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伊万豆夫 于 2011-10-22 11:14 发表
《中原音韵》记载的是大都话吧?入派三声,当时可能的确是这样。
《洪武正韵》记载的是明朝官话,大概是当时的南京话吧?
感觉入派三声,还有什么j、q、x的出现代表近代汉语取代中古汉语语音体系,还是有很强的的自 ...
“大都话”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大都地区从五代开始,经辽、金、元,都是阿尔泰系民族的重要地盘,汉语很可能以科里奥语的形式残存着。
《中原音韵》记载河南河北区域方言,是比较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实际语言面貌。入派三声仅是入声消失后的一种演变形式,官话系统还有其他的演变形式。入声的特点是塞音结尾的闭音节(-p -t -k),变成开音节后导致入声消失,直接破坏了汉语的四声体系。北方阿尔泰系语言没有声调,也没有入声的形式,其民族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较难学会,是加速入声消亡的重要原因;同样的,浊音的消失也有这种因素。
明朝的“标准官话”是朱家的江淮话,南京话是其代表。至今江淮官话区别于其他官话的特点就是保存了入声。《洪武正韵》为表示其正宗,不但保留了入声,还保留了浊音,这样就类似于我们说的吴语了,可实际上江淮话也早已没有了浊音。
清朝以来的北京话来自于东北旗人的汉语,与明朝的标准语毫不相干,与周边河北方言也不相干,普通话的源头也即此。
至于自然演变,同样继承于中古汉语的《广韵》系统,南北汉语(闽语除外)的发展分歧为何如此之大?外来民族语言的“影响”绝对不能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