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比尔这家伙---连载已经开始了(关键是我想贴,哈哈!)

比尔这家伙---连载已经开始了(关键是我想贴,哈哈!)

非起点的开始

2004年夏秋时节,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闹剧般的混乱气氛之中。
一部好莱坞大片《后天》在全球同步上映不久,便接二连三地出现了风暴、洪水、地震等等天灾,仿佛在印证电影中预言的世界末日离我们并不遥远。更让人密切关注的是伊拉克的局势,报纸、电视上三天两头出现人质被恐怖分子绑架的消息,一会儿这个被释放,一会儿那个又被斩首,闹到后来,大家有点麻木不仁了,甚至懒得再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大概还嫌“人祸”不够刺激,美国的总统大选正好不期而至,伴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和股械目裥海布什和克里粉墨登场,在骂骂咧咧中把全世界老百姓的胃口多少又吊起了一些?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个季节真正掀起一波狂潮的却是一本书,叫《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据说,这本书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便销了几千万册。一个过了气的总统居然还有如此大的魅力,实在让正在唇枪舌剑的布什和克里汗颜。
    其实,这本书里也没有多少特别的东西,它只是在讲述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故事还有点琐碎、冗长,也许真正吸引人的是它的主题—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叫比尔的家伙,因为他努力,因为环境和机缘,便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统。那意思是说,任何一个叫比尔,或者与比尔一样普通名字的家伙,只要他愿意,都有可能成为总统,或者成为他理想中的别样的伟人。
    这本书着实激励了我,因为很不凑巧,我也叫比尔。这个名字其实不是我的本名,是小时候英语老师给大家起英文名字时,就像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似的,我便被点为比尔。自从我被叫做比尔以后,我发现我真 就是比尔了,而且我越来越崇拜另外两位跟我同名的人。一位就是这个过了气的总统,那时侯他还在总统任上闹绯闻呢,我佩服他能把绯闻闹得全世界都家喻户晓,而支持率却还在节节攀升。另一位我崇拜的比尔就是微软的老大盖茨先生,他居然敢大学没毕业就跑出去混饭吃,而且居然能混到离开了他微软的产品你仿佛没法活的程度。我越来越为比尔自豪,其实是为自己拥有比尔这个名字而自豪。
    沿着克林顿这本书的思路一直想象下去,我眼前正展现出一幕幕未来的场景,我一步步走上总统宝座,又从总统宝座上从容走下来的场景。这些场景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我发现我离总统其实也不并不太远。当然,我是不是真想做总统,那还得看我高兴呢,因为我发现总统也并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人物,有时候还会很狼狈。

    首先声明,在后面的你看到的文字中,以这种你正在读的字体排列的文字是我的话,当然,我是吴一舟,吴爽或者BILL(比尔)的老爸。
    BILL这个名字实在是有点太普通,而对吴爽来说,这普通的名字的来历也实在没有多少说头。那还是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去报名参加一个剑桥英语班,上第一堂课,按惯例老师要为每一位同学取一个英文名字,按照老师事先排好的名单,吴爽就被点为BILL。
    2003年我们到了加拿大以后,因为老外的舌头总是转不好吴爽这个名字,为了他在学校里的方便,我们决定给他取个英文名字,他自己毫不犹豫地说,就叫BILL。于是,BILL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便成了吴爽的正式英文名。
    凑巧的是,他最崇拜的两个活人都叫BILL,这便是克林顿和盖茨。于是,BILL这个名字在吴爽心中有了特殊的意义。
    我很高兴这个名字对他的激励,也期待他以这个名字为起点,走好他人生的每一步。

    不管未来怎么样,我决定写书了。
    我想先写一写我真的变为比尔的最初三年。因为,这三年使我认识到原来我也很伟大;也因为,我认为这三年是我人生的美好开端;更因为,我想给那些与我将要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们一个参照,你们也一样伟大,也许会比我更伟大。

   我很支持BILL把这三年的故事写出来,这好比是走进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小驿站歇息一下,为走好后面的路养足精神。同时,他这三年的故事或许也能给将要与他相似经历的同学及其家长们带去一点借鉴。
    事实上,这三年我是陪着他一起走过来的,不但他有故事,我也有很多的话要说。于是,我决定继续陪他写这本书,趁此机会也把我的体会感想说出来。这些话,也许家长们更有兴趣。
    没关系,反正用不同的字体排列,你能很方便地知道哪些是BILL说的故事,哪些是我的话。你想看谁的话由你自由选择。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3 18:25 编辑 ].

TOP

2003夏:不安而快乐的季节

SARS和《猫》
    2003年的6月是一个全世界都很不安的季节,因为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和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小生物—SARS病毒。
    其实,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世界就已经变的神经质了,报纸、电视上和人们的日常话题中只说这两件事,伊拉克战局和SARS疫情。对于我所生活的城市杭州而言,更直接的是SARS,那时候叫非典。毕竟,伊拉克战争在离我们几千公里之外,而SARS却已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那时候,满大街的人都戴着个硕大的口罩,现在想来有些可笑,但那时候没人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们家附近一所中学里发现了一位SARS疑似病人,市教育局正式发出通知,全市中小学停课,何时复课,静候通知。我们史无前例地在5月底便放假回家了!
    我很快乐。因为我并不清楚SARS究竟有多可怕,也不知道它离我究竟有多远,我只知道我可以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了,这可以说是作为初二学生的我每天梦寐以求却又从来不敢奢求的。现在,托SARS的福了。
    放假的日子并没有使我很无聊,除了每天可以睡懒觉,看动画片,以及关心全世界人民都在关心的伊拉克局势和SARS疫情,我还学点英语,甚至还装模做样地背过几个法语单词,尽管我并不认为有多大的用处。因为,我们家正在悄悄地准备着一件特别重大的事—移民加拿大。
    其实,申请移民加拿大的事早在两年前就在进行中了,只不过没太把它当回事,因为这事的成败攥在人家手里,我们不能有太多的期望,所以,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我们该做的事。
    说到移民加拿大,其实我们的直接目的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在2002年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小书《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中提出了一个“生态教育”的概念。我认为,孩子的叫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靠某个老师或家长的努力是做不到的,它需要一个大环境的配合,这就是教育的生态环境,而国内的教育生态实在不怎么样,我知道我没有能力改变它,靠我个人有再好的教育理念也未必有用。
    然而,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想,我们也许应该躲开国内这个教育环境,于是,便有了申请移民的想法和实际行动。
    那我为什么不给孩子直接办留学呢?我是基于这样几个考虑。第一,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还不够,让他一个人出去闯荡,失败的风险太大,我们如何承担得起这样的失败?第二,如果移民办成功了,不但孩子的学习费用会低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可以监护他。第三,以此为契机,我们自己也可以打开眼界,见识新世界。
    从三年来BILL的实践和我们在国外看到的形形色色的留学生生活,我体会到,我们当时的考虑还是正确的。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当时,刚开始办移民申请时,孩子还在读小学,我们没有必要跟他说这些大道理,甚至我们自己也还没有很强烈的意识,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在2002年底,我们家的申请竟获得了通过,所以,对BILL来说,这好象是一件突然出现的事。然而,我和他母亲并没有急着要走,我们盘算着等孩子读完初二,放暑假的时候再走,这样可以尽量少影响到他的学习。
    SARS疫情的出现使我们的计划提前了。因为国内紧张的疫情气氛,也因为孩子已经放假了,我们决定提前出国,这样也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

    这期间虽然气氛很紧张,父亲时不时地从单位里带回来一叠口罩,或者两瓶消毒水之类的,但我们家里却显得从容不迫,甚至我感觉比平时更充实、更快乐。
    其中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我感受到我父母的与众不同。那是两个月前,我从网上得知美国百老汇的著名歌剧《猫》要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我有些向往,但又觉得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毕竟,我们一家人赶到上海去看这样一场演出得花两千多元钱。所以,我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父母亲一商量,便欣然同意了,而且,很快让我在上海的表姐替我们买好了家庭套票。
    看演出的日子日益临近,SARS疫情也日趋紧张,多数人可以不出门都尽量避免出门,马路显得前所未有的宽敞,我们估摸着上海的演出十有八九也该取消了,因为美国人是最怕死的。加之我们家又在做着出国前的种种准备,所以,父母和我都一致认为演出也许看不成了,反正今后到了加拿大总会有机会看的。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上海的表姐打电话到上海大剧院一打听,说演出照常进行,而且不允许退票。父亲解嘲说,看来,我们要为艺术而冒险了。
    从杭州坐火车去上海梅陇,再从梅陇坐地铁到表姐家,我们一路上感受着SARS的恐怖,凡是人群稍稍多一点的地方,人们都用口罩把自己的脸遮得严严实实。在平时挤挤挨挨的地铁里,我第一次可以毫无阻隔地从地铁的第一节车厢一眼看到最后一节。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上海大剧院里却人声鼎沸,而且至少有一半左右是金发碧眼的老外,看来他们并不比我们怕死。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空荡荡的人民广场上十之八九都戴着口罩,而在大剧院的大厅和剧场里,人群密度不知比马路上要高多少倍,居然很少有人戴着口罩,仿佛SARS病毒一进入这个艺术殿堂就会自然死亡似的。
    《猫》的演出自然是棒极了,从那个巨大的垃圾场布景,到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到优美的音乐和舞蹈,无不让我激动不已。虽然我根本听不懂英文歌词,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全剧的理解和享受。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幕间休息的时候,那些身穿各色猫服的演员们并没有休息,而是装扮出逼真的猫的形象动作在剧场过道和椅子上爬来爬去,与观众们亲密接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的人猫世界里。
    谁说美国人怕死?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人人都陶醉其中,完全忘记了死亡的威胁。不仅如此,这次看《猫》剧,也让我真正领略了美国人的敬业精神,在这样一个恐怖的氛围中,那些演员们居然还投入地穿着猫服在地上爬来爬去。父亲也连声说,这两千元钱花的值。我猜想,他也许一直都为花两千元看一个歌剧是否值得而心存疑虑,直到这时,他才真正释然了。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的很多感受非常强烈,但依然是属于懵里懵懂的,我没法表达出来,然而,它带给我的震撼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且,也会让我一辈子受益。
    《猫》剧带给我和他母亲的震撼一点也不比孩子小。我得感谢BILL,要不是因为他的要求,我想我决不可能主动地花两千元钱赶到上海去看一场歌剧,对我们家庭来说,这有点过于奢侈了。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两千元钱花的物超所值,因为它不仅在我们面前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们见识了许多,也带给我们很多观念上的改变,这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好处。
    看完《猫》,我们向在上海的亲戚们作了告别,然后回杭州,我们开始进入真正的出国前的倒计时。我跟着母亲到学校、卫生防疫站或移民公司等地方去开很多的证明文件,去拍照,去复印资料等等,然后,跟老师告别,跟同学们告别,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告别。我想我有几分迟钝,对于即将到来的出国,我即不激动,也不伤感,对未来也没有憧憬,只是跟在父母后面做着他们认为必须做的事。
    哦,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件算有点意思的事,就是每天一边收看关于SARS的新闻,一边读父亲刚刚出炉的关于SARS的小说片段。

    这里我想说几句似乎题外的话,对BILL来说是个花絮,对我来说却是难忘的经历。
    2003年4月,SARS的阴影开始笼罩杭州,我与所有市民一样,每天关注着本地的疫情发展。为安全起见,“五一”长假自然是不出门了,于是,我开始酝酿一个以SARS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就在这时,我接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约稿电话,于是,我一边每天经历着SARS疫情的演变,一边上班,一边做着出国前的种种准备,一边甚至还去看《猫》,一边以平均每天五千字以上的速度写着小说,因为我要求自己,出版社也这样要求我,在出国前必须完成小说。每天从新闻上获得的SARS疫情的变化都可能变成我当天的小说素材。到5月底,疫情还在继续,一部名为《爱情突围》的以SARS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却出笼了。
    我带着轻松而富有成就感的心情踏上了出国的飞机。小说出版上市的时候我已经在异国他乡了。出版社把样书寄给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我,而我又让这部小说在温哥华当地最重要的中文报纸之一《环球华报》上做了连载。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你只要有信心、有激情去做,一些你原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是可能完成的。


    总而言之,出国前的这些日子是我记事以来最轻松也是最充实的日子,因为不必上学,不必写作业,因为有伊拉克,有SARS,因为看《猫》,因为做着很多与未来相关又不必让我操心的准备工作。

    毕竟只是一位初二的学生,BILL看起来已经什么都懂了,实际上他的心智并不成熟。与许多将要独自出国留学的同龄人比起来,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是跟着父母一起出国,一切的事务和责任都不用他来承担,所以他会感觉轻松和充实。而对于那些将要独自出国的小留学生而言,出国前的这段时间必定是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3 18:24 编辑 ].

TOP

0017,不是每个普通的孩子去了加拿大都会这样,这个比尔肯定是个天才,否则不会那么令人羡慕。环境造就人也会抹杀人,比尔在加拿大如鱼得水,有人可能就不行。在我们这一代(60后)中中科大的少年班那是跳级再跳级的天才,大概十年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拿到了一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数据,我曾非常希望拿到那个报告的全部没有成功,在对少年班的学生追踪调查后结论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曾经在没有酷妹的时候对中美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过比较剖析,曾希望自己的孩子按一种不同寻常的模式接受教育,可是大环境和教材决定了一切,所以随遇而安吧。.

TOP

陌生的温哥华

陌生的温哥华

    6月8日,一辆父亲的朋友帮我们租借的中巴车,载着父母亲和我,还有六只大箱子把我们送到上海浦东机场。然后,一切顺利,一架巨大的波音飞机腾空而起,穿云破雾,在经历了十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之后,我们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平安降落。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尽管父母告诉我,早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我就曾坐飞机去过北京,而且在天安门广场上大声哭过,也登上过长城最高点。的确有留在相册里的照片为证。对我来说,飞机上的一切无疑是新奇的,所以我很兴奋,整个飞行过程毫无睡意。
    与我邻座的是一位将去多伦多大学攻读硕士的大姐姐,我跟她谈得很投机,也从她那儿知道了很多与留学、移民、入学等等相关的事情。那时候在我眼里,她的英语棒极了,而且什么都知道,我简直有点崇拜她,可惜我已经记不清楚她具体究竟跟我说了些什么,我只记得我们互相留了EMAIL地址,在刚到温哥华的一段时间里还与她有过联络。
    温哥华机场并不似我想象中的那么豪华气派,与上海浦东机场比起来,似乎还显得有点寒酸,但给我的感觉依然是新奇,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文字,陌生的图案和色彩。不过,我并没有忐忑不安,因为有父母在身边,也因为我所见到的所有加拿大官员和服务人员都有一张和蔼的笑脸。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待和办理有关入境手续,我们终于跨过海关柜台,走出机场大门。这一刹那,才真正有了一种踏上加拿大国土的感觉,它给我最强烈的印象依然是新奇。
    正对机场大门的是一根硕大的直指苍天的图腾柱,柱上刻着形态各异的脸谱之类的图案,色彩强烈,有点像我们的京剧脸谱,但又全然不是。头顶上的天是碧蓝碧蓝的,还飘着几朵正在变幻着的白云。街边花坛里正盛开着我从未见过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叶片亮得仿佛刚刚涂过一层亮油。还有进进出出的行人,有金发碧眼的白人,也有黑得发亮的黑人,还有黄人、棕人,什么样的人都有。这样的景色只有在电影或油画中见过,漂亮得让我感觉不太真实。我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就是我将要生活的地方吗?这个地方属于我吗?
    没等我有很多的胡思乱想,我们便在机场大门口遇见了前来迎接我们的阿姨、姨夫和小表妹一家子,大家很欣喜亲热地互致问候,但并没有老外们常用的那种拥抱礼,我想这就是咱中国人嘛。然后,我们的行李被搬上他们的汽车,我们一家子也被接往他们在温哥华市区的家。
    从机场到他们家这一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陌生的风景,但与我想象的有不小的距离。在我的想象中,作为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国际知名城市温哥华应该是富丽气派、金碧辉煌外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但它给我的最初印象却让我想到了美国的西部小镇,它让我有点失望,但说心里话我又很喜欢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矛盾心理,我是在几个月后,随着对它的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才慢慢想明白的。

    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强烈的,但往往也是片面的。说心里话,我对温哥华的第一印象与BILL很相似,新奇而有些失望。后来我也曾问过很多移民到温哥华的朋友,他们的感受竟是惊人的相似,从满怀向往到有些失望,到渐渐喜欢,到心安理得地认同并享受这座城市。现在我明白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臆想出来的温哥华与真实的温哥华之间的差距,而臆想的偏差则主要来源于对“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理解上的偏颇。

    阿姨的家是一座独立的小屋,这种格局按照国内说法应该算别墅了,但它决不是别墅。事实上,这里的大多数住宅都是这样的格局,所以,它只是一幢再普通不过的住宅而已。它给我的印象就像温哥华给我的最初印象一样,既让我有点失望又让我喜欢。
    阿姨家还住着一位叫陈浦的上海留学生,在UBC攻读建筑学硕士,马上就快毕业回国了。因为只有一哥空余的房间,我们一家三口只能暂时被安顿在楼上陈浦隔壁的一个房间。因为有阿姨家的帮助,我们没费什么周折就安顿下来了,虽然住宿条件并不怎么好,但毕竟人生地不熟的,住在阿姨家里总可以有些照应。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BILL的阿姨一家在温哥华。这样,在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第一刻,我们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最初的安顿,使我们不至于像大多数新移民那样内心充满了惶恐和焦虑,使我们有条件更从容地来认识和适应这座陌生的城市。当然,我们清楚,最终的成败要靠我们自己。
    BILL在这里提到的UBC,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简称,是当地人对这所大学的习惯叫法,它的正式名称为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RITISH COLUMBIA是温哥华所在省的名字,简称BC,所以,这所大学其实就是一所以省名命名的大学,就像我们的浙江大学一样。它是加拿大西部最好的大学,也是全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后面的文字中,BILL会不断地提到它。这时的他肯定还没有想到,UBC会与他结下不解之缘。


    父亲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是那种有三分能力敢做七分事的人,在这一点上我敬佩他。虽然他的英语比我要好很多,到了这里,其实也是捉襟见肘的,更何况对这里的环境、习惯都不熟悉,但他的胆子极大,像个土生土长的老居民似的。
    刚放下行李不到半小时,他就敢逛到马路对面的教堂去跟那些来教堂唱圣歌的人们聊天。在这附近住了好几年的阿姨一家,因为从来不曾去过这家教堂,连他们都不知道这家教堂原来是俄罗斯人开的东正教堂,父亲跟他们聊了一通,就大致知道怎么回事了。
    到温哥华的第二天,因为时差的缘故我们都睡不着,所以,父亲一大早便拉着我去晨跑,其实是去熟悉环境。我也很想出去多看看,但让我一个人出门,那时还发怵,有父亲陪我一起出门,我当然乐不可支。
    6月的温哥华真是个完美的季节,早晨的空气清新滋润,令人心旷神怡,沿着街道一路跑去,每家每户门前的庭院里都是绿草如茵,姹紫嫣红。
    虽然城市还在沉睡中,晨练跑步的人倒不算太少,我们时不时会与迎面跑来的晨练者相遇,父亲总是与对方热情地喊一声HELLO或GOOD MORNING,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仿佛彼此都是相熟相知的老朋友。
    那天我们不知跑了多少路。事实上,我们迷路了,跑了三个多小时才回到家,肚子也是饿极了,但我们的心情特别好。尽管一路上也没说什么复杂的英语,我却因此消除了在这里张口说英语的恐惧和洋人的距离感。
    新的环境还有一点让我很开心,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运动场地。那时候我正迷上打篮球。在国内的时候,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常常可以跑到浙大华家池校区去找个篮球架,但也要十来个人混打一个架子,那毕竟不过瘾。在这里,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篮球架,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过,这里的烦恼是不容易找到打球的伙伴,特别像我这样还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的人。所以,我只能拉上父亲,让他陪我打一对一。
    父亲的耐力已大不如前,球技也是一日千里地退步,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那时候他还能靠耍些小技巧赢我,但他预言,一年以后,他就不是我的对手了。事实证明他的预言错了,因为几个月以后,我的篮球水平就远在他之上了,不过,他似乎很开心儿子超过了他。我很感谢父亲陪我打球,陪我度过没有同学、朋友的最初的一段日子。
    我的小表妹叫JOANNA(乔安娜),那年只有七岁,还在小学读学前班。她虽然生在美国,但因为在家里阿姨、姨夫都跟她说中文,所以她的中文说得不错,但偶尔总会夹进几个英文单词。我的到来让她很兴奋,她口口声声有了一个BIG BROTHER。
    我的新来乍到,连英语也听不懂几个词,更别说有什么朋友了,所以,乔安娜便成了我最初的朋友。原以为在国内中学里英语成绩还是名列前茅的,到了这里才知道,那点英语根本一钱不值。好在我和乔安娜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看动画片,所以,我就陪她看。虽然片中的英语对白我并没有听懂几句,但形象活泼的动画,依然可以使我对其中的意思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有一部叫SPONGEBOB SQUAREPANTS的动画片,它的主人公是一块方形的海绵,他的一家整天在大海里闹出一些滑稽可笑的事情来。这部片子其实是适合于像乔安娜这样的小朋友看的,听说已经连续滚动播放了好几年,依然魅力不减。按照我当时的水平,看这样的片子正好适合于我学习英语。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认为,动画片给了我很多快乐,也为我尽快适应这里的英语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
   
    BILL谈到了很多细节,我们刚到温哥华时的细节。现在有句热门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对此,我深有同感。就像一株刚刚移栽的幼苗,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敏感,承受能力也特别弱,这时候的一个细节也许就会决定小苗今后的茁壮成长或夭折。
    刚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谁都是脆弱的,但相比而言,孩子的承受能力一定更弱。作为父母亲就必须要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自己强大起来,也许你也虚弱,那么,表面的强大也是需要的,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对环境的适应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我认为,当时的我也是虚弱的,但我有一种自觉意识,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所以,我是打肿脸充胖子地主动出击去了解和适应环境。结果我发现,我真的强大起来了,而且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现在的很多移民或留学生,后来的发展不好,也许都是败在最初的细节上,因为他们没有对最初的细节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
    很多人在移民初期,由于遭遇的种种困难,无所顾及地宣泄自己的压力,给孩子本来就更加脆弱的心头笼罩了以层浓重的阴影。以后,也许要花百倍的努力去驱散这个阴影,有的就再也难以驱散了。
    还有些家长替孩子办留学,更多地考虑了经济上的问题,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安排,结果,孩子突然进入以个陌生的环境,就像休克了以般。不久,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成天混在一批同病相怜的华人留学生堆里,以上网、玩游戏、唱卡拉OK消磨时光,不能真正融入本地的社会环境中。结果,父母花了无数的钱,原以为孩子别的没学会,至少英语总是过关了吧,殊不知,孩子连英语都没学好,反而带着永远不会弥合的创伤灰溜溜地回国了。
    我说这些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实实在在看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例子。
    在此,我正好把BILL后面数次提到的,我推荐给他的毛泽东的名言隆重推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适应陌生环境这个问题上,这句名言同样是一个制胜法宝。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8 18:41 编辑 ].

TOP

酷妹她爹,比尔并不是天才,只是我觉得他非常努力,他有个非常开明并且善于挖掘孩子潜能的父亲,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受教育,他的成功应该是需要方方面的条件的。
不过我同意你说的有的人可以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就不行,我母亲高中同学的儿子就是全省高考状元,当年放弃保送上清华而选择了科大的生物化学专业,大三到了纽约州,硕博一路读上来,在美国10多年了还是租房子,关键就是他上的那个学校我至今都没听说过。。这个案例,在中国人的眼里,应该属于是混得不怎地的了吧。
个体还是有差异的。.

TOP

TUPPER中学

TUPPER中学
    不管怎么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还是上学。
    到达温哥华后的第二天傍晚,吃了晚饭后,我跟着父亲去散步,其实还是想熟悉周围的环境。逛出去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无意中发现一个草坪修剪得很好的大操场,旁边还有网球场和篮球场。绕过大操场,又发现一片更大的草坪,后来我知道,那是美式橄榄球场,我们断定这里应该是一所学校。果然,我们在操场附近发现一栋连体的建筑,但它不是我想象中的学校的样子,因为我没找到气派的学校大门。
    然而,它的确是学校,我们在门楣侧面看到一排很不起眼的字:SIR CHARLES TUPPER SECONDARY SCHOOL。看来,它不但是学校,而且是一所中学。我们试着推了推那扇像边门一样的小门,它居然开着。父亲的胆子总是大的,他领着我走进这栋像迷宫一样的建筑,到处逛了个遍。
    建筑里面静悄悄的,却非常大,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也比那扇小门给人得错觉大得多。我们看到了像教室一样的房间,看到了在美国电影里见过的一排排的柜子,看到了陈列在橱窗里的各种奖杯和奖牌,还看到走廊墙上挂着的一排排历届毕业生的照片。
    我想我们的样子一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偶尔有一两个像教师或者员工的人从走廊走过,他们并不用怀疑的目光看我们,而是对着我们微笑,或者问一句“CAN I HELP YOU?”然后父亲回一句“NO,THANK YOU!”我的忐忑不安的心情也因此放松下来。尽管这里学校的样子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但毫无疑问我喜欢上了这里,特别是外面那漂亮的大草坪操场。

    对我们来说,进入这所学校是我们到达温哥华以来第一次进入一幢公共建筑,当时的心情自然是新奇而忐忑的,而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一点是建筑的门似乎小了点,而建筑内部却大得出奇,当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才明白,这是这里所有公共建筑的特点,因为他们不需要靠大门的豪华气派来装点门面,反而需要较小的门来满足冬天保暖,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原来,这是理念的差异。
    还有一点是所有碰面的工作人员总是对你和蔼可亲,而不会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或口吻来对待像我们这样刚刚从“乡下”进城的陌生人,更不会用生硬的态度把我们驱赶出去。这同样是这里所有公共建筑里的特点。原来,这也是理念的差异。


    父亲开玩笑地问我,这所学校怎么样,想不想在这里上?我毫不犹豫地说,想,就想上这所。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儿的学校在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上都差不多,每一所学校都跟TUPPER中学大同小异,它只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所。
    我急于想知道我究竟能在哪所学校上学,所以,第二天我们便去了VSB(温哥华市教育署),因为所有学生的转学安排都是VSB说了算的。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中学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所有学生都按居住地划分学区就近入学,除非你要上私立学校,而我们所在的学区正是TUPPER中学。我兴高采烈,但VSB的官员告诉我们说,学校马上要放假了,我从下个学年开始才能正式入学,入学前还要再来一次VSB,作转学前的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再决定我进哪个年级就读。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先去一趟学校,跟学校挂上钩。
    看来,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只能等待,等到暑假以后,而这个暑假该怎么过,我实在想象不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父母亲很忙,他们有许多手续要办,有许多东西要申请。因为对这里办事情的套路并不熟悉,所以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次能够解决的,都会有几个反复。好在这里办任何事情都可以拿到很多资料,通过资料大致可以知道该怎么办。每天晚上,父母亲都要捧着英汉大辞典研究有关的资料,然后讨论第二天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可惜我帮不上他们,因为我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帮助他们。父亲时不时地自我解嘲说,呵呵,现在才知道没有文化的苦啊!事实上,父亲已经是我们家最富有“文化”的人了,大部分事情都是靠他来弄清楚的。
    尽管很忙,但我知道父亲一直很注意我的安排,他不肯让我闲着,他总是对母亲和我说,,现在是我们家的非常时期,我们必须一起努力,一起去面对所有的事情。其实,我的确有点茫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去努力,仿佛我有浑身的劲却不知用在何处。不过,父亲的话我还是爱听,他没有把我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而是把我当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父亲终于带我去TUPPER中学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走进校门,却是第一次以一种正式的眼光去看这所学校。这回我知道了,那扇看上去像边门一样的小门也可以说就是它的大门。因为这栋庞大的建筑有很多这样的小门,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事实上,这所学校没有大门。
    找到校办公室,一位女职员接待了我们,父亲用半生不熟的英语说明了来意。在温哥华几天呆下来,我已经注意到,这里所有接待你的人都笑脸相迎,和蔼可亲,而且都特别善于听各种各样的半生不熟的英语,有时候你连比划带结巴还没说完,他或她已经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只用一个词就概括了你想说的话。这回也一样,我们没费什么劲就让女职员明白了我们的意图,她让我们等一会,她会安排一位老师跟我们谈。
   不多久,果然有一位个子很高的英俊男老师,手上拿着一张纸片,喊着“WU,MR.WU”,我们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他在喊我们。他自我介绍说他叫ATKINSON(阿金森)。我是到后来才确切地知道他的名字的,当时,脑子里根本就是稀里糊涂。
    阿金森耐心地听父亲讲完他的半生英语,然后,介绍了一些情况,父亲时不时地点点头,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都听懂了。不过,至少看上去父亲还能与他聊,到时候他也会插话问一句什么。最后,阿金森给了我们一个电话号码,意思是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找他。
    这次见面其实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只不过挂上了钩,我心里与这所学校的距离更近了些,但我也因此对自己的英语更没有信心了,因为在父亲与阿金森的谈话过程中,我发现我几乎什么也听不懂,更别说能插上一两句话了。

    安顿下来以后的十多天里,是我们一家最忙乱也是最茫然的日子。在BILL眼里,他的学校是最重要的,但在我和他母亲眼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法的身份和正常的生活。
    尽管我们是加拿大政府批准入境的合法移民,但入境以后,事实上我们还要办很多手续,相当于到各个相关部门报到,让他们确认你的资格,为你建立档案,发给你相关的证件,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申请来完成的。比如要申请SIN(社会保险号)卡,要办理社会医疗保险,要申请BILL的营养补贴(俗称牛奶金),要申请银行帐号,等等。因为对办事程序的不了解和语言能力的欠缺,本来也许是很简单的事,我们不得不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
    当然,这些事也是很锻炼人的。我感觉,当我弄完这些事以后,我的英语水平已经上了一大截,对这各国家和城市的了解也进了一大步。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8 19:47 编辑 ].

TOP

回复 6#0017 的帖子

" 因为她说在那里只要有稳定工作就能过的很好,她说空气好、食品安全、还买了HOUSE买了汽车,每周末去海边玩,感觉没有中国那么大压力。"
我十年前就是这样想的,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很多人对我这种想法觉得不可思议,我老公在加拿大呆了三个星期回来对我说,加拿大没历史没文化没风景,老外到了下午四点就在喝下午茶,大概就是说男人不能荒废光阴。。我要倒掉,我心想那种天天出差半夜开会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的生活就是你要的吗?你还想重复我们父母的辛苦劳作吗?中国人辛苦了几千年让他闲下来估计他不习惯。
做营业员有什么不好?至少生活有保障,下岗了还有赔偿金拿,失业还有政府救助,你不需要买房子只要你住在好的学区学校就有义务让你的孩子上学。不像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要不停地买房换房。.

TOP

关于这个接电话的工作,我顺便说一句,这个至少能有两三千加币的收入吧?不比在国内的收入少的。我同事告诉我在加拿大的一些政府部门的小机构会英语和法语两国语言的接线生每月收入有七八千块的。所以她让女儿去学法语去了,为的就是将来就业更有优势。.

TOP

当当上有买的,买一本看看....

TOP

我也有了兴趣,买本看看,.

TOP

回复 10#尼莫奶奶 的帖子

奶奶级的旺友也来了! 还是绿色的商户!      

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本帖最后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09-3-10 12:53 编辑 ].

TOP

回复 7#雍雍妈妈 的帖子

妈妈们,

凡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以后, 才会有最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别人的生活只是给自己借鉴和启发吧.

还有, 凡是都是有利有弊的, 选择出国或留在国内各有利弊,  年龄小,早出国或年龄大,晚出国也各有利弊.

另外, 每个人, 每个家庭的机遇, 观念, 方式不同, 从而导致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也各不相同..

TOP

回复 12#丽贝卡妈妈 的帖子

是的,我就是针对比尔这个个案来说的。换作是我母亲同学的孩子,很显然他并不适合到国外,虽然他一直不肯回国。
请问您又如何知道别人没有在外面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呢?
凡事当然各有利弊,大家都是各取所需。.

TOP

回复 13#雍雍妈妈 的帖子

那就更能体会到 "各有利弊" 的含义了!.

TOP

是的呀,如果利大于弊的话,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去选择的呀。
所以我才说,有个体差异的嘛。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啊。各取所需。.

TOP

回复 15#雍雍妈妈 的帖子

到时,  到加拿大去看你和雍雍.    .

TOP



[ 本帖最后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4-1 09: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0 15:01 发表 \"\"
我只是就事论事,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当然希望孩子能有机会出去学习。当然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关键还是要看孩子原意不愿意和是否适应。雍雍他爷爷和爸爸都是爱学习和学习自觉的人,估计他是遗传的变异,丝毫不像他 ...
我也觉得天乐很聪明,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目前还不能允许他这样散漫。

不过做父母的要求的不多,他快乐就好!.

TOP

回复 17#雍雍妈妈 的帖子

很多移民,留学出国的华人,连工作都找不到。。。。。。

[ 本帖最后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09-3-11 10:22 编辑 ].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09-3-11 10:23 发表 \"\"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621493
哈哈,看到你也发言了呢!

说说我小时候吧!

我小时候:

1,不用功,理科的好是因为小聪明,文科不好是因为不肯背。

2,长的难看,天生的没有办法!

3,调皮,非常调皮,还和男生打架、爬墙,没有怕的。

4,家里穷,从小奶奶带大的,到初中时都有穿打补丁的衣服。(经常被老师嘲笑!所以我小时候一直很恨老师的!)

5,不识相,太直接。

6,脾气超级犟。

以上每一条都成为老师不喜欢我的理由,所以我非常感慨,非常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人要是没有了快乐,要别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用了。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1 12:45 编辑 ].

TOP

回复 21#0017 的帖子

我们看到你的时候,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你的上述种种呢?

我们看到天乐的时候,总是看到他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哩!.

TOP

引用:
原帖由 0017 于 2009-3-10 18:03 发表 \"\"



我也觉得天乐很聪明,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目前还不能允许他这样散漫。

不过做父母的要求的不多,他快乐就好!
其实只要你允许就可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09-3-11 13:16 发表 \"\"
我们看到你的时候,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你的上述种种呢?

我们看到天乐的时候,总是看到他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哩!
哈哈,也许逆境造就人吧!我一直是很有骨气的。(不过回首儿时,我是万万不想重来一遍了!)

说个小学六年级时的事情给你听:

语文老师(女),她的儿子在我们班级,我们是2个小学合并后6年级才转入这个学校的。

她儿子有一支水笔,那时候水笔可是稀罕东西。有一天上午水笔不见了。

下午到学校全班一起查,有一样水笔的同学回去请家长来证明水笔是自己的。

没水笔的同学留下来,写中午放学经过,和谁一起、路上说什么话了,然后收上去对口供。

语文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她说有人说是我拿的水笔。我否认了,我说我写过放学经过了的。

我还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我家搜。(当时太幼稚,不会保护自己。不过父母不在身边,也没人能保护我)

语文老师说的话我到今天还记得,我到今天还恨她!她说“你藏起来了,我怎么搜的到!”

还什么灵魂工程师呢,狗屁!

我得出的结论是,上学太辛苦!工作可以辞职,可以生气炒老板鱿鱼,可是孩子们呢,任老师宰割呀!

所以呀,我长大的愿望就是要比他们活的好!要快乐!童年没有办法选择,可是成年我可以选择!

[ 本帖最后由 0017 于 2009-3-11 16:12 编辑 ].

TOP

补充一下,水笔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真的不是我拿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irlifeng 于 2009-3-11 15:01 发表 \"\"

其实只要你允许就可以了。
我正在努力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0017 于 2009-3-11 16:11 发表 \"\"




哈哈,也许逆境造就人吧!我一直是很有骨气的。(不过回首儿时,我是万万不想重来一遍了!)

说个小学六年级时的事情给你听:

语文老师(女),她的儿子在我们班级,我们是2个小学合并后6年级才转入这 ...
故事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乐爸爸挺身而出,于是乎又演绎一个优美的英雄救美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irlifeng 于 2009-3-11 19:18 发表 \"\"

故事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乐爸爸挺身而出,于是乎又演绎一个优美的英雄救美的。。。。。。。
唉!我没有那么好运气哦!如果那时候有人帮我就好了,事实是人穷被人看不起。偶小时候没有朋友!.

TOP

回复 28#0017 的帖子

呵呵,天乐妈,俺和你很相似滴。
俺读的小学是没有围墙的,没有校门的,只有几间风一吹都会摇摆的破教室,桌椅都是水泥墩子的,老师兼职的。。。。
后来,俺考上大学的时候(91年),俺爸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你家女儿厉害,是我们这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哦!当然,后来有第二个大学生了,就是俺弟。
有时候跟女儿讲起这些,她很不理解的,我也没指望她能理解,只要她珍惜我们现在给她提供的一切就可以了.

TOP

回复 29#weixm 的帖子

91年上大学?我怎么根据你的简历帮你算出来的是76年左右生的,我那时候还感慨小姑娘真厉害,研究生刚毕业就生孩子了。.

TOP



[ 本帖最后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0:40 编辑 ].

TOP

有的移民出去的人,是不需要找工作的。
留学找不到工作的,要么对行情不了解自己盲目出去的吧,看到很多父母都以为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拿个文凭就万事大吉了,这种人心态本来就不对。没有可比性。
中国人的孩子如果从小在美国加拿大长大的,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不是弱智就是懒惰。但基本上不会是前一种。能上大学智商会有啥问题?.

TOP

回复 24#0017 的帖子

我老公整天说儿子不务正业,于是我告诉边上一个同事。她笑笑说,那什么叫做务正业呢?你儿子心里肯定在想,你们大人上班还有工资拿,我每天那么早起来上学那么辛苦我还不拿工资。
哈哈,就和你说的一样,读书不能辞职。

但是你现在可以给你儿子找个好老师。.

TOP

回复 32#雍雍妈妈 的帖子

找不到工作,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机遇的原因。

还有那些“海龟”们,回国了也找不到工作。

所以,如你所说,不要“盲目”出国吧。.

TOP

你见过哪个海龟没找到工作的?要看他/她的期望值是什么了。有的人看不得自己花了几十万出去回国找个五千块的工作,但是有的人无所谓。你出国之前别人缺这种人才但是等到你毕业了说不定又不缺了。。为什么要做海归?换作是我,除非当地找不到工作,否则不会回来。
我当然不会盲目出国,但是我管不了别人,也不想管。我更不是教育学家,非要研究为什么中国的留学生到底适合不适合出国留学,回来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0:41 发表 \"\"
我老公整天说儿子不务正业,于是我告诉边上一个同事。她笑笑说,那什么叫做务正业呢?你儿子心里肯定在想,你们大人上班还有工资拿,我每天那么早起来上学那么辛苦我还不拿工资。
哈哈,就和你说的一样,读书不能辞 ...
是呀,找个适合他的老师很重要!

从陈天乐弹钢琴就看出来了!

我给他随便找了个老师,那个女老师没有考过级,我也不在乎。她对孩子很耐心!而且有点水平的样子。

每次听说别的孩子弹钢琴要哭,要逼,我都没有遇到。陈天乐练钢琴我从来不管他的。他学的很开心!

也许这也能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个对比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03 发表 \"\"
你见过哪个海龟没找到工作的?要看他/她的期望值是什么了。有的人看不得自己花了几十万出去回国找个五千块的工作,但是有的人无所谓。你出国之前别人缺这种人才但是等到你毕业了说不定又不缺了。。为什么要做海归?换 ...
我瞎说说哦,我现在的心态是如果哪天我出国去了,也许我要混不下去才会回来呢!

你奇怪我老公为啥没有留在澳洲,他认识我的时候说是要回来找老婆,他回来是对的,因为让我遇上了。

结婚前他说如果我想出国就带我去,被我一口拒绝,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小日子还不错呢!

事过境迁,回想当时,不知道出国对还是留在中国对!不过都无所谓了,至少这几年我过的还不错。.

TOP

回复 36#0017 的帖子

家长的心态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许酷妹爹说的是对的,只要你自己能允许他自由散漫就可以了,不需要身边的人允许。郑渊洁不就没让自己儿子上学,在家里自己教的吗?.

TOP

回复 24#0017 的帖子

可见,老师在学生的一生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10 发表 \"\"
家长的心态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许酷妹爹说的是对的,只要你自己能允许他自由散漫就可以了,不需要身边的人允许。郑渊洁不就没让自己儿子上学,在家里自己教的吗?
对呀对呀!心态太重要了,孩子也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09-3-12 14:12 发表 \"\"
可见,老师在学生的一生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从我的小时候经历也可见一斑了!.

TOP

回复 37#0017 的帖子

这点我们很像的,如果我20岁出去,我肯定是混不下去才回来的,我就这种性格。那么多人移民出去一两年就跑回来了,都说是吃不得苦。奇怪你出去前难道没有想明白的吗?更多人能呆上超过五年的就都留下来了。我很赞同有个MM说的话,“如果你拿着中国的护照,不是回国淘金的,能站在自己的地方,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好。那我佩服你的”。
你干吗还要去“混”呀,直接养老得了。

不过你也别那么大的阴影,按我说现在的老师和我们那时候大不一样了,从前的老师还体罚学生,现在不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19 发表 \"\"
不过你也别那么大的阴影,按我说现在的老师和我们那时候大不一样了,从前的老师还体罚学生,现在不敢了。
呵呵,现在肯定不担心了呢!现在的老师和蔼多啦!那时候的很多老师其实素质不高,是插队青年为了返沪才当的老师,整天对我们抱怨待遇不好呢。

如果真有谁敢欺负我儿子,我肯定会据里力争的哈!.

TOP

回复 41#0017 的帖子

估计你是性格很要强也非常敏感的。
小时候的经历的确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

TOP

回复 43#0017 的帖子

杭州那个地方。。当年也能算插队的地方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26 发表 \"\"
杭州那个地方。。当年也能算插队的地方么?
我是上海长大的!四岁就被送到奶奶处了,奶奶领大了我。不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很苦!

上海很多小学、中学老师都说自己以前是插队去的,为了回上海只能在仅有的一些工作中挑选。

工资高的工作有:寺庙做和尚、火葬场做工人。大家都不愿意去!

他们选择了工资低的老师,因为他们不屑去做那两个工资高的工作。学生时代他们常常在我们学生面前提待遇啦、评级啦之类的事情。那时候的老师更势利些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TOP

回复 36#0017 的帖子

世外有个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走国内教育的学校本质其实没什么大不同,都是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不同。”
赞同的。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取消高考制度,不以分数来录取大学生,我们的高中老师可以辅导我们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就业市场来决定以后要学的专业吧。但愿!.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24 发表 \"\"
估计你是性格很要强也非常敏感的。
小时候的经历的确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
确实又要强、又敏感!

是个会哭的女生。.

TOP

引用:
原帖由 雍雍妈妈 于 2009-3-12 14:40 发表 \"\"
世外有个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走国内教育的学校本质其实没什么大不同,都是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不同。”
赞同的。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取消高考制度,不以分数来录取大学生,我们的 ...
不过我没有指望儿子读大学,随便他喜欢好了。

我一个朋友很看的开,她说让儿子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大不了我养他一辈子,至少他快乐了。这朋友已经移民加拿大了,快去定居了。.

TOP

俺会去买一本看看.

TOP

 7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