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豆瓣找了一下《给讨厌数学的人》的书评,挺有意思的,好评和中差评都有,其中给好评的基本上都还是学得比较好的(比如有个爱读历史的博士),还有下面这篇书评的作者(也是一个家长),自己数学就非常棒。这篇 书评的重点我认为是提示了人文科学的重要性。
个人体会这本书的好处是把N多学科领域融会贯通了,所以最好先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特别是历史、宗教)积累,再来看,就会清楚明白。
以下内容为转发,链接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28874/
读过几遍后越来越喜欢的好书
2008-07-04 21:27:23 来自: 橄榄树
给讨厌数学的人的评论 5
买这本书是因为儿子刚上学的时候数学不开窍,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那时候工作忙,翻开几页就搁下了。
最近有时间精读了一遍,又推荐给朋友,朋友还我后又读了一遍,今天终于可以下笔来点评这本书了。
先声明一下,我妈妈是中学数学老师,我也非常擅长数学,在80年代参加过奥林匹克选拔赛。最后在大学又是学经济的,主修西方经济学,读过MBA,接触过基督教。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准备的。因为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实在太多了,真的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真正符合博物学和通识教育的概念。
尤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作者居然是一个日本人,不仅熟悉东方文化和哲学,也曾经留学欧美,对近代经济学也造诣颇深。把数学与各学科领域的结合分析得深入浅出,尤其是经济学的部分,很深刻。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凯恩斯,大卫李嘉图,萨伊,萨密尔森等等,很亲切。虽然大学时每天都接触这些名字,但是真正理解那些定律还是工作以后。
这本书的名字不应该叫《给讨厌数学的人》,因为只有真正喜欢数学的才能够读懂它,知道它的价值,而不喜欢数学的人不可能看到它就改变他们对数学的恐惧。
看完这本书我才理解,其实宗教还有文化对科技的影响非常深远,而目前国内的教育却典型的重理轻文,功利色彩严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即将出现断层。
上大学的时候,有老师就曾经提到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争鸣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的起源,各种学说百家争鸣,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而逻辑学的鼻祖韩非子,建立的以揣摩对方心理的辩论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迄今为止,西方人也理解不了和中国人做生意怎么会有那么多模糊地带,好像任何事情都可以讨价还价(bargain),没有明确的准绳。
而犹太教则从一开始就是唯一真神的信仰让他们从弱小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乃至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进程,经作者的推理才恍然大悟,原来信仰的威力有这么大。
中国人的信仰历来不坚定,这也是我们民族弱点之一吧。看了这本书我才理解为何现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因为我们没有提炼出抽象而统一的理论体系,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于实用,来自于民间下层手工艺者。
非常佩服作者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还有学贯中西的大师风范。这样的治学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学者所欠缺的,好怀念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那批知识分子,中国文化的精髓已经渐渐失去了根基,吾辈任重而道远啊。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5-25 09: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