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粗心=不会?

粗心=不会?

小朋友读两年级,老师说她很粗心,但是我认为粗心就是不会.烦恼啊,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她不粗心..

TOP

我儿子小一,也有粗心现象经常发生,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所以,还是从源头抓起,对孩子多叮咛,多唠叨了,没办法,考试的时候,分数不认粗心的啊!.

TOP

粗心并不是不会,但粗心的原因除了不专心之外,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熟练。比如让一个再怎么粗心的家长来做小学二年级的题目,他怎么也不会错的。.

TOP

这几天仔细观察她做作业,发现这个小东西读题目一点也不认真,还发觉她对题目的意思理解有问题,有时知道答案,可是写得时候不讲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按要求。看来问题多多啊。.

TOP

就怕有的孩子一直有粗心的毛病 那就肯定和不会的结果一样了.

TOP

我们家的也粗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富贵妈妈 于 2009-1-18 20:37 发表
我儿子小一,也有粗心现象经常发生,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所以,还是从源头抓起,对孩子多叮咛,多唠叨了,没办法,考试的时候,分数不认粗心的啊!
同意LS的,我们到现在还是这样,老师说他是态度不认真,我分析下来一定要多练习。同事讲法是脑子没有发育好,我们老师抄题也会抄错数字的。.

TOP

是的,要多唠叨多叮咛
我家的也一直粗心,现在三年级了,好一点了,这学期总算开始会验算了,数学100分也多起来了。家长不要着急,要多鼓励.

TOP

我发现,家长需要耐心。我唠叨到现在已经没有先前的那份耐心了,有时会情绪非常激动,很多次很伤小朋友的感情,从和她的交谈中我发觉了,她认为粗心是小事,我们大人这样大发脾气她很不能理解。我希望自己不要走的太远,能重拾这份耐心和修养,帮助这个小东西改掉她。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

TOP

我女儿是越唠叨越粗心,自三年级开始我已经不再说:“别粗心”“要仔细”“认真检查”....类似的话,不管测验还是考试让她自己去体会粗心带来的遗憾感觉,经过三年级这半学期,我在旁观察,我不再叮嘱,她倒自己留意起粗心带给她的困惑和遗憾,要是测验下来,扣分部分有粗心的,她会自己觉得不应该,回家路上就会说:“妈妈,要是那道没粗心,我就是100分!”我会接口问她:“世上没有卖什么药?”“后悔药!”平时有意或者无意间会和她谈起社会上的考试,出国申请奖学金的事情,因为她很喜欢看教育频道曾经播放的《留学生》节目,我们会告诉她:“班级里这些人数里,粗心扣掉1分2分,一般最多掉下1名或者2名,但是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上去竞争,别说1分之差,就是0.5分就要刷掉一大批,去海外留学申请奖学金也一样,佼佼者云集,要是不会做扣分自己也会服气,要是粗心扣分,那就要后悔一辈子,值得吗?”当然这些话都是放在平时闲聊时,从不在她真的粗心扣分时去唠叨,我想这些话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她的脑子,所以三年级来粗心现象基本已经遏制,这次期末考试数学100分,年级总分第一。
我们怎么去衡量她是否粗心呢?一般测验完,我不会问她什么题目或者难不难,而是让她自己估算一下分数,如果最终揭晓的分数和她估算得差不多,说明她非常自信且准确率比较高,最怕就是孩子回来感觉超好,结果分数下来和感觉实在差得太远,这就要注意了,还好我们至今一直没有这样的现象,包括她外面春蕾杯比赛和小机灵比赛,自己估得都很准,出来说:“应该都会进决赛!”,哈!最后真的都进决赛。

[ 本帖最后由 哇萨咪 于 2009-1-19 22:08 编辑 ].

TOP

唉!这个问题正是我非常头疼的问题。女儿其实自己很清楚自己粗心的毛病,考试前也总说要仔细仔细再仔细,分数就没问题,可真考了,问题又来了。平常女儿做事就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打翻东西,找东西时明明东西就在眼前,就是看不到,有时真被她气晕。但不管怎样,我也还在努力中。她自己也已经品尝过好多次粗心的后果了,自己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象LS所言,我们也能慢慢变好。.

TOP

回复 8#源源妈 的帖子

有同感,我们现在4年级了,1,2,3年级数学也老粗心,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进入4年级后,明显好转,现在数学 经常在90以上.

TOP

粗心是学习习惯不好,和性格有很大关系,要改正比较难,要持之以恒。.

TOP

是的,我也同意粗心和性格是有关的。平时做事情,说话就能看出来。老师说我们小东西比男孩子还要粗心。真吃勿消。.

TOP

回复 13#楚穹 的帖子

同意。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TOP

以前我的数学老师说过,粗心就是还没有完全掌握,她说,1+1=2你们会错吗,不会吧,那为什么其他题目会错,原因就是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一直在记着这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

TOP

我也很粗心,所以女儿粗心我也接受了,不过还是觉得是知识掌握得不完全。小时候自己要改掉粗心的毛病花了很多工夫,很挣扎的,大了好一点可还是会犯。觉得自己没有有效的方法又容易发脾气,所以现在把任务交给家教老师。一方面梳理知识,一方面老师有些适合孩子的方法,还有不会伤害到孩子学习的兴趣。.

TOP

从我自己的女儿身上,我觉得粗心= 不会,我自己很粗心,但是女儿像爸爸,是很细心的。
拿数学来说吧,一是没有基础;二是家长没有关注。所以导致一是孩子上课听不懂,怕老师提问(一直担心的是这个,一年级);二是考试的时间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填上就算,题目是匆忙看看,所以平时会的题目也会做不对的,这可以归结为不熟练。考试太紧张,太希望自己考好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所以看到孩子的成绩的时候,要仔细一下,是因为紧张心理所致,还是不会所致,还是没有真正掌握住。真正掌握住基本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
以二年级上的有余数除法为例
(  )/8=6......(   )
这道题目可以求余数的范围,可以求最大余数,最小余数,也可以求最大被除数,最小被除数。
用到1.被除数/除数=除数.......余数
    2.余数小于除数(换句话说,除数是几很关键)
除数是9,那么余数是1-8;
除数是8,那么余数是1-7;
除数是7,那么余数是1-6;
........
也就是说余数的范围在1至除数之间的数,余数最小为1,最大为除数减去1..

TOP

粗心这个毛病是要靠家长循循善诱, 急不得...况且各位家长埋怨孩子的时候不妨多回忆自己的童年, 宽容些吧....

TOP

我觉得粗心跟态度,习惯有关的.小朋友粗心都有一点,但程度不一样
如果一直粗心,就要留心了。说的不好听一点的,总是粗心实际上就是能力的问题了..

TOP

同病相怜,我们的也是粗心,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越是简单,越不在乎。.

TOP

小孩子粗心很正常,否则就不是小孩子了。到四年级会好一点,但还是不能杜绝。慢慢引导.

TOP

只有独立思考后,才知道这是粗心还是不会做..

TOP

克服粗心的毛病最好的方法是做题目之前读两边.在家时可以大声,在学校时学会默读..

TOP

小时候,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很优秀)总是重复这样的一句话:不要拿粗心做挡箭牌,做错就是不懂; 现在也听到某些数学老师分析说:其实计算做错就是对数字的敏感度低!.

TOP

我认为在考试的时候粗心就是等于不会!因为结果就是事实!.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kxingo 于 2009-1-19 23:17 发表
唉!这个问题正是我非常头疼的问题。女儿其实自己很清楚自己粗心的毛病,考试前也总说要仔细仔细再仔细,分数就没问题,可真考了,问题又来了。平常女儿做事就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打翻东西,找东西时明明 ...
5年级了,一样的粗心,有什么办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cryraindrop 于 2009-1-20 17:57 发表
小时候,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很优秀)总是重复这样的一句话:不要拿粗心做挡箭牌,做错就是不懂; 现在也听到某些数学老师分析说:其实计算做错就是对数字的敏感度低!
我同意老师的观点。.

TOP

好像男孩子粗心的要多一些 我的一个朋友说粗心也是能力缺陷的一种表现.

TOP

我们也很粗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peiying 于 2009-1-19 09:14 发表
这几天仔细观察她做作业,发现这个小东西读题目一点也不认真,还发觉她对题目的意思理解有问题,有时知道答案,可是写得时候不讲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按要求。看来问题多多啊。
是的呀。不熟练、不认真是源头,粗心只是表现形式,结果嘛就是考试被扣掉莫名其妙的分数。.

TOP

一家之言.
老师 说粗心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妈妈们说的熟练程度不够,根据学习特点,彻底掌握需要一定程度的过度学习,孩子还没有达到.二,没有掌握,老师是客气说法.现在老师如果说其他缺点比如暂时接受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会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所以一概以粗心来代替.这样家长和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孩子究竟是那种情况 ,大假中家长可以观察观察.相信会得到答案的.当然问题也就解决了..

TOP

粗心  [摘自《学会跟孩子说话》赵雨林著]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比如不小心把钥匙丢在家里,如果一下子等不到家人回家就只好拨打110。或者有的学生在测验里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还是答错等等。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不大碍事的,只是给当事人多添了点小麻烦。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大多数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作“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难免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由于不会做而丢了分,会很生气,感觉自己很无能,甚至很悲愤。可如果要是因为粗心而丢了这道题目的分,那么这种自我谴责和埋怨的情绪就会淡化许多。
  “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当母亲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学期你孩子考的怎么样?”“唉!别提啦,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或者“这次他因为粗心被扣了3分,要不这科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二”之类的话,乍一听,似乎有很多遗憾和埋怨;可隐隐之中,又透出些许的满足和自豪。
  唉!这是多么遗憾的认识啊!所以,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的话,“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
  请注意以下几点:
  1贝中谋任拗更糟糕,更可恨
  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道题没有做出正确的结果,通常会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另外一种情况是,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32;或者把一个字写错了……总之,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您和孩子要想想到底有多少类这种粗心的现象)。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列宁曾说过:“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近一些。”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套用这句话说:“无知比粗心更容易获得真理。”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孩子们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贝中幕嵫成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很容易成长为一种习惯,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贝中牟皇侨钡悖是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虽然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因为“粗心就是错误”,是错误就要纠正而不是给以解释!所以,我们对待“粗心”的态度应该——宁左勿右!
  4薄按中摹钡南窒缶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孩子不会吧,还有点委屈他!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在经历了上述的这种情况后,孩子们的反应更多的是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把“无知”当“粗心”,想想有多可怕!
   5痹趺唇饩觥按中摹保縗r
  谈了这么多关于“粗心”的危害,该想想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首先应该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
  先看看题中的案例,如何对“粗心”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10个人每小时可以栽5棵树,问10个小时可以栽多少树?
  错解:设栽了X棵树。
  第一种:X=10×5×10=500
  第二种:X=10×5=50(棵)
  第三种:X=5×10=50
  对解:
  解:设栽了X棵树。
  X=5×10=50(棵)
  答:10人10小时可以栽50棵树。
  分析:
  错解一: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有时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
  错解二:不是“10×5”而应该是“5×10”,这看起来有点挑剔,但这说明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素质,做题不只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准确的思想完美的表达。
  错解三:很显然,忘了写单位,这是不完整的。
  前两种错误其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粗心”,但也经常以“粗心”的面孔被评价(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出现在这种简单的题目,似乎无碍大局,一句话似乎就纠正了,但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后,思路可能因为这点偏差而造成失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在做题目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原因,虽然别人只要轻轻点拨就明白了,原因就是细节抓得不够。
  但久而久之,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关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学生拿到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便说到:你再审审题吧。可学生还是会说:老师,我一看就不会啊。实际上题目并不难,但是这个学生缺乏自信去解决。而我们的家长和那些家教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做出一副很得意顺手的样子,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了学生。
  而第三种就是典型的“粗心”了,但人们往往不在意。像这样的粗心有很多种,但是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都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对于不属于“粗心”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章节讨论。
  关于对“粗心”现象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清楚了,接着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对自己所有发生的“粗心”现象做一个总结,当然要很具体,很详细。
  针对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这样的“粗心”现象,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没有一个被认为是“错字大王”的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会超过20个,再多的错字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导致的。
  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在他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家长对此很灰心,孩子自己也感到很没有信心。我和孩子便一起整理和统计他本子里所有的错别字,孩子本人及父母发现,总是写错的字原来才这么几个,感觉很意外,真是从来没有想到!经过对错别字做了整理,并对其中一些字做了详解,比如把“以为”会写成“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而经常导致用错“的”、“地”、“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对“的”、“地”、“得”的用法并没有本质掌握造成的。在对错字进行详细耐心的罗列和分析后,一周以后,这个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就减少到只有三个,这令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开心,因为出现三个错别字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和不容易!
  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扼制。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办法是在检查,
  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0天。看了这句话,我想您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对于您和孩子来说,只有没有经过启发和提高的认识,但没有什么习惯是克服不了的。
  .

TOP

引用:
原帖由 cryraindrop 于 2009-1-20 17:57 发表
小时候,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很优秀)总是重复这样的一句话:不要拿粗心做挡箭牌,做错就是不懂; 现在也听到某些数学老师分析说:其实计算做错就是对数字的敏感度低!
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这样讲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yuyue0702 于 2009-1-21 12:11 发表


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这样讲的
负责任的老师都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很正确.

TOP

严重同意楼上的意见.

TOP

回复 3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真是好文章,收藏.

TOP

收益非浅啊,.

TOP

回复 3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恍然大悟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09-1-22 10:32 发表
恍然大悟啊!
呵呵,听大家说粗心比较多,所以自己也留意听听许多人的看法,目前我自己的观点就是粗心=不会。那篇文章是我转帖而来的。大家选取自己认为有用的观点吧。
互联网真好,想查什么就能查到什么,大家集中关心的问题其实也是普遍的问题。.

TOP

回复 41#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还是要找根本原因, 才能解决问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