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楼龙宝virginia
(就像这样的安静, 不用一言一语, 却胜千言万语.)
发表于 2010-4-3 23:02
只看此人
几十年前防暑降温和记忆中的酸梅汤
几十年前防暑降温和记忆中的酸梅汤
虽然已过盛夏,街头还常常是酷热难当。那日走进一家新开的长发西饼店买面包,无意间看到两加仑桶浓缩酸梅汁,摆放在玻璃柜台的一角。
于是想起传统地道的酸梅汤,自己已经许多年不吃了。它有过的辉煌风光年代,也只存在于当今中老年人的记忆里。那酸溜溜、甜蜜蜜,入口凉爽、香味悠长的酸梅汤又见证了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那个时候,一般消夏的饮品便是自制的蓬蒿茶、酸梅汤以及4分钱一块的棒冰,只有条件较好的家庭的孩子们,才会享用到上海的柠檬汽水、外表涂有巧克力的紫雪糕,乃至光明牌冰砖和用从观前街稻香村买回来的正宗浓缩酸梅汁加冰冻水冲兑而成的冰冻酸梅汤。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可以算作酸梅汤消费最后的鼎盛时代。当时企事业单位夏令防暑,还不兴发放现钱,通常是直接发放冷饮物品给相关人员。有一种便于储藏分发的塑料袋装,形状类似于感冒颗粒冲剂或者袋装古巴砂糖的酸梅汤干粉产品,便在巨大的集团购买需求下应运而生。每到夏季,父母总会将这样的工人“福利”带回来让全家老小分享。不过这种工业化产品的口味却实在是难于和姑苏老字号的“酸梅原汁”相提并论。
在我这个60年代的“兔子”,参加工作后,还亲历过单位里防暑降温吃酸梅汤的盛大场面。那是一个坐落在苏州繁华的中心——观前街的一条叫做承德里的横巷里的机关大院内。其时的机关办公室还没有空调,降温全靠每间一只***扇,三伏天尽管那电扇已开足马力,但阵阵热风下,即使坐着办公,打打算盘,记记手册,人们依旧是汗流浃背。这个时候,每个人内心期待的最过瘾的降温方式,便是畅饮冰冻酸梅汤了。
总是每天上午十点来钟的光景,负责后勤的人,便会用黄鱼车将食堂里装茶水的搪瓷保温桶,运到事先联系好的店家,灌装冰冻酸梅汤,然后运回来,摆放在食堂的门口。待到那人回头朝着一溜排开着的办公室招呼吃冷饮时,就是一天里机关中最闹猛、最活泼的时候了,各间办公室内的热心者,早已提着倒空了的热水瓶跑了出来。象在老虎灶排队打开水一样,秩序井然地灌酸梅汤。
接下来各个办公室里的场景通常是一样的,大家纷纷泡茶似地,将热水瓶里的酸梅汤往自己平时喝茶的茶杯里到,然后,仿佛没有喉咙一般地往肚子里倒,那个过瘾的爽快淋漓呀,不用说出口,早已清清楚楚写在了大家的脸上。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年,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单位的防暑冷饮,也逐渐改为价格更高的雪糕和冰砖了。再过了一些年,办公室里普及了空调,大家整天工作在适宜的环境里,夏天吃冷饮的故事,渐渐淡出了机关。至于价廉物美的酸梅汤,在饮料、冷饮品种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的今天,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经恍若隔世了。倒是在供应西式牛排的时尚餐馆里,还有一种制作与口味迥异于传统特色的酸梅汤,作为开胃助消化的饮品,让年轻的消费者们像喝咖啡一样地品味着。
凭心而论,我并不觉得那符合现代健康观念,具有一定保健功能和良好口感的酸梅汤,真的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地步。它的遭遇冷落,只是没有跟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发展需要而已。倘若哪个聪明的商家,将加仑桶装的酸梅汤浓缩汁,稀释成可以直接饮用的饮料,并配以便于携带、冷藏的塑料瓶装或易拉罐包装,那么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自己的“可口可乐”必将重新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