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6BiCcDPo5orTih5M8tLVZA
上海基督教文化之旅(1)——大公教会中的东正教和天主教
原创: 墨面 欣闻1029 1周前
上海基督教文化之旅(1)
——大公教会中的东正教和天主教
文:厦福 | 图:众学生
编辑:燕安、flower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身处21世纪的我们,因技术的进步足以让足不出户的我们知天下事,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只是知识。体验是一种全面及具体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打开我们所有的感官接触现场,这是我们从书本和网络上无法得到的东西。
在六月中旬,我们一行人在姜老师的带领下,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走访那些曾经在历史中出现并着重记录或轻描淡写的历史痕迹。我们将分为三期不同主题的整理记录,来介绍我们所走访的地方。
姜老师与一众学生
-----------------------------------------------------------------------------------------
东正教
在广义的基督教里,东正教是我们长期忽视的教派,只有在俄国文学里有接触到。东正教一样有来华宣教,在康熙时期已有教堂及成立传教士团,由于其教派的特色及架构,并未有像天主教及新教那样在中国开展众多工作,但其仍有不少伟大的工作和感人的故事。上海是东正教工作的重点城市,我们本次走访其中的两座教堂,它们分别是东正教圣母堂和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母堂
东正圣母教门口姜老师给众人讲解圣伊望主教的故事
1、东正教圣母堂
洋葱头的顶,坐落襄阳公园旁,即新乐路襄阳北路口(今新乐路55号),是上海最大的东正教堂。俄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1936年2月建成,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穹顶高31.165米,外表涂孔雀蓝颜色,顶尖和顶上十字架涂贴金色。这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和俄罗斯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为538平方米。
圣母堂顶部
教堂室内四壁简朴,但在拱顶部位及拱顶与之相邻的墙壁处却藏有9幅精美的油彩壁画。画面采用了学院派的“诺夫哥罗德风格圣三像”的罕见表现形式:将圣父描绘成一个老者、圣子坐于圣父怀中、作为圣灵形象的神鸽则憩息于圣子之上,四周环绕着宗教寓意的其他形象。
这座教堂的出名离不开一位主教,他的名字是圣伊望主教。他出生在1896年的俄国南部的哈尔科夫省,属谥贵族玛克西莫维奇家族。早年学习法律专业,十月革命后在贝尔格莱德,那里完成了他的神学学业。1926年,他接受安东尼主教的剃度,出家做了修士。后来在塞尔维亚神学院任教。他的修行生活与慈父关怀对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会整夜祈祷,只是坐着或俯伏在圣像前睡上一二个小时。自从他宣发修道圣愿以来,他从未躺下睡过觉。他每天只在午夜前进餐一次。大斋期前后一周都会禁食。
圣伊望办公及居住地,曾在此守望众多孤儿
1934年,圣伊望被祝圣为主教。他被派到上海,出任司牧。在上海,他支持并安慰了许多俄国难民,为此做了大量的慷慨工作。他开始将不同国家的正教徒聚集在一起,同时组织教友帮助最贫困者。他不停地在大街上巡游,将生病的俄国与中国孩子与孤儿集中起来。他建立了一所孤儿院。孤儿院最初只有八人,后来达到数百人,直到在正教团体因共产党的到来而被迫逃离上海,该院总计收养了3500人。
圣伊望主教
1951年,圣伊望被任命为西欧的主教,1962年他来到加里弗尼亚,出任旧金山及西部美国的总主教。他于1966年息劳归主。他被全世界东正教视为二十世纪东正教传统仅有几个最重要代表性圣人之一,以“上海旧金山的圣伊望主教”这一正式圣名著称于世。
2、圣尼古拉斯教堂
另一座是圣尼古拉斯教堂位于今黄浦区皋兰路16号。是典型俄罗斯东正教堂,1934年建成。屋顶由尖拱及9个金色的鼓型座园顶组成。室内砌以彩色瓷砖,四壁和拱顶饰有油画。
圣尼古拉斯教堂
备注:现在这两座教堂基本保持完整,但是均已不再是宗教建筑,且不对外开放。
-----------------------------------------------------------------------------------------
天主教
谈起中国近代的天主教中心,不得不提上海的徐家汇;谈起徐家汇的由来,不得不提徐光启这一历史人物。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利玛窦与徐光启
400多年以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传教士利玛窦,带着对天主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热忱与尊重,一身儒服,来到中国,徐光启传奇般地相遇,畅谈信仰、文化至深夜。他们的相遇,成为了两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并展开了后400年中西文化交流(包括在天文、制图学、数学、哲学等方面)的历史长卷。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江南教区择地徐家汇这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徐光启后裔居住地建造耶稣会会院。此后,一批以文传道的耶稣会会士相率入境,兴建教堂,创办学校,传播西方宗教文化,徐家汇地区因之成为西方文化输入的窗口,也逐渐成为中国天主教的中心。徐家汇地区也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
-----------------------------------------------------------------------------------------
(一)
我们首先走访与徐光启有关的地方,了解这位先贤的故事及贡献,当然这些呈现不能够完整,未能够呈现其天主教信仰,以及对于天主教传播和本土神学的贡献。
1、 徐光启公园及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徐光启公园石牌坊
石牌坊前姜老师讲述徐光启的生平
姜老师给众人讲述徐光启和利玛窦相遇的故事
徐光启之墓
2、 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纪念馆,分徐光启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展出了徐光启祖容像、徐光启家书手稿、农业试验“手札”、明代上海“平露堂”刻本的《农政全书》、清刻本的《几何原本》、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及20世纪初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4幅人物水彩画像等一批珍贵资料。
徐光启纪念馆
坤舆万国全图
整个展览通过塑像、文字、图片、模型、实物资料、多媒体手段等,展现了徐光启的生平、科学成就、历史影响、桑梓情结、墓地沿革,以及后人对徐光启的缅怀和崇敬。
-----------------------------------------------------------------------------------------
(二)
土山湾
了解完徐光启,我们继续看天主教在徐汇区的工作并未断过,在晚清时期,一个孤儿院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土山湾孤儿院。
因为晚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招来了连绵的战争,造成了很多的弃儿。这一情况在华界中的“法国领地”的徐家汇尤其普遍。教会于是在徐家汇土山湾地区设立了孤儿院(专门收养男婴,前身为1855年法国传教士薛孔昭创办的横塘育婴堂)和圣母院(专门收养女婴),专收六至十岁的教外孤儿,孤儿院址在当时蒲西路448号,圣母院则在徐家汇圣母院(漕溪北路)内。1867年时有孤儿342人。
土山湾孤儿院工艺院部门设置
为了解决弃儿长大后需要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谋生的问题,而当时教会发展很快,宗教用品需求量很大,如向欧洲订购,不仅运费昂贵,而且单程则需要半年的时间。于是,土山湾就开设了土山湾的工艺场、画馆、印书馆及圣母院里的工艺场。土山湾工艺场以木雕工艺、印刷工艺闻名中外。
土山湾画馆以绘画、雕刻为主,通过复制,临摹和销售宗教绘画及宗教用品,将西方绘画写实的造型体系在中国建立并推展。油画在上海的初始便以土山湾画馆为标志,揭开了西画东渐的历史序幕。土山湾的油画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幅徐光启和利玛窦在夜里挑灯谈道的巨幅油画。
土山湾木雕牌楼
土山湾的牌楼是现今存在完整的木雕作品。
另外,土山湾还有印书馆,在1859年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爱桑在上海创办 ,是中国天主教最早、最大的出版机构,也是上海当时少有的几个大印刷厂之一。
徐家汇的圣母院也出产工艺品,设有刺绣间,花边间,裁缝作等,专门绣教会举行弥撒时悬挂的条幅,神父穿的祭披,祭台上的桌布等等。
土山湾彩绘玻璃
土山湾绘画
-----------------------------------------------------------------------------------------
(三)
圣依纳爵主教教堂
参观完土山湾博物馆了解他们的伟大工作后,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教堂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圣伊纳爵主教堂外观
徐家汇天主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仍奉为主保。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详。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
“文革”中,教堂遭受灾难性破坏,也成了果品仓库。1982年才大修恢复使用。
-----------------------------------------------------------------------------------------
(四)
佘山圣母大教堂
远东第一大教堂坐落于上海市中心,有一坐落在郊区山上的教堂也同样闻名,那就是天主教的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
佘山圣母教堂
这是被罗马教廷敕封为"乙等大殿",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每年五月都是该处教堂的朝圣月,全国各地的天主教圣徒不远千里来到佘山朝拜。对于新教背景的我们不熟悉朝圣,但这是教会宝贵的传统,信徒到佘山朝圣,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
众人边爬佘山边听姜老师讲述佘山圣母院的故事
佘山圣母亭
佘山圣母大殿是与法国露德圣母堂齐名的天主教堂,也称远东圣母大殿。它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顶大堂两座。中山教堂建于1894年,山顶大堂1925年奠基,1935年正式落成。它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采用无木无钉无钢无梁的四无结构,堪称不对称的典范。山顶大堂的设计者是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会士叶肇昌,建筑具有罗马过渡时代的风格。钟楼高38米,堂的屋脊高17米,东西长56米,最阔处25处,可容纳3000余人。
圣母教堂外观
圣母堂顶部铜像
顶部圆穹上树一铜铸圣母托耶稣像,寓意着圣母将圣子托向神州大地。中山教堂建有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等"三圣亭"。中山教堂到山顶大堂间,建造有14处苦路像。
十四苦路之一
今日佘山还设有修院,也是中国两大修院之一。该修院于1982年创办,是华东六省一市(福建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联合开办的一所大修院。修生在分院进行三年的学习后,再到佘山修院本部进行为期7年的学习,包括两年的哲学,之后一年的实习,以及四年的神学学习,为教会训练和培养了众多神职人员。
-----------------------------------------------------------------------------------------
(五)
息焉堂
认识了众多教会历史和先贤的故事,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息焉堂。息焉堂,源于息焉公墓,众多前辈安息在此。该名为马相伯先生(震旦大学和复旦大学创始人)所取。息焉,言辞间是宁静的气息,故意为给逝者最后的休息安宁庇护所。无论灵魂何去,逝者于此息焉。
夜色中的息焉堂
息焉堂内部
我们在教堂里安静的祈祷着,在这块地方结束今日的行程,脑海里还浮现出不少先贤的画面,我们有幸与这一段段历史相遇,历史也在对我们说话。这不单是一次历史之旅,更是一次朝圣之旅!
附录
在上海之行的第一天,一路上我们除了走访东正教和天主教,我们还沿路简要观看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林昭的茂名路、林昭故居、董牧师办的秘密幼儿园、法国公园、张学良故居、孙中山故居、圣衣女修院、徐家汇藏书楼……”因时间和行程原因并未着重探访,盼下一次上海之行可以好好的去了解她们的故事和历史意义,去纪念。
林昭故居
秘密幼儿园
法国公园
圣衣女修院(位于上海电影广场左侧)
徐家汇藏书楼
上海常见树种广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