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并非突然从天而降的幻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基督信仰并非突然从天而降的幻影
2016-05-18 冈萨雷斯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精彩书摘】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我们若不了解《圣经》的真正成书历史,就无法真正全部理解神所赐话语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也是帮助教会合一在主耶稣肢体上面的过程;这是一个斗争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不断得胜的过程。了解这些过程,会帮助我们更加珍惜手中的这本书。
当早期基督徒提到“圣经”时,他们说的通常是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说叙利亚语的基督徒使用一个译成叙利亚文的类似译本)。教会通常诵读我们今天的四福音书中的一段或几段经文,还有使徒书信——尤其是保罗书信——中的经文。当时并没有公认的“圣经”书卷目录,因此不同的福音书会被不同的教会诵读,其他书卷也是如此。但是,马西昂的挑战需要回应;因此,教会普遍开始编辑基督教的圣书目录。这并不是以正式的方式进行的,如通过大公会议或特别会议。实际上,教会逐渐达成一致。就新约正典的基本书卷而言,教会很快就达成了普遍的共识。但是,对于每一个次要的细节,教会却花了很长时间才完全统一了意见。
除了诺斯替派和马西昂派之外,基督徒一致认为,希伯来圣经是基督教正典的一部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证明上帝始终在为基督教的诞生预备道路,甚至可以依此来理解在耶稣基督里被启示出来的上帝的本性。基督教信仰实现了以色列人的盼望,它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幻影。
在我们今天所说的“新约”中,四福音书是最早获得普遍认可的。重要的一点是,早期基督徒决定将多部福音书收入他们的正典。显而易见,一些城市或地区的教会专门拥有与它们的历史与传统联系最为紧密的福音书。例如,在安提阿及其周边地区使用《路加福音》就是这样。随着教会之间往来的增多,他们开始分享他们的福音书抄本与传统。因此,认可与使用不同的福音书被视为教会合一的一个标志。后来,许多人指出四部福音书在细节上存在矛盾。早期的基督徒完全意识到这些差异,这正是他们坚持使用多部福音书的原因之一。
他们这样做直接回应了马西昂和诺斯替主义的挑战。许多诺斯替派教师声称,天国的使者将自己的奥秘知识传给了某位特定的门徒,只有他才能正确地解释天国使者的奥秘知识。因此,每一个诺斯替派都拥有一部自称是记载了耶稣真正教导的书卷,如《多马福音书》和瓦伦廷派的《真理福音书》。马西昂使用的是《路加福音》,但他从中删掉了所有提及犹太教或希伯来圣经的经文。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会普遍试图证明,自己的教义并不是基于某一位使徒或某一部福音书的所谓见证,而是基于整个使徒传统的一致见证。虽然四部福音书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对生死攸关的基本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一事实令四部福音书一致的内容成为更具说服力的论据。
为了驳斥马西昂删减过的《路加福音》,教会拿出了几部内容一致的福音书——有时是三部,有时是四部,因为《约翰福音》获得普遍认可的过程要更长一些。为了反驳基督教诺斯替派的秘密传统与秘密解释,教会诉诸所有人都知道的公开传统和福音书中的多样见证。
我们应当知道,在基督教历史的最初四五百年,至少有几十部——也可能是几百部——关于马利亚与使徒事迹的福音书和著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这些著作并未试图成为正典,教会也没有查禁其中的一些。实际上,非正典福音书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诺斯替派福音书,其中一些主要成书于公元2世纪——《多马福音书》或许是个例外,它的一些材料可能出现得更早。每一部诺斯替派福音书都被某个诺斯替派视为经典,而他们同时又否定其他所有诺斯替派福音书,因此,他们根本就无意让自己的福音书成为新生的新约正典的一部分。正统基督教和基督教诺斯替派都从未将这些福音书视为正典的一部分,因为教会并不认可诺斯替派福音书,而诺斯替派则认为,只有一部上帝所默示的福音书。
第二类非正典福音书主要成书于公元3世纪或更晚,其中包括有关耶稣的信仰故事。教会从未否定这些福音书,只是并没有将它们纳入新约正典——圣书目录。它们又被阅读了几百年,并且很少遭到反对。在中世纪的大教堂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雕刻与绘画,描述的就是这些福音书中的情节。《雅各第一福音书》(Protoevangelium of James)就是众多例子之一。它讲述了马利亚的父母——约阿希姆(Joachim)和亚拿(Anna)——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公认为基督教传统的一部分,且经常可以在中世纪的艺术与文学中看到。
紧接着四部福音书的《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也很早就获得了认可。因此,到了公元2世纪末,新约正典的核心书卷已经确定:四部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今天正典末尾几部较短的书卷在很久以后才获得普遍认可;但还存在小小的争议。到了公元3世纪,《启示录》才被教会普遍接受,但在君士坦丁归信基督教之后又受到了质疑,因为它对当时的主流文化与罗马帝国的言词似乎过于激烈。
究竟哪些书卷应该纳入新约正典,哪些书卷不应该纳入,教会直到公元4世纪下半叶才就这个问题完全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新约正典的确定也并不是由教会官方会议决定的,更不是某个决策机构的决定,而是一个被各教会一致认可的问题——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很少有基督徒认为,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在确定新约正典的整个过程中,主导教会的并不是抽象的神学,而是教会的崇拜生活,因为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教会在举行崇拜时要诵读这卷书吗?
教会回应异端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各种信经,尤其是在洗礼时。每一个城市的教会通常都有自己的信经,尽管它类似于周边城市教会的信经。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子会”使用自己从“母会”那里学到的信经,但会有一些改动。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将古代的信经分为不同的“类”。因此,信经的类别就可以被用来追溯不同教会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信经中,一个较早与较短的信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使徒信经》(Apostles Creed)。有这样一个完全虚构的传说:耶稣的十二使徒在开始宣教与撰写信经之前聚在一起,他们每人写出一条,就这样写成了《使徒信经》。实际上,《使徒信经》的基本内容可能是公元150年左右在罗马收集整理的。
由于是在罗马使用,所以学者们将古代的《使徒信经》称为“R”。(古代的《使徒信经》是在罗马使用,而罗马的英文为Rome,因此,英语世界的学者们将古代在罗马使用的《使徒信经》简称为“R”。——译者注)不过,它当时被称为“信仰标志”(symbol of faith)。但标志一词在这里的含义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思,而是一种“承认的方式”(means of recognition),就像是一位将军交给信使的信物,以便收信人据此认出真的信使。同样,在罗马被收集整理的这个标志,被基督徒用来分辨真信徒与信仰当时各种异端的人,尤其是诺斯替主义与马西昂主义。任何认信这一信经的人既不是诺斯替派,也不是马西昂派。
这一标志主要用于在洗礼中以三个问题的方式提问准备接受洗礼的基督徒:
你是否相信上帝全能的父?
你是否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由圣灵和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死,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将来审判活人和死人?
你是否相信圣灵、神圣的教会和身体复活?
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古罗马信仰标志”或“R”的核心内容。同大多数古代信经一样,这部信经显然是围绕着洗礼中使用的三位一体信条(Trinitarian formula)而建立起来的。准备接受洗礼的基督徒“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受洗,因此,所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是为了检验他们是否真的相信圣父、圣子和圣灵。
更加仔细的研究揭示出,这部早期的信经直接是针对马西昂与基督教诺斯替派。首先,通常被译成“全能”的希腊词pantokrator,字面意义是“统治万有”。它在信经中的意思是,一切——当然也包括物质世界——都在上帝的统治之下。(其他古代信经说:“一切可见与不可见之物的创造者。”)这就否定了服侍上帝的精神实在与不服侍上帝的物质实在的分别。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物质与物质实体都是上帝所统治的“万有”的一部分。强调上帝创造了世界,掌管着一切受造物和全部历史,是基督教得自犹太传统的众多教义之一,而基督徒仍然信仰这些教义,并将它们视为自己信仰的核心。
“R”最长的段落论述了圣子。这是因为马西昂与诺斯替派在基督论上与教会的分歧最大。首先,我们得知,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古代的其他版本也会称为“不变者的儿子”或“他的儿子”,就像我们今天的版本所说的。在此,重要的一点是,耶稣是统治这个世界与所有实在、作为万有创造者的上帝的儿子。“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并不主要是为了强调童贞女生子——尽管这显而易见,也得到了肯定——而是为了肯定耶稣降生的事实,以及耶稣并不像马西昂与其他人所声称的那样,只是世界上的幻影。提到本丢·彼拉多,也不是要责怪这位罗马总督,而是为耶稣死亡这一事件注明日期,从而强调这是一个有着明确日期的历史事件。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死,复活”的信仰宣告进一步否定了幻影论。最后,这段信经肯定了耶稣会再来“审判”——一个马西昂派绝对不会接受的观念。
“R”的第三条表现出同样的关注,但却表达得较为含蓄,因为当时的局势并不需要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神圣的教会之所以得到肯定,是因为基督徒开始强调教会的权威——这与诺斯替派及其众多派系和马西昂及其教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体复活”最终否定了一切肉体都是邪恶的或毫无意义的观念。
虽然分析“R”有助于我们理解《使徒信经》的最初目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原始的《使徒信经》只是当时在洗礼中使用的众多信经之一。与罗马有着紧密联系的教会——如北非与高卢的教会——使用“R”的不同版本。但是,罗马帝国东部的教会——如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等地的教会——则拥有自己的信经。因此,虽然“R”是《使徒信经》的底本,但凯撒利亚的洗礼信经或其他一些同类信经却是《尼西亚信经》的底本——我们将会讲到,于公元4世纪制定的《尼西亚信经》是最被普遍接受的古代信经。
(本文摘编自冈萨雷斯著《基督教史》,橡树文字工作室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