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续5)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续5)

第18章  “我想留这样的发型!”——让孩子“自食其果”

1、蔓儿的舞蹈选拔赛

  蔓儿想加入学校的舞蹈队,可是,她的身材不是很出色,但她就是喜欢跳舞。她想既然别人能去参加选拔,那她也要试试,她觉得这一定会很好玩。

  别人都在为这次选拔努力练习。妈妈在这3个礼拜里不断提醒蔓儿认真准备,可她就是不听,虽然她高兴时会在家里跳一跳,可她就是没有耐心去请老师做一番指导。

  离选拔的日子只剩几天了,妈妈越来越感到会出问题,终于决定和蔓儿再谈一次。 “蔓儿!”妈妈轻声说,“离舞蹈队的选拔还剩几天了,要不要请张老师来啊?”

  “现在不要。我肯定能行!”蔓儿很痛快地说。

  这次妈妈决定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乖乖!我觉得你准备得不够充分,其他参加选拔的同学都请老师指导,你最好能有充分的把握赢过别人。”

  “待会儿啦!”蔓儿几乎头也不抬地回答。

  “好吧!”妈妈说,然后关上房门离开。

  妈妈等着蔓儿自己想明白,但蔓儿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选拔的日子到了。蔓儿一如既往,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

  但是,到了傍晚,正如妈妈所料,蔓儿一声不吭地回到家。

  她一进门就径直跑上楼,只说了一句话:“我讨厌所有人!”在妈妈听来,她大概是说,“我讨厌自己做错了事。”

  妈妈等了一会儿,然后上楼去,发现蔓儿正躺在床上哭泣。

  “怎么了?”妈妈温和地问。

  “我好惨。”她啜泣道。

  “那你一定很难过!”妈妈安慰她。

  (这时,妈妈刻意避免了“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

  “我是跳得最糟的一个……”

  “你会进步的,以后还有其他机会啊!”妈妈说。

  “可是这多丢人呀……”蔓儿一直可怜兮兮地嘟囔。

  “我想这是一定的。不过,说实话,我敢说别人不会那么在乎你,他们都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

  蔓儿还是把头埋在枕头里,不过,她的情绪已经平静多了。这时,妈妈才说,“今年你可以接着练习,如果明年你还想再试的话,你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了。”

  蔓儿没有再争辩什么。

  孩子必须学会自立。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学习“自食其果”是孩子学习自立的重要一课。

  对父母而言,眼看着孩子犯错,造成尴尬或不快,让他“自食其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而且父母有着人生经历,他们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要让他们在明明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去承担不好的后果,对父母是个考验。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爸爸,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很溺爱孩子的爸爸,他对孩子做出的许诺是:爸爸不会让任何事情发生!还是“健忘鱼”多丽清醒:你这个承诺很奇怪,你不可能阻止任何事情不发生,因为事情总会发生,不管它有没有伤害。是啊,时间流逝,孩子长大,不可能总在父母的羽翼下,这是自然规律。父母要做的不应该是阻止所有的事情发生,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而应该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而父母则应在那里,给孩子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有时候让孩子越早经历挫折反而有助于他们更早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应对挫折。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做,最后反而更能帮助孩子处理好问题。这比起盯紧他,盯到他精疲力竭受不了了,才屈从于你的恳求要好得多,而且这种做法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主动抓住一些机会教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比如,当孩子没能准时交作业时;当你认为他应该更加积极,他却不听从你的建议时;当你跟他苦口婆心,他却拒绝你的帮助时……

2、 父母“合理的后退”是相当可取的做法

  如果孩子不理会你的提醒,那么父母“合理的后退”是相当可取的做法。你必须说服自己,让孩子“自食其果”是教育子女过程中必要的一环。  

  与你争辩之后,他需要承受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最终,只能靠他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越早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他就越快学会自己帮助自己。

  然而,需要记住,当“后果”终于到来时,你要谨守一条重要的原则:切莫直接对他说“我早就警告过你”这样的话,而要温和地重复提醒他未来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说:“你的自然课实验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到期了,等你把这份作业完成,我来帮你计划一下如何按时完成作业。”相反,如果你不断与孩子争执,竭尽全力想让他认识到,他的一意孤行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这只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更想在辩论中战胜你,却忽略了对行为本身的思考。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自己惹来的麻烦,他才会被迫认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如果你习惯于事事不断地介入,想要充分地保护他,他就永远无法真正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成人后,喜欢处处与人争辩,不会客观地、就事论事地与他人坦诚协商,成为令人厌烦的“杠头”;另一种孩子长大后,则仍然处处依赖权威,既不在乎个人的成就感,也没有胆量承担责任,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懦弱者。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著名教育家芭芭拉是如何平静地放手让儿子“自食其果”的。  

  有一天,11岁的儿子约瑟夫对芭芭拉说:“我想把头发一侧留成双条式的发型。”

  作为母亲,芭芭拉很不喜欢儿子留这样的发型。但她知道,这并不危及生命、道德以及健康,而且头发会重新生长出来。

  于是,她对儿子说:“我不喜欢这种发型,而且凭我的经验,我知道周围大多数人也不喜欢这种发型。不过,如果这是你的决定,我可以忍耐。同时,你可能需要忍受其他人对你发型的非议。”

  芭芭拉带着儿子去了发廊,美发师在给约瑟夫洗头时还夸赞他的满头金发非常漂亮。然后,约瑟夫描述了他想要的发型。美发师很惊奇地问芭芭拉:“把你儿子头发的一侧剃成双条式能行吗?”芭芭拉回答,她并不喜欢这种发型,但那是她儿子的决定。就这样,美发师剃去了约瑟夫一侧的头发,其中保留了两条,并尽量使这种发型在第一天显得好看一些。

  但是,第二天早晨,约瑟夫就试图恢复原来的正常发型。可想而知,他在第一天中的遭遇肯定不愉快。可是,约瑟夫再怎么努力,也对那种怪异的头发已经无能为力了。他的姐姐只好费力地给他喷上发胶和摩丝,尽力帮他能够出去见人。

  那一年中,儿子又换了七八种奇特的发型,不过等到第二年,他就开始留传统的发型了,并且再也没有改变过。  

  孩子是法律和秩序最顽固的对立者,他满心认为宇宙就是围着他转的。他们有着聪颖的灵性,他们是好奇、迷人、有趣、可爱和令人激动的,但又是自私、喜欢反抗和破坏的。喜剧演员比尔科斯曾经说过一句格言:“给我200个两岁的孩子,我就可以征服世界。”如果孩子对传统的挑战没有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危害,那么,父母不妨顺其自然,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早晚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既不会再在背后喊你什么“老古董”,也不会总是对“父母不理解他”耿耿于怀,当然,他也就更不会无端产生“代沟”的郁闷了。
  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精神时,做父母的也应该如此。当儿童聚精会神地做某项工作时,我们绝对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儿童希望得到我们的赞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谨记 父母服务的主人就是儿童的精神,当它表现出某种需要时,父母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