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渐行渐远的修行
爱 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2014-04-25 中国教育研究
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
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
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
界,却非因你而来。
多么好的话,它诠释了生命是自由,
是独立,爱与生命一样,是一场渐行
渐远的分离,然后才会实至名归。
而生命中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爱该
是轰轰烈烈的,海枯石烂的永恒,他
们极度地渴求爱,抓住爱,误以为爱
是占有,爱是自私,爱是非你不可的
偏见。
当我上小学时,渐渐地开始学习独
立。母亲喜欢抱着我坐她膝上,而我
常常挣扎着逃开。母亲有些生气地
说:儿子长大了,就不要妈妈了。我
厥着嘴,觉得自己成大了。
母亲后来有了“对付”我的办法,她
说,我是从乞丐手中捡来的。她说这
话时一板一眼,我一下愣住了,她见
我害怕,又咧着嘴笑,好似一个轻松
的玩笑。
那时的我的确很害怕,说不清是恐
惧,还是悲伤,只是一下子觉得我的
世界好像裂变出另一个空间,这个空
间一无所有。我一遍一遍地求证母亲
是否在开玩笑,可是,她依旧骄傲着
以胜利者的姿态,笑着补充各种细
节。
我开始想:我是捡来的。我甚至开始
想像,我的乞丐父母在哪?我要如何
找到他们。另一方面,我十分难过,
我觉得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下掐紧了我
和父母的关系,那关系是一根线,细
在空气中,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拉拢我
们的距离。
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其实是母亲的
一个玩笑。多年后,当我回忆起这个
玩笑,依旧有些愤怒,母亲不会想到
那几个日日夜夜,我是怎样在极度不
安与难过中捱过。我知道母亲为何如
此,她想证明她的儿子是如何依赖
她,离不开她,她不想让他的儿子独
立,她想拥有她的儿子,或许母亲自
己都不知道这点。
这不能完全怪她。中国有太多的父母
觉得孩子是他们的占有品,当孩子们
渐渐羽翼丰满,想要展翅高飞时,想
要“囚禁”他们,抓紧他们的就是他们
的父母。他们想要和孩子成为连体婴
儿,尽管他们没人会承认。
人们觉得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很
多时候,恰恰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长大以后,每每远行(其实也远不到
哪),母亲总很舍不得,她总叫我多
留几天,好在家给我补补,她总是打
电话来,反复叨念,想和我多说说
话。我知道这是爱,但同时也是失去
东西的落寞。
母亲不会承认有时候她的爱是占有,
她觉得爱就该如此:舍身付出,赴汤
蹈火。如果爱应该分离,应该独立,
应该自由,她会觉得爱是不可思议的
魔鬼。这些,我都理解,人要破除我
执,谈何容易,放下即是得到,可是
又有几人能够潇潇洒洒地放手?
所以,当我看到宋丹丹写给儿子巴图
的信时,我十分感动和钦佩。
她写到:“没有孩子天天愿意跟爸爸
妈妈在一起,孩子当然愿意跟年轻人
在一起,所以我说,巴图,你如果不
是真的想我,千万不要给我打电话,
你妈自己玩得挺好,呵呵。你好好自
己玩,如果你真的想我了,你可以给
我打电话。”我相信等他有一天会明
白,他妈妈有多爱他。我希望给我的
孩子最大的空间。我生了他,他就是
自由的,不束缚他。
就像每个父母都是自由的,每个孩子
都应该是自由的。
父母应该与孩子分离,而且注定要分
离。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父母儿
女就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
行,“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
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
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承认这样是痛苦
的:人生注定孤独,爱注定要承受这
份孤独与不舍。但是,不要害怕,不
要难过,正应如此,我们才要珍视当
下,不问过去,不想未来,安静自由
地过好当下每一天的生活。
== == == 中国教育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