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儿童的人际交往智能

儿童的人际交往智能

1崩斫庥虢涣鞯哪芰

⑴ 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方式识别他人的情绪、意图和动机的能力。

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意图和动机,是孩子与人恰当交往的基础。幼小的孩子即使听不懂话,也能根据面部表情、动作和语调等线索判断成人的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而父母的教育则是要进一步促进孩子根据语言、行为、表情、体姿语等,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绪、意图和动机。

⑵ 运用语言、表情、体姿语等表达自己想法、情感的能力。

懂得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等传递给对方,这是有效实施人际交往策略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中,语言是很重要的交流与表达的手段,但表情和体姿语在增强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方面也很重要。尤其对3岁以前,还不能熟练运用语言表达的孩子来说,为尽早激发、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能,教会他们恰当使用表情和体姿语进行表达,则显得更为重要。

⑶ 移情和共情

移情是指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用自己的感受去推想他人感受。

共情是以他人的观点,从他人的感受来看待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他们多以移情的方式来看待他人,感受他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适当地促进他们从移情到共情的发展。主要包括:从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认识自己的情绪开始,去觉察和接纳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学会参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⑷ 选择适宜的交往策略的能力。

交往策略是否丰富,能不能在与人交往中适当地选择策略,这是衡量孩子人际交往智能高低的重要指标。

父母要教给孩子多种交往策略,如表示友好(微笑、拥抱、问好等)、服从、交换、轮流、模仿、借、收回、声明、道歉、提问、赞赏、安慰、建议、说理、协商、申辩等。
父母还要提供孩子与同伴、成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能在这些交往中,练习使用这些策略,并教孩子能根据对方的反应,选用并调整策略。
2毕蛩人学习的能力

⑴ 模仿学习

模仿是幼小的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人际交往给孩子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孩子多会模仿他喜欢、亲近的人,如父母、老师,或年龄相仿的同伴等。孩子的模仿是从动作模仿开始的,进而模仿语言、行为、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等。因此,父母的良好榜样,与孩子一起作相互模仿的游戏,提醒孩子关注同伴等做法,都能促进孩子的模仿学习。

⑵ 看图画,阅读图书等

图画、图书记载和传递了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孩子接受他人观点、情感的重要途径。如果能采用亲子共读,用图片共编故事等方式,更能使孩子从看图画、阅读图书中获得充分的学习经验。

⑶ 倾听描述和解释

倾听别人的描述和解释,是从交往中获取信息。听父母、老师讲故事,描述事物,阐明礼仪和规矩,听讲道理等,都是这种学习。

⑷ 倾听同伴的想法、建议的能力

这一能力是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基础。学龄前的孩子很难采纳别人的观点和建议,父母要引导孩子能认真倾听其他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清楚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想法的相同和不同。如果孩子接受能力较强,还可以引导他们比较出哪种方法更适用。
3焙献鞯哪芰

⑴ 乐群

孩子喜欢与同伴在一起,这本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融入同伴群体,才能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友谊,才能建立归属感和集体意识等。父母要引导孩子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诚恳待人,教会孩子加入群体游戏的技巧等,让孩子乐于,也能够与同伴共同游戏、做事。

⑵ 分享与互惠

当儿童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能提出对交往双方都有利的建议,并表现出相应行为时,他才可能得到同伴和群体的认可。这也说明在孩子的观念中,已能从“我们”着眼来看问题,这是孩子自主、集思广益、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的思想基础。

父母要从鼓励孩子共用物品、分享情感、分担义务和责任等方面,培养孩子共享的意识和行为,并帮助孩子主动改正独占、争抢等行为。

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食品、玩具,当然这里的“平等”并不等同于成人眼中的等价交换,而是以儿童双方心灵的愉快为标准,通过互相到家中做客、玩轮换角色的游戏(如捉与藏、抛与接等),来培养互惠的意识和能力。

⑶ 关心与助人

能关注别人的感受,自愿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温暖、友谊和帮助,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这样的群体中感到安全、信任与快乐。

父母要通过讲故事或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孩子关心、安慰同伴,关怀长辈,体谅、照顾生病的父母,在节日里相互祝贺等,教孩子知道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⑷ 讨论与协商

在游戏中,当决定游戏分工与规则时,如果发生利益冲突,往往会出现分歧,孩子应能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意识,有与人讨论、协商的技巧,这才能真正养成合作的基本素质。

父母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给他怎样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说“不”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也要知道怎样做必要的让步,以求得合作。最好的培养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平等商量的机会。
⑸ 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独特作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有自信,有能力,是孩子与人平等合作的前提。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能在同伴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给孩子做事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在合作游戏中,能承担任务,负起责任,才能使孩子在同伴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能力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最好的培养途径。

⑹ 有组织、协调能力。

在合作中,孩子既要能听从别人的建议,服从别人的安排,同时也要有主见,争取机会能独立建议、组织游戏,协调安排每位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父母平时要培养孩子有主见,适当参与家务事的安排和决定。

⑺ 能共同完成任务。

具有较好的坚持性,能和同伴克服一定困难,共同完成任务,是合作成功的标志。父母要支持、帮助、引导孩子经常获得这些有效的合作经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