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6个人次参与评价】

正确解读卢梭的著作(不怕卢梭显灵的请进!)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21 01:03 发表
你还没看出来呀。我们都是人来疯。
记得以前看到过华老君武的一幅“扬名术”的漫画(不知有没有记错),画的是:有个人脱下裤子,撅起光光的屁股,高声喊道:“快来打我吧!”
刚才在网上找,没找着。唉,华先生刚刚去世,他的漫画就找不着了……
007想说的是,人来疯有一大特点,就是脸皮厚,经得住别人嘲笑,甚至主动招人嘲笑。.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03#红树林 的帖子

悄悄建议楼主似乎应该去看下心理医生,可能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你有些心理亚健康状态,不是嘲笑你,是真心建议你,我母亲退休前就是心理咨询医生,我对这个症状的表现还是比较敏感的,等调节好了自己的心理状况后,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比原来的美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1:27 发表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你不会是想表达:“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吧???!!!
哦,应该是“叩其两端而竭焉”。问题多不可怕,不知道问题也不可怕,慢慢地从两端开始叩,问题总会水落石出的。这是在解数学题时常用的方法。
好像有时候“高不高”是不要紧的,与裹足不前相比,重要的是迈出第一小步,也许走的不是那么正,说不定方向也不对,但总是可以慢慢地修正。
再借助孔老先生的方法,总能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高低都不可限量。.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06#红树林 的帖子

我只能看到肤浅的那一层。.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08#红树林 的帖子

我尽管不是医生,但作为医生的子女,也学到些“医者之心”,就是不和病人计较,他们已经有了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了,还和他们计较几句话干什么呢,所以,你说我伪君子也好,什么都好,我只是觉得,你一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才会如此激动易怒和不平。真的希望你能开心起来~不要以怀疑的目光看别人,那样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快。.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2:04 发表




很好呀!那你也要准备好,不要被人当作那骂佛是一坨屎的那位就好!   
哪里敢跟苏居士比?你真可爱!.

TOP

回复 213#hxy007 的帖子

极是极是~~要做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那只有佛印禅师了~~.

TOP

好了,不打扰楼主了。我那《反择生择校论》(第三帖及之后的帖)还等着你批判呢。
我去看球赛,暂不奉陪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看巴西去咯~~~ 祝楼主天亮以后好心情have a nice day~~.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2:19 发表




可爱有时特招人恨呐, 呒法啦,只好无奈一把了。。。
按苏小妹的说法,当我看着你可爱时,我当也很可爱。可惜你没有这么表扬我,007真是自作多情啊。.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球赛开始,各位再见!.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没看懂大家争的是什么,只看到《爱弥儿》进来了。
女儿上小学前我接手教育,老婆让我充实下理论,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儿》。4年中国式教育体验下来,感觉是卢梭老先生的理论,跟中国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可能卢讲的是人性教育,而我们是要讲党性的。我觉得最好的解读方式的是将理论放在理想位置,把现实放在实践位置。
少些无谓的争论,怀揣着理想,着手现实吧,都是为了孩子。.

TOP

回复 174#hxy007 的帖子

客观地讲,抗战帖主要不是我的功劳

歪楼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8 15:23 发表




刚忙完,准备接儿子去……

走前问一下,“您 的‘傲升外语学院’就更没生意了。”是啥意思呀?是她开的学院吗?厉害呐……


在百度上搜索了一把,没搜到,可能老被人叫走处理事,没搜好, ...
熬升是外语学校啊,看了你的博客,顺大便好奇百度了一下你,只看到这个:林宇丹(上海法制报的女记者)的博客,文中记述了她和其同事是如何在6。28日在上海市杨浦区区政府门口如何被保安围殴,以及JC的如何不作为(有图片和视频)。地址:blog.sina.com.cn/linyudan
    日记 [2008年06月28日] (2008-06-28 20:29:50)
    标签:杨浦区 政府 保安 打记者 媒体 上海法治报 摄影 分类:新闻报道

看来你碰到动手不动口的也很无奈。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22:10 发表



要都和你这样学问的人提到JONE的话,一人说是“琼”,一人说是“约翰”的,二人岂非要打得鼻青脸肿?那 ...
我怎么记得琼一般是JOAN,约翰基本就是JOHN呢?
JONE是谁?.

TOP

回复 227#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那个帖子,等我儿子大些,对抗日战争发生兴趣了,我一定会推荐。我希望我的孩子带着研究的志趣去了解历史。何况,根据帖中已经提供的材料,就足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
  确实是许多人对这个帖做过贡献,但功劳最大的当属火车老师你。除了你实际付出的心血外,还有你的热忱和严谨感召了好多人。大家愿意尽自己所能,花时间跟你一起搜集材料,上传材料。
  007在一本地理画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5期上看到过一组报道,题目叫《山河抗战》。读过之后印象很深,感慨至今。
  里边讲到了太行八陉,说它们在抗战中成了中华民族另一座长城;讲到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石牌之战,说长江三峡天险及中国军队的义勇;讲到了与诺曼底登陆几乎同时展开的怒江战役,说中国远征军仰攻日军付出的巨大牺牲;讲3000公里西北国际交通线,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这些报道侧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入侵者葬身于泱泱中华之必然(其中《国破幸有山河在》一文对此作了总结),还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军人抗战的实情。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这些事都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甚至被刻意地淡忘了。人们在战死的军人墓地上兴建校舍农舍,甚至挖出他们的棺木当柴烧,他们的遗骸被随意抛弃……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有一天再被人欺压,那真是活该。正如各位BBMM疯狂择校一样,孩子受伤害确实可怜可气,父母也受苦受累却还嚷嚷择校合理,如果连对择校进行检讨和反省的勇气、反抗的勇气都没有,那就活该受苦受累……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6-21 10:40 编辑 ].

TOP

求大同存小异,不要剑拔弩张啊。其实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如何让孩子幸福地成长。.

TOP

非正确理解之二:卢梭讲的是自然教育

引用:
原帖由 豆豆爸爸 于 2010-6-21 08:01 发表
没看懂大家争的是什么,只看到《爱弥儿》进来了。
女儿上小学前我接手教育,老婆让我充实下理论,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儿》。4年中国式教育体验下来,感觉是卢梭老先生的理论,跟中国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可能卢讲的是人 ...
我理解的与您有些不同,卢梭讲的是自然教育,有营造自然的环境、处于自然的状态、遵循自然的过程、获得自然的结果、、、还有别的我没有领会到的别的“自然”。

现实的教育状况在很多方面都是非自然且反自然的,例如:
非自然的学习环境:把孩子送进成绩好、功课好的同学中去,把权势子弟送进权势子弟中间,把富人子弟送入富人子弟。在这种非自然的环境中,同类孩子中不好的部分没有被抑制和抵消,其不好的影响可能慢慢超过同类聚集所带来的好处。搞林业的人知道,单一品种的经济林总比自然森林更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弱。
非自然的学习状态:不相信同学有受教育与提高自己的初始愿望,灌输而不是强调通过迎合同学的初始愿望去学习。
非自然的学习过程:为考试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得自身的进步。训练考试技巧、死背知识,而不是对问题追根溯源。

最后得到非自然的学习结果:
不能为社会提供方方面面受到与其社会职能相适应的人。
不能为社会提供自然健康的人,更多的却是不断受到考试重重打击、不断收到各种恶评的非自然健康的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12:47 编辑 ].

TOP

赞同你的观点。
其实教育哪里有这么复杂,只一句话,教会孩子做人。
我们现在是追求成绩,追求成绩是为了尽可能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追求好点的校园氛围。追求好点的氛围,也不过是让孩子晚几年被污染。
我没指望孩子进个名校,就能变成金子出来。只不过普通学校实在校风太差,我对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没很大信心。名校也不是因为师德出萃,实在是学习太忙,没时间变坏……所以我孜孜不倦的在虐待孩子,赶潮流,择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豆豆爸爸 于 2010-6-21 12:07 发表
赞同你的观点。
自责一番自己有过度嫌疑的抗击能力,发一篇真实故事作为弥补!
我自认自己不是当伪君子的料,却也自责于当不成优秀的小人、恶人。当暂时的平静来临后,反省自己今晚打击龙宝娘的行为,还是有些自责滴,后悔谈不上,只是有一点点怜惜的感觉涌上尽头,毕竟大家都是当了母亲的女性。看来,如何科学地结合打击邪恶与适度的宽容,我还是需要多在这方面下番功夫。

好了,不再歪楼,回到探讨主题上来。此帖不再就探讨的话题码道理的文字,换一种讲真实故事的方式,来为大家展示一番当代教育家如何真实地亲自教育他的儿子的生动故事。故事说完,相信大家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明白故事中折射出来的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从这些现实中,大家也就能理解我为何会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如此的憎恶,欲杀之而后快的心情。
-------------------------------------------


正面的内容转自本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01f030100k1qd.html


  

灵魂工程师不应成为亵渎灵魂的人

林宇丹

2010年6月21日

-----------------------------------





  下面的故事,摘自黄全愈著《高考在美国》的文字:

  一位国内读者给我来信,谈到她儿子的离奇经历:小峻(化名)上幼儿园,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妈妈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了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到笔画繁多的生字。小峻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在“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没交“白”卷。结果,学校拒绝录取小峻,理由是成绩没上线。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关于这个“入学考试”,我们一无所知。直到开家长会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时,我们才知道。老师还给我们分析了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然而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个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尔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至于,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之一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的“惟一的目的”,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地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


(摘录完)







我的感受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孩子成为有用之人。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必须的方法。

★“方法”≠ “目的”。

★“目的”不能止于“方法”。

★“方法”是推动人们达到“目的”而存在。这是“方法”存在的意义所在。

★如果“方法”令“目的”终结:用考试这种检测“方法”来终止培养孩子的“目的”,那这个“方法”就不能再称其为“方法”,而应该称其为“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天赋人权。这是非人性的、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我国的应试教育,其“应试”就是考试(中考、高考,现在泛滥成灾殃及幼儿园升小学的小考!),但在我国,这个考试的“方法”不但没有推进培育孩子的进程,反而成了斩断孩子求学之路的“凶手”!有这份能力和权力的,绝对不是某些颠倒黑白者说的是受害孩子的家长,而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如果要说“帮凶”,怎么也是学校,轮不到视孩子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家长头上!!!

黄全愈说:“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黄博士说得太客气了,用了“异化”一词,而我选择“亵渎”。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而不是埋没人才、更不是剥夺孩子求学受教的天赋人权。所以,当教育者的行为背离了培育人才的宗旨时,甚至教育者不但不去培育孩子,还要扼杀孩子的前途时,这种行为就是在亵渎教育!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在对孩子犯罪,对国家犯罪,对中华民族犯罪。和“战争犯罪”一样,我把这些称为“教育罪犯”!

教育以人为本,正因为要以人为本,教育才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是,那些“教育罪犯”是以什么为本呢?他们是以屁股下的官位为本、以官位带来的财富为本。他们要权、要钱,却偏偏不要良心,不要道德。他们亵渎的不仅是教育事业,也亵渎着他们自己的灵魂!!!
对不起大家,尽管很长,也恕我全文引用一下。只是觉得很有道理。
歪楼不歪楼的不去讨论了,但很明显大家歪版了,这个版叫什么“小学(及小学择校)”,即使是旺爸也应该是同意择校是个存在的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你可以不认同,但抬出专家来指责别人就不厚道了。有人在说专家,如果没有戳到你的痛处,大可飘过,专心去讨论数学和文学不是很好吗?大字报不愿意看不看就是了。旺旺上这么多贴子,总有看得舒服的字体。.

TOP

回复 225#红树林 的帖子

楼主,你讲的理念我赞同的。

不过具体到择校到底是谁的责任更多一些,在我看来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你和007/cc争论的无非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东西而已。不必搞得剑拔弩张。

我的小孩马上上小学了,我也跟两句。既然大家都认识到择校不好,那么解决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尽量给所管辖的学校创造均等的办学条件,除了经费要严格按照实际学生人数下拨,也要考虑校长、老师轮换制度,尽量使各校硬件、师资方面均一化。

第二,从父母的角度讲,既然择校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理性的做法呢,一方面现实一点,有条件上好一点的学校就去上;另一方面也不必苛求,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更好的学校而舍本逐末,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反正,小学功课就那么回事。.

TOP

搂主到底想说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21 02:23 发表

按苏小妹的说法,当我看着你可爱时,我当也很可爱。可惜你没有这么表扬我,007真是自作多情啊。
这个回马枪高啊。.

TOP

回复 237#liangliangm 的帖子

你再去看看楼主的答复。。。更高。。。.

TOP

从来没看到这么强悍的文字,真让我见识了记者的文采!步步紧逼,寸步不让,咬文嚼字,自以为是……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今天看了这个贴,长了不少见识呢!

[ 本帖最后由 为宝妈 于 2010-6-21 16:26 编辑 ].

TOP

唉,文科的人的确很牛,简简单单的话不说,喜欢大篇大篇,太长了

把读者全部绕晕乎,难道是写大段文字的目的吗?
你到底要表达啥?.

TOP

LZ,就冲你说的教育问题只能在教育领域解决就觉得你想问题不是一般的简单。到底是受DANG 的教育的人。你还真以为教育问题就像你办个案子一样,头痛就把头砍了,脚疼就把脚剁了。教育现在之所以那么畸形,其实就是头疼医脚疼医脚的结果。而且在现有条件下,你所说的解决办法是根本不可行的。你有空在这里刷大屏,不如到200号去抗议去,为这里的BBMM们谋点实际的福利。.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比金花还要恐怖.

TOP

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孩子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18:13 发表



你很矛盾哦:

1:既然你对DANG如此绝望,认为教育问题到最后都是说不通的,说了没用的,又何必参与本楼对教育话题的探讨?

2:你也对当下教育很不满,那为何我在表达对教育不满时,你又来跟我较劲?
...
LD,您疯了?谁不认同您,您咬谁啊。.

TOP

我说几点

1。 这本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讨论,遗憾的是讨论的参与者仍然摆脱不了扣帽子和歪楼的坏习惯,导致讨论的最终变味和大杂烩里引申出来的连续几个吵架帖。
2。 屁股可以决定脑袋,但屁股不一定完全决定脑袋,有的时候,脑袋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讨论的是脑袋里的想法,而不是屁股里的屎。所以当你参与讨论的时候,请不要去看人家的屁股坐在哪里,否则你所讨论的最多只是一坨屎。
3。 人肉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告诉大家她自己的身份、孩子的情况,那至少说明她是很真诚地希望跟大家讨论,请大家不要以此作为攻击的对象。
4。 论坛提供了各种将字体放大,变色的功能,但是并不主张过分滥用这些功能。将部分内容放大加重变色可以强调作者的观点,过多的变色放大只会影响帖子的观感,请参与讨论者注意这点。
5。 当讨论出现问题(歪楼,人身攻击,人肉等情况)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举报或者忽略,任何反唇相讥和另行开贴谩骂嘲讽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请本贴的参与者自省。

最后,我将本贴中出现的歪楼,吵架的内容做了屏蔽,另外几个吵架主题也一并做删除处理,主题重新开放,欢迎大家继续理性讨论。.

TOP

偶也来插一脚:
我没看过卢梭,不过我还是比较赞成楼主的看法的,但是更进一步说,学校其实也是没有责任的,责任完全在这个教育体制身上。学校的老师们何尝不想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但是体制不变,一切都是空话。
身为家长的我们,有两种选择:
1。 接受这种体制,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为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体制中争夺有限的资源。
2。 拒绝这种体制,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片崭新的天空(当然也可能是艰难地)。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选择1显然是风险比较低的,选择的人自然也比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选择必然是正确的。
选择2是风险比较大的,所以选择的人必然比较少,但也不意味着这种选择必然是错误的。

正确与否只有看孩子长大以后的结果了。

当然这种选择中间还夹杂着每个家长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于“成功”的定义。但这个可以另开话题讨论,我就不展开了。.

TOP

回复 246#旺旺她爸 的帖子

再有意义的讨论
经过很多人各自的不同理解之后,最后的结果就是吵架帖的诞生
吵架还是说得好听的,其实就是谩骂
有些人骂的直接
有些人骂的阴暗
归根结底就是听不了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LZ和此贴延伸出的吵架帖的参与者都有此嫌

觉得道不同可以不相为谋,旺旺上有此功能,为何不用
从此耳根清净、阳光灿烂
有何不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