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敬拜带领的制胜法则(上)

敬拜带领的制胜法则(上)

原创 2017-08-19 Bob Branch 城市植堂伙伴
http://mp.weixin.qq.com/s/EGnjhG07wRqjMrPWRumvhw

敬拜的“摇摆派”原则:使会众最大化参与

读完需要
10
分钟
速读仅需 3 分钟
by Bob Branch • 翻译:Angel

鲍勃﹒布兰奇是加州特曼库拉清泉社区教会的创始人及牧师,他做敬拜主领已超过35年的时间。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敬拜带领人网站WorshipLeader.com。
我们搞砸了!这场敬拜完全失败!会众们表现得毫无生气,赞美队的每个乐手今天都云里雾里的,完全没有配合;音乐缺乏律动,弹错了和弦,我自己忘了词,屏幕上的歌词也打错了,简直太糟糕了!

恍惚间我俯身放好吉他,这时有人拍我肩膀,我一回头,见一位弟兄满眼含泪,“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敬拜!”,他说:“弟兄,上帝真是透过你们的敬拜做工,我感到如此地被更新和祝福。谢谢你们!”

“神马?”我心想:“咱俩参加的是同一场敬拜吗?你没听见我们今天弹得唱得都多糟糕吗?最好的敬拜?”

这种现象一般被如此描述:“上帝做工不在于人的努力,上帝不是甚好吗?”这说法当然是对的,而且也常常如此;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浮皮潦草,不好好预备,杵在那儿“依靠神”?敬拜所包含的比这个简单的公式丰富得多。


多年以来,我会在礼拜结束后向人们做有关敬拜赞美环节的调查询问。我发现其中有一类人,无论音乐有多好,敬拜带领人有多棒,他们就是不能进入敬拜;另一类人完全相反,不管我们带领的好还是糟,他们是那种全身心投入敬拜中的人;还有一类人,他们有时敬拜很投入,有时候却不能很投入。

我开始注意到敬拜的模式和敬拜过程中的气氛,我也开始观察敬拜主领和这几类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我称之为“敬拜的制胜法则”,或60/20/20法则,这个法则从人开始。

20%的激情派

这群人大约占会众比例的20%。通常他们是全身心地投入敬拜,不管发生了什么——主要是因为他们身上带着全身心敬拜的激情,他们就是敬拜者。如果我们带得不好,弹错了音,唱跑了调,中途没电了,他们一定还是在继续敬拜,事后他们还会上前来肯定你今天的表现(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

20%的游离派

这群人大约也占到会众人数的20%。无论我们怎么做,这些人就是不能投入到敬拜中。

即使在敬拜时上帝当场裂天而降,他们一定连心跳都不会改变。究竟是因为他们还未得救呢,还是他们的心坚硬得跟大理石台面似的,他们始终无法进入到敬拜的状态。假如你看着他们,和他们进行目光接触,你会禁不住想他们是不是在恨你。事实上,他们就是那么无动于衷。

60%的摇摆派

教会里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是这60%的摇摆派。他们来参加敬拜时,完全没有事先预备自己,甚至也不是很准时到场。他们或许一觉醒来就浑身难受;孩子因为没睡醒还在闹脾气;有些夫妇迟到了,是因为其中一位花太多时间在镜子前忙活“我看起来怎样”;或许他们刚费劲地把孩子送去主日学;或者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这样的人很多,而且这样的人是现场的大多数。

提示:这几类人的实际百分比在每场聚会中会有些许不同。重点在于有一小群人属于“易于被带领”的人群,另一小群人属于“很难被带领”的家伙们,此外有一大群人属于“如果我们带得好,他们就会跟着”的人群。


带领一群人

如果你是敬拜主领,通常你自己属于那20%的激情派。你会很自然地锁定在这群人身上,因为他们和你有一样的想法,和你一样的丰富情感,也和你一样热爱敬拜赞美。然而,即使你能带好这群人,并不意味着你能有效地将所有会众带入敬拜中。

另一方面,我们当中有些人会持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执拗劲儿:“不管怎样,我总得把这帮不好带领的家伙们带入有生命力的敬拜赞美当中。”这样的带领会非常艰难,看到他们仍然无动于衷时,我们更加感到失望和挫败。

我注意到,当60%的中间派进入到敬拜状态,敬拜气氛进入到高峰,仿佛“天开了”的时候;时间好像慢了下来,我们强烈感受到上帝临格在我们中间,人们流泪,拍掌,祷告从心里接连涌起,无法抑制地要说出来,全场气氛热烈!这就是敬拜带领人所盼望的,这是敬拜赞美的巅峰。

促使这种情况发生的,是那60%的中间派加入到了20%的激情派当中,就形成了80%的激情派。所以,当你把会众的80%完全带入到敬拜中时,所带来的敬拜能量是巨大的。


80%的会众参与到敬拜当中大声歌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众人一起敬拜的时候,“我们”成为一个整体,所有人的声音融合成了一个声音。虽然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但在那一刻上帝同在的感觉如此强烈,强烈到你几乎可以触摸到祂!为什么这样的情形不能常常出现?

充满生命力的敬拜

多年来我跟很多位敬拜主领聊过天,困扰他们的问题大同小异:敬拜时人们情绪冷淡、不能进入敬拜等。问及缘由,他们所列举的不外乎都是:礼拜时魔鬼坐在我们中间;人们来聚会时带着没有悔改的罪;音响混合效果太差,如此云云。我相信敬拜环节缺乏热情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把敬拜带领放在“对的”人群上。

激情派们不需要你怎么去带领,游离派对你的任何带领都没反应。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中间派来说,如果我们带领得好,他们就能进入敬拜;反之亦然。这群人对于敬拜带领是最有意义的一群人。如果我们努力带领这群人进入敬拜,那么会众中就会有80%的人都在敬拜我们的君王;如果带领不好他们,他们就会处在中立摇晃状态,看看周围人今天都穿的什么衣服,地面是不是够干净,或者心里琢磨着弹电吉他一定非常酷!

用句政治术语来描述这群人,他们被称为心意未决的“摇晃选民”。我们必须吸引这些心意未决者,帮助他们决定他们该进入的事情。因此,我们称之为“摇摆派”原则。这原则在敬拜带领上如此,在其他带领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了解人

敬拜带领人使用音乐为媒介,带领人们敬拜上帝。许多敬拜带领人认为他们只不过就是在带敬拜。然而他们并不是在带敬拜,他们是在带领人。敬拜环节就是我们带领人的所在。许多带领人并未关注到人们情绪的起伏,取而代之地关注在音乐及歌词的流畅性上,然后还疑惑为什么人们不跟着他们的音乐走。如果我们关注人的情绪起伏并吸引他们参与进来,这60%的摇晃派就会有回应。

这60%的摇晃派是一群敏感的人。当别人都不唱的时候,他们不想听到自己唱歌的声音。当我们带领着他们唱,让他们知道歌唱到哪儿了,这会使他们感觉更安全。任何事情都能使他们分心,一旦走神,再想把他们拉回来就比较难了。

如果我们了解人的情绪起伏,花时间去关注、了解并作出相应的带领,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下面几个方法能帮助人们进入敬拜:


花时间对赞美中的高潮部分多多演练,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敬拜——我们在练习中服侍上帝,表达对上帝的感恩,爱和崇拜。敬拜是关乎祂,不是我们。


弹奏一段音乐做背景,让人们去思想或出声感谢上帝一周来为他们所做的,全然思想神的作为。


教唱新歌(就用吉他或键盘伴奏,主领人带着),跟会众说话,和他们眼神交流,教大家和音,反复唱比较难的旋律或句子,可以说笑,邀请大家一起唱。不要只是弹奏,然后想当然地认为会众会自动加入。活泼的教唱能使人们从自我意识进入到集体意识中,让大家从自我意识里走出来。


在一开始欢迎大家时,就注视他们的眼睛……所有人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看见你啦,我很高兴你来了,我们一起来敬拜!”


确定将敬拜带入高潮的歌曲(旋律有力和吸引人的),围绕这些来选择其它诗歌。


确保敬拜中选一些比较简单的歌,歌词不要太多。


当反复颂唱一句歌词、一段主歌、或副歌时,教导大家现在我们是在学习每一次更深地进入到敬拜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达到喜乐时刻。


确保各种音响的声音都足够大,不然音乐的气氛就会变得平淡。音控师实际上也是赞美队中的一位乐手,他能增强我们所演绎的音乐效果。



确保乐队的队员们都是仆人。乐手或歌手如果表现出“来看我啊”的态度,没有什么比这能更快地毁掉敬拜时间了。


口头提词让会众知道下面该唱什么了,比如在进入副歌前提示:“你是永在的神”等等。当人们知道唱到哪里了,会感觉比较舒服一些——再说一遍:人们喜欢跟着唱的感觉,而不想听到只有自己在唱歌的声音!


确保投影幕布上的歌词及时打出。如果没有及时打出来,那60%的摇晃派就出离敬拜状态了。我向你保证!


在同一首歌里多变换歌曲的韵律节奏。如果你只是一路往下冲,两首歌之后人们就开始感觉到累了。如果你在主歌部分处理得轻柔一些,在预备过渡副歌时增强一些力度,到副歌时增强到最大,歌曲就像有呼吸动感似的,人们就会一直跟着你的带领。


呼召人们在某一首歌时举手:“让我们向祂举手,对祂歌唱……”


呼召人们在其中一首歌时大声唱:“高声唱!哈利路亚!祂掌权!”这样就是让人们扩大他们自己在敬拜时的舒适范围,并帮助他们成长为敬拜者。


如果可能的话,邀请大家拍掌……按照适当的节奏!先示范打出明显的节奏,然后让人们一起拍掌(在音乐起来之前做这个)。确保伴唱歌手们能同时做出清楚的拍掌动作,这样会众就会一起跟从。非常奇妙的是,拍掌能使人们非常快地感觉到“咱们”是一伙的。


安排人在敬拜过程中朗读一篇诗篇或一段经文,伴之以背景音乐,这可以营造出敬拜的气氛,并有助于使大家关注在敬拜上而非关注自己。要确保朗读者能声情并茂地表达所读的信息。


安排人们一起大声朗读一段经文或诗篇。这会非常有力量!我再次强调,这能使人们注目在耶稣而非自己。


让激情派的一些人站在聚会的前排位置,给众人做全心投入敬拜的榜样,或让他们散落在人群中,感染周围的人。全心投入敬拜的榜样和示范是带有能力的,并且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的年轻人全然投入敬拜,这会帮助那60%的摇晃派们一起加入。事实上为了产生更佳的敬拜效果,我们在训练我们的青少年们在聚会时有战略性地坐在不同的位置上。


确保会众看见歌手们是全身心地投入在敬拜中。他们能营造敬拜的气氛,或从敬拜中汲取生命活力。他们有两个主要工作:歌唱得和谐,并做敬拜的榜样。


确保敬拜主领在带领唱诗时满有热情,并且完全掌握他们所带领的诗歌。如果你对自己所带的歌不能完全掌握,会众也会一样。


在诗歌之间转换时不要说太多话,不然会众有可能会出离敬拜状态,并且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一定要特别关注所有诗歌中间的转换处理。如果在诗歌中间出现令人尴尬的停顿,60%的摇晃派就会出离。用旋律将所有的诗歌串起来。如果你要在转换歌曲时夹变调夹,确保键盘手会弹奏一些比如和弦的合成结构,顺利地从一首歌转换到下一首歌。这可能是我看到最常见的问题了:人们全身心的沉浸在敬拜中;歌曲唱完了最后一拍,结束;敬拜主领把他的歌谱翻到下一首,给他的吉他夹好变调夹,然后,开始下一首歌。于是,那60%的摇晃派们已经开始在数天花板上的吊顶,或者思考午餐吃什么了。


不要怕安静时刻,要教导会众在安静时刻做什么:“现在让我们在神的面前安静。不要焦虑,让我们深呼吸,此刻神与我们同在,我们是被祂所深爱的。安静,嘘~~,安静在祂面前”。不过你要小心处理,这安静时刻应该比较短。如果你弄得时间过长,下次你再这么做的时候,人们就会焦虑不安,这会使人们更难在安静中遇见神。

其他还有很多能帮助你关注人的情绪,有效带领敬拜的事例,希望这些可以使你发挥出你的想象力。


导致出离的因素

摇摆派们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聚会过程中会有些许多事情导致他们出离状态——就是他们心思不集中、失去关注点的时候。如果能把这些干扰因素最小化,通常他们就能保持更长的入境状态;如果这些因素出现太多,或者出现一个特别明显的干扰,他们就会跑到姥姥家并且再也拽回不来了。

导致跑神儿的因素可能会包括:

1.在最前排的一个可爱小婴儿发出一连串的啊喔声,咕咕,啊喔……

2.一个不停哭闹的小娃娃,但他的父母却缺乏基本社会常识,不把他带走。哇啊~~~

3.歌曲之间出现令人尴尬的停顿,像我上面提到的。

4.关闭了声音的某个乐器突然在音响系统中发出一声很大的爆音。

5.麦克风不小心对着音箱发出的啸叫或其他任何明显的麦克风使用不当造成的响声。

6.乐队成员没有一起开始一首歌,或结束的时候不一致——比如鼓这么处理,而敬拜主领那么处理,不在一个步调里。我们管这个叫“飞机着陆”,或许最终我们大家都平安着陆了,但是机翼被刮蹭得乱七八糟,飞机是哆哆嗦嗦地落了地。

7.(在一首诗歌进行过程中,或在诗歌转换时)敬拜主领讲话太多或祷告过长。

8.敬拜主领的麦克风音量太小……或太大!“这家伙是在扮演摇滚明星吗?”音乐的音量一定是太轻了或太大了。

9.乐器音准差。摇晃派们说不出为什么这些会让他们跑神儿,但他们就是被弄得跑神儿啦!

10.大家都在唱诗的时候让电吉他(在歌词之间的空隙)做带领的乐器。电吉他会成为让人分心的引雷针,声音太大,或弹太多音符,或表现得太自我,用了太多特效……等等一连串,我就是弹电吉他的!

11.任何来自于台上赞美队员表现出的“看看我”的情形。

12.这说起来会有点可笑,但如果乐手和歌手穿衣不得体,也会让人分心。穿得太蹩脚,或太正式,太老土,或太时髦,女士衣领太低,或裙子太短,你懂的哈!

13.团员缺乏音乐天分或乐手疏于练习——就是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演奏乐器,或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他们要弹奏的谱子。

14.一首诗歌弹得时间太长。这在年轻人身上比较常见。一首歌在开始部分会进入得慢一些,到副歌逐步加强,在桥段部分再加强,然后再弱~~~下来,进入副歌,稍安静一点的副歌,然后再加强,再更强……一遍之后再重复来一遍!每当在这期间我就观察那些摇晃派们,他们早早地就跑神儿了,到歌重复唱第二遍到一半时,就只剩下那20%的激情派了。


我还可以继续列举,但我希望就此让你思考如何能最小化那些使人分心的因素。意识到这些干扰的存在会帮助我们对其关注,并作出必要的改正。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要谈论敬拜时间阶段的安排和敬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