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扎心的挑战——读《狂热的爱》(基甸)

扎心的挑战——读《狂热的爱》(基甸)

扎心的挑战——读《狂热的爱》(基甸)
https://www.ai-kan.net/?p=96613

近日收到我的朋友、成都以诺文化传播公司彭强老师从国内寄来的《疯狂的爱》(弗朗西斯-陈著、张宇红译)。第一个反应是很惭愧。去年有一次回国我送给彭强一本这本书的英文版(Crazy Love),但我自己也没有读过英文版,只知道作者是一个在美国年轻人当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华裔牧师和作家,而这本书英文版是销量两百多万册的畅销书。我在书店随手翻阅之下感觉也许彭强会欣赏,就买来送他了。没想到今年以诺就把这本书的中文版出了,英文版我还没有认真读过。

收到中文版,就不好意思再不读了,更何况以诺出的书我相信一定是好书。读完中文版,最深刻的感觉是“扎心”。因为这本书基本上是二话不说就直奔主题:挑战基督徒过一个以上帝为中心、为基督而活的人生。整本书篇幅不长(中译本只有170页),内容也相对简洁,但针对现代基督徒在物质主义和世俗化影响下的灵性冷淡和信仰生活的虚伪,作者毫不隐讳地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但是这种挑战不是以有的中国基督徒喜欢的“骂人”的方式来表达,而是在字里行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富于感染力的热忱和苦口婆心的牧者心肠。针对基督徒的“不冷不热”症状(第四章),作者开的方子是请基督徒先回到圣经,安静默想上帝圣洁、全能、全善的属性(第一章),提醒自己我们的生命短暂而脆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为主、为永恒而活(第二章),因为上帝先爱了我们(第三章)。所以这本书实际上并没有“狂热”的煽情,而是像凯勒牧师的讲道一样基于圣经或者像巴刻的简明神学一样思维清晰,目的是要基督徒严肃认真地对待圣经的教导。我觉得忠于圣经正是陈牧师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这同时也让我惊叹:这本书对美国人“中产阶级俱乐部”式的教会和信仰生活,甚至对“美国梦”所代表的个人主义,都多有批判和质疑,但却竟然能如此畅销,可见圣灵的工作即使在似乎日益世俗化的美国基督徒群体中也仍然能使人“心意更新”,归回基督信仰的真义。

中国人最讲究四平八稳、中庸之道,对国人来说狂热偏激、“走火入魔”几乎是最负面的贬义词(虽然即使是世俗的励志,也会讲人在某方面的成功跟他在这方面锲而不舍的追求、投入和痴迷往往相关),对待宗教信仰就更是如此。中国基督徒从不信的亲友那里得到的最多的“忠告”之一,就是“有信仰很好,但不要太痴迷、太投入、太认真。。。”。仅仅是《狂热的爱》这个书名,很可能就会让一些基督徒害怕、担心。但是如果你认真读过陈牧师这本书,你就知道,其实他所说的“狂热的爱”,主要并不是说基督徒能够怎样狂热地献身信仰、爱主、爱人,而是赞叹上帝的对我们的爱是何等奇妙、热烈、浩大,甚至不计代价、牺牲舍己到在人看来是痴迷、狂热的地步。基督徒如果真地好好思想这样的大爱,就一定会心被恩感,愿意以顺服和事奉来回应。因此“不冷不热的基督徒”(第四章)根本就是个语义自相矛盾的词组;“将剩余的献给上帝”(第五章)不但不合理,而且在上帝眼里甚至等同于邪恶;领受了上帝的爱、尝过主恩滋味、“坠入爱河”(第六章)的基督徒必然愿意将“最美好的生命”(第七章)奉献给上帝,成为“痴迷耶稣之人”(第八章)。陈牧师并非“光说不练”,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把收入的90%奉献给教会和慈善事工(主要用于帮助世界各地被逼为娼的雏妓),他牧养的教会把超过一半的金钱奉献用在帮助穷苦之人上面。。。他也预见到读者也许会有“有谁会真的这样生活”(全然奉献、为主而活)的怀疑,所以他专门在书中讲述了一些这样的“耶稣发烧粉丝”的真实故事(第九章),用这些跟我们性情一样的人的真实见证为我们做出榜样、给我们激励。

过去二十年在一些海外华人基督徒中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在逼迫中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中国农村基督徒是“背起十架走天路”,而我们这些海外的中产阶级基督徒多半不冷不热,贪恋世界,只想“坐着花轿上天堂”。这样的说法也许能帮助生活优裕的海外华人基督徒反思,但在道理上可能也不尽正确。上帝是穷苦底层、弱势群体的上帝,也是中产阶级、“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上帝。圣灵的大能不以收入为限。富人进天堂也许比骆驼穿过针眼更难,但在上帝那里“凡事都能”。今天的中国,城市基督徒中“白骨精”和中产阶级越来越多,我相信陈牧师在这本书里的提醒和挑战不仅对美国的中产阶级基督徒有帮助,也特别适合中国的这部分城市基督徒。我们的信仰不是光说不练、头(理论)重脚(实践)轻,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回归信仰的真义、重拾起初的爱心能有醍醐灌顶式的帮助。

感谢主,我给彭强推荐的,的确是一本好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