,
论击山贼,“须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必剃之荡之”,《论衡·解除篇》谓⑦
“民居地上,犹蚤虱贼人肌肤”,皆不过设身处地,悬拟之词。并非真谓土皮石骨,能
知有感。试以刘更生所谓“地痛”,较之孟东野《杏殇》诗所云:“踏地恐土痛,损彼
芳树根。此诚天不知,剪弃我子孙。”彼只设想,此乃同感,境界迥异。要须流连光景,
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派,故物仍在
我身外,可对而赏观;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论语·雍也》篇孔子
论“知者动”,故“乐水”,“仁者静”,故“乐山”。于游山玩水之旨,最为直凑单
微。仁者知者于山静水动中,见仁见智,彼此有合,故乐。然山之静非即仁,水之动非
即智,彼此仍分,故可得而乐。外物异体,与吾身心合而仍离,可乐在此,乐不能极亦
在此,饮食男女皆然。无假他物,自乐其乐,事理所不许,即回味意淫,亦必心造一外
境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七十二《山川颂》虽未引《论语》此节⑧,实即扩充其意;
惜理解未深,徒事铺比,且指在修身砺节,无关赏心乐事。戴逵《山水两赞》亦乏游目
怡神之趣⑨。董相引《诗经》“节彼南山”,《论语》“逝者如斯”,颇可借作申说。
夫山似师尹⑩,水比逝者,物与人之间,有待牵合,境界止于比拟。若乐山乐水,则物
中见我,内既通连,无俟外人之捉置一处。按孔子甚有得于水,故舍《论语》所载乐水
叹逝之外,《孟子·离娄章》徐子道孔子语曰:“水哉水哉。”⑾《宗镜录》卷十本刘
湛“庄子藏山、仲尼临川语”⑿,说孔子叹逝水事,颇有佳谛。《子华子·执中》篇曰
⒀:“观流水者,与水俱流,其目运而心逝者欤。”几微悟妙,真道得此境出者矣。若
以死物看作活,静物看成动,譬之:“山开云吐气,风愤浪生花”,梁朱记室《送别不
及》诗⒁。“塔势涌出”⒂,“江流合抱”⒃,“峰能吐月”⒄,“波欲蹴天”⒅,
“一水护田以绕绿,两山排闼而送青⒆”,此类例句,开卷即是。然只是无生者如人忽
有生,尚非无情者与人竟有情,乃不动者忽自动,非无感者解同感,此中仍有差异也。
更如“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诚情景相发,顾
情微景渺,几乎超越迹象,自是宜诗而不宜画者。“意俱迟”之“迟”,乃时间中事,
本非空间艺术如画者所易曲达。且“不竞”“不极”,词若缺负未足,而意则充实有余;
犹夫“无极而太极”⒇、“无声胜有声”(21),似为有之反,而即有之充类至尽。此尤
文字语言之特长,非他艺所可几及。(53—54页)  
   
   ①伟长:三国魏徐靬字。徐靬《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②少陵: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终南,
山名,故称“忧若山来”。
    ③赵嘏:唐诗人,诗:“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闲愁一倍多。”
    ④李群玉(一作李颀)《雨夜虽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⑤严铁桥:清严可均字。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七卷。刘
向:本名更生,汉代作家,撰有《别录》一卷。
    ⑥《东观汉记》:汉刘珍等撰,二十四卷。
    ⑦《论衡》:汉代哲学家王充撰,三十卷。
    ⑧《春秋繁露》:汉代儒家董仲舒撰,十七卷。曾任江都相,又称董相。卷十六
《山川颂》:“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
化者。赴千仞之壑石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因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
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即指修身砺节。
    ⑨《山赞》:“曰仁奚乐,惟兹此寿。”《水赞》:“水德淡中,泉玄内镜。”不
讲欣赏山水。
    ⑩师尹:《诗经·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指赫赫有名的周太师尹氏。
    ⑾徐子:孟子弟子徐辟。
    ⑿《宗镜录》:吴越永明寺延寿禅师撰佛书,一百卷。刘湛:南北朝宋人。《庄子
·大宗师》:“藏山于泽”。《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⒀《子华子》:春秋时人程本撰,十卷。
    ⒁朱记室:梁人,名字不详。此诗题为《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诗》。
    ⒂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
    ⒃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
    ⒄杜甫《月》:“四更山吐月。”
    ⒅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腾波触天。”
    ⒆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⒇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21)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则主要是论述有性灵的作家与无生命无知觉的山水之间,感情的交流与融合,
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作家写景的问题。无论徐靬的“思如水流”,杜甫的“忧若山来”,
赵嘏的“愁抵山重叠”,李群玉的“愁量海深浅”,还只是以水流喻思念之久远,以高
山重叠喻忧愁之深重,以海之深浅量愁之多少,把不易捉摸的、抽象的思念和忧愁之情,
加以夸张和形象,用喻中之景,烘托出一种永无穷尽、沉重深远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
“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的写法,所以“仅言我心如山水境”。
    刘向《别录》说的“地痒”、“地痛”,孟郊的“踏地恐土痛”等,是作家“设身
处地”之词:人民居于地上,如蚤虱养于身上,凿山穿石犹如刺裂己身,所以会有地之
痛痒的设想,并不是真的认为“土皮石骨,能知有感”,以己身喻物,虽体异而性通。
因为物与我既然相互依存,没有泯灭,那么,“物仍在我身外”,便可面对观赏;物与
我之情已契合,那么,物就如同我的情怀,可以互相融合。但物与我终究异体,虽能与
我心合,终究不是一回事,正如孔子所说:聪明人乐水,爱活动;仁人乐山,爱沉静。
这说明人的性情与自然山水的关联与相通,即于物中能看到自我,或知道“山水境亦自
有其心”,有待于我的心为之映发,游山玩水的意义在这里,作家触景生情,情景相发
的道理也在这里。
    程本说:“观流水者,与水俱流”,不是说眼睛跟着运动,而是说心在流逝,所以
能把“死物看作活,静物看成动”,如朱记室“山开云吐气,风愤浪生花”,是写无生
命之物犹如常人,忽然有了生命,山可开合,云能吐气,风竟发怒,浪会生花,使无情
者有情,不动者自动,以与有性灵的心互相感发。再如,谢朓《和宋记室省中诗》:
“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太阳已经下山了,可是飞鸟不知道疲倦,飞得更远了,
诗人触景生情,一种寂寞忧郁之感到了无法言状的程度。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这是诗人目见的江亭之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他看云无心出山,鸟倦飞知还,联想到自己的无心出山,终于倦飞知
还了,杜甫更是淡然物外,水流不竞,而心也不竞,云不流动,意亦俱迟。谢杜四句皆
情景相发,情虽在心,触景而发。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落日飞鸟远”可以入画,而另
外几句,只能靠文字表达。文字虽说“水流心不竞”,“忧来不可极”,讲的是“不竞”
“不极”,但“心“和“忧”的表达都是充实的。这正如“无极而太极”,从“无极”
产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分以前的一团元气,这个元气是从更早的“无极”来。
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奏乐时突然停止是“无声”,“无声”从“有声”来,更可体
味,所以“胜有声”,即从“不竞”“不极”中体会列“心”和“忧”感受深切的意思。.

TOP

《谈艺录》读本
(一六)写景手法
  
   少陵以流水与不竞之心相融贯①。然画家口号曰:“靠山不靠水”;盖水本最难状,
必杂山石为波浪,以鳞介作点缀,不足于水,假物得姿。见北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二
《书孙白画水图》②。是以方干《庐阜山人画水》诗曰③:“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
难君得名。”况求画水中不竞之心哉。飞卿生山水画大盛之世,即目有会,浅山含笑④,
云根石色,与人心消息相通,其在六法⑤,为用不可胜言。北宋画师郭熙《林泉高致集》
第一篇《山水训》于此意阐发尤详⑥,有曰:“身即山水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烟云连绵,
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云
云。后来沈颢《画塵》亦曰:“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见
《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四引⑦。(54—55页)
      
    ①唐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②董逌(yéu由),字彦远。精鉴赏,著有《广川画跋》六卷。
    ③方干:晚唐诗人。
    ④见温庭筠《晚归曲》:“湖西山浅似相笑。”
    ⑤六法: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
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⑥郭熙著有《林泉高致集》六篇。
    ⑦沈颢,清代画家。《佩文斋书画谱》,清康熙编定一百卷。

    这里讲创作,有两种:一种是理趣,从景物中联系情思,在情思中说出一种道理。
这种道理不是抽象的,是和景物结合的。如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水流得缓,使人的心思停止争竞。云停着不流动,使人的意念也活动得迟缓了。人在争
竞中,心意用在争竞上,到了自然界里,忘掉了争竞。说明厌倦竞争的生活,到大自然
中去可以得到心情安定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抽象地说出来的,是从水的缓缓流动,云
的停止不动中使心里忘掉争竞中悟出来的。又如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
无私。”看到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这个道
理不是抽象地说的,是从江山花柳的供人欣赏中悟出来的。这样结合景物来说明一个道
理,可称为“理趣”。是从景物中见理,是诗的。
    这里又讲到温庭筠《晚归曲》:“湖西山浅似相笑。”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写
出春山的形象。诗人把山看成有生命的,看成山的情意,像郭熙说的,把山看作美人,
春山如美人淡妆而笑,夏山如美人浓妆而艳丽,秋山明净如美人的明妆,冬山惨淡如睡
美人。这样拟人化是一种写法。如李白《敬亭独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
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把山当作朋友,他看山看不厌,认为山看他也看不厌,
所以称“相看两不厌”了。这首诗也是拟人化,把山当作朋友,才写出这样的诗来。再
有一种写法,把自然和人相对来写,如郭熙的《山水训》:“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草木繁阴,人坦坦”等,上句写山景,下句写人的情绪,景物和人的情绪相结合。
又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入蜀已两年,
看到丛菊两度开花,故称“丛菊两开”。见菊花开而洒泪,这正如杜甫《春望》:“感
时花溅泪”,为感世乱而见花洒泪。“他日”,往日,指过去。“丛菊两开”写景物,
“他日泪”,写自己的感触。
    “孤舟”,杜甫随身有“孤舟”,写景物;“一系故园心”,心系故乡,想坐孤舟
回故乡。“一系故园心”,写自己的感触。这就是写景物和人的情思的结合。
    这里还提到画水,指出“水本最难状,必杂山石为波浪,以鳞介作点缀,不足于水,
假物得姿。”即画水时,要画石,水激石起,有波浪才好画,借石来画出水的各种姿态。
写水也这样。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里写水,先写“乱石崩云”,再写水拍打乱石,卷起千堆雪,才成为惊涛。再像杜甫
《渼陂行》写坐船游湖:“沉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
无极终南黑。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沉竿”两句是倒装。船在湖中摇动,先写近岸水面有“菱叶荷花净如拭”,在水
里,所以菱叶荷花干净如拭了。再摇到湖的中流,水深了,所以“沉竿续缦深莫测”了。
到了中流,湖水浩渺像海水那样清,渤澥指海水。终南山倒映在水里,“下归无极终南
黑”。水深,所以山影黑了。半湖以南纯是山的倒影,山影在水波动定间;袅窕指摇动,
冲融指水波平定。这里写水,有用山的倒影来写的,有用菱叶荷花作陪衬的,所谓“假
物得姿”。.

TOP

《谈艺录》读本
(一七)写水中倒影
  
    (元遗山诗)《泛舟大明湖》①:“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按看水
中山影,诗家常语,如张子野《题西溪无相院》②:“浮萍破处见山影”,或翁灵舒
《野望》③:“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遗山拈出“更佳”,则道破人人
意中所有矣。《老残游记》第二回所谓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大明湖里,比上头的千
佛山还要好看。”达文齐尝识其事⑤:“镜中所映画图,似较镜外所见为佳,何以故?”
窃谓斯语足供谈艺持“反映论”者之参悟也。又按古诗文写陆上景物倒映水中,如《全
唐文》卷一百五十六谢偃《影赋》⑥:“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
崖底天迥,浪中霞起”;少陵《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
冥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或《渼陂西南台》:“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窦痒《金山行》:“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乃知水上有楼台,却从波中看
启闭”;已工于体物穷形。而刻划细致,要推储光羲《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
“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前二句分别言水中动物似亦
居山上,而山上动物似亦行水中,后二句分别言水中植物似亦生山上,而山上植物似亦
浮水中,既能易地而处,仍复同居相安。钱牧斋《初学集》卷十七⑦《姚叔祥过明发堂
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第十三首自注:“余最喜杨无补诗‘闲鱼食叶如游树,高柳眠阴
半在池’”;盖柳影映池,闲鱼遂“如游树”,手眼正同“鸟兽游清泠”、“薜荔波中
轻”,而关合流动,非徒排比铺列矣。潘次耕耒《遂初堂诗集》卷八《题可帆亭》⑧:
“鱼游天上餐云影,树倒波心濯练光”,似仿此。参观《元诗选》三集杨敬德《临湖亭》
⑨:“鱼在山中泳,花从天上开”;王铎《拟山园初集》七言律卷四《水花影》⑩:
“波面波心流蛱蝶,树头树底浴鸳鸯”;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卷四《园居杂咏》之二
⑾:“水净顿无体,素鲔如游空。俯视见春鸟,时翻藻荇中。”十七世纪法国名篇尝写
河明如镜⑿,摄映万象,天与地在水中会合,鱼如飞而上树,鸟如游而可钓。(483—4
84页)
    
   ①元遗山: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诗人。撰《遗山集》四十卷。
    ②张子野:张先字,宋词人,有《安陆集》一卷。
    ③翁灵舒:翁卷字。宋诗人,四灵派之一。撰《西岩集》一卷。
    ④《老残游记》:小说名,清刘鹗撰,凡二十回。
    ⑤达文齐:今译作达芬奇,十五、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力学家、工程师。
    ⑥《全唐文》:一千卷,清嘉庆十九年敕编。
    ⑦钱牧斋:钱谦益号,清学者,撰《初学集》一百十卷。
    ⑧《遂初堂诗集》:潘耒,字次耕,撰诗集十五卷。
    ⑨《元诗选》:清顾嗣立编,共三集,一百十卷。⑩王铎:字觉斯,明人。撰《拟
山园初集》二十二卷。
    ⑾阮大铖:号圆海,依附魏忠贤,名列逆党,撰《咏怀堂诗集》四卷。
    ⑿指阿贝尔·德·赛里希的作品。

    这一节讲水中倒映景物的奇特景象,属于写景。张先的词句“浮萍破处见山影”,
写水中倒影只说“见山影”,并不突出,好在“浮萍破处”才见;翁卷的“忽于水底见
青山”,写“见青山”也不突出,好在“忽于水底见”。这两句的好处,皆在写出一种
情景来,好在情景中见。元好问的诗不是这样,他写出水中倒影的的美好,即水中的山
影,成了“一堆苍烟收不起”,比上两句更进一步作了比喻了。《老残游记》里说倒影
比真山更好看。谢偃的《影赋》,具体写出水中倒影的美好。写出水中倒影的天显得高
远,水中倒影的云彩如霞起。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动影”写山影在水中动摇,“袅窕”状动摇的样子。“冲融”指水波平定。这句指水
波的忽起忽平,造成山影的忽动忽静。又《渼陂西南台》:“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终南山的翠色倒映水中,由于水波的荡漾,好像山翠也在磨动那样。白阁倒影水中,上
下颠倒了。窦痒的“万状分明光似洗”,倒影在水中的万象更显得有光彩而似洗的明净
了。
    钱先生在这里推重储光羲的诗,因为他从倒影中写出奇异的景象,开出一种新的写
法。因为山的倒影水中,所以水中动物似亦居山上,水中植物似亦生山上。因为山上的
物象倒影水中,所以山上动物似亦行水中,山上的植物似亦浮水中。后来杨无补写的鱼
如游树,柳眠在池;潘耒写的鱼游天上,树倒波心;杨敬德的鱼泳山中,花开天上;王
铎的波流蛱蝶,树浴鸳鸯;阮大铖的素鲔游空,鸟翻荇藻,都像储光羲写的,所以钱先
生特别推重储光羲写水中倒影的诗。.

TOP

《谈艺录》读本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譬
如秦晋世寻干戈,竟结婚姻①;胡越天限南北,可为肝胆②。然此事俪白配黄,煞费安
排,有若五雀六燕,易一始等。见《九章算术》卷八③。亦须挹彼注兹,以求铢称两敌
④,庶免骥左驽右之并驾、凫短鹤长之对立。先获一句,久而成联者有之。贾浪仙: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⑤”。晏元献: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⑥,《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谓
始得上句,弥年无对,王君玉为足成之⑦。戴石屏:“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⑧,
《归田诗话》卷中谓初见夕照映山得下句,欲对不惬,后睹雨霁行潦得上句,始相称⑨。
《中兴群公吟稿》戊二,又袁选《石屏续集》三均有一诗题,略云:“赵用父问近诗,
因举‘今古一凭栏、夕阳山外山’两句,未得对。用父以‘利名双转毂’对上句,刘叔
安以‘浮世梦中梦’对下句,遂足成篇。仆终未惬意,都下会范鸣道,以‘春水渡傍渡’
为对,当时未觉此语为奇。江东夏潦无行路,逐处打渡而行,溧水界上,一渡复一渡,
时夕阳在山,分明写出此一联诗景。恨不得与鸣道共赏之。”诗曰:“世事真如梦,人
生不肯闲。利名双转毂,今古一凭栏。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吟边思小范,共把此
诗看。”则此联非石屏自得,瞿氏说误。诗题言以刘叔安句足成篇,而诗乃曰:“吟边
思小范”,则是成篇以后,至是方改为定本也。马金辑《石屏诗集》卷四载此诗,尽削
其题,仅取诗首二字,标曰:《世事》,则小范不知所指矣。又按马辑诗集卷三《风雨
无聊中揽镜有感》五律后有石屏识语,称道其侄孙之佳句云:“春水绿平野,夕阳红半
山”,则此联机杼早已透露。观《风雨无聊》一律前后诸诗,当作于壬寅,为理宗淳祐
二年;《世事》一律后即《改元口号》,更后《悼侄孙》诗跋中,明署宝祐三年,则
《世事》当作于淳祐十二年。石屏自称出陆放翁门下,放翁《老学菴笔记》卷四载法云
长老戏仿程公辟体得句曰:“行到寺中寺,坐观山外山。”典型犹在,何至不能属对。
窃疑石屏耻盗其侄孙句,遂作此狡狯,幻出一段故实,宁归功于范鸣道,而置“春水、
夕阳”之先例勿道耳。瞿氏或见赵汝腾作石屏诗序,记石屏自云:“作诗不论迟速,每
一得句,必经年成篇”,又隐约闻此诗原题之言,遽加附会。《宋诗纪事》卷六十三采
《归田诗话》,不据《石屏续集》驳正,亦为阔略。石屏侄孙昺 《东野农歌集》有《自
武林还家由剡中》云:“野渡浅深水,夕阳高下山”,《抵池阳泊齐山》云:“涨水渺
弥春雨后,远山重叠夕阳时”,然则戴氏有传家句法矣。(185—186页)
   
  ①春秋时秦、晋二国有几次战争,如秦晋韩之战,秦晋殽之战等。秦晋又世为婚姻。
    ②胡在北,越在南,相隔极远。作为对偶,喻关系密切。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③《九章算术》八《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秤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
一燕交而外,衡适平。”把五雀六燕放在天平的两头,五雀重。把其中的一雀与一燕对
调,天平就平了。《九章算术》九卷,有《永乐大典》本。
    ④铢称两敌:铢和铢相称,两和两相对,即分量相当。二十四铢为一两。
    ⑤《唐才子传》称贾岛字浪仙。《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
不赏,归卧故山秋。”
    ⑥晏殊《浣溪沙》词。
    ⑦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复斋漫录》称王琪字君玉足成下句。
    ⑧南宋戴复古有《石屏集》六卷。
    ⑨明人瞿佑《归田诗话》三卷。

    这里讲律诗的对仗。刘勰《文心雕龙·丽辞》里讲对仗,分为四对:“言对为易,
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指不用事的对仗,事对指用事的对仗,正对指
事异义同的对仗,反对指理殊趣合的对仗。钱先生在这里提出“‘不类为类’的对仗”。
“不类为类”即对仗两句写的事物不是同类的,却配成对仗又是相类的。好比“撮合语
言,配成眷属”。男女结成夫妇,就男女异性说是不类,配成眷属又是相类的。刘勰说
的“理殊”即不类,趣合”即相类,这才是好的对仗。对仗的相配,又好像天平上称物,
要轻重相称才好,否则一高一低就配不好。贾岛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用
“潭”和“树”相对,不是同类事物,是不类;用“影”和“身”相对,又是相类的。
晏殊用“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对“燕”,不是同类的,但“燕归来”对
“花落去”又是相称的。这是讲对仗要以不类为类。
    钱先生又考证戴复古《世事》一联:“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认为戴复古
《风雨无聊》一首作于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世事》一律后即《改元口号》,理
宗改淳祐年号为宝祐,在1253年,则《世事》当作于淳祐十二年(1252)。他在《风雨
无聊》诗后已称赞侄孙槃的佳句:“春山绿平野,夕阳红半山。”那他的“春水”一联
实是模仿他侄孙的一联。他为了掩盖他模仿的痕迹,故意构造注文中所讲的一段故事。
钱先生的考证极为详实可信。再看“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似不如“春水绿平野,
夕阳红半山”,因为“红”“绿”两字色彩鲜明。又“夕阳红半山”比较自然,似胜于
“夕阳山外山”。.

TOP

《谈艺录》读本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此则(指上一节)似朱起求欢,旷日经时,必得请于氤氲大使,好事方谐①。否则
句佳而对不称,东坡《答孔毅父》诗所谓:“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②
谢女嫁王郎③,麻胡配菩萨④,心有遗憾终身者矣。作者殊列,诗律弥苛,故曲折其句
法以自困,密叠其字眼以自缚,而终之因难见巧,由险出奇,牵合以成的对。例若《诗
苑类格》所举“回文”、“连绵”、“双拟”、“隔句”四格⑤。此似选婿甚严,索聘
奇昂,然倘得良媒,为寻灵匹,鸳社待阙,鹊桥可填,未遽踏地唤天作老女也。欧公
《六一诗话》论韩退之“信倔强⑥。作古诗,得韵宽则溢出,得韵窄则愈险愈奇。如善
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
⑦”窃谓诗人矜胜,非特古体押韵如是,即近体作对亦复如是。因窄见工,固小道恐泥,
每同字戏;然初意或欲陈样翻新,不肯袭常蹈故,用心自可取也。古名家集中,几无不
有此。如太白《子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⑧;元微之《送岭南崔
侍御》:“火布垢尘须火浣,木棉温软当棉衣。桄榔面碜槟榔涩,海气常昏海日微”⑨;
又《三兄以白角巾寄遗》:“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
    周太《赠李裕先辈》:“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⑩”殆难备举。(18
6—187页)   

  ①朱起:宋陶穀《清异录》中人物。他爱上伯氏虞部家女妓宠宠,精神恍惚,后得
青巾仙相助,相合十五年,宠宠病死。氤氲大使:传说中的媒妁之神。陶穀《清异录·
仙宗》:“(朱)起再拜,以宠事诉,青巾笑曰:‘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
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涵芬楼排印本《说郛》
卷六十一)
    ②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王
注:“集古诗,前古未有,王介甫盛为之,多者数十韵。鸿鹄不可与家鸡为对,犹古人
诗句有美恶工拙,其初各有思考,岂可混为一律邪?”
    ③《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
说(悦)。”指谢女看不起她的丈夫。
    ④宋曾慥《高斋漫录》:成郎中“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
女如菩萨,乃嫁一麻胡!’”
    ⑤宋李淑《诗苑类格》已佚,见《诗人玉屑》七引。回文,如‘“情新因意得,意
得逐情新’是也”。有倒用词语。连绵,“‘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残河指银
河,银河与初月相连接,故称连绵。coc2双拟,“‘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
一句以新月比眉,认为眉胜新月,一句以花比脸,认为脸胜花。两句用两个比喻。隔句,
如“‘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是隔句为对。
    ⑥欧阳修《六一诗话》。
    ⑦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⑧李白诗。三巴,指四川旧巴郡、巴东郡、巴西郡。
    ⑨元稹诗。火布,火浣布,石棉织成的布,在火中一烧可使布洁白。桄榔面:桄榔
树中有屑如面,可食。碜(chěn):杂有沙子。又《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
感叹》:“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白角巾,裹头用故称冠,白发的白胜
过冠色的白。白角巾上当有银钉,比颔下白须少。颔中银指颔下白须。
    ⑩周太朴诗:金马门,汉宫门前有铜马的,称金马门。芸香阁:唐朝京中藏秘书处
称芸香阁,亦称芸阁。芸香可以防蠹。

    这里也讲对仗,有集句诗的对仗,有近体诗的对仗,又讲韩愈的用韵,总之是讲对
仗或用韵的因难见巧。集句诗是集古人的诗句作诗,集古人的诗句作对。王安石写了不
少集句诗。集句诗是将古人的诗句构成一首诗,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像自己写的一样。
集句诗的对偶要对得恰好,好比鸿鹄配家鸡就配不上,不成为好对。如王安石《老人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杜甫《贫交行》),当面输心背面笑(杜甫《莫相疑行》)。”上
句用两“手”字,下句用两“面”字,对得工。这里引《诗苑类格》的讲回文:“情新
因意得,意得逐情新”,还不如倒读苏轼《题金山寺回文体》:“潮随暗浪雪山倾,远
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这首诗就是完全可以倒读的回文体。中间两联,
不论顺读或倒读,对得都很工。
    这里又谈到宽韵窄韵的因难见巧。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余独爱其(指韩愈的)
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
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
《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按《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用七阳韵。七阳韵中的
字比较多,称宽韵。但像“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城”字是“八庚’韵。“岁
时未云几,浩浩观湖江。”“江”字是三江韵。“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停”
用九青韵。“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
    “童”是一东韵。“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龙”是二冬韵。洪迈《容斋四
笔》曰:“退之《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凡百四十句,杂用东、冬、江、阳、庚、
青六韵。”论者认为这六韵,古韵有可以相通的,韩愈按照古韵来押韵。这是碰到宽韵,
泛入旁韵。又《病中赠张十八》用三江韵,三江韵字数少,称窄韵。如“扶几导之言,
曲节初摐摐。”“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用“摐摐”指撞击声。用“杠”指旗杆,
即用难字押韵,因难见巧。说明韩愈用韵的特点,跟一般人不同。
    这里又提到近体诗的对仗,如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用三
个“一”字对三个“三”字,对得工切。如元稹的“火布垢尘须火浣,木棉温软当棉衣”,
上句两个“火”字,下句两个“棉”字,是交错相对。“桄榔面碜槟榔涩,海气常昏海
日微”,上句两“榔”字,与下句两“海”字交错相对。“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
颔中银”,上句两“白”字,对下句两“银”字。周太朴诗:“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
芸香阁上香”,上句用三“马”字,对下句三“香”字,都是“因窄见工”。.

TOP

《谈艺录》读本
(二○)避免词意重出
  
   夫一家诗集中词意重出屡见,藉此知人,固征其念兹在兹,言之谆谆,而谈艺则每
嫌其事料俭而心思窘,不能新变,几于自相蹈袭。黄梨洲《明文授读》卷二十周容《复
许有介书》云①:“何以读君一首而辄得数十首以后,读君一过而如己数十过之余,曷
故也。古人著述足以传久不朽者,大约有三。一曰避。使龙而日见形于人,亦豢矣。使
人而日餐江瑶柱,亦饫矣。故读数首而不得其所守之字,读数十首而不得其所守之律,
读数十百首而不得其所守之体。陆生曰:‘数见不鲜’②;可以悟所避矣。”陈眉公
《晚香堂小品》卷十二《汪希伯诗序》云③:“吾辈诗文无别法,最忌思路太熟耳。昔
王元美论艺④,止拈《易》所云:‘日新之谓盛德’。余进而笑曰:孙兴公不云乎⑤:
‘今日之迹复陈矣’。故川上之叹,不曰‘来者’,而曰‘逝者’⑥。天马抛栈,神鹰
掣鞲,英雄轻故乡,圣人无死地⑦;彼于向来熟处,步步求离,刻刻不住。右军万字各
异⑧,杜少陵诗无一篇雷同;是两公者非特他人路不由,即自己思路亦一往不再往”
(参观《管锥编》1199页增订论“陈言’与“割爱”)。皆快论隽语,欲诗人遣词命意,
如蘧庐之一宿不再宿⑨、阿疭国之一见不再见⑩。虽陈义过卓,然作者固当仰高山而心
向往也。尝试论之。一首之中,字句改易,后来居上,定本独传,然往往初稿同留天壤,
有若良工示璞、巧妇留针线迹者。如少陵《曲江对酒》之“桃花细逐杨花落”,原作
“桃花欲共杨花语”,是也。一集之中,语意屡见,亦仿佛斟酌推敲,再三尝试以至于
至善,不啻一首之有草稿与定本。特数篇题目各异,语得并存,勿同一首涂逭之后,存
一而舍其余耳。如少陵《奉寄郑少尹审》云:“社稷缠妖气,乾坤送老儒。百年同弃物,
万国尽穷途”;《野望》云:“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大暦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云:“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江汉》云: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客亭》云:“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旅夜书
怀》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语意相近或竟相同,而《江汉》、《客亭》、
《旅夜书怀》中句毫发无憾,波澜老成;则视他三首中句为此三首中句之草创或试笔,
亦无伤耳。吴淡川《南野堂笔记》⑾卷一尝谓少陵“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即将“重阳
独酌杯中酒,卧病起登江上台”二句“衍为一篇”,正复有见于此。试取斯类诸篇汇观,
宛若睹一篇之先后数番改稿,惨淡经营,再接再励,而非百发百中焉。(397—398页)   

  ①黄犁洲:黄宗羲号,选有《明文授读》六十二卷。周容,明诸生。
    ②陆生:《史记·陆贾传》,贾称“数见不鲜”。见的次数多了,就不新鲜,遭人讨厌了。
    ③陈眉公:陈继儒号。
    ④王元美:王世贞字。
    ⑤孙兴公:孙绰字。
    ⑥川上之叹:《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⑦天马抛栈:栈,栈豆,马房豆料,驽马恋栈豆,天马抛弃栈豆跑了。神鹰掣鞲:
神鹰拉断皮带飞去。圣人无死地:圣人到处行道,不停留在一地,故没有一定的死处。
    ⑧右军万字各异:王羲之做右军将军。他写《兰亭集序》中有不少“之”字,写法
有变化,不相同。“万字各异”是夸张说法。
    ⑨蘧庐:旅舍。《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
久处。”
    ⑩阿疭(chù畜)国:阿疭佛国,见《阿疭佛国经》二卷,支娄迦谶译。
    ⑾吴淡川:清吴文溥字,著《南野堂笔记》十二卷。

    这一则讲一家诗集中的词意避免重复。陆机《文赋》说:“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
于未振”。即别人用过的词意不再用,要创造别人没有用过的。别人用过的辞,如比喻,
用花比美人,前人已经用得多了,再用就没有意味了。用意也这样。这里指出一家的诗,
自己用过的辞意,最好也避免不用。《管锥编》1198页:陆机《文赋》:“必所拟之不
殊,乃暗合乎曩篇;虽杼柚于予怀,怵他人之吾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钱先生称:“若侔色揣称,自出心裁,而成章之后,忽睹其冥契‘他人’亦即‘曩篇’
之作者,似有蹈袭之迹,将招盗窃之嫌,则语虽得意,亦必刊落。”这是说,自己创作
的,跟前人之作暗合,应当删去。这里讲的,当如《谈艺录》三五“放翁诗词意复出议
论违牾”。举例如:“自《唐安徙家来和义》云:‘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
上燕,岁岁旋作巢’;《寒食》云:‘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秋日怀
东湖》云:‘身如巢燕临归日,心似堂僧欲动时’;《夏日杂题》云:‘情怀万里长征
客,身世连床旦过僧。’”这里四首诗,都用僧和燕作比,四首诗用相同的比喻,词亦
相类。这就是钱先生指出要相避的。钱先生引周容《复许有介书》,“读君一首辄得数
十首以后,读君一过而如已数十过之余。”为什么读一首诗往往如得读数十首呢?读一
遍如已读数十遍呢?我们读陆游上举的四首诗,就比喻说,好像读一首。这里说,读一
首好像读几十首,当是因为一首诗中的词意都是新创的缘故。
    《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创作要避免重复,就要求日新。反映新的生
活,就可避免与旧的创作重复了。孔子在川上的叹息,不说“来者”,而说“逝者”,
即“来者”当含有新的意味,“逝者”含有旧的意味,这里也含有去旧求新的意味吧。
钱先生又指出创作后的修改,语意相近或相同,经过修改后的句子胜过原作,那虽有相
同还是可传的了。钱先生指出“社稷缠妖氛,乾坤送老儒”四句,一指世乱,一指自己
如同弃物的老儒,但把世乱归罪于女祸,称女娲为“妖氛”,这是不恰当的,有毛病。
再像“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乾坤大指空间说,郡国遥也指空间说,不像《绝句
四首》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一句写时间,一句写空间。又如
“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即生在圣代,谁料不遇。又“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以天地之大,不能容一腐儒,使他只能思归而不得,含意较前二句深沉。“圣朝无弃物,
老病已成翁”,不说朝廷抛弃他,却说自己老病而离开朝廷,这反映杜甫的仁厚的心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岂有因文章而著名,实因老病而休官,反映了杜甫自谦
而仁厚的性情。这样写,才“毫发无憾,波澜老成”,虽与以上几首词意相同,也无碍
了。.

TOP

《谈艺录》读本
(二一)引申
  
        王静庵《苕华词·蝶恋花》:“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
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即萚石《追忆诗》所谓:“他生便复生同室,已是何人
不是君!”(《钱锺书研究》22页)
    这一则是《文心雕龙·镕裁》讲的引申道:“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把两
句话发展成一章。钱载《追忆诗》的“他生便复生同室,已是何人不是君!”王国维把
它扩展成《蝶恋花》的下片。上片是:“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自
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钱载的两句,比较凝炼。王国维从往事悠悠讲起,
说到他生“又恐他生误”。又进一步说到纵使不误,也不会记得今生了。跟钱载的话又
有差异。因此,王国维的词,他的设想是与钱载的用意,是暗合还是用钱载的话加以扩
展,还不一定。明显是扩展的,像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晏几
道《鹧鸪天》作:“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把五言扩展成七言。.

TOP

《谈艺录》读本 三、作家作品论

(一)论陶渊明
    按陶公诗又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又云:“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又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
邻。”盖矫然自异于当时风会。《世说·政事》注引《晋阳秋》记陶侃斥老庄浮华,渊
明殆承其家教耶。明人郎仁宝《七修类稿》卷十七论陶诗①,至欲语语以性理求之。近
人沈子培《寐叟题跋》上册有论支谢诗三则②,深非刘勰“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二语,
以为“六朝诗将山水庄老,融併一气。谢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支道林开其先,模山
范水,华妙绝伦。陶公自与嵇阮同流,不入此社”云云。沈氏知作诗“以庄老为意,山
水为色”,颇合“理趣”之说。《世说》一书所载曲阿、印渚、华林园、山阴道等游观
诸语,皆老庄风气中人所说;孙兴公“斋前种松,楚楚可怜”③,亦几有濂溪、明道爱
玩阶草之意④。然支道林存诗,篇篇言理,如《八关斋》、《述怀》、《咏怀》、《利
城山居》等作,偶点缀写景一二语,呆钝填砌,未见子培所谓“模范华妙”者。子培好
佛学,故论诗蛮做杜撰,推出一释子,强冠之康乐之上,直英雄欺人耳。以山水通于理
道,自亦孔门心法,子培必欲求之老庄,至不言读《论语》,而言读皇侃疏,岂得为探
本穷源乎。陶公不入此社,固也,与嵇阮亦非同流。陶尊孔子,而《拟古》肯称庄周为
“此士难再得”;阮学老庄,而《达庄论》乃大言庄周不足道。子培之言,诚为淆惑矣。
颜鲁公《咏陶渊明》以张良、龚胜比渊明。山谷《怀渊明》诗略云:“岁晚以字行,更
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忼戆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真西山《跋黄瀛甫
和陶》称其“有长沙公之心而力未逮”⑤。卢挚《题渊明归去图》以留侯、武侯相比⑥。
王述庵《书渊明传后》称有经略用世之志⑦。龚定庵《已亥杂诗》中读陶诗三首称其有
“侠骨”而“豪”⑧。盖皆韩昌黎《送王秀才序〉所谓:“阮籍、陶潜为事物是非相感
触有托而逃”。余复拈出其儒学如左,以见观人非一端云。(239—240页)   
  ①郎仁宝:明郎瑛字,有《七修类稿》五十一卷。
    ②沈子培:沈曾植字,号乙鰋,又号寐叟。支谢:支遁,字道林,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③孙兴公:晋孙绰字。
    ④濂溪:宋周敦颐居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明道:宋程颢称明道先生。
    ⑤真西山:真德秀,学者称西山先生。有《西山文集》五十五卷。
    ⑥卢挚:元诗人,有《疏斋集》。
    ⑦王述庵:王昶号,清人,有《述庵诗抄》十二卷。
    ⑧龚定庵:清龚自珍号,有《龚定庵全集》。.

TOP

这一则讲陶渊明诗。钱先生认为陶诗有儒家思想,引了“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指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又引“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
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指周续之传授孔子的道,有祖企、谢景夷两人响应到来。陶渊明也响应着。说明陶渊明
不同于当时崇尚老庄的风气。《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条引《晋阳秋》,称
陶侃以为“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而不敢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有乱
头养望,自谓宏达耶!”因此钱先生说:“渊明殆承其家教耶?”家教即指他曾祖陶侃
传下来的家教。孔子儒家学说,到了宋朝,发展成为性理学。明人郎瑛用宋人的性理学
来研究陶诗,是不恰当的。清末民初的沈曾植认为陶渊明与嵇康、阮籍是一流人,不加
入当时的白莲社。白莲社是晋释慧远与慧永、刘遗民、雷次宗等十八人在庐山东林寺结
的社,修佛教的净土宗。陶渊明信奉孔子的教导,没有入社。嵇康、阮籍不满于司马氏
专政,嵇康被司马昭所杀。阮籍纵酒谈玄,以求自全。陶渊明嫌仕途恶浊,不愿做官,
辞去彭泽令,归乡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过着清贫的生活,与嵇康阮籍不同。陶的《拟古》
称庄子为“此士难再得”,推重庄周。阮籍《达庄论》说庄周不足道,看轻庄周。
    说明陶跟阮不同。所以沈曾植说他与嵇阮同流是不对的。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里讲:“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当时的玄言诗用庄子老子的思想来做诗。玄言诗衰
落了,山水诗兴起来了。这话是对的。沈曾植极力反对这话,他认为当时山水庄老融为
一气,认为谢灵运是山水庄老结合在一气的集大成者,支道林是创始者,描摹山水,写
得极好的。钱先生认为沈曾植提出以庄老思想来写山水景色,颇有合“理趣”的说法。
“理趣”即在写山水景物中透露出一种情理来。《世说新语》中讲到当时人在游历观赏
许多名胜地方,像曲阿、印渚、华林园、山阴道等处,所说的话,都受到老庄风气的影
响。像《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
使人应接不暇。’”这里就含有头绪纷繁,应付不过来的道理在内。又:“简文入华林
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
来亲人。”这里的“濠濮间想”,便有庄子与惠子在濠濮水观鱼,讲鱼乐的故事。庄子
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庄子辞谢不去的故事。反映庄老风气中说的
话。又:“孙绰斋前种一株松,恒手自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
不楚楚可怜(爱),但永无栋梁用耳。’”钱先生认为孙绰爱小松,近乎宋人周敦颐、
程颢爱阶前草,观察草的生意的意思,即从景物中体会道理,有理趣之意。钱先生又指
出支道林的诗并不华妙。如《述怀》:“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逡巡释长罗,高步
寻帝先。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
传。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
写得“呆钝填砌”,未见华妙。这是批评沈曾植的说法不对。钱先生又指出“以山水通
于理道,自亦孔门心法。”如《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
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所以沈曾植一定要把山水道于理道,归于老庄,也不
确。
    钱先生又提出陶渊明诗的另一方面。如颜鲁公即颜真卿《咏陶渊明》:“张良思报
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鸣呼陶渊明,变叶为晋臣。”用张良得力
士狙击秦始皇,为韩报仇。龚胜不事王莽,绝食而死。用他们来比陶渊明忠于晋朝。又
引黄庭坚《怀渊明》,说他本名潜,字渊明,晚年以字行,称渊明,改号元亮,在想望
诸葛亮,用诸葛亮来比他。真德秀称陶渊明有长沙公陶侃建功立业的用心,而力不及。
卢挚用张良、诸葛亮来比陶渊明。王昶说陶渊明有为晋朝建功立业的志向。龚自珍《己
亥杂诗》中有读陶诗三首:“陶潜却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不信诗人竟平淡,二
分梁甫一分骚。”“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
无多。”这两首诗,一首把陶渊明比诸葛亮,诸葛亮作《梁甫吟》,所以说陶诗是二分
《梁甫吟》,一分《离骚》。一首诗讲陶的《咏荆轲》。说他“豪”和“侠骨”。再归
结到韩愈《送王秀才序》称阮籍、陶潜“为事物是非相减触”,即阮籍不满于司马氏的
代魏,陶潜不满于刘裕的代晋,都托于纵酒以逃祸。钱先生在这里主要提出两点:一点
是陶渊明的儒家思想,一点是不少人推重他的志节。指出要全面地观察人。.

TOP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        (1)
    当时解推渊明者,惟萧氏兄弟,昭明为之标章遗集,作序叹为“文章不群”,“莫
之与京①”。《颜氏家训·文章》篇记简文“爱渊明文,常置几案,动静辄讽”②。顾
二人诗文,都沿时体,无丝毫胎息渊明处。昭明《与湘东王书》论文只曰③:“古之才
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④”宋陈仁子撰《文选补遗》⑤,赵
文作序,述仁子语,亦怪昭明选渊明诗,十不存一二。可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
为贵。即今众议佥同,千秋定论,尚有王船山、黄春谷、包慎伯之徒⑥。或以为渊明
“量不弘而气不胜,开游食客恶诗”。见《夕堂永日绪论》内编⑦。或以为“今情五言
之境,康乐其方圆之至矣,犹之洙泗之道⑧,遍及人伦,虽陶彭泽亦夷、惠、老、庄之
列也。⑨”《梦陔堂文集》卷三《与梅蕴生书》⑩。或以为渊明诗“不如康乐诗竟体芳
馨”,见《艺舟双楫》卷一《答张翰风书》。《归去来辞》言不丽而意无则。卷一《书
韩文后》下篇。则当时之进前不御,奚足怪乎。(91页)   
  ①昭明:萧统,谥昭明。有《陶渊明集序》。“京”,高大。
    ②《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撰,二卷。简文:梁简文帝萧纲。
    ③湘东王:萧绎,即位后为梁元帝。
    ④扬、马、曹、王:扬雄、司马相如、曹植、王粲。潘、陆、颜、谢:潘岳、陆机、
颜延之、谢灵运。
    ⑤陈仁子:南宋学者,撰《文选补遗》四十卷。
    ⑥王船山:王夫之,隐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著有《夕堂永日绪论》。
    包慎伯:包世臣字,撰《艺舟双楫》六卷。
    黄春谷:黄承吉号,撰《梦陔堂文集》十卷。
    ⑦《夕堂永日绪论》:清王夫之撰,内编一卷,外编一卷。
    ⑧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洙泗之道:孔子教学生在洙水泗水流域,指儒家之道。
    ⑨陶彭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夷、惠、老、庄:伯夷、柳下惠、老子、庄子。
    ⑩《梦陔堂文集》:清黄承吉(字谦牧,号春谷)撰,十卷。
    这一则讲当时推重陶渊明诗文的,有萧统的《陶渊明集序》,称“其文章不群,词
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高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
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贞。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
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这是当时对陶渊明最
推重的话。但萧统的诗文并不仿效陶渊明。他编《文选》,对陶渊明诗文,选得也不多。
后代像王夫之、黄承吉、包世臣都对陶渊明诗有不满的指摘,就这里所引看,批评的话
都不够恰当。如“量不弘而气不胜”,“亦夷、惠、老、庄之列”,“言不丽而意无则”,
只要看萧统序,就把他们的贬责驳斥了。如说“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又
“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就显出他的气盛格高;称“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就兼包
儒家,不限于“夷、惠、老、庄”了。像“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就不是“言不丽而
意无则”了。还是苏轼称“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要是只看到他的质和癯,自
然要对他表示不满了。.

TOP

(2)
    辛稼轩《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①:
“渊明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又:“隐者
多带气负性,陶欲有为而不能者,又好名。”朱琰《明人诗抄》②正集卷三张志道以宁
《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
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孙太初《太白山人
漫稿》③卷二《三隐逸诗》:“渊明豪杰人,出处亦有道。昔读《荆轲》诗,仿佛见怀
抱。”董若雨说《丰草庵前集》④卷二《书桃花源记后》:“不能为报韩之子房,则当
法避秦之楚客。陶氏《咏荆轲》与《桃花源记》异用而同体;慨然欲为荆轲不可得,然
后徙而为桃源避秦之谋。呜呼悲哉。”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⑤《文词欺人》:“栗
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王禹卿
文治《梦楼诗抄》卷十《彭泽》第三首⑥:“人爱陶令逸,我知陶令豪。易水咏荆轲,
寒水暮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古来世外人,经济乃更饶。商绮息汉争⑦,鲁
连解齐嚣⑧。”定庵以渊明“诗喜说荆轲”而叹“江湖侠骨”,着眼与朱子等相同;又
称渊明“酷似卧龙豪”,自注:“语意本辛弃疾”,实则山谷诗已发此意矣。(555页)   
  ①《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编。
    ②朱琰:清人,有《明人诗抄》十四卷。
    ③孙太初:明孙一元字,有《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④董若雨:清董说字,有《丰草庵前集》六卷。
    ⑤顾亭林:清顾炎武号,有《日知录》三十二卷。
    ⑥王禹卿:清王文治字,有《梦楼诗抄》二十四卷。
    ⑦商绮:商山四皓之一的绮里季,隐居商山。汉初,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
意,张良请商山四皓出来辅佐太子,太子的地位就定了。
    ⑧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人。燕将占有齐聊城,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
写信给燕将,劝他退回燕国。燕将怕归燕有罪,因自杀,田单收复聊城。
    这一则再讲陶渊明诗。钱先生先引辛弃疾《贺新郎》词,已经讲到陶渊明风流极像
诸葛亮。朱熹进一步从陶渊明的《咏荆轲》中看到他的豪放,讲到他要有所作为,却不
能够。再引明张以宁的诗,把陶渊明比诸葛亮,要是诸葛亮不碰到刘备,他也老死在隆
中不出山。从陶渊明的《咏荆轲》里显出他是有志的英雄。再引清董说的文章,从陶渊
明《咏荆轲》里可以把他比做汉的张良为韩报仇;从他的《桃花源记》里,把他比做逃
入桃花源中的秦人,因桃花源在战国时属楚地,所以称那里的人为“楚客”。顾炎武称
赞陶渊明“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这就指《咏荆轲》等篇,透露出他
的“感愤之怀”。清王文治的诗,指出他的豪气,从他《咏荆轲》里显出。再说他虽隐
居,却有经世济民的怀抱,像商山的绮里季,像战国的鲁仲连。钱先生在这里指出龚自
珍《己亥杂诗》里称陶渊明似诸葛亮的豪,认为黄庭坚诗早有此意了。钱先生还引了历
代各家有同样看法的诗文,说明这样论陶渊明的,不是个别的议论,可以作为定论了。.

TOP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渊明文名,至宋而极。永叔推《归去来辞》为晋文独一;东坡和陶,称为曹、刘、
鲍、谢、李、杜所不及①。自是厥后,说诗者几于万口同声,翕然无问。宋《蔡宽夫诗
话》言②:“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薛能、郑谷皆颇效其体③。”
《国粹学报》己酉第八号载李审言丈《愧生丛录》④,一则云:“太白、韩公,恨于陶
公不加齿叙,即少陵亦只云:‘陶潜避俗翁’也。”余按少陵《夜听许十诵诗》曰: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江上值水如海势》曰:“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
与同游”;其不论诗而以“陶谢”并举者,尚有《石柜阁》诗之“优游谢康乐,放浪陶
彭泽”。李群玉《赠方处士》云⑤:“喜于风骚地,忽见陶谢手”,即本少陵来,不得
谓少陵只云“陶潜避俗翁”也。(88页)   
  ①曹、刘、鲍、谢、李、杜: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
    ②《蔡宽夫诗话》:蔡启字宽夫,所著《蔡宽夫诗话》,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
    ③韦苏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白乐天,白居易字。薛能、郑谷,皆唐诗人。
    ④《国粹学报》:1905年2月在上海创刊,月刊,共出七年。邓实主编。为学术刊物,
宣传反清思想。李审言:近代骈文家。
    ⑤李群玉,字文山,唐为人,有《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
    这一则讲陶渊明。宋祁《笔记》卷中记其兄痒语。“欧阳永叔(修)推重《归去来
辞》,以为‘江左高文’”,苏轼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里推重的,就“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这一点说,胜过曹、刘众人。抛开这一点说,曹、刘众人各有特点,也不是陶所及。这
样看,是不是全面些。
    这里提到韦应物、白居易、薛能、郑谷颇效其体,看看他们对陶诗的了解怎样?按
韦应物有效陶体两首,录《与友生野饮效陶体》:‘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于时不
共酌,奈此泉下人。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且遂一欢笑,
焉知贱与贫。”这一首诗确能体会陶渊明的心情。如陶诗《归园田居》之四:“徘徊丘
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
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
明看到一个无人居住荒废的宅子,引起“终当归空无”的感叹。韦拟陶诗里写看到古坟,
就想到泉下人,不能共酌,引起感慨,与陶诗见废居引起感叹有相似处。陶诗《饮酒》
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看见飞鸟归山,就有
《归去来兮辞》里说的:“云无心兮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像自己无心出去做官,又
厌倦官场生活归来。这首拟陶诗,写“坐望还山云”,同陶渊明看到还山鸟有同样心情,
所以说“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志掉贫贱,说明韦是能够体会陶的心情的。
    再看白居易,有《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中明显地效陶的是第九首:“原生衣百
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
胡为不自安?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寒负檐下日,热濯
涧底泉。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西风满衬巷,清凉八月天,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
喧。时倾一壶酒,坐望东南山。雅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这首诗写“榆柳.

TOP

(四)论庾信诗赋

窃谓子山所擅①,正在早年结习咏物写景之篇,斗巧出奇,调谐对切,为五古之后
劲,开五律之先路。至于慨身世而痛家国,如陈氏所称《拟咏怀》二十七首②,虽有肮
脏不平之气,而笔舌木强,其心可嘉,其词则何称焉。盖六代之诗,深囿于妃偶之习,
事对词称,德邻义比。上为“太华三峰”,下必“浔阳九派”;流弊所至,意单语复。
《史通·叙事》篇所讥:“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一言足为二言,三句分为四句。如售
铁钱,以两当一”;文若笔胥然。例如:“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虽好相如达,
不同长卿慢”;“千忧集日夜,万感盈朝昏”;“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多士
成大业,群贤济洪绩”。彦和《丽词》笑为“骈枝”,后来诗律病其“合掌”。子山此
诗,抗志希古,上拟步兵,刮除丽藻,参以散句。而结习犹存,积重难革,失所依傍,
徒成支弱。如“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对君俗
人眼,真兴理当无”;“谁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由来千种意,并是桃花源”;“怀生独悲此,平生何谓平”;“洛阳苏季子,连衡遂
不连”;“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吉人长为吉,善人终日善”。按子山颇喜为
此体,几类打诨。如《伤王司徒褒》云:“定名于此定,全德所以全”;《伤心赋》云:
“望思无望,归来不归。从宦非宦,归田不田。”皆稚劣是底言语。与平日之精警者迥
异。其中较流利如“榆关断音信”一首,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
红颜无复多”等语,亦齐梁时艳情别思之常制耳。若朴直凄壮,勿事雕绘而造妙者,如:
“步兵未饮酒,中敬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摇落秋为气,南风多死声”;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无闷无不闷,有待何
可待。昏昏如坐雾,漫漫疑行海”;“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其面虽可热,其
心长自寒。匣中取明镜,披图自照看。幸无侵饿理,差有犯兵栏。”在二十七篇中寥寥
无几。外惟《寄徐陵》云:“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沈挚质劲,语少意永,殆集中最“老成”者矣。子山词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
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
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大变,惟《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如《小园》、
《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
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
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至其诗歌,则
入北以来,未有新声,反失故步,大致仍归于早岁之风华靡丽,与词斌之后胜于前者,
为事不同。《总目》论文而不及诗,说本不误。陈氏所引杜诗,一见《咏怀古迹》;
“庾信哀时更萧瑟,暮年词赋动江关”,一见《戏为六绝句》:“瘐信文章老更成,凌
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皆明指词赋说。若少陵评子山诗,
则《春日怀李白》固云:“清新庾开府。”下语极有分寸。杨升庵英雄欺人,混为一谈,
陈氏沿袭其讹,不恤造作事实,良可怪叹。(299—301页)
   
  ①子山:庾信字,有《庾开府集笺注》四十卷。
    ②陈氏:清陈沆字太初,有《诗比兴笺》四卷。.

TOP

这一则论庾信诗赋。钱先生认为庾信诗所擅长的正在他早年咏物写景的诗,即在梁
代所作的诗,为“五古之后劲,开五律之先路。”如《咏画屏风诗》:“高阁千寻起,
长廊四柱连。歌声上扇月,舞影入琴弦。涧水才窗外,山花即眼前。但愿长欢乐,从今
尽百年。”这首诗作为五言古诗,是当时比较好的,可称后劲。它又是开五律的先路。
五律诗要求:一,一首八句,这首正是八句。二,用平声韵,这首正是用平声韵。三,
中间两联对偶,首联可对可不对。这首中间两联对偶,首联也对。四,要讲究平仄,这
首诗的平仄,除第三句“歌声上扇月”,平平仄仄,连用三仄;又“山花”句平起,
“但愿”句仄起不合外,即除两句不合外,其余都跟五律一致,所以说是“开五律之先
路”。
    陈沆讲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在《诗比兴笺》里说:“令狐德棻撰《周书》,
称子山文浮放轻险,词赋罪人。第指其少年宫体,齐名孝穆(徐陵)者耳。使其终处清
朝(清明之朝,指梁朝),致身通显,不过黼黻(礼服上花纹,指穿礼服做大官)雍容,
赓和绮艳,遇合虽极恩荣,文章安能命世。而乃荆吴(指梁)倾覆,关塞流离,冰蘖之
阅既深,艳冶之情顿尽。湘累(屈原)之吟,包胥(申包胥)之哭,锺仪之风(楚锺仪
囚于晋而唱楚歌),文姬悲愤,固当六季(六朝)
    寡俦,岂憔孝穆却步。斯则境地之曲成,未为塞翁之不幸(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者也。……少陵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词赋动江关’,有以也。”钱先生
评为:“按此段议论,全袭《四库总目》,而加以截搭。《总目》卷一百四十八谓:庾
信骈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王、杨、卢、骆)之先路,为四六宗匠。初在南
朝,与徐陵齐名。故李延寿《北史·文苑传》称徐庾意浅文匿,王通《中说》亦谓徐庾
夸诞,令狐德棻《周书》至斥为词赋罪人。然此自指台城应教之日,二人以宫体相高耳。
至信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变化自
如,非陵之所能及矣。杜甫诗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则诸家之论,甫固不以为然矣。
陈氏所谓‘境地曲成,未为不幸’,即赵瓯北《题元遗山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
到沧桑句便工,之意。《总目》引杜诗,专论子山骈文;陈氏以之说子山诗,盖又本于
杨升庵。《丹铅总录》卷十九云:‘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
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
妙。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尘,所以为老成也。’
陈氏牵合诸意,曲为之说,无征失据,不堪一驳。”
    钱先生在驳陈沆说时,提出了对庾信诗赋的评价。大体认为杜甫的评价是对的。庾
信早期的诗,杜甫称为“清新庾开府”,评为清新。钱先生再加补充,称为“斗巧出奇,
调谐对切,为五古之后劲,开五律之先路”,这是应当肯定的。庾信晚年的诗,“笔舌
木强”,“徒成支弱”。有的是刘彦和即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所讥的两句一意的
“对句之骈枝”,亦后来批评的“合掌”。庾信的《咏怀》诗里就有这种合掌。如“乘
舟能上月,飞髋欲扪天”;“上月”“扪天”都指上天,两句一意。再像“谁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直如弦”是空的,等于“志不就”了。“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
“愦愦”就是“精神’少了。这就是所谓“稚劣”。因此,陈沆把庾信的《拟咏怀》诗
说成是杨慎所推重的诗是不恰当的。
    钱先生又讲到庾信的赋,认为庾信在梁朝所作赋,是缘情绮靡之作。如《春赋》: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
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到梁朝灭亡,庾信
屈留在西魏北周,像《小园赋》:“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指侯景)潜移,
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
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写亡国之痛,就是杜甫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
云健笔意纵横”了。《哀江南赋》,是他的凌云健笔的代表作了。这是较全面地评价庾
信的作品。.

TOP

(五)论张籍诗

张文昌《祭退之》诗云①:“公文为时帅,我亦微有声;而后之学者,或号为韩张”;
是退之与文昌亦齐名矣。然张之才力,去韩远甚;东坡《韩庙碑》曰:“汗流籍湜走且
僵”②,千古不易之论。其风格亦与韩殊勿类,集中且共元白唱酬为多③。惟城南五古
似韩公雅整之作,《祭退之》长篇尤一变平日轻清之体,朴硬近韩面目,押韵亦略师韩
公《此日足可惜》。其诗自以乐府为冠,世拟之白乐天、王建,则似未当。文昌含蓄婉
挚,长于感慨,兴之意为多;而白王轻快本色,写实叙事,体则近乎赋也。近体唯七绝
尚可节取,七律甚似香山。按其多与元白此喁彼于④,盖虽出韩之门墙,实近白之坛坫。
《征妇怨》云:“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在如昼烛”,谓赘也,立譬极妙。《大般涅
槃经·寿命品》第一云⑤:“如以一掬水投于大海,燃一小灯助百千日。”《法苑珠林》
卷六十一僧亡名《自诫》云⑥:“一伎一能,日下孤灯。”英十七世纪文家蒲顿《解愁
论》第二部第二节谓爱欲之苦,无须例证;十八世纪诗家杨氏《讽谕诗》第七篇笑注疏
之学为多事;小说家史木莱脱⑦《旅行趣牍》六月十日梅尔福作函,讥以人智妄测天道;
皆有白日中举烛之喻。取譬与文昌巧合。《阳明传习录》卷下《答黄勉叔》曰⑧:“既
去恶念,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出。若恶念既去,又要存善念,即是日光之下,
添燃一灯。”比喻亦同。(93—94页)      ①张文昌:张籍字,有《张司业集》八卷。
    ②东坡:苏轼《韩文公庙碑》。籍湜:张籍、皇甫湜,韩愈学生。
    ③元白:元稹、白居易。
    ④此喁彼于:唱和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后者唱喁。”
    ⑤《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二十五品,南朝宋慧观、觉严、谢灵运等参照法显译
《大般泥洹经》删订整理而成。
    ⑥《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把佛经故实,分类编排,
推明祸福的因由。
    ⑦史木莱脱:十八世纪苏格兰作家。
    ⑧《阳明传习录》:明王守仁尝筑室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有《传习录》一卷。.

TOP

这一则讲张籍诗。这里讲他与元白唱酬诗,如《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将展书堂偏
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这样的诗,比较平易,
与韩愈的风格不同。钱先生指出他的《城南》五古似韩公雅整之作。如《城南》:“漾
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藻涩讶
人重,萍分指鱼游。……”这样的诗,比较雅整。钱先生又指《祭退之》诗:“鸣呼吏
部公,其道诚巍昂。生为大贤姿,天使光我唐。……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学诗为
众体,久乃溢笈囊。略无相知人,暗如雾中行。北游偶逢公,盛语相称明。名因天下闻,
传者入歌声。公领试士司,首荐到上京。一来遂登科,不见苦贡场。……去夏公请告,
养疴城南庄。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黄子陂岸曲,地旷气色清。新池四平涨,中有
蒲荇香。……”这首诗,钱先生指出朴硬近韩面目,押韵亦略师韩公《此日足可惜》。
按这首诗用阳韵,阳韵字多,是宽韵。但韩愈用宽韵却要通押青、庚韵,这首诗也这样。
全诗押阳韵,但其中“明”字,“声”字,“京’字侵入庚韵,“清”字,侵入青韵。
韩愈的《此日足可惜》诗也一样,这是学韩愈处。
    钱先生提到张籍《征妇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
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身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
如昼烛。”钱先生指出“昼烛”的比喻是“赘也”,即有多余意,极妙。再引佛经作比,
“以一掬水投于大海,燃一小灯助百千日(太阳)”,是多余的,再像“日下孤灯”,
“白日中举烛”,都是同样比喻。钱先生善于博引众说,包括用佛经道书及西洋典实作
比,来突出这一比喻的巧妙。钱先生又指出张籍的乐府诗含蓄婉挚,长于感慨,兴之意
为多,与白居易、王建轻快叙事,近乎赋的不同。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张君何
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当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指出
他的乐府诗的特点是“风雅比兴”。“如昼烛”即极著名的比兴之辞。.

TOP

(六)论白居易诗

香山才情,照映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
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按香山《题浔阳楼》称渊明曰:“文思高玄”。一琐
直,形而见绌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沈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故余尝谓:
香山作诗,欲使老妪都解,而每似老妪作诗,欲使香山都解;盖使老妪解,必语意浅易,
而老妪使解,必词气烦絮。浅易可也,烦絮不可也。按《复堂日记补录》光绪二年八月
二十二日云①:“阅乐天诗,老妪解,我不解”;则语尤峻矣。西人好之,当是乐其浅
近易解,凡近易译,足以自便耳。(195页)      
    ①《复堂日记》:八卷,清谭献撰。
    这一则论白居易诗。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故称香山。白居易《与元九书》:“今
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
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钱先生称“香
山才情,昭映古今”,就指他的杂律诗及《长恨歌》《琵琶行》等诗。也指出他的诗有
不足处,如他有的乐府诗,他在《新乐府序》里说:“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
诫也。……”诗是文学,只求达意不求文,不够正确。诗要求卒章显其志,对“诗家远
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了。他有的诗不免“词沓意尽,调俗气靡”。苏轼《祭柳子玉
文》称为“元轻白俗”。钱先生把他学陶渊明的诗,与陶诗比,一高玄,一琐直。如白
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举第四首看: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又得琴上趣,安弦有余暇。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唯兹
三四事,持用度昼夜。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这首诗写他退居渭上,过着饮酒、读书、弹琴、作诗的闲适生活,即所谓“琐直”。
再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第四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写失群之鸟悲哀时,还在找孤生松来栖托,表达出“千载不相违”的志节,
即所谓高玄。
    再看白居易的写实诗,如《官牛》: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
官道西,绿槐荫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途污马蹄。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
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这样的诗跟杜甫的三吏三别比,不是一沉挚,一铺张吗?.

TOP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长吉穿幽入仄①,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故李宾
之《怀麓堂诗话》谓其“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②虽以黎二樵之竺好③,而评点
《昌谷集》,亦谓其“于章法不大理会”。乔鹤侪《萝藦亭札记》④卷四至斥昌谷“饾
饤成文,其篇题宜着议论者,即无一句可采,才当在温岐之下⑤。温犹能以意驭文藻,
昌谷不能”。与李、黎二家所见实同。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
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
之字,如明珠错落。与《离骚》之连犿荒幻⑥,而情意贯注、神气笼罩者,固不类也。
古来学昌谷者多矣。唐自张太碧《惜花》第一第二首⑦、《游春引》第三首、《古意》、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鸿沟行》、《美人梳头歌》,已濡染厥体。按张碧自序诗云
“尝读李长吉集,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奇峭不可攻。及览李太白词,天与俱高,青且
无际。观长吉之篇,若陟嵩之颠观诸阜者”云云。然此数篇则学长吉。孟东野有读张碧
集诗⑧,称为“先生今复生”,则碧之年辈,不在长吉后。学长吉者,当以斯人为最早
矣。同时庄南杰《乐府》五首,稍后则韦楚老《祖龙行》、《江上蚊子歌》、亦称殆庶。
按胡元瑞《诗薮》内编卷三谓韦楚老《祖龙行》⑨,雄迈奇警,长吉所出。大误。长吉
殁于元和中;兹老长庆时始成进士,至开成犹在。杜牧之有送其自洛阳归朝诗⑩。皆窠
臼未成,语意易晓;词新而非涩,调急而不险。惟李义山才思绵密,于杜韩无不升堂嗜
胾⑾,所作如《燕台》、《河内》、《无愁果有愁》、《射鱼》、《烧香》等篇,亦步
昌谷后尘。按温飞卿乐府,出入太白、昌谷两家,诡丽惝怳。然义山奥涩,更似昌谷。
宋自萧贯之《宫中晓寒歌》⑿,初为祖构。金则有王飞伯,元则有杨铁崖及其门人⒀,
明则徐青藤,皆挦撦割裂,涂泽藻绘。青藤尤杂驳不纯⒁,时有东坡鹦哥娇之叹⒂。按
黄之隽《痦堂集》卷五有《韩孟李三家诗选序》⒃,自言以谢皋羽、杨铁崖、徐青藤诗
⒄,抄附三家之后,所以由源竟委。黄氏能以东野与退之、昌谷齐称,可谓具眼。然谢、
杨、徐三人,实不关韩、孟事,只可配飨昌谷耳。黄氏于昌谷用力甚深,集中卷二十一
《杂著》论昌谷有七言律,尤为创论;又考定昌谷赋《高轩过》,当在十九岁、二十岁
之间,陈本礼《协律钩元》即取其说⒅。惟谢皋羽《晞发集》能立意而不为词夺,文理
相宣,唱叹不尽。皋羽亡国孤臣,忠爱之忱,洋溢篇什;长吉苟真有世道人心之感,亦
岂能尽以词自掩哉。试以长吉《鸿门宴》,较之宋刘翰《鸿门宴》、皋羽《鸿门宴》、
铁崖《鸿门会》,则皋羽之作最短,良由意有所归,无须铺比词费也。盖长吉振衣千仞,
远尘氛而超世网,其心目间离奇俶诡,鲜人间事。所谓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古人以与
太白并举,良为有以。若偶然讽谕,则又明白晓畅,如《马诗》二十三绝,借题抒意,
寄托显明。又如《感讽》五首之第一首,写县吏诛求,朴老生动,真少陵《三吏》之遗
⒆,岂如姚氏所谓“闻之不审”者乎。李仁卿《古今黈·补遗》论作诗天才⒇,谓“若
必经此境,始能道此语,则其为才也隘矣;如长吉《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云
云,长吉岂果亲造其处乎。”李氏考据家解作此言,庶几不致借知人论世之名,为吠声
射影之举矣。(46—47页)   
  ①长吉:唐李贺字,家于昌谷,有《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
    ②李宾之:李东阳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山节:雕成山形的斗拱。藻棁(zh
uó啄):画着水草的短柱。
    ③黎二樵:清人,有批点《李长吉集》四卷,外集一卷。
    ④乔鹤侪:清乔松年字,有《萝藦亭札记》八卷。
    ⑤温岐:唐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有《温飞卿集笺注》九卷。
    ⑥连犿(huān欢):宛转貌。
    ⑦张太碧:唐张碧字,唐诗人。
    ⑧孟东野:孟郊字,唐诗人。
    ⑨胡元瑞:明胡应麟字,有《诗薮》十八卷。
    ⑩杜牧之:唐杜牧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⑾李义山:唐李商隐字,有《李义山诗集》三卷。杜韩:杜甫、韩愈。
    ⑿萧贯之:萧贯字,宋诗人。
    ⒀杨铁崖: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有《东维子集》三十卷,《铁崖古乐府》十卷。
    ⒁徐青藤: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有《徐文长集》三十卷。⒂东坡鹦哥娇:苏轼
《仇池笔记·李十八草书》:“刘十五(攽)论李十八(公择)草书,谓之鹦哥娇。”
评论草书与楷书行书夹杂,犹鹦哥的学人话,不过数句,仍杂鸟语。
    ⒃黄之隽:号痦堂,清人,有《痦堂集》六十一卷。韩孟李:韩愈、孟郊、李贺。
    ⒄谢皋羽:元谢翱字,有《晞发集》十卷。
    ⒅陈本礼:有《协律钩元》四卷。
    ⒆少陵《三吏》: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⒇李仁卿:元李治字,有《敬斋古今黈》八卷.

TOP

这一则论李贺诗,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
像屋子,在斗栱短柱上雕刻绘画,不注意讲究栋梁。李东阳说它没有栋梁,那短柱斗栱
就没有地方安放,屋子就建不起来,说得过分了。应该说不讲究栋梁。黎二樵认为李贺
文章对章法不大理会,是对的。乔鹤侪认为李贺文章的议论不行。钱先生指出:李贺诗
的文心,像近视眼的视力,近则明察秋毫,即指修辞设色,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
量。远则不见舆薪,指命意谋篇不能做到情意贯注。对李贺诗怎样像近视眼,见下举例。
    钱先生又讲到学习李贺诗的作者,如张碧《惜花三首》的第一首:“千枝万枝占春
开,彤霞着地红成堆。一窖闭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第二首:“老鸦拍翼盘空
疾,准拟浮生如瞬息。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这两首诗就修辞设色说,
把落花比作“彤霞着地”,称“闲愁”为“一窖”。从惜花想到桃花落,从桃花落想到
结桃子,但花落还没有结成桃子,从人间想到天上,所以说“阿母蟠桃香未齐”,即还
没有结成蟠桃。吃了天上王母的蟠桃,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求仙,但阿母的蟠桃没有
结成,汉皇帝吃不到蟠桃死了,骨葬秋山化碧。这是奇思幻想。这种修辞设色和奇思幻
想就是从李贺诗中学来的。再像《游春引》第三首:“千条碧绿轻拖水,金毛泣怕春江
死。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千条碧绿”当指柳丝,“金毛”不知指什么了,这里更见出用词的怪诞。又《古
意》:“銮舆不碾香尘灭,更残三十六宫月。手持绔扇独含情,秋风吹落横波血。”把
皇帝的车子不来,说成“不碾香尘灭”。把更漏残,月落,说成“更残三十六宫月”。
把落泪,说成“落横波血”,用“横波”指眼,用“血”指泪。都显出词语的奇特。
    又如庄南杰《湘弦曲》:“楚云铮铮戛秋露,巫云峡雨飞朝暮。古磬高敲百尺楼,
孤猿夜哭千丈树。云轩碾火声珑珑,连山卷尽长江空。莺啼寂寞花枝雨,鬼啸荒郊松柏
风。满堂怨咽悲相续,苦调中含古离曲。繁弦响绝楚魂遥,湘江水碧湘山绿。”这首
《湘弦曲》,就是《湘灵鼓瑟》,写湘灵弹瑟的歌。“楚云铮铮”,“铮铮”指弦声,
弦声只能说成响遏行云,说成“楚云铮铮”就奇特了。“戛”,打击,“戛秋露”也很
奇特。“云轩”指神灵在云中飞行的车,“碾火声珑珑”,在云中的车怎么碾火,很奇
特。“连山卷尽长江空”,说云尽天空可以,山怎么卷尽?这些奇特的词语也是学李贺
来的。又如韦楚老的《江上蚊子》:“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请问贪婪一
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
绡围夜玉。”写蚊子飞为“飘摇挟翅”,用“飘摇”字。又称蚊子吸血后的肚子为“亚
红腹”,用个“亚”字,很奇特。又称蚊子飞的声音为“如雷哭”,着一“哭”字更奇。
把人血吸入蚊子肚子,说成“臭腐填腹”,把人血说成“臭腐”,把嫦娥入睡称为“凝
双睩”,把用蚊帐围住玉体说成“十轴轻绡围夜玉”,都写得奇突。这些词语都是学李
贺来的。
    钱先生指出这些学李贺诗“皆窠臼未成,语意易晓;词新而非涩,调急而不险。”
即这些诗学李贺没有学到家,只是用词新奇,意思易懂,词语不涩,音调不险。再来看
上述几首诗。如张碧的《惜花》第一首,写花落满地成堆,为惜花发愁,要借酒浇愁,
即所谓“对尔酌金杯”。《惜花》第二首,“老鸦%A.

TOP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牧之序昌谷诗,自“风樯阵马”以至“牛鬼蛇神”数语,模写长吉诗境,皆贴切无
溢美之词。若下文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春之盎盎,
不足为其和;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则徒事排比,非复实录矣。长吉词诡调激,色
浓藻密,岂“迢迢”、“盎盎”、“明洁”之比。且按之先后,殊多矛盾。“云烟绵联”,
则非“明洁”也;“风樯阵马”、“鲸呿鼇掷”,更非迢迢盎盎也。《阅微草堂笔记》
谓“秋坟鬼唱鲍家诗”,当是指鲍照,照有《代蒿里行》、《代挽歌》。亦见《四库总
目》卷一百五十。颇为知言。长吉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不特诗中说鬼已也。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称明远曰:“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锺嵘
《诗品》论明远曰:“俶诡靡嫚,骨节强,驱迈疾。”与牧之“风樯阵马、时色美女、
牛鬼蛇神”诸喻,含意暗合,谅非偶然矣。(47—48页)
    这一则结合杜牧《李长吉歌诗序》来评李贺诗的风格。杜牧序对李贺诗的评论,钱
先生认为有评得对的,即:“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
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chǐ侈)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
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指出李贺诗的种种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
是虚荒诞幻。按《文献通考·经籍》称:“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
才,长吉鬼才。”“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引李贺诗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指鲍照诗。
纪昀《四库总目·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又如‘秋坟鬼唱鲍家诗’,因鲍照有《代
蒿里行》而生鬼唱,因鬼唱而生秋坟,非真有唱诗事也。”这都说明李贺诗虚荒诞幻的
特点。钱先生也指出李贺在六朝作家中最近鲍照,除了在诗中说鬼外,“操调险急,雕
藻淫艳”也一样。锺嵘《诗品》讲鲍照的“俶诡”即奇异,“靡嫚”即淫艳,“骨节强,
驱迈疾”,即“风樯阵马”,说明李贺诗的风格与鲍照相近,不过李贺诗显得比鲍照更
为怪诞,即用牛鬼蛇神来比。
    鲍照《代蒿里行》:“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结我
幽山驾,去此满堂亲。”又《代挽歌》:“埏门(墓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
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都是吊死者的歌,没有写到鬼唱。李
贺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
囊。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首诗
写一见秋风,惊心时光的消逝,却说成“桐风”,即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络
纬啼寒素”即纺织娘(秋虫)啼声如促织。这样写显得奇特。接下来讲所作书无人观赏,
徒饱蠹鱼腹。思念至此,回肠亦牵而直。不说肠断而说肠直,亦显奇特。王琦注:“不
知幽风冷雨之中,乃有香魂愍吊作书之客,若秋坟之鬼,有唱鲍家诗者,我知其恨血入
土,必不泯灭,历千年之久,而化为碧玉者矣。”从鲍照诗看,只吊死者,没有说秋坟
鬼唱诗,这是李贺的忽发奇想,这个联想,联到鬼的香魂吊作书之客,联到恨血千年化
为碧玉。这样的奇思幻想,又非鲍照所有了。
    钱先生又评杜牧序中的话有不恰当的。即讲李贺诗的情态不同于云烟绵联,李贺诗
的情思不同于水迢迢的绵远,李贺诗的和煦,胜过春气的盎然。李贺诗的格调,不同于
过秋天的明洁。李贺操调险急,不同于绵联、绵%.

TOP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戈蒂埃作诗文①,好镂金刻玉。其谈艺篇亦谓诗如宝石精镠,坚不受刃乃佳,故当
时人有至宝丹之讥。近人论赫贝儿之歌词②、爱伦坡之文③、波德莱尔之诗④,各谓三
子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窃以为求之吾国古作者,则长吉或其伦乎。如《李凭箜篌引》
之“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残丝曲》之“缥粉壶中沉琥珀”;
《梦天》之“玉轮轧露湿团光”;《唐儿歌》之“头玉硗硗眉刷翠”;《南园》之“晓
月当帘挂玉弓”;《十二月乐词》之“香汗沾宝粟”,“夜天如玉砌”;《秦王饮酒》
之“羲和敲日玻璃声”;《马诗》之“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勉爱行》之“荒
沟古水光如刀”;《春归昌谷》之“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江南弄》之“酒中
倒卧南山绿,江上团团贴寒玉”;《北中寒》之“山瀑无声玉虹寒”;《溪晚凉》之
“玉烟青湿白如幢”;《将进酒》之“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等等。此外动字、形
容字之有硬性者,如《箜篌引》之“空山凝云颓不流”;《忆昌谷山居》之“扫断马蹄
痕”;《剑子歌》之“隙月斜明刮露寒”;《雁门太守行》之“黑云压城城欲摧”,
“塞上胭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唐儿歌》之“一双瞳人剪秋水”;《十
二月乐词》之“老景沈重无惊飞”,“缸花夜笑凝幽明”,“战却凝寒作君寿”,“白
天碎碎堕穷芳”;《浩歌》之“神血未凝身问谁”;《走马引》之“玉锋堪截云”;
《马诗》之“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觱篥歌》之“直贯开花风”;《伤心行》
之“古壁生凝尘”;《新笋》之“箨落长华削玉开”,“斫取清光写楚词”;《罗浮山
人与葛篇》之“欲剪湘中一尺天”;《昌谷读书》之“虫响灯光薄”;《张丈宅病酒》
之“军吹压芦烟”;《自昌谷到洛后门》之“淡色结昼天”;《夜饮朝眠曲》之“薄露
压花蕙兰气”;《砚歌》之“踏天磨刀割紫云”;《梁台古意》之“芙蓉凝红得秋色”;
《神弦曲》之“桂风刷叶桂坠子”;《兰香神女庙》之“腻颊凝花匀”;《赠陈商》之
“劈地插森秀”;《别皇甫湜》之“晚紫凝华天”;《恼公》写女子分娩临蓐之“肠攒
非束竹,胘急似张弓⑤,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⑥,尤奇而亵。皆变轻清者为凝重,
使流易者具锋铓,孟东野咏《秋月》曰:“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又曰:“一尺
月透户,仡栗如剑飞”⑦,以月比剑。长吉《剑子歌》则以剑比月。而其芒寒锋锐,无
乎不同。李仁卿《古今黈》卷八论司空表圣诗好用“韵”字⑧。表圣言诗主神韵,故其
作诗赋物,每曰“酒韵”、“花韵”,所谓道一以贯者也。长吉之屡用“凝”字,亦正
耐寻味。至其用“骨”字、“死”字、“寒”字、“冷”字句,多不胜举,而作用适与
“凝”字相通。若咏鬼诸什,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自楚辞《山鬼》、《招魂》以下,
至乾嘉胜流题罗两峰《鬼趣图》之作⑨,或极诡诞,或托嘲讽,而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
悚人毛骨者,无闻焉尔。刘文成《二鬼》之篇⑩,怪则是矣,鬼则未也。《神弦曲》所
谓“山魅食时人森寒”,正可喻长吉自作诗境。如《南山田中行》、《苏小小墓》、
《感讽》第三首等,虽《死弄人》院本中短歌佳篇,何以过兹。(48—50页)  
  ①戈蒂埃:十九世纪法国诗人、小说家。
    ②赫贝儿:十九世纪德国诗人、小说家。
    ③爱伦坡: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
    ④波德莱尔: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⑤肠攒非束竹:肠子结聚不同于束竹。胘(xián贤)急似张弓:指妇人生产前的胀痛。
    ⑥古时填渤澥:指填海。今日凿崆峒:指凿山通道。比喻妇人的从怀孕到生产。
    ⑦仡(gè格)栗:犹挺直。
    ⑧李仁卿:元李治字。撰有《敬斋古今黈》八卷。
    ⑨罗两峰:罗聘号,清画家,喜画鬼,有《鬼趣图》、《香叶草堂诗抄》。
    ⑩刘文成: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

TOP

这一则讲李贺诗的另一特色,好用玉石等硬性物作比喻。如描状弹箜篌的声音,用
“玉碎”“石破”来比。《残丝曲》:“缥粉壶中沉琥珀。”青白色壶中放着琥珀酒,
把酒说成硬性的“琥珀”。《梦天》里把月亮说成“玉轮”。《唐儿歌》讲唐儿的头骨
隆起,说成“头玉硗硗。”《南园》里把如弓的晓月比作“玉弓”。《十二月乐诗》的
《五月》里把“香汗”比作坚硬的“宝粟”。《七月》里把夜里的天空比作“玉砌”。
《秦王饮酒》里“敲日玻璃声”,把太阳比作坚硬的玻璃,敲它可以发声。玻璃是光亮
的,所以用来比太阳。《马诗》里敲瘦骨作铜声,用铜来比瘦骨。《勉爱行》里把水光
比成刀光,用刀来比水。《春归昌谷》里把东方的红日比作红玉盘。《江南弄》里把江
上的一轮月比作“团团贴寒玉”。《北中寒》里把山上瀑布比作“玉虹”。《溪晚凉》
把烟称作“玉烟”。《将进酒》的“琥珀浓”,把酒比作“琥珀”,把“酒滴”比作
“珍珠”。这是用坚硬的东西比酒、比汗、比烟、比瀑布、比水、光等。他这样用不像
的东西来比,如用坚硬的东西比酒,酒是液体,怎么用固体来比呢?他因酒作琥珀色,
用琥珀比酒,取它的色相似。把“宝粟”比“香汗”,香汗出在女人身上,宝粟是如粟
的珍宝,是女人身上的装饰物,所以相比。把瀑布说成玉虹,因为远望瀑布与虹有相似
处,所以用虹来作比。用“珍珠红”来比“酒滴”,因为酒滴颗圆像珍珠。总之,他运
用这种奇特的比喻,总是就两物中间有一点相似的来比。像用琥珀比酒,取其色;用珍
珠比酒滴取其形。这样来达到他用坚硬物来作比的目的。
    钱先生又指出李贺用动词形容词也带硬性,像他描写弹箜篌乐器的声音:“空山凝
云颓不流”,这是从“响遏行云”来的,李贺把它改为“凝云”,像云的凝结,带有硬
性,这是新创。《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用“断”字也带硬性。《剑子歌》
的“刮露寒”,用“刮”字,《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的“压”字,“霜重”的
“重”字,《唐儿歌》“剪秋水”的“剪”字,《十二月乐词》“老景沉重”的“沉重”
字,“白天碎碎”的“碎碎”字,再像几个“凝”字,又“截云”的“截”字,“压栈”
的“压”字,“折西风”的“折”字,“直贯”的“贯”字,“削玉开”的“削”字,
“斫取清光”的“斫”字,“欲剪湖中一尺水”的“剪”字,“灯光薄”的“薄”字,
都带有硬性。在这里,光只有明暗,却说成厚薄的薄,军号只有声的高低,却说成压力
轻重的重压。这里把光的明暗通于物体的厚薄,声的高低通于力的轻重,含有通感的意
味了。再像“淡色结昼天”的“结”字,“踏天磨刀割紫云”的“踏”和“割”字,
“桂风刷叶”的“刷”字,“劈地插森秀”的“劈”字,再像“肠攒”的“攒”字等,
皆比较凝重。再用孟郊的诗来比。孟郊用“刀剑棱”来比秋月,好比用镰刀来比一弯新
月,把“月透户”比作“剑飞”,月也指如钩的新月,所以比作刀剑。李贺也以剑比月。
李贺用硬性的字像“凝”字,好比司空图喜欢讲韵味,喜用韵字,有“酒韵”“花韵”
等。
    钱先生又指出李贺善于写鬼,写出一种阴凄的意境,是他独特的。如《神弦》: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魁食时人森寒。”召鬼来享受祭品,山鬼来吃时人感到森森寒气,
写出气氛来。再像《南山田中行》:“鬼灯如漆点松花”,鬼灯黑如漆,点缀在松花上,
写出阴凄的境界。《苏小小墓》:“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冷翠烛指鬼
火,有光死焰。《感讽》第三首:“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漆炬,鬼灯。新人,
新鬼。幽圹,墓穴。萤扰扰,鬼火聚散不定如萤火之扰扰。这些鬼诗都写出阴冷凄凉的
意境,使人毛骨悚然,是别的鬼诗所没有的。这又写出李贺写鬼诗的特点,这跟有人称
他为鬼才当有关。.

TOP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夫鲍家之诗,“操调险急”。长吉化流易为凝重,何以又能险急。曰斯正长吉生面
别开处也。其每分子之性质,皆凝重坚固;而全体之运动,又迅疾流转。故分而视之,
词藻凝重;合而咏之,气体飘动。此非昌黎之长江秋注,千里一道也①;亦非东坡之万
斛泉源,随地涌出也②。此如冰山之忽塌,沙漠之疾移,势挟碎块细石而直前,虽固体
而具流性也。故其动词如“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露脚斜飞湿寒
兔”、“自言汉剑当飞去”、“苔色拂霜根”、“宫花拂面送行人”、“烟底蓦波乘一
叶”、“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霜花飞飞风草草”、“碎霜斜舞
上罗幕”、“天河夜转漂回星”、“夫人飞入琼瑶台”、“东关酸风射眸子”、“直贯
开花风”、“天上驱云行”、“河转曙萧萧”、“杨花扑帐春云热”、“七星贯断姮娥
死”、“飞香走红满天春”、“天河之水夜飞入”等,又屡言辘轳之“转”。“转”也、
“飞”也、“扑”也、“蓦”也、“舞”也,旨飘疾字,至“逗”字、“贯”字、“射”
字,又于迅速中含坚锐。长吉言物体多用“凝”字、“死”字,言物态则凝死忽变而为
飞动。此若人手眼。其好用青白紫红等颜色字,譬之绣鞶剪彩,尚是描画皮毛,非命脉
所在也。(50—51页)   
  ①昌黎之长江秋注:昌黎,指韩愈。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韩愈)之文,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②东坡之万斛泉源:苏轼《文说》:“我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TOP

这一则写李贺诗风格的特点,他像鲍照诗的“操调险急”,但不像鲍照诗的流易,
变为凝重。凝重又能险急,钱先生把它比作如冰山之忽塌,沙漠之疾移。跟韩愈文如长
江的一泻千里,苏轼文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的都不同。钱先生举出了不少例子,如《李
凭箜篌引》,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声音:“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
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都在写弹箜篌的声音,“昆山
玉碎”,状声音清脆;“凤凰叫”,状音变和缓;“芙蓉泣”,状声音惨凄;“香兰笑”,
状声音冶丽;“融冷光”,状声音和煦;“动紫皇”,状声音能感动天神;“石破”,
状声音激越;鱼跳蛟舞,言声音能感动异类;吴质不眠听到露湿寒兔,状声音的美妙,
使人忘倦。以上各句,从多方面来描写声乐。就个别比喻说,“玉碎”“石破”的玉和
石是坚硬的。“跳波”的“跳”,“蛟舞”的“舞”,“斜飞”的“飞”是飘逸的。这
就是于飞动中含坚凝。再像《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天神名)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骙马参差钱(指马毛的花纹),娇春杨柳含细
烟。筝人劝我金屈卮(酒器),神血未凝(精神血脉不能凝聚长生)身问谁?”这里讲
山海变移,不知经历几千万年,人生是短促的。即使游春饮酒,及时行乐,亦无多时。
这里“吹山”的“吹”,“移海”的“移”,是动作快的。“金屈卮”是硬物,“凝”
是有硬性的词,在飞动中含坚凝,说明李贺诗的一个特色。.

TOP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长吉诗如《仁和里杂叙皇甫湜》、《感讽》五首之第一首、《赠陈商》等,朴健犹
存本色,雅似杜韩。《开愁歌》亦为眉疎目爽之作。《苦昼短》奇而不涩,几合太白、
玉川为一手。《相劝酒》亦殆庶太白;然而异者,太白飘逸,此突兀也。《春归昌谷》
及《昌谷诗》,剧似昌黎五古整炼之作。《北中寒》可与韩孟《苦寒》两作骖靳。昌谷
出韩门,宣引此等诗为证;世人仅知举《高轩过》,目论甚矣。况《高轩过》本事颇有
疑窦哉。(58页)
    这一则讲李贺诗也有朴健疏爽等作品,如《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仁和里在洛阳,
皇甫湜是韩愈的学生。诗说:“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横庭鼠径空土涩,
出篱大枣垂珠残。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
后。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这
首诗说:我向大人求马,得到瘦的怕冷的;我向宗族里借住宅,得到墙头坏的。院子里
有老鼠跑的路,又秽塞,穿出篱笆的大枣只是残剩着。皇甫湜是安定人,所以称他为安
定美人,美人犹才人。他在做县尉,用黄绶。他不看重官家礼服朝夜饮酒。当时七品官
用白笔代簪,皇甫湜是九品官,所以白笔还未上头,指他做小官,不能提拔自己。但他
还是知己,想推引自己,好比用绳子引物,绳子断了,不能引荐。想送自己进关到长安
去,关门未开碰上狂犬,比有人毁谤自己。这首诗没有奇怪的词语,比较朴实。又《感
讽五首》第一首:“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
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
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芽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
梁。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这首诗说,合浦是出明珠的,因太守贪,明珠没有了。
龙洲是出木奴的,木奴柑桔,因太守贪,木奴也没有了。因太守贪,大自然不帮助他了。
县官拿了一方板,板上写了太守的话,太守要县官到乡下来收绢绵。吴蚕还在蠕蠕动,
还没有作茧,哪儿来丝可以织呢?县官收不到绢绵,就吃了饭去,簿吏又来收绢绵了。
这诗讽刺官史催户调的急迫,又要饱餐才去,写小民的困苦。这首诗写得朴实,像杜甫
韩愈的诗。再像《开愁歌》:“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酒楼)下马解秋衣,请贳
(赊)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
填豗(huī)灰,填塞)。”这首诗的意义比较明白。再像《昼苦短》要使太阳停下来
不运行,有奇思幻想,用意也比较明白,几乎合李白、卢仝为一手。李白、卢仝的诗也
有奇思幻想的。再像《相劝酒》:“羲和聘六辔,昼夕不曾闲。弹乌崦嵫竹,抶马蟠桃
鞭。蓐收既断翠柳,青帝又造红兰。尧舜至今万万岁,数子将为倾盖间。青钱白璧买无
端,丈夫快意方为欢。……”这首诗说,羲和神驾着马车载着太阳奔跑,昼夜不停。太
阳中有三足乌,想用崦嵫山上的竹做弹弓,来弹射太阳中的三足乌。用蟠姚鞭来鞭打拉
着太阳跑的马。这是想叫太阳停下来,时光不消逝。但这办不到,秋神蓐收既折断翠柳,
春神青帝又造出红兰,说明春秋四季还在推移。从尧舜到现在经历了千万年,从羲和、
秋神、春神,到尧、舜,时间过得快像一会儿就过去。用青钱白璧买不回过去的时光,
丈夫求快意只有为欢作乐。这首诗的用意跟李白相似,如李白的《将进酒》:“……君
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
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这首诗讲时光飞逝,应及时行
乐,李贺诗的命意与李白相同,但李白诗写得飘逸,李贺诗写得突兀,风格不同。
    再像《春归昌谷》:“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终军未乘传(像终军没有趁传车
到京城求官),颜子鬓先老(像颜回二十九岁发白)。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朝廷
像张开天网来收罗人才,但还有强直之士常劳苦,不被收用)。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
蓼(纵目看去,甘美华彩之物并列于前,但羁旅者之心是苦的)。旱云二三月,岑岫相
颠倒(春天的旱云像山那样颠倒)。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谁揭出红玉盘,太阳从
东方升起)。春热张鹤盖(天热撑起车盖),兔目官槐小(官路旁的槐树叶子像兔目)。
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心焦似病,心苦似肠绞)。京国心烂漫(在京中人事纷扰),
夜梦归家少。……”这首诗像韩愈五古整炼之作。再像《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
天。争瀠 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这是说北方的寒气笼罩三方,黄河结冰。很
厚的树皮冻裂,百石重的车可以在河冰上走。草上的霜花像钱大,寒气凝结挥刀不入。
激荡的海水成了冰块发出撞击声,瀑布结冰成了玉虹。这首诗,跟韩愈、孟郊写苦寒的
诗可以并驾齐驱。韩愈《苦寒》:“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隆冬夺春序,颛顼固不
廉。太昊弛维纲,畏避但守谦,遂令黄泉下,萌芽夭勾尖,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
这首诗说,春夏秋冬四时平分,气候各异,一气不能兼四季。冬天的寒气夺了春天的气
候,冬神颛顼本不廉,因他夺了春气。春天的神太昊放松了他的纲纪,害怕冬寒只是退
避,遂使地下草木的根不能发芽,植物中有苦味甜味的都失去了。寒风搅扰天地,像刀
锋割肌肤。日月虽说尊贵,日中的三足乌,月中的蟾蜍都被冻死,不能保护。羲和驾车
送太阳出来,太阳也害怕寒威,频频偷看。再看孟郊《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
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
章。”看来孟郊的《苦寒吟》写得比较简单。韩愈的诗本来有奇崛的,这首《苦寒》写
得也比较奇崛。李贺的《北中寒》写得更近韩愈。钱先生在前面曾指出,李贺诗无世道
人心之忧,看他写的《北中寒》并不关心人民,这就跟韩愈的《苦寒》不同了。韩愈
《苦寒》说:“啾啾窗间雀,不知己微纤,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其余蠢动俦,
俱死谁恩嫌。伊我称最灵,不能汝覆苫。悲哀激愤叹,五藏难安恬。中宵倚墙立,淫泪
何渐渐。天乎哀无辜,惠我下顾瞻。”这是说,看到麻雀的冻饿,看到晷动昆虫的冻死,
感叹自己为万物之灵,不能保护它们,内心难以安静。“惠我下顾瞻”,是从《诗·桧
风·匪风》:“顾瞻周道”来,即看大路上有冻饿的人民,这里有关怀民生的含意。这
就跟李贺没有世道人心之忧不同了。.

TOP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细玩昌谷集,舍侘傺牢骚①,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
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天上谣》则曰:“东
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浩歌》则曰:“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
水②。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③。”《秦王饮酒》则曰:“劫灰飞尽古今平”,
《古悠悠行》则曰:“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过行
宫》则曰:“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凿井》则曰:“一日作千年,不
须流下去。”《日出行》则曰:“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奈尔铄石,胡为销人。羿
弯弓属矢,④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拂舞歌词》则曰:“东方日
不破,天光无老时。”《相劝酒》则曰:“羲和聘六辔,昼夕不曾闲。弹乌崦嵫竹,抶
马蟠桃鞭。”《梦天》则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皆深有感于日月
逾迈,沧桑改换,而人事之代谢不与焉。他人或以吊古兴怀,遂尔及时行乐,长吉独纯
从天运着眼,亦其出世法、远人情之一端也。所谓“世短意常多”,“人生无百岁,常
怀千岁忧”者非耶。李太白亦有《日出入行》,略谓:“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鲁阳何德,驻景挥戈⑤。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
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⑥。”自天运立言,不及人事兴亡,与长吉差类。然乘化
顺时,视长吉之感流年而欲驻急景者,背道以趋。淮海变禽,吾生不化;洛溪流葛,逝
者如斯⑦。千年倏忽之感,偏出于昙华朝露如长吉者。义山《夕阳楼》绝句云:“欲问
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尤堪为危涕坠心者矣。(58—59页)   
  
    ①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
    ②天吴:水神,能移海,见《山海经·海外东经》。
    ③王母桃花:《汉武内传》: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实。彭祖:殷大
夫,活八百余岁。巫咸:古神巫。
    ④羿:唐尧时十日并出,羿射落九日,见《淮南子·览冥》。
    ⑤鲁阳:鲁阳公与韩战,日暮,鲁阳挥戈,日倒退三舍。见《淮南子·览冥》。
    ⑥溟涬:自然元气。
    ⑦淮海变禽:郭璞《游仙诗》:“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李善注:“《国语》:
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
洛溪流葛:《乐府诗集》九十卷:李白《黄葛篇》:“黄葛生洛溪。”逝者如斯:见
《论语·子罕》。
   
    这一则讲李贺诗中所反映的一种思想,即有感于光阴之速,寿命之短,发出无穷感
叹。如“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即指羲和驾日东行快得像跑马,时间过
得快。自然界沧海变桑田,扬起尘土,说明变化之大,衬出人生的短促。再像“南风吹
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指山海的变化,即沧海变桑田的意思。“王母桃花千遍
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指经历了千百万年,长寿的彭祖和神巫也要经过几回死了,还
是显示人生的短促,即使是长寿的彭祖也一样。又如“劫灰飞尽古今平”,佛家称世间
经历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扫除,更立人生,称为一劫。劫后的余灰飞尽,灾难不作,
古今太平,这要经历无数年岁,更显出人寿的短促。又如“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指日落西山,碧云在天上,昼夜循环,无有尽时。以千岁
之久,一如风飘的疾速。也指时间过得快,人生短促。以下所引的各种诗句,也都讲时
间的久远,人生的短促。
    钱先生在这里指出,有的人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遂尔及时行乐”,李贺不
这样。他在《浩歌》里说:“青毛骙 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神
血未凝身问谁?”既然人生短促,正可骑马游春,饮酒作乐,但李贺却认为精神血脉不
能凝聚长生于世,及时行乐,亦无多时。他并不想及时行乐。李白也感叹人生的短促,
但李白主张乘化顺时,所谓乘化归尽,一切顺着自然。但李贺不同,是“感流年而欲驻
急景”,感叹时光过速,想把它留住。如《苦昼短》:“我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
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传说羲和驾龙拉车载着太阳在天空循
行,所以他要杀龙,杀了龙可以使车子停下来,时光不会飞逝,即“感流年而欲驻急景”。.

TOP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李商隐)《锦瑟》一篇借比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密旨,而一唱三叹,遗
音远籁,亦吾国此体绝群超伦者也。司空表圣《诗品》,理不胜词①;藻采洵应接不暇,
意旨多梗塞难通,只宜视为佳诗,不求甚解而吟赏之。吾乡顾蒹塘翰《拜石山房诗钞》
卷四有仿《诗品》之作②,题云:“余仿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则,伯夔见而笑曰:
此四言诗也。因登诸集中,以备一体。”表圣原《品》,亦当作“四言诗”观耳。道光
时,金溪李元复撰《常谈丛录》③,村学究猥陋之书,惟卷六《诗品》一条指摘表圣,
令人刮目异视。有云:“《诗品》原以体状乎诗,而复以诗体状乎所体状者。是犹以镜
照人,复以镜照镜。”即以《诗品》作诗观,而谓用诗体谈艺,词意便欠亲切也。“以
镜照镜”之喻原出释典(参观《管锥篇》115页)④,道家袭之,如《化书·道化》第一
云⑤:“以一镜照形,以余镜照影,镜镜相照,影影相传;是形也、与影无殊,是影也、
与形无异。”西方神秘家言设臂⑥,有相近者。后世诗人评诗⑦,亦每讥“以象拟象”、
“以镜照镜”。李氏斯言,殊可节取;村塾老儒固未许抹摋也。吾国评论表圣《诗品》
著作中似无征引李氏书者。(371—372页)
  
  ①司空表圣:唐司空图字,有《诗品》一卷。
    ②顾翰字蒹塘,有《拜石山房诗妙》。
    ③李元复,清人,有《常谈丛录》九卷。
    ④以镜照镜:《管锥编》115页:“《楞严经》卷七:“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
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⑤《化书》:六卷,五代时谭峭撰。
    ⑥西方神秘家:指迈斯特·埃克哈特,是十三、四世纪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

TOP

⑦后世诗人:指黑贝尔,十九世纪德国诗人。

    这一节就李商隐《锦瑟》诗来评司空图的《诗品》。钱先生认为,《锦瑟》“借比
兴之绝妙好词,究风骚之甚深密旨”。钱先生在上引《锦瑟》赏析里引杜甫、刘禹锡用
玉琴比诗,锦瑟玉琴,殊堪连类。又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皆寓言
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征庄生之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
举事宣心,故“托”;旨隐词婉,故易“迷”。此即十八世纪以还,法国德国心理学常
语所谓“形象思维”;以“蝶”与“鹃”等外物形象体示“梦”与“心”之衷曲情思。
加上“沧海月明”“蓝田日暖”,这即是借比兴的绝妙好词的具体说明。
    钱先生又讲《锦瑟》“究风骚之甚深密旨”,见于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遂为汉魏六朝乐府之祖。古人之不得志
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指媒人),以序其忠愤无聊缠绵宕
往之致。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义山阨塞当途,沉沦记室。其身危,则
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计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
之可无罪,而闻之足以劝。其《梓州吟》云:‘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
吾故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杜甫)之深而变出之者也。”
这是讲李商隐诗“究风骚之甚深密旨”。朱鹤龄的序主要是讲李商隐的《无题》诗。李
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一种标明《无题》,一种以诗的开头两字作标题,这首《锦
瑟》就是,也是无题。不过《锦瑟》里的“甚深密旨”含蓄在“望帝春心托杜鹃”及
“沧海月明珠有泪”里,写得更为隐约。
    《锦瑟》诗就它的“借比兴的绝妙好词”说,钱先生指出“心之所思,情之所感,
寓言假物,譬喻拟象”,用这种写法来表达情思,含有“风骚之甚深密旨”,所以有
“一唱三叹”的“遗音远籁”,成为此体“绝伦超群”之作。这是因为它富有情思和
“甚深密旨”,使人体味不尽。司空图的《诗品》,也是“寓言假物,譬喻拟象”。他
是用来论诗,说明二十四种诗品,此外别无情思和密旨,所以不能与李商隐的《无题》
诗相比。钱先生指出《诗品》是四言诗,用诗体来谈艺,好比以镜照镜。诗是反映生活
的,好比镜是照形的,镜中所见是影。用镜照镜,照出来的影中的影,似不如照形的亲
切。诗是反映生活的,《诗品》是从诗中概括出来的,诗论结合具体的诗来论诗品,比
较亲切。离开具体的诗,用形象比喻来描绘诗品,不够亲切,不能与李商隐的诗用形象
比喻来作诗的相比。.

TOP

(一四)论梅尧臣诗

(1)
    梅诗于浑朴中时出苕秀①。《食河豚》诗发端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一时传诵。窃以为不如《送欧阳秀才游江西》起语云:“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
随落花飞,去作江西梦”;《郭之美见过》起语云:“春风无行迹,似与草木期;高低
新萌芽,闭户我未知”;《阻风秦淮》起语云:“春风不独开春木,能促浪花高于屋。”
此三“春风”,胜于“春洲、春岸”之句也。欧公《水谷夜行》称梅诗有云②:“譬如
妖韶女,老自有余态”;都官自作“接花”五律亦有“姜女嫁寒婿,丑枝生极妍”一联。
丑枝生妍之意,都官似极喜之,《东溪》七律复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
枝。”后来萧千岩《咏梅》名句③:“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花或作三两点春。供老
枝”;刘后村亟称之④,实取都官语意也。不知名氏《爱日斋丛抄》云:“近时江湖诗
选有可山林洪诗⑤:‘湖边杨柳色如金,几日不来成绿阴。’却似宛陵:‘不上楼来今
几日,满城多少柳丝黄’”;又晁说之《客话》谓圣俞作试官日⑥,登望有春色,题壁
云云,欧公以为非圣俞不能。按《宋诗纪事》卷二十、卷七十三于《丛抄》《客话》均
未采及⑦。按刘贡父《彭城集》卷十八《考试毕登铨楼》云⑧:“不上楼来知几日,满
城无算柳梢黄”,盖羼入。林可山诗全首未见,以所引二句决之,则是元人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一绝所本耳。都官《咏怀》云:“风驱暴雨来,
雷声出云背”,写景已妙;然刘梦得《天台遇雨》云:“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诗序》云:“日月昏晓,可窥其背”;尚在都官之前。至《青尤
海上观潮》:“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则立喻奇创,真能以六合八荒,
缩之口耳四寸者。都官《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曰:“吾妻尝有言:艰难壮时业;安慕
终日闲,笑媚看妇靥”,尤如魏征之妩媚⑨。恽子居《大云山房札记》卷二谓《默记》
载欧公为目齣瘦弱少年⑩,而他书则言其丰腴,当是老少改观,按他书不知所指,都官
《永叔内翰见过》诗云:“丰颊光皎皎”则言其丰。(167—168页)
   
  ①梅诗:梅尧臣诗,尧臣字圣俞,官都官员外郎,宛陵人。
    ②欧公:欧阳修。
    ③萧千岩:萧德藻字,宋诗人。
    ④刘后村:刘克庄号,宋诗人。
    ⑤《爱日斋丛抄》五卷,宋末人作。可山,林洪字,宋末人。
    ⑥晁说之:宋人,有《晁氏客话》一卷。
    ⑦《宋诗纪事》一百卷,清厉鹗撰。
    ⑧刘贡父:宋刘攽字,撰《彭城集》四十卷。
    ⑨魏征:唐大臣。唐太宗说:“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
    ⑩恽子居:清恽敬字,有《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四卷。二集四卷。《默记》:三卷,宋王铚撰。

    这一则讲梅尧臣诗。钱先生在《宋诗选注·梅尧臣》里称他:“主张‘平淡’,在
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这跟他起来纠正讲究华丽词藻的西昆体有关。钱
先生提到他的《食河豚》诗发端,是极有名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春洲生
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说:“河豚
尝生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
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
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对这诗极为推重。翁方纲《石洲诗话》
卷三说:“宛陵以河豚诗得名,然此诗亦自起处有神耳。”钱先生又指出这诗的开头,
还不如另外几首。因为这首诗的开头讲的“荻芽”和“杨花”,照欧阳修说,和河豚有
关,并不触及作者的情思。但像“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江西梦。”
这里的“春风”与“落花”,与作者的心情梦境相关,就富有情味了。再像“春风无行
迹,似与草木期;高低新萌芽,闭户我未知。”在这个“春风”使“草木”“萌芽”中,
含有春天使万物前生的意味。又如“春风不独开春木,能促浪花高于屋。”这里把春风
拟人化,“能促浪花”含有阻止客人出行,有情味了。所以这些诗句,胜于“春洲”
“春岸”之句了。
    钱先生又指出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指老女有风韵。这像
梅诗的名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
“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引这两句诗,称:“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
意也。”钱先生指出作者极喜这个意思,在诗里反复讲到。钱先生又提到梅诗“不上楼
来今几日,满城多少柳丝黄”,混入刘攽的《彭城集》。《宋诗抄·宛陵诗抄》称梅尧
臣诗:“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剥,出以怪巧。”指出梅诗
有清丽平淡的,以上讲的都是。又指出梅诗有出于怪巧的,钱先生在下面讲到,如“雷
声出云背”,“云背”一辞已有刘梦得、樊宗师用之。但“百川”“却回如鼻吸”的比
喻确为奇创。又他写他妻子说他“笑媚”,像唐太宗说魏征的妩媚,也属奇巧。这样显
出梅尧臣诗具有不同风格。.

TOP

 128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