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这一次人人都爱的四字,是《少年的你》

这一次人人都爱的四字,是《少年的你》

这一次人人都爱的四字,是《少年的你》
https://mp.weixin.qq.com/s/oXCS4S5HFs4XJF25Au1MNg

这一次人人都爱的四字,是《少年的你》

原创: 土卫六  新周刊  今天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orund.”

《少年的你》功不可没——正因它足够黑暗,所以有可能将所有观众,引向光明的方向。

从映前3天撤档,到映前3天定档,《少年的你》用了4个月。

这部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让影迷们心情忐忑:

担心它沦为“挂羊头卖狗肉”的青春片,担心它和原著相比变得面目全非,担心它没有公映的那一天。

一切担心,都在10月25日这一天被打破了——

口味严苛的豆瓣,接近10万人打分,评分依然高达8.6。


超过10万网友在豆瓣上为《少年的你》打分。

代表大众口碑的猫眼,开出了9.7的高分。这是什么水平?仅次于《摔跤吧,爸爸》的9.8分,位居中国内地影史第二,同档位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和《战狼2》。

有人质疑:是流量明星的“脑残粉”刷的吧?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他们就是刷,也刷不到这么高分——要真这么容易刷,《上海堡垒》评分说不定超过《流浪地球》。

之所以这么高分,是因为《少年的你》把青春期最残酷的东西全都摊开来、撕碎了给你看。

影片开头就是坠楼,随后是围殴、拍裸照,还有没用得上的小白鼠,一招比一招狠。


同学跳楼了,大家都在围观,只有一个人勇敢站出来。

这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导演敢拍,直面现实;演员会演,丝丝入扣;审查通过,正式公映。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少年的你》不是什么“正能量影片”,可它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了校园霸凌之恶、看到生命的不堪负重。它让每个观众陷入沉思:我是怎么过来的?我以后要怎么做?

它也同样给出了鲜明的态度:对待校园霸凌,藏着掖着始终不是办法,直面阴暗才能拥抱阳光。


谁在保护世界,谁在保护少年?

去年的影片《我不是药神》推动医药立法,如果《少年的你》也能推动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将是比“正能量题材”更加正能量的事情。


“少年”就像是一把伞

《少年的你》把“少年”的几个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一个学霸,为考上北京的高校插班复读,是“寒门出贵子”的标准人物设定。爸爸去了哪里,不得而知。她从小相依为命的妈妈(吴越饰),是个卖三无面膜的老赖,为了躲债远走他乡。


有时候,学习是少年唯一的出路。

这样的家世,让她成了同学的取笑对象。偏偏她还做了一件更让她成为众矢之的的事情——

影片开头,视陈念为好友的胡小蝶(张艺凡饰)因不堪“校霸”魏莱(周也饰)的凌辱,从教学楼一跃而下。

这是围观者的盛宴,微信群里开始议论纷纷,各班同学蜂拥至楼道阳台,还有的冲到楼下,举起手机。只有陈念,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盖在了胡小蝶身上。

“她应该不想大家看到她的最后一面,是这个样子。”这是陈念的善良。但这个举动,她成为同学的靶子。

无论是排球课上无人传球给她的冷暴力,还是魏莱直接带人围堵打骂,她都选择隐忍。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想“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想保护世界”。


即便是“阴沟”里的少年,也身怀梦想,绝对不会忘记仰望星空。

易烊千玺饰演的男主角小北,价值观和陈念不同,13岁就被父母抛弃的他相信,“只有打回去,才能赢得生存的机会”。

但造化使然,小北因为被打,认识了陈念,又为了替陈念“打回去”对她产生了情愫。

“校霸”魏莱,家境优渥,恃宠而骄,处处都想居高临下。她妈妈觉得她做的那些“不算什么”,她也就更加不以为然,“胡小蝶跳楼,那是她心理脆弱,与我无关”。

魏莱还算不上是冷酷无情的角色,她也有软弱和顾忌。她带人围攻陈念并拍下裸照后,单独找了陈念,担心她报警害自己复读一年。但她也因为自己的轻佻,被陈念无意间推下台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导演曾国祥在《少年的你》的海报设计上,体现了角色的层次感:片名四个字,“少年”在上,“你”在最下。



“少年”就像一把伞,它是陈念内心极为强大的忍耐力;它是小北“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青涩告白。

它也暗示着“未成年人”就像一道护身符,似乎包庇着那些明知为恶、却自以为不会受到法律惩罚的魏莱们。


高考倒计时的几十天,是不是少年的你最难忘的日子?

影片中手持拍摄的晃动感,配上一个又一个黑夜,加之以高考倒计时60天为背景,这种紧张、压抑、急促和迷茫,让观众感同身受。

大量的面部特写,让人甚至看得清陈念的青春痘和小北干瘪的嘴皮,这样沉浸式的体验,真的让人如鲠在喉。

几段眼神戏特别出彩。小北决定为陈念扛下杀人罪名,审讯员给他看陈念的裸照试探他时,他强忍泪水,说了一句“拍得太晃了,看不清”。

小北和陈念在审讯室里对视时,陈念的心情复杂,歉意、谢意、爱意、装作镇定的纠结,小北用眼神让她放心、有信心,两种眼神相互交织,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少年的你》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比如表达太过碎片化、稍显生硬,但瑜不掩瑕,作为中国内地银幕上“首部深度直观展现校园霸凌”的电影,它入木三分,值得一看。

童年之怖,社会之殇

这些年来,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中国台湾上映。当时还未成年的张震饰演学生“小四”,他所在的学校不同族群拉帮结派,互相斗殴。

其中“217眷村帮”主要是社会闲杂人员,台球厅是他们出没的主要场所。“小公园帮”的成员则都是学生,主要阵地是一个叫小公园的冰室。

小四这样的好学生,本想远离是非,却因一个女孩卷入其中,被迫成为乱战中的一份子。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爱情与友情的纠缠,混杂着族群纷争的阴影,在校园内外氤氲着。它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影片用4个小时的铺垫,浓缩成了片尾的4刀,痛且痛苦。

2010年,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告白》也涉及到了校园霸凌。这部电影不仅关注学生,还将视角对准了老师和家长。


《告白》剧照

班主任的女儿离奇溺亡,她经过调查,坚信孩子是被班上两名同学合谋杀害的。

根据日本法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下,即便校园欺凌致对方死亡,不够年龄的施虐者最多也只会被送入少管所呆上一段时间。

所以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实现正义”。但她并没有直接拔刀相向,而是制定了周密的复仇计划。

她想方设法让其中一位学生以为自己得了艾滋病,陷入精神崩溃,在错乱之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另一位学生,班主任了解到他是因为缺乏母爱,才想伤害班主任的女儿,“以搞点事情吸引母亲注意”,结果母亲还是没有关注到他。

这个学生决心再干票大的,在毕业典礼上投放炸弹。谁知班主任早已安排好了,将炸弹寄给了他的母亲,让他体会丧失至爱的痛苦……


《蚯蚓》剧照

一向在现实题材上表现出色的韩国电影,2017年推出了《蚯蚓》。

一名女生和脑瘫父亲相依为命,女生品学兼优,和父亲分享着各种简单的快乐,却被校霸盯上,对她各种凌辱,甚至轮奸她、让她被迫援交,忧愤交加的她放弃了生命。

父亲为女儿要求正义,却苦寻无门,反而被嘲笑打骂。女儿是自杀的,并非他杀。法律能做些什么呢?于是父亲赌上性命,用硫酸以暴制暴……

以上作品中的成长之怖,让人触目惊心。校园霸凌并不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轻则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重则要命。校园霸凌是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事关校园中的每一位学子,当风暴起来时,每个人都逃不了。

没有人能逃离校园霸凌

我曾经以为,自己人高马大,不会受到校园霸凌。但我错了。


你与恶的距离,有多远?/unsplash

记得是小学时,有一次我走上一座桥。突然,一个比我壮两倍的胖子围了过来——没错,他真的可以完全围住我。他手里提着一根橡胶棒,一路上问了我好多问题,但我因为害怕,都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一句话。他问我:你想不想打某某?我一想,这个某某本身就是个校霸,没事我打他干嘛。他说:“这个某某无恶不作,经常带着砍刀到学校,是不是该打?”我说,“那我也打不过啊!”

他猛然用橡胶棒勒住了我的脖子,发出了灵魂之笑:“我把他踩在脚底下,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时他勒得我更紧了一些,我只能说好……幸好这时老师迎面走来,这个胖子才慌忙放开我,跑了。

这事给我留下了后遗症。从此,上学时我每走几步就要看一下后面,看看是不是有人跟踪我,围过来。

我遇到的只是“小意思”,根本谈不上是校园霸凌,但都由此产生了心理阴影,真正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学生,他们心里,该有多少伤痕?


校园霸凌的特殊性在于,有时施暴者对自己的恶行并不自知。

3个月前,一段江苏宜兴未成年人霸凌的视频被曝出。视频中,一群初中女生狂扇一名女生巴掌,让其跪下大喊“爸爸我错了”。过程中,施暴者还要求被施暴者“给我笑一下”“别哭!憋回去”……

去年10月,云南宣威的一名初二女生服药自杀。家属称,女孩生前曾在学校遭遇同学霸凌,服药后,女生曾给父亲打电话哭诉“没脸面在学校读书了”……

日本的校园霸凌更加严重。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官方统计显示,日本每年新学年开始之际,自杀率都会上升。曾有日本高中生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夏天结束,学生必须返校。一旦开始担心被欺负,他们就可能选择自杀。”

隐忍,可能会引发抑郁症。报复,可能自己也会成为施暴者,甚至酿成人命。自杀,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遭遇校园霸凌的学生,通常只有上面几种选择。去找老师呢?不能保证所有老师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老师甚至不会理你、给你灌鸡汤,让你“内心强大点”。

而且,怎么对老师说呢,被霸凌的证据呢?找完老师后,会不会被施虐者报复呢?

至于报警,就更难了。就算证据齐全,“校霸”被定罪了,最多也就是被关进少管所。他出来的那一天,就是你重新提心吊胆的那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被霸凌的学生没有选择向学校求援或者报警的原因。

种种原因,导致校园霸凌问题一步一步积压,最终走向不可收拾、触目惊心的境地,甚至酿成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电影上映前即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

好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在进行7年来的首度大修。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英美等国对于判定低龄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遵循“恶意补足年龄”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处于一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被推定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若控方提出相关证据证明这个未成年人“在行为实施时具有恶意,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则可以推翻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推定,这名未成年人应当对其实施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我们的这次大修,是否也需要借鉴这个原则,值得讨论。

希望校园霸凌这个现象,能够在《少年的你》的深刻演绎下,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正视和关注,推动立法,保护少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少年的你》功不可没——正因它足够黑暗,所以有可能将所有观众,引向光明的方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5CxtU-FKJNfXaWTKflM_3g
撤档、争议、逆袭!少年的你,太猛了!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今天

好吧,这部极具争议的国产电影,在经历了入围柏林电影节,又退出,定档,撤档,被删减,被争议,被各种猜测,又忽然定档…

终于,公映了…

好吧,必须承认,我被它震撼、打动、说服,甚至能够理解它的延期、删减和争议…

这部命运多舛的国产电影就是:《少年的你》



距离高考,还有40多天…

然而,对于高考生陈念来说,这40多天,却比一生还要漫长…


「陈念」由「周冬雨」饰演

这一天,同班同学因不堪忍受校园霸凌,跳楼自杀…

她的尸体,躺在学校的天井里,被围观,被讨论,被拍成照片和短视频,被发到朋友圈、微博和抖音…

陈念知道她生前爱漂亮,脱下外衣,盖住了尸体…



陈念善意的举动,引起了施暴者的注意,她成了下一个目标…




另一方面,陈念的母亲生意失败,卖假面膜维生,欠下巨额债务,每天都有债主上门,砸门,泼油漆,贴大字报…

放学回家的陈念,一边学习,一边竖起耳朵,一旦察觉风吹草动,立即关灯锁门,躲避债主…



在陈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咬牙坚持,挺过这40多天,考上北大,就自由了…



然而,要熬过高考前的这40多天,谈何容易…



施暴者步步紧逼,催债公司频频上门,同班同学自杀身亡,学习成绩忽高忽低…

对于普通人而言,漫漫人生中的40多天,似乎只是短短一瞬...

但对于陈念来说,这40多天,仿佛是一段漆黑的隧道,她走啊,跑啊,却永远都走不到头,看不到光…



直到这一天,陈念遇到了小北…



小北是一个混混...

幼年时被父母遗弃,在街头讨生活,靠着偷鸡摸狗维持生计...

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皮糙肉厚挨得住打的身体,也练就了一套在苦难中求生存的本事…


「小北」由「易烊千玺」饰演

因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意外...

陈念遇到了小北,小北成为了陈念的保护神…

两个绝望中的未成年人,两个卑微的生命,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此时,距离高考,还剩42天…



国产电影《少年的你》,几经波折,反复折腾,终于在2019年10月25日公映,目前豆瓣得分高达8.7分…

有网友评论道:被惊到!迄今为止最真实的反映校园暴力的国产电影,被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演技震撼,也被故事的残酷震撼…



电影改编自玖月曦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坦率的说,由于原著小说的文笔不太行,据说还有抄袭嫌疑,反正我没能看得下去…

但曾国祥导演及其编剧团队,硬是将这个矫情的文本,赋予了真实生活的质感…

可以这么说:曾国祥把一个不入流的小说,拍成了一流的电影。



它是迄今为止,我看见的,中国电影里最真实的高三…

校园、校服、食堂、课桌、试卷、答题卡、听力考试、打鸡血的老师、高考前的激动与不安、高考后飞舞的书籍和试卷...

都将已经离开高考很久的我,拉回了那个不眠之夜…

难以想象,如此精确还原内地高三生活的电影,居然出自一位香港导演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拍摄地是我的家乡重庆...

电影中的那些陡峭石梯、漆黑小巷、喀喀角角、堡坎下的吊脚屋、高架桥下的破房子、亚洲第二长的皇冠大扶梯,暗巷里的斗殴和撕打…

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我少年时曾就读的重庆某中学,也有一条长长的梯坎…




重庆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摄影剪辑,以及表演和叙事,精心打磨的剧本,娴熟的叙事,生动的人物塑造,精良的制作,流畅的剪辑…

将一个滥俗小说,改编成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曾国祥完全没有新手导演的生涩和稚嫩,隐隐显露出他的恩师陈可辛的气度和成熟,未来可期,前途无量…



如果,硬要找缺点的话...

我觉得,有一段郑警官与陈念聊人生的戏,有点说教,过于勉强,应该剪掉...

还有就是结局,差了一口气...

当然,这么明显的败笔,导演肯定比你我清楚,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易烊千玺的表现,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

对于5岁上电视,7岁上央视,12岁成名,没有遭过生活之难,没有尝过生活之苦,阅历不足,腼腆羞涩的易烊千玺来说,小北这个小混混角色,是有难度的…



剥掉“美形光环”的易烊千玺,脏到结块的头发,没有刘海的寸头,粗糙的皮肤,毛孔,伤疤,血迹,破衣烂衫…

曾国祥导演说:演员必须放下光鲜的东西,不仅要求素颜出镜,还给冬雨脸上加了雀斑,把千玺弄得很粗糙…



因为被父母遗弃的经验,再加上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小北的冲动、易怒和叛逆,比同龄人的程度更高,防御心理更强,对“大人”完全不信任…

易烊千玺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这个角色在冲动、叛逆、悲愤、敏感、狡黠之间的平衡...



同时,由于在街头混迹多年,小北自有一套生存逻辑:你今天打了我,明天我要打回来,如果我不打回来,你会觉得我好欺负,后天就会再来打我…

也就是说,我们从表面上所看到小北的好勇斗狠,并非事实的全部,小北打的架,并不仅仅是意气之争...

而是为了生存,他必须打,只能打,不打就混不下去,不打就找不到饭吃…



片中的几场斗殴,小北并不那么在意输赢...

即便是在必输的情况下,也必须重创对方一人,只要让对方有所忌惮,就不算输,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于70、80年代的中国男生(90后的世界,我就不知道了),这套街头斗殴哲学,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

比如,以少打多,败局已定,需谨守如下挨打要诀:

第一,不要反抗,你越反抗,对方越来劲…

第二,不要求饶,你越求饶,对方越有快感,你要护住头部,把自己想像成一块木头,不声不响,让他越打越没劲…

第三,伺机反击,专攻一人,无论自己被打多惨,只要重创对方的关键人物,下次就会忌惮你三分…



在《少年的你》的第一场易烊千玺被打戏中,基本遵守这套原则:以少打多,败局已定,忍耐硬扛,伺机反击…

当然,这场戏的成功,主要是剧本和导演之功,但千玺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沉默,忍耐,再到暴起,无论是眼神还是肢体,举手投足都有那种打惯野架的范儿…



在小北这个角色身上的,不仅是青春期叛逆和冲动,还有被家人抛弃,被生活折磨,被社会反复凌辱之后,所激发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藏在冷酷外表下的少年心性…

另一方面,小北这个角色的少年心性,他的讲义气,有同情心,善良和柔软…

千玺的面部微表情,温柔的眼神,一些舒缓的肢体语言,佯装的流氓气,表达也是非常到位…




作为中国新生代顶流明星之一,易烊千玺的第一部电影,就遇到了这么靠谱的导演,就塑造了这样一个“立得住”的角色,就拥有了能够被称之为“作品”的电影,真是太幸运了…

希望,他能早日撕掉“小鲜肉”“流量”之类强加给他的标签,堂堂正正的成为一个“演员”…



然而,既然谈到这部电影的表演,我就必须说到:周冬雨。

生于1992年,今年已经27岁的周冬雨,毫不费力就将这个备受欺凌的17岁高三女生,演绎得栩栩如生、丝丝入扣…



惊人的表演天赋,强大的共情能力,以及对于角色的准确理解,这样一个周冬雨,让我们相信“金马影后”果然实至名归…

虽然,刁蛮小妞和坚强小姑娘这类角色,周冬雨早已驾轻就熟,对她毫无挑战...

但她的表演,真实可信,惹人怜爱,那么多场哭戏,场场不同,表演精确,极具说服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还在于它可能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将校园暴力问题,表现得如此真实的作品…

此前,中国的关于校园暴力题材的剧情电影,要么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脱离现实...

要么浮光掠影,点到即止...

要么就是成人视点,空洞说教,把责任全推给孩子和父母,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冬雨」为影片剪了寸头

而这部《少年的你》,选择的是受害者视点,大量特写镜头,大量心理刻画,让我们清楚看到孩子们的困境…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老师?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警察?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大人?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法律?

他们的不相信,并不是因为他们年少无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谙世事,也并不是因为青春期的荷尔蒙…

而是,大人,不值得他们相信。



说起来,我们每个成年人,年少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校园暴力…

就算你没亲身经历过,至少也看见过,或者听说过…



以我自己为例,虽然不是很严重,但被抢走几十块钱,被扇几耳光,这种程度,还是遇到过多次…

让我终身铭记的,是一个初中同学…

有一天,他在学校的厕所后面,捡了一把废弃的雨伞,拆下了雨伞中的一根钢骨,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在厕所里磨了两三天…

几天后,他用这根锋利钢骨,刺中了一个小流氓的肝脏,然后,他被警方带走,校园里开始流传他被欺负了好几年的事情…

我至今还记得他的名字,但再没听到他的消息…




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接触过校园暴力,我们也知道校园暴力的事态并非“小孩闹着玩”那样简单…

但是,当我们成年后,却有意无意的遗忘,我们就像是换了一副心肠,换了一副面孔,转过头来对孩子们说:小孩之间的事情,关键是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



这部《少年的你》试图把我们从虚假幻境中叫醒,让我们看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残酷性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

客观的说,或许是因为删减的缘故,电影中的暴力场面并不多,也不能算是很残酷,远没有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巷战惨烈,更比不上90年代香港黑帮电影…

但是,它对于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心理刻画,那种压抑与绝望的真实度和残酷性,远远超过同类型的国产电影,甚至超过同类型的日本电影和韩国电影…



取景地重庆的灰暗天空,阴冷雾气,潮湿石板路,高大冰冷的建筑结构,破败的棚户区,抑郁的少年,绝望的少女,困惑的民警…

这些画面所构筑的压抑感和绝望感,宛如地狱,暗示了少年的内心,是一种比殴打和虐待更加黑暗的暴力...




难能可贵的是,片中对施暴者的刻画,隐隐交代了她有一个畸形扭曲的家庭…

但是,电影并没有把施暴者的罪责,推给“童年阴影”“成长创伤”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也没有很“圣母”的表达“孩子本质是好的,主要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之类的伪善逻辑…



施暴者魏莱这个角色,隐隐透出一些“反社会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无良症”)的特征:

没有同情心,没有共情能力,毫无负罪感和羞耻心…



我们知道,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北美,在欧洲,在日韩,以及我国都有大量大同小异的案例…

这里边,牵扯着法律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和家庭问题,错综复杂,确实棘手…

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日韩,都在立法层面推动革新,试图遏制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当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调整与修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师将问题推给派出所,派出所把问题丢给家长,家长又把问题踢回学校…

多年来,关于校园暴力问题,正是因为学校、家长和执法者重引导,轻干预,多搪塞,少解决的态度,造成了施暴成本过低,变相助长了校园暴力的风气…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我们成年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轻就重、逃避问题、自私自利和傲慢自大…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少年的你。

当一个少女陷入绝望,能够保护她的,居然是另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少年…

其实,它是一部让成年人羞愧的电影。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为防剧透,我修改了一下)…

有一个成年人说:牺牲自己,保护别人,没人会这么干…

另一个成年人回道:你当然不会这么干,我也不会这么干,但你不要忘了,他们是少年…

原来,这是一部让成年人脸红的电影...

虽然,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曾是少年,但是,时间让我们忘记了少年时的真诚、仗义、温柔和善良…

TOP

@谭飞
虚构与现实的连接是靠社会新闻完成,《少年的你》上映当天,一个十三岁少年杀了十岁小女孩,结果判不了他,因为未成年。网上、朋友圈一片愤怒。《少年的你》周冬雨演的陈念被几个女同学欺负,但学校和社会治不了她们,因为她们未成年。陈念只能选择以暴制暴,找了易烊千玺演的小北保护她。最后陈念失手致使欺负她的魏莱意外死亡。两件有些同质化事件都很热,说明它们的背后是社会焦点:未成年人保护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样的问题因为有巨大模糊空间,能时常成为社会痛点。
《少年的你》有巨大勇气表达,但表达得并不概念化,就电影本体来说,它也算优秀,因此能把痛点的痛全方位细节化传递给观者。从大量特写里能感受的点,聊举几例:陈念的泪,让人同情但你又无法解决的痛;小北的伤,近乎被遗弃的混混男孩在社会法则中的痛;魏莱的笑,出身不错家庭信奉钱权是一切让你恨的痛。。。。这些一个个影像上的颗粒点,共同组成了基本真实的单人像,群像。《少年的你》不仅在讲校园霸凌,还讲了背后原生家庭带来的受害者及施害者的动因,这可能比表象还重要。
《少年的你》的好是靠表演撑起来的,周冬雨一如既往,她是最有资格称冻龄的青年女演员,因为她演少年演高中生,无论神态表情动作言说一点都不违和,跟小几岁的千玺也十分搭,她经得起长时间特写;让人最惊讶的是易烊千玺,不少人是准备去看流量笑话的,但他的表现比预想要松弛、准确,需要有爆发力的几处都让人觉得到位;还有那个演反派魏莱的周也,她那种人格分裂婊里婊气的样态会让自己成为深遭人恨的演员,但这正反证了表演的成功;其他如黄觉、尹昉、吴越,都让人觉得在规定状态内,共同塑造出了一部单从表演上看很齐整的一部电影。
尽管在现实中让警方从那么多探头中找到陈念和小北认识是一件并不难的事情,因为以国内交通灯探头的布局,两人骑了那么多次摩托,不可能了无痕迹,但还是要感谢编剧写出了那么好的一个剧本。最后是曾国祥,他是曾志伟先生最好的出品,也会是最好的华人导演之一。


//@尹鸿:校园霸凌题材,拍的专业、诚恳、准确、爱。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电影就不会灰暗,不会走向猎奇和绝望,而是有痛苦也有有深度和温度,有社会的关切。#少年的你#

TOP

@和菜头
今天 18:18
刚看完《少年的你》,还行。豆瓣评分8.6肯定高了,好,但没有好到那个程度。首先,片长135分钟,这个长度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就太长了。然后它和什么霸凌没多大关系,就是一部青春爱情片,而且苦情类的,苦命鸳鸯。最后故事不怎么样,宝贵的细节和合理的铺垫一概没有,想让谁突然出场就立即出场,想发生什么事情立即就能发生,想要什么转折当场就给你转了,感觉碎了吧唧的。

那为什么说是个好片呢?因为导演很强,镜头差不多怼到演员脸里,各种大特,表达了青春期少女对外部世界的那种动荡不安的感受。镜头还是一如既往的赞,比《七月与安生》的时候还好还美。

演员也不错。周冬雨这次很舍得,真的去演出个了角色,而不是演她自己,演她熟悉的那几个表情包,还真的演出了一个高中苦鳖女生,渴望着大海的咸鱼。她经受了曾国祥的大特写考验,成绩优异。

易烊千玺很多人回来大赞演技,我去看了,怎么讲?你说都演混混,他和章宇比,和张译比,和王传君比,怕还是比不过,还是书卷气强,草根气弱,大学辍学文艺混混。但你要说他和目前市场上的鲜肉比,那的确是领先太多,的确是可以和他们谈谈演技。无敌的是青春气,所以他对电影还是加分项。

黄觉觉宝,吃红薯粉火锅的上帝,冷眼看着世间。如果没有他扮演的队长压住,两个警察都演糊了,让人怀疑警察专业程度。

此外,剪辑、音乐都是加分项,一点点把故事上丢的那点分,一点点给掰了回来。你再这么和今年的国产电影一比,好片无疑啊!

我认为合理的分数在7—7.5分。但是考虑到审查对片子的伤害,考虑到最后别别扭扭弄出来的结尾,都不肯给主角一个逃脱法网的机会,那我再加0.5,7.5到8分。实际上我觉得,无言相对望那里电影就可以结束,而且那一段无论是表演、摄影、灯光、音乐,都是年度国产片最佳。

TOP

@和菜头
今天 20:00 已编辑
《少年的你》想要说的事情很多。第一个是想讲校园里的阶级社会,讲学生们为什么会集体排挤某个人,会集体嘲讽某个人,会集体霸凌某个人,讲一个人是怎么滑落到这个位置上的,讲少年的冷血和无缘由的残忍。所以,要拍出那种空气中看不见的藩篱和冷风。

第二个是想讲少年爱情故事。两只小野兽,在没有父母,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试着相互搀扶着独立走过成人的丛林。这实际上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本身就够一部电影。

第三个是个悬疑故事,讲述一个人如何杀人之后脱罪,本质上还是个爱情故事,讲为爱自我牺牲的故事,不是真悬疑。

三个不同的故事,全挤压在一部电影里,所以一方面让人觉得好长,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每一部分都不是很舒展。第一个故事拍好了,就是部冷峻的韩国社会题材电影。第二个故事是部法国爱情片或者美国公路电影。第三个故事是个日本电影。但一部都过不了,未成年人题材。

TOP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 ... 0894431764360659295
【个人意见】《少年的你》:残酷校园霸凌的童话底色
界面新闻  作者: 界面新闻 10-26 10:00 投诉 查看源网址阅读数:10723
​​《少年的你》的开头像是青春咏叹调的前奏。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此时已经是一名英语老师,她在给学生讲解used to be和was的区别。例句翻译过来是,“这里曾是一片乐园”,陈念告诉学生,used to be和was没有含义上的不同,但used to be包含了对于失去乐园的感叹。“playground”没有翻成操场而是乐园,“失去乐园”的表述带着象征的意味。

在反反复复的英语朗读声中,故事徐徐展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酷一幕——被欺凌者胡小蝶自杀,她从学校的楼上跳了下去,死在了操场上。镜头扫过模糊的脸和不断刷新消息的手机,人们都在热闹地围观,只有陈念走了过去为她盖上衣服,随即有高处的手机镜头对准了陈念,预示着她将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1

我被《少年的你》打动,首先是因为它不是以校园霸凌作为噱头,它的底色是青春片,但男女主角不是念着生硬的台词,扮演着符号式的人物,而是展示了真实的霸凌过程和较为完整且令人信服的人物逻辑。

陈念是被欺凌者,但陈念不是胡小蝶。

她虽然面冷寡言,却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当胡小蝶面对同学洒在自己凳子上的颜料默默坐了下去时,陈念选择站着反抗。可欺凌者毕竟是三个女生,势单力薄的陈念最初并不敢对警方透露胡小蝶去世的内幕。直到校园霸凌一步步升级,她先是被逼到躲在垃圾桶里不敢吭声,再到后来,她被一群玩过火的男孩女孩逼到墙角,剪了头发、拍了裸照、录了视频,报警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内心压抑的屈辱和愤怒终于导致她在高考前夕失手把欺凌者推下了阶梯。



陈念不是胡小蝶,但也不是因欺凌而心灵扭曲蓄意报复的人。

她希望能成为一个保护这个世界的大人。虽然曾经喊着要小北杀掉那些人,但陈念并非有意想要对方死,因为她内心始终是存有希望的。她成绩优异,和母亲的关系融洽,尽管不满于母亲做生意骗人钱,但我们也看到,那不过是一个为生计所困的平凡女人,她爱自己的女儿,而女儿也深爱着她。

熬过去,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那是“人人都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的一点念想。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则不同,他13岁时就被母亲抛弃,放弃了学业,成为街头混混,他过早见到了这世界的阴暗面。当他问同伴“上完大学是不是能赚很多钱”时,那处细节其实给到了他最终选择扛下一切罪名的一部分解释。他觉得自己没有未来可言,而陈念是他眼中干净、惹人怜惜的女孩,是唯一关心他挨打后疼不疼的女孩,他在她的身上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未来。

于是就有了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这是少年的口吻,带着少年的意气,也让《少年的你》在令人心碎的现实向校园霸凌故事底层留有青春片童话的底色。

2

在高频大特写的考验下,《少年的你》还需要演员用细腻的表演展现人物的质地。

观影过程中,周冬雨有两处细节尤为打动我,一处是她躲在垃圾桶里,从惊吓到确认安全后泪流满面的转换不过一瞬,感情流露却极为真挚,另一处是,被拍裸照后,小北推门进去,看到陈念蹲在家里的地上拼凑被撕裂的书本,在经历了那样的残忍之事后,这个极为克制的行为设计是符合人物逻辑又能打动人心的。

如果说周冬雨的表演是期待之中的,那么易烊千玺的表演则给人以很大的惊喜。特别是随着故事越来越走向压抑,易烊千玺那张隐忍的面孔就展现出了契合故事的魅力。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小北是那种典型的表面玩世不恭但内心善良的角色设定。他以被人暴打的小混混姿态出现的,陈念帮他解了围,他就带陈念去修手机,这是他看重江湖道义的一面。但易烊千玺前期的角色塑造差一点火候,他在和陈念闲谈时并没有带着街头混混应有的痞气,他演得过于老实和单纯,像是不怎么懂得调戏女孩的样子。他可能没有突破自己性格上的限制。倒是周冬雨演出了陈念寡言下的那份凌厉,面对小北这个不明来历的小混混,她都敢直怼“有没有人教过你怎么说话”。

也许是导演的善意,也许是审查的原因,故事给了一个极其温暖明亮的结尾,但最动人的部分却是警察识破骗局后两人的挣扎。

在约定让小北顶罪后,无论警察如何威逼利诱,两个少年绝不松口,一个甘愿付出性命换对方的未来,一个抱着走出去一个也好的信念。他们都有自己执拗的逻辑,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许已经超越了爱情的范畴。剃板寸时的自拍合照里,他们都只穿着小背心,你却觉察不到任何色情的意味,只有少年相依相偎的温情,最后两个人分别坐在两辆警车里却像是面对着面,易烊千玺在媒体场的交流中提到,他认为那处细节设计传递着两人合二为一的感觉。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3

《少年的你》不只是残酷青春片,它也有着现实的指向,当然这些在影片中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构成厚重的基调。

为什么校园霸凌会发生?在映后交流中,导演曾国祥提到,他认为人性复杂,很难在影片中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影片至少在细节上给出了一些可能的逻辑。

主导的欺凌者魏莱长得漂亮,家境优越,她为何作恶而不自知?有限的一点线索是,她在最后恳求陈念不要报警时透露,父亲因她复读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联想到她家里摆满的奖章,我们可以揣测压抑也许是她走向邪恶的诱因。但这一定不是全部的原因。

旁观者为何不伸出援手?这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甚至陈念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在同学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前,她问陈念,“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欺凌者魏莱的帮手后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她其实一直并未泯灭善良,当陈念躲在垃圾桶里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她产生了怀疑,但当同伴走过来,她很快转身离开。但最后也是她将陈念引向了那条通往悲剧的小路,人性的摇摆你永远难以估量。

甚至那些看上去不那么相关的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物命运的走向。影片中的郑警官是一个非常感性、甚至有些冲动的警察形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个女警官,她用冷冰冰的态度审问陈念,质问她被欺凌不是报复的理由。在她居高临下的姿态之下,陈念针锋相对地说出了,“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你还敢让孩子出生吗”。最终还是郑警官突破了陈念的内心防线,他理解两个人的处境和逻辑,理解“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老实说,警局戏有点儿缺乏现实感,但在看这一段时,我会联想到美剧《难以置信》,警务人员总是习惯于扮演强硬的角色,却很少懂得体谅那些被伤害的社会边缘人的敏感内心,而这常常会让他们紧闭心扉,从而远离了真相。

同样是校园霸凌题材,和《悲伤逆流成河》不同,《少年的你》不是廉价地赚取观众的泪水,它用尽可能诚恳的故事和写实的影像给了我们一个反思自身的机会,这是电影的社会价值。

少年的你会变成怎样的大人?这取决于你如何做自己又如何对别人。回首我的少年时代,我会惊讶于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从未在我就读的班级里缺席。或是因为不讨喜的外形,或是因为“娘娘腔”,又或者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总有人会被划归为不受欢迎的那类人,也总有人扮演轻易评判别人的角色。我是软弱的旁观者,纵然在私下的相处里释放善意,但在所有那些令人难堪的时刻,我却从未施以援手。

《少年的你》里,陈念的高考作文是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如果有机会跟十几岁时的自己对话,我想对那时的我说,再勇敢一点,没有人该被那样对待,也没有人拥有那样对待别人的权利,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不要在他人和自己的心灵留下伤痕和遗憾。

推荐指数:满分10分的话,我打7.5吧,值得一看

TOP

https://mp.weixin.qq.com/s/Cwx941F3-fz8z3jA2khtCA
从此粉了少年的你
原创: 端木赐香 端木小香 今天
【点击上面蓝色的端木小香,关注我的小二号哈】



没看《长安十二时辰》之前,不知道易烊千玺;

没看《少年的你》之前,不知道周冬雨。

当然,名字还是知道的,只是,既不知道他们演的啥,也认不出他们的脸。

《少年的你》,既虐心又暖心,一部绝佳的电影。

如果说,以前只对《长安十二时辰》这个剧感兴趣,对易烊千玺在剧中的表演并没有多少感觉的话,则现在《少年的你》中的易烊千玺却给人满满的惊喜,果然这孩子不是盖的,果然是一个实力满满的有戏的孩子。

如果说,之前只知道周冬雨的名字,现在回忆起来,似乎只记得她在一个网络剧的网络购物广告里扭着小腰板出现的话,那么现在,我算是死死记住她了,一个27岁的姑娘,演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简直神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就是背着书包的一个娇小的背影,都能激起我满满的母爱。

剧中的两个娃,都没有父亲。而母亲呢,又都是传说中的那种母渣,一种为了自己改嫁,把儿子当拖油瓶给弃了,导致孩子13岁即在大街上混,成了小混子,每天的业务就是打人和挨打。一种是,外债欠了一屁股,满世界的躲,躲得闺女也成了老鼠,一听有人敲门就赶紧关了学习的台灯。

少年的世界里,没有光。直到他们互相遭遇,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

你是我的光,我是你的光。

你保护全世界,我保护你。

他们即将迈向成人世界并且向往成人世界,但是,成人世界有什么好呢?

一种成人,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让孩子坠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一种成人,保护孩子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作恶,做了校园霸凌,毁灭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走向自我毁灭。

而成人联手的世界,更像是踢球的世界,政府推给学校,学校推给家长,家长推给社会,社会……就这样混吧,谁能混出来,算谁。

成人在背后议论少年的世界。女警说,一个人怎么愿意替另一个人承担强奸与杀人的罪名呢?男警说,你不会,我也不会,因为我们是成人,他们是少年,他们会。

少男少女都是小镇青年。少男混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少女挽救他的那一吻,是他黑暗中的第一束光,少女问他疼不疼,是他生命中久违的太阳。总之,少女成了他唯一的光。少女敏感、善良,却不幸成了校园霸凌的对象,身后还有一个,一直下沉的娘亲,所以她唯一的光源,就是考上大学,打进北京,离开此处,适彼乐土。但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推了校园霸女一把,直接导致了对方的死亡。少男为了呵护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光,愿意以终身的自由与幸福,把少女托举出去。你赢了,我就不算输。可是,少女输了。她虽然考了史无前例的高分,但是,她不想一个人忽闪着翅膀离少男而去了。

很喜欢年轻的男警。

在职业与人性之间,把握得如此到位。多走一点,就不够职业,少走一点,就不够温暖。他也是影片中,难得的一片光。

他知道了少男少女的情事,他想成全他们,不想让他们有遗憾,有伤害。他知道了案子的底细,他在帮他们核计,如何走向最圆满的结局。既在法律框架之内,又在人性温暖范畴。

年轻男警的努力下,少男少女在拘留所,面对着玻璃窗坐下了,这是影片最温暖的时光。两个人点头不是,摇头不是,正面看看,侧面叹叹,哭中带笑,笑中带哭……相信所有的观众看到这里,也都会傻子一样,陪着他们哭哭笑笑吧。

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是少年,既没有成人世界的世故,也没有成人世界的理性,但是,他们的世界,永远不缺自然的温暖的光,需要我们去理解,去体贴,去呵护,甚至,幡然醒悟,你成人世界的归来,也依然是少年。

喜欢几位演员的同时,不得不感谢导演,片子拍得真好。最后想说一句的是,这导演也挺顽皮的,里面有个梗儿,笑死我了。少男少女第一次同睡少年的垃圾一般的小房间,少女睡床,少男睡沙发。正当两个心事重重,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导演突然让少女爆了一次小黄口:你硬不硬?

我快要笑死了。这导演顽皮的,该打。

小混子当然也吓一大跳:你说啥?

少女回:我问你睡的沙发硬不硬?

小混子哭笑不得。

不过在这一刻,他的心里依然是光吧。

怪不得上帝造人的时候,都不忘嘟哝要有光,要有光。

没有光,造什么人,要什么人间世!

我给你光,你给我光——可别学小混子想歪了,不是光身子的光哈。人人有光,才足以构成温暖的人间世吧。

快去看电影吧,初冬第一束温暖的光!

TOP

https://mp.weixin.qq.com/s/M0kuU9gALptl2Ks7S6FScg
《少年的你》:关乎现实,无关流量

原创: 宋诗婷  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

三年前,曾国祥导演的《七月与安生》曾为他和两位主演周冬雨、马思纯赢得好口碑。三年后,其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少年的你》上映。这部以高考、校园欺凌为背景的青春片更具话题性,电影所暗藏的社会反思意义让它赢得了更高的口碑。

记者 | 宋诗婷

-本文涉及剧透-

2018年6月7日那天,重庆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导演曾国祥和监制许月珍带了几个人,拿着摄影机,守在一所高中门口。
校门外全是人,警车和应急救援车就停在不远处。家长形影不离地贴在自家孩子身旁,有的还举着国旗,手捧鲜花,穿一套旗袍。考场开放前,班主任把学生凑在一起,先提醒考试注意事项,再喊一套口号,气势如上阵杀敌。

曾国祥和许月珍都没见过这场面。在香港,曾国祥从未经历过任何一场“上战场”般的考试。许月珍努力回忆自己考学时的经历,都是静悄悄的,没有老师跟着,也没有家长护送到校门口,更没有鲜花、掌声和拥抱。
“即便看了再多纪录片、再多材料,也没有现场感受来得这么真实。”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差异再次在这两个香港人身上消解。曾国祥说,在高考现场的那两天,他一下子明白了这场考试对于学生和整个家庭的意义。他让副导演尽可能地多抓拍,留意大家衣服的款式、颜色,留意最后时刻,老师跟学生们说了些什么。
后来,那两天拍摄的素材只有一两个镜头出现在电影《少年的你》中,但那天的场面和细节让曾国祥拍摄高考戏份时有了依据。在筹备期和现场,他指着素材里的画面和细节与摄影师等主创沟通,最后,高考那几场戏的呈现真如纪录片一般真实。

了解高考和高三学生,这对导演曾国祥来说很重要。新作《少年的你》的故事就发生在高考前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发生在一个师资力量强大的复读班里。
周冬雨饰演的女主角陈念是个憋着劲儿一心想考上大学、离开家乡的好学生。但因为得罪了学校里几个蛮横的“大姐大”,在高考冲刺阶段,不断被人欺负。为了自保,为了达成自己去远方的梦想,她忍辱负重,还投靠了易烊千玺饰演的混混小北,请求对方保护自己。

两个家境不好的孩子,都孤独,都沉默寡言,都“生活在阴沟里”。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在共同面对危险、校园欺凌,甚至死亡的那一小段日子里,两人结下了共生般的情谊。这种只属于少年之间的信任和自我牺牲,在与成人世界的碰撞中变得更坚不可摧。

“你和我可能不会,但他们是少年。”电影里,警察以此来推测两个孩子的行为逻辑,这也是曾国祥想拍这部电影的原因:“被这种难能可贵的关系打动了。”



现实主义青春
经历了撤档再上映风波,《少年的你》开画首日就砍下超过1.3亿元票房,从各大电影评分系统来看,这部电影也将成为华语青春片中业内外口碑最高的一部。

这是导演曾国祥的第二部青春片,也是他以内地为背景拍摄的第二部电影。在这之前,《七月与安生》曾让他一战成名。
和前作相比,《少年的你》更像是一部进阶作品。“当你帮导演选择他的第二部作品时,一定要考虑他的未来。这部电影要和前作有共同性,又要有更大的格局。”和陈可辛合作20多年的监制许月珍说。
在保证青春故事具有现实意义这件事上,监制许月珍一直把控严格。“整个故事我最担心的就是它变成一部青春爱情偶像片,那样这个项目就失败了。作为监制,我要保证整个故事的走向在一个探讨社会议题的方向上。”许月珍说,即便不考虑社会价值的诉求,单从两个少年相互袒护的关系上来说,没有扎实的现实背景做支撑也是不成立的。

陈念和小北,他们是想要逃离这座城市的两个孩子。陈念被母亲一手带大,但那不是个让人省心的母亲,两人的母女关系常常是反着的。在高考的冲刺阶段,母亲一边东躲西藏做着不靠谱生意,一边巴望着女儿能金榜题名,改变命运。瘦弱的陈念不仅要扛下母女二人的未来,眼前遭受欺凌时也无人可以依靠。成为陈念保护者的小北同样承受着原生家庭的恶果。妈妈很早就跟人跑了,他十几岁就自生自灭,整日混迹街头,性格孤僻。

陈念与小北的故事被安置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在这压力之下,陈念又遭遇校园欺凌。对未来的执着和对当下的恐惧,以及成人世界的漠视,两个孤独少年的命运被紧紧拴在一起。
拍《七月与安生》时,曾国祥还很温和。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不喜欢看两个女生打来打去”。但到了《少年的你》,他却换了另外一种拳拳到肉的拍法。
和以往为数不多的涉及校园欺凌的内地电影相比,《少年的你》对暴力场面的呈现最直接。有几场陈念被欺负的戏,孩子们的每一巴掌、每一脚看起来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学时,曾国祥学的是社会学,这类社会问题总能吸引他的注意,但了解越多他越发现,“校园暴力这种事,那个年纪,那个心理状态,你很难找到明确的原因。作为导演,能做的只是把事情呈现出来”。

暴力被呈现得越真实,两个少年的情感建立就越真实,两个少年的情感越坚固,电影对制度、暴力、冷漠成人世界的问责就越深刻,这是《少年的你》隐藏在青春故事背后的逻辑。

采访过程中,我对曾国祥的风格转变提出了疑惑。在香港做电影那些年,他和尹志文、余文乐等人是好朋友、好搭档。这群被称作“香港烂仔帮”的年轻人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们合作的电影大多聚焦香港年轻人的生活,有时是底层,有时是白领、中产,故事大多围绕游离暧昧的男女感情,主角们很少有激烈的情感或情绪,生活也缺少目标感。这些情感和人的状态与《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大相径庭。

导演曾国祥(右)给演员尹昉说戏
“之前生活在香港,接触的朋友人生都没什么大起大落,人的生活状态太稳定,悲观点来说,有些停滞不前。所以,那时我们拍的年轻人都有点混时间,不知道前途是什么的感觉。但来内地拍戏,你很快就能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大时代,很多事情不停地在改变,有很多你不曾经历过的起起伏伏,整个人的格局就打开了。”曾国祥解释。
套路与反套路
在香港,曾国祥拍的是小日子,在内地,他和陈可辛一样,所有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大时代。虽然关注的人群和背景不同,曾国祥和他背后的许月珍还是能把很多曾经擅长的东西用在《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里。

拍《七月与安生》时,有两场戏,许月珍很感慨。一场是安生跟着玩乐队的男孩去了北京,在酒吧里的戏。另一场是安生在北京胡同里的戏份。“这两个场景,当年和陈可辛一起拍《如果·爱》时都用过。”这是许月珍美好的回忆,也是她现在能帮助像曾国祥一样的年轻导演在内地拍片的底气,“内地市场、文化这些,他们不懂没关系,只要我们能帮忙,就应该是可以的”。
虽然主要做监制,但许月珍写过剧本,也和陈可辛一起工作了那么多年,她有自己一套做剧本的方法。她善于整合资源,《七月与安生》的故事要推翻重来,她没再局限于内地编剧,而是找了已经七八年没太联系的香港作家林咏琛,让她出了份大纲。“内地编剧可以做故事细节、对白的部分,对框架、多重翻转这种结构性的东西要弱一些。”这种香港和内地编剧搭档写作的方式在《少年的你》中被沿用了。

在两种文化和电影工业中游走,取各自长处,这是许月珍和陈可辛一直擅长的事。
在写《少年的你》剧本时,两位内地女编剧无法信服小北这种人物的真实性,曾国祥就慢慢引导她们。“这种人一定存在,只是内地太大,不同阶层的人是分离的。但我在香港,即便是现在也很容易接触到小混混这些,因为香港空间小,不同阶层都混杂在一起。”曾国祥帮编剧们找到了人物的现实依据。

在做《七月与安生》时,内地编剧给曾国祥和许月珍解释了“闺密”这种情感关系。“我是女生,但我没有闺密,在香港我们很少有这种联结如此紧密、情感这么复杂的女生关系,这种故事会有共情吗?会有商业性吗?这个要问她们了。”许月珍说。
选演员这件事,也向来是陈可辛、许月珍团队所擅长的,在内地拍片这么多年,他们几乎没有出过错。
当年,《七月与安生》选中周冬雨和马思纯时,两人还远不是现在这么当红的小花。尤其是周冬雨,一直都没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但在曾国祥的指导下,她用灵动的、不按套路出牌的表演方式成功塑造了这一角色。这也让她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小妞电影”领域最抢手的女演员,打开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戏路。
在《少年的你》里,曾国祥沿用了周冬雨。但许月珍说,这一次,他们要塑造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周冬雨。“第二次用同一个演员是很有压力的,如果她没有给戏加分的话,就等于我们失败了。”许月珍和曾国祥想到个方案,一定要让电影里的陈念不像安生,也不像周冬雨,“我和冬雨说,你没完全成为陈念没关系,只要你不是周冬雨,你就成功了70%”。

如果说,选择周冬雨还有彼此信任的基础在,那选从未担纲过电影主演的易烊千玺做男主角就更冒险了。许月珍坚持一个做商业片的原则,“故事可以没那么商业,像《亲爱的》,故事一点也不商业,但我们要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演员配置上,让它有商业片的样子”。选易烊千玺,一方面是他身上的少年感和倔强劲头和男主角小北很契合,另一方面,明星效应也是他们重要的考虑因素。

“但我们也不是奔着流量去的。”在《少年的你》宣传过程中,许月珍和团队都极力避开“流量”这个词,因为过去几年的市场经验证明,指着“流量”赚钱的电影大多失败了,他们不需要“流量”,只需要有演技的明星,后者在她的“商业配套”概念里。
事实证明,这位18岁的“明星”成就了《少年的你》。易烊千玺在电影中贡献了相当不错的演技,他把小北这个倔强,有着狠劲儿,又内心温柔的男孩演绎得很到位。

和《七月与安生》相比,曾国祥在《少年的你》中展现了更娴熟的视听语言调动能力,电影阴郁、冷酷、两个少年之间又有暖意流动的氛围营造得很成功。
如何在商业片里坚持点艺术情怀,许月珍和曾国祥有他们自己的坚持。观众的话要听,但分怎么听。“我们也做试映,但目的不是了解观众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而是测试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绪是不是能准确地传达到,如果不能,就要调整。”
作为一个喜欢欧洲文艺片,热爱伍迪·艾伦和“爱在黎明破晓前”系列的导演,曾国祥觉得,重新与许月珍、陈可辛合作这几年,他变得更开放和容易沟通了,艺术家式的固执少了很多。
《少年的你》里有很多沟通、协商的证据,在整个故事结构和情节走向上,观众能体验到商业片式的工整和共情感,这些许月珍的贡献很大。但当听到“我小时候不爱睡觉,老师说可以当警察”这类台词,再看到演员丧里丧气的状态时,熟悉香港电影的观众就会知道,“港男”曾国祥一直都在。

TOP

@柯蓝
活生生血淋淋,观影期间来不及流一滴眼泪。但是疼,太疼了。近期最完整的电影,编导演的好,足够唤醒所有的柔软。影片触及到:原生家庭高考制度,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有社会阶梯的狭窄残酷,等等,环环相扣,带给青少年真实带血的困惑无助和不信任。惭愧啊,成熟的大人。正如片中陈念对怀孕女警官说的,“你敢让自己的孩子来到这样的世界上吗?”《未成年保护法》的修订以生命为代价迎来了天时地利,就看人和了。人性复杂,立法求快!。做点什么吧?!让孩子往前走,心里揣着少年的我们,一定,在他们身后。

TOP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33399942086714#_0
我给《少年的你》92分
易中天  10-31 10:19 投诉阅读数:644万+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是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处
​​









曾国祥作品《少年的你》我给92分。

因为挑剔的我,找不到可以挑剔之处。

也因为这部影片,有太多的敏感话题:



底层人民

破碎家庭

校园霸凌

升学压力

还有早恋以及与之相关的……



请问哪个不是雷区?

打分的时候,难度系数是要加权的。

何况无论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都完成得漂亮之极。

结果,影院里泪流成河,银幕上风轻云淡。

所有的雷区和泪点,都拍得极为克制。

克制,是大家风范。

唯其如此,打打杀杀的《教父》才拍得诗意盎然。

曾国祥也一样。

为了这分克制,我愿意很不克制地给92分。











克制不是冷漠,是分寸感。

分寸最难拿捏。

尤其是牵涉到敏感话题,还是青少年的。

不可说,又不可不说。

怎么说,就成为问题。

也许,不过是陈念在小北那里洗了个澡。

也许,不过是小北光着上身给陈念剪了头发。

也许,是他们俩躺在一张床上,什么都没做。

但,全都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结果怎么样呢?

懂得分寸的小北,只是默默跟在陈念的后面。

没有分寸的同学,则把“玩笑”开成了谋杀。

分寸感,岂是小事,又岂能小觑?











也有人表示不满。

比方说,警察的戏没交代清楚。

郑警官与陈念的特殊关系没表现出来。

刑侦队长明显多余,等等。

甚至有人总结说,这部影片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是校园霸凌,一个是少年爱情,还有一个是刑侦破案。三个故事搅在一起都没展开都没讲好,不知道编剧要干什么,导演要说什么。

这其实是想多了。

因为没有三个故事,只有一个。

那就是陈念和小北的抱团取暖。

主题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成长,   或者成长的代价。

这是一个学校不教,家长不讲,成年人不带着玩,却又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且绕不过去的事情。

稀里糊涂度过成长期的,很可能进入社会以后,还要靠吃苦头来补课。

成长,必须付出代价。

问题在于代价的大小。

魏莱的代价,是永远没有了未来。

陈念的代价,是差点没有了人生。

如何使成长的代价不那么沉重,是个难题。











陈念和小北,都是必须为成长付出沉重代价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帮助,甚至没有人关切,只能自助自救,甚至自生自灭。

因此,当他们不期而遇,便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两只互舔伤口的小动物。

尽管一个是优等生,一个是小混混。

但孤立无援,是一样的。

缺少关爱,也是一样的。

小北不惜赴死也要让陈念脱罪,恐怕只因为她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这样看,警察的戏就不是问题。

因为那原本只是背景,只是为了把陈念和小北的不离不弃推向极致。

至于郑警官,则只是特别人性而已。

他并不简单地把案件当事,更愿意把嫌疑人当人。

就像医生,重要的不是治病,而是救人。

对于陈念,也只是大哥哥般的疼爱和关心。

作为人性的警察,他也不愿意陈念因愧疚和负罪痛苦一生。

电影的表现,可谓恰到好处。

就连那位女警官,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也非常到位。

好作品,是连小戏也不放过的。

至于有人批评这部电影没有挖出社会问题的根子,也没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只能这样回答:

抱歉,这不是电影的任务。











还是要回到对电影的认知。

电影到底是什么东东?

我的观点是:



电影是一种工业化生产供大众消费的视听综合观赏物。

因此,电影并不都是作品,更多的是产品,甚至商品。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是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处。



所以,我要给《少年的你》92分。

高不高?

实话实说,是高了点。

但,学一次“少年人一往无前”不行吗?











备受争议的,还有原著的融梗问题。

这部电影是否融梗,我回答不了。

什么叫融梗,我也说不清。

想说的是,除非极个别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够做到绝不借鉴,关键在于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袭,还是创造性地用人如己。

比如借刀杀人,说起来也算套路了。但只要用了意想不到的借法,把不是刀的东西变成了刀,就该叫好。

这样说,太抽象。

但不妨看个例子。

比如,鲁迅先生说:



然后有人写:



这算什么呢?

我不知道。

但,如果这样写:



我看要叫创作。

有诗为证:



这两句,也融梗了,诸位知道原诗吗?

TOP

https://mp.weixin.qq.com/s/jpnrM8IW1snJ3cQHJknioQ
少年的孤独就像滴下的鲜血,会自然地招徕鲨鱼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昨天
01

今天说说《少年的你》。
我周末看了这个电影,心态有点复杂。要说这个电影不好吧,其实拍的还是挺好的,阴暗的气氛渲染得不错,演员演得也到位。要说好吧,但它总给我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它让我联想到了《白夜行》。
但是跟《白夜行》比起来,它要柔软了好几个等级。《白夜行》就像一把冷冰冰的刀,看完以后有一种堵在胸口的感觉。《少年的你》则要温柔得多。开始它可能擦伤了你,但擦伤完了它会给你包扎好,拍拍你的肩膀,把你送出电影院。

大家还记得《权力的游戏》吧?最后一季里编剧大发神威,寥寥几笔,就把一匹骏马改成了骡子。《少年的你》也多少有点这种感觉。当然,这也许不能怪导演和编剧。他们要是拍出一个《白夜行》那样的东西,恐怕很难上映。
这么改动之后,《少年的你》主要就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既然这样,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社会问题。

02

说到校园暴力,就得谈到孩子。

人会悲悯,会仁慈,是因为人有共情的能力。别人受到痛苦,我们能想象这种痛苦,感受这种痛苦,所以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让别人受苦。
共情能力就跟其他能力一样,也需要慢慢养成。总的来说,孩子的共情能力比成人要弱。

所以大部分成年人做坏事都有具体目的。
我让你痛苦,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好处。你要是疼,那没办法,你就忍着点吧。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让别人痛苦,往往就是单纯觉得好玩。我有能力让你痛苦,这件事很酷。仅此而已。你疼不疼的,我完全无感。

而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容易变恶。
我们说:孩子都是一样的。
其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父母,都能体会到: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带着自己先天的个性。

有的孩子很快就发育出强大的共情能力,心地善良。但有的孩子天生就没有这种能力,而且也永远不会有这种能力。
他们身上有恶的种子。

《少年的你》里那个魏莱,明显就属于这种孩子。电影里头,她坏的很突兀,几乎毫无道理。这个倒不是导演的疏漏。因为有的孩子就是这样,坏得毫无道理,坏得难以理喻。

03

既然有恶的种子,那长大以后他们百分百就是坏蛋吗?
那倒不是。

有本书叫《天生变态狂》,是一个心理学家写的。

这位心理学家有一阵子研究变态心理,看了很多变态狂的脑部扫描图。看着看着,他发现一件事:咦?我的脑部结构怎么跟这些变态狂的这么像?变态狂这一块区域发达,我这一块也发达;变态狂那一块区域萎缩,我那一块也萎缩。
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他又查了查自己的家谱,又有一个惊喜:
祖上盛产变态狂。

他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自己其实是一个天生的变态狂。

那他为什么没有当街裸奔,杀人放火,猥亵小朋友或者肢解动物,反而当了一个心理学家?
这是因为他成长环境比较好,压制了自己的变态倾向。而且多少有点偶然,他发现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靠这种才能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他没有变成一个反社会的坏蛋。

但是他跟正常人就没有不同么?环境有没有他改造成一个善良体贴的暖男呢?
并没有。

这位心理学家对自己的变态还不太放心,就问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你们觉得我这人咋样啊?
一半左右的人笑笑不说话。另一半的人回答说:你这个人挺有意思,跟你在一起很开心。但是总的来说,你是个烂人。
一个密友告诉他:
我真的很喜欢你,愿意和你相处。但我不能相信你。要是发生什么糟糕的事儿,你根本指望不上。

这位心理学家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
他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反社会,而是成为一个既有用又有趣的。但是,他始终没有同情心。他自私,冷酷,不在乎别人,缺乏共情能力。
他天性凉薄,这一点无法改变。

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天性是第一位的。它是人的底色,无法扭转。但是环境也在起作用。有的人天性有邪恶的种子,环境可以触发这种邪恶,也可以选择不触发。
就比方说《少年的你》里面的魏莱。她不可能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她有可能长成一个正常的烂人,甚至还可能在人群里显得特立独行,有所成就。
但是她绝不可能变成一个大好人。



而小北呢,即便活在最恶劣的环境里,见的都是最残酷的东西,但是他依旧会保有一份善良。因为他的基因里刻着五个字,让他无法摆脱。
这五个字就是:你是个好人。

这种看法是不是准确,我不能确定。但是根据生活的经验,我觉得至少有一定道理。同样的环境,就是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人。有些人就是天性醇厚,而有些人,你对他再好也没用。你永远不可能感化他。

04

像魏莱这样的人当然很少。但是这种人往往有一种天然的领导力,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他们会招徕几个喽啰,欺负弱小。这些人就像一群鬣狗,能从一群角马里头,本能地嗅出最合适的受害者。

这样的受害者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缺少朋友。
落单的角马就容易倒霉。

在青少年时代,最能保护孩子的,往往不是父母,而是朋友。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少年时代。凡是有两三个好朋友的,极少会成为霸凌对象。
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人多力量大,不好欺负。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少年都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落单的少年是不被接受的。

少年看上去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实际上,他们一点都不特立独行。相反。他们是天生的群居动物。
少年需要被某个团体认同,渴望跟这个团体里的人保持一致。他们的自我需要投射到某个团体里面。
成年人的孤独是一种寂寞。而少年人的孤独几乎是一种原罪。自我无法承受,外界无法原谅。

人的整个一生中,最需要朋友的阶段,就是少年时期。对于少年来说,朋友是他的光,也是他的盾。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际状况。孩子有没有朋友,比孩子有没有好的成绩更重要。

在《少年的你》里,陈念最大的软肋,不是她妈妈欠债跑路,而是没有真正和她站在一起的朋友。如果她有朋友,魏莱可能根本就不会动霸凌她的心思。

对少年来说,孤独就像从身体里滴出的鲜血,自然地会招徕鲨鱼。

05

跟成年人比起来,少年的世界更容易弱肉强食。

如果我把你打一顿,那么我会付出代价。至少要赔钱,说不定还要拘留。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打了一顿,会怎么样呢?
很可能不会怎么样。
也许家长会来闹一闹,也会老师会批评一下,也许要赔礼道歉。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而且很可能连这个都没有。
孩子嘛。

网上经常有人说: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告诉孩子,打回去!
如果街上有个壮汉把你打了一顿,你去找警察,警察一拍桌子:没用的东西,怎么不打回去?!
你心里头会怎么想?
那你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扔进一个丛林世界里,让他们咬回去?如果他们有咬回去的能力,又有几个人会被霸凌呢?

我们成年人,有的时候真的是给孩子打造了一个黑暗森林。就像那些恶性的霸凌事件,成人世界里很难出现。不信,你扒光一个大姑娘拍裸照试试?但是在少年世界里,这样的事情有时真的就默默发生了。
那些少年的绝望,真的是难以想象。他们就像生活在一个残酷的动物世界里,就像洞穴里的老鼠一样,战战兢兢,看不到光亮。

06

前两天我读了一篇公号文章。今天我评论《少年的我》,多少就跟这次阅读有关。
这篇文章问了一个问题:

魏莱是一切的罪魁祸首,但她犯下的错,值得用生命付出代价么?最重要的是,多年后的陈念应该长大么?

按照作者的意思,影片的结尾应该是这样的。
陈念从路旁轻轻采了一朵野花,默默放在台阶上——为自己,为魏莱,也为所有走过来的残酷青春……然后小北被陈念的举动惊愕,两个人对视,然后露出灿烂的笑容。

作者说,他本人的泪水“会在这个时刻决堤”。

读完这段描写,我几乎有一种生理上的厌恶。
说实话,读于丹都没有这种感觉。
这不是把一匹马画成一头骡子的问题,这是直接拿着刀子上去阉啊。

要求大家拥在一起抱头痛哭,“我们都是受害者,我们都是可怜的人!”,这虽然满足了大家扮演上帝的欲望,但却是一种赤裸裸的伪善。

魏莱的邪恶当然有她背后的原因。如果我们从魏莱的角度拍部电影,那当然会是另一个版本的凄惨故事。
就像《天生变态狂》里说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她的恶,让她成长为一个凉薄冷漠的普通烂人,但不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她甚至可能会找到幸福。所以,在她背后当然有环境的错。
是啊,哪个邪恶者背后又没有一段悲剧桥段呢?

卡波特就曾站在一个变态者的视角,重现了一段真灭门惨案,那就是著名的小说《冷血》。在这本书里,他用一种同情的笔触描写了这个杀人犯。
但就算是卡波特,也没幻想过如此肉麻的场景,更没有被这种肉麻的场景感动的泪水决堤。

因为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去理解魏莱,都可以拿朵花致意她的残酷青春。这没有任何问题。
但我们唯独不能要求陈念这么做,唯独不能要求她“放下”,要求她把遗忘美化为“成长”。
是的,魏莱死了。可她是在干了什么之后死的?

我们凭什么要求陈念被践踏、被羞辱、被拍裸照,在整个青春都被毁掉之后,还要为魏莱送上一朵野花?
如果换成是我,我绝不会在台阶上放上一朵花。
如果我是小北,那我更不会。
无论是陈念,还是小北,他们不需要旁人决堤而下的廉价眼泪。

07

谅解是一种伟大的东西,需要巨大的力量才能承担。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把这副担子放到别人肩上?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用伪善的泪水骗诱别人来承担呢?

就像《白夜行》里的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期盼着他们在当年那座废弃建筑里,为被杀死的施虐者放上一朵野花呢?
当那两个孩子孤独地面对黑夜时,你们的光明又在哪里?

TOP

回复 11楼yingyinc 的帖子

@押沙龙  
今天 10:33 来自 iPhone 6s Plus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统计资料显示,校园霸凌中的施虐者比受虐者更自信,更有领导力,未来的收入也更高。//@LeBigMac的:据说精英里,尤其是商业精英里,很多都是魏莱这种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是不是这种人天生就有不错的领导力?

TOP

发新话题