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守望教会大事记
https://t3.shwchurch.org/2011/11 ... mp;isappinstalled=0
北京守望教会大事记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城市新兴教会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教会。聚会地点处于北京中关村地区,早期信徒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如今发展到一千多人的综合性教会。守望教会的异象是:山上的城、世上的光。
一、初创阶段(1993—2001)
1. 1993年:从天明、恩平夫妇家里开始聚会,是为守望教会的开始;
2. 1997年:租下海淀黄庄一个地下室,在黄庄地下室的那几年时间里,兴起诸多教会同工,预备了教会后来的快速成长。
二、团契倍增(2002—2005)
1. 2002年元旦,教会按立天明牧师,
2. 2002年:教会以团契倍增的方式成长,进入了快速成长的时期;
3. 2003年下半年制定教会最初的治理模式(后来教会章程的雏形),选立了教会第一届长老两位。
4. 2003年9月,部分同工离开守望教会,成立新树教会及其他教会;
5. 2005年:教会已经有12—13个团契,参加主日崇拜的人数达300人,以讲道及财务为主的各项事工以完整的统一教会安排,为未来的合并转型奠定了基础。
三、堂会转型及制度建设(2005.1—2010)
1. 2005年1月22日:同工会讨论登记事项、寻求教会名字、讨论教会治理组织结构、分析教会宗旨、福音对象、与其他教会间的关系,开始讨论章程、信条与纪律;
2. 2005 年6月19日:北京守望教会在教会同工会层面通过《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章程》,开始在教会中实行。
3. 2005年9月6日:同工会提出建立统一大教会的建议,教会应当浮出水面;又一次提出买房事宜;
4. 2005年12月:理工团契、政法团契合并,在恒润聚会,堂会转型尝试开始,受到北京海淀区宗教与公安多个部门的第一次冲击;
5. 2006年1月7日:“守望”名字正式出台、信约通过、建立统一的专项事工部门;
6. 2006年3月6日:正式实施新的教会信约、章程;
7. 2007年3月17日,长老选举完毕,第二届治理委员会成立,教会年度事工计划、预算制度及审计制度开始实施;
8. 2007年7月:教会期刊《杏花》创刊;
9. 2007年9月4日:教会统一祷告会开始;
10. 2007年10月28日:圣恩团契、圣光团契合并第一次聚会华杰大厦8B1;教会转型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
11. 2007年12月:教会通讯发刊;
12. 2008年3月23日:复活节望京团契、通州团契合并到华杰大厦聚会,标志着全教会的合并转型过程正式完成;
13. 2008年11月初:新的教会纪律实施;
14. 2010年新的教会章程实施,并依此完成第三届长老选举,第一次进行了牧师的印证,第一次举行了执事选举,组成新章程下的同工会及会友大会。
四、申请登记(2005.1—2007.7) 更多详情和附件文档,点击: 北京守望教会申请登记过程大事记
1. 2005年1月22日:守望教会长老团新年第一次会议决议,一致同意教会向政府申请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宗教团体,教会随即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2. 2005年4月2 日:守望教会在教会同工会层面通过了关于登记的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登记》;
3. 2006 年7月21日:北京守望教会向北京海淀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递交了“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筹备及成立申请材料”,海淀区民宗侨办公室出具了 《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收件凭证》,及《行政审批事项受理通知书》;
4. 2006年8月11日:海淀区民宗侨办公室出具了《审查意见》,以北京守望教会“拟任牧师未经依法登记的市宗教团体认定,没有与本社团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为由,“不同意该申请”,并建议与海淀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联系、接洽;
5. 2006年10月7日:北京守望教会召开发起人大会,通报了申请结果,并向大会建议就海淀区民宗侨办公室的审查意见进行行政复议;
6. 2006年10月9日:北京守望教会向北京市宗教局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就海淀区民宗侨办公室的审查意见提出申诉;
7. 2006年12月5日:北京市宗教局向北京守望教会出具了《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所作的原具体行政行为”;
8. 2007年7月18日:北京守望教会向国家宗教事务局递交《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关于教会登记的意见》,尚未得到国家宗教局的回复。至此,北京守望教会的申请登记过程告一段落。
五、511事件(2008.5)
借着整顿奥运会前的安全,北京海淀区宗教与公安多个部门于5月11日冲击了守望的主日聚会,试图取消教会在那里的聚会。
六、建堂(2008.1—2010.10)更多详情和附件文档,点击: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1. 2008年1月:天明牧师首次于新年祷告会上在教会提出建堂异象,并推动祷告;
2. 2008年3月29日:成立“建堂筹备小组”,8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并进行建堂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
3. 2008年11月:建堂筹备小组起草并通过了“北京守望教会建堂方案(草案)”,月底正式提交治理委员会;
4. 2009年1月31日:治理委员会通过了“建堂方案”。确定建堂的主要目标为“在大中关村地区,建堂1500平方米,启动后3个月内收集奉献1000万,2009年底实现购房”;
5. 2009年2月—3月,守望教会同工会与会友代表大会相继通过治理委员会提出的建堂方案;
6. 2009年11月27日开始与大恒科技大厦业主谈判,并于12月15日签约成功。所购房产面积约1500平方米,总价2700万元;
7. 2009年12月16日:教会成功首付1500万元。当日治理委员会召开小组长会议,宣布建堂购房目标按时实现;
8. 2009年12月24日:按合同约定,业主应于本日交房。但业主违约,并表示不能按时交房。建堂陷于停滞状态;
9. 2010年3月31日:本日为建堂方案规划的最后日期,但教会仍未能进入新堂;
10. 2010年7月26日:开发商正式约见天明牧师,提出解约。次日,通过手机短信向三位产权人确认了解约要求;
11. 2010年7月31日:治理委员会决定8月开始重新推动建堂进程,具体措施包括:8月主日讲道全部为与建堂相关的信息;8月每周三祷告会均为全教会祷告会,并专门为建堂祷告;通过筹备法律小组以及文字事工等工作,全力推动建堂进程;
12. 2010年10月26日,开发商及其委托律师约见教会建堂产权人及律师,双方再次各自表明不愿交付房产和要求履约交付房产的立场。
此后直至年底,教会建堂进入更进一步的胶着状态,至今没有进展。
七、户外崇拜(2009.11)
1. 2009年8月中旬: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向华杰大厦房东施加压力,逼其退租;
2. 2009年国庆前夕:政府强行让华杰大厦业主解除与守望教会的租赁合同;
3. 2009年11月1日:守望教会在海淀公园东门外举行首次户外主日崇拜;
4. 2009年11月2日:守望教会发布《北京守望教会告会众书》,解释迫不得已选择户外聚会的原因;
5. 2009年11月8日:守望教会再次在海淀公园东门外举行户外主日崇拜;
6. 2009年11月13日:经过3天艰难讨论,治理委员会决定自11月15日起再次回到室内进行主日聚会,并随时租赁临时场地。15日,教会在动漫剧场聚会;
7. 2009年11月政府口头承诺守望教会回到临时室内聚会场所,守望教会先后在若干个室内场所进行主日崇拜。
八、洛桑会议事件(2010.10)
2010年10月,守望教会部分同工与北京教会其他同工,欲参加开普敦洛桑会议,在北京首都机场被政府有关部门拦截。
九、户外崇拜(2011.4至今)
1. 2010:因为巨大压力,老故事餐吧多次提出让守望教会离开;
2.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守望教会三次租赁新主日崇拜场所,皆受政府阻挠而未果;
3. 2011年3月27日:守望教会发布《北京守望教会告会众书》,称教会只能再次做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到户外敬拜聚会;
4. 2011年4—7月份:北京教牧联祷会共发布十封代祷信;众教会为守望教会及政府祷告;
5. 2011年4月4日:守望教会发布《户外敬拜问题解答》,透过12个问答题解释户外敬拜的相关问题。
6. 2011年4月10日:守望教会第一次户外崇拜。共计169人被警察带走,更多人被软禁在家;
7. 2011年4月14日:守望教会发布《就户外敬拜的再次说明》。该声明回顾几年来的守望与政府的关系,说明户外敬拜只是出于主日敬拜的原因,而与其他政治性事件没有关系;
8. 2011年5月4日:北京教牧联祷会发布第六封代祷信,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43间家庭教会参与;
9. 2011年5月12日:北京守望教会发布《就本教会信教公民被侵权问题》,以响应信徒因参加户外崇拜而被辞去工作、被搬家及被遣返原籍的事件;
10. 2011年5月13日,全国有20间家庭教会的牧师联合公布《我们是为了信仰——为政教冲突致全国人大的公民请愿书》,呼吁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对北京市打压守望教会户外崇拜事件进行独立调查;
11. 2011年5月,守望教会四位同工(含牧师、传道与执事)辞去守望教会会友与同工职分;
12. 2011年4月10—10月16日:守望教会共进行28个户外主日崇拜,教会主要同工被非法软禁在家,从4月直到今日。
13. 海外多家媒体报导守望教会户外崇拜事件,并海内外机构举办了多个关于守望教会的研讨会。
以上资料参考守望教会网站、《杏花》、《教会通讯》以及其他网上资料。
(全文刊于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通讯》第26-27期,2011年11月。特别感谢刘长老给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