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虔诚的拒绝

虔诚的拒绝

虔诚的拒绝


  南方周末


在任何一种奥林匹克“全书”里,你都能够找到埃里克·利德尔(EricLiddell)的名字。他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的冠军和200米的第三名。他在400米的比赛中跑的是外道,他前一半的速度接近他200米的决赛成绩。这种跑法被专家点评为是战术上的错误。但是,利德尔一直保持了他的优势。他的一路领先使两个对手在奋力追赶时失去了平衡。

这也许不算是他的传奇。一年前,在一次400米比赛中,他自己被对手绊倒。爬起来时,他已经落后了18米。但是,他在冲过终点之前却超过了所有的对手。赛后他重复他的豪言,说:“我不喜欢被击败。”

这也许还不算是他的传奇。利德尔的强项实际上是100米。他100米的成绩领先于他的所有对手。他是那个时代呼之欲出的“飞人”。但是,他拒绝了在奥运会百米赛场上的出现。他拒绝了他可以一蹴而就的殊荣,拒绝了离他仅举“足”之劳的盛誉。他的拒绝是当时的头条新闻。这条新闻挫伤他的祖国(不列颠)的自豪感,也挫伤了他的民族(苏格兰)的自尊心。他拒绝的理由是100米的决赛被安排在星期天。在这个虔诚的基督徒看来,星期天是安息日,他应该在教堂而不是在赛场度过这七天一次的日子,哪怕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期间。他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4×100米的接力比赛。

这个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拒绝了世俗的盛誉的苏格兰人1902年生于中国天津,1945年死于中国维坊。这与“原产地”不符的生死更渲染了他的传奇。他的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中国度过。他5岁才离开中国回到苏格兰去“长大”。他在他的奥运会以后不久,就和在中国传教的父亲一起开始了他自己在中国的传教。这时候,他具备了一定的妥协性。他为教区里无所事事的孩子们组织了星期天的足球比赛,并且出任比赛的裁判。他在战争开始后不久被日本人关进了集中营。他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因为脑癌死在集中营的医院里。他总是教导难友们要“爱自己的敌人”。他的教诲拯救了许多失去方向的灵魂。

1981年获得“最佳影片”等四项奥斯卡奖的英国影片《烈火战车》(ChariotsofFire)就是根据利德尔和他的一个队友的事迹改编的。这部影片的主题音乐至今应该仍然能够令大部分八十年代的“过来人”耳熟和心跳。影片将利德尔传奇的身世改编得更富戏剧性。影片中,利德尔在上船去巴黎的时刻才得知百米决赛被安排在星期天。这种改变加大了冲突的强度。

影片中有一段主要领导找运动员谈话的场面。这位领导是当时的威尔士王子。在巴黎豪华的酒店里,年轻的王子以国家的名义规劝利德尔,希望他能够在国家和信仰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利德尔固执己见,寸步不让。他的强硬令年轻的王子灰心丧气。

12年之后,年轻的王子变成了爱德华八世。任何一种“英国通史”上都会复述如下的故事:当年1月登基之后,爱德华八世遇到的第一个政治问题其实是个人生活问题。他需要在“极权”与“至爱”之间,或者世故一点说,在一个霸权旁落的“国家”与一个即将第二次离婚的“女人”之间做出选择。像12年前他力劝过的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一样,爱德华八世做出了耸人听闻的选择。他于登基11个月后逊位,在历史的边缘过起了漂泊不定又屡遭非议的生活。


作者:薛忆沩.

TOP

维基百科中对他的介绍:
伊利克·亨利·里达尔(英语: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1月16日-1945年2月21日),苏格兰人,英国运动员,基督教传教士,中文名字李爱锐。

从天津到苏格兰
伊利克·里达尔出生于中国天津。他的父亲是正在中国传教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詹姆士·丹露帕·里达尔牧师。伊利克在中国长到5岁。6岁时和8岁的哥哥罗伯特回到英国,进入专收传教士儿子的寄宿学校伊尔撒姆学院,而父母和他的妹妹珍妮都回到中国传教。

在伊尔撒姆学院时伊利克显示出运动天赋,曾当选学校年度最佳运动员,并且是学院的板球和橄榄球队长。他的短跑成绩惊人,很多媒体认为他在未来可以实现英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1920年,伊利克跟他哥哥一样,加入爱丁堡大学科学专业。他在学校里参加100码和220码短跑,并是橄榄球队的主力。在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他大学毕业,取得科学学士学位。

巴黎奥运会·烈火战车
在巴黎举办的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预先安排的日程把男子100米跑定在一个星期日举行,而伊利克是虔诚的基督徒,星期日应该是敬拜上帝的,所以他没有参加比赛。于是他改为练习没人看好的400米跑。经过几个星期的苦练,他终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巴黎奥运会400米跑的金牌。他还获得了200米跑的铜牌。而100米跑金牌被另外一位英国运动员哈罗德·亚伯拉罕获得。

他的这个故事,以及哈罗德·亚伯拉罕做为犹太人运动员顶着反犹主义的压力参赛的故事,被改编到1981年电影《烈火战车》(英文)中。该片夺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影片中伊利克上身直挺、嘴巴大张的奔跑姿势被认为是真实的写照。

战俘营中的传教士
奥运会之后伊利克像他的父亲一样到华北传教。他在1925年先到天津。他在一所教会学校(今天津市第十七中学)教体育,还管理一所周日学校。1932年被正式按立为牧师。1934年他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传教士的女儿弗洛伦丝·马肯兹结婚。他们两人育有三个女儿。

1937年,全面中日战争爆发。伊利克则到了贫困的河北农村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伦敦会在河北省的2个传教站之一)工作,去帮助在那里病倒了的他的哥哥罗伯特。罗伯特是一名传教医生。当时战乱、灾荒造成极度物资匮乏,病人很多。那里是日军占领区。

1941年,局势十分险恶。弗洛伦丝带着女儿回到加拿大。1943年伊利克被日本军队抓获,和芝罘学校的宗教人士一起被关押在山东潍坊的乐道院集中营。1945年由于被迫过度劳动和营养不良,伊利克·里达尔因脑肿瘤病死在集中营。.

TOP

用自己的人生爱着上帝 的人
阿门.

TOP

女儿在"奥运故事"这本书里看到过,还和我讨论了.

这是圣洁和勇敢的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