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美国人竟然这样教育小孩?!(转贴)

美国人竟然这样教育小孩?!(转贴)

美国人竟然这样教育小孩?!(转贴)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TOP

不同的教育创造了不同个性的民族.

TOP

谢谢楼主化了这么多精力写了这篇好文章,其实文中的这些事实我们又何尝不清楚呢,关于教育方式的差异在很多帖子里都看到有争论.美国人一向是善于"拿来主义"的,他们信奉有资料可查的东东就不必去记,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理论就一定对吗?.

TOP

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 如果能够融合, 就完美了, 幻想啊 .

TOP

老贴了,我的个人观点,简而言之,一美国教育不用花在国内起码30%的精力去学一门所谓外语;二美国崇尚个性发展,在教育领域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教导者,教育体系是宽松的;三美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强国,它有着强大的自信心和经济实力打造各色人才,并在不断吸引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反观国内教育呢,一句话:信心不足或根本谈不上信心.

我们的教育者(包括学校和家庭)担心或可称之为恐慌,生怕自己落后,所以拼命地在灌输,在加压,最后培养出来的都是学习机器,实际应用能力极差,如此不断,恶性循环..

TOP

这是中美教育制度的不同.

TOP

这种教育制度距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

TOP

受教育.

TOP

人要适应环境,我们既然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去美国生活,那么只有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等以后有机会去美国了再享受那里的氛围吧。.

TOP

.

TOP

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我们落后的原因.

TOP

回复 #11 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这个也不尽然,我们落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多底子薄......如果都象美国那样就好了,人才都愿意去那里(包括中国人才)还愁没发展吗?.

TOP

回复 #12 charles妈吗 的帖子

谢谢。我的话没有说完整。我的意思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

TOP

人要适应环境,我们既然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去美国生活,那么只有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等以后有机会去美国了再享受那里的氛围吧。


.

TOP

不同国情造就不同教育制度,不同历史背景造就不同学习模式.

TOP

引用:
原帖由 sdfish 于 2006-10-27 17:56 发表
老贴了,我的个人观点,简而言之,一美国教育不用花在国内起码30%的精力去学一门所谓外语;二美国崇尚个性发展,在教育领域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教导者,教育体系是宽松的;三美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强国,它有着强大的自 ...
同意的.始终感觉国内的教育和国人对教育的认识,都太过功利化了..

TOP

欢迎

我喜欢这样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

TOP

任何教育体制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

美国或西方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之所以是那个样子的,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首先是因为自由,平等和尊重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他们大部分家长老师都尊重孩子的现状和发展潜能,他们给孩子自由发展的可能,同时,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人格平等,所以,他们分流也很早,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澳洲高级经理的女儿,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基础教育结束)就选择读了倾向于技能方面的COLLEGE,毕业后去世界闻名的美发沙龙做学徒,现在是个理发师。
做爸爸的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也尊重女儿的选择,只是给她出主意,让她去了最好的沙龙做学徒,三年后,她在店里给人洗,剪,吹就是250澳元;在店里做了2年后,她在店里做PART TIME(为了能跟上世界潮流,因为沙龙每周有世界范围的交流),自己又弄个STUDIO,每小时120/澳元。她的道路,即使从金钱的角度来讲,投入产出也很合算,更不用说,她真心喜欢做美发师。
这个例子,在国内就没有土壤,如果哪家的孩子说,我不要读书了,要去理发店学徒,这里的家长会怎么做?.

TOP

深受启发!.

TOP

.

TOP

前两天和在NIH做Post Dr.的同学聊天,说起孩子的教育,他的儿子大小女1岁,99年的,两年前见到他时,刚到美国一个月,在kindergarden,有些腼腆但很聪明。同学说现在已经上三年级了,一年纪没上几天,老师就建议他上两年级报到去了,上了没多久就参加了全美小学生摸底考,本来以为能凑和过去就不错了,没想到数学,阅读等都进了全美top 1%,vocabulary test差了一些,也有80多分,于是又被老师送入talent班(一个年级共选了8个有特长的孩子)因才施教,现在上三年级,但教学内容有些已是四五年级的水平。平时回家没什么功课,就是教他认中文,怕以后回国跟不上,剩下的时间就是大量的阅读,两年里起码读了四五百本书,周末就去图书馆借书,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适合他看的书了。我说我买了很多书,女儿都没时间看。前两天和女儿通话,说给她买了礼物,托贝贝妈带给她,她很高兴,非要知道是什么,当我告诉她是一本书时,没想到她开口竟然是:“又是书,我讨厌书,我都迷糊在书里了,卷子是我的被子,书是我的床,我都睡在书里了。你买的书我根本没时间看哪“让我又吃惊又心痛,她原来是那么喜欢书的,上学不到三个月居然说讨厌书了,每天就是做功课,然后睡觉,弹琴画画的时间也没有了,每次婆婆都在电话里说太累了。不知道当初一心想进这个学校是对还是错,还是再三比较,觉得是相对轻松的,比较注重全面发展的,没想到也是一个样。也许是月份小加上学前什么也没学过的原因?但中考也有296.5,也没见跟不上,可能就是小一角色转换问题。但我多希望她有时间疯玩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有时间摆上一堆颜料天马行空啊。比较下来还是同学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的是更科学的因才施教。但他也一直在担心万一决定回国发展,孩子是否还能适应国内的教育。人就一生,不可能样样尝试,取舍之间真是好难。.

TOP

这样的教育方式放在中国,相信所有的父母也都会喜欢,但要知道这是在孔孟之道奉行了几千年的中国,重一个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如今,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是很难改变.

TOP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名往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名往。名利两个字又怎么是每个成年人可以轻易抛开得吗?我们的孩子不是正被培养成这样的人吗?.

TOP

我家LG 一直说逼孩子学东西是没有用的,关键是他自己要学,有兴趣学,前段时间我也是很苦恼,逼孩子这个逼孩子那个,一切就是看分数,现在心里已经放开很多,LG不管孩子的学校成绩,说及格就可以.儿子超喜欢看书,但按儿子的要求买了很多的书,孩子习惯几本书窜着读,这本里写的比较简单的,他会知道到哪本书去找详细的资料来看,LG 却比较满意,他觉得这个才是在学习,所以我也不管了,轻松了很多,孩子也开心了很多.但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对.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jiahui0711 于 2006-11-26 18:31 发表
美国或西方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之所以是那个样子的,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首先是因为自由,平等和尊重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他们大部分家长老师都尊重孩子的现状和发展潜能,他们给孩子自由发展的可能,同时,不管 ...
太高兴看到你的这篇文章了,我自己是开理发店的,我爱人是理发师。我深有体会,当别人知道你儿子能讲流利的英语时,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还不是因为我们的职业关系。偏偏儿子对做西点有浓厚的兴趣,一直想长了去学,我会支持他的爱好,尽量再学二门语言,帮助他自由发展。

请原谅我收藏您的文章到我的BOLG:http://blog.sina.com.cn/m/jack001,太喜欢它了。

[ 本帖最后由 马兰花 于 2007-1-11 18:24 编辑 ].

TOP

回复 #26马兰花 的帖子

我还是头一遭在WW上听家长支持宝宝长大当西点师,何况这么优秀,不去哈佛也该麻省.
真要学西点,学法语,意大利语吧,做极至了,就是艺术了..

TOP

谢谢楼上的美言,小儿是对法语、德语很感兴趣,经常听它们的歌,我希望他英语学到大六的程度后再学第二语言,千万不能什么都学个三脚猫。.

TOP

难得这样的文章在WW上不被砸哦,向往啊.

TOP

真是向往啊,但现实怎么办呢?要不就玩中庸之道?.

TOP

.

TOP

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这样的教育适合吗.我觉得还是将中国的孔子之道好好继承发扬就不错了.

TOP

有同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取决于什么样的社会形式,美国学生的教育方式到中国来肯定是不行的,结果只有成绩低,考不进好的学校。所以只能稍微借鉴一下他们的教育方式,比如在不要求满分的情况下适当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多带他们尝试课外的活动等等。不过我还是很羡慕美国的孩子,他们的童年一定比中国的孩子有活力。只能希望中国的教育能逐渐向真正的“愉快教育”发展 。.

TOP

回复 #26马兰花 的帖子

马兰花,
我办了一个英语教室。我同朋友说,周六上午小朋友睡懒觉,没吃早饭,可以来教室一起做cookies. 从读说明书开始,到完成cookies并装饰。同样学英语,早餐也解决了。朋友说,国内的家长会说,还是包子,油条比较便宜。

可你知道吗,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就有做蛋糕,可孩子们只能靠想象蛋糕的香味了。.

TOP

我既是个妈妈又是个老师,很希望中国的教育也能有真正“减负”“愉快教育”的一天,能花心思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学习”,其实,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太多好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可以供我们运用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放下沉重的书包呢?现在的教育下,既没有“减负”“愉快教育”,而且一味的“接轨”和改革教材却把我们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忽视了,再加上独生子女“小太阳” 的负面影响……值得深思的问题太多了!.

TOP

楼上说的太好了,我也有同感,中国的教育是面临着改革,不能再培养考试机器了,老师要多反思,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来。我们的填鸭式教育,早已超越了国外同龄孩子的学习程度,会有时间找出更适合我们国情的教育方法来的。.

TOP

我儿子最喜欢看英文广告纸,电影花絮,从没有认真学完哪套教材,看的最多的还是故事书。在他学英语上,我从不限制他一定要学哪个教材,一切随心所欲,孩子也乐在其中。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越是无所求越是收获多多。
为了考试而学反而适得其反,对儿子最大的期望是能学会独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TOP

中美教育区别之我见……

我和朋友也花了很多时间认真的探讨中美教育的不同。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放牧式教育可以培养出很好的英才,让孩子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但是放弃了一部分普通家庭、对学习不重视的学生的培养。这也是中国孩子到美国去往往出人头地的原因,中国没有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
中国圈养式教育保证了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得到足够的培训。但是毫无疑问地,它抹杀了英才的出现。所以现在成功的都是没有读过书的温州人。每个孩子到学习的后期,例如大学阶段,几乎没有对学习真正感兴趣的。
当然这和一个国家的实力、教育资源也有关系。
不过我们真的认为,中国人其实最应该用美国的教育方式,而美国人,特别是那些西裔、非裔的美国人更适合用中国的教育方式。
哈哈!.

TOP

有道理.

TOP

有道理.

TOP

中国学生家长都无法改变中国的选才方式,只有适应该环境,按照美国的培养方式,结局是下岗!!! 所以我还是要“逼逼逼”.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