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随着天气转凉,呼吸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不少医院哮喘门诊的病人日趋增多。
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主任鲍一笑提醒说,易发哮喘的孩子在这一季节尤其要当心疾病的突发。他认为,尽管家长们对此颇为重视,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误区。
误区一:
把哮喘视为感冒
许多孩子在哮喘发作前都会感冒,这导致不少家长以为感冒引起咳嗽,咳嗽就会引发哮喘,所以只要治好了感冒,哮喘也就能治愈。
鲍一笑主任指出,这种把感冒和哮喘混为一谈的观念十分普遍,但治疗感冒和治疗哮喘是两回事。
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它是由于特应性体质及神经调节紊乱等内因,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外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气道慢性炎症。
哮喘的发病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入秋后,空气中的湿度水平导致螨虫大量繁殖,再加上各种病毒的广泛传播,从而导致哮喘患者很容易发病。患者会反复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且往往是上午加重,下午缓解,夜间又加重,呈现出多变性。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的前期症状很类似。但感冒只是引发哮喘的诱因之一,如果孩子有哮喘病家族史,比如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喘病,且孩子本人又有过敏史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那么他患上哮喘病的几率将高于正常人群。这类孩子一旦哮喘病发作,必须经过正规的治疗才能治愈
误区二:
谈“激素药物”色变
一旦孩子得了哮喘,医生按照正规治疗方案所开出的药物中总是不乏激素类药物。可有些家长担心使用激素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比如发胖、影响生长发育等,从而对使用激素药物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孩子的哮喘症状有了缓解就匆匆换药、停药。
鲍一笑指出,目前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是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其中,控制气道慢性炎症最重要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尤其在哮喘的缓解期,患者需要坚持使用此类药物。
对于目前被普遍使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类激素药物的使用剂量很小,即使孩子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家长所担心的全身副作用。
至于一些局部的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只要药物的使用方法合理,比如吸药后立即漱口,就可完全避免这种副作用。
如果家长们盲目听信传言,孩子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随意减量或停止使用激素药物,反而会导致孩子哮喘反复发作,使病情更加严重。此时就需要增加激素的药量,其结果,既给孩子增加痛苦,又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不可自作主张,随意停药。
误区三:
哮喘患儿不能吃鱼虾
孩子哮喘反复发作,很多家长不免产生恐慌心理,甚至不让孩子吃鱼虾,认为只要孩子吃海鲜就会导致哮喘复发。
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它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着很大的联系,而过敏源又千变万化。鲍一笑说,鱼虾等海鲜的确是比较容易致敏的食物,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患有哮喘的孩子都会对海鲜过敏。
因此,对于过敏体质的哮喘孩子来说,首先要去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哮喘的过敏源,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对哪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避免接触。对于某些难以避免接触的过敏源,比如尘螨等则可以接受系统性的脱敏治疗。
此外,哮喘患者的家中要尽量避免养猫、养狗。平时要注意通风。家长不在家里吸烟,勤换洗衣被,不让孩子玩毛绒玩具等,也有利于预防哮喘。
如果家长不管孩子是否对海鲜过敏,就盲目地不让孩子吃鱼虾,非但起不到预防哮喘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结果更容易患病。
误区四:
治疗哮喘“见好就收”
不少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就医积极。但只要症状稍加控制,就马上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孩子只要不喘就好了,不必再吃药。这样一来,孩子气道的慢性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诱发哮喘。
鲍一笑指出,哮喘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即使病情稳定了,也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随访,让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80%的哮喘患儿在步入青春期后,症状会得到缓解。一般来说,只有在一年以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才可以停止治疗。
此外,大多数孩子在哮喘发作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如咳嗽、连续打喷嚏、头痛、不明原因的胸闷等。一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有哮喘发作的可能,此时要及时就医,以避免哮喘的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的痛苦。
家
[
本帖最后由 亲亲宝贝 于 2007-10-31 13: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