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荦荦妈妈 于 2010-11-15 12:43 发表
沪语以上海浦西市区,及西北青浦、松江等近太湖区域的北地吴语方音为基准,融以浦东方言、及少量江浙尤其是苏州宁波方音。有四声八调,声母清浊对立,韵母多单元音,读音系统有两套(文白异读),音调保留入声系统, ...
上海市区话、上海本地话都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与苏州话、松江话、嘉兴话属同一小片,其源头是松江话。上海市区话现为吴语中最大的一支。吴语范围北起江苏启东、海门、靖江,南到浙江平阳、福建浦城,西起江苏高淳、安徽泾县、太平,东到大海,西南到江西上绕一带。吴语使用人口在8000万左右,为汉语第二大方言。
吴语为汉语中唯一完整保留古汉语全浊音体系的汉语方言,声调在5到12个之间,多数为7至8个,有丰富的连读变调现象,元音音位较多,吴语内部分歧较大,南北吴语几乎无法通话。
吴语源头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语言,有明显的百越语言底层。六朝时期吴语大发展,一度成为汉语标准,并东渡日本成为日语汉字的读音基础。隋唐时期,南下福建的吴语演变成闽语,并一直向南发展,进入广东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乃至马来半岛、吕宋岛。在皖南、浙西的吴语演变成独具一格的徽语。江淮地区、宁镇地区(南京、镇江)的吴语在北方大量移民的情况下逐渐消失,并发展成保留吴语底层的江淮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