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阿姨,您住在遥远幸福的地方——边区支教手记

阿姨,您住在遥远幸福的地方——边区支教手记

这是边区支教者的系列手记。展示了贫困区孩子的真实生活。




难忘的苗族村寨——阿基根之夜

威宁县农业局能源办、农经站、减负办公室
0857-6222870 553100
肖昌智

未去阿基根(苗语:美丽的村庄)之前,听贵州省农科院的李裕荣老师说了许多关于阿基根动人的故事,那些故事听得叫人伤心令人落泪。这些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令我感动不已。于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驱车赶往阿基根。

那是2005年12月28日清晨,雪后初睛,高原上的威宁显得格外睛朗、清澈,阳光下,人们走出家门,各自奔忙着各自的事。而我则邀约李裕荣老师、曹文才(威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和朱军(沼气生产高级技工)一道驱车赶往大街乡高华村阿基根。汽车在高原上一路向北绕过重重大山奔行70余公里,到大街乡政府后等了3个小时的太阳把路晒干,又在政府背后的盘山羊肠小路上爬行10来公里路,终于在接近阿基根约2公里处停了下来,我们便弃车于山谷中,在崎岖的“鸟道”上步行了2公里。

到阿基根时已是黄昏,但见阿基根村子并不大,66户人家,散落在大山顶上,大山前后有几股清泉,可是他们还过着背水吃的生活,山前山后的几片土地是他们主要舀米挖面的地方。人均耕地1.5亩,但都是广种薄收。残阳西下,这里一片颓败,60多间茅屋顶上冒着青烟,那是苗民们开始做晚餐了。我们怀着激动而又好奇的心情,走地进苗家小屋,屋里一团漆黑,黑暗中,一股潮湿的霉味和牛粪味向我袭来。村会计从火堂中拿起一根小木柴点亮那盏挂在楼枕上的小油灯。借昏暗的灯光,我看见楼上堆着2000斤左右的苞米棒,3000余斤马铃薯和几把黄豆,右边的3只羊儿和两头小猪仔,人畜同居一室。锅里煮的是不足50克重的马铃薯,粮食均只能吃到来年三四月,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瑟瑟发抖地缩在火堂边。

我们一行4人加上乡里的文兴义副乡长走进罗会计家,罗会计家因为养着一头母牛,每年能下一头小牛而盖有两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平房,这在寨子里可谓是“洋房”了;寨子里共有“洋房”4栋,每栋建筑面积不到40平方米,然而这几栋“洋房”已经令苗民们很羡慕了。在罗会计家吃过晚饭后,组长和会计对我们说:“教堂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等我们了,想请我们去看看,去讲讲。”

教堂处在寨子中部,离会计家约100米左右,整个建筑面积大约200余平方米,土墙瓦屋,楼上是教室,楼下是教堂,教堂可容纳百余人。当我们走进教堂的一刹那,教堂里已挨挨挤挤地座满160多名老少苗民,他们分成男女两排座着,楼枕上挂着一盏明亮的汽灯,教民们(全寨66户苗族皆为基督教教民)正用热烈的赞美歌欢迎我们的到来,这种热烈的场景在我工作的20多年里从未见过,真让我感慨万千。“欢迎!欢迎!我们热烈欢迎你们平安来到了!平安来到了!来到了我们贫困的寨子!”这是苗民们发自内心的歌,也是他们渴望与山外见面与沟通的心愿。

在苗民们热烈的歌声中,我看见了他们向往美好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激情和贫困的现状,那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在苗民们唱完欢迎歌和赞美歌之后,一位6年级的小姑娘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PLP注:我们的录像集里有这个片断。你可以去听听女孩子们的歌声。),160多名苗民也跟着唱,而我们也情不自禁地附和着小姑娘的歌声唱着。之后,文乡长给苗民们上了一课怎样脱贫致富的方法与路子,人们静静地听,那惊叹的目光直溜溜地盯着文乡长,把希望都寄托在乡长的话里。继文乡长之后,李老师又从国际、国内、县里和乡里纵横交错地描述了贫穷的根源及脱贫的方法。并且用手提电脑展现一些国际国内治贫脱困的画面给大家看,村民及孩子们的热情比过春节还要高,久久围住手提电脑这怪东西不肯离去,因为还能看见他们/她们自己的样子……

散会之后,我们回到了罗会计家,在昏暗的小油灯下、火堂边讨论如何让阿基根早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会计精明地向我们提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水电、路等问题,我们都无法一一解答,是因为我们手中也没资金之故。

入夜,我们睡在会计家“阁楼”(牛圈楼)上的草堆里,难以入眠,有生以来唯一的几次待遇—滚草楼,寨子里的贫困令人吃惊。全寨66户苗民,人均收入150元以下的24户,家产在100元以下的(除房屋、猪、羊)有15户,在50元以下(意味着除去一张破席、一床烂被子和锅、碗、筷外一无所有了)的10户,人均收入上500元的8户,上600元的5户,上800元的2户,上900元的2户。其中有一家,房屋不足9平方米,父母睡楼上,据悉22岁的哥哥和18岁的妹妹居然共享楼下仅有的一张床,幸亏最近哥哥出去打工了,要回来还是只能兄妹同床,可悲啊,我们有生以来还是闻所未闻。全组264人,竟有150多人没有棉衣,衣着破烂不堪,阿基根的贫困可以代表大街乡的贫困,面对这样令人震惊的贫穷,同行3人与笔者一样带着沉重的心情难以入眠,更难以想像他们平时的生活场景。

为了构建文明村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村寨,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阿基根的贫穷与落后,让更多的人伸出一片爱心来关心一下阿基根,让他们早日与贫穷分手。这便是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和心愿。

12/30/2005


转自: Pass Love Project :http://www.passlove.org/bbs/view ... 63a74e15f424921c864

[ 本帖最后由 ourkids 于 2006-7-14 10:09 编辑 ].

TOP

阿姨,您住在遥远的幸福的地方。

杜可名  
http://blog.sina.com.cn/u/4691a8f4010004ze

这是贵州威宁6年级被资助的小学生杨彩团写给资助人涓尘的信。




看到“阿姨,您住在遥远的幸福的地方。”的时候,我笑了。仿佛在他们那个小山村之外的,遥远的,便是等同于幸福的。

王少磊在他的文章《PLP资助的安徽老家》里的开头,有过一段关于这个“遥远的幸福”的叙述,和诘问。

很多时候,其实,我承认,我并不自信今天这些被资助的孩子的10年后,20年后,是否能达到这个社会定义的成功。而且,我也不打算用多少多少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来来标榜PLP作为一个慈善事业的成功。

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力气让这些贫穷的孩子有学上,有丰富的图书读,有生动的电视看,有山外去的更好的老师去面对面手把手的帮助他们,我总是想着生而为人的所谓天赋权力,那诚然是一句扯淡;我只是想着,有这样的权力的人去帮助那些被出生剥夺了这样的权力的人,哪怕给不了幸福,至少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广阔,多增加一些生存的能力。

有了知识,痛苦便跟随而来,是那些有了知识的人们填饱肚子后发明的嗟叹。他们无法想象那些只是想“活着”的生活,以及能摸到一本代表着“精神生活”的图书的时候的心情。

今天,看到裕荣扫描过来的一封感谢信,是草海东山小学的孩子臧尔考写给他的资助人罗天军的。虽然我有点疑惑前面的一段如何能出自一个小学生的手,无论如何,让我看到这样的话着实感到错愕和心痛。




.

TOP

读完。震撼,惊愕。对中国教育,真的无话可说了.

TOP

我老公去云南支教,回来说,那边的人们平均工资200元算高薪了.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是当地最高的。镇长的老婆当校长,然后教务主任之类的都是镇长的亲戚.平均学历小学未毕业.但这些人的教育对象为中学生.
上海前去的支教老师在本区内一般都是教学骨干,或校级管理人员。但到了那边后,上的都是生物、地理、历史之类的课程。对方很不好意思的说,实在不想麻烦你们过来,也没什么课好上,就随便说点吧,反正这些小家伙们也不懂。一群老师当场晕掉。
学校的孩子们都很困难,经常有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这些镇长、校长啊,对捐钱的,很感兴趣。即使捐物了,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变卖成钱。然后不知所踪。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没有任用称职的人员,如何能提高教育,改变贫穷的面貌?
那些山村里的人呢,就是一天到晚的坐在墙角下晒太阳。他们中出来打工,是扶贫办的人用免费培训,保证就业,保证工资,然后再补贴一定费用后再出来的。
哎,我去的时候,看得我无话可说。.

TOP

引用:
学校的孩子们都很困难,经常有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这些镇长、校长啊,对捐钱的,很感兴趣。即使捐物了,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变卖成钱。然后不知所踪。
真是无话可说。再穷的地方,也穷不了官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