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懿怡妈妈
(荣神益人)
发表于 2008-12-3 09:02
只看此人
恩愛夫妻
恩愛夫妻
劉廣華
夫妻是五倫之一。所謂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這是古舊社會封建時代的層次,把夫妻的關係排到第四。聖經的看法卻不是這樣。聖經記載,起初神創造天地,跟着造男造女,又將他們配合,結成夫妻。神要他們知道: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這不單是指肉體的連合,也是指精神和心靈的連合。隨着人類社會繼續發展,先有父母,兒女,兄弟姊妹,朋友,最後是君臣。可見神將夫妻的關係放在第一。所以基督徒夫妻必須恩愛,因為聖經用夫妻的關係來表明基督與教會的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見證。恩愛夫妻有甚麼表現呢?
一.形影相隨
一對互相戀愛的男女為甚麼要結婚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常常在一起,永不分開。主耶穌說:“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可一○:8-9)夫妻不但在肉體的關係上不可以分開,就是在精神和心靈上也應該常常契合。當神創造了亞當之後,看他獨居不好,就為他造了一個配偶。當亞當第一眼看見夏娃的時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23)骨黏肉,肉附骨,永相連,不分開。
二.同甘共苦
約伯是聖經中最富有而又是遭遇最悲慘的人物之一,他在一日之間失去全部財產以及所有子女。雖然俗語有說:“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可是約伯渾身長滿了可怕的毒瘡。他的妻子看見他這樣受苦,抵受不了,就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麼?你棄掉神,死了罷!”(伯二:9)。讀經的人,以為這個婦人只可以同樂,不可以同憂,只求享福,不願受苦,因而定她的罪,罵她不是一個好妻子。約伯夫人受歧視,被冤枉,已達四千多年。筆者深為她抱不平,要為她平反。
筆者認為約伯夫人是一個好妻子。因為不論誰遭遇到那麼大的試煉,都可能會軟弱,抱怨幾句。廣東人有句話說:“暴窮難抵,暴富難睇。”約伯夫人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平日珠光寶氣,使女成群,現在突然變成一個窮婦人,她若不是一個好妻子,早就離開約伯,另嫁別人去了。聖經記載,約伯罵了她一句:“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伯二:10)。這句話語氣很重,很少女人能受得住,但是約伯夫人竟然能夠吞下去。可見她深愛約伯,完全明白丈夫所講的,不是他心中所想的,只是一時軟弱,順口發洩一下內心的苦惱而已。她沒有為自己辯護,也沒有繼續講話,惹約伯的氣。相反的,她甘心與丈夫一同受苦,直到苦盡甘來。這樣的妻子,真是天下難找。我們怎可以以小人之心,來把一個高貴的婦人定罪呢?
約伯記最後一章記載,約伯從苦境中轉回,再次成為大富戶。他後來也得到七個兒子,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他們一定是約伯夫人所生的,可見約伯夫人始終與丈夫同甘共苦,沒有變節。從這對恩愛夫妻的身上,我們學到一個寶貴的真理,基督徒夫妻不是世人所說,“夫妻好比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相反的,基督徒夫妻應該是文人筆下的連理枝和比翼鳥,不管在任何境況之下,都同甘共苦。
三.共享今生
夫妻關係是神給人今生最大的福氣之一。夫妻若不恩愛,好好的去享受今生,這是何等的可惜啊!所羅門在傳道書講出他的心事:“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即今生〕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傳九:9)
那個“分”字,原文還有“許多”的意思。在日光之下,人生短暫,世福空虛,我們真正的“分”在哪裏呢?就是夫妻共享今生。這不但是“分”,而且是“許多的分”,也可以說是很大的福分。有妻是福!活在福中的丈夫,應該知福和享福。所羅門雖有妃嬪過千,卻沒有一個與他真心相愛,共享今生的妻子。這是他在日光之下的遺憾。所以,他用“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來提醒後世。
四.彼此敬重
以斯帖記記載,波斯王亞哈隨魯統一天下,大宴群臣,請王后瓦實提出來與賓客見面,因為王后是波斯世界第一美人。可是王后不從,令到亞哈隨魯王龍顏大怒,將瓦實提打入冷宮,下令全國妻子都要敬重丈夫,並另立猶大女子以斯帖為王后。以斯帖王后與亞哈隨魯王一生彼此敬重,早已成為歷史佳話。
恩愛是從敬重而生。沒有敬重,就沒有恩愛可言。恩愛也是雙方的愛,是相通的愛,是夫妻的愛,是今生獨有的愛。在天上,人也不娶也不嫁(太二二:30)。因此,夫妻應該彼此尊重,相敬如賓。妻子不是一般誤解聖經的人所說,是丈夫的脖子,要控制頭部,爭回一口氣。聖經告訴我們,妻子是丈夫的榮耀(林前一一:7),是丈夫的冠冕(箴一二:4)。但願天下基督徒夫婦都:
樂意隨夫走天路,甘心伴妻過此生。
筆者按:內人與小僕相識,相戀,相愛,相勉,相依,相助,同心先在香港事主十年,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牧養教會三十五年,最後於2005年被主接去。弟兄姊妹感其德,把教會的交誼廳改用其名,永作紀念。邁阿密市念其功,市長宣佈奉獻紀念廳之日,為其紀念日。本文為懷念賢妻吳愛蓮而寫。
作者劉廣華牧師為佛羅里達州美亞美華人浸信教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