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且听风吟
(又一次上路)
发表于 2009-12-24 07:49
只看此人
上海华德福欣之家和孩子一起过冬至之一:冬至的意义
分享:冬至的意义
二00九年的冬至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将又一次和孩子们一起来过这个节日。早在十月我们就开始准备、收集、整理、分享关于冬至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蕴涵。而因为这个节日和西方的圣诞节非常的接近,所以我们也同时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十一月我们确认了十二月的晨圈、故事、手指谣等等。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冬天、围绕节日来进行。十二月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准备感受冬天、为节日做准备等等。十二月的家长活动,我们和家长分享了对于节日的理解并一起做准备。对于小邵而言,这已经是第四次准备过冬至节,从第一次完全是因为要过节而过节,到现在完全去品味这个节日的韵味,其中的过程和积累也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旅程。虽然每一次过节在形式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或者可以说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老师对节日的理解和感悟却是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相信孩子们也会从中品味到不一样的内涵。以下的内容是刘晓莹老师根据我们教师的学习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冬至的定义: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按照天文学中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的,并非按照日历来确定,因此每年时间不同)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太阳又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上海位于北纬31度11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冬至那天的白天时间只有10个小时多一点。
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节由来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冬至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九九消寒图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幼儿园冬至节庆典的意义
华德福幼儿园的活动总是跟自然,跟季节息息相关。在冬天走向最深处的时候,地球和我们的身体,心灵是怎样一种状态呢?在秋香老师的培训中提到了地球在不同季节的呼吸。夏天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是朝外的,如果往身体上抹油霜不易被身体吸收,我们的心灵也处于向外的状态,容易被外界呈现出的东西吸引,喜欢外出社交和旅行,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夏季是大多数花草树木的枝干伸展最长的季节,草木葱茏,城市里的园林工人要不断地修剪过长的枝干。而在农村,庄稼生长迅速,在夜里很安静的时候似乎都可以听到禾苗拔节生长的声音。动物的活动也很活跃,鸟唱虫鸣,自然界充满了活力,和现在冬季沉寂的景象大为不同。
草木到了冬天,很明显的,那股扼制不住向上向外奔窜的力量一点点地消褪,好象退回到枝干,退回到深埋地下的根里。树叶飘落,园林工人又在修剪枯枝和把长枝截短。草木暴露在地表以上的部分相继死去或沉睡,动物也销声匿迹,一些动物进入冬眠,整个自然界看起来了无生机。地球在这时已经是在深深吸入的状态,仿佛与外在割裂,回缩到自身。那些曾在夏天接收到的光和热到了冬天转化为内在的光和热,所以表面的凋零实际上是内在的有力量。这个季节根茎类蔬菜的味道会特别甘美。我们人到了冬天会变得慵懒内缩,不愿外出活动,但冬天却是适合我们向内观照自己。
当外面的天气一天天变冷,我们会越来越渴望内在的温暖。内在的温暖来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些冬夜在外奔走的人,都想早早回到明亮,温暖的家里,和家人团聚。这次秋香老师的培训中,在分组讨论童年的温暖感时,多数人都会记得年节时分的冬夜和家人围坐灯前或火边聚谈所传递出的浓浓的暖意。对中国人来说,过冬至节时全家团圆,搓圆子,吃馄饨饺子,喝冬酿酒,祭祖等活动也渲染了家族中人情的温暖。传递温暖——这是我们在设计冬至节活动时的其中一个核心。不仅是温暖孩子,我们大人在制造这种温暖的时候其实也在被温暖滋养。
当阳光越来越弱,黑夜一天天变长,我们也越来越渴望光明。冬天我们的心灵内缩和对外界封闭的状态类似孩子在青春期的发展特点,青春期时孩子“从精神世界被扔出去,被扔到了物质世界中”。这段时期也就是奶奶讲座中提到的把门窗关上的时期,成人已经不能象他们还是小孩子时那样轻易地进入他们的内心,孩子如何面对内心的黑暗和星芒体(情绪体)诞生时的一片冲突和混乱,如何在物质世界中独自寻找精神的光,重新达到内心的和谐?——有的人会一辈子处在这种青春期的探寻中。这个时候,如果那些在孩子幼年时一次次重复体验过的光明战胜黑暗的图景,以及对这种胜利的确信无疑能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心中升起,他们就不至于在探寻之路上彷徨或者被黑暗的力量牵引,或者即使被黑暗的力量牵引,最终也能找到一条回来的路。JOHANNES谈到过他给他的青春期学生们上过的一堂课,他把学生带到地下室,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静坐着,直到感觉到有光明从胸中升起,因为他们要学会在内心黑暗的时刻找到光明,而光明也只有在最黑暗的时刻才会特别突出。
那种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不可动摇的确信就是我们冬至活动要传达的另一个核心。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着黑暗,冬至这一天是地球上的黑暗最浓重的时候,但就是在这一天,宇宙的秩序已经开始宣告胜利的来临。阴至而阳生,白天将一天天变长,春天将如人们希望的那样一步步走近,那蕴藏在根之中,在种子之中,在芽之中,在我们内心中的光和热终将全然绽放。这不是今年这般明年那般的一种无常,这是必然如此的节律,是“道”。是因为太阳运行中不可违背的和谐,万物才有了这样充满节律的生命过程,所以我们不妨将这光明对黑暗的胜利叫做太阳的胜利。我们通过节日庆典一次次地纪念这确信无疑的胜利,体验自己与“道”之间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