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喜宝》:把捞女拍成纯爱故事,有意思吗?

《喜宝》:把捞女拍成纯爱故事,有意思吗?

《喜宝》:把捞女拍成纯爱故事,有意思吗?

https://mp.weixin.qq.com/s/JcgQvXQSaqRPgjHx1MWdkQ


《喜宝》:把捞女拍成纯爱故事,有意思吗?|| 价值观
侯虹斌客厅 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娜姐的光影笔记 ,作者李娜yuer


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我们中国有个伟大的作家叫鲁迅,当时有大学生写信问鲁迅:‘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争取什么?’鲁迅答大学生:‘我们应当先争取言论自由,然后我才告诉你,我们应当争取什么。’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我大笑,“这唤作‘姜喜宝答女人’。”


没有看电影,原著中这一段,我记得。

书中展现的,是喜宝和勖家的子女们,对金钱和权势的向往,和深深的恐惧。连剑桥大学物理教授都可以毫无痕迹地杀死,喜宝走不掉了。

喜宝不是迫不得己,她是主动”迎钱而上“;她不是求生存,而是想要很多钱很多钱;见过了泼天的富贵之后,她无法回到普通人的生活。

金钱令人自由,但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则足以令人意志崩溃,就像过量的毒品一样,兴奋的阈值已经高不可攀。喜宝依旧极聪明、极冷酷,但她已丧失了生命力。



我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虽然财富量级小得多:

广州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有一些城中村,许多村民建有多栋房子用于出租;而政府对当地拆迁户的补偿做得不错,大量村民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身家上亿的也不少。

结果,前几年,听说这些城中村民的子女吸毒的不少。因为,他们发现,以他们的水平,书读得再好,工作再优秀,一辈子都不可能挣到这种意外之财的几十分之一。奋斗和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假如这笔飞来横财乘以一千倍,再加上权势,有多少人能不丧失神志呢?

看到评论说,电影中最后喜宝走向的是“爱”,我就笑笑,不说话。对金钱的向往,已经变成了对金钱的恐惧;有一个金子织成的鸟笼,笼中鸟又怎么有自由的心灵呢?

我不是要谴责喜宝。我们这些小门小户人家,只知兢兢业业地谋生,从没有见识过财富的力量,我们只是没有机会而已。真的,在那种量级的财富面前,谁不像坍缩的白矮星一样,被碾成渣渣呢?

喜宝没有露出急切的嘴脸,姿态已经很美了。

这里,推荐李娜的一篇评论。



| 本文转载自:娜姐的光影笔记(ID:shovidnana)
| 作者:李娜yuer




1/3

我预想到电影版《喜宝》会不尽如人意,没想到这么烂,这么难看!

其实我算是个还不错的观众,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影视创作的包容度也很高,只要一部片子有一个镜头或者一句台词打动我,我都会觉得值回票价。

可是看《喜宝》的过程中,我真的是如坐针毡,心里一万句“还我电影票”在咆哮!这部电影真的烂到,我想要看看它到底怎么烂的好奇心都消失了,忍耐到最后影片结束,我很抱歉地对陪我来看电影的吕同学说,“对不起,耽误你时间了”。我是真的感到很抱歉。

翻翻影评,看到网上很多人在讨论选角的问题,吐槽郭采洁是《小时代》的顾里上身,每一场戏都像是独角戏,弱不经风又随时可以发情的感觉……呃,选角确实不高明,但这部电影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剧本创作的问题,虚假空洞,矫揉造作,毫无逻辑,每个人物都莫名其妙。

改编的最大失败,就是把整个故事的内核变成了纯爱故事。





为了渲染纯爱,编剧让喜宝的妈妈一生痴情地等待她的人渣丈夫,然后又莫名其妙跳楼,让勖存姿十几年前就死了太太,是个单身钻石王老五。



于是一个捞女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单纯无辜的女孩,被丧母+逼债+拖欠学费和房租,这样一系列的绝境下,遇见了一个单身老富豪,二人之间莫名其妙的忘年恋的故事。



纯爱就纯爱吧,关键还毫无逻辑,喜宝对于勖存姿的爱是怎么发生的,她的心理逻辑是怎样的,完全是一片空白。

因此,每一次喜宝嚎啕大哭我都觉得匪夷所思,勖存姿因为无意间听到喜宝对聪慧说“你的父亲是嫖客”悲伤地离开,我也觉得太矫揉造作。




2/3

冷静想想,电影的改编水平低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整个价值观和审美对于观众的冒犯。

尤其是在勖存姿去世后,喜宝把她收到的所有钱和礼物,房契,地契,现钞,分文不动给还给了勖聪慧。

这样的剧情,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无非是,爱是高贵的,钱是恶俗的,我们是真爱,我不是图钱。


???







虽然亦舒的原著也只是二流言情作品,所有关于富人的忧愁也惺惺作态,虚假矫情;虽然她的作品一直有个特点,轻轻揭开生活的一角面纱,但不敢往真相里深究下去,好像唯恐吓坏了年轻读者似的。

但是喜宝的故事之所以经典,可以穿透时间的力量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讲出了复杂的人性,人在环境里的每一次选择,理性和欲望的较量,清醒的挣扎和沉沦。

它铺陈了一个金光灿灿的梦幻华美的世界,也透露了这个世界的凶险残酷,对于人性和自由的蚕食,那样的深渊般的代价。

喜宝有过骄傲和欣喜,也有过恐惧,对抗,和厌倦。

最后她得到了大笔的遗产,成为香江著名的社交名媛,她可以用一抽屉的直板现钞,去嘲讽那些势利的男人……可是当你想起她最初的愿望,“我想要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那就要很多很多钱”,你会觉得心里咯噔一下。

这才是故事迷人的地方。




喜宝的妈妈也从来不是唯爱至上的女人。



她被生活的残酷碾压,她深深明白生活的真相,在那样狭窄的,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的缝隙里,她依然有着不息的欲望,想让女儿过上更好生活的欲望。



喜宝选择做勖存姿的情妇,她的妈妈是默许的,甚至是推波助澜的。她自己呢,有个机会嫁外国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也是饥不择食地就去了。



穷人,能力有限,又不安于现状,想要更多更多,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极其有限的,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喜宝的妈妈非常清楚这一点。

因此,喜宝的“堕落”也是非常清醒的。

电影为了所谓的“道德正确”,把自甘堕落改编成“逼良为娼”和不为金钱利益的纯爱,都是无趣至极的。




3/3

现在回看亦舒的这个故事,最触动的其实是喜宝的“反抗”和“挣扎”。

她是有过反抗和挣扎的。

她和一个男同学发生过一夜情,和一名年轻教授谈起了恋爱,后果当然是恐怖的——勖存姿开枪打死了他。

喜宝想要反抗的是什么呢?

是勖存姿对她人生的绝对控制,是她自己被物化的,失去自由的命运。






可这样的反抗挣扎都是徒劳的。

喜宝的人生看似得到得越来越多,实际却越来越失控。

在她见识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因为自己而死,杀人犯却可以平平安安,像踩死一只蚂蚁那样轻松。金钱和权势的顶层,其实是没有人性的,是恐怖至极的……所以喜宝抑郁了。
可是喜宝也回不去了。

金线编织的牢笼,一旦贪恋那笼中的纸醉金迷,是没有勇气和能力再去自由飞翔的。

她的翅膀被折断了。可也不过是咎由自取。

这也是这个故事,在惑人的奢靡的物质和梦幻泡泡之外,最悲哀和动人之处。

PS,

最后我想说,不要去看电影!不要去给烂片贡献票房!我到现在还为80块钱电影票耿耿于怀呢。以及,忽然为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松了口气~

TOP

https://mp.weixin.qq.com/s/U8lecZhUBrcEogpda-w_QQ
没有很多爱就要很多钱的喜宝,越是没理越是嗓门大呢
闫红和陈思呈 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这下你全都知道了 ,作者刘丽朵





图|电影《喜宝》剧照


文:刘丽朵



我以前就看过《喜宝》,那是在听什么都信以为真的少女时代。

后来《我的前半生》热播之后,有人想拍《喜宝》,被骂惨,说三观不正,我就想起以前对喜宝的印象:那个女人虽然是做了有钱人的二奶,可是好像很厉害也很正义。

梁凤仪《花魁劫》不也是写这个吗?那姨太太成长了以后,在商界呼风唤雨的,还照顾了那男人的一家老小。

再说,小星这种事,古来有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内,都符合婚姻制度。就连娼妓,虽曰贱业,可也是百业之一种,积累下来也算是人才辈出,名士袁枚曾刻个印“钱塘苏小是乡亲”,想傍点名妓知名度的光,且又风雅……

于是又看了一遍《喜宝》。


只是如今却不是听什么就是什么的年龄了。

在过去,恐怕是看到这里面的喜宝气场那么强大,言之凿凿的,便吓得把什么都抛开,点头不迭地认她说得对。

可是现在,却见惯了一件事:越没有理的人,说话声音越是大呢。


婚姻与性别关系,与金钱与权力挂在一起,原也是应当的,张爱玲奶奶原说“婚姻是长期的卖淫”。

然而这并不确切,让咱们掰开了算算账:王熙凤嫁到贾府,有好大的嫁妆,贾蓉曾经来她这儿借玻璃炕屏,借的就是她嫁妆里的东西。姚木兰结婚,嫁妆铺了半条街,把半城的人眼睛都看花了。这样的婚事,那是不能算卖淫的。

再让我们再看看王熙凤在贾府干了多少活儿:上下三四百口人,她做这样一个“公司”的CEO,CFO,她的丈夫跟李国庆差不多,虽说也在那儿假装干活,可实际上是捣乱,所以这桩婚事实实的不是卖淫,而是一份难度大责任大的工作。她从事的是管理岗。

同时呢,还有多少婚姻,也是一份工作:家务,生娃,教子,布摆家用……是实打实的基层岗位,哪怕她并不出去挣钱,也绝不算是没工作,你若把这都算作卖淫,多少妇女听了,都会把指甲留起来,往你脸上划几个血道。




所以婚姻与性别关系不是一头的买卖,“不是所有婚姻都是长期的卖淫”。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承认婚姻的正统地位,承认太太的理家付出,所谓“娶妻取德,纳妾取色”,便是说,大太太是合伙人,要理家要教育子女,对能力和人品有所要求。

姨太太们则是买的,只买她们的青春和美色,其他的不做要求。张爱玲那话一说出来,吓人一跳,便是因为她把原先对准了妾、外室、艳遇的攻击,拿过来对准了正室,如今我们发现——她说的不对。


亦舒《喜宝》这个小说,写的便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郎,到了富豪家里,不肯嫁给富豪的儿子,却要给65岁+的富豪做小老婆,成为他最宠的姬妾,富豪死后还留给她一大笔钱的故事。



这个故事吧……也没有什么。说它三观不正,那么唐明皇和杨太真的故事不是跟这个很像吗,——我唠叨这么多,强词夺理,无非就是很想告诉你:

对这个故事当中的老夫少妻、为钱嫁娶这种事,我压根儿的不在乎!对文学作品来说,只要写得好,谁管它是否合乎道德呢。


唔从来我看过一本写西方娼妓史的书,那上头说,她们都是为着什么出来做娼妓呀?你听到的最多的说法便是父母离异,生活所迫了。

可这不是真相。无论她们是否父母离异,沦落为娼妓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好逸恶劳。她们想吃的,是一碗最容易的饭。


《喜宝》这故事,也无非就是一个姑娘想吃一碗容易饭的故事,这又有什么?人各有志,我们为啥要去批判评议别人的人生选择,碍着我们什么了?


喜欢姜喜宝的姑娘大有人在,像我过去一样,稀里糊涂觉得她挺厉害的人也大有人在,那又怎么了?谁说小孩子就一定要去读三观正确的作品了,天天看《林海雪原》更不可理喻吧?


嗯,入话说完了,现在我要开始批评《喜宝》了,谁也拦不住我。


我的理由主要是:我受不了《喜宝》当中姜喜宝一直都在叫喊自己是对的。

跟伦敦站街女差不多是同一个逻辑,幼而失怙、父母离异、家里穷不是她成为姜喜宝的理由。

但是姜喜宝可比伦敦女厉害多了,她基本上把这个问题论述透了。

1、她一定要论证清楚勖老爷子是爱上她,而她也爱上勖老先生。

2、她论证清楚勖老爷子的正房妻子不值得爱。而且毫无存在感。

3、她论证她自己美丽聪明健康向上个性坚强勤学苦练,任何人都会立刻被她的魅力倾倒。

4、她不惜用几乎从未与勖老先生发生肉体之爱(只有一次),来论证这爱情的纯粹。

5、勖家子女也跟她和解,要么就是爱上她,要么就是原谅她,到最后甚至靠她的关心生存下来。

6、她从不小心翼翼,想闹脾气就闹脾气,老爷子被她气疯,可照样宠她。

7、她也没啥野心,对勖家的事业不感兴趣。

所以,大批无知少女都觉得喜宝很好,喜宝不错,喜宝很厉害,这种老夫少妻的买卖婚姻虽然有不道德,但是姜喜宝不是,姜喜宝不仅道德,而且正义,最初那一点点的不道德不算什么,谁没有过难处?

摘掉了一切不道德帽子,就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享受物质了。

有很多桥段读起来很爽吧?进到珠宝店里,喊着来一个十克拉;戴着一串项链,里头刻着DUB几个字,原来是某个国王的情妇留下来的古董;养着名种马但是不骑;给她买了古堡;老爷子死后给她留的钱,让她连利息都吃不完……



这故事不仅假,而且蠢,骗骗小女孩儿可以,在大人看来不过是用花花糖纸草草包装了一下的一块屎。这般不切实际的自我感动,把自己都能给骗了。

唉!其实……

这是爆款爽文共有的特点:

要有很多很多钱,还得是不费吹灰之力从天上掉下来的,还得是毫无心灵负担的干净钱。

我讨厌《喜宝》是因为做的一套,嘴上说的是一套,各种为自己辩护,想办法拿钱没什么,问题是一直在列举和伸张自己拿钱的正义性。

《海上花列传》看过没?那里头的黄翠凤,一席话说得人惊叹不已,心高气傲,视金钱如粪土,这真是风尘奇女子啊!可接下来,她就做了一个巧局,把人骗得一个子儿不剩。

《喜宝》之言,与黄翠凤之言,其本质没啥两样。说来也奇了,人们从来不喜欢听道德君子的正义之论,而就喜欢看到邪乎的人说邪乎的话,并且自己发现——“原来她不是那样子的,原来她竟是好人!”


然而,《喜宝》的地位,不是任何一部网络爽文可以比拟的。它大概是亦舒最出名的经典,知道它的人比知道《我的前半生》的多。

它除了挠中了大部分人想要好吃好睡、不劳而获,同时还想要万分得意、被人夸奖的痒筋外,还有什么?还有:它是真正的“香港制造”。

看《喜宝》,心头泛起一个惊人的疑虑:做个白领有那么可怕?

喜宝她妈在机场工作,空中小姐退役后做地勤,但是她家竟然穷到揭不开锅。

喜宝她爸在中环上班。

“去中环上班”竟然是一件至为可怕的事。

照着我们的了解,就算没有DUB的珠宝,剑桥毕业后在中环找份工作,怎么就不能丰衣足食了呢?

但是不,《喜宝》中说:

“我不相信姜喜宝要坐中环写字楼的打字机前终老,我总要赌这一记。”


这个让姜喜宝视若畏途的中环上班,不是大批毕业生的追求嘛?整个香港难道不是被中环的人撑起来的吗?

香港是有什么问题?空姐和中环上班族都吃不上饭?

不大可能吧?

喜宝家为啥这么穷,我想不是因为真的没饭吃,而是——

大量花钱在奢侈品上导致的。

她七岁的时候她妈给她买纱裙子,金耳环,付不起煤气费。

她妈教育她说“一个女人十八岁便立志要弄点钱,只要先天条件不太坏,总会成功的”。

所以这事情根本就不是“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她妈妈的话)这不是温饱问题。

实际上喜宝后来的一切人生选择都来源于她妈的教导。




2017年香港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539,接近0.6的全球最高等级线;香港前十大富翁所拥有的总资产,相当于香港GDP总量的35%,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

也就是说,在中环上一辈子班,问题不是吃不上饭,而是——

你不可能阶层跨越。

你将永远做一个小市民。

那些富豪离你那么近,可是永远咫尺天涯。

《喜宝》给出的上升渠道,其实是唯一的渠道。

“一个年轻的女人立志要往上爬,并不是太难的事,立志要立得早。”



“女孩子最好的嫁妆是一张名校文凭,千万别靠它吃饭,否则也还是苦死。”


唉,写了同样阶层故事的美国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所以当我想批评姜喜宝的时候,我一看,她的情况着实不妙啊!她不这么着,又能怎样呢?谁让她是香港人,还是空姐和中环的后代?


最后,让我们上一些《喜宝》当中的经典语录,来,大家学习一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么的水深火热,以至于整个人都那啥了——


我在十三岁上头学会叫男生付账,他们愿意,因为我长得漂亮,而且我懂得讨好他们。



我母亲是个美丽的女人,然而她平白浪费了她的美丽,没有人爱她。



当我才十六岁的时候,我母亲便教导我:“女儿,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鲁迅问大学生:“我们应当先争取言论自由,然后我才告诉你,我们应当争取什么。”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当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世上的人原本如此,要踩大家一起踩一个人,要捧起来争着捧。


这是一个卖笑的社会。除非能够找到高贵的职业,而高贵的职业需要高贵的学历支持,高贵的学历需要金钱,始终兜回来。



如果朋友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我,要他们做什么?



但凡洋人,你不骑在他头上,他会骑上来的,也不单是洋人吧,只要是人就这样。



二十一年来,我如果轻易相信过任何人一句话,我可活不到今天。我甚至不相信我的老妈,更不用提我那位父亲。假如有人说他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欢欣,除非他的爱可以折现。

TOP

https://mp.weixin.qq.com/s/k-pG37Z-OAUVOGgiDruL0A
电影《喜宝》怎么拍成这样?
原创 张月寒 三联生活周刊 昨天





《喜宝》原著的意义,在于扒开痛苦,承认欲望。2020年的改编,在思想层面,自由、包容度方面,居然输给这本1979年出版的原著,新时代的解读一点没有体现出来,让人觉得滞重而过时。



文|张月寒

约翰·M. 德斯蒙德和彼得·霍克斯所著的《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里说,文学与电影间存在的差异在于,文本的文字语言同电影的画面语言、听觉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特质。人们很难将文字描述精确地重现在大银幕上,无论作者使用多么具体和详细的措辞,他的文字终究是不确定和未指明的。而另一方面,画面和听觉语言却是确定的和指明的。

影视改编终究是二度创作,只要改编得好、改编得有新意,没有谁指望影视主创把原著一字不动地翻刻。但是电影《喜宝》看完,却觉得它空虚泛化,没有传说中批得那么那么烂,但好像也没必要特意花时间去看。



电影一个最失却原著魅力的地方,在于对女性欲望的回避。改编《喜宝》,却对原著中喜宝这一人物的精髓特质(对物质和金钱的渴望)淡化、洗白,那么这造出来的,就是一个模糊的人物,一场模糊的态度。对主要人物根本性的不认同和不理解,那你不如就不要改编、不要翻拍。
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影视作品,一旦女性角色有野心、有欲望,就总千方百计为她们遮掩?
电影里,喜宝和勖存姿相遇,醉酒感着墨太重,把喜宝的清醒和算计,给冲淡了。喜宝最初吸引勖存姿的那一番话,那一番直观、带有一丝小怨忿但背后是一个并不傻的年轻女子机心的话,正是吸引勖存姿这个阅女无数的中年商人的点。电影里极力弱化喜宝的聪明和算计,反而让人物没有魅力。



电影还把原著勖存姿有太太的设定给改掉了,力图让女主角在道德上“洁净”。这又是何必?倒也是刻意。要真这么女德训练班思维拍电影的话,您就不要选这个题材。别别扭扭,主题和人物展示上非常隔靴搔痒。
“改编者需要理解文学故事和电影本身的惯例。如果改编者不考虑每种艺术形式的惯例,前期形式的惯例将会顽固地附着在改编中,让改编看起来不像电影。”
很多情节,小说中看上去并不突兀,但改编成电影如果一点不考虑电影形式的“惯例”,这时忠于原著看上去反而显得怪异。
比如“十克拉的钻戒”,小说中确实是那么大的,最后喜宝看中的其实是十二克拉。但在电影中,当我看见真的出现那么大一颗钻石的时候,觉得女主角就像在戴一块冰糖。



同样道理的还有全片出现多次的现钞场景,真的没有见过这么笨拙的关于“有钱”的表现手法。电影第一幕是郭采洁在堆叠的现金之上眠着,已经让人觉得莫名。后来,喜宝去到勖存姿在匈牙利给她安排的房子,打开抽屉,又是堆得满满的整齐的现金。原著中也有拉开抽屉是现金这个情节,但由于影版出现太多现金展示,已让人厌烦。又有一幕,喜宝和勖存姿女儿勖聪慧多年后交谈,喜宝干脆靠在用现金堆叠的墙上。最后,影片终于给了这堆现金一个全景,喜宝大义凛然地说,这些年他给的钱都在这了,我不要了。



一个手段,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用,且没有一点新意,那我们花费两个小时看这部电影干什么?亦舒作品对于金钱的想象是悠远、超脱的,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手段,让被命运困住的女性,用它逃离命运;或借着它为阶梯,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怎样聪明地获得它、悲壮地获得它,最终是关于出一口气。这部电影老实巴交地对于金钱的展示,让人觉得好气又好笑,且没见过世面。这点想象力都没有,我们为什么要看你们的虚构作品?
小说语言迁移到电影台词,必要修改。同样的语言,小说里可以写,但放在荧幕上由活人说出来,再好的文本都要经过口语化处理,电影《喜宝》台词的处理也不够娴熟自然。
勖聪恕和姜喜宝初遇时,台词这样: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叫姜喜宝,不是林黛玉。”



原著里勖聪恕确实说“仿佛是见过的”,但喜宝的回答也不至于这样做作。现实生活中哪有人这样说话?
勖存姿和姜喜宝摊牌的时候,说:“我跟你做个交易,如何?”
原著中也有“交易”这个词,但是在铺垫了一大段话之后说出的。而且小说看上去不明显,电影中人物照搬,就会太赤裸直接。哪有经验丰富的中年商人会这样跟看上的年轻女孩谈判的,他从商生涯中经历的谈判还少?总不见得这么不会说话。



电影中的有些台词,是把亦舒的一些经典名句,再放在主角的口中说出。想致敬的态度可以理解,但好的改编,不是把原著中的金句或这个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写的金句提取出来,再原样复刻。而且,有些金句,原著中明明是女性角色说,电影里安排给男性角色,就会显矫情。瞎夹杂金句,让人觉得电影主创也就是百度了一下“亦舒金句”,而并没有看过那些金句背后的作品。《喜宝》影版之虚,就虚在这里。
这部电影更大的问题,是将“女性独立”,喊成了口号,且硬生生地塞在作品中,僵硬地往其上靠。
它让勖聪慧一个千金大小姐,去北京骑凤凰28在一家金融公司实习。聪慧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把“这里的女性,自己赚钱自己花,自己给自己买鞋子、买衣服”,当作一件新闻来谈。这又让我对这部电影的时空感产生疑惑。凤凰28一出现,我以为是上世纪90年代。转眼间勖聪慧的职场场景,又像2020年。然后再转眼,她居然是用那种老式的搪瓷缸吃饭。请问这到底是哪个年代的故事?



勖聪慧北漂一番,得出的结论是,自己赚钱自己花,虽不富足,但很幸福。抛弃巨额家产去996,就女性独立了?作为财阀继承人,她是不是可以利用家族现有的资源、机会,从低做起,在公司不同部门工作、学习,最后接管公司?非要去拿一份实习的薪水、天天骑自行车、吃朴素的饭,就幸福了?



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它的女性角色们,仿佛都对自己无论是天生继承、还是后天“交易”得来的资源,特别愧疚、自责、羞耻。

女性,大可不必为自己拥有欲望而感到自责。



不过,《喜宝》也不是一点拍得好的地方都没有。勖存姿心脏病发作,喜宝和他用书信保持往来,最后,他身体好了。喜宝从车上跳下来拥抱勖存姿那段,演得颇自然。这时你仿佛理解了这段关系为什么会存在,一个男人为什么会一掷千金地宠着一个女人。她确实让他开心了,这就值得千金散尽。他要的只是她一点点真心,最后她却给了他很多很多的真心。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更大的掌控感。当你能掌控很多东西的时候,你发现你唯一掌控不了的,是岁月。这是喜宝勖存姿关系之所以存在的实质。
作为女性,我们生命中都有自身包裹的巨大的痛苦。《喜宝》原著的意义,在于扒开痛苦,承认欲望。2020年的改编,在思想层面,自由、包容度方面,居然输给这本1979年出版的原著,新时代的解读一点没有体现出来,让人觉得滞重而过时。

作者档案





张月寒

已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喧嚣》,长篇小说《花若瞳》。作品关注女性自我成长、情感困惑、都市心灵。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公号:月寒轻话题(ID:zhangyuehan1214)

个人微博:@作家张月寒







    大家都在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