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婚姻] 李子勋谈婚外情(ZT)

李子勋谈婚外情(ZT)

ZT: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今天一上来我要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婚姻是什么?我想这也是一个问十个人就有不同答案的一类问题,不管是未婚、已婚还是打不打算结婚,婚姻都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婚姻出现了一些状况。您是从1990年开始,就关注婚姻当中的心理问题?

  李子勋:其实不完全是,只是前来做咨询的人婚姻问题比较多。

  主持人:所以您的注意力也会更多地放在这个范畴里面?

  李子勋:的确做了很多思考。

  主持人:不知道是不是您对婚姻家庭问题思考的多,研究的多,据说现在在网上,对您的关注、对您的喜爱的帖子特别多,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有的女孩之间会讨论,说怎么跟李子勋大夫交流,让他会更喜欢我。是不是假设一个人对婚姻家庭问题这么了解,跟他结婚肯会幸福?

  李子勋:那倒不一定,对婚姻了解的太多,也就说他对婚姻没有太多的期待,如果不对对方有很多的期待,婚姻是很平稳的,但是婚姻中那种愉悦感,就是激情的东西很少,但是彼此的属于和彼此和谐的生活方式会容易达成。

  主持人:婚姻究竟是应该追求激情,这种强烈的愉悦感,还是应该追求平稳的安全感?

  李子勋:其实婚姻从心理深层讲是一个归属,但是婚姻不等于爱情,爱情就像我们把一个种子撒到地里,我们辛勤浇灌,种子发芽了,结出来的果实也好,那就是婚姻。但是我们需要爱情浇灌它,但是只有爱情是不够的,实际在现在来说,婚姻更是一个生存的方式,50年以前,当时因为女性不能够独立在社会上打拼,她完全靠一个婚姻生活,所以对女性来讲,婚姻更是一个生存的目的,也是一个归属。对男人来讲,婚姻当然也是一个生存,因为男人需要照顾。

  主持人:那就是说爱情仅仅是一个起点,人们对于婚姻的种种表现,跟人们对婚姻本身的理解正确与否,关系大不大?

  李子勋:太大了,其实我们对婚姻的解释不同,在不同的构架下,我们对婚姻的解读是不一样,如果按照心理学家的爱情,其实爱情不是两个人的,是自己的。

  主持人:自己的?

  李子勋:对,徐静蕾做了一个故事叫《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主持人: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李子勋:假设你内心没有爱的能力,不管你跟谁在一块,不管对方多么在意你,你感觉不到是爱。

  主持人:如果有爱的能力,你不理我,我也可以去爱,是吧?

  李子勋:对。这很简单,你看那些粉丝,喜欢周杰伦或者喜欢谁,他只要知道他在唱歌,在活着,看到他的图象,他就很幸福,他在关注他,但是与周杰伦没有关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内心洋溢着一种愉悦感,觉得我们的生命得到了价值的,觉得我活着有意义。所以婚姻中也是这样的,假如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他去爱,爱对方,他得到的是一个幸福感,假设他怀疑对方,不爱他,或者认为对方爱着别人,这个感觉就没有了,他就失去了。

  主持人:您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直以来就这样定义的,还是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婚姻状况出现了,找到这样一个解释,人们更容易平复,才有了这样一个解释?

  李子勋:其实应该是1990年的时候,我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关于婚姻幸福度的调查表,我就发现它提出来有七八条抽查的标准,但是恰恰没有爱情,没有说你爱不爱你先生,你先生爱不爱你,或者你能不能感到爱。

  主持人:都不算是一个指标?

  李子勋:对,它不算一个指标,所以爱是一个内心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男人爱着你,你就能从他的行为里看出他在爱你,当你觉得他不爱你,你会从所有行为上都说他不爱你,这还是内心世界的一个重现。

  主持人:婚姻当中,像您刚才说的一些评定指标,没有爱情,有些什么呢?

  李子勋:主要一个是在双方价值取向方面的一致性,报告中讲了,教育孩子,金钱的处理,亲友的关系,比如对双方的爸爸妈妈,还有社会的兴趣,是不是有共同分享。

  主持人:这些指标如果是很好的朋友也可以达到?

  李子勋:你说得非常好,我个人觉得,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因为在这个关系里,它复杂就复杂在,不单单是夫妻,还必须是朋友,必须是父女、必须是父子,必须是母子、姐妹、兄弟,所以它是人类非常复杂的一个关系,这就是婚姻关系。

  主持人:您从1990年关注婚姻当中的心理问题,在这15年当中,中国人的婚姻都发生了什么的样变化?

  李子勋:我想最多就是婚外情,现在婚外情比十年前多得多,而且敢谈。 婚外情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因为网络的兴起,人们的交往圈越来越广泛,同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于是婚外情现象在近十年越来越明显,也成为婚姻中的人们最为困扰的地方。

  主持人:刚才采访的片段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对男女,女孩接受采访,当那个女孩说,如果婚外情发生,发现那个男的真的不爱我了,就让他走,而他旁边那个男,就一幅那样的表情,他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表情?

  李子勋:我相信这个女性,真正她的丈夫发生婚外情,她就不会让她丈夫走,会拼命抓住他,当然会通过谴责。

  主持人:你觉得她就是嘴硬?

  李子勋:不,是没有觉察到,也许她这样说就是害怕,害怕她丈夫有婚外情。如果是另外一个女人,你采访她,第一,我相信我的丈夫不会,第二我就相信,他有婚外情,他也会度量度量,究竟是我更重要,还是谁更重要,这样的回答,我会相信这个女人是内心很自信的。刚才这种回答,我只是知道她内心比较含混,她不太清楚她将面临什么,甚至就是一种害怕。

  主持人:找您来咨询的主要是出现是婚外情的一方,还是说对方出现婚外情,哪一方?

  李子勋:三分之二吧,三分之二是被伤害对方,一般女性比较多,有三分之一是自己婚外情找我谈了。

  主持人:一般来讲,被伤害的一方,似乎是被动的一方,出轨的一方是在主动做一些事情。

  李子勋:不是这样,假设你的丈夫或者是你的太太有了一个暧昧关系,我们不说它是完全的婚外情,这个时候你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就决定你会怎么做或怎么感受,就是说你选择某种观念,就会导致你们的婚姻会朝向某一个方向发展。假设这个女人觉得她先生有一个女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她就假定这个信号就证明先生已经不爱我了,或者这个信号证明我先生是一个花花公子,或者这个信号证明我先生是一个坏人,坏男人,不可信任的男人,产生这种观念。这三种观念会导致这个女的在这件事里面,婚姻出现麻烦,她来求证,比如说她会说我丈夫不是,但是又一个念头说是,这时候她就会去求证,求证的行为就会让这两个本来平和的关系复杂化。

  主持人:您的观点是说,家庭当中有一方出现了婚外情,被背叛的那方往往主导着事态的发展?

  李子勋:差不多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假定,婚外情的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本身还是把婚姻看得最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假定,它就不叫婚外情。

  主持人:那就是要重新界定婚外情,是以不离婚为前提的叫婚外情,还是以离婚为前提的叫婚外情。如果他准备离婚,就不叫婚外情了,是这意思吗?

  李子勋:心理学经常会假定这样一个东西,整个生命是通过体验完成的,假设你只爱过一次和一生爱过三次的人,从生命价值来讲,也许体验过的人,对生命要珍惜一些,这里面和道德观念是违背的,我们的婚姻道德是从一而终,这跟我们古代对婚姻的美感有关系,你要承担对他的责任。但在人性层面,人性又是独立和自由的,也就说人不会因为婚姻就失去了他的独立性和他自由角色的权利,所以这就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主持人:您把婚外情说成是对人生的体验,那些保持有传统价值观的人,肯定要喊打了。

  李子勋:我不是说你在婚姻里面做更多的体验,我是说在这个人在婚姻以前,比如说在许多国家,我们看到北欧、北美一些国家,他在婚前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他有很多经历,对爱的经历,所以他选定自己的婚姻的时候,常常是比较忠贞的,也就说在他的内心世界里,男女到底是什么,所以他的婚姻里面追求的就很直接,因为我们要互相合得来,我们要能够生存,我们要互利,我们结婚会让双方都得到更大的空间和更大成功的机会,或更能够满足我们对事业、对文化的需求。

  主持人:就是一加一要大于二。

  李子勋:那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性,为了某种冲动,或者激情来结婚,而是为了现实生存的结婚,在我们国家,我们一直认为婚前的情感或者这种亲密行为是不道德,也就说很多男人和女人就这样走进婚姻,他一辈子也不知道,别的男人和女人子怎么回事,他不知道,他只是凭自己的想象,这样,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婚姻中的婚外情,远比看起来更自由的国家要严重。

  主持人:被动的一方怎么采取主动来挽回这个婚姻呢?

  李子勋:婚姻是有生命的,婚姻就像一个孩子,等于是两个人的孩子,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关键让女性激发男人内心的善,我们不是要谴责他,甚至逼迫他,或者去把他赶走,而且是怎么用心理学的技术扰动他,这里面我们就经常谈到一些禁忌,一个禁忌就说女性不要认为这个男人发生婚外情,就是不爱她,因为一旦产生这个想法,这个女人就崩溃了,而且很多女性是自动思维,当她发现她丈夫有婚外情的,她立即想到丈夫已经不爱她了。第二,就会想到这十年来的生活全是欺骗,因为丈夫曾经告诉她,绝不会爱第二个人,她觉得从一见面她丈夫就在欺骗她,所以她整个十年的爱情都是假的,这个念头就很可怕。第三,如果这样她很悲惨,她太可怜了,也就是说她和这个男的生儿育女十年了,她从来没被爱过,这种观念是一点一点联想出来的,所以这个女性就陷入了绝境,她怎么办,她就是愤怒,她就要抗争,她就要跳起来,她就受到伤害,但这个伤害我们看出来了,婚外情是一个伤害,但后面这个连续的联想带来的痛苦是跟她有关的,来咨询的人觉察不到,但是我们会诱导她去觉察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她那么痛苦,还有她自己思维的一个责任。

  主持人:自己对自己的伤害?

  李子勋:她选择了一个观念,但是她换一个角度,或者换某种文化观念来想,我在心理访谈做过一个节目,一个男性就说他的妻子有婚外情,他很痛苦,我就说假设你们六十年,只有半年的时间你妻子的心不在你身上,你想想还有五十九年半的时间她只爱你一个人,我就拿了一个花,把花拿掉了一个花瓣,这还是一个花吗,他说还是一个花,只是这一瓣不属于你的,这一瓣属于别人。

  主持人:这一瓣被拿掉的时候好疼啊?

  李子勋:是很疼,但是你还想要她吗?这个男的说还想要,所以他就意识到生命那么漫长的过程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保不住要犯一点什么错误,但是是不是说我们整个爱情就不美好了?不,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出现了婚外情,宽容和挽回是唯一的选择吗?

  李子勋:那就看这个女性或这个男性的态度,如果他永远摆脱这个被创伤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建议他慢慢离开这个婚姻。

  主持人:平常帮病人做辅导的时候,会跟自己的价值观念冲突吗,或者说道德观念?

  李子勋:客观来讲,我们在咨询时候是没有价值观的,我们是采取多样文化的一种取向,因为来咨询的人常常是弱势人群,也就说他们是跟主流文化不太协调的人。

  主持人:如果应该给当事人提的正确的建议和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您怎么选择?

  李子勋:一般我追求有效,我不太强调正确,为什么呢?因为正确本身。

  主持人: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李子勋:的确是这样,因为心理学追求的是为当事人服务,我们更多是站在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上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维护社会的问题。当然,我们会用主流文化框架去帮助他,让他能够和主流文化适宜,但不是让他取消内心的想法,我们只是告诉他,如果你要适应我们的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心理技术,但是你内心可以不变。

  主持人:选择有效比正确更重要的话,会不会比批评?

  李子勋:但是我们职业决定的,就像律师,律师会合法为当事人避税,如果按照国家利益来讲,这就是应该批评的,但律师肯定是为当事人服务,或者律师在打官司的时候,尽管这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会通过一切努力让他减刑,或者让他受到法律的宽待。如果心理学有生命,就不是一个道德的讲堂,而是对当事人利益的一个保护者,他只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让当事人在社会上获得支援,比如我们会告诉当事人,社会有很多有用的支援是免费的,这些支援都可以让他活得更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主持人:刚才婚外情说了这么多了,难得心理医生在我们面前,给出几个可以做的,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

  李子勋:我们先说女性,我们在为女性的利益思考,第一要做的,就是不要纠缠到这件事情上,如果这个男人主动说的,不要高兴,不要以为这个男人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好像很坦诚在赎罪,这样男人实际上是缺少一种心理能力,要快速把焦虑传递给他的妻子,但是往往妻子听了以后,开头觉得没关系,我会原谅你的,但是事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麻烦。第二是被无意识发现的,一般无意识发现,女性一般都要去证实,要么就是想找到更可靠的证据。因为婚外情这样一个想法,当你一下敏感了以后,你就会关注,当你的关注一旦发生,你就会发现你丈夫有很多证据。一般我们觉得,如果你觉察丈夫有婚外情,要搁置等一等,那个时候你最好坦诚把你内心的担忧告诉他,不要追查他,马上去翻他的东西,我们建议女性不要去查他的手机,因为这是一些自我伤害,因为婚外情有一个规律,就说前半年是一个热恋期,你很难打断,这个男的宁可死,或者天王老子都不怕,他也不怕妻子,所以在那个阶段你去进攻,或者做结果会面对很大的风险。按照中国来讲,婚外情有一个曲线,到了一年以后会结束,如果这个男人还爱着他的妻子、爱着他的家,爱着他的婚姻的时候,一般三年以后就开始分离了,最长也不超过一年。

  主持人:至少我们要给他半年到一年的机会?

  李子勋:不是给他,在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你要学会搁置和等待,你可以把你内心的痛苦坦诚告诉他,比如说,你在我身边我觉得很陌生,不像过去那么快乐,用一个比较婉转的方式提出你的担心,看先生的态度,如果先生没有发生婚外情,他会说,你能告诉为什么呢,是不是我哪方面没做到,这样的先生显得内心很独立,如果很紧张,你别胡思乱想,这样的男人其实也不可靠,往往回答得太快的人是反应造成的,因为他也想好了,这种事是绝对不能承认的。不管怎么说,我希望女人不要那么快,不要扑风捉影,就开始跟踪丈夫。

  主持人: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李子勋:第二不要做的就是不要去找这个女的,尤其不要攻击这个女的。有的女性会说你是一个人物,你怎么会跟那种下三烂在一块,这是对丈夫人格的贬低,这会引发他的愤怒,尽管他原来是爱妻子的,或者他对妻子是内疚的,这样会让他不内疚,这个丈夫会视这个女性是想控制他,是超越他,或者伤害他的社会关系,他会很大的自我保护,他要保护的话,就要打击他的妻子,他甚至就说离婚,一旦离婚,你就没有办法责怪我,这样故事太多了。

  主持人:离婚可以证明他是为了感情,是为了付出。

  李子勋:说的太好了,尤其是国家干部,他们一旦发生婚外情,往往最后选择离婚,是为了保持清白,说我跟我的太太已经十年了,都没有感情,而且他们扮演一个可怜的人,得到单位领导的同情,为了保证自己的仕途。第三点,丈夫的婚外情没搞清楚,不要告诉亲人,尤其是老丈母、老丈人,这个男人以后去她家就很尴尬,这个是夫妻隐私。更不要到单位,因为有些妇女,先生犯了什么事,就要到单位去闹,让领导去管管他,这都是导致婚姻分裂的一个行为。

  主持人:如果不想要这个婚姻了,你就这样去做。

  李子勋:对,可以这样干,如果不想要了,你可以获得利益。

  主持人:关键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李子勋:说的太好了。第四就是不要在这段时间对先生过分地好,你不要装扮情人的样子,烫头,这样会让男人不舒服,你一定要表现独立的方式,但是就是这件事情,女的千万不要每天哭哭啼啼的,每天在外面高高兴兴,一回家就板着脸。我知道好多老板有婚外情以后不敢回家,知道为什么吗?一回家太可怕了,太太要么哭,要么就板着脸,他开着车在北京逛,逛到早上五点,或者四点,知道他太太睡着了,因为她等到两三点,回来就大吵,一见面就吵,就这样生活,生活了半年以后就搬出去了。但是在观念上一定要坚决,没有什么犹豫,没有说你对我好,我就可以宽容你,你可以在观念上告诉他绝对不允许,但是在行为上,不去追查他,不去跟踪,不去找证据,而把你的注意力转到别的兴趣,这样会让这个男的发现这个家很温暖、很温馨。

  主持人:也许有的受害人会说,为了我的婚姻,我要做这么大的让步吗,受这么多委屈吗?

  李子勋:我知道女性是这样的,我们刚才说了一个前提就是,她想挽回婚姻,如果她想挽回只是自己的尊严,她不需要这样做。

  主持人:如果有人把尊严看得比婚姻重要,刚才说那些策略就不成立。

  李子勋:不成立,那是另外一个,必须要分居,一般会告诉她,如果你的尊严、人格不允许你的先生和别的女人鬼混,发生婚外情的话的,一定要马上跟他做婚内分居,因为这表明你的态度,当婚内分居不能够奏效的时候,就是让那个男的搬出去,过一段时间,这个男人脱离了这个婚外情的关系,再回到你的身边,那个时候再决定接受他,还是不接受他。但是千万不要说离婚的事,一般我们会告诉她,女性千万不要提出离婚。

  主持人:除非你想好了你想离婚,你就说,如果把离婚作为一种情绪的表达,就不要说。.

TOP

还有呢,好像谈话还没完吧.

TOP

继续讲,喜欢听,一直想学习婚姻方面的心理学.

TOP

学习了.

TOP

怎么觉得这个人象男人的代言人。.

TOP

还是比较客观的,学习中.

TOP

有一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TOP

我觉得他的分析还是很中肯的,值得学习。.

TOP

期待后文.

TOP

在奥数方面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说法,正向思维好而逆向思维也好的人,奥数才能学的很好。而且逆向思维会赋予人更多的创造性!

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存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他的分析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来考虑的,确实有太多借鉴的地方!.

TOP

说的很有道理,其实还是站在女姓的角度,因为对大多数女性来讲,丈夫发生婚外情,妻子都需要他回归,而并不想真的离婚;因此李教授的建议还是很不错的!.

TOP

不好意思,后面的是有关家庭暴力的,当时收藏的时候没收藏全,只有一点点,就不上传了。再发一点别的专家的文章:
   当婚姻关系开始恶化时,特别在乎的一方会惊惶失措,便会做出两种不恰当的行为:一种是自责、委曲求全、乞怜、自杀威胁的方式;或者恶语中伤、哭闹厮打、把事情弄得无人不知,来毁坏对方的名声。这两种不当的方式,或许暂时看上去没有让婚姻立即结束,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进一步恶化了婚姻关系,为接下来更糟糕的事件提供了条件。

    处理婚姻冲突的两原则

    1、爱必须要自尊

    婚姻的不和谐几乎总是起源于蔑视,有时是我们主动制造了配偶蔑视我们的条件,有时是配偶有意想蔑视我们。如果听任这种蔑视发展下去,婚姻冲突必然会产生。所以,必须让婚姻关系保持着从容的尊严、自信和礼貌。

    2、爱必须有自由

    正常情况下,配偶之所以想逃离,是因为我们把他缠得过紧。要想令婚后的关系仍然具有浪漫色彩,给对方和自己以一定的独立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你才会令配偶永远对你保持着好奇心。

    放任纵容不如勇于对峙

    1、配偶第一次有不忠行为时,就要勇敢对峙,与他抗争,而不是心存侥幸,寄希望于他自己改正,那一般只会令他在这条路上越滑越远。

    2、揭穿他“忠诚”的假面具,如果揭穿过程中会让别人知道,那也没关系,因为错在他。但记住,不要刻意扩大化。

    3、让他做出选择,要你,还是要第三者。不能纵容他既可以要你,又可以要第三者。这是很多男人钟情的局面,不要满足他。

    4、请记住,那些滥性的人,他们的幸福感并不在滥性中,而仍然在那个最稳定的亲密关系中,他对这个关系的依赖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如果你是这个人,那么要有勇气去对峙,他会发现你是最重要的。

    5、战争期间,永不接受你的情敌。或许情敌也有值得你同情的地方,但这种同情要留到战争结束以后再表达。

    6、是他错了,所以在处理这个三角关系时,不要让他做领导者。.

TOP

还有李老师的一个访谈,是针对单身女性的,我本来是收藏了给我未婚的朋友看的,我觉得他对婚姻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已婚的人应该也有所启示,还是发了吧。

单身女性害怕爱吗?
心理专家: 李子勋  
嘉宾主持:王珲(《心理月刊》执行主编)  
活动时间: 2007年2月7日 14:00~15:0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网易嘉宾聊天室,我是今天的主持日陈露,坐在我旁边的是我们的嘉宾,请你们自我介绍一下。

李子勋:我是李子勋,心理访谈的专家之一。

王珲:大家好,我是王珲,是《心理月刊》的执行主编。

主持人:坐在我身边的李子勋教授,我想很多网友都非常熟悉了,在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里给大家讲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在很多的刊物上都有自己的专栏。坐在他旁边的王珲,你的那本杂志我非常喜欢,我在看了去年11月刊之后,给你发了一个邮件,那个刊物非常好。据说现在还是在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么年轻的主编,欢迎你们来到网易。
  我本人是一名律师,可能有一些北京的朋友,如果看生活广场的话也会比较熟悉,经常讲一些法律问题。我们今天三个组合,一位主编,一位心理专家,一位律师。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是单身女性害怕爱吗?这个话题我们也会在心理月刊的三月刊物上有一个专题的讨论,我想问一下王珲,怎么会想到拿这么多的篇幅讨论单身女性害怕爱这样的话题呢?

王珲:首先我们这本杂志的目标读者是都市的白领女性,大家也会看到,其实我们身边的单身女性是越来越多,无论是还没有走进婚姻,或者是离婚的,离婚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我们也关注这样的现象,我们很想探讨一下她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她们非常的漂亮、优秀,可是什么原因她们又渴望爱,又走进爱。我们的重点聚焦在“害怕”上,有些人可能是主动地选择了单身,我们想说的是那些非常渴望进入亲密关系,可是总是进不去,这种心理因素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我听到很多说A女、B女、C女,我想条件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可能会比较容易进入爱,我们今天讨论的族群,我想无论是相貌、职业、身份、修养、学历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或者说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女性。

李子勋:当然了,我想在这样一个阶段和这样一个阶层的女性,从心理学上讲,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都很成功,没有生活的烦恼,她会更多地专注于情感关系,实际上很多人容易走入婚姻,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更好的生活,互相能够照顾,具有安全感,但是从心理学上讲,人是慢慢地成熟的,从妈妈的怀抱里来到社会,这个时候21、22岁,或者是28岁以前的男性和女性都是特别难迈入婚姻的,原因是他自我分化中有一个缺损,就是爸爸妈妈突然离开了他,独立生活的男女会把父母亲的感情维持很长时间,来补偿亲密的不足。这时如果有一个男性正好替代了这样的感觉,也是无意识的,这样就容易找到安全感。一个女性到了28岁以后,就非常成熟了,就变得很圆润了,也就是说不再担心个人的生活,包括经济、社会关系、兴趣、职业,这个时候她对爱情的品位就改变了,因为首先她是独立的,人格比较完整了,不再因为缺陷什么要一个人来填补。
  就是说,这个阶层的女性是很成熟的,自我的边界已经很成熟了,这时她就希望一个男人也是非常成熟的男人,但是这样的男人在这个年龄就偏少了,但是这样的女性,要去和一个显然不太成熟的男人,自我认同不够好的男人结婚,这是不是一个陷阱,如果选择了这样的婚姻,就认为会有一些麻烦,这些麻烦来自各个方面。

主持人: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女孩子,就有可能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跟他一起的男孩子,水平还达不到她那样,她还看不上,比她好的男士,基本上成家了,她们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是不是这样?

王珲:像我们访问的零点调查公司,也给出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看法,中国的单身潮和世界的单身潮是很不一样的,在西方每一个个体是独立的,所以她们的单身潮是一半一半,在中国的话,如果有100万单身人群的话,有80万是女性。我现在也想问李老师的问题,是真的因为社会的现状造成了优秀的女孩子找不到相应的男性,还是因为什么原因?
 
主持人:我觉得,如果是80%,那么就是4个单身女性对一个单身男性,那么男网友就很高兴了,而且都是优秀的女士。

李子勋:当一个女性自我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她是靠放弃一些家庭生活达到竞争,客观上讲,女性在社会上竞争要比男人难一点。刚进入工作的时候,女性表现的好一点,但是要往上走的时候,男性的后劲好一些。所以说,我们来想象不同的层面,一个女人从大学毕业,或者说研究生毕业,这时就25、26岁了,慢慢地升到一个位置,这时跟他共同升到这个位置的男性差不多结婚了。在中国,妈妈对男孩的关注要远比女孩多,男孩的心理更加的不成熟和缺损,他最容易找到一个女性照顾他,他是最容易结婚的。这样的女性,她已经不再对这样同龄的男士感兴趣,女孩子要低下去就男孩子是很难,但是往上走,差不多就是已婚的男人,这时就比较难了。

王珲:离婚潮这么高,也是有一个女人离婚,就有一个男人离婚。

李子勋:男人选择的范围是可以比他大和小10岁,但是女人是往上找多,往下找少。

主持人:现在是越优秀的女孩,越希望找到一个让她能抬着头看的崇拜的男性。

李子勋: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社会的婚姻观念是很混乱的,我们的社会学家,或者说我们的婚姻专家没有真正梳理适合中国文化的婚姻理论。事实上每个难以走入婚姻的,真正妨碍她的是一些概念,或者是她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标签或标的。心理学谈到,每个人的爱情模式跟早年的生活,跟双亲的关系里形成的,但是尽管早年在家庭里会有一个来自于双亲的亲密模式的影响,在他独立在社会上开始恋爱的时候,因为单身不意味着没恋爱过,只是说没进入婚姻状况,他会慢慢地受大别的恋爱模式的缓冲,他最终会改变,会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一般在年轻时的恋爱,跟早年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关系的,所以说,对中国的每个大龄的青年不能走入婚姻,心理学都会有个别的说法,对每个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整体来看,一个是女的最好不要找一个偏小的男人,第二女的不能找一个经济能力比自己差得太多的男人。我们的很多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说在中国很多婚姻里,对西方来讲,在欧洲婚姻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对每个人来讲,婚姻可能是生命的一个阶段的生存状态,而不一定意味着婚姻就是自己的全部。但是我们的传统理论,你嫁了谁就怎么样,所以说我们是多元方式并存,使女性最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把刚才您说的通俗化来讲。第一,自我人格比较完整,他还没有从自己家庭中孩子的角色转变成即将作为妻子的角色。

李子勋:为什么是妻子,而不是自己。一个人从18岁离开家,到28岁结婚,有10多年的时间,他要照顾自己,要成为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经验就使得他能应付现实生活,就是说他无论进入不进入婚姻,活着对他还是容易的,这个时候他选择婚姻,就是选择这个人跟我之间是不是产生的爱和情感,我愿意不愿意和他生儿育女,我老了,是不是愿意跟他在一块生活。这个时候的选择,是适合、适中,而不是高攀或低就。而且这个男人可能去世了,她的生活也不会降低,这个时候婚姻对她来讲就不是那么大的压力,她走入婚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为难,她知道婚姻不是生命最核心的部分。

主持人:我觉得听了您的话,有的人会更加担心。您是说婚姻有没有也两可。

李子勋:婚姻当然是应该有,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经验的人走入婚姻,完全靠依附走入婚姻是不一样的,前者容易遭受婚姻失败,后者的话,他的人格已经完成了,他会用一种分享的方式生活,他们的婚姻是稳定的,并且是美满的。

王珲:我解释一下,李老师的观点,如果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你是为爱结婚的,但是我们现在有太多的情况,是为了需要去结婚的,这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你爱对方的话,跟对方一起享受的时候,是出于爱的愿望。

主持人:其实就是爱字导致很多女孩不结婚。

王珲:其实爱到底是什么,会不会他要比我优秀,他要比我出色,年纪要比我大,这些要求是不是爱?
 
李子勋:我们谈到爱有一种模式,比如说一个人从青春后期开始意识到对异性的好感,这时爱的能力就开始成长,如果这个成长是顺利的,比如说17、18岁感觉到初恋,不一定恋爱,如果把这样的情感当做美好的情感,而不是骂他们早恋,去压制他们,他们就会把这种爱的能力培养的很健康。到20多岁的时候,他们就是正面的。但是我们的父母会教他们,骗子很多,尤其是女性,总是把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中。

主持人:我觉得再成功的女性,都缺乏安全感,也有孤独的时候。

李子勋:这个安全感是文化给我们铭刻下的,因为文化不停地提醒女性是弱者,容易被男孩子伤害。如果我们用不同的文化看不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我们还是以中国的环境看。比如说我们遇到的离婚的案例里,一个40岁女人和一个45岁的男人离婚,这个男人有了外遇了,他们有一个孩子,一个40岁的女人离婚还带着一个孩子,基本上就意味着她这辈子不可能再嫁人了,这就不一样。如果45岁的男人离婚了,带着一个孩子,他还有很多的选择。

王珲:我不太同意你的假设,我刚刚见过一个女性,也是非常优秀,她告诉我已经第三次结婚了,她之前都是带着孩子离婚,但是她对自己的状况充满了信心。

李子勋:这里有三层文化定义,第一女人要找比自己大的男人,再找比45岁大的男人就不大了。从生理学上讲,还是需要男性大一些,按国外的经验,一般是7—15岁之间,这是比较匹配的。第二个文化概念,在中国妇女离婚之后得不到保障,在某些福利比较好的国家,你的过错要离婚,你要为你前妻打工,哪怕你前妻有钱,你仍然要每个月给她钱,如果你离两次婚,你就没什么钱了,这样的话,这个女人就成了富裕的象征,如果她离了三此婚,就会有三个男人供养她,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跟她结婚。所以说换了不同的国家,就会不一样。你要知道,情爱是要成长的,年龄大的女性要比年龄的女性更加成熟,中国文化在文化导向上更注意“脸”,但是有的文化背景下注意的是“女人味”,而不是“脸”。

主持人:实际上,我是觉得,往往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女孩子,她可能有更多的包容和容忍,往往她们的家庭倒是牢固的,恰恰是优秀的女孩子,如果给我带来快乐,我们就在一起,如果不快乐就算了。我们今天谈的是,优秀的女孩子为什么难以进入爱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太自我。

李子勋:如果我们这样描述,一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最开始是不完整的,就需要和一个人和她切合,这样她就完整了,就舒服了。这就是婚姻、爱情,但是慢慢地,她就打磨的像一个“球”,就打磨完整了,这样的女人和那个男人的关系是靠着的,不是含着的,不是互相“看”住的,是互相挨着的,这才是健康的婚姻关系,但是他们有边界,有距离,有自我,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括社会关系。本身女性可以得到这样的婚姻,但是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样描述的呢?我们的文化对这些女性的描述,对她们的评价,使她们失去了方向,她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让他们失去了他们本应该有的成熟感和优雅感。但是我们把他们描述成是剩男剩女,这样反而产生了一种反叛,反倒拒绝,更难去谈,她觉得我的年龄大了,是弱点。你想想,男女进入情爱,是30多岁才感觉到,过去就觉得很青涩。所以说现在要改变这种描述系统,对这些妇女,对年龄偏大一点,但是地位各方面已经自我完成的妇女,整个社会要改变一种描述语言的话,她们的婚姻会更好。
  比如说,有些人因为早年的家庭关系带来的创伤,或者是初恋带来的创伤,她生活在创伤里,无意识地会采取不安全的方式或病态的方式面对爱情,但是并不是这群人整体的色彩,只能说这群人有一小部分是这一类,需要心理医生帮助她们。但是如果把这群人都做这样的描述,就造成了她们的婚姻困难。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网友的问题。他说我周围有一些朋友,看到他们经常抱怨结婚后是多痛苦,多没自由,我就产生了婚姻恐惧症,但是我并不是害怕爱,这是婚姻问题吗?
 
李子勋:爱情和婚姻不能划等号,我们在婚姻调查里也不谈爱情这个东西,婚姻和爱情可能是重叠的,但是不能互相指代。

主持人:我遇到婚姻失败的案例太多了,我就觉得,怎么每一对都是这样呢?就觉得我将来如果结婚了,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就觉得谈恋爱挺好的,别谈结婚的事。但是最后的话,日子就过去了,也许想找一个人结婚,就晚了。

李子勋:也许你在30岁以下把爱看做是第一位的,30岁以上把婚姻看做第一位的,30岁以下想充分地体会爱,这是你的权利,哪怕你恋爱十次,没有人敢说你不好。但是有一天你可能说,我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家,这时你恋爱的方式就改变了。普通恋爱可能不管时间,不管方式,只要随愿就行,但是当你选择婚姻的时候,你的爱情就变得审慎,你的节奏就变得缓慢。如果想走入婚姻,从现在开始就改变结识男朋友的方式。

主持人:网友问,他有一些国外的背景,一直挺享受爱的,当他想结婚的时候,发现自己年龄很大了,这时就转变了角色,想以婚姻作为第一位,来找寻对方,可是当他恋爱的时候,就基本把人吓跑了,基本你什么条件,我什么条件,这种也挺多。

李子勋:亲密感是慢慢建立的,不是很快的建立,比如说生活上的分享,共同经历,尤其是价值观方面的讨论。

主持人:实际情况下是这样,我身边很多人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谈恋爱的时候,周围很多男孩追,突然想结婚了,没有人追的。

李子勋:这是一个错觉。

主持人:比如说你真的想结婚的女孩是33岁了,眼看35了,你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你就需要短平快,别耽误工夫。

王珲:为什么有这么功利的心态?

主持人:这是很普遍的,比如说33岁的女人,想跟一个男人结婚了,如果男人不想结婚,只是想谈感情,那我马上换人,只耽误一天工夫。或者说接触一下,顶多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您说的磨合。

王珲:你这种模式表述出来,我觉得就像把电脑打开,我按了几个键,就要求反映出这样的答案一样。人不是这样的,彼此之间都是要有磨合的,两个想结婚的人的心态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李子勋:其实这是不能言传的,比如说女人想结婚了,她想结婚之前,突然要把过去的感到截断了,无论是亲密还是非亲密的朋友关系,要做一个排序,要做一个梳理,她要留出一个空间跟选定的男人分享。这时她所有的过去都搁下了,当她认识这个男性的时候,是不着急的,是慢慢地认识、交往,甚至有的人会依赖介绍。

主持人:你说的慢慢是多长时间呢?

李子勋:第一次不会谈婚姻,第二次不会谈,她会试探这个男人的态度,如果这个男人只是为了实现情感的欲望,她会让这个男人感觉到,她不是这样的女人,她不想要这样的东西,就是彼此的交心、安全和信任。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男人就会退开,她对男人的暗示或诱惑,采取了微笑的坚持,不拒绝你,也不迎合你,这个时候,男人自己知道,这个女人的爱是认真的,这个时候,他们的交往方式也改变了。如果这个男人发现这个女人很可爱,男人也开始认真,他就会排除过去的想法,就会净化自己的空间,两个人来接触,这就是要结婚的。

王珲:因为关系是互动的。

李子勋:最可怕的是一见面就问你想不想结婚。

主持人:稍微大一点的网友,可以听听这样的建议,什么事不一定非得说出来,让你自己的行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好女孩,你是希望很认真地相处,如果有可能磨合的好,希望有一个结果,用你的行动表达出来。
  还有一个网友的问题,也很典型。每次猜不透男的跟她想干什么,自己身材很好,属于比较性感的那一类,男人一见到他,多少都有一些冲动,想过早的跟她进入性关系,这样她就很困惑,她不知道这个男人是为了她的身体跟她在一起,还是跟她玩一玩,还是大家感觉好在一起,感觉不好就算了,还是真心爱她想跟她结婚的?

李子勋:我的建议,千万不要把这样的男人看做是坏男人,你的身材很好,他想有一些肢体语言,正好表现了他是正常的。如果一个男人纹丝不动,就要考虑他爱的表达能力。如果他能按照你所设定的界限来做,这就是好的。除非你不愿意,他非要这样,这样的男人要排除掉。比如说如果他看得你痴呆了,你一旦有所表示,他就改了,这样的男人就是好男人,男人如果不好色,也不算好男人。
 
主持人:有网友说,不知道怎么样跟男人进入到这种亲密关系,比如说男人有冲动的时候,女孩也挺想的,不知道怎么做,担心别人觉得是不是自己轻浮呀,会不会占有了自己身体就马上分开呀!会有这样的心理担忧。

李子勋:这个担忧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不能说对错,有些女性表面上很渴望爱情,很渴望结婚,但是真的和男人接触,就发现每个男人都被他拒绝,男人最终都逃离了。实际上我们分析行为模式,就是一个女人和男人在交往过程中,女人其实会不停地发出“YES”这样的信号,会鼓励男人,但是你连这样的信息都不想让男人知道,那男的就很迷盲,男人猜不到你,你也猜不到男人。所以说在男女交往中要注意“YES”、“NO”的信号怎么给,当你觉得舒服,你愿意他靠近你的时候,你要给出明确的信号,而不是模糊的信号,或者是等,心里想,身体没有任何表达。

主持人:从男性来讲,如果您喜欢一个女性,对她很有感觉,您觉得见面第几次发生关系比较合适?

王珲:这种假设实在是很难回答的,一见钟情的人立刻就上床了。

李子勋:我可以这样说,如果见面一个星期就上床的,绝对不可能结婚,双方都不信任对方。如果见面三个月才上床的,那就是二分,有一半可能会放弃,如果是见面半年以后才上床的,一定是结婚的。

王珲:心理学上有这样的研究吗?

李子勋:我们研究过,比如说蜻蜓点水的行为,这样的男人嘴上说都说要找爱情的,实际上他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知道爱情不是性,我们在初恋的时候是很幸福的,初恋的时候连手都不拉,只是知道那个人活着就很愉悦,听到他的名字就很幸福,那种快乐是哪来的,是精神,一种心理的享受。但是成年之后,我们逐渐就退化了这种享受,我们就想性,但是性又很少得到愉悦感,就是几秒钟,然后就是空白,这就是我们过多的依赖身体语言,而忘了两个人发展精神上的愉悦感,心理学上说,性生活少一点,精神上的更新才会多一点,这两个是互相冲突的。就是说在性方面矜持的人,体验到两性的快感反而会增多,而不是减少,如果天天做爱,不做爱感觉什么都没有。
  第二种,他的恋爱看起来很认真,但是选择的对象恰好是不适合结婚的。比如说婚外情,或者是找了同单位的,单位规定不能恋爱的,或者是找了远方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可能会去恋爱很长的时间,但是需要的是精神,精神上有一个伴侣。
  还有一种,就是很缓慢地进入,身体接触很谨慎,选择恋爱的人也很慎重,不是一有激动就进入,而是全方位的考虑,这个男人是不是非婚状态,是不是打算好了要结婚了。她的恋爱方式是渐进的,他的恋爱方式就决定了他是否可以成功,或者说他是否想成功。

主持人:结合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单身女性害怕爱吗?这种问题还是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规律。比如说这个网友提的问题,他说自己年龄也不小了,而且很急,也希望利用各种机会和异性相识,但是到最后,他们都把我当成哥们儿了,她觉得那些男人都不值得爱,她觉得期望太高了,她觉得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她觉得对异性往往表现为很不屑,不服输。

李子勋:她所有都是自我评价,她把自己评价成了强势的女人,有征服欲望的女人,一个大女人,但是这恰好是她内心不安全的结果,使她害怕,她不能坦诚地和别人交往,她要板着一个面孔,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必帮助我,因为我比你更好。实际上真正害了她的是这些用词,如果这个人把这些评价完全的换过,换另外的词汇,也许她很快会走入婚姻。当她以为自己是大女人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社交行为里的嗜强行为就特别敏感,就把自己标签化了,这样她的行为就会随着标签改变,有一天就无意识的摆出强女人的样子来,实际上她内心是脆弱的,而这样的女人恰好需要有一个肩膀去休息,其实害了她的就是她对自己的描述。

主持人:为什么老要在男人面前表现强,她也说,怕别人瞧不起我。
 
李子勋:你看跟老外接触,老外首先没有这种文化价值观,他评价一个人就是个性,有个性就是好。我们经常跟德国老师交流会发现,往往我们觉得很厉害的女性,老外很喜欢,愿意跟这样的女性交往。就是说这样独立强势的女人,容易表达自己,而含蓄的女人或男人,会觉得搞不清楚想要什么,跟你相处很难。

主持人:这样的女人在中国确实没有什么市场。

李子勋:那就是说,中国的男人在精神上是集体的脆弱,因为他无法忍受一个独立的女人。

主持人: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中国男人现状的话,是不是她要做改变?

李子勋:她要重新描述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温婉的、可亲的女人描述,当她这样描述的时候,她的行为就会出现无意识的变化,对她来说,就是自己改变评价系统,不要管别人怎么想。

主持人:网友问,我刚开始和别人接触的时候,都觉得挺好的,但是慢慢地发现,这个有这样的毛病,那个有那样的毛病,看谁都不顺眼了,就是说,对爱情追求太完美了,实际上哪有那么完美的呢?

王珲:我也想问李老师,您今天就肯定了大龄的单身女性很好的一面,她们对自己的边界和对自己的需要是非常明确的,我要什么。就是说,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很明确,这个要求有可能是一个很完美的要求。

李子勋:我们会习惯把结婚当做成功,实际上心理学是把生存的舒服,你怎么活着是符合你的意愿的,当成是成功。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标定这个女人是不是结婚才算好,无论结婚不结婚,并不意味着她没有爱,也不意味着她没有男朋友,如果她觉得有一个男朋友生活就够好了,就不必要结婚。在这部分人里,绝大多数是非常优秀的,我感到惋惜的是,中国的男人在价值观或内心层面不太容易接受这样的女性,是因为他们无意识地找一个“妈妈”,这个“妈妈”是温暖、宽容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样的女孩子应该改变一下,因为人不能太自我,尤其是女人。

王珲:男人女人都不应该太自我。 

主持人: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女孩一辈子也结婚不了了。

李子勋:如果她意识到了,就要故意地表现出不完整,表现出依赖,心理学上叫示弱,虽然她很强,哪怕她丈夫是一个普通人,比如说来了一个请柬,是一个社会活动,她也会说,你愿意陪我去吗,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聪明的女人在跟男人交往的时候需要一些技术,就是要降下来。对成熟的女人来说,有了爱情,这些地位差异毫不重要,关键是男人能不能承受社会压力,现在有的男人不愿意成为小男人,这是男人的问题,不是女人的问题。对这些女人来讲,要进入婚姻其实不难,难的就是让对方感觉到留下空间让对方进入,在18岁之前,我们强烈地愿意和对方交往,是因为我们不完整,到了28岁以后,我们同样会让自己留出绝大部分的东西来料理我,比如说生活,过去都是自己料理,一旦跟男朋友交往了,就让她管理我的生活,或者是事业上,我希望他帮我什么,这种你来我往就容易了。现在她为什么不太容易维持亲密关系,是因为方方面面对方都是无用的,比如说对方跟你相爱,但是帮不上你任何忙,男人就有挫败感,男人有无意识的示强的心态,如果女人依赖他,他就觉得感觉好,如果女人不依赖他,就觉得自己没有身份感。

主持人: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她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了,我觉得很多女孩都有这样的问题,她把自己想得太好了。

李子勋:有些时候,骨子里讲,这个女人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所以就会很挑剔。假如说我们买商品,我们可买可不买的时候,就很挑剔,如果非要买的时候,挑剔就不重要了。像这个女士,她就是没有做好踏入婚姻的准备,但是她的意识里说我要结婚了,但是内心没有做好准备,因为她始终在拒绝,她在挑,这才是她的问题。

主持人:我的第二个建议给她,她要明白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很多大龄优秀的女孩子,之所以一直进入不了爱,其实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李子勋:其实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情就像蒙着眼睛找,有时不是凭着理性,而是感觉。我们的眼睛睁着,就使我们的感觉变差了,恋爱真是盲目的。心理学有一个游戏,我来分析你未来的那一半是谁,根据你的家庭,代际延长下来的婚姻模式,还有小时候跟双亲形成的依恋关系,还有您对婚姻的价值观,你的生活态度,你的审美,你的情趣。如果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就完全可以指出你内心的恋人是什么样的,他可能要符合几个方面,但是你可以完全不认同。如果这是一个游戏的话,我们差不多知道你未来会找哪一类的男人,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你就发现,其实你不爱这个男人,但是有一天你跟他认识之后,你就跟他结婚了,是因为内心有这样的影子,恋爱就是找内心的影子,有一天,一个人正好跟我们的影子投合了,我们爱起来就很容易。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网友说,总是觉得自己像一个孩子,现在26岁了,但是看上去也就是20出头的样子,而且自己把自己就当成一个“小女孩”了,大家都希望她早点结婚,但是她觉得老是找不到合适的。我觉得她的问题,她总是把自己当成“小女孩”。

李子勋:我想她暂时不想结婚,不是她本身的问题,因为她觉得自己小,不必要那么早进入婚姻。

主持人:我觉得26岁的女孩不小了。

李子勋:这是你的观点。

主持人:如果一个女孩总把自己当成孩子,将来不会幸福的,女人毕竟有女人的角色,女人就是温柔,懂得体贴,如果总是小女孩,总是别人照顾,她的婚姻也不幸福。

李子勋:不一定的,有的男人就特别喜欢这种女性,有一种权利感,年龄大一点的男性,渴望自己的太太对自己是依恋的,甚至是全方位需要的,他觉得很安全,所以不一定是不好的。如果我们的父女关系好,喜欢爸爸,会无形地找到类似爸爸的男人,生活就是这么奇怪的。

王珲:潜意识里她就是在寻找的。

李子勋:但是不能说她是恋父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至于现在31、32岁的女孩,有很多人说年龄大了,也并不是那么大,还是寻找一个自己合适的,不要因为年龄、社会压力,父母的原因而被迫地选择婚姻,而是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太完美,婚姻是过日子,爱情有鲜花,有巧克力。

李子勋:婚姻也可以有鲜花、巧克力,关键是你内心要有这种感受,是自己给自己鲜花,首先你内心总是洋溢着爱。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老师,也感谢王珲,今天我们的话题会出现在三月期的月刊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购买三月份的心理杂志,也感谢所有的网友来网易嘉宾聊天室,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转自http://www.psychologies.com.cn



[ 这个贴子最后由管理员在2007-2-13 20:10:39编辑过 ]   

[ 本帖最后由 飞鸿踏雪 于 2008-8-25 18:44 编辑 ].

TOP

李子勋是谁?.

TOP

引用:
原帖由 钊元妈妈 于 2008-8-25 06:46 PM 发表 \"\"
李子勋是谁?
同问,看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TOP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邀心理专家。《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zixun
他对亲子关系的一些理念也不错,有兴趣的可以看他的书或去博客看看,这里发一些

亲子关系的讲座(1) (2007-03-21 10:09:08)
   

有感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和鼓励,我想以后尽量抽时间更新我的博客。我的身体不好,一般希望不被太多的事烦恼!

对网上消息说我认为王朔心理只有18岁的言论感觉不安,发表一个声明也是为了避免麻烦。现在被众多朋友注意到了,我的目的达到了,所以我删去了。

我想把去年的亲子讲座的文字资料陆续登出来,欢迎朋友和同行们的指正!

一、怎样保护孩子

现在做父母,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像教育了7、8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那么有经验,其实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几个关键点要提醒大家注意:我是学家庭治疗的,主要是在临床,掌握一种系统式的家庭治疗,注重的是一种关系。我们常常观察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互动,他们的语言,他们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亲跟孩子关系的表面现象如何,而是在表面的互动下的关系层面和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

    随便讲一个故事。我的门诊经常会接待这样的孩子:大多是男孩,这些男孩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小时候得过比较重的病,如癫痫或其他病,因而就被高度保护。因为爸爸妈妈会害怕这个孩子受到任何危险,比如小时候孩子得一些流感、肝炎,或其他疾病,这个孩子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了,因为爸爸妈妈必须要过度保护他,不让他遭受任何的危险。

这样的孩子在特殊的保护下,令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虽然他在父母亲的帮助下生活很好、学习很好,可是到了青春期(15、16岁),都会出现一些麻烦,这些麻烦就是刚才有一位家长所担心的——跟周围的孩子没法交流,无法得到一种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妈妈就拼命的帮他补偿,因为他不是去鼓励孩子去承受因长期处于高度保护下失去的应有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是更加保护,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这个孩子跟某一个孩子发生争执,妈妈就去找老师谈,出面找对方的家长谈。通过这样的保护,看起来是让这个孩子顺利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护就失效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15岁、16岁、17岁已经社会化了,他们处在夹缝里面,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为精力等等的残疾。小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爸爸妈妈是对的,但是保护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保护,什么事情不能保护?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当前国际潮流来看,家长应从三方面来关心孩子。第一,身体发育。假如这个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拥有了某种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爸爸妈妈不得不怎么样,这是偏颇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和社会能力、运动能力、音乐与艺术的修养。第三,个性的成长和心理发育的完成。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身体的健壮、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发展顺利,有病的孩子,因为过度需要帮助,就有补偿关系,这个补偿就使孩子不去发展种种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30余岁了,一直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吃药,有各种各样的病。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个孩子不在他妈妈身边,而是在一个陌生人身边的时候,他挺正常的,他可以跟很多人交谈,他可以买他的书,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但是只要他妈妈在身边时,他就是一个病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病人,而且露出了很呆傻的笑容。所以,孩子的问题也是母亲的共病,这个病由母亲构成,如果妈妈不在他身边,这个病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母亲和孩子形成的共病关系,这个病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他妈妈病得比孩子还重。实际上妈妈替代了孩子的社会功能,她在完成孩子的社会功能。当孩子要和社会接触的时候,他首先要支配他妈妈去做,强迫他妈妈去给医生打电话,让妈妈去跟医生商量需要的事情,总是他母亲去陪他看病,把药买回来,这个孩子可以随意的不吃,实际上妈妈就成了孩子的一种功能。但是如果妈妈继续愿意扮演这个功能,孩子永远不会好。
亲子关系讲座(二) (2007-03-28 18:39:06)
标签:儿童智力和认知能力发展   

二,给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



    父母应该具有对孩子心理智力成长阶段和需要的认识,照料孩子的时候内心要知道那些是重要的。现在很多父母希望尽善尽美孩子的教育,看很多书,听很多专家的课,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或者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实际上没有。因为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心智在发展阶段会出现明显的差异。现在有这样一些观点,一,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色,你不可能用一致性的教育把他教育好,也就是说对别人有益的经验对你的孩子不一定就好。你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孩子并愿意伴随着他长大。第二,科学研究过智力早熟的孩子往往成年后都不聪明,正如生长缓慢的树成长的时间长,长得也高大一样。儿童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的帮助孩子拔高语言的读写算能力,小时候是可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的智慧被叠加的结果。智力成长也跟建筑一样,地基的结石不仅仅看水泥多少,还要看你混合的基质。研究证明,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没有学习母语时,是敏锐和自由的。一旦学会母语,开始有母语思维,很多感知能力就退化了,孩子感知的世界被大大缩水。



    那么,心理学把人的自我看成是文化内化的结果,或是信息堆砌的结果。在混沌理论问世以后,怎么让孩子的心智发展得好,就需要采用刺激或者是扰动技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智力怎样,有那些天赋的能力,当然孩子也不知道。而每种天赋都有一个合适的神经发展敏感期,这些敏感具有一种节律性,小的时候适当的信息刺激可以使这种神经通路诞生。比如弹钢琴,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弹钢琴弹到九级,其实他早已经不想弹了,恨不得把钢琴砸了。现在认为,刺激达成就可以了,以后孩子会自己做选择。小时候我们让他在运动方面、艺术方面,音乐戏剧,手工雕塑,知识语言方面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点到为止。如果他有某个天赋才能,五岁前适当的接触可以确保少年或青年兴趣和才能的再现,出现优于他人的发展。



    这里介绍一个名词,即初始条件,初始条件不一样的孩子,未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农村,在一个完全消息闭塞的地方,他10岁以后来到城市,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音乐家恐怕就不行了,但是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可以的,因为那个资本在农村也可以得到,智力是足够的。但是对艺术,对政治氛围,对文化的刺激就比较少。如果他在10岁前没有受到足够相关的刺激,他成年后要发展,不管他怎么刻苦,永远会比同样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慢,发展的成就水平也要低。



    孩子得智力需要全方位发展,在十岁以前片面的强调一种能力,可能得到的优势远比失去的少得多。父母要把成长的选择还给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打好方方面面的基础,而非得一而舍其它,这就尽到了父母的职责。考虑到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故意放慢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语言的刺激和学习让孩子在沟通交流上快速获益,这会让他对其它的信息理解能力变弱,同样人类的语言会附带着思维逻辑和价值系统,也会束缚孩子对自在世界的感觉。双语教育(如中、英)并行可以对孩子敏感到语言系统对认知功能的限制,当然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成长期,鼓励孩子用音乐、形体、图画、自然形色、直觉、想象(非语言的,内在享受般的,不指向与人交流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和生命的知觉,可以帮助孩子维持高速的智力与心理成长!.

TOP

有益, 谢谢!.

TOP

直接看博客去了,谢谢楼主,喜欢心理学,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反思自己的现状,都有规律可循,有共性,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

TOP

一直很崇拜李子勋,认为他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26 10:02 发表 \"\"
一直很崇拜李子勋,认为他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了。
同感,一直会坚持看中央11套的心理访谈。.

TOP

太长了。。。不高兴看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26 10:02 发表 \"\"
一直很崇拜李子勋,认为他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了。
一样。喜欢看“心理访谈”节目,很欣赏他的分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