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孩子刚入学,心理要调适

孩子刚入学,心理要调适

入学前后,不少家长为孩子做好了充分的饮食、睡眠、文具等物质方面的准备,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改变。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方式会发生根本转变,并由此带来较大的心理适应问题。孩子是否过渡、调适得好,对其今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入学初期,尤其需要家长悉心引导:
                                      增强孩子的上学欲望
      一般来说,孩子对没去过的地方本来就会有一种恐惧感,上了学,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便会觉得害怕而不愿意上学,这势必影响他的学习态度。所以孩子入学后的一段日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饭前饭后、晚上检查作业等时间,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予及时的疏导和引导,使孩子产生上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上学的愿望。

                                    教孩子面对 “不一样”的老师
      小学老师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幼儿园老师相比,生活照顾相应减少了,老师与孩子的个别接触也少了,甚至在说话语气、态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教育专家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自信,向他灌输上学后就是大孩子了的意识,所以老师将以对待大孩子的态度和他说话。这样的鼓励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就不会对与幼儿园“不一样”的老师产生恐惧;家长还应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告诉他,大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上幼儿园时不同,因此,在家里要早上自己起床、自己收拾书包、自觉完成作业;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大胆举手发言、积极为集体做事等等,使孩子在心理方面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
            
                                    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新友
      孩子进入小学,原先的小朋友都分开了,新的班集体几乎全是陌生的面孔,一些孩子会觉得极端地不适应,个别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情绪。作为家长,对于这种情况要给予理解,并鼓励、帮助孩子主动结交新友,如要求孩子在校主动帮助同学、主动与不认识的同学说话、把同学带到家里来玩等。对于来家玩的同学,家长要热情接待,必要时可借故离开,让孩子们放开来玩,以此增强孩子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孩子有了新的玩伴,可缓解刚上学的不适应,有利于提高孩子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培养孩子自我监督、控制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学校会组织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纪律“约束”,孩子可能产生紧张心理,生怕自己哪一点做错了,变成“坏”孩子。为避免发生此类情况,家长应事先了解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并采用孩子容易接受和乐意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上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帮助他了解课堂上的规矩,也可以将各种要求融入故事、表演中。切忌一下子给孩子提出过多要求,对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应及时提出表扬,没做到也别批评,而要示范给他看,并对他说:你看,这么做是不是更好?循序渐进地使他掌握行为规范,孩子上学后就不会有突然被“管”住的压力,而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TOP

谢谢清清妈!好奇的问一下, 清清妈的宝宝也要读小学了吗?看都是这个阶段的好贴。.

TOP

说的都很有道理啊。进入学校就从自然人开始转换成社会人了。.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婷妈妈 at 2005/6/2 11:48:
说的都很有道理啊。进入学校就从自然人开始转换成社会人了。
.

TOP

谢谢很好啊!有帮助的。.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鋆鋆 at 2005/6/2 22:56:
谢谢很好啊!有帮助的。
.

TOP

谢谢清清妈

.

TOP

謝謝樓主.

TOP

谢谢楼主,太好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