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看看名人是如何教子的。(续)

看看名人是如何教子的。(续)

周六下午3点上课,中午就带女儿去市少儿图书馆。久违的老房子。小时侯好象去过,记忆却不是那么鲜亮了。但是老旧的木楼梯多多少少还是让我的思绪飘回少年时光。为女儿办了三张卡,可以多借几本回家。和女儿坐在一起看书,母女俩到也其乐融融。顺手看到一本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教子与感恩的哲理故事》。静静地看着,仿佛回来学生时代。一晃就是女儿要上课的时间,女儿是一本正经地选好了四本书,可我舍不得放下这本教子的好书,只得厚着脸皮与女儿打个商量,请她放回一本,可以让他老妈也借一本回家。看着女儿的一脸不高兴地捡出本书放回书架,我在一旁窃笑。
忍不住就把好书推上了WW。摘了第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为你的夸奖道歉
     朋友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很严肃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说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的父亲的基因遗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她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话。
后来呢?我问。
后来,我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她的礼貌。朋友说。
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美丽的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件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 本帖最后由 奕然妈 于 2007-8-2 15:23 编辑 ].

TOP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大人,自以为是,对孩子就象对待自己的宠物,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也象对别人的孩子一样的尊重,相信回报是丰厚的,感谢lz和我们分享这么好的故事.

TOP

这个教授真没礼貌

.

TOP

感觉有点过了.

TOP

这样好象也不符合西方人的习惯教育吧。
一般来说,第一次见面,称赞他的孩子漂亮,父母会说:“Thank you."怎么会叫人家道歉?.

TOP

感觉是为了讲道理编出来的故事。.

TOP

如果是真的,这个教授太矫情了。.

TOP

这个教授要故事的叙述者道歉,是冒犯了叙述者的尊严。有关摸孩子头的问题,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而显然,这位教授在教育中国人,明显有歧视倾向。即使客人做得不妥,出于礼貌也不应该如此直言,并让客人道歉的。
在与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中,我们往往以为他们冒犯我们的语言和举动是出自他们的文化,事实上,有些人故意在中国人面前显露傲慢和歧视。当我们与他们打交道时,既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也要让他们尊重我们的文化。
故事叙述者对孩子道歉并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真丢人!自己的尊严何在?!.

TOP

且不管那个教授的事。在摘一段
爱的回音壁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作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帐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遣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