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

摘自《故道白云》 一行禅师著
http://www.191win.cn/book/view_book.asp?id=32140

非满非空

  法会之后,缚悉底尊者留意到大部分的僧众都沉默不语。他也感到自己没有掌握到佛陀所说的要领。他打算在法理研讨会的时候,再细心聆听长者们的意见。

  接下来的一次法会,阿难陀尊者被推荐代表僧众发问一些问题。他第一个问题就是:"上人,"世间"和"世法"的意思是什么?"

  佛陀说:"阿难陀,世间是所有会变化和散灭的东西之总称。一切世法都存在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之内。你们都知道六种根本的感应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客体的外尘物象,就是色相、声音、香臭、甜苦等味、触碰之感和心生之物象。六种因为根尘接触而产生的意识,就是看见、听闻、嗅觉、味觉、触觉和心想意识。十八界之外,便没有世法。十八界之内的,全都落于生死、变化和散灭的范畴之中。因此,我说"世间"是这些会变化散灭的物象的总称。"

  阿难陀再问:"上人,你常说一切法皆空。那又是什么意思?"

  佛陀说:"阿难陀,我说一切法皆空的意思就是因为一切世法皆无自性。六根、六尘和六识都绝无个别独立的自体。"

  阿难陀说:"上人,你曾说过解脱之三门是缘起性空、无相无作、无愿无求。你又说过一切法皆空。那么,是否因为一切法也落于变化散灭,故而说它是空?"

  "阿难陀,我时常都讲空与观空。观空是可以帮助人超越生死的一种禅修妙用。今天,我会多讲一些关于观空的。

  "阿难陀,我们现在全坐在讲堂里。这里面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我们可以说,讲堂内的空无不在这里的东西,但却有在这里面的东西。换句话说,这法讲堂是空无市集、水牛和村落,但存有着比丘。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同意,上人。"

  "法会之后,我们将会离开讲堂,而比丘便不再在这里了。那时候,讲堂就会是空无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了。你同意吗?"

  "同意,上人。那时,讲堂内将空无刚才所说的东西。"

  "阿难陀,满的意思,指满是一些东西;而空的意思,是指空无一些东西。"满"与"空"两字,本身没有独立的意思。"

  "上人,请你再详细解释。"

  "你们细心想想--空,是空无一些东西,就如空无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我们不可以说"空"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满"也是一样的道理。满,永远都指满是一些东西,如满是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满"也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目前,我们可以说讲堂是空无市集、水牛和村落。正如一切法,当我们说一切法皆满,它们满是什么呢?又如我们说一切法皆空,它们空无什么呢?

  "比丘们,世法的空,意指空无恒常与不变的自性。这就是一切法皆空的意思。你们知道一切法都落在变化散灭之中。因此,它们便不可以说是有独立个别的自体。比丘们,"空"的意思是空无自性。

  "比丘们,五蕴之中,没有任何一蕴是具有恒常不变之性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都全部没有自性。它们没有恒常不变之性。有自性,必需要具备恒常不变之性。去观想以能见到恒常不变之性的不存在,便是观空。"

  阿难陀说:"一切法无我体自性,这点我是明白的。但,上人,世法其实存在吗?"

  佛陀悄悄地垂望他身前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的一碗水。他指着那碗水,问阿难陀说:"阿难陀,你会说这碗里是满还是空?"

  "上人,这碗里满是水。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5-26 15:23 编辑 ].

TOP

 "阿难陀,拿这碗到外面,把水全倒去。"

  阿难陀尊者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他回来时,把空碗放回桌上。佛陀拿起碗来倒持着。他问道:"阿难陀,现在,这碗是满还是空?"

  "上人,现在不满了。它现在是空的。"

  "阿难陀,你是否肯定这碗是空?"

  "肯定了,上人,我肯定这碗是空的了。"

  "阿难陀,这碗已不再满是水,但它却满是空气。你已经又忘记了!"空"指空无什么,"满"指满是什么。现在的情形,碗里是空无水,但满是空气。"

  "我现在明白了。"

  "很好。阿难陀,这碗可以是空或满。但当然,是空是满,都先要有这碗啊。没有碗,便也不会有空或满。法讲堂也一样。要说它是空是满,首先就要有那讲堂的存在。"

  "啊!"比丘们都突然齐声低叹。

  阿难陀尊者合掌说道:"上人,那么,世法实在是有的。法是真实的。"

  佛陀微笑。"阿难陀,不要被字眼作弄。如果世法是空无自性的现象,它们的存在,便不是一般意识中的存在了。它们的所谓存在,仍然存着"空"的含意。"

  阿难陀合掌说:"请上人申说解释。"

  "阿难陀,我们已经说过空和满的碗。我们也说过空和满的讲堂。我又约略谈过空义。让我多谈一些关于"满"。

  "虽然我们刚才都同意桌上的碗是空无滴水。但如果我们看深入一点,会发觉这不是尽真的。"

  佛陀把碗拿在手中,望着阿难陀。"阿难陀,在形成这个碗的错纵交集原素中,你见到有水的存在吗?"

  "我见到,上人。没有水陶匠便没法搓成陶土来造成碗。"

  "正是,阿难陀。虽然我们曾说碗是空的,但看深一层,我们可以看到碗里实有水的存在。碗的存在是有赖水的存在。阿难陀,你又可以见到碗里有火的存在吗?"

  "可以,上人。造碗的过程是需要火来完成的。看深入一点,我见到火和热力的存在。"

  "你还见到什么?"

  "我见到空气。没有空气,火便没法燃烧,而且陶匠也没法生存。我见到陶匠那工巧技熟的一双手。我见到他的意识。我见到烧陶瓷的烘炉和炉里堆着的柴薪。我见到那些木所来自的树。我见到令树木生长的雨水、阳光和泥土。上人,我可以见到令这碗生起的千万相互切入的原素。"

  "好极了,阿难陀!观想这碗,便可以见到导致它存在的所有互依的原素。阿难陀,这些原素是在碗内和碗外都存在着的。你的觉察也是其中之一。假若你把热力回归太阳那里,把陶土回归大地,把水回归河里,把陶匠回归他的父母处,又把柴木回归林树,那碗还会存在吗?"

  "上人,那碗不能再存在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原素都回归它们的本源,碗是不能再存在的。"

  "阿难陀,观照缘生之法,我们便知道碗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可以与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赖以生死存亡。一法的存在,代表着所有法的存在。一切法的存在,代表着一法的存在。阿难陀,这就是相互之间切入和相互之间存在的原理。

  "阿难陀,相间切入的意思,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我们看见碗时,可以见到陶匠,看见陶匠时,又可以见到碗。相间存在的意思,是"此是彼","彼是此"。例如,浪就是水,而水也就是浪。阿难陀,讲堂里目前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但这只是从一个角度而言。实际上,没有市集、水牛和村落,这讲堂也不会存在。因此,阿难陀,当你望着这空无一物的讲堂时,你应该可以见到市集、水牛和村落的存在。没有"此",便没有"彼"。"空"的真义就是"此是因彼是"。"

  比丘们都在全然的静默中聆听着。佛陀的话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过了一会儿,佛陀又再拿起那空碗,说道:"比丘们,这碗并不能独立存在。它在这里是有赖所有其他非碗的存在物,如泥土、水、火、空气、陶匠等所致的。一切世法也如是。每一法都与其他法相互而存。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循着相间切入和相间存在的原理。.

TOP

 "比丘们,深入细看这碗,你们便可以见到整个宇宙。这碗里含蕴着整个宇宙。只有一样东西是这碗所空缺的,那就是个别独立的自性。个别独立的自性又是什么?它是全不倚靠其他原素而可以独立存在的自体。没有一法是不倚靠其他法而存在的。没有一法具备着独立的自体。这就是"空"的义理。"空"是指空无自性。

  "比丘们,人的基本原素是五蕴。色相不含藏自体,因为色相不能独立存在。色相之内,有受、想、行、识。感受也是同样一个道理。感受没有自体,因为它不能独自存在。感受中有色、想、行、识。其他三蕴,也是同一原理。没有一蕴是具有个别自体的。五蕴互依互存。因此,五蕴皆空。

  "比丘们,六根、六尘和六识也全都是空的。每一根、尘、识,都有赖其他的根、尘、识才能存在。没有一根、一尘、一识不是没有独立个别的自性的。

  "比丘们,让我重述一遍以使你们易于记忆。此是,故彼是。一切世法都是互依而存。因此,一切法皆空。"空"字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和个体。"

  阿难陀尊者说:"上人,一些婆罗门的学者和其他教团的要领曾扬言乔答摩僧人是教导断灭论的。他们都说你导人于否定生命的一切。他们对你的误会是不是因为你说万法皆空呢?"

  佛陀答道:"阿难陀,婆罗门的学者与其他教团的要领都说错了。我从没有教导过断灭之论。也从没有导人于否定生命。阿难陀,邪见之中有两种见解是最容易使人陷入缠网的。那就是"存在"和"非存在"的见解。前者认定万物都有恒常独立的自性。后者认定所有一切都是幻象。如果你们偏信其一,都是没有见到实相真理。

  "阿难陀,一次伽遮耶纳比丘问我:"上人,什么是邪见?什么是正见?"我告诉他,邪见就是陷于"存在"或"非存在"任何一边的见解。当我们见到实相真性,我们便不会被这些见解缠缚。一个有正见的人,会明白万法生死的程序。因此,他便不会再被存在或不存在的念头困扰。当苦恼生起时,有正见的人会知道苦恼在生起。苦恼减退时,他也知道苦恼在减退散灭。万法的起灭都不会骚扰一个有正见的人。恒常与虚幻这两种邪见都是太极端的。缘起之法超越了这两种极端,落于中道。

  "阿难陀,"存在"与"非存在"都是不合乎实相的意念。实相超越了这些意念的领域。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意念的人才是觉者。

  "阿难陀,不单只"存在"与"非存在"是空,生与死也是空。它们都只是意念而已。"

  阿难陀尊者问道:"上人,若然生死都是空,那你又为何常说世法无常,不停在生在灭?"

  "阿难陀,在相对的意念上而言,我们才说世法不停在生灭。但从绝对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性当然就是无生无灭了。"

  "请上人你详释。"

  "阿难陀,就拿你种在法讲堂前的菩提树作例子吧。它何时出生?"

  "上人,它是四年前,种子发芽那一刹出生的。"

  "阿难陀,在那一刻之前,菩提树存在吗?"

  "不,上人,在这之前,菩提树并不存在。"

  "那你的意思是指菩提树从无而生起?有"法"是可以从无而生起的吗?"

  阿难陀默然不语。

  佛陀继续说:"阿难陀,宇宙里没有一法是从无而生起的。没有种子,就不会有菩提树。菩提树的存在,有赖它的种子。树就是种子的延续。在种子未生根之前,菩提树已经存于种子之内。法已存在,又何须出生?菩提树的本性本来无生。"

  佛陀问阿难陀:"种子生根入土之后,种子死去了吗?"

  "是的,上人,种子死去能生树。"

  "阿难陀,种子没有死去。死的意思是从"存在"进入"不存在"。宇宙中哪有一法会从"存在"进入"不存在"?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没有一样是会由"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这些法都只是转化为另一些法罢了。那菩提种子也是一样。种子没有死,它只是转化为树。种子和树都无生无死。阿难陀,那种子和那树、你、我、比丘、讲堂、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全都无生无死。

  "阿难陀,一切法都无生无死。生与死都只是心识意念。一切法都非空非满、非成非坏、非垢非净、非增非减、非来非去、非一非多。这都只是意念。观照万法的空性,我们才可以超越所有分别的意念,而体证万物的真性。

  "阿难陀,万物的真性就是非满非空、非生非死、非聚非散。就是基于这种真性,世间的生与死、满与空、聚与散才生起。如果不是这样,又怎能出现生死、满空和聚散呢?

  "阿难陀,你曾试过站在海边看着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浪潮吗?"无生"与"无死"就如海水。生与死就如同波浪。阿难陀,有长浪与短浪、高浪与低浪。波浪起伏,但海水依然。没有海水,就没有波浪。波浪回归海水,水是浪,浪是水。虽然波浪升起后又成过去,但如果它们明白它们是水,它们便可超越生死的概念。那时,它们便不会再担忧、惧怕或因生死而苦恼。.

TOP

回复 3#亲爱宝宝 的帖子

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TOP

佛是智者,佛是觉者,顶礼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TOP

回复 4#了然 的帖子

不即不离
师兄了然通达啊。 .

TOP

摘自《净宗心要》 黄念祖居士
http://www.jingtu.org/wnz/jzxy.html

“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佛告诉你诸法空是因为你着了有了。破你这个有啊!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着在空上了,那更坏了。“若复着于空,诸佛不能度”啊!佛教的殊胜高妙也就在此。顺理菩提心,理是实际理体,简称本体,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从容中道。你着有着空都是背离了本体,都落在二上。空是对有说的,就二了。二就不是“不二法门”了。《维摩诘经》就是讲的不二法门。很多修行人,就在这二上打转,这离成就很远啦。先应离言绝虑,离开言说,所以言说无非是指月的标,指路的路牌。例如到颐和园,路上有块指路牌上写颐和园,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会找到园子,但许多人以为牌子所在之处就是颐和园,那就大错特错了。又例如室内有灯我指一指,并说这就是灯,我这么一指,一伸手,你认为这个手是灯。现在人们错就错在这儿,尤其是学者。这是灯,我的话没错啊!这个是灯,他不知道顺着我手所指去看灯,他认为我这个手是灯。离言,言也不是不要,经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执着,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这个指路牌了。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的行处没有路了。所以禅宗之开悟,密宗的大圆满大手印,都是到这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灭灰寒之后,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颗热豆。从这样的悟解发起广大心。从这个地方出发,这样来发心。不见有烦恼跟善法作对,但仍是断烦恼修善法,这才是中道。有人听到烦恼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断烦恼了,烦恼与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吗?吃烤鸭与霉面包一样吗?如不能一样,还是要修善法断烦恼,虽然是修善法断烦恼,而烦恼善法平等。对于度众生,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刚经》上说:“我应该如是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意思。我愿终日度生,而终日没有一个谁是能度谁是所度的念头。所以布施讲三轮体空,我把一万美金送给这位朋友,内不见能给美金之我,外不见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见这一万美金,就称为三轮体空。我们布施供养修一切福都应该体会这三轮体空。那你的功德就大一万万倍、一万亿倍、一亿亿倍,就可以无限大。因为你一执着就成为有为法,有为法就有限量,无为法是无限量的。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5-27 12:55 编辑 ].

TOP

回复 6#亲爱宝宝 的帖子

知生即是无生法,莫离生法说有无。即此用,离此用。宝宝师兄谬赞了。.

TOP

回复 8#了然 的帖子

“即此用,离此用”
说的真好!.

TOP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http://www.jingtu.org/wnz/jgjddj/01.htm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12-1-10 12:24 编辑 ].

TOP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12-1-10 12:25 编辑 ].

TOP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12-1-10 12:26 编辑 ].

TOP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12-1-10 12:2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