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帆妈咪
(......)
发表于 2005-12-20 08:37
只看此人
儿童经典导读——论语1-6
无意中找到这样一篇经典导读,赶紧贴到旺旺来,希望对更多的孩子有用。
先贴第一至六篇
儿童经典导读——论语
学而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公元前490年的某一天,许多年轻人聚集在孔子家里,拜孔子为老师,准备向孔子学习,这是一次座谈会。等大家坐定后,孔子说:“你们来学习,真是太好了。人的一生都是需要学习的,人们的每个第一次都是一种学习。学习而且经常不断地调节自己,难道不愉悦吗?大家都是‘朋’,都有同样的想学习的思想,所以,有同类思想的人前来,难道我不快乐吗?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但我也不恼怒,难道我就不象个君子了吗?”
有子这时插话说:“我们面前的这位老师,为人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但他却宜于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不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而随自己意思作乱、乱作者,也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作为一个君子,是专心致力于最根本的东西的;最根本的东西能够树立起来,那么社会的道德规范、秩序才能生起。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那么这就是能使人相互亲爱的最根本的东西了。”
听了有子的话,孔子微微一笑补充说:“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这种人很少很少是能够使人相互亲爱的。”
曾子这时也忍不住插话:“我每天三次审视我的身心,检查我自己为人考虑、谋划没有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没有真心诚意吗?我在传授学问的过程中,没有调节好我自己吗?”那意思就是说,老师,你看我这样做得怎么样?
孔子于是接着说:“引导、疏导一个诸侯国家,要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此项事情,而且要真心诚意;要适度、节制资用,而且爱护人民;要让万民大众在服务劳役时能够承受。”
看看大家没有吭声,孔子又接着说:“年轻的学生入于学门,就要能继承先辈之志,出在社会要有次序、顺序的分别,谨言慎行而真心诚意,广泛、普遍地爱护大众而且要亲近与人相互亲爱的道德标准。让自己的言说有丰足的力量,这样才可以来学习文化。”
子夏听了孔子的话后,思考了一会儿说:“胜过、超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首先要改变外表、表面;比如侍奉父母,要能够穷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国家统治者,要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和朋友交往,要能够说话算话,有真心诚意。做到以上几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读过书,我认为他是有学问的。”
孔子说:“你说得对,作为一个君子,如果不自重则没有威严、尊严。学问是不固定的。学问的最主要的思想是忠、信。没有哪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错误,则不要畏怕去改正。”
曾子说:“老师说得对,谨慎地对待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求那遥远的过去老祖宗的经验教训,民众的道德风尚就会向往、归附于淳厚、厚道。”
子禽这时在一旁悄悄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老师有心求人告诉他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老师凭温和、温厚,善良,恭敬、谦虚,能自我约束,俭朴,能退让、谦让等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别人愿意主动把政事告诉他。老师的这种能得到信任而能获悉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能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孔子接着曾子所说的“慎终追远”继续往下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当有其父辈在面前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其父辈没有在的时候,也要观察他的言行。如果他连续三年没有改变父辈的人生道路,就可以称为是‘孝’了。”
有子这时又插话补充孔子的话说:“社会行为规范的用处,是以和平共处为贵的;先辈的君王的治理国家的道路,是很美好的,小国大国都可以使用。有所不言说的,是知道和平共处而且也和平共处,这个和平共处的原则如果是不能用社会行为规范来节制,也就不可言说了。”
看看老师没有吭声,有子接着又说:“真心诚意的心愿如果接近于最佳行事方式,其言谈是可以反复的。如果恭恭敬敬的态度接近于社会规范和传统习惯,是远离耻辱的。婚姻的关系如果不失去其亲密亲切,也是可以尊崇效法的。”
孔子说:“对,有子说的很对,但他说得深奥和宽泛了一点。简单一点说,作为一个君子,如果吃饭不求甚饱,居住不求很安逸,很敏捷地办事而且说话很谨慎;那么他就有了一定的道路而且是正确的。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听了老师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子贡因为比较富有而有点不服气,便问老师:“虽然贫穷落魄,但没有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骄傲自大,这样做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样也比不上那种贫穷落魄时仍然快乐的人,比不上那种富贵时仍然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传统习俗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象加工象牙之器,切了还要磋;或者就象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回答说:“赐呀,我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往事,你就可以从中推测出未来的事情了。”
最后孔子说:“同学们,一开始我就说了,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所以,不要害怕、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害怕、担忧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明白吗?”
[ 本帖最后由 小帆妈咪 于 2005-12-20 08: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