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为了孩子移民究竟值不值zt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2 10:33 发表 \"\"
但我认为亲情上我们是对的,绝对不是人格不完整。
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没到那个年龄是无法体会的。
我们不能体会我们60岁以后的感受。
就像现在丁克的人很开心,但是他们不知道在他们5,60岁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孩子也一样开心。
我看到一个桌子上吃饭的一家人,而且是一年仅有的一次,女儿女婿,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各付各帐,我是不喜欢的,也不希望我孩子将来这样。
子非鱼啦,谁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真开心,就像人家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开心一样。

至于付账啥的,也是家庭习惯,我是认为家教很重要。不是每个老外父母公婆女儿女婿都各付各的,中国家庭现在夫妻AA制的也多得是,旺网情感版块不就常有.

TOP

回复 50#m宝贝 的帖子

我的意思,在国外,中国的家教难以实施。.

TOP

回复 52#不二周助 的帖子

海外华人子女教育经验(转帖)

刘以栋




最近有机会聆听了两位华人教育工作者介绍子女教育经验,感觉很有道理,现把我的记录整理成这篇短文,期望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海外华人有所帮助。这是别人的经验,我是学生。优点属于那两位老师,缺点则是我的理解错误。

教育小孩不容易,教育青春期的小孩则更难。在海外教育青春期的华人小孩则难上加难。因为不但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美国的教育,而且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更需要接受美国的教育。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和理解美国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生活在中美文化的夹缝中,倍受煎熬。

在海外教育小孩,我们要扮演好我们自己的角色。从小孩出生到四岁,我们是孩子的领导,我们可以行使权威,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行为规范。孩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应该在这个时期养成。孩子五岁到十岁,我们是孩子的老师。这时孩子已经开始上学,有机会接受老师和学校的规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跟学校基本保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孩子十一岁到十八岁,我们是孩子的教练。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各种社会和学习活动,许多事我们可能还不如孩子们明白,这时我们仅是教练,给孩子们做后勤工作,主角是孩子。十八岁以后,孩子上大学了,我们是孩子的朋友。这时孩子已经独立,有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们仅是孩子的朋友,跟他们交流我们的想法,做决定的是孩子。

我们这些人,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所以对小孩考试成绩很重视。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商仅是一部份,情商如果不比智商更重要的话,至少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情商方面,要能和人建立互信关系和沟通;能对自己行为有责任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能不屈服于同伴的压力,凡事有自己的主见。

美国人说,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我们的帽子底下。现在大家都不戴帽子了,所以小孩教育的关键,就在我们的头发底下,也就是我们自己。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坚持原则,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要求孩子去做一个正直的人。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反叛心理,以为父母都是他们的绊脚石。这时我们更需要有耐心,争取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忧虑,倾听他们的烦恼,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压力,仅是责备他们,朝他们发脾气,那么我们就切断了与他们交流的渠道,使他们感到更加失望和迷茫。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往往面临中年危机时期的压力。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重,所以要理性地跟孩子交流也很不容易。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把工作压力带到家里,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如果工作压力实在太大,那么最好让孩子知道,不要招惹我们发火。如果有时孩子主动找我们谈话,那么即使工作再累,也要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倾听他们的心中感受,因为这样的机会很少,而且一旦过去,就很难补救。

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人生磨练,对很多事的认识当然比孩子们深刻得多。但我们不能永远为孩子们做决定,他们迟早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我们要授之以渔而非鱼,要让孩子们理解外面世界的现实,明白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孩子们在美国成长,接触的是美国教育和文化,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而不要仅关心他们的考试成绩,更不要把他们跟别人比。你的孩子是你的,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你给孩子的应该是你的爱,你看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选择准则和孩子的努力程度。

我们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他们关心音乐和体育的热情可能远超过对学习的关心。作为父母,我们要用我们的爱、我们的耐心、我们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孩子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们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其它各种技能仅是人生的细节部分,慢慢都可以掌握。

[ 本帖最后由 m宝贝 于 2010-11-2 12:32 编辑 ].

TOP

回复 53#m宝贝 的帖子

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作为父母,真的能把这些做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培养出很好的孩子。包括中国。
要有好心态不容易。.

TOP

是的,天性和天赋是出生就决定的了,我们能给予和改变的只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对知识的学习和追求,任何地方都可以达到,所以我不认为在国外的学习就不如国内。

而对人的欣赏和鼓励,平等和尊重,相对来说,我认为国内绝对不如国外。.

TOP

回复 18#pp_dream 的帖子

侄子下周就要登录渥太华了,想去读高中,麻烦你告诉我一下你说的高中名字,还有什么好的高中可以推荐给我吗?谢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11-2 12:41 发表 \"\"
是的,天性和天赋是出生就决定的了,我们能给予和改变的只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对知识的学习和追求,任何地方都可以达到,所以我不认为在国外的学习就不如国内。

而对人的欣赏和鼓励,平等和尊重,相对来说, ...
说得好!.

TOP

回复 49#不二周助 的帖子

这么看来,美国人比日本人还冷漠了。.

TOP

回复 56#Cindymother 的帖子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8

见372楼的附件,是安省公立高中的排名,渥太华排在前20名的只有几所。
我所在的地区的那所学校我短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2 11:13 发表 \"\"
孩子较早的到国外,就没法阻止他这样发展,因为他的同龄人都这样,他必须去融入。亲情实在比较淡。就像你说的,哪怕夫妻之间也有“界限”,但和我们理解的“界限”不同。
中国女孩嫁给美国人,不幸的30多岁生绝症。 ...
这个,是有的,但不都这样吧?!如果这样算下来,那国内很多更过分的不是也有吗?.

TOP

回复 42#不二周助 的帖子

明白不二的意思了,就是说,中国人的观念里面,亲情是很重的,为孩子移民,也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但是到了国外,是另外一种价值观,重自我,轻亲情的。孩子到了新环境,能够适应、也必须适应新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作为老移民的父母,不太可能转变价值观。这就出现了:我为孩子,孩子不管我的悲剧性结局,或者至少要接受一些文化冲击。所以去之前要先想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这种冲击。矛盾就在于,“为孩子移民”的人,本来就是操心型父母,叫他不要操心,那可太痛苦啦。

结论是移民可以,但千万别“为了孩子”。因为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措施。

那个绝症女孩的例子,好象也太残酷了些,应该不是普遍现象。我看电视里外国人结婚的时候,对着神父,都要发誓,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不离不弃。说明人家的传统,至少是要对配偶很重视的。.

TOP

回复 61#胡豆妈 的帖子

胡豆妈真是高人。和我想的一样,可惜我语文不好,说得不明白。

还有,外国的环境真的好,空间大,这个中国好像再过多少年都无法赶上。

我记忆中小时候很大的“大弄堂”,现在看来就像外国的driveway一般大小。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3 15:50 编辑 ].

TOP

回复 62#不二周助 的帖子

,谢谢夸奖,没有误读就好。

从你的贴子里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不要盲目崇拜国外教育,特别有帮助。

中国人多地少,也是亚洲国家的普遍特点。换个角度,宽有宽的舒服,挤有挤的乐趣啊,呵呵。.

TOP

我觉得移民是更自由的生活,所以想让孩子大点了留学+移民,希望这样孩子尽量能懂两边的规则。目前不愿意放弃中国的一切,因为将来世界的中心肯定会在中国,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要为孩子和家人站个岗,等退休了再考虑具体在哪里养老。.

TOP

让愿意走的人走,让愿意留得人留,各得其所不是很好吗?.

TOP

孩子在哪里都是生活,不过,生活的环境、质量不同,每人的想法、要求不同而已。现在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得失考虑后只有自己知道。.

TOP

 6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