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9-6-26 23:49
只看此人
万般辛苦就为了一块“砖 奥数产业链勾连种种利益
万般辛苦就为了一块“砖
王晓亮在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读三年级,去年9月起“加读”了一个奥数培训双休日班。一学期熬下来,晓亮非但没有培养起对奥数的兴趣,连对学校里的数学课也产生了反感。身为教师的妈妈很警觉:“当他异常认真地告诉我心理压力很大时,我担心再读下去会有负面效果。”但妈妈的决定并不是让孩子停止奥数学习,而是暂停:“等到他五年级时,还是要‘加码’,否则小学升初中缺了奥数之类的获奖证书,怎么可能挤进名校!”
王晓亮是全国众多学奥数孩子的一个缩影:学奥数是为了参加竞赛,而竞赛证书,是敲开热门学校大门的一块“砖”。
要紧的是“占坑”
暑假、秋季学期、寒假、春季学期——学奥数,孩子一年得上满4学期课程,这才算读完一级。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参加培训了,家长说:“让他早日具备核心竞争力……”
“在‘小升初’过程中,奥数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来我们这里学奥数,就可以多一个进入名校的途径与机会。”记者拨通“学而思”学校的报名电话,听到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孩子经过入学测试,依据分数水平编入不同班级(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每学期期末举行考试后,要依据考试成绩再次分班。学校每年还搞比赛,选拔学生进入竞赛班,为应对“希望杯”、“华罗庚杯”等奥数比赛专门强化训练。
“我们与很多顶尖的中学,比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都保持着联系。每年招生时节,都会向名校推荐奥数拔尖的学生。”这名工作人员透露,去年他们拿到了名校的20多个名额。记者反问,这样的进了竞赛班并获了奖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不能挤进去的孩子不就落空了?工作人员解释,无论如何奥数都是升学的重要“敲门砖”。记者致电另一所奥数学校,回答相同:即使去不了顶尖学校,一般的好初中也很看重奥数成绩。
社会培训机构与名校,尤其是口碑较好的民办初中的牵连,或许正是奥数热高烧不退的重要原因。对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学奥数“有没有兴趣”不是问题,要紧的是“占坑”——在奥数培训过程中争取进入名校的希望。
“投资”颇为可观
学奥数,“投资”颇为可观。在北京市很有名气的社会办学机构——巨人学校海淀区人大分校,记者遇到了正等孩子下课的庞女士。她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同时在巨人学校的奥数尖子班就读。“寒假6次课,每次1个半小时,约700元学费;春季学期15次课,每次1个半小时,约1600元;正打算给孩子继续报暑假班,一共12次课,每次3小时,约2000元……”庞女士告诉记者,除了学费,还要加上七七八八的“配套成本”。
据了解,巨人学校的奥数班以《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为基础教材,针对1至6年级孩子分别有1至6册“华数课本”。“华数课本班”只是基础班,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举行考试,达到竞赛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可进入竞赛班或者尖子班就读。班级级别不同,年级不同,收费标准不同;而即使基础的“华数课本班”,巨人学校也推出了专家班和名师班的不同选择,各自明码标价。
“读完一整个学年,比大学一年学费5000元都贵!”在“学而思”学校的阜成门教学点,几个家长一起给记者算账:这儿暑假、寒假各8次课,每次都是3小时,总计2200元;秋季、春季两个学期各15次课,也是3小时一次,总计4090元。“别嫌学费贵,来报名的多着呢!”
还有“班外培训”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市号称“最高规格奥数培训学校”的仁华学校,一些孩子为了保住尖子班学生的“名分”,甚至在培训班外参加“再培训”。
仁华学校的招生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因为每年都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录取、分班,竞争异常惨烈;而在“小升初”时,仁华学校前两个班的学生,可谓是名校眼中的“香饽饽”。
据家长透露,能进仁华学校的孩子,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但对每次考试,人人如临大敌。“有的孩子从三至五年级,一直能保持在前面两个班,但如果到六年级却跌出去了,那不是很可惜?正因为每年考试、重新分班,所以前几个班的许多学生为了保住位置或更上层楼,就再在外面加班学奥数!”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本报北京6月24日专电)
奥数产业链勾连种种利益
前不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个人博客上撰文,矛头直指火爆异常的小学生奥数教育。这自然刺痛了一部分人,伴随着激烈的反对和“讨伐”声音的,甚至有根本与教育问题争论挨不着边的人身攻击与威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应是少数孩子课外兴趣学习项目的奥数,除了被异化为升学“敲门砖”和一些学校选拔“尖子”的标尺,还形成了从教材、教学辅导书编写出版,到开课培训、组织竞赛等等的一整条产业链,种种利益勾连其上。一位圈内人直言不讳,像杨东平这样质疑,“要断人财路,当然会招来威胁”。
老师巧妙“指点迷津”
记者在社会培训机构各教学点走访时了解到,送孩子参加奥数培训,一部分家长是出于“从众心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听从“老师推荐”。
“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对老师布置的附加题手足无措。”一位家长说,女儿的数学老师讲课时常常出道思考题,搞测验也喜欢加一两道附加题。这些“难题”,大部分学生不会做,只有少数会做——一打听,都是在学奥数的。然后,老师就“指点迷津”:可以去哪里参加奥数培训,去哪里提高思维能力。“我这做家长的很纳闷,这些题目老师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讲解呢?既然奥数这么重要,老师用一部分上课时间讲奥数,有什么不可以呢?”
“有些老师这么搞,是因为利益驱动。”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动用行政手段,明确禁止各学校开设奥数类兴趣班,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却抓住巨大的市场需求,瞅准空档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据一位知情人士披露,某些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联系,学校给社会培训机构输送生源,获利双方分成。而且,有的数学老师周末也到奥数培训班兼课。
学校看重“某些”竞赛
北京市某中心城区教育局一位分管小学升初中工作的老师介绍,在招生过程中,以奥数获奖证书和成绩作为升学标尺,是上级主管部门明确不允许的。然而,无需各名牌中学与民办中学明说,谁都知道奥数在所有考量标尺中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把,在“小升初”过程中会起很大作用。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当时,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了小学“奥数”竞赛活动,长春市取消了小学所有竞赛,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上海禁止名校举办小升初“衔接班”,规定不能组织小学生参加带选拔性质的竞赛和培训班……但后来,许多数学竞赛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又回来了。例如“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已经举行过7届全国大赛。还有近几年冒出的“新秀”,如EMC(英文数学竞赛)、AMC(美国数学竞赛)等。
“‘希望杯’还不算真正的奥数竞赛。”杨东平教授在不久前的博客文章中,举例描述了“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广州赛区人潮涌动的场面,但对小学奥数相当熟悉的一位“资深家长”告知他,“希望杯”比赛难度不高,中学基本不认可。
那中学认可哪些竞赛呢?据了解,对五花八门的各类大赛,各所中学各有看法,但对某几项影响较大、“含金量”较高的竞赛都非常看重,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依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些学校与相关赛事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协作关系”!为了升学,孩子得参加这些竞赛;为了竞赛,则不得不参加奥数培训。
初中课堂大讲奥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禁止教师推荐学生在课外报班,并逐年取消各类奥数竞赛、禁止学校自办奥数兴趣班等,“但‘奥数热’丝毫没有降温。这与‘小升初’的择校有关,也和奥数教育的畸形发展有关”。
据介绍,在北京市教育质量较高的城区,很多初中名牌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数学课,一上来就讲奥数题,结果,小学阶段受过奥数训练的孩子还能应付,否则很可能就跟不上。很多家长发现这一情况,即使不为了功利的“小升初”,也不敢不让孩子提前报班学奥数。一位名牌中学的数学老师叹苦经:“把远远超出大多数孩子理解能力范围的数学知识灌输给他们,会有理想效果吗?我很纳闷:现今的教育为什么要把奥数作为一个导向?”
一位家长说:“谁都明白奥数成了一条有厚利可图的产业链。但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所以我确实可以说是‘心甘情愿’掏这个钱。”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本报北京6月2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