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公开课”究竟应该“公开”什么?

“公开课”究竟应该“公开”什么?

近一阶段时间,我们老师多了一些“走出去”的机会,听听一些老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等。总是感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倒是教师提供的精美教具、学具、范作、多媒体课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感慨之余,有的教师就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一节课要用多少的课余时间去准备?它的指导意义又在哪里?我们平时可能这样去效仿吗?这些现实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话题:一线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公开课?我认为所谓的公开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特例”,对教学活动的实质性改造作用甚微,它的诉求,只有不断地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才可能最终得以实现。
    由此,我想:我们教师的公开课需要贴近于平时。贴近平时,是指教师的教学思考和行为都是源自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而并非刻意追求和使用最先进的电教设备,最精良的教学用具,最华丽的教学用语等。只有当我们关注对现实教学状态的改造和优化,才能让一线教师感到公开课、研究课的亲近感和实用性。另一个方面,公开课还需服务于平时。公开课上所关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应来自于平时教师司空见惯,又苦于解决不好的问题。而公开课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一些突破性的作用和抛砖引玉的功效,同时也使得一些处于愤悱状态的教师感到豁然开朗。
    当我们的公开课能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现实,那么,更多的一线教师的执教水平才能获得个人意义的重新建构,公开课才能真正为己所学、为己所用。.

TOP

哎,我明天就有一节公开课。.

TOP

回复 #1 一杯白开水 的帖子

所言甚是!!.

TOP

现在的公开课做戏的成份多,实用的少啊。.

TOP

逢场作戏罢了!!!.

TOP

公开课应该展示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课本内容挖掘或讲解的能力,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教学环节的衔接能力,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表达能力等等。
    但如今的公开课明显变了味道了,教师与学生成了舞台上的演员,看谁表演得真切,听者乏味极了。因为大多数模式是无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的。真希望早日改变这种状况。
    我比较倾向于随堂临时听课,是最能看出教师基本功与素质的。 .

TOP

公开课还要排练呢!
有的学校班级少,就跑到班级多的学校去借班级实践,借来的班级反应热烈的成功教案未必在自己班里实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反应。
我也很赞成楼上各位的看法,随堂临时听课,是最能看出教师基本功与素质。
也许就象学生应对考试一样,教师们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吧,所以呢,排练公开课成了公开的秘密。.

TOP

我儿子学校的班主任公开课的时候脾气好的不得了,问我为什么,真不知道怎样回答。平时凶德不得了.

TOP

.

TOP

最痛苦的就是公开课..

TOP

比公开课更痛苦的是学校公开日
那个场面大哦
去年,刮着大风下着小雨,全体学生和老师就在操场上站着。
台上孩子穿着单薄的服装在表演
我们班主任刚出院,也跟孩子们一起站那。
苦哦。.

TOP

公开课变味成表演课

公开课是这样的?????



每个学期,在一所中学任教的林老师都要准备几节公开课,请来外校的老师和家长听课。每年,他也会到一些学校听听公开课,看看其他老师是如何上课的。这件在老师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个教学活动,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了味。
  一位正在上高一的学生就说:“上公开课时感觉老师特假,像演戏似的。”

  公开课的作秀方式有多种

  方式一:公开课的过程已经演练过多遍了,不仅老师,连学生的配合都演练了多次。有时,老师设计的课时进程太过精确,甚至与下课铃声都分秒不差……当然,还要挑选好的班级上课,才显得课堂活跃。最让学生感到不一样的是,上公开课时的老师与平时差别很大,对待学生的态度“好得不得了”,这是因为在教室里坐着一排来观摩的官员、教师或学生家长。

  方式二:平时老师是不上公开课的,老师平时教学任务很重,准备一节公开课很费事,很累。可一旦上了公开课,老师就恨不得把所有教学形式和手段都用上,以显得课堂活跃。一位高一老师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节公开课,老师除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外,还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充当记者采访等,可以说所有教学形式全套上场。这在平时可能吗?

  方式三: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一会是视频,一会是音频,看得同学忘记了时间。这种由过去的“口灌”变成了“电灌”的公开课,学生听觉、视觉更累了,思维也全没了,因为离平时的课堂教学形式相距太远了。

  方式四:为了上好公开课,让外校来的领导、老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一些老师甚至调出几个班的好学生,临时凑成一个班上公开课。

  不可否认,公开课是展示多种教学风格、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一种“研讨课”,是作为“样本”让老师们研讨的。既然带有研讨性质,就不应该怕被人说不对,就不应该怕出错。

  学生觉得公开课特别假

  说到底,公开课除了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外,最主要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但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并没有顾及到学生。

  一位姓王的家长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他女儿上完公开课回家后,他问道:“今天课上谁表现最好呀?”没想到女儿的回答却是:“老师表现最好!”这让这位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的家长很诧异。他接着问:“为什么?”女儿回答说:“老师今天对我们可好了。”他再追问:“那平时呢?”女儿回答说:“她好凶,经常批评表现不好的学生。”

  听完这话,这位家长愕然了许久。他说:“我们天天给学生讲诚信,但老师却在教学生作假!”

  新疆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女生王培(化名)说,她们几乎每个月都会上一到两节公开课,有的老师让他们事先预习,不耽误正常的教学;而有的老师则会精心安排去讲已经讲过的课。记得他们学过《胡同文化》这节课后,一天老师通知大家过几天要上公开课,还是讲这节课。请去过北京、看过胡同的同学举手。下课后,这几位举了手的同学被老师留下,布置了公开课的“任务”。

  果然,那天上公开课时,老师就请这几位同学讲去北京看胡同的见闻。随后,老师“眉飞色舞”地给全班同学讲了这节课。因为这课已上过,同学们发现老师这次跟上次很不一样,觉得很假。一些同学连头都不敢抬了,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一位中学生张非非(化名)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她们班里要上公开课,英语老师竟然从自己所教的四个班里挑出最好的学生凑成一个班。因为是最好的学生,加上那天上的课又是讲过的课程,教学效果自然十分好,发言踊跃,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都很好。特别是下课后,待听课的人都走了,老师竟然笑着对她们说了声:“谢谢你们。”学生自然对老师说了句:“不客气。”

  公开课应该推开门就听

  正在上高中的学生小芮的一席话让人感到很实在。他说:“我们真正喜欢的好的公开课,是老师用朴实、又有才华的语言,在课堂上不骄、不躁、不作秀,真实而自然地讲授知识。”

  在另一所中学上学的丁丁脑海中永远记着这样一节课。一位40多岁戴眼睛的语文老师走进班里时,大家并没有感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当他站在讲台上,开口讲课时,同学们立即被吸引住了,因为他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许多知识不是一两个星期能准备好的,且思路新颖,语言运用十分精彩。当时全班同学都埋头在记笔记,似乎想把课堂上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小芮说:“那是我记忆中记笔记最多的一节课,下课后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说记笔记太累,反而都很兴奋,说老师太有水平了。”

  乌鲁木齐市某中学的刘老师认为,公开课前老师进行简单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能指定哪位同学回答,不能与平时授课有太大的差距,更不能重复“秀”课,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改变这些做法,但一下子都改过来不可能。

  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一位从事了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认为,公开课是为了展示各自的教学风格,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说白了是为了让教师们互相查找不足,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所以,公开课应该与平时的教学没有什么两样。

  一些教师认为,公开课还可以叫“开放课”。即所有的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推开任何一个教室的门进去听课,这样可以极大地避免老师“作秀”。他们认为,只有“推门听”听到的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才是让人信服的公开课。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教研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应该叫“研讨课”,是作为一种“样本”来让老师们研讨: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既然是“样本”就必须让大家来“评头论足”,而不是模仿,因此不应怕出差错。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许多学校和教师把“样本”式的公开课上成了“样板”课,公开课的模式成了大家模仿的“范本”,大家照此仿效,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假我更假,反正平时的课也没教师和家长来听,为了一时的“模范”,只好牺牲学生了。

  目前,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教研中心已经发现了这类问题,他们下基层进行调研听课时,再不事先通知学校和教师了,而是随机抽挑班级听课。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研讨,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方式。公开课不应怕出错,只有大家一起研讨了,才能真正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报记者 王瑟)

  公开课又叫“做课”,本来是学校里非常正常的一项教研活动。但是这两年,这个本来正常的活动似乎开始变味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不久前的一次会上指出,现在做课正在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面貌,不少老师做课时讲的课不是讲给学生的,而是讲给检查者的,做课已经演变成“赛课”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TOP

公开课,比赛课,都是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的结果。甚至有的课根本不是老师自己的思路,老师在这里扮演的,充其量就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TOP

有很多时候

所谓的公开课就像是在演戏~~~
别说学生,连自己都演的累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