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6个人次参与评价】

正确解读卢梭的著作(不怕卢梭显灵的请进!)

读不读‘啰嗦’的大作并不重要,我以前不知道,今后也没时间去拜读!
我很尊敬和欣赏你的育儿理念,因为你们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你能在这个变态的体系中走好,你和你的家庭应该有保持清醒的足够智慧,祝福你!
我们都是成人,对吗?如果有些父母明知是伤害自己的孩子,还选择成为变态体系的帮凶,成为它的基本单位,你还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孩子吗?说他们是杀手又有错吗?
变态的基本单位组成各个变态的小体系,最后组成了庞大的变态大国度。你总是喜欢从上往下的思考问题,是不是有些可爱了些,当然你是妈妈!没有人拿着枪逼你加入变态小体系,充分享受上天赐予您和您家人的天赋人权吧。当红森林真的出现的时候,幼小教育国际化的春天也就来临了。
.

TOP

引用:
原帖由 糖果她妈 于 2010-6-16 23:13 发表
照您这么说,卡尔.威特的爸爸也太摧残孩子了
神童的教育只适合神童,而且神童教育也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正因为如此,红树林家孩子如此优秀,也没有学老威特的样。即使她想学,估计她那些复旦亲戚们也会好言想劝。声明:我是根据楼主的描述作此理解的,如果不准确请楼主指正。.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反择生择校论(一)

  首先要作两个限定:
  第一,这里只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生择校问题,不谈幼儿园、高中和大学中的选择教育问题。在非义务教育中进行选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利。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择生择校,就会成为受到质疑的问题。上海市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有公办,也有民办。鉴于绝大多数民办学校大量使用公共教育资源(如公建配套的校舍、部分公办编制的老师、教师培训体系及教师职称等),它们在性质依然属于公共教育。这种学校在法理和道义上都无权在招生上设立排他性的选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学校可以免受择生的责难。即使如此,私立学校也必须承担国家对义务教育所规定的最低限度的责任,并且不应该在招生中有歧视性的选择标准。总之,这里要批评和反对的,是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的择生问题。.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00:58 发表
  首先要作两个限定:
  第一,这里只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生择校问题,不谈幼儿园、高中和大学中的选择教育问题。在非义务教育中进行选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利。
话是在理,哎~可惜这个链条上,只要有中间那么一个环节需要择,那么整个链条也就不存在公平与否,换言说择校问题就因为一个小升初,而多多少少会影响今后的高中、大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自我在,你砸不烂

知道,我就是那块石头,硬不说,还臭,讨人嫌不说,教育水平还很低。
高高在上吗?不知道,按理说高处不胜寒,没感觉到冷。
教育类书籍大概我没你看得多,也很少找到教育方面的专家交流。就只看了这一本《爱弥儿》(你要建议我多扛几本泰斗巨著,我是扛不出来的)。关键在于我还在按照我的理解去实践。如果有人问我有关择校的问题,我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和实践的去说。
所以,不管你骂也好、撒泼也好,轻言细语也好,砸也好,我不心虚,我的内核是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不是在18世纪实践,是在21世纪实践。
我在WW上的发言好像蛮多了,看过我帖子的人应该知道,关于择校的帖子,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砸帖子的人你不是第一个。

自我在,你砸不烂。

其实你不用在《爱弥儿》上砸我,但是砸了也就砸了,不怪你。你关于“择校”的理论,粗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卢梭在《爱弥儿》里边也说了。不好意思,俺就看了这一本书。

“毋庸置疑,良好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我并非要证明当下教育的弊端,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了;我也绝不会将陈旧的理论填满这本书。
    我的初衷很简单:反对旧有教育方法的呼声喊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出一套更好的方法呢?这个时代的所谓学术,破坏多于建设。”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5 23:28 发表
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他们不去努力构建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模式、不去放眼全球教育行进国家的宝贵经验、不去努力构建科学的教育体制,只会高调喊口号,要求家长端正教育心态,不要贪图虚荣,不要用择校来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些个撑门面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就是个遮羞布而已。掀开布头来,露出的却是:正是这帮教育领域的各路责任人,用愚民了N个年代的应试教育,老早就把N代家长的心灵给扭曲得不成样了!我国几任政府领导下的教育失败局面,他们始终是始作俑者。看了专家指责家长的“专家解读”,我不禁想起一句百姓家喻户晓的成语:贼喊捉贼!!! ...
你看你看,你把择校归因到“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这是一副多么可怕的图景,除了苏三,洪洞县内无好人了。你如何提出一套更好的改良方案呢?如果我听信了你的话,我还敢把儿子送进学校吗?

怎么说呢,如果一双皮鞋开口了,扔了换一双新的,无疑是最彻底最爽快的了。如何能避免“破坏多于建设”呢?还是对教育而言,那似乎就很难了。

当然,你是一个妈妈,完全可以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的事,可是你又不信任他们,甚至怀疑他们在搞鬼,这么重要的任务你能交给他们吗?

所以,古话说,破而不立,非君子之道。砸人是容易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就不那么轻松了。即使找到了解决之道,不可行又是惘然。即使可行,咱老百姓不可行,还是徒劳的。

人啊,想做什么没有用,能做什么才是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01:47 编辑 ].

TOP

反择生择校论(二)

  第二,这里只从多数人的立场分析择生择校现象。每个人都有屁股,而且几乎每个屁股都在决定脑袋。以为自己的孩子可以从择生择校中获利的,会支持择生择校;感到自己孩子会在择生择校中吃亏的,会反对择生择校。如果人人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评论择生择校的是非,那肯定以吵架收场,最后只好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如果择生择校继续下去,什么样的人获利最大呢?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家的孩子,以及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这是学生中的少数。从红树林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的孩子属于这种少数派。坦率地说,007的孩子也可以算是少数派。007估计,能够来WW发言的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孩子也属于少数派。那么,谁是多数派?多数派在干什么?那些就近入学的不择校的就是多数派。多数派在沉默。一些嚷得响、竭力为择生择校辩护的家长,总是在说他们代表大多数。其实,我们都代表不了大多数。沉默的才是大多数。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家长虽然没权没势,但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其实个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天才),所以也一个劲地鼓吹择生择校。这种人一旦不能如愿就成悲剧,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替伤害自己孩子的体制当吹鼓手。所以,公正客观地评论择校择生,需要有超越自身利益、拒绝受屁股支配的立场。007在后面会指出,择生择校不但伤害了未获利者,最终也伤害到一时获利者,是一种全输的体制安排。.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7 01:22 发表



  
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同样地,你也不认识我的亲戚,但你却为了达到支持你观点的目的,就臆想我,连我的亲戚也不放过地按你的想法去臆想。

事实上,许多事,不是你的能力范围内能准确估计的。尤 ...
我说过只是根据你描述的一种理解,算是猜想吧。没有猜对,也不能算臆想吧。我查了一下,臆想有贬义。因此,007郑重声明:我没有臆想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01:32 发表
  反择生择校论(二)
  第二,这里只从多数人的立场分析择生择校现象。每个人都有屁股,而且几乎每个屁股都在决定脑袋。以为自己的孩子可以从择生择校中获利的,会支持择生择校;感到自己孩子会在择生择校中吃亏的,会反对择生择校。如果人人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评论择生择校的是非,那肯定以吵架收场,最后只好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如果择生择校继续下去,什么样的人获利最大呢?。 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家的孩子,以及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这是学生中的少数。从红树林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的孩子属于这种少数派。坦率地说,007的孩子也可以算是少数派。007估计,能够来WW发言的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孩子也属于少数派。那么,谁是多数派?多数派在干什么?那些就近入学的不择校的就是多数派。多数派在沉默。一些嚷得响、竭力为择生择校辩护的家长,总是在说他们代表大多数。其实,我们都代表不了大多数。沉默的才是大多数。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家长虽然没权没势,但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其实个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天才),所以也一个劲地鼓吹择生择校。。 这种人一旦不能如愿就成悲剧,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替伤害自己孩子的体制当吹鼓手。所以,公正客观地评论择校择生,需要有超越自身利益、拒绝受屁股支配的立场。007在后面会指出,择生择校不但伤害了未获利者,最终也伤害到一时获利者,是一种全输的体制安排  
不好意思插一句~以上红字的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少数~
你们既然要争,我建议排除少数的那2头。。。。。。。。不过说实话,我觉得你们争不出个啥来,如果没有007你,我都不知道LZ和COOP。。在争啥,我比较喜欢看有自己见解的帖子,而不是CTRL V,还是一长篇。。。。所以几乎都是鼠标快速滚过C的帖子。。。。哈哈~明日继续观!

[ 本帖最后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01:52 编辑 ].

TOP

反择生择校论(三)

引用:
原帖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01:12 发表

话是在理,哎~可惜这个链条上,只要有中间那么一个环节需要择,那么整个链条也就不存在公平与否,换言说择校问题就因为一个小升初,而多多少少会影响今后的高中、大学。
  我有和你相似的感受,觉得公平是我们审视择生择校的基本标准之一。如何做到公平,正是我们要讨论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非常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不要有严重的排他性竞争。想竞争,就等他们身体强健了、心智成熟一些了、发展潜质显露了再竞争吧;换句话说,到高中再竞争吧。可是,光007一厢情愿是不成的。除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种想法和努力,这种愿意才能实现。如果有家长让孩子超前学习,在此基础上支持择校择生,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因为没人是傻瓜,你孩子超前学习,我就让我孩子比你孩子还超前。如此循环,至万劫而不复。恶性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大家受累受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支持择生择校的家长既是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又是这种制度的帮凶。理性的自利者在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理性选择是达成共识,联合行动。
  有些家长,尤其是学业看起来比较优秀的新生家长或低年级家长,非常自信,矢口否认择生择校有害;有些家长深受其害,有苦难言。还是从多数人的立场出发,才能讲清楚。为最大多数学生着想的政策,对最大多数学生最有利的政策,才是正义的教育政策。
  待续…….

TOP

红树林,睁大你的眼睛再看清楚,你就不会再继续这无益的话题?

我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如同某某人自称的那样没钱没权,但我也有两面看问题的眼光。
站在家长的角度,择校无错,古有孟母尚且三迁,为什么?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如果张母李母觉得搬家的代价太大,宁可让孩子忍受周围的噪音来学习,甚至不学习,也可以,但请不要指责孟母。更不要请衙门里的太爷在城门的布告上发表《孟母三迁是房价飑升的罪魁祸首》这种无理言论,因为你们无权在没调查孟母为何三迁后,就自己凭想象去利用你们“喉舌”和“话筒”说话(某某人的喜欢这两个词吧)

站在教育专家角度,批评也无错,因为家长的择校带来的是对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不懂正确的择校,觉得别人说好就是好了,3000取120,能进去很光荣,所以不管孩子是否适合,都带去一练。但往往大多是失败的。民办小学尤其如此,这也是一种广告效应吧,私下悄悄的是学费又涨了。至于去了,见见世面也就可以了,家长能体会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就好了,千万别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专家的出发点应该也是如此,可能最近这位专家不常闭关修养了,所以会有揍人的话出来,大家能理解专家也是人,也有急的时候,只要不是真揍,骂骂街,小老百姓不必计较。该择校的继续择校,不想择的也该为自己孩子多想想其他出路。这是家长应该做的。

其实红树林我能体会到你是一位真正的家长,因为不是如此,不会把孩子的情况说得这么详细,可能出于你职业习惯,你是个愿意把话题发掘更深的人。但我真的善意的提醒你,你的对面未必是一个真正的家长,而可能是一股势力,前面发贴的也许是个蠢材,删贴的也许是另一个恼怒的领导或后台,一个耳光上去:你这么说,不是叫人看出来了吗,赶紧去删了,接下去的话我来写......否则我真的很难理解一个把简单的如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15:54 发表


《爱弥儿》不是理论。

所以,我恳求有先见之明的母亲,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为它浇水,使之免于死亡的厄运,终有一天,它将让你收获喜悦。
==》我的理解:卢梭也是个上敢着想跟别人做朋友的人。
[/quote]
这段话如此理解的人,后面居然还可以跟你长篇大论的对谈。每当我看到他的这段精彩解读,总是要笑出来。我想他们是换过人了,前面那个蠢货已经被发配去扫厕所了大概。

你发现没有,他们始终(注意我在用“他们”这个词)在说到自己孩子的时候,用的都是很笼统的,并以前后矛盾,我再引用他来不及删的部分,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17:52 发表


我儿子上的公立学校对一年级入学的小朋友没有这样的要求,小儿入学以后也不痛苦,没有跟不上,理解能力不差。不知道您从哪里听来的这些传言,都是不真实的!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20:22 发表


我是佩服楼主的教育能力的,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回答老师:“8+7=12”老师再问一次,还是这个答案。
英语没星,钢琴到现在也没碰过,优等生数学、珠算咱也没碰过。没数过他认识多少字,没系统教过,咱们家的识 ...
善良的红森林呀,你觉得一个小学连8+7=12都能做出来的孩子,还能说没有跟不上吗?(我没有贬低8+7做错的孩子,但这在小学绝对是跟不上了),所以这很明显是杜撰的内容。要么就是自我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再有个细节,这里的家长态度明确,有人即使把前面的删了,也是觉得是自己错了,怕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很少有人这么大规模删除和编辑自己前面的话的,这不过是个论坛,都是老百姓,即使说错,不再说这个话题就是了,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后面的人觉得前面那个人实在蠢不可及,如此任由这些话放在上面,自己就没法在后面接着说了。千万不要觉得那是他治学严谨哦。因为大家从“他”对孩子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是个放任自由的人。

红树林用了大字来写,说实话,我也看得很不顺,实在是...不过我们小老百姓当惯了,从来就是不知道要反抗的,倒是这位以没钱没权自称的某人,非要出来说上两句,大概是因为“他”很少被人这么那大字顶着头上说吧,呵呵。

不知道我罗哩罗琐说清楚了没有。我这话只对红森林说,五毛们可以无视。因为大概这坛里包括旺爸在内的人也都知道他们是谁,所以渐渐地就见剩五毛马甲集体出动围攻你了。
接触类似话题的真正的家长只有三种人,一种是愤怒型,骂过走人,一种是理智型,会两面分析问题,既要批评专家,也要担心家长。一种是情感型,发发感慨而已。
那种孜孜不倦,从头到尾长篇大论地站在利益集团说话,且没完没了,说话前后矛盾,逻辑达不上的人,你能看得出来吧。



[ 本帖最后由 RobinBB 于 2010-6-17 03:25 编辑 ].

TOP

弱弱的问一句,楼主到底是觉得择校合理还是不合理,是不是该按照卢梭的“正确观点”来育儿啊?.

TOP

回复 65#sandyshang 的帖子

我也是想问这个问题,这几天被几个贴几个ID几大理论搞得头晕,但这气势,你还敢弱弱地问,偶都不敢问~~~

[ 本帖最后由 SHINE-ON 于 2010-6-17 09:3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02:30 发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支持择生择校的家长既是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又是这种制度的帮凶。理性的自利者在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理性选择是达成共识,联合行动。 ...
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人特别能忽悠,使别人都达成了一致,而自己却偷跑给孩子加码,在竞争中占尽优势?.

TOP

回复 66#SHINE-ON 的帖子

脸皮厚是一种能力.

TOP

LZ,不我明白你为什么要跟007和CC叫板啊。看不出你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差别啊。你所做的,正是他们在说的呀。我不认识你,也不认识他们。但是我觉得就从教育理念上来说,你们的差异很小啊。不明白为什么要掐起来。
我觉得你对儿子教育得很好,你所做的正是我想做到的,并且我觉得千万爸爸妈妈们如果做到那该多好的事情啊。至于为什么会有择校的现象出现,我觉得问题已经不单单是教育的问题了,这已经超出了教育这个话题了。现在的情况下,任何事情说到尽头都是一个死结。任何的改革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改变,我不明白,你一直说要纠出制度的问题,对现实中的家长们有什么意义?你要求针砭时弊,变革现实,就你作为媒体的人来说,你觉得现实吗?如果一切都要这样解决的话,说实话,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你在媒体,是一个记者,难道你从来没有感受到,任何事情一说道根本问题上,就说不下去了,或者没有必要说下去了吗?无解!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必须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如果是要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那么你一定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或者说你找到了也没有办法。
就我所知,复旦子弟是可以一路升到四大名校之一的附中的。考大学的时候应该还有分差。所以你一路都可以省心的。这是令人羡慕啊。
建议,你与其在这里叫板,还不如讲讲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更有实际意义。辩论这样无意义的话题真的很浪费时间和空间资源哎。

[ 本帖最后由 花开无声 于 2010-6-17 10:07 编辑 ].

TOP

字太多了看起来累。
按我的印象,当记者的人应该比较理性比较冷静才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客观性,LZ火药如此之猛,还能保持理性和客观吗?.

TOP

反择生择校论(四)

引用:
原帖由 花开无声 于 2010-6-17 10:00 发表
建议,你与其在这里叫板,还不如讲讲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更有实际意义。辩论这样无意义的话题真的很浪费时间和空间资源哎。
  007倒是觉得这种讨论非常有意义,对我们的孩子有意义,对我们的孩子的孩子更有意义。中国已经基本完成让每个孩子都有读的任务,上海甚至到了高中教育普及化程度,是考虑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更加公平和有效的教育的时候了。只要是理性的交流,即使有分歧,有争论,有批评和反批评,都是正常,都是可以接受的。唯一不可接受的没有风度,恶言相向,搞人身攻击。这样的争吵才没有意义。
  007前面开了一个头,算是引言吧。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析和讨论:
  (1)择生择校的现状:谁在择生择校?谁成功择生择校?谁支持择生择校?
  (2)择生择校的原因和责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过度的择生择校?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择生择校?谁应该对这种乱象负责?
  (3)抵制择生择校的对策:大家都不择生择校的前提是什么?条件有哪些?政府应该做什么?家庭应该做什么?
  这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人完成不了,我们一起来分析。.

TOP

反择生择校论(五):谁在择校?哪些学校在择生?

  对了,还是补充一点:
  (4)择生择校有什么后果?择生择校有什么利和弊?对谁有利?对谁不利?

  现在,007试着来回答第一类问题:谁在择校?谁成功择校?谁支持择校?哪些学校在择生?哪些学校在择生中占了便宜?哪些学校支持择生?上述问题的答案涉及基本事实,是讨论的基础。007所知有限,作出的分析和回答未必全面,未必正确。欢迎指正或补充!
  问题很难回答,先挑简单的说:谁成功择校?
  (1)有权人家的子弟,这种人甚至都不用条子就能够成功择校;
  (2)有势人家的子弟,即虽然自己没有权,但有很硬的关系,通过打招呼,递条子,也能成功择校;
  (3)关系户的子弟。学校跟许多社会机构、部门和个人有关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在招生时照顾这些它们。还有一类就是下面提到的传统关系:
引用:
原帖由 花开无声 于 2010-6-17 10:00 发表
就我所知,复旦子弟是可以一路升到四大名校之一的附中的。考大学的时候应该还有分差。所以你一路都可以省心的。这是令人羡慕啊。
  有些学校前身是某单位的子弟学校,虽然已经纳入公办教育体系,但至今在人事、业务上还有创办单位有联系,会为这些单位的子弟入学开方便之门。
  (4)有钱人家的子弟。以前,出钱买学额时有所闻,近年似乎少了。原因是管理部门不允许公办学校如此集资,收到了也必须上缴。校长个人一般也不愿意或不轻易冒风险受贿,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只是说情况少了,并不是说这种情况杜绝了。
  (5)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成功择校的孩子多属这一类。没有成功择校的家长应该看到这一点,不要老去猜想那些阴暗的操作。没有哪所学校愿意招收许多难带的学生,没有哪所学校意愿放弃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优秀的学生,尽管他们识别标准和方法可能受到质疑。
  (6)具有支持性家庭背景的孩子。这个就很难说了,不同的学校看重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有点重权势,有的重双亲俱在,有的重双亲文化程度高,有的重双亲认同学校教育理念,有的学校对感觉麻烦的家长敬而远之,不一而足。
  根据我的观察,概括了上面六类成功择校生。如有不对,请BBMM指正。如有遗漏,请补充。这里基本上是客观描述,后面再作评论。.

TOP

有几个前提

1、参与的各方人等中,每个人必有有其善。例如,权势钱家庭中的父子亦有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父子之情。
2、每个人最终倾向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他可能会或者可能不会考虑到对别人的伤害。例如,一个权势钱家庭的父母会利用他所拥有的资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点跟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我们希望别人道德高尚,但是无法把希望寄托在道德高尚上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inBB 于 2010-6-17 03:11 发表
我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如同某某人自称的那样没钱没权,但我也有两面看问题的眼光。
站在家长的角度,择校无错,古有孟母尚且三迁,为什么?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如果张母李母觉得搬家的代价太大,宁可让孩子忍受周围的 ...
可以狂顶伐?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觉得那个COOP什么的说话前不搭后语,看过他以前几个帖子,从他狂帖“爱弥儿”开始,就觉得肚子里没什么货色,借于BBS也不想说太多,。。。。除了狂顶,还能说啥呀~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开无声 于 2010-6-17 10:00 发表
LZ,不我明白你为什么要跟007和CC叫板啊。看不出你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差别啊。你所做的,正是他们在说的呀。我不认识你,也不认识他们。但是我觉得就从教育理念上来说,你们的差异很小啊。不明白为什么要掐起来。 ...
看来你和我先前一样,也没看懂。。。。请忽略C的帖子,看007和LZ的,你可能会看出来不同的观点。。。.

TOP

回复 69#花开无声 的帖子

你的话有道理,搂主应该停一停,想一想,不再和他们争论,我们都是普通孩子的父母,现在没有力量把我们的应试教育给改过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否有明显的界限划分,我看未必,物极必反,光明的尽头就是黑夜,黑夜的尽头就是光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应该想想,坐在孩子的角度来想想,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愿意怎么样,如果择校择择一个应试学校,也没什么大不了,别忘记了还有一半的教育责任在家庭,家里可否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呢;如果择校择择一个素质学校,家里能否进行所谓的应试教育呢。--- 我比较崇尚中庸

只要孩子快乐,择校又如何,不择校又如何,至于那些理论性研究交给我们的教育专家吧,如果我们都讨论完毕了,他们不都下岗啦.

TOP

反择生择校论(六):谁在择校?

  如果对谁成功择校的归纳没有异议,没有补充,我就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下去了。接下来说:谁在择校?或者,谁有过择校?
  这方面的数据肯定比成功择校的大。有过择校的人当中,除了成功择校的,剩下的就是择校但没有成功的,以及择校但放弃的。007没有本事说出具体数字和比例,但对什么人有过择校但不成功、什么人择校过但最终放弃了这两个问题有兴趣。
  什么人作过择校努力却不成功?不是有权有势钱有关系的人家,而是大量被学校认定不够优秀或满意的孩子,其中当然也包括部分学习能力其实不错但被名校忽视的孩子(美其名曰“遗珠”)。这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样的人是择校的铁杆支持者。
  什么人择校过但最终放弃了呢?不好说。希望有这方面经历的BBMM出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12:45 发表

看来你和我先前一样,也没看懂。。。。请忽略C的帖子,看007和LZ的,你可能会看出来不同的观点。。。
嗯,我准备退出了,自认只是一个招砖引玉的石头。现在砖也有了,玉也有了,石头当然可以退休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3:02 发表

嗯,我准备退出了,自认只是一个招砖引玉的石头。现在砖也有了,玉也有了,石头当然可以退休了。
受不了,我也没看你抛砖(文汇报的那个文章也不是你写),也没看你引玉(红树林这么说我还能接受下)   ~你真够可以的啊~哈哈,你也就和我一样,近来捣捣江湖~.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13:49 发表

受不了,我也没看你抛砖(文汇报的那个文章也不是你写),也没看你引玉(红树林这么说我还能接受下)   ~你真够可以的啊~哈哈,你也就和我一样,近来捣捣江湖~
对对对,砖们和玉们午休了,就剩两个捣浆糊的,暖场或者走过场吧。另外,没写错哦,我这块石头是“招”砖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3:55 编辑 ].

TOP

反择生择校论(七):谁支持择校?

  谁支持择校?谁反对择校?前面有一个简单的说法,以为可以从择校中获利的人支持择校,觉得择校对自己孩子不利的人反对择校。支持方和反对方究竟是些什么类型的人,还需要仔细考察。
  成功择校并且确信从中获得实惠的家长,是择校的铁杆坚持者。成功择校久而久之却发现自己孩子深受其害的人,立场就复杂了。明智者中,有的憣然醒悟,有的还勉为其难,苦不堪言;糊涂者中,有的执迷不悟,有的出于心理防御会在内心尽力对择校进行合理化,甚至还公开替择校辩护。颇像我那可爱的老父亲,上当受骗了,不去报警,还在替骗子骗术开脱,一概不许我们晚辈说骗子的坏话。
  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有过择校努力却没有成功择校的家庭。有一部分经过择校战争之后,把事情看穿了,不再为孩子上不了名校纠结。另外一部分人,痴心不改,一年级进不去,就想办法中途插班进去;小学没有进名校,初中非得进名校。这些人甚至比既得利益者更有热情择校。
  让们回过头来仔细分析一下那些择校铁杆坚持者,他们好像是一条战线上的人。其实不然。有权有势有关系的家庭,利用权势和关系让孩子顺利择校,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或者说付出的代价不多。普通老百姓家庭只有靠自己孩子的优秀学力来择校,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包括孩子游戏、交往、自由发展时间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等待。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在目前这种恶性竞争环境中,不付出代价是很难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如果有人支持择校,却高调反对超前学习、高难度学习,普通老百姓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来自有权有势有关系阶层的声音,千万别让这种声音忽悠。
  声明:007最后一句话不是说红树林,她虽然有复旦背景,但她的孩子如她所言各方面都非常优秀。
  再声明:以上分析有猜测的成分,如有不妥不实,请具体指正。.

TOP

对不起,打扰问一下,那个复旦背景,是指她本人复旦毕业,还是指孩子家长在复旦工作任教,有升学照顾?.

TOP

很没意思额~掐理论最么劲~~有这功夫不如大家搞点实在的解题案例看看~~顺便严重感谢cc同学的小3数学期终攻略~~~.

TOP

反择生择校论(八):沉默的大多数

  谁反对择校呢?好像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小学初中在校生总数减去支持择校的学生数,差就是问题的答案。你看,007的数学多好。没有上奥数班,也会解决这么复杂的教育问题。
  什么?错了?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家长们的立场未必非此即彼,肯定还有许多对于择校问题持两可态度的人。这种人心态最好,有择校机会不放过,择校不成也不遗憾。所以他们非常潇洒地在在一旁,默默地观看支持方和反对方的口水大仗。他们跟那些对择生择校有看法却不想多说的人共同构成了义务教育当事人中的最大群体。
  有人偏偏不相信,高喊着他们才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他们的根据是他们的孩子是那个争120个名额中的3000分之1,好像这3000个人就可以代表今年小学新生的大多数。真是笑话!虽然大家辛苦地赶场,应试了多所名校,就让007毛估估,把应试择校的孩子数量放大10倍,到30000人也不是多数。更何况,其中的绝大多数孩子只是3000分之1,并没有成为120分之1,他们糊涂父母却在替这种变态的择生择校制度辩护!
  正常的情况是这样的:上海市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名校都在择生,它们在择生中占尽便宜,自然是择生制度的支持者。但是应该看到,上海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学校,它们吸纳了上海市大部分适龄入学者。公办名校虽然有一定额度的择生权,但它们首先要确保吸收所有的地段生。即使民办学校,由于有如前所说的占用大量公共教育资源的原因,也必须吸收一定数量的地段生。以诸如此类方式入学的学生才是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沉默,不来嚷嚷,并不表示他们不存在。你们嚷嚷,还叫得很响,并不表示你们是多数。.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17 14:46 发表
很没意思额~掐理论最么劲~~有这功夫不如大家搞点实在的解题案例看看~~顺便严重感谢cc同学的小3数学期终攻略~~~
同学,你开小差了。上教育课,问数学题。老师讲课不认真听!
另外,豆夫兄也别急,择校里边会谈到这部分的,小声说一句,有空帮我看看“亲子英语”贴。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5:28 编辑 ].

TOP

ZT :奶奶的政治智慧

何 帆

  奶奶住院了。在这个寒冷的春天,她的生命如同一片秋天的树叶,渐渐的卷曲、干枯。我是奶奶拉扯大的。这些天,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带我的情景。那时候,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奶奶在老家,又得带娃,又得下地。早上,她用锄头挑着一副箩筐,前头放着我,后头放着午饭,再加一块石头,就到了地头。田边有一个小小的土坡,我在土坡上跑上跑下。奶奶锄一会儿玉米,就会不放心的喊一声:“孩儿,你在哪儿呢,干啥呢?”我就回答:“奶奶,我在这儿呢,我在上山下乡呢。”

  奶奶一生坎坷。在她爷爷的时候,家道中落,奶奶一家成了贫农。为了讨一个好生活,奶奶嫁到了我家。虽说我们家行医为生,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我爷爷患有小儿麻痹,是个残疾。奶奶到我家不到两年,刚生下我父亲,爷爷就不幸去世了。奶奶一心要把这个独子养大,几乎守了一辈子寡。她这一生,抗日战争、大饥荒、文化大革命,所有的灾难,一个都没有落下。日本兵来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三四个月了,但是自己仍浑然不知。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她和叔伯兄弟们一起逃跑,半人高的土墙,一下就蹦下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爸爸还是个愣头青,在北京读大学,全中国的串联。兵荒马乱的,奶奶感到很不安全,就从我三爷爷那里过寄了一个姑娘,于是,我就有了个姑姑。

  奶奶从来没有上过学,但她是我们家族中智商最高的。几十年前的日子,比如我妈妈是那天怀的我,我周岁之后是哪天和她一起坐火车,从我妈妈工作的广东信宜县回到河南老家,她都能清清楚楚的记得,而且既记得阳历,又记得阴历。她小时候,家里没法供女孩子上学,她每天送弟弟去学堂,然后自己站在窗户下面偷听,回家之后,她弟弟的作业,经常是她帮着做的。奶奶自己学会了读书看报。我上大学时参加了一次法学讨论会,带回来的会议论文放在阳台上,她没事通读了一遍。有一次说起找工作的事情,她把其中一份厚厚的法规选编拿出来,翻开给我解释:适用的是这一条优惠政策。年老之后,奶奶每天坐在电视机旁看新闻联播,如老僧入定,眼睛半睁半闭。有一天,我爸爸指着新闻里面刚刚出狱的纳尔逊·曼德拉,考我妈妈:“你知道他是谁?”我妈还在犹豫,奶奶在一旁说:“曼德拉”。

  当初,和奶奶闲聊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她,经历了这么多政治运动,再遇到一次,该怎么办最好。史铁生在一篇中篇小说中曾经写到:一个知识分子在文革时出门,遇到一群红卫兵小将。小将们把他拦住,问:“你是保皇党还是造反派?”他随口说:“保皇党”。结果这是一群造反派,遭了一顿毒打。再往前走,又遇到一群红卫兵,还是问他是保皇党还是造反派。他赶紧改口说是造反派,结果这是一群保皇党,于是又遭一顿毒打。再往前走,又遇到一群红卫兵,还是问老问题。他马上立正说:“我们是属于同一个战壕里面的革命战友。”显然,这个故事的结局低估了革命小将的智商。我很好奇,像我奶奶这样的,遇到政治运动,会有什么自我保护的经验。奶奶告诉我:“当政治运动来的时候,别人叫你一起走,你就马上答应:‘好,走。’爽快的拔腿就走,然后,你慢慢的慢下来,装作系系鞋带,等到到终点的时候,你就会和大部队的人们在一起。”

  我很惊异于奶奶的答案。事后琢磨了很久,发现这或许就是一个风险回避者能够采取的最优策略。冲锋在前,或是坚决不合作,这都是理想主义者或知识分子的表演,或是政治投机者的赌博。假设政治运动成功,那么你先做积极分子,再做一般群众,总是会得到一些好处的,预期收益会大于先做落后分子,再做一般群众。假设政治运动失败,那么你最后已经是一般群众,预期收益和先做落后分子,再做一般群众是一样的。

  每当政治运动到来的时候,长着政治屌的人们都异常的勃起。政治是政治动物们的游戏。但像我奶奶这样的百姓,却要跟着每一次政治的腥风血雨担惊受怕。他们只是一些蝼蚁,除了苟延残喘,别无他求,却往往是政治运动中最无辜的受害者。我读到的政治学著作,无不摆出妙计在胸、指点江山的睿智,还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想要出售的焦虑,可是谁曾关心过蝼蚁们该在政治斗争中如何生存下来呢?

  我的一位朋友长年研究农民问题。他有一次问上访的农民:“如果你们到上头告状,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对解决你们的问题有帮助吗?”农民回答:“这要看你告的那个家伙后台硬不硬。”他又问农民:“要是那家伙的后台很硬呢,你们是不是就不告了?”农民回答:“接着告。我们会把状纸,送到每一个衙门的门口。”我的研究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博士朋友被弄糊涂了:“别的衙门又不管你们要告的事情,你们把状纸送到哪里有什么用呢?”农民狡黠的一笑:“总有一天,我们的状子会送到一个想整他的人的手里。”

  蝼蚁自有蝼蚁的政治智慧。.

TOP

回复 69#花开无声 的帖子

LZ,不我明白你为什么要跟007和CC叫板啊。看不出你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差别啊。

我顶这个,这个是我想说的。.

TOP

反择生择校论(九):少数派的良知

  伊万兄点到了我们的国家之痛,比这更令人痛心的是公民对于这种国家之痛的麻木,比麻木不仁还要痛心的是大家对正义之声理直气壮的轻蔑、敌视和围剿。

  本帖的争论源于文汇报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有一个心理学者和一位教育学者对择校现象进行了评论,各有出自专业眼光的批评和劝导。其中“欠挨”的说法很欠挨,如此粗俗的话简直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个女性学者之口。但正因为如此,007非常怀疑报道失实。据我所知,学者表态一般都比较谨慎。即使批评择校之事,也一定会交待许多前提。可是,现在的记者胆子大,大加剪裁,挑出中意的话来见报,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不但“欠揍”之类话有可能是添油加醋,人家对择校孩子及家长之艰辛表示理解那层意思也可能给过滤掉了。007声明,这是猜测,根据不足,但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假定那个心理学女学者确实说了那么雷人的话,照理来说,记者和编辑见报时也会处理掉,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可是,人家偏偏发出来了。这不是故意吗?
  
  客观地说,两位学者的大意没有错,虽然话讲得有点不合时宜。为什么说他们没有错,后面会进一步分析,这里想提前评论的是他们的立场。按照某些家长的看法,这两个砖家无知之极,可恶之至。甚至有人猜测到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反对择校,以方便专家官员择校;反对别人孩子超前学习,以方便他们的孩子抢跑。嗯,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正如007前面分析的那样,这两个专家是属于少数派的。如果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最佳选择是当择校的铁杆支持者,同时反对超前学习。这两个方面都反对,那其实是背叛了他们所在的阶层利益。他们不过是出于专业工作者的良知作出若干判断和劝导。对于某些人来说,话有点不中听,却是为多数人着想的言论。何错之有?
  如果是特权阶层反击两位专家的言论,尚可理解。如果我们是平民百姓,起什么哄?!简直不识好歹。你以你是你特权啊?抑或,你以为你孩子一定是精英啊?.

TOP

第一个问题,007作了尝试性回答。欢迎批评或补充!也等待红树林回应。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择生择校的利弊、原因或责任、对策,但是007需要更多的回应,否则独白不下去。.

TOP

我可能就是007笔下的大多数的家长,不会费劲心机去择校,但是如果周边有个比较对我孩子口味的学校,准入门槛不会太苛,我想,我和我的孩子会努力一下。

我不会特意去“挤名校”,原因很简单,楼上有家长已经点到:当今社会已经入骨的世袭化。既然出生就决定了我的孩子无法和既得利益阶层(哪怕白痴)竞争,就决定了我的孩子只能在高端竞技场上充当陪玩的角色,那么,我何必再去陪玩?何必为了凑热闹而失去最后一个竞争的砝码——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加了三聚氢胺的奶粉,添了苏丹红的鸡蛋,狂喂激素的鱼禽肉……和教育问题的本质一样,从根本上讲,都是上面造成的,所有的平民百姓(享受不到特供食品的人)都是受害者,但是,这能成为为“三鹿”开脱的借口吗?这能成为我们放纵孩子的胃口、让他们不加选择地大块朵颐的借口吗?明知有害,却为什么还要为之鼓与呼?

如果忽视一两个人觉醒的力量,这个社会将离光明越来越远。.

TOP

回复 90#hxy007 的帖子

 引用你帖子里的话“伊万兄点到了我们的国家之痛,比这更令人痛心的是公民对于这种国家之痛的麻木,比麻木不仁还要痛心的是大家对正义之声理直气壮的轻蔑、敌视和围剿。”

    我觉得用“公民的麻木”,“对正义的轻蔑、敌视和围剿”来给大家下结论实在是太欠公允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弱而不得不屈从罢了,不要动不动就给公众扣帽子,在这个什么都可以“被”的时代力大家已经很无奈很无奈。。。。。。.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5:26 发表

同学,你开小差了。上教育课,问数学题。老师讲课不认真听!
另外,豆夫兄也别急,择校里边会谈到这部分的,小声说一句,有空帮我看看“亲子英语”贴。
原谅偶迫切滴关心实际问题~~话说择校择校~~择完校还不就是要好好读书嘛~~~语数英~~数学很重要滴~~~~.

TOP

回复 88#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居士老师好~~~ 有阵子没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eaheroli 于 2010-6-17 16:22 发表
我觉得用“公民的麻木”,“对正义的轻蔑、敌视和围剿”来给大家下结论实在是太欠公允了!
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弱而不得不屈从罢了,不要动不动就给公众扣帽子,在这个什么都可以“被”的时代力大家已经很无奈很无奈。。。。。。
第一句话,像公民说的话。我向你致敬,并且为我说过的偏激言辞道歉!
第二句话,像臣民说的话。所以,我还要部分地坚持我的判断。.

TOP

回复 96#hxy007 的帖子

我看得清楚所处的环境,只有当臣民的能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seaheroli 于 2010-6-17 16:38 发表
我看得清楚所处的环境,只有当臣民的能力。
噢,知道了。.

TOP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只“精读”过一本书的人,因为他和没读过书的人差别不大;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自认为已经或者完全理解“一切”(包括但不限于:卢梭)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看书、看问题、看事情,不看语境、不看环境、不看前提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不懂得“道可道,非常道”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不知道硬币有两面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喜欢把职业习惯强加于他人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是不懂政治也不讲政治的人。
......
世界是多样性的,硬币也可能不止有两面;
思想是变化着的,卢梭写书时和写书后,也可能有所不同;
人也是有区别的,但要允许别人存在(包括但不限于:黑人、巴勒斯坦人);
凡一切法相,皆是虚妄;
你在执着什么?
    高兴什么?
    痛苦什么?
  又在争论什么?.

TOP

这么多的理论看得实在太累。恕我不学无术吧!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是帮女儿择校的一位,因为我认为我等平民百姓,不能改变社会只能想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在不行也不被社会所抛弃。有些家长做了另外的选择,其中有些有门路的,有些是以后孩子要出国的,当然也有些家长或许有另外的想法。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教育自己的孩子吧,希望他们都至少能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但请不要指责别人教育孩子的原则。

何必这种事争吵呢?呵呵。

说完我就撤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