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XhajOLAELFR1_29QEIqwrg
读《叛教者》之十五:说说吴一丹
原创: 肯三 绝对肯定 今天
在小说《叛教者》中,吴一丹只是个配角,算不上多重要,但很有代表性,是特定大环境下的产物。
主要与吴一丹发生交集的是徐闻音,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既反映了大时代的撕裂,也反映了被大时代撕裂中的人性。
吴一丹起初应该是位所谓的进步青年,出身估计不错,受过不错的教育,有文艺气质,投身救国救民的时代大潮。这样的青年,很容易被所谓的进步组织看中,也很容易被其收罗,成为地下党。
成为地下党后,虽然外在的气质还没改变,内在的价值和动机已经改变了,已经不再是白面书生式的白面白心,而是变成白面红心了。此后,白面就成了摆设,只是为红心服务了,虽然他们还经常以白面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
演戏是当时的时尚,也是很好的工具,被某组织使用得淋漓尽致,很多文艺青年都降伏在它的麾下,吴一丹只是其中之一。他与徐闻音的结缘,也是因为演文明戏。
作为喜爱文学的文艺青年,徐闻音显然被吴一丹的文艺气质所吸引。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又因为不满文德里“灰黑色”的压抑,徐闻音里面有着一颗渴望外面世界的心。正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吴一丹,被他深深吸引,陷入了暗恋之中。
吴一丹当然也很喜欢徐闻音的单纯、美丽和含蓄的热情,她的形象和他的文艺气质显然很融洽,互相吸引很是自然。只是,一方面吴一丹比徐闻音年龄大,阅历多,城府更深,可以不动声色。徐闻音因为年纪小、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城府,即使是因为羞怯、矜持,也压抑不住内在的悸动。显然,在他们俩的关系中,吴一丹牢牢掌握主动权,徐闻音只是处于被动。
从人性上讲,吴一丹被徐闻音吸引;但从党性上看,他又知道自己不能被徐闻音吸引,除非她能被改造。但是,这个单纯的姑娘想不到那么多,当她感觉情感受挫,感觉到外面世界的可怕时,她不是像革命者那样不顾一切,而是缩回到自己的避风港。
虽然缩回了避风港,但徐闻音里面的悸动和伤害并没有消除掉,而是被深深地压抑和隐藏,只要遇到那“两片茶色玻璃后的眼睛”,她就不能自已。吴一丹当然也没有忘掉徐闻音,只是因为党性的原因,不得不远离她。因此,如果有机会相遇,他们总会碰撞出不少故事,虽然可能是异化的、畸形的。
占领上海后,吴一丹就从地下党变成了地上党,因为他熟悉基督教(估计是因为和基督教青年会接触多的缘故),所以被任命为宗教干部,这又让他有了接触徐闻音的机会。显然,吴一丹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会,不仅击垮了徐闻音,还击垮了整个地方教会。
徐闻音之所以被“李弟兄”的“淫乱”所击垮,继而变成揭露者,显然有深层的心理原因。深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吴一丹乃是真正的肇因,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另一篇评论中详加分析,这里就点到为止了。
在徐闻音成了揭露者后,她居然嫁给了吴一丹,吴一丹居然娶了这个出身和背景不好的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可思议。可是,读者如果看到二者初次相遇时的情愫,就会感觉毫不奇怪了。只是可惜的是,这本是一对才子佳人,本可以书写很好的爱情童话,却落到一种彼此在遍体鳞伤后的无奈,这既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又是人性弱点体现。
在当时的境遇中,吴一丹与徐闻音的结合当然很不明智:徐闻音会被视为彻底地叛教,吴一丹则会因此丧失前途。但是,因着当时的环境让徐闻音已经没有顾忌了,反正是叛教者,不在乎多一层指责;同样,因为已经取得了胜利,娶徐闻音虽然让人不解,却也不犯党性错误了。因此,他们的人性在一种奇怪的境遇中相遇,带领他们进入了不合时宜的婚姻。
从一开始,这场婚姻就注定会是悲剧。徐闻音因为叛教而众叛亲离,她对吴一丹情感也不可能像他们相遇之初,而是带着伤害与无奈。吴一丹似乎是情感的胜利者,但此时的徐闻音不再是当时单纯、沉静和无知的少女,而是一个经历世事沧桑、满是伤痕的叛教者,她自己甚至都无法爱自己、接受自己,又怎么能去爱他、和他很好相处呢?因此,他们婚姻出问题,他出轨,他们离婚,实在都是不可避免,何况还在当时的社会处境下。吴一丹不可避免会感觉婚姻拖累了他,因而转怒于徐闻音;徐闻音也会因为吴一丹的懊恼而怨恨他。最后,在内外的双重撕裂中,他们的婚姻只能以死亡结束。
显然,吴一丹和很多其它地下党知识分子一样,虽然他们的党性总是盖过人性,但总不能完全抹杀人性。在稍有空间的时候,他们的人性还会冒出来。但是,只要他们的人性一冒出来,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党性的打压。结果,在党性和人性的冲突中,他们的生命被撕裂中,人生被撕裂,最终落入时代与个人的悲剧之中。
在一个坏的时代,在一个坏的原则中,没有谁会是赢家,大家最后都成了殉葬品。只是有人幸运一些,有人更加不幸而已。而最终的幸与不幸,又不是今世的际遇可以概括的,在终极的法庭上,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