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中医] 中医治疗湿疹(转贴 集锦)

中医治疗湿疹(转贴 集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男女均可发病。湿疹可泛发任何部位,皮疹形态多样,瘙痒剧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湿疹的病因很复杂,由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本病。内在因素的种类很多 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疲劳;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湿疹或加重病情。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物质等刺激因素。如药物、油漆、染料、肥皂、化妆品等化学物质刺激;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炎热、干燥、摩擦、纤细异物(动物皮毛、玻璃丝、麦芒)等,均可诱发湿疹。中医则认为 湿疹与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邪侵淫有关。

    湿疹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湿疹的表现常循一定的规律,开始为皮肤弥漫性潮红 以后发展为渗液和结痂,炎症反应明显,常数种皮损并存。病变多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界限,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为多见,对称发病,严重的泛发全身。局部 瘙痒或有灼热感,病程反复,时好时犯,愈后一般不留瘢痕慢性湿疹的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皮肤浸润增厚呈皮革样(苔藓化)改变,颜色褐红或褐色 表面常有糠皮样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黄水渗出。发生在手足或关节部位的湿疹,常呈皲裂或疣状。病情时轻时重,而在精神紧张或睡觉前症状明显,瘙痒剧烈。

    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

    急性湿疹 发病急,病程短,皮损潮红灼热,肿胀,渗出显著。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萆薢10g 龙胆草10g 泽 泻10g 黄芩 10g
    苦 参10g 黄 柏10g 茯苓 10g 生 地10g
    丹 皮10g 木 通10g 车前子10g 地肤子10g
    白藓皮 10g 生甘草  9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ml。
    外治法:若见皮肤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出液可用2%冰片液外搽,或用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每天多次撒扑。如水疱糜烂,渗出液明显可用马齿觅60g.或黄柏,地榆各30g或公英、龙胆草野菊花名20g.水煎,冷却后浸消毒纱布湿敷;当渗出液渐少而有结痂时,可用黄柏15g,苍术20g,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取适量外搽局部.

    慢性湿疹,若病程日久 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脱屑瘙痒,抓有血痂,角化皲裂。中成药可选用胃苓丸、除湿丸、二妙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苍 术10g 白 术10g 生 地30g 地骨皮10g
    当 归10g 玄参10g 茯苓 10g 蛇床子109
    赤 芍10g 白 芍10g 全 虫5g 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外治法:可取川椒、白矾各15g.研细面,以蛋黄煎油调涂患处,每天1剂 至愈为止。
    饮食方法:急性湿疹可取绿豆30g、海带30g、鱼腥草15g.白糖适量 每天 1剂,加水共煮熟,吃海带、绿豆,喝汤,连用5~7剂。慢性湿疹,可取桑葚30g,百合30g.大枣10枚,青果9g,每天1剂。水煎分Z次服食,连用10g—15剂。

    在防治方面,尽可能寻找发病原因,对全身健康情况全面检查 有无内脏器官疾病及慢性病灶,回顾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是否与病情有关,以祛除可能的致病因素。暂忌食致敏和刺激的食物 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葱、蒜等。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过度洗拭、热水烫洗、肥皂水以及易使患者皮肤受刺激的动物皮毛、羽毛和其他人造纤维、玻璃丝等物质。禁止暴力搔抓,以防感染。消除种经精神因素,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TOP

相关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2.
[2]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
[3]张志礼.湿疹辨证论治的经验介绍.中医杂志,1987,(2):15.
[4]朱仁康.湿疹证治.中医杂志,1986,(8):10.
[5]李可.李林教授谈湿疹的辨病与辨证.北京中医,1999,(3):14.
[6]徐明德.湿疹治疗之我见.山东中医杂志,1996,15(4):150.
[7]瞿幸.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5例.中医杂志,1995,36(10):615.
[8]刘天骥.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湿疹166例.四川中医,1996,14(5):46.
[9]王玉珍.湿疹中医治疗概述,河北中医,1986,(5):48.
[10]杨杏萱.辨证治疗泛发性湿疹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7,(9):28.
[11]王延须.内外合治湿疹3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6,16(6):46.
[12]王金芒.中医药治疗急慢性湿疹76例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4):39.
[13]李爱梅.苍艾洗剂治疗顽固性外阴湿疹62例.陕西中医,1994,15(6):261.
[14]周丹.阴囊湿疹的中医治疗近况.甘肃中医,1992,5(2):47.
[15]周升平.湿疹散治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18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6,37(5):298.
[16]张志礼.石蓝草煎剂治疗急性皮炎及湿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6):337.
[17]郭安存.中药复方轻炉膏治疗湿疹123疗效分析.皮肤性病杂志,1998,4(3):30~31.
[18]严传强.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中医外治杂志,1998,7(2):44.
[19]杨海林.中药治疗湿疮53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5):35.
[20]彭万军.大承气汤化裁治疗急性湿疹34例.山东中医杂志,1996,15(6):261.
[21]李月玺.湿疹冲剂治疗急性湿疹9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67.
[22]李斌.外用药物透皮吸收研究概况.中医外治杂志,1999,8(4):42.
[23]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24]袁盛榕.石蓝草煎剂的抗炎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6):35.
[25]袁盛榕.石蓝草煎剂的抗变态反应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22.
[26]涂彩霞.四种中药复方对小鼠实验性皮炎作用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4):244.

TOP

全身治疗湿疹

1.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4mg,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等。
  2.镇静止痒剂:对有精神障碍或睡眠不佳者,可酌用氯丙嗪12.5~50mg,3次/日,口服。奋乃静8mg/日,分1~2次口服。眠尔通0.2~0.6g,3次/日,口服。10%水合氯醛5~10ml,用水稀释1~2倍,睡前半小时口服等。但应注意,上述药物本身亦偶有致敏作用,故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3.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针剂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静脉封闭:0.25%普鲁卡因10~20m1加入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5.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0.2g,1日3次。维生素B120mg,1日3次。维生素B620mg,1日3次等口服。
  6.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若皮损广泛,炎症急剧,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虑应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20mg/次,3~4次/日。
  7.组织胺球蛋白:是由盐酸组织胺和丙种球蛋白混合后制成的注射剂。每2ml内含盐酸组织胺0.15~0.2mg,丙种球蛋白12mg。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

TOP

湿疹的局部治疗


1.急性期
  (1)在疾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如仅有潮红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频频撒扑。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宜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防腐收敛性药液作湿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复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轻度渗出者,可用氧化锌油外涂或氧化锌糊包扎。
  2.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多选用氯化锌油剂,泥膏或乳剂为宜。可根据渗出糜烂的轻重,皮损浸润肥厚,瘙痒的程度而加入适当的收敛剂、角质促成剂及止痒剂,如3%黑豆馏油,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
  3.慢性期:治疗原则为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浓度的焦油类(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软膏或糊剂。损害较薄或轻度糜烂渗出者,可用焦油糊剂,干燥肥厚者可用焦油软膏、焦油酊,常用浓度为5~10%,亦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其它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或硫黄。对慢性肥厚性湿疹,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皮质激素,疗效更好。.

TOP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阻脾胃;脉沉细则为血虚等等。.

TOP

湿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萆??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丹皮15g,银花30g,连翘15g,苦参10g,苍术10g,萆薢10g,黄柏10g,茵陈10g,生甘草6g。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毒热盛时加大青叶30g;大便燥结加生大黄10g.

TOP

血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鲜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黄连6g,山栀子10g,地肤子10g,茜草15g,苦参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TOP

湿阻型湿疹的治疗方



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TOP

血燥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TOP

湿疹洗方



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TOP

湿疹外敷方



马齿苋60g,黄柏20g,地榆15g,苦参10g,苍术15g,上药共加水1200ml,煎3遍混合备用,用4~8层的沙布或口罩垫于患处湿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适用于急性湿疹。.

TOP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型湿疹。.

TOP

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本方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TOP

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本方适用于湿疹。.

TOP

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TOP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TOP

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国民间小单方》。.

TOP

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本方出自{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TOP

婴幼儿湿疹




中医总称胎敛,又有湿敛,干敛之分,后者又称奶癣。婴儿湿疹至儿童期仍不断发作,皮损渐局限于手肘、国窝、足踩等处,常呈对称性,中医称四弯风。婴儿湿疹,多因胎孕时期,母食五辛,遗热于儿所致,可分三型论治。
    (1)湿热型(湿敛),多见于肥胖婴儿。部位多在头面耳项等处,重则泛发全身。证见皮肤渐红、糜烂、渗水、结痂,重则脱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治宜导湿清热,方用导赤汤加减:生地、木通、竹叶、六一散、黄连,或服牛黄清热散,量儿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虚型(干敛):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婴儿。证见皮肤浸润,干燥、鳞屑、瘙痒,或起少数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纳食不多,面黄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治以健脾化湿,方用化湿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
    (3)阴伤型(干敛):大多属湿热型,渗水日久不愈,伤阴耗血,转变而来。皮损与脾虚型相似,唯无脾胃症状,纳食,大便正常,可见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之征。可继用滋阴除湿法治疗。.

TOP

婴儿外治法




大致可分3类:
    ①渗水期:采用湿敷法,方用生地榆、马齿页、黄柏,任选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钟,待微温时,用纱布叠五六层(小毛巾亦可)蘸药水,稍拧干,溻敷于患处,隔20~30分钟再蘸水换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为止。
    ②流水不多时,选用缓和性的药膏,不宜敷刺激性强的药膏。
    ③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可采用刺激性较强的药膏。
    ④湿疹的护理,亦很重要,应注意下列几点:A.不用水洗。不用热水烫,少洗澡,不接触肥皂。13.忌口。不吃鱼腥,海味,羊肉等五辛发物。C.小儿勿穿戴和接触羊毛织物。.

TOP

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种制剂。
    ①三黄溶液:黄连3克,黄柏、黄芩各9克。煎水,湿敷或外洗。-------- -急性
    ②糠馏油糊剂(市售药品)。----------亚急性
    ③黑豆馏油软膏(市售药品)。-----------慢性.

TOP

婴儿湿疹药膳


治疗或辅助治疗:
(一)菊花茶:菊花两钱,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散风解毒。
(二)银花茶:银花五钱煎水,加糖适量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痛、除疮毒。
(三)荷叶粥:粳米一两,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四)薏米粥:薏米一两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加入淀粉少许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调匀后食用,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
(五)茵陈陈皮茶:茵陈、陈皮各三钱煎水饮用,可加少许糖,有助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燥湿.

TOP

除湿汤结合中药汽疗治疗湿疹实例  


关键词:湿疹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我院皮肤科自2000年6月以来,采用中药除湿汤结合中药汽疗,治疗湿疹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64例,女56例,病程1个月~10年;年龄6~64岁。分期:急性期65例,亚急性期23例,慢性期32例。中医辨证:湿热型65例,湿阻型23例,脾虚湿蕴型3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内服  除湿汤方药组成:苍术30g,薏苡仁30g,苦参30g,滑石20g,土茯苓30g,茯苓15g,生地20g,地肤子15g,栀子13g,泽泻10g,甘草6g。服法:水煎服,日1剂,两煎混合液早、晚分服(小儿减量)。


  1.2.2  中药汽疗  我院采用无锡华享中药汽疗机,把中药除湿汤第3煎在汽疗机煎煮汽化后进行人体汽疗15min,舱内温度以39℃~42℃为宜,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为宜。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据《临床皮肤科医师手册》1998年6月疗效标准,痊愈:无新发丘疹、水疱和红斑、无糜烂渗液,原有皮疹消退或仅有轻度鳞屑或色素沉着,基本无痒感;好转:基本无新发疹,急性期红肿消退,渗液、糜烂明显减轻,慢性期苔藓样变减轻,瘙痒减轻;无效:用药1周后皮损无明显消退。


  2.2  治疗结果  120例临床治愈10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治疗有效病例大多在7~10天,皮损开始消退,渗出减少或消失,一般治疗1~3个疗程,多数治愈。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7岁,2年前患有湿疹,反复发作数年。近日因染发过敏,遍发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糜烂结痂延及全身。曾用癣药水使病情加重,再到某医院皮肤科诊治外涂肤轻松、地塞米松等药膏,内服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等皆无效,目前正是急性发作,部分红肿糜烂,大便2日未行,口干渴,苔薄黄舌红,脉弦细。给以除湿汤加白茅根30g,生大黄(后下)10g,每日1剂,前2煎混合后早晚分服,3煎放入汽疗机,每天汽疗20min,5天后皮肤大部分减轻,少有瘙痒,继续用药15天,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痊愈。2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湿疹,中医称“浸淫病”、“绣球风”、“奶癣”等,《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浸淫疮,是心象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浸淫渐阔及遍体……以其渐渐增大,因名浸淫也”。本病主因禀性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湿热逗留,以致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而发病。除湿汤方中苍术、薏苡仁、滑石、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生地、栀子清热凉血解毒,苦参、地肤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在用上药内服的同时,我们将中药在汽化后作用于人体,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新突破,以治疗情况看,由于中药汽疗伴有促进周身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作用,故止痒作用明显,皮损消退更快,故而我们认为中药除湿汤内服结合汽疗外治,而不失为现代皮肤科应用中药内外合治治疗湿疹的有效疗法。.

TOP

与湿疹相关的药

知 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英) 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别名 蒜瓣子草、连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质捎硬功夫,长20~70cm,宽0.3~0.6cm。花茎高40~60cm,散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一簇散生地花序轴上,花被片 6,黄色或紫堇色;雄蕊3,与内轮花被片对生。蒴果长卵形,具6纵棱。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主产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晒干称“知母肉”。  性状 毛知母扁圆形长条状,略弯曲,长3~5,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上面有1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集向上方纵沟;下面隆起而略皱缩,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化学成分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BⅠ、BⅡ,并含芒果甙(manjpgerin)、异芒果甙、胆碱、烟酸、泛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TOP

牡丹皮    Cortex Moutan     (英)Tree Peony Bark  别名 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的粗皮。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产3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中脉有疏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常2浅裂;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密生柔和。骨朵果卵形,密生褐黄色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全国广为栽培。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采制 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长5~20cm,直径 0.5~1.2cm。外表面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淡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分 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TOP

薏苡仁
  Semen Coicis  (英)Jobstears Seed  别名 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eyuan (Romen.) Stapf的种仁。  植物形态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1.5m,丛生,分枝多,基部节上生根。叶互生;叶片长10~40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阔心形,中脉粗厚明显,边缘粗糙;叶舌短;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自上部叶鞘内侧抽出,1至数个成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河边、溪漳边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各地有栽培,以福建、江苏、河北、辽宁产量较大。  采制 秋末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外壳,除去外皮,收集种仁。  性状 种仁宽卵形或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偶有残存的淡棕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薏苡仁酯(coixenolide);并含脂肪油,油中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芸苔甾醇(campesterol)、棕榈酸、8-十八烯酸、豆甾醇等,尚含氨基酸、蛋白质、糖类。  



性味 性凉,味甘、淡。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TOP

泽 泻 RhizomaAlismatis  (英) OrientalWaterplantainRhizome  别名 水泽。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沼生草本。叶基生,长椭圆形至广卵形,长 3~8cm,宽1~9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心形,叶脉5~7 条;有长柄;叶鞘边缘膜质。花茎高达1m,花集成轮生状圆锥花序;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宿存;花瓣3,倒卵形,白色,膜质;雄蕊6,心皮多数,离生。瘦果倒卵形,扁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于沼泽、浅水池沼或稻田内。主产福建、四川、江西。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粗皮,干燥。  性状 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上端有脐状茎痕,底部有数个瘤状芽痕。质坚实。气微,昧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B、C(alisolA,B、C)及其乙酸酯,表泽泻醇A(epialisol A),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以及卵磷脂、胆碱、糠醛。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症。.

TOP

土茯芩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英)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别名 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芩。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茎。  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状灌木。茎无刺。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先端渐尖,全缘,下面通常绿色,有时略有白粉,基出脉3条;有卷须。花单性异株,腋生伞形花序;花被片6,内轮细小,白色或黄绿色;雄花雄蕊6;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红色,外被白粉。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采制 秋季采挖,晒干或切片后晒干。  性状 根茎略呈扁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有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微有光泽,凹凸不平,有残留坚硬的须根,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断面类白色或淡黄棕色,粉性,有维管束小点;常切成厚1~5mm的薄片。味微甘、涩。  化学成分 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尚含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除湿,解毒,清热,利关节。用于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TOP

赤芍—新疆芍药  Radix Paeoniae Sinjian-gensis  (英) Xinjiang Peony Root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新疆芍药 paeonia sinjiangensis K.Y.Pan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全体无毛。根圆柱形,多分枝。茎高40~80cm。2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阔卵形;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狭披针形,全缘;叶柄长1~5cm。花红色单生茎顶;萼片5,卵形,苞片3~5,披针形;心皮2~4(~5);骨突果卵状,种子黑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林下。主产新疆。  采制 春、秋挖根,去净残质后晒干。  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扭曲,直径0.5~4cm。表面灰褐色,皱缩,可见须根痕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栓皮脱落形成的片状斑痕。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淡紫色;皮部窄,有时与木部分离,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时木部的放射状纹理间有裂隙。气香、昧微甜、涩。  化学成 分含芍药甙(paeoniflorin),另含少量的羟基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ibiriorin)及苯甲酸。  本品在新疆作赤芍用。  附注 赤芍主为芍药 P.lactifloraPall.的根。




性微寒,味苦;   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吐血衄血、经闭腹痛及冠心病心绞痛。.

TOP

黄 芩 Radix Scutellariae  (英) BaikalSkullcapRoot  别名 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花萼二唇形,盾片高约1.5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花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雄蕊4,二强。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草地山坡及休荒地上。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有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晒至半干后撞去栓皮,晒干。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状 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含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千层纸黄素A(oroxy-linA)及菜油甾醇。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TOP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英) 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l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分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iiquiri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TOP

苦 参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英)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别名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亚灌木。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淡黄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雄蕊10,花丝仅基部愈合;子房柄被细毛。荚果线形。种子3~7粒,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山坡灌丛、草地中。全国均产。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洗净,。  性状根圆柱形,下部常分叉,长10~20cm,直径1~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线形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外卷,脱落处显黄色。质坚韧,断面粗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极苦。  化学成分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羟基苦参碱(sophor-anol)、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膺靛叶碱(bap-iifoline)、脱氢苦参碱(sophocarpine)、d-异苦参碱(d-isomatrine)、苦参啶(kurarid-in)。去甲苦参酮(norkurarinone)、苦参啶醇(kuraridinol)、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去甲苦参醇(norkurarinol)、异苦参酮,另含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TOP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TOP

夏枯草  Spica Prunellae  (英)Common Selfheal Fruit-spike  别名 棒柱头草、灯笼头草。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带花的果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3~40cm。茎直立,常带淡紫色,有细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1~2.5cm,全缘或疏生锯齿。轮伞花序集成穗状,长2~6 cm;苞片肾形,顶端骤尖或尾状尖,外面和边缘有毛;花萼二唇形;花冠紫色,上唇顶端微凹,下唇中间裂片边缘有细条裂。小坚果棕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荒地、路边草丛中。分布几乎遍于全国。  采制 夏季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果穗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至10数轮宿萼七苞片集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3朵花,花冠多已脱落,宿萼2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休轻,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夏枯草甙(prunellin)、熊果酸、齐墩果酸、芸香甙、金丝桃甙、a-茴香酮、飞燕草甙元(delphinidin)和矢车菊甙元(cyanidin)的花色甙。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乳痈、甲状腺肿大、高血压。.

TOP

茯苓  Poria  (英)Indian Bread  别名 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来源 为多菌科真菌Poria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植物形态 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子实体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2mm,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文武、近圆柱形,壁光滑。  生于砂质土壤、向阳山坡的松属植物的根际;有栽培。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  采制 全年可采挖,菌核挖出后堆置“发汗”后,排开凉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或趁鲜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性状 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扁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皱纹及缢缩。体重,质坚实,破碎面颗粒性,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化学成分 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TOP

龙胆 Radix Gentianae  (英) Chinese Gentian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l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黄白色。味苦。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月二糖(gentiobiose)、龙胆灿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TOP

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英) Figwort Root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cnsis Hems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来挖,除去根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竭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化学成分 含微量挥发油、植物甾醇、油酸、亚麻酸、糖类,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碱。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咸。  功能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绎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TOP

连翘  Fructus Forsythiae  (英) Weeping Forsythia Capsule  别名 黄花条、落翘。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枝条下垂,有四棱,髓中空。叶对生,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10cm,宽2~5cm,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一部分形成羽状三出复叶。花先叶开放,单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冠金黄色,4裂,内有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蒴果卵圆形,表面散生瘤点。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野荒坡或栽培。主产山西、河南、陕西。  采制 秋季果实初熟略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性状 果实长卵形于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顶端锐尖。“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种子多数,黄绿色,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综色,内表面汪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气微香,味苦。  化学成分 含桦木酸(betulinic acid)、连翘甙(phillyrin)、牛蒡子甙(arctiin)、罗汉松脂甙(matairesinoside)、松脂素(pinoresinol)、连翘醇甙C、D(forsythoside C,D)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疖、瘰疬。.

TOP

地肤子  Fructus Kochiae  (英)Belvedere Fruit  别名 扫帚菜子、扫帚子。  来源 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drad.的果实。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cm。茎直立,多分枝,淡绿色或浅红色,有短柔毛。叶互生,线形或披针形,长2~5cm,宽0.3~0.7cm。花小,两性或雌性,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被片2,黄绿色;雄蕊5;子房上位,1室。胞果扁球形,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或庭园栽培。主产江苏、山东、河南、河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  性状 果实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甙、脂肪油、生物碱、黄酮等。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TOP

金银花──忍冬  Flos Lonicerae Japonicas  (英)Honeysuckle Flower  别名 银花、双花、二宝花。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植物形态 缠绕半灌木,常绿。幼枝密被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呈条状剥离,中空。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5~4cm,初时两面有毛,后则上面无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及花均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外被柔行和腺毛,花冠筒细长;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路旁、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 夏 妆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磺熏后干燥。  性状 花蕾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变深,密被短柔毛。花萼绿色,萼筒类球形;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2唇形。气清香,味淡、微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双花醇、芳樟醇;并含木犀草素、氯原酸、恂氯原酸、番木鳖甙(loganin)、肌醇。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TOP

白鲜皮  Cortex Dictamni  (英)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别名 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s 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 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状 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气膻,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白鲜碱(dictamine)、茵芋碱(skimmianine)、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TOP

蚤休  释名 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
  气味 (根)苦、微寒、有毒。  主治  惊阐、疟辩护人、瘰疬、痈肿。磨醋敷痈肿蛇毒,甚有效.

TOP

蝎  释名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1、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2、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3、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4、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如不见效,可再次服药。  5、肾气冷痛(肾脏虚冷,气攻脐腹,两办疼痛)。用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厂长中,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6、小肠疝气。和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加麝香一、二分,温酒调服。过一会,再服一次,极效。  7、肾虚耳聋。用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干,研为末,温酒送服。至一、二更时,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闻笙簧声,即为有效。  8、脓耳疼痛。用蝎梢七枚,去毒,焙干,加麝香半钱,研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为度。  9、偏正头风。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共研为末,酒调匀,摊贴太阳穴上。  10、风牙疼痛。用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细,擦痛处。  11、肠风下血。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12、诸痔发痒。用全蝎不拘多少,烧烟熏痒处,即效。  13、诸疮毒肿,用全蝎七枚、栀子七个,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黄蜡化成膏敷涂患处。  附方 蝎乃治风的要药,但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TOP

浙桐皮  Cortex Zanthoxyli Ailanthoidis  (英)Ailanthus-like Pricklyash Bark  别名 椿椒、鼓钉树、海桐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的树皮。  植物形态 乔木,高3~10m,树干和枝有钉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23,厚纸质,对生,矩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13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稍不对称,边缘有浅钝锯齿,上面齿缝间有1透明腺点,下面苍绿色,有稀疏腺点。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单性,淡绿色,5数;雄花雄蕊药隔顶端有1腺点,退化心皮短小。骨突果红色,顶端有短喙。种子棕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于密林或路旁湿地。产于浙江。  采制 夏季剥取树皮,将钉刺向内折,晒干。  性状 树皮薄板状或卷曲,厚1.5~3mm。外表面黑灰色或淡黑灰色,并有灰白色斑纹,多皱缩纵条纹及纵向凹纹,有乳头状钉刺;内表面黄棕色,有细密纵纹。质硬脆,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树皮含衡州乌药碱(laurifoline)、茵芋碱(skimmianine)及木兰碱(magnoflorine)。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

TOP

好贴,仔细研究中。。。.

TOP

我有时让女儿用白醋稀释洗脸,不知可不可以.

TOP

收藏慢慢研究.

TOP

除湿佳品首推薏仁,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于大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为大米的2至3倍,维生素B1和磷、钾、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比大米高,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中医食疗记载,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除湿作用,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风湿痹痛;有补肺利尿作用,可美容护肤、治扁平疣等。
近年来药理实验证明:薏仁中含有的薏仁脂对癌细胞具有阻止生长及损害作用,薏仁粥亦有防癌辅助性食疗功效。
1.薏仁100克,山药100克,大米适量煮粥,可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2.薏仁50克,百合100克,煮成薏仁百合汤,加糖或蜂蜜调食,连服1至3个月治扁平疣、雀斑、湿疹等。
3.薏仁50克,绿豆50克,大米适量煮粥,可清暑热、利水湿。在煮之前,绿豆用水浸泡3至4小时,发胀后就很容易煮烂了。
此外,杂粮中还有荞麦能除湿热、祛风痛。小米(粟米)有滋阴养肾作用,可止泄痢、利小便,治身体烦热。均可配以大米煮粥食用。
当季比较适宜的清热食物还有:芹菜、蕹菜、米苋、马兰头、茭白、萝卜、荸荠、藕、茄子、黄瓜、冬瓜、丝瓜、西瓜、苦瓜、海带、紫菜、绿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