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转帖:文化和儿童潜能的开发

转帖:文化和儿童潜能的开发

本人引言:

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的人,当有洋人问我:听说你们中国有一部与《圣经》其名的书叫《论语》,请问你读过吗?我说,不好意思,我没好好读过。又问,听说你们还有一本同样有名的书叫做《易经》,请问你读过吗?我说,不好意思,没读过。再问,听说你们还有一位先哲写过一本《道德经》的书,请问你读过吗?我说,也没读过。于是他觉得很奇怪,中国的大学生都不用读这些连老外都听说过的书?


我汗颜,我不配说我是大学毕业的,因为我还没读过汇集全人类高度智慧的书——《大学》。我是典型的有知识,没素质的大学生。

好在随着我的孩子的成长,我也慢慢赶鸭子上架,开始读这些我几十年前就该背熟的书。下面的转帖,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供大家参考。

==================================================
原帖: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e4f9a96697b16c016694381132ba6d50208d3870fd33a541b0120a1ac26510d198f96203d46fc1204b1ac2172400476b3cddf883d8ce6cd3569d26763234a914164d01aa8cb5125b723875a9fac0ee7cdaa74ccf0&p=8b2a921391934eaa58b0df31580e&user=baidu&fm=sc&query=%D3%E0%D2%BB%C7%E5&qid=e9490cb608a75b58&p1=9


留法博士余一彦教授

——谈文化和儿童潜能开发



我们今天讲的专题,是文化和儿童潜能开发,我自己是学数学、教数学的,应该说是和文化和儿童教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认我今天并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学者发言,而是作为一个学教育的人,学科学的人,谈一谈自己对于教育的感想体会和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从小数学成绩还比较不错,但是语文就很一般,自己对语文不太重视,因为学校的教育就是重理轻文的教育。到了大学以后,学数学,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到了大学以后,希望能够到国外去留学,甚至到寺庙里去拜佛求菩萨,希望保佑我出国留学,我的拜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非常灵验,让我出了国,然后到了国外以后,念硕士,念博士,回国以后又念了二年的博士后。这样前后算起来,从小学到博士后,整整将近二十多年的书,不说很有知识很有水平,至少应该感觉到比较踏实比较出色吧,但是我心里的感觉是什么呢,常常会感觉到比较空虚。


我们现在都说素质教育,倒底什么是素质,有一个很有名的物理学家劳罗(音译)说:“素质就是把你所学的知识统统忘光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把我所有的文凭都拿掉,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都忘掉,还剩下多少,可以说所剩无几,于是我回忆起这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倒底学到了多少对自己有用有价值,对自己人格修养有帮助,对自己人生观宇宙观有提升的东西?这是属于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东西,倒底学了多少?可以说非常少非常少。所以,总有一种隐痛。当想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时侯,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种感觉。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语文程度不够,心量不广,涵养不深。更大的问题,怎样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怎样在这个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发展的社会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这是常常令我彷徨感到困惑的问题。所以刚才自我介绍并不是一种夸耀,而是一种悲哀。


古人十年寒窗他就能满腹的经纶,就有一辈子享受不尽的才华,就能够去考状元,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泰平这样的报复,那我自己学了二十多年,还是深深感到缺乏很多东西。我这个情况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我这一辈人的共同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的普遍的问题。


我想谈到教育,有一个不能避免而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育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回答,读书明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大学》开章明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学的目的在于什么呢,在于明白,明德,明明德,内在的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但是光这样独善其身还不够,还需要兼善天下,还要反过来在于亲民,还要把自己的学问修养要和光同尘,融于百姓,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在止于至善,这样,内圣外王的修养学识渐渐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是古人读书的目的。


我们现在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上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好的职业,有一份高薪的收入,简单的说,就是能够赚到很多钱,能够过很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家长,社会,对我们下一代一至的期许。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就变得非常的功利化,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于文化底蕴的垫定,对于人格的提升,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这种培养,非常的缺乏。


所以,狭隘的教育观念就导致了狭隘的教育内容,狭隘的教育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是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国外,中国的留学生非常多,而且中国留学生非常聪明非常勤奋,考起试来成绩也非常优异,但是这些人到社会上去只能做人家的高级顾员,只能是一个匠才,一个器才,很难成为一个帅才。我们有很多奥林匹克冠军,但是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一个菲乐斯奖(音译)获得者,有一次在一个座谈会上,有一群外国专家,和中国学生座谈,其中有一个专家是华裔的中国人,他在会上就提了一个问题,他问“君子不器”这个意思是什么,当时没有一个中国学生能够回答,所认会后这个专家就非常感慨,他说中国学生这个业务素质非常不错,但是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精神了解得太少。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君子不器”是《论语》中孔子说的话,所谓“器”就是器皿,就是一个容器,任何一个容器都一个大小有一个限制,有一个范围;君子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学问的博大,修养的精厚,道德的崇高,是没有办法拿一个东西来微量,来限制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谓与天地同其德,同日月同其明。我们说一个素质很好,我们说他大根大器,这个不器比这个更高一层,所以古人是这样来定义君子,也是古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君子一样的人物。


而我们现在高级知识份子,出国留学,对什么是君子不器的意思都不知道,这也怪只能成为匠才,成为器才。


我们现在非常注重科技,但很多人以为,只要能把数理化学好,就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就能够把科学学好,其实不然,倒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家的素质,科学家的素质,是对宇宙和协发展规律的一种敏感度,是对宇宙终级真理的一种体悟,是一种美感,一种悟性,是一种有灵性的素质。科学史上,凡是做过重大供献的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没有一个不是文理兼通的人物,比如说迪卡尔,比如说牛顿,高斯,……爱因斯坦,等等,他们这些人都能够写出出一手漂亮的文章,都非常喜爱文学,甚至对于诗歌,对于音乐,都有极高的造诣,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极高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也都闪烁着美的光辉。而这样的素质,靠知识技能的灌输是没有办法培养的,越灌输可能越对这种灵性越扼杀得历害。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化素质,人文底蕴,很难成为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很难。


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到国外去留学,如果他有很好的传统文化的底子,才可能和西方人做平等的文化的交流,我们向西方人学习西方的文化,西方人向我们学习中国的文化,这是平等的交流,这样西方人才会尊重我们,欢迎我们。如果我们一无所有,到国外去只是托钵乞怜,文化乞丐,那么外国人是永远不会瞧得起中国人的。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要深入的,理解学习西方的文化,也只有有了自己传统文化的素质,才可能有能力去鉴赏别人的文化,有能力去学习别人的文化,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西方的文化,否则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也只有可能停留在细枝末节很肤浅的层面,比如说,我们现在西化的非常快,学到的是什么呢,是卡通,好莱坞,杰克逊,比较而言只是他们文化的垃圾,西方文化的主流是他们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这是他们的主流。


我们现在到国外去留学,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科技,这很好,也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思想不能够偏狭,不能够以为要科学就要否定人文,要西方文化就要否定中国文化,要现代技术就要否定传统智慧。实际上,科技、科学和人文,中国文化、现代化智慧和传统智慧,不仅仅不相矛盾,不相妨碍,而且是互动互补,协调统一,不同而合的,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科技人文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善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本文根据DVD录影整理



[ 本帖最后由 franco 于 2011-8-23 18:37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说的太好了。我们现在的都是填鸭式教育,都是技能的培养。不过,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真正能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也没有几人吧。可是现代的中国教育越发地走的离谱了。.

TOP

敢于承认自己素质不好的人其实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了。

很感动于这篇文章。谢谢分享。.

TOP

顶!好文章!.

TOP

带给我们思考的好文章!.

TOP

我顶这句话:
我们要深入的,理解学习西方的文化,也只有有了自己传统文化的素质,才可能有能力去鉴赏别人的文化,有能力去学习别人的文化,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西方的文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